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第二中学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第二中学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第二中学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第二中学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第二中学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第二中学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1、在人类对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大胆猜想、勇于质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有关科学家及他们的贡献描述中正确的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越重下落越快”,他还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这些结论都是错误的,因此亚里士多德对物理学没有贡献B.亚里士多德对运动的研究,确立了许多用于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比如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加速度C.伽利略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使用的科学方法是: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D.牛顿把运动和力联系起来,是动力学的奠基人,其中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一种理想状态,没有实际意义2、如图所示,手沿水平方向将书压在竖直墙壁上,使其保持静止,现增大手对书的压力,则书()A.将沿墙壁滑动B.受到的合外力增大C.对墙壁的压力不变D.受到的静摩擦力不变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楔形物A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B,B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用平行于斜面的恒力F沿斜面向上拉B,使之匀速上滑。在B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A始终保持静止。关于相互间作用力的描述正确的是A.B对A的压力大小为mg-FB.B对A摩擦力大小为FC.地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D.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为mg4、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座位上的乘客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所选择的参考系可以为()A.地面 B.坐在他身边的乘客C.公路边的树木 D.公路边的房屋5、据英国《每日邮报》2016年8月16日报道27名跳水运动员参加了科索沃年度高空跳水比赛,自某运动员离开跳台开始计时,在t2时刻运动员以v2的速度入水,选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A.该运动员在0~t2的时间内加速度的大小先减小后增大,B.该运动员在t2~t3时间内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C.在0~t2时间内,平均速度为D.在t2~t3时间内,6、两个质点A、B放在同一水平面上,从同一位置沿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对A、B运动情况的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在6s末,质点A的加速度大于质点B的加速度B.在0-12s时间内,质点A的平均速度为msC.质点A在0-9s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质点B在0-3s时间内的位移大小D.在12s末,A、B两质点相遇7、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在0~6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B.在0~6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C.在0~4s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m/sD.在5~6s内,物体加速度大小为10m/s28、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设向右为正,关于前4s内物体运动情况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始终向右运动B.物体先向右运动,第2s末开始向左运动C.第3s末物体在出发点的左侧D.第2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9、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以时间为横轴的图像,下列四个选项符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A.甲是v-t图像B.乙是x-t图像C.丙是x-t图像D.丁是v-t图像10、某质点做加速度大小为2m/s2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的加速度每隔1s増大2m/s2B.质点在任意1s末的速度比该秒初的速度大2m/sC.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2s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差的大小一定为8mD.质点在第一个2s内、第二个2s内、第三个2s内的位移大小之比一定为1:3:511、如图所示,两个相似的斜面体A、B在竖直向上的力F的作用下静止靠在竖直粗糙墙壁上.关于斜面体A和B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一定受到四个力B.B可能受到四个力C.B与墙壁之间一定有弹力和摩擦力D.A与B之间一定有摩擦力12、高空坠物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的重大威胁。假设坠物下落过程做自由落体运动,一栋小区每层楼高5m,某同学观察到坠物在经过最后三层所用时间为1s,g取10m/s2,则()A.该坠物从五楼平台落下B.该坠物从四楼平台落下C.该坠物落地速度为15m/sD.该坠物落地速度为20m/s二、实验题(本题共16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13、(6分)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情况如下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2)关于此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A.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B.实验中,只需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O点的位置C.实验中,把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必须取90°D.拉橡皮筋的拉力大小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3)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14、(10分)某同学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将橡皮筋改为劲度系数为的轻质弹簧AA´,将弹簧的一端A´固定在竖直墙面上。不可伸长的细线OA、OB、OC,分别固定在弹簧的A端和弹簧秤甲、乙的挂钩上,其中O为OA、OB、OC三段细线的结点,如图1所示,弹簧秤读数是否需要估读___(填“是”或“否”);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弹簧AA´伸长1.00cm不变,若OA、OC间夹角为90°,弹簧秤乙的读数是___N(如图2所示),则弹簧秤甲的读数为___N。三、计算题要求解题步骤,和必要的文字说明(本题共36分)15、(12分)翼装飞行也叫近距离天际滑翔运动,是指飞行者身着翼装从高处跳下后在空中飞行,因其惊险刺激,深受极限运动爱好者的喜爱。如图所示,某运动员从距谷底高度300m的桥面上跳下进行翼装飞行,刚开始的运动可看做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他在竖直方向上每下降7m的同时在水平方向上前进24m,开始运动10s后运动员调整姿态,沿原来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当他匀速运动20s且距谷底高度为90m时,打开降落伞最终安全落到谷底。求⑴运动员从开始运动到打开降落伞的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大小;⑵运动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16、(12分)某型号的舰载飞机在航空母舰上的跑道上加速时,最大加速度为5m/s2,所需的起飞速度为50m/s,航空母舰上的跑道长100m。(1)通过计算判断,飞机能否靠自身的发动机从舰上起飞?(2)为使飞机在开始滑行时就有一定的初速度(相对静止空气),航空母舰还需逆风行驶。在5级清风即风速为10m/s的天气下,对于该型号的舰载飞机,航空母舰必须以至少多大的速度(相对海面)逆风行驶?17、(12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v-t图像如图所示,试根据v-t图像判断:(1)第1秒内,物体的加速度为多大?(2)第2秒内和第4秒内的加速度分别是多大?(3)在第4秒内,物体做什么运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1、C【解题分析】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越重下落越快”,他还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这些结论都是错误的,但不能因此否认亚里士多德对物理学的贡献,故A错误;B、伽利略对运动的研究,确立了许多用于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比如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加速度,故B错误;C、伽利略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使用的科学方法是: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故C正确;D、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故D错误;故选:C。2、D【解题分析】

书本受力平衡,在竖直方向向下的重力等于墙面向上的摩擦力,故当手的压力变大时,手对书的压力变大,书对墙的压力变大,手与书,书与墙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变大,书仍然静止,受合力为零,竖直方向的摩擦力仍然等于书的重力;故选D.3、C【解题分析】

AB、以B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如图1,根据平衡条件得到,A对B的支持力NB=mgcosθ,A对B摩擦力大小fB=F-mgsinθ,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对A的压力大小为mgCD、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如图2,根据平衡条件得,地面对A摩擦力为fA=Fcosθ,支持力NA=(M+m)g-Fsinθ,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地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cosθ,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为Mg+mg-Fsinθ,故故选C。【题目点拨】涉及两个物体的平衡,关键要灵活选择研究对象,当几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时,可以采用整体法研究受力情况,往往简单方便,也可以隔离两个物体分别研究。4、B【解题分析】试题分析:乘客相对于公共汽车上的座位或身边的乘客均是静止的,故他选择的参考系是坐在他身边的乘客或座位;而他相对于地面、树木房屋等都是运动的;故选B.5、C【解题分析】

运动员在0~t2时间内加速度大小一直不变,加速度的方向一直沿正方向,说明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没有发生了变化;故A错误;在t2~t3时间内图象的斜率不断减小,则运动员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加速度为负,说明加速度方向向上,故B错误。在0~t2时间内,运动员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则其平均速度v1'=v1+v22.故C正确。在t2~t3时间内,运动员的位移小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则平均速度【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要注意根据斜率等于加速度判断加速度的变化.根据“面积”等于位移,分析平均速度的大小.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才等于v16、A【解题分析】

A、根据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绝对值越大,加速度越大,可知质点A在s末的加速度是m/s2,质点B在s时末的加速度是,所以A的加速度较大,故A正确;B、在0~12s时间内,质点A的位移为,平均速度为,故B错误;C、质点A在0-9s时间内的位移大小,质点B在0-3s时间内的位移大小,故C错误;D、在12s末,A、B两质点相距的距离等于它们的位移之差,为,故D错误。【题目点拨】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根据几何关系求出质点A、B在0~12s内的位移,再由位移与时间之比求其平均速度,根据位移关系分析何时两质点相遇。7、BCD【解题分析】A、,物体向正向运动,向负向运动,故末离出发点最远,路程为:,故A错误;

B、在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故B正确;

C、在内,位移为:,物体的平均速率为:,故C正确;

D、在内,加速度,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及做功正负的判断,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能根据图象读取有用信息,要注意路程和位移的区别.8、BD【解题分析】

本题的考点是速度时间图像。【题目详解】A.物体先向右运动,然后向左运动,A错;B.物体的运动方向在2s改变,B对;C.前两秒的面积比第三秒大,所以第三秒末物体在出发点右侧,C错;D.第2s末往后物体反向出发点运动,故第2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D对。【题目点拨】速度时间图像问题的关键:斜率表示加速度,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9、AC【解题分析】

甲是v-t图像,则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可知加速度应是恒定的,可知A正确;乙是x-t图像,可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B错误;丙图是x-t图像,由位移表达式:x=v0t+12at2,可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应是二次函数关系,可知C正确;丁是v-t图像,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D错误;故选【题目点拨】由运动性质判定图象,主要就是依据这种运动的各个量的表达式中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只要列出对应量的表达式,就可以判定对应的图象.10、BC【解题分析】

A项:质点做加速度大小为2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不变,故A错误;B项:由△v=at可知,质点在任意1秒末的速度比该秒初的速度大2m/s,故B正确;C项:根据△x=aT2知,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2s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差一定为△x=2×22m=8m,故C正确;D项:根据x=12at2,若质点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质点在2s内、4s内、6s内的位移之比为1:4:9,则质点在第一个2s内、第二个2s内、第三个2s内的位移大小之比一定为1:3:1.由于质点的初速度不一定为0,所以质点在第一个2s内、第二个2s内、第三个2s内的位移大小之比不一定为故应选BC。11、AD【解题分析】

先对AB整体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知,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墙面无弹力,也没有摩擦力,竖直方向:,如图所示:隔离B物体,必受重力、A对B的支持力和摩擦力作用,受三个力;隔离A物体,受受重力、B对A的压力和摩擦力、外力F四个力作用;故选项AD正确,选项BC错误.【题目点拨】关键利用整体法并结合共点力平衡条件得到B物体与墙间不存在弹力,然后再分别隔离A、B受力分析,应用平衡条件分析受力个数.12、AD【解题分析】

设该坠物从n楼平台落下,则(n-1)h=12gt2;(n-1-3)h=12g(t-1)2二、实验题(本题共16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13、BAD【解题分析】

(1)F是通过作图的方法得到合力的理论值,而是通过一个弹簧称沿AO方向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O点,使得一个弹簧称的拉力与两个弹簧称的拉力效果相同,测量出的合力,故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由于误差的存在F和方向并不在重合;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所以本实验采用的等效替代法.(2)为了保证两根弹簧秤拉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和一根弹簧秤的作用效果相同,O点的位置不允许变动,故A正确;实验时应记下拉力的大小、细线(拉力)的方向与橡皮筋与细绳结点的位置,故B错误;两弹簧测力计的夹角不一定要等于度,故C错误;实验时,不需要将弹簧测力计拉力最大量程,故D错误.(3)F与中,F是由平行四边形得出的,而是通过实验方法得出的,其方向一定与橡皮筋的方向相同,一定与AO共线的是.【题目点拨】实验时应记下拉力的大小、细线(拉力)的方向与橡皮筋与细绳结点的位置;在实验中F和F分别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及实验得出,明确理论值和实验值的区别即可正确答题,在解决设计性实验时,一定先要通过分析题意找出实验的原理,通过原理即可分析实验中的方法及误差分析.14、是3.005.00【解题分析】

由题中“某同学在做“验证力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