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春天的古诗词10首_第1页
赞美春天的古诗词10首_第2页
赞美春天的古诗词10首_第3页
赞美春天的古诗词10首_第4页
赞美春天的古诗词10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赞美春天的古诗词10首赞美春天的古诗词10首及赏析

古往今来人们几乎用完了全部美妙的词语诗句来形容、赞美春天。春天,带给人生命力,带给人盼望。以下是我整理的赞美春天的古诗词,盼望可以供应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赞美春天的古诗词篇1

春晴

王守仁〔明代〕

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

游丝冉冉花枝静,青壁迢迢白鸟过。

忽向山中怀旧侣,几从洞口梦烟萝。

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景物的诗,诗中记叙了初春风和日丽的景色,诗人抓住和风、残雪、冉冉飘动的蛛丝、静谧的花枝、远处飞过的鸟儿等景物极力烘托出初春的温馨,但诗人的本意并不在于赏春,而是通过对春日风光的咏赞,排遣被贬谪后的抑郁情怀。这首诗表面写景,实为表现诗人简单的心情,在诗的最终,诗人从内心发出“客衣尘土终须换”的感叹,便是盼望尽快的结束贬谪生活的心声。

赞美春天的古诗词篇2

早春

白玉蟾〔宋代〕

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

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

赏析

此诗是通过梅花来歌咏早春的,由于梅花在春天开得最早。首句写梅花之早。“南枝”,由于向阳,所以南枝上的梅花最早开放。“才放”,刚刚开放,也是说花开得早。“两三花”,只开了两三朵花,还是说花开得早。

次句写花香花色。“雪里”仍旧说明花开之早,由于春天到来了,稍晚一点,就没有雪了。“吟香弄粉”是说诗人在雪中认真吟诵与赏玩着梅花的香气以及花蕊、花瓣的外形与颜色,这四个字明显采纳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些”虽无实在意义,但是起了押韵的作用。

后两句写梅花开放的环境,它们明显化用了唐代诗人杜牧《泊秦淮》中的名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制造出一种朦胧美,同时又将花、雪、烟、月、水、沙连成一片。诗人不仅观赏梅花,也观赏了梅花四周诗情画意的环境。换句话说,诗人在诗情画意的环境里观赏梅花,自然会别有一番情趣。这两句在对仗方面也下了不少工夫,不仅三、四两句相互之间对得特别工整,而且各句又分别采纳了句中对的形式,这就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

宋陶岳《五代史补》卷三说了个一字师的故事:“时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谓曰:‘数枝非早也,不如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从强调“早”的角度来说,郑谷无疑是正确的,但不肯定符合实际状况。从观赏梅花的角度看,“南枝才放两三枝”既强调了“早”,同时更有欣赏价值,也比较符合实际状况,所以此诗也自有它的生命力。

赞美春天的古诗词篇3

咏柳

贺知章〔唐代〕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观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材,婀娜的腰身,也是读者所常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头,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消失:“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示意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终,那视之无形的不行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赐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读者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消失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我国古代有不少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相互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久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绿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奇妙灵活,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制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方新颖贴切是此诗的胜利之处。因此《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顺。”

赞美春天的古诗词篇4

春夜喜雨

杜甫〔唐代〕

好雨知季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

本诗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为什么好呢,由于它“知季节”。这里就是把雨拟人化,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的确很“好”。

颔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旧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协作,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假如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阻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静静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紧接着颈联从视觉角度描写雨夜景色。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简单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简单辨得清。如今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看起来这雨准会下到天亮。这两句写出了夜雨的漂亮景象,“黑”与“明”相互衬托,不仅点明白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剧烈的美感。

尾联是想象中的雨后情景,紧扣题中的“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诗人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红湿”“花重”等字词的运用,充分说明诗人体物细腻。

诗人希望这样的“好雨”,宠爱这们的“好雨”。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诗人正在希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高兴地叫“好”。其次联所写,是诗人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实,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是诗人观察的。观察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表现得非常生动。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自然也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

赞美春天的古诗词篇5

破阵子·春景

晏殊〔宋代〕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赏析

归飞的燕子,飘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悦耳的鸟啼,衬托着笑靥如花的少女,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气勃勃和青春的无限美妙。

在《珠玉词》中,这是一首清爽活泼的作品,具有淳朴的乡间泥土芳香。上片写自然景物。“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五色杂陈,秀美明丽,写足春色之娇娆媚人。下片写人物。撷取烂熳春色中一位年轻村姑之天真形象和稚嫩心态进行表现。“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疑怪”两句通过观看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昨宵春梦”和“今朝斗草”的生活细节,惟妙惟肖,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写足,与上片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非常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笑从双脸生”,特写,绾合换头“巧笑”语意,收束全篇春光无限之旨。全词浑成美丽,音节浏亮,意境清秀,场面轻快,洋溢着迷人的青春魅力。尤其上下片的构思,景与人对应着写,将春天的生命写活了。其中巧笑的东邻女伴,仿佛春天的女神,给人间带来生气、漂亮与活力。

赞美春天的古诗词篇6

春风

白居易〔唐代〕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简析

把村花村树描绘成为有感情的生命,尤其农村百花火热的迎春之情,写得极其真实,制造了一种“神似美”。并通过将荠菜这个可爱的小生灵和梅花、桃花等相提并论,说明白春天是无私的:对花而言,春风过处,不管是园中名卉还是村头野花,都不会错过春风带给自己的花信;而春风也从不厚此薄彼,使它们呈现一派欣然的景象。

赞美春天的古诗词篇7

春草

唐彦谦〔唐代〕

天北天南绕路边,托根无处不延绵。

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

译文

不管是天北还是天南,小草总是长满路边,它连绵不断地向远处生长,到处都能够扎根繁衍。

茂密的春草总是催人早日归家,春风吹绿小草又是一年。

解释

托:依靠。

萋萋:草长得茂密的样子。“春草生兮萋萋”,“山中兮不行久留”。春草催人归家,所以称之为“无情物”。

简析

春天一到,天南地北处处都生长着路边的小草,依靠着草根,春草无处不绵延生长。可茂密的春草总要催人回家,春风吹绿小草又过了一年了!诗人借着春草又绿,抒发自己久在客外地剧烈的思归心情。

赞美春天的古诗词篇8

春日

朱熹〔宋代〕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

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妙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妙愿望。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异。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殊是以“泗水滨”结穴,是的有意支配。“寻”字不仅写出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欣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阔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详细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简单辨认的。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奇感受,不禁欢欣雀跃。“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熟悉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详细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近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对偶修辞,意象颜色剧烈。诗以“总是春”收官,都落到“春日”上。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似乎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行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由于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广阔,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气、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超之处。

赞美春天的古诗词篇9

江南春

杜牧〔唐代〕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赏析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奇妙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全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诗一开头,诗人放开视野,由眼前春景而想象到整个江南大地。千里江南,处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写作上,诗人首先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把“红花”与“绿叶”搭配,并用一个“映”字,从视角上突出了“江南春”万紫千红的景象。同时,诗人也从声音的角度,通过听觉,表现出江南春天莺歌燕舞的喧闹场面。诗句中的“千里”下得很妙,也很重量,不但空间上扩大诗歌的审美境界,而且为后面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其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山郭”山城。指修建在山麓的城池。“酒旗”指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处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这里,诗人运用了列锦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进入眼帘的物象——水村、山郭、酒旗。这几个物象由大到小,不但表现出肯定空间位置,突出了“村”和“郭”依山傍水的江南独有的建筑特色。特殊是一个“风”字,不但增加了诗歌的动态感,而且更好地突出了“酒旗”,从而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人文气息。

第三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指东晋以后隋代以前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南朝。“四百八十寺”是形容佛寺许多。由于那时,南朝佛教特别盛行,寺庙也建得许多。这句意思是说,南朝遗留下了四百八十多座古寺。这里,诗人在“水村山郭酒旗风”上一转,视线集中在“寺庙”上,想象空间拉大,思维回溯到“南朝”,这样,给增加了诗歌历史文化意蕴,而且提升了诗歌的审美境界。同时,诗人用“寺”代指佛教,并用“四百八十”这个虚数来修饰,不但使诗歌富于形象感,也照应着首句中的“千里”,更为重要的是表现了南朝时代佛教盛行的状况,并为后面结句中的抒情奠定基础。

第四句“多少楼台烟雨中”。“烟雨”即如烟般的蒙蒙细雨。这句的意思就是说很多的楼台全覆盖在风烟云雨中。这里,诗人不用“寺”,而又改换成了“楼台”,这不仅是为了避开用词重复,更主要的是适应“烟雨”这样的环境。在这里,诗人通过虚实结合,有眼前而历史,内心无比感慨——历史总是不断进展变化的,朝代的更替也是必定的。这里,诗人以审美的眼光,观赏着江南春的自然美景;诗人以深邃的思维,穿过时空,感悟历史文化的审美意义。

杜牧特殊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人的图画,呈现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江南春》反映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潇洒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

赏析分歧

关于《江南春》绝句的主旨,有没有借古讽今是分歧较大的地方。

有的讨论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是以佞佛的,杜牧所处时代的佛教也是恶性进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或认为主旨在尚儒排佛,表达对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的忧虑;或认为主旨在借古讽今,讽谏统治者大兴土木滥修佛寺会造成国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会危机。他们认为晚唐诗人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

有的讨论者不以为然。他们只是认为这首诗只是描绘了江南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了解诗首先应当从艺术形象动身,而不应当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肯定厌烦。他在宣州,经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伴侣。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观赏流连的。

赞美春天的古诗词篇10

蝶恋花·春景

苏轼〔宋代〕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际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听见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

本词是伤春之作。

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婉动人。清人王士《花草蒙拾》赞扬道:“‘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这个评价是中肯的。苏轼除写豪放风格的词以外,还写了大量的婉约词。可是却总被“无情”所恼。这正说明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忘情于现实世界。他在这首词中所流露出的伤感,正是基于对现实人生的喜爱。

词一开篇即呈现出暮春景色。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头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头结出了幼小的青杏。“残红”,他特殊留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宠爱,有意识地冲淡了从前浓郁的伤感之情。

接着,将目光从一花一枝上移开,“绿水人家绕”一句中的“绕”字,曾有人以为应是“晓”。通读全词,并没有突出的景物表明这是早晨的景色,因而显得没有着落。而燕子绕舍而飞,绿水绕舍而流,行人绕舍而走,着一“绕”字,则特别真实。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际何处无芳草。

这是词中最为人称道的两句。枝头上的柳絮随风远去,愈来愈少;普天之下,哪里没有青青芳草呢。

“柳绵”,即柳絮。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当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天际”一句,语本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是卜者灵氛劝屈原的话,其思想与苏轼在《定风波》中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全都。最终竟被远谪到万里之遥的岭南。此时,他已人到晚年,遥望家乡,几近天际。这境遇和随风飘飞的柳絮何其相像!。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墙外是一条道路,行人从路中经过,只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