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题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题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题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题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题一、名词释析1、批判的武器固然不能替代武器的批判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固然不能替代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所谓“武器的批判”,就是说要运用物质的力量,真刀真枪地进行战斗。所谓“批判的武器”,就是说要借助理论的力量,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动员更多的人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来。“批判的武器不能替代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必须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武器的批判显然是指暴力革命,因此批判的武器就应当是指革命理论。2、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主动扬弃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地阐明,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手段和必然成果,而异化劳动也是造成了人的自我的异化。要真正扬弃异化,就必须消亡产生异化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源。在《手稿》中,马克思已有了劳动的异化性质是由生产资料全部制的生产关系决定的初步思想。马克思说:“私有财产但是是上述状况的感性体现:人变成了对自己说来是对象性的、同时变成了异己的和非人的对象;他的生命体现就是他的生命的外化,他的现实化就是他失去现实性,就是异己的现实。”这样,马克思就从私有制的内部,从私有财产的运动规律中得出了共产主义的结论。首先,作为自我异化之扬弃的共产主义,并不是“彼岸”的东西,事实上,它同这个异化的世界有着本质的、内在的关联,换句话说,异化的世界本身-它的内部的对立和矛盾运动-构成扬弃异化的现实基础,尽管是它的否认性基础。另首先,既然自我异化在“异化劳动”的概念中体现为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因而从根本上体现为经济的必然性,那么,自我异化的扬弃就决不可能离开这种经济上的对立和矛盾,相反,它必然首先从这种经济必然性的方面去获得它本身的必然性,即“发展到矛盾状态”的私有财产本身就构成促使矛盾解决的现实前提。最后,共产主义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否认,不是形而上学的否认,而是辩证的否认,即它并不取消私有财产和自我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主动的成果。它扬弃异化劳动,但不扬弃对象化劳动,而是对劳动本身及其对象和成果的真正占有。3、宗教是异化的人的幻想《〈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比较集中地叙述宗教问题的重要著作。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宗教是还没有获得本身或已经再度丧失本身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即宗教是没有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的自我意识;“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产生了宗教,一种颠倒的世界意识,由于它们就是颠倒的世界。”即宗教是由颠倒的世界产生的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宗教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由于人的本质不含有真正的现实性。”即明确指出了宗教的虚幻性,“宗教只是虚幻的太阳”。宗教把人的本质变成了幻想的现实性,由于人的本质没有真实的现实性。马克思的这句话紧接着上面的那段话,揭示了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幻想的现实性”也就是神;“没有真实的现实性”,就是丧失了人性。宗教把人的本质变成了神的本质,也就是说宗教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由于人的本质即人性丧失了,人的本质只能在幻想的宗教中得以实现,因此,马克思就指出了宗教的幻想性的特性。4、经济落后国家在哲学上任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这句话反映的是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之间在发展上的不平衡性。由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按理说,意识形态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状况应当是相一致的,即经济上发达的国家,其社会意识也应当是先进的,反之亦然。但事实并不如此,有的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其社会意识发展水平不一定是较高的;而经济发展程度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又往往在思想领域超出经济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这种不平衡现象的出现也有客观因素的。一是社会意识中其重要部分属于上层建筑,它并不直接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要通过生产关系中介作用,才干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因而经济发展状况不能直接决定社会意识水平。二是先进的社会意识之因此能够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出现,仍然要以经济发展一定水平为前提,同时还和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背景、阶级斗争形势、民族传统等等的影响分不开。如果德国当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未达成一定水平,没有相称成熟的无产阶级,它也不可能成为马克思主义家乡。同样,若是中国现在没有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若是没有几千年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要想使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普遍化,高于资本主义道德水平也是不可能的。5、按劳分派是资产阶级的权利把按劳分派中的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叫做“资产阶级权利”,是马克思在《哥达大纲批判》中最早提出来的。原来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权利,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为基础的,是在劳动力买卖的平等交易掩盖下对雇佣工人残酷剥削的权利,是指建立在商品等价交换基础上的形式的平等事实上不平等的权利,是资产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它反映的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迫与剥削,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在按劳分派中,也存在着形式上的平等和事实上的不平等。所谓平等就在于以同一的尺度一一劳动一一来计量;所谓不平等则体现在由于生产者的工作能力的大小、多少的不同,引发的各个人事实上所得到的消费品各不相似。但是,按劳分派中建立在等量劳动相交换基础之上的这种资产阶级权利,已经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原来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权利,它实质是反对一切剥削的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权利,是无产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6、但凡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但凡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但凡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但凡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这是黑格尔在其《法哲学原理》前言中的一句话。黑格尔所谓“合乎理性”是指合乎其哲学体系中支配宇宙万物的绝对精神,而非普通所谓的人的理性。“现实”也不是日常所理解的现实。黑格尔分辨了现实与现存。在黑格尔那里,现存事物仅仅是存在着,其中有一部分只是没故意义、倏忽即逝的现象,有一部分则是“现实的”真实的东西,也就是真正合乎绝对精神的运动规律的东西。因此,“但凡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这里“合乎理性”的、含有必然性的存在是指“现实”而非“现存”。“但凡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既然“理性”是指作为宇宙本源的绝对精神,这句话就不难理解,更易懂的表述是:但凡合乎理性的东西必将实现出来。二、叙述题1、试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制度增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产生了本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方面思考经济在社会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烈,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规定。(3)19世纪三大自然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揭示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图景,为新哲学的产生提供了基础。(4)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为新哲学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2、试述劳动异化理论及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地位和意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思想的重要内容。第一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与劳动者相对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生产的产品越多他占有的产品就越少并且越受他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第二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产品之因此同劳动者相异化是由于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成为外在于人的强制性的活动劳动者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工人在劳动中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第三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这是前两个异化的必然成果。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类本质这种类本质通过对象化即通过实践改造对象世界改造自然界发明物质产品而得到确证。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劳动产品的异化使人不能确证自己的类本质劳动本身的异化则把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变成了仅仅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人的类本质变成了异己的本质人变成了丧失自己类本质的人于是造成了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第四人与人相异化。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成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这在资本主义社会体现为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这表明马克思透过人与物的关系看到了人与人的关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并把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归结为剥削者和被剥削者的经济关系”。地位和意义: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在形成其科学世界观过程中富有成果性的探索,是完毕其新理论的过渡性思想,它在马克思思想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首先,由于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劳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把社会历史归结为劳动异化的扬弃这种异化的历史,因而也就很自然地把生产劳动看作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另首先,由于《手稿》把生产劳动看作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性,因而在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强调人的自觉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费尔巴哈哲学的直观性;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强调人的社会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然属性的缺点第三,《手稿》在阐发异化劳动理论的过程中还提出物质生产在构成社会诸因素中起支配作用的思想.马克思说:“物质的,直接感性的私有财产,是异化了的人的生命的物质的、感性的体现.私有财产的运动———生产和消费———是以往全部生产的运动的感性体现,也就是说,是人的实现或现实.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但是是生产的某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8]在此之前,马克思已经提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但对市民社会本身的理解还比较抽象,比较笼统;现在把“支配”国家和意识形式的要素理解为物质生产,这就赋予市民社会以拟定的物质内容.尽管这里的出发点还是真正的人的本质,但是,把“生产———私有财产———改造制度———意识形式”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却是对后来社会形态概念形成有重要意义的开端。第四,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基本观点,也是贯穿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问题.3、试述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明性奉献1.第一批判第二国际后期社会沙文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哲学基础阐明辩证发展观与形而上学发展观的根本区别。沙文主义是指把本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主张征服和奴役其它民族的极端民族主义和好战情绪。社会沙文主义是口头上的社会主义事实上的沙文主义是机会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产物和体现。第二国际后期的改良主义实践和修正主义理论的重要哲学基础是庸俗进化论。这是一种形而上学发展观。所谓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指庸俗进化论的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其对立体现一是有关发展的含义前者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后者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二是有关发展的动力前者认为发展是外力的推动后者认为事物是“自己运动”发展的源泉在事物本身。三是有关发展的内容前者认为发展是“僵死的、平庸的、枯燥的”发展仅仅是已有的东西的重复没有产生和消亡后者认为发展是“活生生的”是“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亡和新东西的产生”。2.第二批判地继承辩证法思想的历史遗产建构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辩证法的十六要素按照其内容能够概括为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基础。强调了自己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辩证法从而与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相对立。二是辩证法的总特性。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辩证法的两个总特性。三是辩证法的重要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认之否认规律。四是辩证法的范畴。是内容和形式范畴的关系。五是认识的辩证法。六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的思想3.第三丰富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在这首先列宁的理论创新重要在于其一对认识的辨证过程的叙述。列宁认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这事实上揭示了人的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两次飞跃。其二对真理属性的叙述。列宁反对把真理看做是僵死的和片面的认为“真理是过程”“真理是全方面的”真理是具体的“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其三对实践原则的客观根据的叙述。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实践成为检查认识真理性的客观原则的重要根据。其四对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本源的叙述。“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本源。”4、试述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及现实意义内容:一列宁对资本主义经济阶段的划分提出了垄断替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已进入垄断阶段、也就是最高阶段的新理论。金融寡头和资本输出理论科学阐明了国际资本流动现象。列宁提出金融资本与工业资本相结合形成金融寡头既控制着工业经济又控制着国内政治资本输出既增进了输入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又加强了剥削和压迫等。二金融寡头和资本输出理论科学阐明了国际资本流动现象。列宁提出:金融资本与工业资本相结合形成金融寡头,既控制着工业经济又控制着国内政治;资本输出既增进了输入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又加强了剥削和压迫等。随着现实经济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级的金融寡头大财阀的出现,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遍及全球,在各国国内资我市场的基础上同时产生了国际资我市场。过去,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重要体现为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现在则发展成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例如,前几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出现,其破坏程度远非生产过剩经济危机所可比拟。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反映了垄断最新最高阶段出现的新问题。列宁有关金融寡头垄断和资本全球流动等理论,是研究世界资我市场和世界性金融危机等问题重要的理论指导。三揭示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不管它是从经济上对世界市场已经瓜分完毕还是从政治上对殖民地等领土已经瓜分完毕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市场和攫取更多的殖民地必然要发生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明确指出了生产资料私有制与帝国主义战争的必然联系。四如何看待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是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课题。资本主义所面临的许多严重的社会矛盾在资本主义前提下是无法解决的。资本主义终将为社会主义所取代仍然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①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垄断替代自由竞争是帝国主义的根本经济特性是帝国主义的实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