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治理中的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机制探究_第1页
突发事件治理中的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机制探究_第2页
突发事件治理中的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机制探究_第3页
突发事件治理中的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机制探究_第4页
突发事件治理中的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机制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摘要在突发事件治理中,为提升突发事件治理效率而建立的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机制,发挥出了不错的成效。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壮大,突发事件治理有了社会组织加入,有效弥补了地方政府治理的不足之处,提升了治理效率。但是受到传统治理方式的影响,我国突发事件治理协同机制尚存在不足,协同机制未能发挥预期作用,因此以突发事件治理的协同机制为研究对象,为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机制的完善提出对策尤为重要。本篇文章对近些年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处理突发事件治理的典型案例进行梳理,分析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我国国情构建信任体系,以及彼此分享资源与互建的行为方式,梳理优化协同机制建设的可行措施,提高协同机制效率。关键词地方政府;社会组织;突发事件治理;协同机制AbstractInthemanagementofemergencies,thecoordinationmechanismbetweenlocalgovernmentandsocialorganizationsestablishedtoimprovetheefficiencyofemergencymanagementhasproducedgoodresults.Inrecentyears,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socialorganizations,socialorganizationshavejoinedinemergencymanagement,whicheffectivelymakesupforthedeficienciesoflocalgovernmentgovernanceandimprovesgovernanceefficiency.However,duetotheinfluenceoftraditionalgovernancemethods,thecoordinationmechanismofemergencymanagementinChinaisstillinsufficient,andthecoordinationmechanismfailstoplaytheexpectedrole.Therefore,itisparticularlyimportanttotakethecoordinationmechanismofemergencygovernanceastheresearchobjectandputforwardcountermeasuresfortheimprovementofthecoordinationmechanismbetweenlocalgovernmentandsocialorganizations.Thisarticlecombsthetypicalcasesoflocalgovernmentsandsocialorganizationsdealingwithemergenciesinrecentyears,analyzestheproblemsandreasonsofthecoordinationmechanismbetweenlocalgovernmentsandsocialorganizations,constructsatrustsystemincombinationwithChina'snationalconditions,sharesresourcesandbuildsbehaviorwitheachother,combsandoptimizesthefeasiblemeasuresfortheconstructionofcoordinationmechanism,andimprovestheefficiencyofcoordinationmechanism.KeywordsLocalgovernment;Socialorganizations;Emergencymanagement;Coordinationmechanism目录TOC\o"1-3"\h\u摘要 IAbstract II前言 1一、突发事件治理中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机制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4(一)突发事件治理与协同机制的概念 41.突发事件治理 42.协同机制 4(二)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机制的内涵 5(三)突发事件治理中政社协同机制的内在机理 5(四)突发事件治理中建立政社协同机制的必要性 61.保障协同治理 62.满足社会需求 63.提升治理效能 7二、突发事件治理中政社协同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8(一)突发事件治理中政社协同机制存在的问题 81.协同主体间的联动性低 82.协同主体间的沟通滞后 93.社会组织公信力不足 94.缺乏规范的培训机制 95.缺乏有力监管 10(二)突发事件治理中政社协同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101.协同治理理念尚未明确 112.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 113.社会组织建设不完善 114.法律法规不健全 125.缺乏评估与监督机制 12三、完善突发事件治理中政社协同机制的对策 14(一)增强协同理念 14(二)建立桥梁型平台机构 14(三)增强社会组织建设 15(四)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规范 16(五)完善评估监督机制 17结论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21突发事件治理中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机制探究PAGE4 PAGE4前言(一)研究背景与目的近些年以来,社会发展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加,我国突发事件的影响也随之增加,对民众人身造成了巨大伤害以及公私财产的损失,地方政府对突发事件治理的能力虽然有所提升,但仍旧缺乏高效的治理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对突发事件治理的协同机制研究逐渐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讨论。在有限政府的前提之下,实现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对突发事件的协同治理,已成为国内外政府、学术界以及社会各界所重点关注的命题。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协同治理是多数学者共同认可的提升治理效率的一种方案,实现各个社会组织在治理工作中做到积极有效的协同配合地方政府进行治理工作,以此来提高突发事件治理的速度和质量。目前在突发事件治理方面,由地方政府机构主导的,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突发事件的机制已经建成,并已经开始发挥积极作用。但是我国长久以来受到政府单一主体治理模式以及传统治理理念的影响,协同机制运行时问题开始出现,例如主体间的联动性低以及沟通滞后、资源整合度低等等,导致最终的治理效能低下,这就反映出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机制有待完善。作为事发地的地方政府成为许多冲突的关键方,改善协同机制的缺陷就是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梳理出目前的协同机制存在的缺陷,在地方政府的主持下,与各个社会组织相互配合,完善协同机制,使我国对突发事件的治理能力实现提升。文章首先对协同机制的相关概念以及问题展开论述,其次以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对突发事件的协同治理为例,梳理出协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问题原因进行具体化分析,从而得出相关改进方向,提出优化突发事件治理中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机制的建议。(二)学界研究概况1、国内研究现状党的文件首次提到协同是在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之后历次重要会议报告都就社会管理、社会治理体制或体系,强调了党政机关党委领导、政府部门负责、社会协同、民众参与等内容,一般认为,社会协同的主要参与主体是社会组织。对于协同的定义,俞可平认为协同是共治,通过多主体合作进行治理活动。燕继荣认为治理机制上要在传统治理的模式上实现治理方式的创新,掌握好协同的积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危机开始朝着多样性方向发展,刘晓认为现在我国以政府为主的治理模式等传统治理方式需要发生变化,协同治理突发事件的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都在尝试的方式刘晓刘晓.协同治理: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治理范式的有效选择[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报,2007(05):64.由于突发事件不断出现,关于治理方式理论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加,为创新治理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撑。国内关于关于协同机制的研究比较少,主要集中于研究危机管理的内容。杨华峰认为,协同机制建设的关键在于协同机制的有效构建和协同模式的多元化创新,以适应突发事件变化所产生的复杂问题。杨华锋.协同治理: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策略的比较优势[J].领导科学,2012(11):54-55.谢俊贵认为同机制中的政府要大范围的吸纳社会组织参与危机治理,做好杨华锋.协同治理: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策略的比较优势[J].领导科学,2012(11):54-55.谢俊贵.灾变突发事件管理的社会协同问题[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05):22-23.2、国外研究现状协同这一概念源于1971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的研究中,意思是各方互相配合,相互协助,用以推动系统中各要素或者各个子系统的相互合作与配合,从而促使系统从混乱无序到有序自觉的转变。赫尔曼·哈肯(德).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奧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25.协同被运用于各个领域,尤其以治理领域为代表,社赫尔曼·哈肯(德).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奧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25.WaldermarNielsen.TheEndangerSector[M].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Press.1979:14.对于协同机制的研究,盖伊·迈克尔·科里沃认为,建立危机协调和联动机制可以快速且有效的治理危机,即构建协同机制,使得信息以及决策失误得到有效减少,有效整合不同主体的资源以及效降低政府的成本,还可以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通过这个机制来提升政府的治理效能。GuyMichelCorriveau.ACross-jurisdictionalandMulti-agencyInformationModelEmergencyManagemente[D],Manitoba:UniversityofManitoba,2000:12.安塞尔认为政府开创协同治理,即治理安排和制定政策由相关政府来主导,与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完成,协同机制由政府来主导,保障协同机制的运行。关于协同机制参与主体主体之间的关系,泰森认为是相互依赖的关系,由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组成的规范运作方式,多个主体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合作,共同来治理突发事件的过程。柯克·艾默生认为是互利的关系,多个治理主体是为了实现同一个治理目的,由不同主体的人们参与到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等的公共政策制定或治理活动中来,KirkEmerson,TinaNabatchiGuyMichelCorriveau.ACross-jurisdictionalandMulti-agencyInformationModelEmergencyManagemente[D],Manitoba:UniversityofManitoba,2000:12.KirkEmerson,TinaNabatchi.AnIntegrativeFrameworkforCollaborativeGovernance[J].JournalofPublicAdministrationResearchandTheory,2012,V22(1):29.一、突发事件治理中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机制的相关概念与理论构建突发事件治理中的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机制是推进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解决突发事件问题而提出的新方案,因此,在对我国突发事件治理中的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机制进行研究之前必须明确相关概念、内涵、内在机理以及构建协同机制的必要性。(一)突发事件治理与协同机制的概念1、突发事件治理“治理”最初的意思是操纵、控制和指导;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随着社会的发展,“治理”被不断赋予新的含义,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突发事件治理中的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可以分为补充关系、OSAY,SAGARAJ,ISHIWATARIM.Mobilizingandcoordinatingexpertteams,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s,nonprofitorganizationsandvounteers[J].Worldbankotheroperationalstudies,2012(2-5):361.互补关系、双向塑造关系,协作与支持、监督与保障的关系、钟蔚.灾害社会救助中NGO及其与政府关系研究[J]OSAY,SAGARAJ,ISHIWATARIM.Mobilizingandcoordinatingexpertteams,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s,nonprofitorganizationsandvounteers[J].Worldbankotheroperationalstudies,2012(2-5):361.钟蔚.灾害社会救助中NGO及其与政府关系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2(06):12-14.陶鹏,薛澜.论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应急管理合作伙伴关系的建构[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03):14-18.2、协同机制机制是指一个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和谐运行形式,以及运行的原理和内在的、本质的工作方式。机制从形成开始,就会作用于内部的各个组成系统,使得内部的系统处在一定的状态之下规范各自的功能,制度规则影响并支配其运行和变化。协同机制是指两个或多个主体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调和利益冲突、规范主体行为以实现共同行动的有序合作系统。黄凝.江西省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协同治理机制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20:3.准确快速的协同治理突发事件,需要构建机制保障双方在资源共享、沟通合作等的过程中发挥各自的力量,将冗长缓慢的治理过程准确快速化,把二者的有效力量结合起来黄凝.江西省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协同治理机制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20:3.(二)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机制的内涵我国突发事件治理中的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机制,下文简称政社协同机制,是政府从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点出发,尊重社会组织的主体地位以及对其采用科学管理的方式,充分发挥掌舵者作用,为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进行信息协同,项目协同,资源协同、决策协同等治理方面的协同,所构建的制度化的沟通参与平台和程序规范。进一步处理好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关系是优化政社协同机制的关键,实现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高效互动来提升突发事件协同治理的效能。协同机制的目的是采用有效的制度来规范主体行为,整合各自独立的资源,打破治理主体界限,将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资源进行再配置,突出整体的力量,实现信息协同,项目协同,资源协同、决策协同等的方面协同,以达到协同治理的目的。(三)突发事件治理中政社协同机制的内在机理构建突发事件治理的政社协同机制是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在治理实践中的应用。“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包括实质共建、行动共治和成果共享。首先,构建协同机制需要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共同建设才能完成,由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在良好互动的基础上,化解二者之间因不同利益而产生的矛盾,朝着共同的目标即提供公共服务,维护民众安全共同努力。其次,突发事件协同治理是参与者基于共同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治理行动。社会治理格局构建的基础不是主导,而是要发挥出沟通与连接治理主体的居中调和作用,使得矛盾或有利益冲突的主体得以有效持续的合作治理。江国华,刘文君.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治理理念的理论释读[J].求索,2018(1):32.政社协同机制的重要作用是促进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破除治理主体边界,对各自优势的资源进行分类整合,搭建桥梁型沟通平台,推动双方江国华,刘文君.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治理理念的理论释读[J].求索,2018(1):32.杨明佳,司喆.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理论逻辑[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21(01):38.(四)突发事件治理中建立政社协同机制的必要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作为事发地的地方政府已经难以独自治理突发事件以及负担起由此而产生的巨大社会责任,随着社会组织的发展,正好为地方政府治理突发事件提供了重要的补充力量。构建快速高效的政社协同机制,对于体现制度优势、提高突发事件的协同治理效能非常有必要。1.保障协同治理政社协同机制强调地方政府自愿与社会组织合作,保障社会组织平等的与地方政府合作,确保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信息资源的整合和高度共享,促进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决策共享,使之成为一个共享的系统。在协同治理过程中,确保信息共享的同时通过决策共享均衡配置治理资源,以实现高度的协同治理,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理效率,促进公共利益。同时,在信息共享的过程中,实现对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在协同机制中的相互监督的目的。2.满足社会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治理过程中的社会需求变得多样且复杂,相关治理方案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以及民众的需求,随着民众的利益需求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需要用协同机制及时调整治理主体的侧重点,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来有效满足这些需求。政社协同机制的建立就是调整二者参与突发事件协同治理的侧重点、调动二者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使得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参与到突发事件协同治理中的合适位置,通过制度化的方式规范突发事件协同治理过程中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职责权,规范二者的行为,从而促进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良性互动,增加治理机制的开放性,以此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3.提升治理效率政社协同机制强调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在突发事件治理过程中的协调与合作,共同承担提供公共服务的治理责任。首先,它将地方政府界定为协同治理型的政府,肯定社会组织在政社协同机制的重要作用、赋予法律地位以及其在治理事务中的职责权。其次,政社协同机制通过分类整合二者特有的资源以及功能优势来提升治理资源的投入,以此来增强治理效率。同时政社协同机制赋予社会组织以合法性,保障在机制内的治理权限,激发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刘鉴慧.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应急协同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9:23.通过合理的治理资源配置机制,为参与主体在协同治理时带来充足的治理资源,同时也为社会组织在协同机制中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提供地方政府供应不足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助力实现其社会责任。最后,有效克服地方政府的“政府失灵”和刘鉴慧.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应急协同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9:23.二、突发事件治理中政社协同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随着协同机制对提高治理效率的重要性,协同机制的建设也在多方面进行了创新,以更好地发挥协同治理的有效性。但是受传统治理理念与模式的影响,政社协同机制中新问题时有发生,影响了政社协同机制的效率。基于此,本文根据近年来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突发事件的典型案例,对现存协同机制的问题进行归纳以及对其进行分析,通过探求案例中政社协同机制中问题的原因,为进一步优化提供建议。(一)突发事件治理中政社协同机制存在的问题任何治理机制在创建以及发展的初期都不是顺利的,都会遇到许多的问题。突发事件治理中政社协同机制的积极作用在日益提升的同时,其运行过程中有相应的问题伴随,影响协同治理的效能,仍有问题需要分析解决。1.协同主体间的联动性低政社协同机制中对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联动程度不够,联动性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分工不明确形成消极怠工。双方还没有就协同治理的理念达成共识,对于社会组织可参与的突发事件治理范围不明确,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在政社协同机制的职能分工不清。在突发事件治理的政社协同机制中,地方政府权力过于集中,社会组织未能实现对地方政府治理低效与不足的事务进行管理,也未能有效承接地方政府可转移的职能,国家没有明确的为社会组织制定有效的保障政策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权限。没有清楚、准确地界定二者分工,导致双方治理主体互相推诿职责,使得政社协同机制中二者的治理行动出现消极怠慢的现象,阻碍了治理目标的实现。第二,政府越位。受到传统治理模式与管理体制的影响,政社协同机制中的地方政府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并且受不得有效的监管,以致于政府越位在政社协同机制频繁出现。地方政府在政社协同机制中管的过多过细,大包大揽的越位现象经常发生,严重阻碍了政社协同机制的正常运行。在实践中,地方政府非常致力于成为政社协同机制的实际操作者,然后出现了地方政府管理太多、太谨慎、紧握权利不下放的状况,导致政社协同机制缺乏变通而不能随着突发事件的发展而变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社会组织参与治理。地方政府职能越位使得政社协同机制的运行变得呆板僵化,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2.协同主体间的沟通滞后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政社协同机制中的地方政府处于下一级政府,难以做到及时主动的向社会组织提供其参与突发事件治理所需要的空间,缺乏同社会组织的及时沟通。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缺乏规范的协调和沟通机制。受传统治理思想的制约,地方政府对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存在明显的阻力。在政社协同机制中,社会组织经常得不到地方政府主动及时的沟通与安排,在没有得到政府的支持下参与治理,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期间,由于社会组织没有及时与当地政府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在前往灾区参加抗震救灾的途中各自为营,盲目安排造成长时间的现场混乱、道路拥堵,使得社会组织的资源无法正常使用,反而带来负面后果。3.社会组织公信力不足政社协同机制中社会组织公信力不足,使得政社协同机制难以得到来自民众的支持参与治理,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社会组织公信力的缺失直接体现在:首先,社会组织自身信息以及财务状况模糊,使人们处于信息盲点,无法真正了解社会组织的相关运作,导致对社会组织的认可度低,从而对政社协同机制的信赖度较低。其次,社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弱反映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如果该组织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人们将不愿意向该组织捐款,因此他们将无法获得更高数额的捐款,刘家骏.我国社会组织公信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14:15.刘家骏.我国社会组织公信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14:15.4.缺乏规范的培训机制目前的政社协同机制中,社会组织参与协同治理的能力较弱,但是没有相对应的规范培训机制。社会组织在承担政府职能转移、满足协同治理需求、扩大治理范围等方面存在不足。尽管近年来通过地方政府的支持和专业人才组织,该能力有所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参与政社协同机制的效率低下,对治理需求的反应不及时,承担地方政府职能转移的落实不够等,在实际参与政社协同机制的工作中时,社会组织雇佣临时的志愿者进行日常运营,多数志愿者缺乏专业知识与技能,也没有相对应的规范培训机制,以致于治理行动中产生大量的志愿者失灵现象,严重影响着政社协同机制的成效。刘振羽.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突发事件治理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D].刘振羽.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突发事件治理研究——以汶川地震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32.5.缺乏有力监管突发事件治理过程中参与的治理主体容易产生失职的现象,造成不应有的损害,这与监管不到位有关。通常在每次突发事件治理后的事故调查报告中总结治理理经验,提出整改措施,突发事件发生地区和相关治理主体将在一段时间内高度重视并履行职责,但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管,下一次的治理活动中往往还会出现松懈的状况。蒋来用.监督“早进场”:重大突发事件治理体系的完善[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1,蒋来用.监督“早进场”:重大突发事件治理体系的完善[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1,25(03):84.(二)突发事件治理中政社协同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政社协同机制构建过程中所出现上述问题,不仅降低了协同治理的效率,还将影响了协同机制与时俱进的的更新,面对不同的社会需要需要做出及时的调整,分析产生其问题的主要原因有:1.协同治理理念尚未明确受传统治理理念的影响以及理论观点和治理实践的制约,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的概念在我国政府治理范围内尚未明确。一些地方政府部门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治理模式,仍然对政社协同机制实行管理与领导,没有完全实践协同治理理念,以致于社会组织在突发事件治理中一直得不到重视。在传统的治理模式中,社会组织作为系统外的治理力量,长期不被政府所接受,难以成为治理的重要参与者。赵敬丹,张帅.基层社会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问题探析[J].行政与法,赵敬丹,张帅.基层社会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问题探析[J].行政与法,2019,(05):43.2.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政社协同机制中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的平台。治理活动中各个主体之间的信息沟通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有效的参与需要高效准确的沟通,如果缺少信息的交流沟通,就达不到信息的共享,导致两股力量的懈怠,也给其他治理机构的治理活动带来了不良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突发事件发生时治理主体的沟通不足,所有的治理方式都会造成大量的混乱。在现在政社协同机制中,社会组织的参与尚未完全得到地方政府的接受,大多数地方政府不会与其主动进行沟通,也不会提供相应的信息帮助以及如何援救的安排与培训,就会导致社会组织的救援落后。在汶川地震以及青海玉树地震的救援过程中都出现过社会组织没有及时与当地政府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而产生的混乱问题。3.社会组织建设不完善社会组织建设的不完善体现在社会责任建设的缺失。社会组织参与政社协同机制,就要承担重要的社会责任,然而,部分社会组织在治理突发事件的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和社会责任是不足的,一些社会组织甚至成为部分别有用心之人进行谋取非法利益的私人组织,为非法行为提供庇护,严重违反法律法规,扰乱社会治理秩序,危害政治和社会生态。倪洋军.社会组织不能忘了肩上的“社会责任”[EB/OL]./pinglun/n1/2016/0823/c241220-28659632.html,2016-08-23.近年来,腐败和寻求个人利益的现象在社会组织中引起了公众的怀疑和不信任,尤其是基层或在不发达地区,倪洋军.社会组织不能忘了肩上的“社会责任”[EB/OL]./pinglun/n1/2016/0823/c241220-28659632.html,2016-08-23.4.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规范社会组织参与协同机制的法律法规,很可能导致社会组织无法及时参与到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急法》对社会组织的职责和参与突发事件管理的方式没有具体规定。大多数规定只是强调原则,对社会组织的职责和责任,即实际操作,没有具体规定。尽管有关社会组织的规定在《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016)和《民政部救灾应急工作规程》(2016)中进行了扩张,但是依旧没有实质性的业务指导,仍然缺乏关于社会组织参与突发事件治理的具体职权责以及参与方式的规定。大多数地方政府的应急预案只提到系统内的社会组织,如慈善组织,但是该组织在地方政府直接管理下进行治理,完全由政府支配的协同。韩俊魁.中国社会组织响应自然灾害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40-41.目前的政社协同机制中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已经达成部分一致,但对于具体的分工依旧存在模糊,对于参与的方式、程序、以及在什么阶段参与等制度性的规范缺乏具体韩俊魁.中国社会组织响应自然灾害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40-41.5.缺失评估与监督机制缺乏对政社协同机制的参与主体能力以及治理效果的评估,导致监督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个治理完整的开展应该要包括前期预备、中期执行以及后期的效果反馈,缺乏评估就意味着治理的效果得不到准确的反馈,这既不利于政社协同机制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二者能力的提升。目前缺乏评价政社协同机制治理效果以及主体治理能力的意识,第三方评估机构针对突发事件治理效能以及社会组织的治理能力的评估缺乏针对性,评估结果缺乏专业性、客观性和全面性,难以满足监督的要求,不利于构建监管机制。对政社协同机制的监督力度不强是造成监管力度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一,协同机制中对社会组织的管理不完善。管理的存在漏洞给了部分寻求税收优惠的社会组织滥竽充数的机会。第二,我国对社会组织的政策是注册登记时严格检查,夏建中,张菊枝.我国社会组织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43(1):7.地方政府仅仅是在注册审批阶段夏建中,张菊枝.我国社会组织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43(1):7.三、完善突发事件治理中政社协同机制的对策随着社会发展多样性和复杂性日益增加,突发事件协同治理的提出,各国开始构建政社协同机制。而高效协同机制的实现,则是我国目前政社协同机制的目标。因此,对我国目前的政社协同机制所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进行完善,这将对我国的政社协同机制成效优化有很大的帮助。(一)增强协同理念在政社协同机制中,要想保持开放性促进发展,地方政府必须增强协同理念。地方政府协同理念的增强,主要表现为在政社协同机制中的功能重新定位及角色转变,其在政社协同机制中处于主导地位,承担了大量的治理职能,但是,地方政府的主导地位并不是要求对政社协同机制中的事务都大包大揽,而是逐渐转移部分职能,将治理不足不及的事务移交社会组织,承认社会组织在政社协同机制应中所具有的法律地位以及保障其在政社协同机制中的职责权。首先,地方政府在政社协同机制法律法规中明确社会组织的职权范围,改变行为首先要改变思想,需要通过建设服务型政府来转变地方政府的传统管理理念,摒弃传统的官僚治理思想,贯彻协同治理理念;其次,制定相关法律保障社会组织在政社协同机制中的规范参与以及治理,对于参与的方式、程序、以及参与的时间地方等制度性的规范做出具体的法律规定;最后,二者要积极参与到政社协同机制的构建,地方政府支持并且有效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制定相关规范标准与法律,确保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信息、决策共享,合理分配治理事务。对于社会组织的来说,加强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感和协同理念非常有必要,反对部分社会组织以固步自封、各自为政的主要方式参与协同机制,社会组织之间要增强协同意识以实现政治社协同机制的跨主体合作治理,以此来促进政社协同机制的稳定运行。(二)建立桥梁型平台机构在突发事件治理中,沟通平台无论是对其各自主体内部协同,还是各主体相互之间的协同,促进相互之间及时的沟通都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完善政社协同机制二者之间的信息互联与沟通、治理资源的合理配置,应当建立起一个综合性的半官方平台机构,发挥其调和矛盾与沟通的桥梁作用,减少政社协同机制的封闭性。建立综合性的协同机制沟通平台机构,具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这个机构的在社协同机制中地位及职责权,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遵从其安排,更好地发挥其在政社协同机制中的桥梁作用;其次,为了加强政社协同机制中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信息共享与沟通,该机构除了包括政府部门以外,还要设立常设性的社会组织枢纽机构,最大限度地促进政社协同机制中信息的互联互通;最后,该机构还要构建监管制度,相关人员由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等比例安排,规定相关权限和程序,增强调动协同机制资源的能力,进一步保障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突发事件的顺利开展。资源作为突发事件治理的重要因素,在政社协同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政社协同机制的根本保障。完善治理资源优化配置,根据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的不同资源优势,构建资源配置机制,形成优势资源增加和弱势资源互补。首先,依托上述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桥梁型平台机构,对地方政府体制内的资源与社会组织的多样化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其次,将来自于突发事件不同领域的治理资源筹集信息汇总于平台机构之中,以便于机构分配对应的资源。最后,根据突发事件治理中二者不同的资源需求信息,以及通过政社协同机制开展治理所需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三)增强社会组织建设社会组织内部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模糊是导致其公信力低下的原因之一,所以,政社协同机制中必须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内部信息公开性与透明度建设。社会组织参与政社协同机制治理突发事件,增强社会组织内部信息公开透明建设对于提升公信力非常有必要。首先,应将社会组织信息公开作为政社协同机制内部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社会组织内部信息透明度。其次,完善社会组织内部信息公示制度,对信息公示方式制定标准以及审查机制,创新信息公示的方式,拓展信息公开的途径,重视民众关于信息公示提出的问题,积极的进行回应。最后,地方政府应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组织公信力标准,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强制规定,第三方评估机构定期对社会组织公信力进行评估,以促进社会组织公信力建设的重视。社会组织的能力也是社会公信力的重要来源之一。针对社会组织在政社协同机制中不足加强能力建设,增强社会公众信任,推动社会组织内部运行专业化、科学化,完善内部制度以及明确人事管理制度等规定。姚锐敏.困境与出路:社会组织公信力建设问题研究[J].中州学刊,2013(1):62-67.社会组织根据参与政社协同机制的需要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地方政府明确支持和促进社会组织人才建设的相关政策,第一,制定优待政策促进专业人才加入到政社协同机制中的社会组织;第二,激励社会组织的发展,促进待遇保障和职称评定等政策的姚锐敏.困境与出路:社会组织公信力建设问题研究[J].中州学刊,2013(1):62-67.(四)完善法律制度规范由国家相关立法部门完善政社协同机制相关法律与政策,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各自的利益,具体明确政社协同机制中二者的责任、权利、义务,使参与政社协同机制的双方有法可依、于法有据。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健全也为政社协同机制中双方的共享信息与协调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使得沟通与信息共享及时有效、配置治理资源优化,进而更好地发挥政社协同机制的治理效能。结合目前政社协同机制存在的困境加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保障,首先,制定规范双方主体参与政社协同机制治理的法律法规,明确各自的职责权,从法律角度保障双方在协同机制的主体地位与管理权限,使得各自在政社协同机制的制定决策与采取行动于法有据。其次,制定政社协同机制中各自行动规范的法律法规,对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责任分担、权力行使等进行步骤化的规定,对治理行动的制定与执行制定标准,进行有效规范,形成约束力。然后,完善参与政社协同机制双方主体资源配置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和平衡二者之间的资源分类与安排,维护整体性的治理资源。最后,完善政社协同机制信息共享的法律法规,及时畅通突发事件治理的息信共享,制定统一标准,形成信息共享的规范,以提升突发事件治理安排效率。除此之外,应当设置政社协同机制相关法律实效的评估机制,在协同治理的实践中找出问题,在治理过后评估相关法律的执行效率,总结各方意见,健全和完善政社协同机制的法律法规,以保障政社协同机制的落实与优化。(五)完善评估机制与加强监督对参与协同治理的主体以及政社协同机制的评估,是进行监督的重要依据,对于提高突发事件治理效能有着重要的的作用。完善评估机制,独立与二者之外的监督机构的第三方评估是关键。第一,保护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独立性,地方政府仅在政策制定以及监督上支持、引导第三方评估机构,避免直接管理,构赋予其独立性,规避政府工作人员参与第三方评估的管理,减少利益交叉,以免破坏中立性。第二,提高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专业性,提高评估人员的专业准入标准,加强评估人员的专业培训,禁止评估人员兼任其他职位,公示评估机构内部人员信息,借住国家强制力,以法律的形式规范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建设,严格规范其运作,明确在治理评估中的法律地位。第三、公示相关评估数据及其标准,要求其评估客观真实,避免暗箱操作。建立专业化的评估团队以及建立起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邀请相关治理领域专家学者参与到评估的过程当中,根据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安排合理的评估人员以及团队,最后,完善评估反馈机制,政社协同机制及其参与主体依据评估结果和专家意见进行整改完善,再将整改结果及时向社会民众进行反馈监督,在交互的过程中真正实现评估的意义。完善政社协同机制中的监督,需要参照评估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对于地方政府的权力行使与责任落实提供参考,还可以有效监督社会组织在政社协同机制中治理效果,调整社会组织缺乏督促而导致的“志愿失灵”。第一,监督主体是前面提到的桥梁型平台机构,相关法律法规赋予其监管权责。第二,监督的过程,主要为突发事件的治理阶段,依据政社协同机制中二者治理效果的评估进行。第三,监督的内容。地方政府主要关心的是权力行使与责任履行的状况,防范越位情况出现,社会组织主要关心的是治理功能的发挥,资源援助信息与配置是否合理。第四,精简监管程序,及时追究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越职、失职、渎职、滥用职权的责任,使问题得及时的改正,保障政社协同机制的顺利运行。结论近些年来各类突发事件向着复杂的趋势发展,政府单一主体的治理力量已经不能快速有效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为了提高治理效率,国家开始建立起了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突发事件的机制,目前的政社协同机制正处于完善阶段,效率有待提高。实现高效的协同机制是各级地方政府不懈的追求。本文难以要分析到问题的各个方面,仅根据近些年来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治理突发事件的几个经典案例,结合目前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为国内突发事件治理中政社协同机制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面对当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情况下,突发事件治理的政社协同机制效率提升非常有必要,在治理实践中创新政社协同机制,多数还未得到理论化,转化为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也还学者的努力。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的研究,对相关概念界定及问题进行了梳理,把视角放在中国的政社协同机制上,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其中的政社协同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提出创设桥梁性平台机构,对参与主体能力以及政社协同机制治理效能进行评估,归纳其优化措施的大致方向。在政社协同机制建设优化上梳理可行经验措施,能够有助于政社协同机制理顺优化思路,提高突发事件治理效能。突发事件治理的政社协同机制是一个内容广泛的研究方向。由于自身学识的有限,未能对具体某一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希望以后更多学者加入这一领域的研究。参考文献[1](德)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奧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25.[2]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523.[4]韩俊魁.中国社会组织响应自然灾害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40-41.[5]黄晓春,嵇欣.非协同治理与策略性应对:社会组织自主性研究的一个理论框架[J].社会学研究,2014,2(6):98.[6]俞可平.重构社会秩序走向官民共治[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04):4-5.[7]燕继荣.协同治理:社会管理创新之道——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13(02):26.[8]郑巧,肖文涛.协同治理:服务型政府的治道逻辑[J].中国行政管理,2008(07):4.[9]刘霞,向良云.我国突发事件网络治理结构——双重整合机制的构建[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