上海市宝山区宝山中学2024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上海市宝山区宝山中学2024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上海市宝山区宝山中学2024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上海市宝山区宝山中学2024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上海市宝山区宝山中学2024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宝山区宝山中学2024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H2SO4 B.NaOH C.Na2CO3 D.蔗糖2、现有三组实验:①除去混在植物油中的水②回收碘的CCl4溶液中的CCl4③用食用酒精浸泡中草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分液、蒸馏、萃取 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萃取、蒸馏 D.蒸馏、萃取、分液3、在2FeBr2+3Cl2===2FeCl3+2Br2的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A.Fe B.Br C.Fe和Br D.Cl4、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氯水中只含Cl2和H2O分子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C.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D.氯水放置数天后其酸性减弱5、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相互反应时,若改变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化学反应的本质并不改变的是A.Na和O2 B.NaOH和CO2 C.Na2O2和CO2 D.木炭(C)和O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B.向某稀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后无明显现象,再滴入几滴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一定是氯化物的溶液C.将盛满H2的小试管管口向上靠近酒精灯火焰检验H2的纯度D.将燃着的木条靠近导管口,木条熄灭,说明有CO2生成7、将2×10-3mol的XO42-还原时,恰好用去0.1mol/L的Na2SO3溶液30mL(Na2SO3反应后生成了Na2SO4),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A.+1 B.+2 C.+3 D.+48、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4.48L乙醇含分子为0.2NAB.13gC-13含有的碳原子数为NAC.32gO3所含有的电子数为16NAD.2.4gMg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0.1NA9、传统的引爆炸药由于其中含Pb,使用时将产生污染,同时其引爆后的剩余炸药还严重危害接触者的人身安全,美国UNC化学教授ThomasJ·Meyer等研发了环境友好、安全型的“绿色”引爆炸药,其中一种可表示为Na2R,爆炸后不会产生危害性残留物。已知10mLNa2R溶液含Na+的微粒数为N个,该Na2R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N×10-2mol·L-1B.mol·L-1C.mol·L-1D.mol·L-110、某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该溶液中()A.一定有SO42- B.可能有SO42-或Ag+C.一定无Ag+ D.还可能有CO32-11、含MgCl2、KCl、Na2SO4三种溶质的混合液中,已知其中含Cl-1.5mol,K+和Na+共1.5mol,Mg2+为0.5mol,则SO42-的物质的量为A.0.2mol B.0.5mol C.0.25mol D.0.15mol12、实验室配制100mL1mol·L-1的NaCl溶液。下列有关操作错误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取5.85gNaCl固体B.在盛有NaCl的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溶解,静置至室温再移入容量瓶中C.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玻璃棒2~3次,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D.沿着玻璃棒往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到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直到凹液面最低处恰好与刻度线相切13、下列实验现象与括号指明的新制氯水中的相关成分没有关系的是A.向新制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先变红色后褪色(H+、HClO)B.新制氯水中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l-)C.镁粉加入新制氯水中,有无色气泡产生(H+)D.将有色布条放入新制氯水中,有色布条褪色(Cl2)14、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2NA个CO分子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是4.48LB.0.1mol/LBaCl2溶液中Cl-数目是0.2NAC.4℃时,22.4L水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0NA个D.使23g钠变为Na+,需失去0.1NA个电子15、下列数字代表各元素的原子序数,则各组中相应的元素能形成XY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A.3和8 B.1和16 C.12和17 D.6和1616、下列物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A.固体NaClB.食盐水C.酒精D.熔融的NaCl1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H2SO4B.蔗糖C.NaOHD.NH4Cl18、下列现象与胶体无关的是A.长江三角洲的形成B.向豆浆中加入石膏制得可口的豆腐C.FeCl3溶液呈现棕黄色D.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溶液,得到红褐色透明的分散系19、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容器A中的臭氧(O3)和容器B中的乙炔气(C2H2)所含的分子个数相同,则A、B两容器中气体的体积之比是()A.4:3 B.3:4 C.1:1 D.2:320、科学家指出,食用虾类等水生甲壳类动物的同时服用维生素C容易中毒,这是因为对人体无害的+5价砷类物质在维生素C的作用下,能够转化为有毒的+3价砷类化合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B.上述过程中砷元素发生还原反应C.上述过程中+5价砷类物质作氧化剂D.+5价砷转化为+3价砷时,失去电子21、氢化亚铜(CuH)是一种难溶物质,用CuSO4溶液和“另一物质”在40~50℃时反应可生成它。用氧化还原观点分析,这“另一物质”在反应中作A.氧化剂 B.还原剂C.氧化产物 D.还原产物2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1mol氧气中含有1.204×1024个氧原子,占有体积22.4LB.1mol臭氧和1.5mol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C.等体积、浓度均为1mol/L的硫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2∶1D.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C6H12O6)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有一包白色固体物质,可能含有CuSO4、Na2SO4、KNO3、NaNO3、Na2CO3、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1)将白色固体溶于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2)取少量上述溶液两份,其中一份滴加BaCl2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没有溶解。另一份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知,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可能有______________。24、(12分)现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2+、Ba2+、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已知:NH4++OH-NH3↑+H2O)(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0.08mol气体;(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12.54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4.66g。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以下问题。(1)由第一份进行的实验推断该混合物是否一定含有Cl-?________(答是或否)(2)由第二份进行的实验得知混合物中应含有_____(填离子符号),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3)由第三份进行的实验可知12.54g沉淀的成分为________。(4)综合上述实验,你认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A.该混合液中一定有K+、NH4+、CO32-、SO42-,可能含Cl-,且n(K)≥0.04molB.该混合液中一定有NH4+、CO32-、SO42-,可能含有K+、Cl-C.该混合液中一定有NH4+、CO32-、SO42-,可能含有Mg2+、K+、Cl-D.该混合液中一定有NH4+、SO42-,可能含有Mg2+、K+、Cl-(5)我国政府为消除碘缺乏病,规定在食盐中必须加入适量的碘酸钾。检验食盐中是否加碘,可利用如下反应:KIO3+KI+H2SO4=K2SO4+I2+H2O①配平该方程式,并且用单线桥法表示该方程式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②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③如果反应中转移0.5mol电子,则生成I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25、(12分)某小组同学为探究物质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如下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装置的气密性已检验)。已知:①溴水为溴的水溶液,溴水为橙黄色,溴蒸气为红棕色,均有毒②氯水为氯气的水溶液。实验记录如下: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Ⅰ打开活塞a,滴加氯水,关闭活塞aA中溶液变为橙黄色Ⅱ吹入热空气A中橙黄色明显变浅;B中有气泡,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混合液颜色无明显变化Ⅲ停止吹入空气,打开活塞b,逐滴加入H2O2溶液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H2O2溶液,一段时间后,混合液逐渐变成橙黄色请回答下列问题:(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操作II吹入热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操作III,混合液逐渐变成橙黄色,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5)由操作I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由操作III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6)实验反思:实验操作III,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26、(10分)某校学生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用来验证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提示:C+CO22COC+H2O(g)CO+H2)(1)写出装置A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2)装置B中最适宜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3)若实验中没有装置C,使装置B与装置D直接相连,会对实验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4)按照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时,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5)根据实验中的___________现象,可证明CO具有还原性,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6)若要根据装置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确认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应在图中装置_____与________之间连接图中的________装置(填序号)。①NaHCO3溶液②碱石灰③NaOH溶液④浓H2SO427、(12分)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装置A中玻璃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进水的方向是从____口(填字母)进水。(2)利用装置B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滴下,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3)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应选择装置________(填字母,下同);从碘水中分离出I2,应选择装置________。28、(14分)将海水晒制后过滤可得到粗制食盐和母液,氯碱厂以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NaOH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1)在电解过程中,Cl2在与电源_______(填“正”或“负”)极相连的电极上生成;(2)精制过程为除去溶液中的少量Ca2+、Mg2+、SO42-,加入试剂顺序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a.先加NaOH,再加Na2CO3,再加BaCl2b.先加NaOH,后加Ba(OH)2,再加Na2CO3c.先加BaCl2,后加NaOH,再加Na2CO3(3)脱盐工序中利用NaOH(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和NaCl(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在溶解度上的差异,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趁热过滤分离NaCl晶体,并得到50%的NaOH溶液(填写设计方案,无需计算具体数据);(4)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如果在实验室中电解200ml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电源负极连接的电极处收集到224ml气体(已换算成标况),此时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mol·L-1(不考虑生成气体的溶解与反应,以及溶液体积的变化);(5)分离出NaCl后的母液经过下列流程可以制取溴:①若物质X是SO2,那么在这一环节中体现SO2___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②若物质X是Na2CO3,则需要把氯气换成硫酸,此时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Br2+Na2CO3=NaBrO3+CO2+NaBr,配平该反应_____________。若有48g溴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mol;③在吹出塔中通入热空气或水蒸气吹出Br2,利用了溴的(填序号)_____________;a.氧化性b.还原性c.挥发性d.腐蚀性④设备Y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酒精灯、温度计、_____________等玻璃仪器组成的装置实现。29、(10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现有下列状态的物质:①干冰②NaHCO3晶体③氨水④纯醋酸⑤FeCl3溶液⑥铜⑦熔融KOH⑧盐酸。其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2)将3p%的硫酸与同体积的p%的硫酸混合得到q%的稀硫酸,则p、q的关系是________(3)在同温、同压下,实验测得CO、N2和SO2三种气体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H2的20倍,其中S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若其中CO和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D【解题分析】

A.H2SO4是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导电,属于电解质,故A不正确;B.NaOH是化合物,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导电,属于电解质,故B不正确;C.Na2CO3是化合物,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导电,属于电解质,故C不正确;D.蔗糖是化合物,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D正确;答案:D【题目点拨】非电解质的关键点:(1)化合物(2)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3)非金属氧化物和大部分有机物均为非电解质。2、A【解题分析】

①.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分层,可用分液法分离;②.CCl4的沸点较低,加热易挥发,与碘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回收碘的CCl4溶液中的CCl4;③.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为有机物,易溶于酒精,用食用酒精浸泡中草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为萃取法;答案选A。3、C【解题分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失去电子的元素,即化合价升高的元素,上述反应中,Fe从+2价升高到+3价,Br从-1价升高到0价,所以被氧化的元素是Fe和Br,选C。4、B【解题分析】

A.氯气与水发生:Cl2+H2OHCl+HClO,HClO为弱酸,氯水中含有Cl2、HClO和H2O等分子,A错误;B.HCl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而HClO具有强的氧化性,可使变为红色的蓝色石蕊试纸又氧化而褪色,B正确;C.HClO不稳定,见光分解,发生:2HClO2HCl+O2↑,反应放出的气体为O2,C错误;D.HClO不稳定,分解生成HCl,所以放置数天后其溶液的酸性增强,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5、C【解题分析】

A、如果加热则生成过氧化钠,不加热生成氧化钠,A不符合。B、如果CO2过量,则生成碳酸氢钠,不过量生成碳酸钠和水,B不符合。C、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只能生成碳酸钠和氧气,C符合。D、氧气过量则生成CO2,氧气不足则生成CO,D不符合;所以答案选C。6、B【解题分析】试题分析:A错,因为还可能是碳酸根离子;B正确,加入硝酸钡无明显现象,已经排除了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只有氯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C错,检验氢气时试管口应该向下,否则氢气损失掉,没有办法检验;D错,不助燃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考点:物质的检验方法。7、C【解题分析】

假设XO42-在反应后被还原的价态为+x价,根据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升高与降低总数相等,可得关系式(6-x)×2×10-3=(6-4)×0.1×0.03,解得x=+3,故合理选项是C。8、C【解题分析】

A.标准状况下乙醇是液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4.48L乙醇所含分子,A错误;B.13gC-13的物质的量约是1mol,13为质量数,是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不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B错误;C.32gO3所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32g÷16g/mol=2mol,其电子数为16NA,C正确;D.2.4gMg的物质的量0.1mol,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D错误。答案选C。9、B【解题分析】已知10mLNa2R溶液含Na+的微粒数为N个,设Na2R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则0.01L×cmol/L×2×6.02×1023=N,故c=mol/L,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10、B【解题分析】

某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沉淀可能为硫酸钡,也可能为氯化银,则原溶液中可能有SO42-或Ag+,答案为B。11、B【解题分析】

溶液呈电中性,忽略水的电离由电荷守恒可知:n(Cl-)+2n(SO42-)=n(K+)+n(Na+)+2n(Mg2+),即:1.5mol+2n(SO42-)=1.5mol+2×0.5mol,解得n(SO42-)=0.5mol,故B正确;答案:B【题目点拨】电解质混合溶液中常利用电荷守恒计算离子物质的量及离子物质的量浓度。12、A【解题分析】

A.托盘天平称量时只能准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所以只能称量5.9g药品,不能称量5.85gNaCl,故A错误;B.NaCl固体要先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再用玻璃棒引流转移至100mL容量瓶,故B正确;C.烧杯、玻璃棒要洗涤,洗涤液也要注入容量瓶,保证溶质全部转移,故C正确;D.定容时,沿玻璃棒往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到离刻度线1-2cm,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直至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故D正确。答案选A。13、D【解题分析】

A.向新制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先变红色说明含有H+,溶液褪色说明含有HClO,故不选A;B.新制氯水中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与Cl-有关,故不选B;C.镁粉加入新制氯水中放出生成氢气,与H+有关,故不选C;D.将有色布条放入新制氯水中,有色布条褪色与HClO有关,与Cl2无关,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氯水的成分及氯气的化学性质、次氯酸的化学性质,明确新制氯水的成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氯水中各微粒的性质来解答即可,注意氯气没有漂白性。14、A【解题分析】试题分析:A、1.2摩尔一氧化碳其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2×2.3=3.38L,正确,选A;B、没有说明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其物质的量,不选B;C、2.3L水是2.3千克水,其物质的量不是1摩尔,电子不是11摩尔,错误,不选C;D、23克钠为1摩尔,失去1摩尔电子,错误,不选D。考点: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15、C【解题分析】

A、3号元素为Li,8号元素为O,形成离子化合物为Li2O,不符合XY2,选项A错误;B、1号元素为H,16号元素为S,形成共价化合物H2S,不符合XY2,选项B错误;C、12号元素为Mg,17号元素为Cl,形成离子化合物为MgCl2,符合XY2,选项C正确;D、6号元素为碳,16号元素为硫,碳和硫形成的化合物为CS2,符合XY2但二硫化碳为共价化合物,选项D错误;答案选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化学键的判断,知道原子序数对应的元素是解本题关键,根据形成化学键特点再结合基本概念来分析解答,注意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以及与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关系。16、D【解题分析】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能导电的物质中含有自由电子或离子。【题目详解】A、固体NaCl是电解质,但无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故A不符合;B、食盐水溶液是电解质溶液,能导电,但是混合物,故B不符合;C、酒精是非电解质且不导电,故C不符合;D、NaCl是盐,属于电解质,熔融状态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故D符合;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解题关键:对物质组成和概念理解,易错点B,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17、B【解题分析】

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蔗糖、乙醇等都是非电解质。大多数的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据此解答。【题目详解】A、H2SO4能电离出H+和SO42-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是电解质,故A不符合;D、蔗糖是共价化合物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B符合;C、NaOH为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是电解质,故C不符合;D、NH4Cl为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是电解质,故D不符合;答案选B。18、C【解题分析】

利用胶体的制备和具有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胶体能发生丁达尔现象,加入电解质能发生聚沉,通电会发生电泳现象。【题目详解】A、长江入口河流中的水含有泥沙胶粒,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等电解质,二者相遇是可以发生胶体聚沉,就形成三角洲,选项A不选;B、向豆浆中加入石膏制得可口的豆腐,利用了胶体聚沉的性质,石膏是电解质能使胶体发生聚沉,选项B不选;C、FeCl3溶液呈现棕黄色是因溶液中存在三价铁离子,颜色为黄色,与胶体无关,选项C选;D、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得到红褐色透明的分散系是胶体,是实验室制Fe(OH)3胶体的方法,选项D不选;答案选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胶体的制备和胶体的性质应用,熟悉胶体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难度不大。19、C【解题分析】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解答。【题目详解】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容器A中的臭氧(O3)和容器B中的乙炔气(C2H2)所含的分子个数相同,根据N=nNA可知两容器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A、B两容器中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为1:1。答案选C。【题目点拨】注意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即只能适用于气体(包括混合气体)。而理解、推理阿伏加德罗定律时可以依据PV=nRT分析。20、D【解题分析】试题分析:A、+5价砷类物质在维生素C的作用下,能够转化为有毒的+3价砷类化合物,则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B、砷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C、反应中含化合价降低元素的物质为氧化剂,则+5价砷类物质作氧化剂,故C正确;D、化合价降低,元素得到电子,故D错误;故选D。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21、B【解题分析】

有题干可知,Cu元素化合价降低,则“另一物质”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故选B。22、A【解题分析】

在标准状况下,1mol氧气的体积是22.4L;1mol臭氧(O3)中含有3mol氧原子,1.5mol氧气(O2)中含有3mol氧原子;等体积、浓度均为1mol/L的硫酸和盐酸,;根据干冰(CO2)和葡萄糖(C6H12O6)的分子式分析;【题目详解】非标准状况下,1mol氧气的体积不一定是22.4L,故A错误;1mol臭氧(O3)中含有3mol氧原子,1.5mol氧气(O2)中含有3mol氧原子,故B正确;等体积、浓度均为1mol/L的硫酸和盐酸,,硫酸是二元强酸、盐酸是一元强酸,所以硫酸、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分别为,故C正确;设有1mol干冰(CO2)、1mol葡萄糖(C6H12O6);根据分子式:碳原子数比为1:(1×6)=1:6,氧原子数比为(1×2):(1×6)=1:3,故D正确。选A。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Na2SO4、MgCl2CuSO4、Na2CO3KNO3、NaNO3【解题分析】

根据硫酸铜溶液显蓝色,硫酸钡是白色不溶于硝酸的沉淀,Mg(OH)2是白色不溶性物质分析。【题目详解】(1)将白色固体溶于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说明固体中一定不含有CuSO4;(2)取少量上述溶液两份,其中一份滴加BaCl2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没有溶解,则该沉淀是BaSO4,一定含有Na2SO4,一定不含Na2CO3,因为碳酸钡可以溶于硝酸中,反应会放出CO2气体,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Mg2+,产生的白色沉淀是Mg(OH)2,原固体中含有MgCl2。由于题目涉及实验中没有进行有关K+、Na+及NO3-的检验及各种微粒物质的量的计算,因此不能确定是否含有KNO3、NaNO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Na2SO4、MgCl2,一定没有CuSO4、Na2CO3,可能含有KNO3、NaNO3。【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混合物组成的推断,完成此题,可以结合题干提供的实验现象,结合各种离子的检验方法,根据离子在物质的存在确定物质的存在。24、否NH4+0.8mol/LBaSO4、BaCO3A1:50.3mol【解题分析】

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则一定含有Cl-、CO32-、SO42-中的一种或几种;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8mol,气体为氨气,则一定含NH4+;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12.54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4.66g,则沉淀为碳酸钡、硫酸钡,SO42-的物质的量为4.66g÷233g/mol=0.02mol,CO32-的物质的量为(12.54-4.66)g÷197g/mol=0.04mol,结合离子之间的反应及电荷守恒来解答。【题目详解】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则一定含有Cl-、CO32-、SO42-中的一种或几种;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8mol,气体为氨气,则一定含NH4+;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12.54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4.66g,则一定含硫酸钡,SO42-的物质的量为4.66g÷233g/mol=0.02mol,CO32-的物质的量为(12.54-4.66)g÷197g/mol=0.04mol,含CO32-、SO42-,则一定不含Mg2+、Ba2+,阳离子电荷总量为0.08mol,CO32-、SO42-的电荷总量为0.02mol×2+0.04mol×2=0.12mol,由电荷守恒可知,一定含阳离子K+,综上所述,不能确定是否含有Cl-;则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K+的物质的量≥0.12mol-0.08mol=0.04mol。(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由第一份进行的实验推断该混合物中不一定含有Cl-;(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由第二份进行的实验得知混合物中应含有NH4+,其物质的量浓度为0.08mol÷0.1L=0.8mol/L;(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由第三份进行的实验可知12.54g沉淀的成分为BaSO4、BaCO3;(4)综合上述实验,该混合液中一定有K+、NH4+、CO32-、SO42-,可能含Cl-,且n(K)≥0.04mol,答案选A。(5)①反应物KIO3中I元素化合价为+5价,KI中I元素化合价为-1价,反应中I元素化合价分别由+5价、-1价变化为0价,可知(KIO3):n(KI)=1:5,结合质量生成配平方程式为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用单线桥法表示该方程式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②KIO3为氧化剂,KI为还原剂,由方程式可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③在上述反应中,转移5mol电子生成碘单质的量是3mol,所以如果反应中转移0.5mol电子,则生成I2的物质的量为0.3moL。【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及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把握电子转移和化合价变化之间的关系、发生的反应及电荷守恒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推断能力及离子检验和计算能力的考查。25、2Br﹣+Cl2=Br2+2Cl﹣吹出单质Br2吸收Br2,防止污染空气H2O2+2Br﹣+2H+=Br2+2H2OCl2的氧化性强于Br2H2O2的氧化性强于Br2H2SO3有剩余(H2O2的浓度小或Br-与H2O2反应慢等因素都可)【解题分析】实验分析:本实验利用“氧化剂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强氧化性制弱氧化性”的原理探究物质氧化性的强弱。第I步,向A中(NaBr溶液)滴加氯水,A中溶液变橙黄色,则有Br2单质产生,Cl2将Br-氧化为Br2,证明Cl2氧化性强于Br2。第Ⅱ步,向A中吹入热空气,溴易挥发,A中橙黄色变浅,则Br2被热空气赶入装置B中(H2SO3和BaCl2的混合溶液);B中有气泡,产生大量白色沉淀,该沉淀应为BaSO4,则SO42-产生;混合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Br2自身被还原为Br-,说明Br2氧化性强于SO42-。第Ⅲ步,停止吹入空气,向装置B中逐滴加入H2O2溶液,一段时间后,混合液逐渐变成橙黄色,则Br-又被氧化为Br2,说明H2O2氧化性强于Br2。(1)根据上述分析,A中发生的反应为氯水将NaBr氧化为Br2,溶液变橙黄色,离子方程式为:2Br﹣+Cl2=Br2+2Cl﹣;故答案为:2Br﹣+Cl2=Br2+2Cl﹣;(2)根据上述分析,吹入热空气,是利用溴的挥发性,将溴单质被赶入B中。故答案为:吹出单质Br2;(3)反应过程中有溴蒸气等污染性气体不能排放到空气中需要用NaOH溶液吸收,故C装置应是盛装NaOH溶液,用来吸收尾气。答案为:吸收Br2,防止污染空气;(4)滴加H2O2溶液,一段时间后,混合液逐渐变成橙黄色,说明H2O2在酸溶液中将Br﹣氧化为Br2,离子方程式为:H2O2+2Br﹣+2H+=Br2+2H2O。故答案为:H2O2+2Br﹣+2H+=Br2+2H2O;(5)根据实验分析,操作I证明Cl2的氧化性强于Br2;操作Ⅲ证明H2O2的氧化性强于Br2。故答案为:Cl2的氧化性强于Br2;H2O2的氧化性强于Br2;(6)实验操作III,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H2O2溶液,一段时间后,混合液逐渐变成橙黄色。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的可能原因是,H2O2与Br﹣反应慢;也可能是溶液中原本有H2SO3有剩余,加入H2O2,H2O2先和H2SO3反应。故答案为:H2SO3有剩余(H2O2的浓度小或Br-与H2O2反应慢等因素都可)点睛:“吹入热空气法”在“海水提溴”的实验中有应用,利用Br2的挥发性,将Br2吹出。本题实验中探究氧化性的强弱,“吹入热空气法”时空气中氧气是否对实验会产生干扰,这一问题值得探讨。在本实验中氧气的氧化性不会对实验结论产生干扰,因为装置B中的实验现象可以排除氧气影响。装置B中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说明H2SO3被氧化为SO42﹣,同时溶液无明显颜色变化,Br2一定参与反应,被还原为Br﹣,故可以证明Br2氧化了H2SO3。26、CaCO3+2H+═Ca2++H2O+CO2↑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没有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高温下水蒸气与炭反应生成H2和CO,H2也能还原CuO,从而干扰对CO还原性的验证检查装置气密性E装置中黑色CuO变成红色CO+CuOCu+CO2DE②【解题分析】

本题是探究CO还原性的实验设计题,利用C和CO2反应生成的CO还原氧化铜,结合氧化铜变红色粉末和石灰水变浑浊来推测CO的还原性,但因CO2中混有的水汽也能和C反应生成CO和H2,生成的H2有还原性对实验有干扰,因此CO2必须干燥处理。【题目详解】(1)装置A中是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和水,其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2)实验室用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放出的热量导致盐酸挥发,所以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气体,为除去氯化氢气体,选取的试剂应能除去氯化氢气体且不和二氧化碳反应,则只能选取可溶性的饱和碳酸氢盐,一般常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3)实验中没有装置C,使装置B与装置D直接相连,则CO2中混有的水汽会与碳反应生成还原性的H2,影响CO还原性的判断;(4)因存在气体制备,整套实验装置需密封,故实验前,需对整套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5)利用E装置中的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可知道氧化铜被还原为铜,推测CO具有还原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6)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中,二氧化碳不可能完全转化为一氧化碳,所以从D装置出来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为防止原来二氧化碳的干扰,应先把D出来的二氧化碳除去,再将一氧化碳气体通过E装置,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所以用碱性物质除去,所以选②。27、冷凝管(或直形冷凝管)a先将分液漏斗上部的玻璃塞打开,再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CB【解题分析】

根据蒸馏、分液、蒸发的原理、装置、操作等回答。【题目详解】(1)装置A是蒸馏装置,其中玻璃仪器①是冷凝管。为提高冷凝效率,应使水流方向与蒸气流向相反,即水从a口进、从b口出。(2)利用装置B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滴下,应使分液漏斗内外气体相通、压强相等。具体操作是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或:使玻璃塞上凹槽或小孔与上口的小孔对齐),然后旋开分液漏斗的活塞。(3)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应使用蒸发的方法,选择装置C;从碘水中分离出I2,应使用萃取、分液的方法,应选择装置B。【题目点拨】蒸馏适用于分离互溶、沸点相差较大的液态混合物;分液适用于分离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蒸发适用于从溶液中分离热稳定性较好的固体溶质。28、正bc加热蒸发,使NaCl结晶2NaCl+2H2OH2↑+2NaOH+Cl2↑0.1还原性331350.5c蒸馏烧瓶【解题分析】

(1)在电解过程中,Cl2发生氧化反应;(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