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检测
语文试题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现象,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首要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毒害”了全球关系并加剧了紧张。这是我们思考新冠疫情影响的第一点。
那么原因何在呢?
主要原因在于中美之间日趋恶化的双边关系。从一开始,中国就遭到西方媒体以及
一些西方政客恶意并且令人惊讶的攻击。尤其在一些西方国家,它对那些国家民众对于
中国的态度产生了负面影响。尽管现在谩骂的海啸已经逐渐退却,但全球抗疫合作的前
景却因此遭到了严重损害。
新冠疫情对全球治理造成负面影响的第二个原因是,它带来的威胁如此之大,以至
于引发了社会所有阶层的担忧和恐惧。这场危机远没有使各个国家和社会变得更加紧密,
相反却倾向于将它们彼此分离开来。它被一些国家视为一场国家性而非国际性危机,结
果大家就在抗疫中各自为战。有关新冠疫情影响的第二点思考是,抗疫已经成为世界各
国治理能力的一场巨大测试。面对疫情,世界各国的应对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
是在中国、韩国、越南和日本等东亚国家和地区。它们的抗疫方式当然存在重要差异,
但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相似之处: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抗疫的目标都是遏制和根除病毒,
而非简单地控制。这被视为经济复苏的前提。它们在抗击疫情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考虑到中国的规模,它的表现尤其突出。第二种应对方式是西欧国家,它们一直在试图
控制而非彻底消灭病毒,这些国家做得远没有东亚地区成功。第三种应对方式就是美国
和巴西,那简直是场灾难,因为抗击病毒一直被认为是次要甚至被嫌弃的工作事项,而
非根本要务。这些不同类型抗疫方式带来的后果将会影响深远。
对于新冠疫情影响的第三点思考,涉及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情况很
难让人乐观。当前阶段的中美关系比年初时进一步割裂了。这会削弱全球治理的可能性。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便是美国退出世卫组织和缩减资金支持。因为美国的态度,世贸组织
的未来也遭遇威胁,短期内不大可能正常运转。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治理的进展更可
能会出现在地区层面。长远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也可能会带来更广泛形式的合作。东亚
地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好于其他国家的原因之一,在于他们有应对“非典”的经验。假
以时日,世卫组织将会得到加强,希望也是如此。
(摘编自马丁•雅克《新冠疫情如何影响全球治理》)
材料二: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及其国际化,对于中国大国形象塑造产生巨大挑战,也
蕴藏着重要机遇。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谣言四起,恐慌加剧。中国政府及时发声,庄
严承诺有能力、有把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稳定了国内疫情防控大局,向世界表达了
中国是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的重大信号。
文明大国形象定位,彰显疫情防控的中国精神。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的
民族,困难和挑战越大,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强。中华民族拥有战胜疫情的强大文化基
因、丰富经验、强大心理承受能力和战胜疫情的勇气决心。中国政府秉持人类命运共同
体理念,为全球疫情防控分享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东方大国形象定位,彰显疫情防控的中国气魄。中国充分发挥独特的制度优势、应
对“非典”疫情和重大灾情的丰富经验、先进的防疫和治疗手段,展现出打赢疫情防控
全民战争的信心、能力和把握。疫情爆发后,中国政府迅速反应,举全国之力开展疫情
防控。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开启全民隔离模式;中国政府聚焦联防联控,科
学、有序推进以武汉市及湖北省为重点、从中央到地方覆盖全国的全方位、多层次防控
体系建设,“本着对中国人民和国际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
彻底的防控举措”,确保疫情可防、可控、可治,有效维护经济社会稳定。
负责任大国形象定位,彰显疫情防控的中国风范。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国
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开展疫情防控。全力抢救受到病毒侵害的所有生命,坚决维护人
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世界疫情防控贡献力量,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
在当前全球疫情大流行风险加剧之时,中国表达了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政府保持紧密
合作的意愿。
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定位,彰显疫情防控的中国前景。中国政府拥有强大的领导力,
全民众志成城战疫,依法开展疫情防控,充分保证治理效能最大化,彰显了中国制度的
独特优势和旺盛活力。同时,中国拥有自我完善的勇气和决心,及时纠错、补齐制度短
板和不足,将有效的政策和做法逐渐规范化、制度化和机制化,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建设,彰显了中国制度强大的自我更新完善能力。
(摘编自肖晞、宋国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中国大国形象塑造》)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冠疫情一开始,中国就遭到西方媒体以及一些西方政客恶意的攻击,尽管现在谩
骂的海啸已经退却,但对全球抗疫合作的前景造成了严重损害。
B.新冠疫情的危机不仅远没有使各个国家和社会变得更加紧密,而且将它们彼此分离
试卷第2页,共20页
开来。它被某些国家视为国家性危机,大家在抗疫中各自为战。
C.中美之间日趋恶化的双边关系和新冠疫情威胁如此之大,引发了社会所有阶层的担
忧和恐惧,这是新冠疫情对全球治理造成负面影响的两大原因。
D.美国退出世卫组织和缩减资金支持,体现了其不负责任的态度,世贸组织的未来也
因此遭遇威胁,世卫组织和世贸组织短期内不大可能正常运转。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韩国、越南和日本等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抗疫方式存在重要差异,但它们都秉
持这一理念:如果不能遏制和根除病毒,经济复苏就不可能。
B.新冠疫情影响了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目前来看,虽然情况很难让人乐观,但从长
远来看,新冠疫情也可能会给国际社会带来更广泛形式的合作。
C.中国和东亚其他国家、地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比西欧国家和美国都要成功,其中一
个原因就在于他们有应对2003年“非典”疫情的丰富经验。
D.因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独特优势和旺盛活力,中国政府凭借强大的领导力,众
志成城,依法开展疫情防控,充分保证了治理效能最大化。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塑造中国大国形象的方法的一项是()
A.加强对外话语的构建,挑选和设计好中国疫情防控故事。
B.制定好中国疫情防控故事传播的系统策略,建设好对外话语体系。
C.加强国际交流与媒体融合,增加讲好中国疫情防控故事的手段。
D.加强对国外受众的调查研究,增强讲述中国疫情防控故事的针对性。
4.两则材料在论证结构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
5.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它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结合材料
简要分析。
【答案】1.C2.D3.D4.□材料一采用的是并列式结构:文章主要谈了有关新冠
疫情影响的三点思考,三点思考之间是并列式关系。材料二采用的是总分式结构:先总
述新冠疫情对中国大国形象塑造产生的巨大挑战,再分别从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
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定位四个角度阐述了其彰显的中国精神、中国气魄、中国风范
和中国前景。5.□疫情爆发考验了中国的防疫体系、医疗水平。口影响了中国经济的
发展。U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心理承受能力和凝聚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优势。
n考验了中国政府的治理能力,彰显了中国制度的优势和强大的自我更新完善能力,塑
造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口使中国和一些国家的关系趋于紧张。口将影响后疫情时
代的国家治理和外交关系。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谩骂的海啸已经退却”不准确。原文是“谩骂的海啸已经逐渐退却
B.选项中的第一句在原文中是并列关系,而选项成了递进关系,与原意不符。且“而且
将它们彼此分离开来”的表述亦欠妥当,原文中为“倾向于将它们彼此分离开来
D.“世卫组织和世贸组织短期内不大可能正常运转”错误。原文只提到世贸组织”短期内
不大可能正常运转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D.原文中“中国制度的独特优势和旺盛活力”是抗疫彰显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即使“中
国制度的独特优势''算作原因,“旺盛活力”也不能算原因。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D.“加强对国外受众的调查研究”是“增强讲述中国疫情防控故事的针对性”的一个措施,
不是塑造中国大国形象的方法。“增强讲述中国疫情防控故事的针对性,,有助于讲好中国
疫情防控故事,但它本身不是塑造中国大国形象的方法。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结构的能力。
材料一第一、二段为新冠疫情影响的第一点思考“新冠肺炎疫情'毒害’了全球关系并加剧
了紧张。第三、四段分别提出“抗疫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治理能力的一场巨大测试”“后疫
情时代的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情况很难让人乐观”的思考。这些有关新冠疫情影响的
三点思考之间是并列式关系。可见材料一采用的是并列式结构。
材料二第一段先总述新冠疫情对中国大国形象塑造产生的巨大挑战;二、三、四、五段
再分别从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定位四个角度阐述了其
彰显的中国精神、中国气魄、中国风范和中国前景。可见材料二采用的是总分式结构。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结合“中国政府聚焦联防联控,科学、有序推进以武汉市及湖北省为重点、从中央到地
方覆盖全国的全方位、多层次防控体系建设”等内容可知,疫情爆发考验了中国的防疫
体系、医疗水平。
结合“经济复苏”“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等语句可知,疫情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结合“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的民族,困难和挑战越大,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
强。中华民族拥有战胜疫情的强大文化基因、丰富经验、强大心理承受能力和战胜疫情
试卷第4页,共20页
的勇气决心”等内容可知,疫情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心理承受能力和凝聚力,体现了
中华民族的文化优势。
结合“中国充分发挥独特的制度优势”“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国际社会加强合作,
共同开展疫情防控。全力抢救受到病毒侵害的所有生命,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和身体健康,为世界疫情防控贡献力量,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等内容可知,疫情
考验了中国政府的治理能力,彰显了中国制度的优势和强大的自我更新完善能力,塑造
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结合“涉及新冠肺炎疫情'毒害’了全球关系并加剧了紧张”“中国就遭到西方媒体以及一
些西方政客恶意并且令人惊讶的攻击”等内容可知,疫情使中国和一些国家的关系趋于
紧张。
结合“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新冠肺炎疫情也可能会带来更广泛形式的合
作,,等内容可知,疫情将影响后疫情时代的国家治理和外交关系。
二、文学类阅读一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丰子恺先生的人品与画品
朱光潜
在当代画家中,我认识丰子恺先生最早,也最清楚。说起来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
那时候他和我都在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教书。他在湖边盖了一座极简单而亦极整洁的平
屋。同事夏丐尊、朱佩弦、刘薰宇诸人和我都和子恺是吃酒谈天的朋友,常在一块聚会。
酒后见真情,诸人各有胜概,我最喜欢子恺那一副面红耳热、雍容恬静、一团和气的风
度。后来我们都离开白马湖,在上海同办立达学园。大家挤住在一条僻窄而又不大干净
的小巷里。学校初办,我们奔走筹备,都显得很忙碌,子恺仍是那副雍容恬静的样子,
而事情却不比旁人做得少。虽然由山林搬到城市,生活比较紧张而窘迫,我们还保持着
嚼豆腐干花生米吃酒的习惯。酒后有时子恺高兴起来了,就拈一张纸作几笔漫画,画后
自己木刻,画和刻都在片时中完成,我们传看,心中各自欢喜,也不多加评语,在文艺
中领取乐趣。
当时的朋友中浙江人居多,那一批浙江朋友们都有一股清气,即日常生活也别有一
般趣味,却不像普通文人风雅相高。子恺于"清'’字之外又加一个"和''字。他的儿女环坐
一室,时有憨态,他见着居然微笑;他自己画成一幅画,刻成一块木刻,拿着看看,欣
然微笑;在人生世相中他偶然遇见一件有趣的事,他也还是欣然微笑。他老是那样浑然
本色,无忧无嗔,无世故气,亦无矜持气。黄山谷尝称周茂叔“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
我的朋友中只有子恺庶几有这种气象。
当时一般朋友中有一个不常现身而人人都感到他的影响的——弘一法师。他是子恺
的先生。在许多地方,子恺都得益于这位老师。他的音乐图画文学书法的趣味,他的品
格风采都颇近于弘一。在我初认识他时,他就已随弘一信持佛法。不过他始终没有出家,
他不忍离开他的家庭。他通常吃素,不过做客时怕给人家添麻烦,也随人吃肉边菜。他
的言动举止都自然圆融,毫无拘束勉强。我认为他是一个真正能了解佛家精神的人。他
的性情向来深挚,待人无论尊卑大小,一律蔼然可亲,也偶露侠义风味。弘一法师近来
圆寂,他不远千里,亲自到嘉定来,请马蠲叟先生替他老师作传。
我对于子恺的人品说这么多的话,因为要了解他的画品,必先了解他的人品。一个
人须先是一个艺术家,才能创造真正的艺术。子恺从顶至踵是一个艺术家,他的胸襟,
他的言动笑貌都是艺术的。他的作品有一点与时下一般画家不同的,就是他有至性深情
的流露。子恺本来习过西画,在中国他最早作木刻,这两点对于他的作风都有显著的影
响。但是这些只是浮面的形象,他的基本精神还是中国的,或者说,东方的。我知道他
尝玩味前人诗词,但是我不尝看见他临摹中国旧画。他的底本大半是实际人生一片段,
他看得准,察觉其中情趣,立时铺纸挥毫,一挥而就。他的题材变化极多,可是每一幅
都有一点令人永久不忘的东西。我二十年前看过他的一些画稿——例如《指冷玉笙寒》
《月上柳梢头》,到于今脑里还有很清晰的印象。他的画里有诗意,有谐趣,有悲天悯
人的意味;它有时使你悠然物外,有时使你置身市尘,也有时使你啼笑皆非,肃然起敬。
他的人物装饰都是现代的,没有模拟古画仅得其形似的呆板气,可是他的境界与粗劣的
现实始终维持着适当的距离。他的画极家常,造境着笔都不求奇特古怪,却于平实中寓
深永之致。他的画就像他的人。
书画在中国本有同源之说。子恺在书法上曾经下过很久的功夫。时下一般画家的毛
病就在墨不入纸,画挂起来看时,好像是飘浮在纸上,没有生根;他们自以为超逸空灵,
其实是画家所谓"败笔”,像患虚症的人的浮脉,是生命力微弱的征候。子恺的画却没有
这种毛病。他用笔尽管疾如飘风,而笔笔稳重沉着,像箭头钉入坚石似的。在这方面,
我想他得力于他的性格,他的木刻训练和他在书法上所下的功夫。
文本二:
我们经常说某篇文章“有意思”,这“意思”无法说出,它是一种感觉,混杂了多种感
觉,比如嗅觉、触觉、听觉、视觉。由觉而悟、使我们或者得到一种启示或者得到愉悦。
这一类散文,它多是多义性的,主题的模糊,读者可以从多个角度能进入的。这类散文,
试卷第6页,共20页
最讲究的是真情和趣味。没有真情,它就彻底失败了,而真情才能产生真正的诗意。这
是我谈一个文学艺术作品秘结的问题。
我在阅读别人作品和自己写作中的一个体会。任何作品都有他产生作品的秘结。有
的是在回忆,有的是在追思,有的是在怀念。比如,我们读李商隐的诗,“春蚕到死丝
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们都觉得好,我们之所以觉得好是它勾起了我们曾经也有
过的感情,但这些诗李商隐绝对是有所指的,他有他的秘密,只是这秘密谁也不知道。
历史上许多伟大文学艺术作品被人揭开了秘结,而更多的则永远没人知道。这就说明,
文学艺术作品绝对要有真情,有真情才产生诗意。现在有些散文似乎蛮有诗意,但那不
是真正的诗意。如有些诗一样,有些诗每一句似乎都有诗意,但通篇读完后,味似嚼蜡,
它是先有一两个好句子然后衍变成诗的,而有些诗每一句都平白如话,但整体却留给了
我们东西,这才真正称作诗。我是害怕那些表面诗意的浮华的散文。现在人写东西,多
是为写东西而写东西,为发表而发表,这是我们现在作品多而好作品少的一个原因。
说到趣味,散文要写得有趣味,当然有形式方面的,语言方面的,节奏方面的许多
原因,但还有一点,这些人会说闲话。我称之为闲话,是他们在写作时常常把一件事说
得清楚之后又说些对主题可有可无的话,但是,这些话恰恰增加了文章的趣味。天才的
作家都是这样,有灵性才情的作家都是这样。如果用心去读沈从文、张爱玲、林语堂他
们的散文,你就能发现到处都是。
(节选自贾平凹《我对当今散文的一些看法》)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散文情节安排巧妙自然,描写丰子恺酒后乘兴作画的情节,与后文他跟随客人
吃肉边菜形成呼应,突出他的随性洒脱。
B.文章所写的都是生活小事,如叙家常,细致生动地描摹一个人品与画品统一的画家
形象,同时流露出作者对友人的崇敬。
C.作者描写丰子恺亲到嘉定请人替他圆寂的老师作传,既突出了师生二人的情谊深厚,
又凸显了丰子恺善良和侠义的性格。
D.作者认为丰子恺的画作技艺高超、画品一流,和他骨子里的至性深情以及中国传统
诗词古画对其画品的熏陶有密切关系。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的语言平易,较少堆砌辞藻,虽然加入排比、比喻等手法,但整体上不饰浮
华、引人入胜。
B.文本一先集中刻画丰子恺的人品,再详细解读他的画品,结构安排紧凑,较文本二
的散漫更显清晰。
C.文本二作者将李商隐的诗与现代人写的东西相比,一褒一贬,强调了诗意在散文创
作中的重要作用。
D.文本二中作者善于旁征博引,运用多个事例来佐证目己的创作主张,让整个文章颇
具哲学思辨气息。
8.文本一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丰子恺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文本二指出,散文要创作“有意思的散文”,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做到“有意思的散文”
这一主张的。
【答案】6.B7.A8.□将朋友们的“清气”和丰子恺的“和气”对比,突出他温和、
自然本真的性格。
将当下画家作品的笔力虚浮与丰子恺的笔力沉着对比,突出他善于钻研、勤勉刻苦的
性格。9.□文本一是为画展写的一篇序,却成为散文佳作,体现题材的拓展,符合“有
意思的散文”创作要求。
;文本一中丰子恺的形象都出于作者的真实观察感受,出于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情意,充
满诗意,符合“有意思的散文'’创作要求。
□文本一写了丰子恺书法功底的事,看似“闲话”,但却表现了丰子恺的人品和画品,增
加了文章的趣味。
【分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与后文他跟随客人吃肉边菜形成呼应”错。丰子恺酒后乘兴作画与跟随客人吃肉边
菜是表现丰子恺为人性情的不同的事件,两个情节没有形成呼应关系。
C.“凸显了丰子恺善良的性格”错误。原文表述是“他的性情向来深挚,待人无论尊卑大
小,一律蔼然可亲,也偶露侠义风味。弘一法师近来圆寂,他不远千里,亲自到嘉定来,
请马蠲叟先生替他老师作传”,此处应该展现了他性格的侠义和深挚。
D.“传统诗词古画对其画品的熏陶有密切关系”错,原文“他的基本精神还是中国的。我
知道他尝玩味前人诗词,但是我不尝看见他临摹中国旧画“,只能推出丰子恺的画品受
到中国传统精神的影响,但不能推出他的画品是从“传统诗词古画''中得来的。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较文本二的散漫更显清晰”有误,文本二并不“散漫”,先说有的散文“有意思”,再
谈到创作作品的“秘结”,再谈散文要有趣要会说“闲话”,这些都是作者对当今散文的看
法,因此文本二结构也很清晰。
试卷第8页,共20页
C.“强调了诗意在散文创作中的重要作用”错,结合原文“这就说明,文学艺术作品绝对
要有真情,有真情才产生诗意。现在有些散文似乎蛮有诗意,但那不是真正的诗意”可
知,这是强调散文创作中融入真情的重要性。
D.“哲学思辨气息”错误。文章引用李商隐的诗是为了证明“文学艺术作品绝对要有真情,
有真情才产生诗意”;谈到沈从文、张爱玲、林语堂他们的散文是为了说明文章要写的
有趣,要“会说闲话”。这些事例使文章表达更明晰充分,并不是有“哲学思辨气息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塑造手法及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题干中提示要从“对比”的角度去分析丰子恺的形象。我们首先找到相关对比,然后结合
原文提示的句子来概括人物形象。
比如文章开头写丰子恺和朋友们的对比,“当时的朋友中浙江人居多,那一批浙江朋友
们都有一股清气,即日常生活也别有一般趣味,却不像普通文人风雅相高。子恺于‘清'
字之外又加一个‘和'字",又用具体事例对他的“和”进行描写,如“他的儿女环坐一室,
时有憨态,他见着居然微笑;他自己画成一幅画,刻成一块木刻,拿着看看,欣然微笑;
在人生世相中他偶然遇见一件有趣的事,他也还是欣然微笑。他老是那样浑然本色,无
忧无嗔,无世故气,亦无矜持气将朋友们的“清气”和丰子恺的“和气”对比,突出他
温和、自然本真的性格。
再就是将丰子恺先生的画与当下画家的作品进行对比,“时下一般画家的毛病就在墨不
入纸,画挂起来看时,好像是飘浮在纸上,没有生根;他们自以为超逸空灵,其实是画
家所谓‘败笔’,像患虚症的人的浮脉,是生命力微弱的征候。子恺的画却没有这种毛病。
他用笔尽管疾如飘风,而笔笔稳重沉着,像箭头钉入坚石似的“,并揭示了原因,“子恺
在书法上曾经下过很久的功夫”“在这方面,我想他得力于他的性格,他的木刻训练和他
在书法上所下的功夫”。将当下画家作品的笔力虚浮与丰子恺的笔力沉着对比,突出他
善于钻研、勤勉刻苦的性格。
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观点,运用信息分析鉴赏作品审美特征的能力。
首先分析文本二中,作者认为要创作“有意思的散文''要注意哪些方面,然后结合这个观
点去评价文本一的写作内容及技巧。
文本二中,作者认为“有意思的散文”“它多是多义性的,主题的模糊,读者可以从多个
角度能进入的而文本一是朱光潜先生为丰子恺先生的画展做的一篇序,却成为散文
佳作,体现题材的拓展;文中既有对丰子恺先生性情为人的描写,又有对其画作特点的
评价,还有对其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内容丰富,读者可以从多个角度欣赏;这些都符
合“有意思的散文”创作要求。
文本二中作者认为有意思的散文“最讲究的是真情和趣味。没有真情,它就彻底失败了,
而真情才能产生真正的诗意而文本一的作者朱光潜是丰子恺先生的朋友,对于丰子
恺的描写都来自作者的细致观察和真实感受,比如“酒后有时子恺高兴起来了,就拈一
张纸作几笔漫画,画后自己木刻,画和刻都在片时中完成”“他的儿女环坐一室,时有憨
态,他见着居然微笑;他自己画成一幅画,刻成一块木刻,拿着看看,欣然微笑”;字
里行间流露出的也是对友人的真情挚意,如“他老是那样浑然本色,无忧无嗔,无世故
气,亦无矜持气”“他的言动举止都自然圆融,毫无拘束勉强。我认为他是一个真正能了
解佛家精神的人”;因此文本中充满了真情和趣味,富有诗意,符合“有意思的散文''创
作要求。
文本二中作者认为“有意思的散文”要“会说闲话”。文本一中就有这样的“闲话”,比如文
本一末尾写了丰子恺书法功底的事,“书画在中国本有同源之说。子恺在书法上曾经下
过很久的功夫……”,貌似“闲话”,却让我们更加了解丰子恺作品功底深厚的原因,通
过“子恺在书法上曾经下过很久的功夫”“在这方面,我想他得力于他的性格,他的木刻
训练和他在书法上所下的功夫“,也表现了他的人品和画品;这样的“闲话”丰富了文章
的内容,也增加了文章的趣味。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兄轼下狱上书
苏辙
臣闻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虽草芥之微,而有危迫之恳,
惟天地父母哀而怜之。
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旭须为命。今者窃闻其得罪逮捕赴狱,举家惊号,忧在不
测。臣窃思念轼居家在官无大过恶惟是赋性愚直好谈古今得失前后上章论事其言不一。
陛下圣德广大,不加谴责。轼狂狷寡虑,窃恃天地包含之恩,不自抑畏。顷年现却杭州
及知密州日,每遇物托兴,作为歌诗,语或轻发。向者,曾经臣寮缴进,陛下置而不问。
轼感荷恩贷,自此深自悔咎,不敢复有所为,但其旧诗已自传播。臣诚哀轼愚于自信,
不知文字轻易,然迹涉不逊,虽改过自新,而已陷于刑辟,不可救止。
轼之将就逮也,使谓臣日:“轼早衰多病,必死于牢狱,死固分也。然所恨者,少
抱有为之志,而遇不世出之主,虽版第于当年,终欲效尺寸于晚节。今遇此祸,虽欲改
过自新,洗心以事明主,其道无由。况立朝最孤,左右亲近必无为言者。惟兄弟之亲,
试求哀于陛下而已。”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故为冒死一言。
试卷第10页,共20页
昔汉淳于公得罪,其女子缓萦请没为官婢,以赎其父。汉文因之遂罢手可。今臣蛟
蚁之诚,虽万万不及缓萦,而陛下聪明仁圣,过于汉文远甚。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
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兄轼所犯,若显有文字,必不敢拒抗不承,以重
得罪。若蒙陛下哀怜,赦其万死,使得出于牢狱,则死而复生,宜何以报?臣愿与兄轼
洗心改过,粉骨报效,惟陛下所使,死而后已。
臣不胜孤危迫切,无所管皆,归诚陛下。惟宽其狂妄,特许所乞。臣无任祈天请命
激切陨越之至。
【注】宋神宗赵顼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文字狱被人构陷下狱。苏辙闻悉,冒株连的
风险,连夜上书为其兄苏轼求情。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窃思念/轼居家在官无大过恶/惟是赋性愚直/好谈古今得失/前后上章/论事其言不一
B.臣窃思念/轼居家在官无大过恶/惟是赋性愚直/好谈古今得失/前后上章论事/其言不一
C.臣窃思念轼/居家在官无大过恶/惟是赋性愚直/好谈古今得失/前后上章论事/其言不一
D.臣窃思念轼/居家在官无大过恶/惟是赋性愚直/好谈古今得失/前后上章/论事其言不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与“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并序》)两句中的“相”含义不
同。
B.通判,官制始于宋朝时期,由皇帝亲自任命,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
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在清朝通判也称为“分府”,品等为正六品。
C.肉刑,司法机关对犯人处以“断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的刑罚,它不仅使人遭受
肉体上痛苦,而且因受刑后特征明显又有耻辱性质,西汉文景之时被废除。
D.“无所告诉”与“则告诉不许”(《陈情表》)两句中的“告诉”含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呼天抢地的语气陈述人命关天的危迫,继而动之以手足之情,晓之以如
焚之忧,感人至深。
B.第三段中苏轼的一段话,一谓苏轼少有大志,又遇杰出明主,深欲报效朝廷:二谓
平素在朝势力孤危,一旦身陷囹圄,除兄弟外无人搭救。
C.苏轼在被捕前让人对苏辙说,自己在朝中很是孤单,身边亲近的人因为怕受到牵连
不会为自己讲情,希望苏辙能念及手足之情向皇帝为自己求情。
D.苏辙举缝萦没身赎父的典故,想捐出自己的官职为苏轼赎罪,不敢存非分之想,只
希望能救兄长出狱,使兄长不至于死在狱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感荷恩贷,自此深自悔咎,不敢复有所为。
(2)兄轼所犯,若显有文字,必不敢拒抗不承,以重得罪。
14.苏轼《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一》“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文中苏辙也
因“不胜手足之情”而冒死为兄长求情,可见其兄弟情深。请试分析本文哪些地方体现了
他们的手足深情。
【答案】10.B11.D12.C13.(1)苏轼感谢受到圣上的恩泽与宽宥,从此常常
追悔自己的过失,不敢再有(轻慢的)行为了。
(2)(臣的)兄长苏轼所犯的罪,如果有明显的文字根据,(他)一定不敢拒不承认,
从而重新犯罪。14.听闻消息后苏辙深感危迫,担心兄长安危;1回忆与兄长相依
为命的日子,以及对兄长为人处事的理解,情真意切;□冒死为兄长求情,为了兄长甘
愿弃官赎罪。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意:臣私下揣度,苏轼于个人生活和在朝廷为官中,总体上说没有大罪过。只是为人
秉性过于率直,喜欢谈古论今。他前后几次呈上奏折讨论国事,其中观点与陛下不一致。
“思念”,思之念之,即揣度的意思;“居家在官无大过恶”,表述对象应是“苏轼”,“轼”
后不能断开,排除CD。
“上章论事”即呈上奏章讨论国家大事,应该合在一起理解;“其言不一”中的“一”是一致
的意思,说的是和皇帝意见不一致,与后文“陛下圣德广大,不加谴责“照应;排除AD。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的能力。
A.正确。第一个相,意思为互相;第二个相,偏指一方,意思为你。句意:只有哥哥
苏轼和我相依为命/决不答应你。
B.正确。
C.正确。
D.“两句中的“告诉”含义不同”错,两个“告诉”,都是“申诉”的意思。句意:无处申诉
的痛苦/而(我的)申诉不被允许。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因为怕受到牵连”错误,文中没有这样的表述,文中只是说“左右亲近,必无为言者
试卷第12页,共20页
故选Co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感”,感激;"荷”,承受;"恩贷”,施恩宽宥,这里指圣上的恩泽;“悔咎”,追悔
前非,这里指悔过。
(2)“所犯”,所字结构,这里指所犯的罪;“显”,明显;“重”,指重新。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原文中他们的手足深情体现在以下方面:
由原文“今者窃闻其得罪逮捕赴狱,举家惊号,忧在不测“可见,苏辙听闻消息后,深感
危迫,担心兄长安危。
由原文“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臣窃思念轼居家在官无大过恶惟是赋性愚
直好谈古今得失”“轼狂狷寡虑,窃恃天地包含之恩,不自抑畏”“轼感荷恩贷,自此深自
悔咎,不敢复有所为“可见,苏辙回忆与兄长相依为命的日子,以及对兄长为人处事的
理解,情真意切。
由原文“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故为冒死一言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
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可见,苏辙冒死为兄长求情,为了兄长甘愿弃官赎罪。
参考译文:
臣听说人所处的环境如果很困窘急迫就会呼叫苍天,遇到难忍的痛苦就会呼叫父母,
这些都是人感情最强烈的表现。臣虽然如小草一般卑微,但有受危难压迫时的所求,恐
怕只有天地和父母能哀怜悲悯我了吧。
臣很小的时候就没了父母,只有哥哥苏轼和我相依为命。现在我听说他犯罪,被捕
入狱,我们全家都非常惊恐害怕,担心的是他会有什么不测。臣私下揣度,苏轼于个人
生活和在朝廷为官中,总体上说没有大罪过。只是为人秉性过于率直,喜欢谈古论今。
他前后几次呈上奏折讨论国事,其中观点与陛下不一致。陛下您有很深广的圣明贤德,
没有责难他什么。但苏轼性格过于狂妄,做事缺乏考虑,私下里倚仗天地宽容的恩德,
不知道收敛敬畏。近来他在担任杭州通判和密州知府期间,常常看到事物时就有感而发,
于是写成诗,用词有些轻佻发挥。在这之前,曾经有一些同僚就把他的诗文呈给陛下过,
(但是)陛下放在一旁没追问。苏轼感谢受到圣上的恩泽与宽宥,从此常常追悔自己的
过失,不敢再有(轻慢的)行为了,但是他以前写的诗却传开了。臣真心哀叹苏轼过于
自信的愚昧,不知道写出来文字容易,但是其中的不恭敬言辞带来的影响不容易消除。
虽然他现在已改过自新,但却违反了刑律没有办法挽回。
苏轼在被捕之前,让人捎话给我说:“我身体早就衰老多病,肯定会死在牢狱里,
死也是我应该的。可是我还有遗憾,年少时我怀着有一番有所作为的志向,又恰好逢到
世上难遇的贤明君主,虽然当年曾和当政者意见不合,但始终想在晚年为国家报效一点
力量。现在却遭到这样的祸患,即使想改过自新,洗心革面来报答贤明的君主,却没有
办法了。况且我在朝中没有朋党,身边亲近的人,肯定没有替我说话的。只能指望兄弟
亲情,向陛下为我请求。"我私下怜悯他的志向,没法拒绝手足之情,所以只好冒死说
一句求情的话。
从前汉朝的淳于公犯了罪,他的女儿缓萦请求朝廷将自己收为官婢,求得赎回父亲。
汉文帝因她而免除了淳于公的肉刑。我现在如蚂蚁一般渺小的诚意,虽远远比不上线萦,
但是陛下比汉文帝更为聪明仁圣。臣想用我的官职赎回兄长苏轼,不敢奢望到最后能够
减轻他的罪过,只求能不让他死在牢狱里。(臣的)兄长苏轼所犯的罪,如果有明显的
文字根据,(他)一定不敢拒不承认,从而重新犯罪。如果陛下能够给予同情怜悯,赦
免他的死罪,使他能从牢狱中放出来,那他就等于死而复生了,这样的恩德应该如何报
答呢?臣愿意和兄长苏轼改过自新,粉身碎骨报答陛下,只要陛下差遣去做,就是肝脑
涂地也要去做。
臣经不起孤危迫切、无处申诉的痛苦,只得把全部诚意交给陛下。希望陛下宽恕我
的狂妄,特许我的乞求。臣祈祷苍天,请求饶命,情绪激切,神魂颠倒之极,到了无法
自制的地步。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脩然。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一、二句写“不愿老”是人之常情,接下来的四句进一步交代了“不愿老'’的表现。
B.在诗人看来,年老既有短处也有长处,年老的短处是体衰多病,年老的长处是阅历
丰富。
C.诗人劝慰他的朋友对于衰老不要有过多的忧虑,只要正确对待,便可脩然自乐。
试卷第14页,共20页
D.诗歌前后两部分,一反一正,辩证地谈论对“老”的看法,转折自然,说服力强。
16.诗中“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两句,深为人们赞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简
要赏析。
【答案】15.A16.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要说夕阳的余晖照在桑榆的树梢上已近傍
晚,微弱的霞光照样可以映红整个天空。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桑榆晚”代指日暮,
以日暮喻人衰老,形象生动;口“桑榆晚”和“微霞尚满天”形成对比,表达了一种旷达乐
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的能力。
A.“表现”错误,“不愿老”的意思是不愿意衰老,而第三到第六句是对“老”的弊端的描写,
这是“不愿老”的原因。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艺术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
本诗是一首酬和诗。诗歌前六句写“不愿老'’是人之常情以及“不愿老”的原因,身体随年
龄的增加而日益衰弱,基调低沉。后六句转而写年老“皆幸矣”,阅历增长,明白的事理
也多了,扭转了低抑情调。
最后两句“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是全诗点睛之笔,气势高扬,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以日暮晚霞作比,余晖尚可映红整个天空,年老的自己也可有所作为,表达了乐观旷达、
积极进取的精神。纵观全诗,前后两部分一反一正,转折自然,很有辩证性和说服性。
最后两句尤为精辟,为警策之语,后人多以此自勉自励。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疫情暴发期间,面对危险的形势,无数医务人员勇当“逆行者”,正是对应《孟子•
鱼吾所欲也》中的“,”,因此有灾祸并不躲避。
(2)儒家一贯注重内省法,荀子《劝学》中“,”两句就劝告读书人
要在内心不断省察自己以提升自身道德和学识方面的修养。
(3)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的句子是“,
【答案】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
过矣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形:博、参、知、糅、兮、唯、昭。
六、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空竹,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空竹为圆盘状,中有木轴,以竹棍系
线绳缠绕木轴拽拉抖动。圆盘四周有哨口。拽拉抖动空竹时,各哨同时发音,高亢雄浑,
如同松涛海浪。
抖空竹历史悠久,群众基础稳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出现了“蚂蚁上树”“鹑
子翻身''等新动作。抖空竹是靠四肢巧妙配合完成的运动项目,当双手握杆抖动空竹做
各种花样技巧时,上肢与下肢的很多关节,再加上颈椎、腰椎,都在不同程度地运动着,
因此抖空竹有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①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与城市的飞速发展,②空竹存续的文化空间面临萎缩,③因此,
有关部门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对空竹进行保护刻不容缓。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继承和发展成为了今天的主要任务,抖空竹的技术技巧成熟完备
B.抖空竹的技术技巧成熟完备,很多技术在今天又有继承和创新
C.抖空竹的技术技巧成熟完备,继承和发展成为了今天的主要任务
D.很多技术在今天又有继承和创新,抖空竹的技术技巧成熟完备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D.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三处语病,请指出并修改。
【答案】18.B19.A20.口中“生活方式”改为“生活方式的变化”□将“面临”改为"逐
渐”“日益”,或“萎缩”改为“萎缩的现状”□删除“刻不容缓
【分析】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根据前文“经过……的发展”可见,其后要写发展的成果,故“抖空竹的技术技巧成熟完
试卷第16页,共20页
备”应放在前面与之衔接,排除AD。
根据后文”出现了……等新动作"可见,主语应该是“抖空竹的技术技巧”而不是“继承和
发展",排除C。
故选B。
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原文把哨音比喻成“松涛海浪”,采用比喻手法。
A.把“愁”比作“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比喻手法。
B.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夸大了黄河来源的神奇,是夸张手法。
C.该句对仗工整,采用了庄周梦蝶、望帝化鹃的典故,采用用典、对偶。
D.说“花不语”,仿佛花能“语''一般,把花当做人来写为拟人。“乱红’’代指被风吹散的花
瓣,是借代手法。
故选A。
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一为搭配不当,“生活方式”与"飞速发展''无法搭配,应把“生活方式”改为“生
活方式的变化”。
二为成分残缺,“面临”应该搭配名词,而“萎缩”是形容词,应将“面临”改为“逐渐”“日益”,
则可修饰形容词谓语;或“萎缩”改为"萎缩的现状”,与“面临”搭配。
三为结构混乱,"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句意已经完整,在宾语后再加“刻不容缓”显得黏
连不清,应删除“刻不容缓
七、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一季度主要数据,一系列亮眼的消费数据令人振奋。
2021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9%,两年平均增长4.2%,呈现恢复
性较快增长;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0.4%,两年平均增长4.8%。大众火热的消费热情,
折射出消费市场的蓬勃活力,也让人们看到了新的消费空间。相比于过去,如今的消费
者购买力更强,对产品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以前是注重量,①:过去买
商品,如今买服务;曾经看重买得到,现在追求个性化。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消费
者期待更健康的食品、更智能的家用电器、更高品质的电影作品。多元的消费需求,既
是中国经济的潜力所在,立。消费一头连着群众期待,③,承载着人
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生产经营者提供着新的发展契机。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
求,不断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提升品质、优化服务,生产经营者就能在嬴得消费
者认可、实现更长远发展的过程中,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贡献力量。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概括文中“新的消费空间''形成的三点原因,每点不超过10个字。
【答案】21.□现在是追求质
口也是新的消费空间所在(或: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方向)
□一头连着经济发展22.1消费者购买力更强;
口产品需求多元化;
口消费升级,追求高品质。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从前文”以前是注重量”可知,填入内容应是现在的情况,再联系后文“过去买
商品,如今买服务”可知,现在应是注重质量。故可以填入“现在是追求质
第二空处,从句式上看,前文是“既是中国经济的潜力所在“,此处应填"也是……”;从
内容上看,前文有“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消费者期待更健康的食品、更智能的家用
电器、更高品质的电影作品“,此处应强调“消费空间”,故填”也是新的消费空间所在
第三空处,从句式上看,前文是“消费一头连着群众期待”,此处应为“一头连着……
从内容上看,后文有“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生产经营者提供着新的
发展契机”,根据前后一一对应的原则,此处应填“一头连着经济发展
22.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之概括要点的能力。
阅读文段可知,“新的消费空间”形成的主要集中在第四句至结尾句中。
由“相比于过去,今天的消费者,购买力更强''可总结出“新的消费空间''形成的原因之一
为:消费者购买力更强。
由''多元多样的消费需求,既是中国经济的潜力所在……”可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厚、薄膜混合集成电路及消费类电路项目效益评估报告
-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地域史研究方法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池广西河池市环江县招聘教师2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演艺导演合同范本
- 山西农业大学《工程力学A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福州英华职业学院《简笔画与绘本》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JAVA企业级开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沪科版 信息技术 选修3 4.2 任务四 设置超级链接 教学设计
- 江门广东江门市应急救援支队专职应急救援员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家庭养鸡》(教学设计)皖教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小学语文全册课件PPT
- 高中人教物理选择性必修一第3章第5节多普勒效应课件
- 全套桥梁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 2021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 主动脉夹层的护理-ppt课件
-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样例与说明
- 数据结构英文教学课件:chapter6 Tree
- 高压氧科工作总结高压氧科个人年终总结.doc
- 《政治学概论》教学大纲
- 桥梁缺陷与预防
- 食品生物化学习题谢达平(动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