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文献综述(附范文)_第1页
怎样写文献综述(附范文)_第2页
怎样写文献综述(附范文)_第3页
怎样写文献综述(附范文)_第4页
怎样写文献综述(附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写文献综述Gps技术要求等等级项目四等一级卫星高度角(°)≥15≥15时段长度静态(min)≥60≥45快速静态(min)≥20≥15平均重复设站数(次/每点)≥1.6≥1.4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个)≥4≥4数据采样率(s)≤30≤30GDOP≤6≤6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必须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一、写综述的好处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知识面;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深入过程,因此,学习撰写文献综述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3、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4、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文献综述的设计要根据研究课题,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二、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撰写文献综述通常是出于某种研究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作者一般明确文献综述的选题,不像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大到一个领域、一门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的细节,这可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而定。选定题目后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有专著法、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三、文献综述的格式与写法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像“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像“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要把握好“综”字和“述”字,“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研究工作情况、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标有研究的作者;同时最好提出自己的见解。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四、写文献综述注意事项文献综述的自身特点决定性了它的写作方法,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3、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4、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文献综述范文制度与经济发展和增长理论综述

摘要:

关键词:(略)

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与制度的起源、制度变迁与创新、国家制度供给一起被称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四大支柱",而且,在很大意义上,制度的起源、变迁与创新、供给与需求都与经济发展和增长相关。从结论上说,有效率的制度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无效率的制度会抑制甚至阻碍经济增长和发展。

一、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回瞻

1.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中关于制度的论述

马克思认为,没有抽象的生产,也没有离开制度(马克思的提法是生产关系,实质上就是制度)的生产力及其发展。生产力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组织和运行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落后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一个持续一定时间跨度的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制度框架)为生产力提供了一个相应发展的制度"空间",这对许多经济学家研究制度与经济增长和发展关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启示。

2.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流派的论述

(1)模型派

他们认为:社会经济的增长或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配置、叠加和质变的结果。他们将各种增长要素作为自变量,把经济增长(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均收入等表示)作为因变量,确定函数关系,建立各种经济增长模型,解释经济现象。最著名的有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即索洛=斯旺模型)以及卡尔多、罗宾逊、帕西内蒂等人倡导的剑桥经济增长模型。这些经济增长模型实质上只是说明了长期经济增长与短期、中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力求使得产出决定的总需求的增长要与生产产品的总生产能力匹配,逐渐强调了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忽视了制度因素的作用。

(2)结构派

他们认为,经济增长和发展既是一国经济量(总量与均量)和能力的增长与扩张过程,也是一国经济结构的转换过程。主要有刘易斯等的"二元结构论";纳克斯的"贫困循环论";由"投资不可分性"而产生的罗丹的"大推进论";钱纳里等人主张的"发展型式"理论;以及"两缺口理论",以及"平衡与不平衡增长"的理论等等。在这一流派中,已经隐含着制度这一因素和背景。其中,刘易斯的"二元结构"理论尤为明显。因此,有人甚至将刘易斯划为新制。

(3)阶段派

代表人物是罗斯托,他将经济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即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准备条件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不难看出,制度背景的框架越来越明显。

(4)因素派或起源派

这一流派中,丹尼森将经济增长的因素划分成为两大类:生产要素投入量和生产要素生产率。细分为八个方面,(有人归纳为7个)即:使用的劳动者的数量及结构;工作小时;使用劳动者的教育程度;资本存量的规模;知识的状态;分配到无效使用中的劳动的比重;市场规模;短期需求压力的格局和强度。

丹尼森在1967年出版的《为什么增长率不同:战后几个西方的经验》中利用了因素分析方法。习惯称为丹尼森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引发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各个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以通过模型进行计算,但是,是什么原因(因素)将这些因素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第二个问题:将应该计算的因素计算之后,仍然存在"剩余"或"余值",即所谓"剩余溢出",那么,这些"余值"应该归入到哪个因素?

而库兹涅茨强调需求结构的高改变率对现代经济增长中生产结构的高转换率影响巨大。它会引起创造新产品的技术高新与发明,促进新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最终促进现代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速度。

(5)新增长理论派

主要有罗默的"收益递增经济增长模式";卢卡斯的"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式";鲍依德的"动态联合体资本增长模式";阿温杨的"创新与有限度的边干边学模式"等等。这些理论不仅将知识和人力资本因素引入经济增长模式,更值得注意的是,新增长理论确认了制度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并总结出了一套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例如,支持教育;刺激物质资本的投资;保护知识产权;支持研究与开发工作;实行有利于新思想形成并在世界范围内传递的国际贸易政策;避免政府在市场上的大的扭曲等。

(6)劳动分工演进派

杨小凯为代表的这一学派首先指出了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先天不足,即,将社会的产业结构或分工状态当作固定不变的因素,然后研究资源在其中的最优配置,然后构建了分工演进模式解释经济增长。他们认为,当人们经验不多时,生产率低下,因此付不起交易费用,人们只有选择自给自足。通过实践学习,生产率提高,能够付得起交易费用,因而,人们开始选择高一级的分工与专业化水平。而这种通过专业化学习会加速学习速度,从而可以支付更高的交易费用。这个正反馈(良性循环)将使劳动分工自发地演进。分工之所以能提高生产力正是因为专业化造成了某种信息不对称,卖者对于自己生产的产品知之甚多,而作为买者却知之甚少。

杨小凯等人的分工演进理论模式给我们有两点启示:

启示一:促进分工与交易以及知识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和发展极为重要。

启示二:一国的制度创新,应当朝促进分工、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方向发展。

(7)"反增长"或"零增长"派

以米多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认为人类经济增长和发展付出的代价太大,因此主张反增长或增长价值怀疑论;米多斯将人口增长、粮食供给、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5大因素连接成为一个"反馈回路",建立了"世界末日模型"。为了避免世界末日来临,就必须使主要的经济增长因素实现"零增长",因此,该理论被称为"增长极限论"或"零增长论"。

二、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主要论点

1.诺斯的观点

(1)制度和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新制度经济学派对制度与经济发展有创造性贡献的是诺斯。他关于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的核心论点简明扼要,即,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是制度因素,一种提供适当的个人刺激的有效的制度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而在制度因素中,财产关系的作用最重要。其依据是,在传统经济学中,市场的运作被假定为完备的信息、明确界定的产权条件和零成本的运行过程。人们在市场交易的过程被过滤为单纯的价格机制的操作,就连为达成交易而搜寻信息的费用也不存在了。在这一模式分析逻辑下,其它一些协调组织与组织经济活动的"制度"和"组织"被看成无足轻重。如果用传统经济学分析方法无法解释1600年到1850年海洋运输业在技术上并无多大进步的情况下,生产率却有较大幅度提高的现象。因此,制度因素不可忽视。制度的功效在于通过一系列的规则来界定交易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减少环境中不确定性和交易费用,进而保护产权,增进生产性活动,使交易活动中的潜在收益成为现实。

诺斯指出:制度环境是一系列用来确定生产、交换与分配的基本的政治、社会、法律规则,制度安排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方式的规则,而制度本身是"一整套规则,它遵循的要求和合乎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用以约束个人的行为。"也就是说,制度不同于体制,它是一系列被制订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制度框架约束着人们的选择集。既然这些规则不仅造就了引导和确定经济活动的激励系统,而且决定了社会福利与收入分配的基础,那么,制度结构在静态上就决定了一个经济实体及其知识技术出路的增长率。诺斯认为:许多经济学家将创新、规模经济、教育、资本积累和知识进展等等归入经济增长的原因,其实就是经济增长本身。而引起经济增长的真正原因是制度的变迁。制度变迁是从均衡到不均衡又回到均衡的过程。在各种因素使潜在的外部利润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下无法实现时,新的制度就有可能建立以降低成本。他认为,除非现行的经济组织或制度安排是有效率的,否则,经济增长不会简单发生。进而,诺斯对制度的供给与需求进行了分析,当制度的供给与需求相一致时,达到制度均衡。这种制度均衡的实现条件是制度供给者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据此,诺斯提出了构建有效率的新制度的基本(理想)标准或原则是使得新机制(制度)下个人收益率与社会收益率相等或接近。

(2)国家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国家并非"中立"的,国家决定产权结构,而经济增长有赖于明确的产权,但在技术和现有的组织制约下,产权的创新、裁定和行使代价都极为昂贵,因此国家作为一种低成本的提供产权保护与强制力的制度安排应运而生,以维护经济增长和发展,并最终对造成经济的增长、发展、衰退或停滞的产权结构的效率负责。

(3)意识形态理论

意识形态的特征有三个:

第一,意识形态是节约机制,通过它,人们认识了他们所处环境,减少了"试错"成本。

第二,意识形态会通常与个人观察世界时对公平、公正所持的道德、伦理评价交织在一起,也就是说有时会在相互对立的理论和意识形态中作出选择。例如,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评价等。

第三,当人们原有的观念或经验与意识形态不符时,他们就会改变试图其意识形态,来发展一套更加适合其观念或经验的新的理性选择。

因此,意识形态是影响制度安排和经济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2.国际经济增长中心的最新研究表明:

(1)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着维持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效率两大难题,而问题的根源在于基本制度框架,例如,寻租。

(2)制度安排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首先,制度通过影响信息和资源的可获得性、塑造力以及建立社会交易的基本规划而扩展了人类的选择,即经济发展的目标。其次,制度"矫正价格"的努力成效,即对经济发展的基本的和长期贡献。再次,尽管技术创新会推动经济发展,但在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依赖于促进创新、界定产权和契约关系或分担外在风险的各种制度安排。

(3)从制度的供给与需求方面研究,制度创新需求产生于经济中无效率的增多、技术变化、市场特征以及确立个人与集团维护自身利益方式的立法秩序;而制度供给依赖于立法秩序、制度设计成本及寻找可选择目标的知识基础。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确立以立法秩序为核心的制度环境,塑造市场力量以驱动创新。

(4)在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根本问题是缺乏发展市场经济的制度背景。如法律和秩序、稳定的道德、产权的界定、人力资本的供给、公共品的提供、支配交易和分担风险的法规等。因此,在发展中国家,如何使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制订一套公开、透明的规则体系,防止寻租、以权谋私和欺诈行为,为市场经济运作制造出公平合理的制度环境,才是实现市场经济顺利转型并高效运作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简单的评述及问题

1.诺斯将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增长的框架,把制度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应用现代产权理论说明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使制度研究和分析更加成熟,对经济学发展作出了贡献。

2.新制度经济学派方法的应用的影响越来越广泛,许多原来对制度不以为然的经济学家广泛地吸收和利用了新制度经济学家们的分析方法,普遍认为,解决经济发展问题,不仅只关注资本积累、技术引进、资金筹集、产业结构优化、就业的改善等等纯经济方面的因素,而更加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制度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或阻碍作用上。

3.将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研究的范围内,大大扩大了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视野,而研究对象也由以前的以资本主义发展中小国家或地区为主转向发展中的大国。

4.几个应当深入研讨的问题

(1)在许多人看来,制度仍然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如何将制度因素进一步量化。

(2)既然制度变迁在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怎样才能加快制度变迁的步伐,促进经济的发展。

(3)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的获取已经非常容易,那么,新制度经济学派的理论基石之一的交易费用的地位是否会动摇。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许多观点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接受,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上述这些问题仍然困扰着新制度经济学派及其追随者,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美]道格拉斯C诺斯,陈郁、罗华平等译:《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1991

[2][美]科斯、诺斯等:《财产、产权与制度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1991

[3]国际经济增长中心V奥斯特罗姆和D菲尼,H皮希特编,王诚等译:《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选择》,商务印书馆,1992

[4]张宇燕:《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对制度的经济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5]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林业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7]李悦:《产业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8]罗斯托:《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9]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M],商务印书馆,1985中日动画片发展比较研究摘要:1997年,讲述保守家庭和开放家庭之间联姻故事的韩剧《爱情是什么》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打响了韩剧进军中国市场的第一枪,在观众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此后,一系列韩剧在全国相继热播,而几乎每一部播出后都得到了各阶层观众的热烈欢迎,而反观我国的电视连续剧的收视及出口状况,与韩剧在国内的热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韩剧如何成为跨文化传播的主体?本文通过对中韩国电视连续剧的差距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出了韩剧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成功经验,给国产剧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为国产剧的对外传播提供了启示性的思考。

关键词:韩剧;电视连续剧;国产剧;文化产业政策ComparisonontheChinaandSouthKoreaTVserialdevelopmentresearch

StudentmajoringinPublicAdministration

WANGLanlan

Abstract:In1997,betweenthenarrationsconservativefamilyandtheopeningfamilymarriedstorySouthKoreansoapopera"LoveIsAny"aftertheCentralCommitteeTelevisionbroadcastfiredSouthKoreansoapoperatomarchtheChinesemarketfirstgun,hascausedtheenormousechointheaudience.Hereafter,aseriesofSouthKoreansoapoperahotlybroadcastsoneafteranotherinthenation,afterbuteachbroadcastnearlyallobtainedvarioussocialstrataaudience'swarmwelcome,butthecounter-viewourcountry'sTVserialreceptionofTVcondition,withSouthKoreansoapoperaheatwhichjustemergesbroadcastsformsthesharpcontrast.HowdoestheHanplaybecometheTrans-Culturedisseminationthemainbody?ThisarticlethroughcarriesontheanalysisdiscussiontothecenterSouthKoreaTVserialdisparity,summarizedSouthKoreansoapoperaintheTrans-Culturedisseminationsuccessexperience,proposedforthedomesticallyproducedplaythefeasiblesuggestion,hasprovidedtheenlightenmentponderforthedomesticallyproducedplayforeigndissemination.

Keywords:SouthKoreansoapopera;TVserial;Domesticallyproducedplay;Cultureindustrialpolicy我国加入WTO以后,全球化的浪潮必将席卷整个文化产业市场。电视剧作为文化意识形态的文本载体,是整个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功对外传播必将会带动整个文化产业的全球化发展。韩剧在中国的成功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的例子,也给我们留下深深的思考。韩剧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不仅仅停留在电视剧出口的“一次性收益”上,而是通过媒介文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得到了二次甚至多次收益,逐步形成了以电视剧为龙头带动旅游、文化产业的一系列“商业链条”。相比之下,国产剧虽然在近几年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还是相当大的,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借鉴韩剧的成功经验,促进中国电视剧的进一步发展,大力宣传中国文化,使国产剧更广泛被观众接受。一、中韩电视连续剧发展现状

(一)韩国电视连续剧发展现状

1.韩剧吸引中国观众

2004年我国引进国外电视剧649部,其中韩剧有107部,央视八套57%的引进剧来自韩国。2002-2005年,几乎所有省级电视台都播放过韩剧,《蓝色生死恋》在全国12个省台、21个频道播放,覆盖大江南北。到目前为止,《看了又看》已在央视重播五遍。2004年收视率前10位的引进剧中,韩剧占了7部。2003年,韩国电视剧出口3308万美元,2004年为715O万美元,增长116%。2003年,电影出口3098万美元,2004年为5828万美元,增长88%。韩剧过去每集只卖几百美元,现在已经升至几万美元,并大量挤占亚洲市场。[1]

2.韩剧在中国的收视率很高

前不久,新浪网进行了“你怎样看待韩剧热”的大型调查,在5.6万名参与者中,喜欢韩剧的占81%,近半数人表示会优先选择收看韩剧。观众对于韩国电视剧的呼应也是由来已久的了。从几部明显反映这一点的作品的收视率来看,韩国电视剧的人气足以称得上是令人惊异的。1997年的《初恋》的收视率65.8%,1992年的《爱情是什么》收视率为64.9%,1995年的《沙漏》收视率为64.5%,2000年的《许浚》收视率为62.5%,2002年的《野人时代》收视率为51.8%……由此得出韩国电视剧的威力也就一览无余了。特别是2004年2月作为史剧放映的《大长今》突破了50%的收视率,成为2003年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需要指出的是《大长今》使30多岁的男性观众的收视率上升了21%,使电视剧成为并非妇女和中年人的专利、而是男女老少皆宜的一部作品。

《茶母》虽然没有很高的收视率,但是受到了网民们的热烈欢迎,它开辟了混合型史剧的一种新类型,受人所瞩目。而且《茶母》拍摄之前就已完成全部剧本,显示出解决了电视剧制作中的痼疾的风貌,把观众吸引到比传统史剧宽得多的层面上,被评价为史剧的创新。在传统的电视剧强国韩国,远的说像《许浚》,近的说像《茶母》和《大长今》等历史剧,和现代剧一样为了电视剧的创新,正付出积极的努力。从这种现象中,我们能够看到电视剧光明的未来。

3.韩剧的生产投入政策

在电视剧方面,韩国政府积极进行文化产业扶持,将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加以培育。政府对电视剧出口免税,出口电视剧的利润由电视台和制作公司五五分成。另外,规定电视台必须把电视剧广告4O%以上的收益用来投资电视剧。每年对文化产业的拨款达到甚至超过预算的1%,目前,世界上只有法韩两国达到这一比例。政府还在各地投资建立了一批“文化产业支援中心”,形成中央与地方的文化产业管理运行机制。此外,还有14O多个民间社团,致力于行业的自律和发展,拓展国际市场。而我国每年电视剧广告总收益为300亿元,可用来投入电视剧的经费却不到30亿元。

(二)中国电视连续剧发展现状

1.中国电视剧平均质量低下,播放比例少

目前中国每年电视剧的产量在40000集左右,但其中只有7000集最终能在各地电视台播出,在能够播出的电视剧中,能称为精品的却是少之又少,一些“垃圾剧”长期霸占黄金时段。在中央台-省台-城市台三级市场格局下,有些地区垄断现象严重,电视剧交易价格和数量下降,限价和拖欠片款成为困扰制片方的难题。而相应的政策法规却不能及时的跟近,国产剧的生存环境得不到彻底的改善,自然也就拿不出更多的精品剧来。从国产电视剧外销的市场现状看,外销比例明显低于韩剧、日剧和港台剧,主要市场仍局限在东南亚华语地区,剧集类型主要还是古装剧。2.中国电视剧受海外剧冲击

1958年6月,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播出,可以说,电视剧几乎是与中国电视一同诞生的。40多年后到2004年中国电视剧产量已经达到了502部12265集,在电视剧产量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国……即便是这样,2005年,一部韩剧《大长今》吸引了大量内地电视观众的眼球,使得已很受欢迎的韩剧热度再一次提升。《大长今》不仅让几乎所有的内地电视剧丢盔卸甲,闻风远遁,在香港和台湾也让所有电视人惊呼:“韩流猛于虎”。[2]中国电视剧在国外的市场一直不景气,更谈不上由于国产剧的输出而带来的一系列文化产品的输出,近几年由于受韩剧的冲击,有数据显示,受韩剧打压,中国电视剧的出口一年就减少近2/3。可见韩国文化产业成功拓展国际市场对我国的影响之大。

3.投入成本低,缺乏财力支持

2004年,电视剧《龙票》在央视开创了“以点论价”的先例,这种方式已经成为电视剧买卖的一种新趋势。2004年电视剧交易规模是43亿人民币,但是也亏损了40亿。主要原因就是电视台的买家不肯多花钱,一般国际上一部电视剧的价格应该占这部电视剧播出时广告收入的40%,但是中国的实际情况是只占20%不到,80%全部赚到电视台的“荷包”里。[3]这样,电视剧的制作费就大大削减,电视剧质量当然直线下降。

二、中国电视连续剧与韩国的比较分析

韩国与国产剧的发展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下面就从政府在电视剧生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电视剧的主题、编剧的培养模式和参与模式以及电视剧的制作模式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一)政府在电视剧生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

韩剧的成功,首先应归功于政府及时制定了本国的文化产业政策。早在1999年,韩国政府就设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总目标:用5年时间,使韩国文化产品的产值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的份额增加5倍,即从仅占1%,提升为占5%。同年2月,韩国政府发布了《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把文化产业界定为“和文化商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相关的所有产业”,随后,又制定并完善了《著作权法》、《电影振兴法》、《演出法》、《广播法》、《音像制品及游戏类产品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为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制定了比较完善齐备的“游戏规则”,这就为韩剧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此外,韩国政府为了保证韩国电视剧的制作质量,鼓励制作长篇的电视连续剧,以便在电视台长期播出,不给粗制滥造电视作品问世的机会。

反观我国政府对待电视剧产业的政策,从电视剧的制作经费和发行量上来讲,全国电视台的电视剧广告总收益达到三百亿,可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全国电视台,用来买电视剧的总购销经费不到三十亿,也就是说,电视剧产品是以900%的利润在为电视台带来收益,制作商何等可怜。这种重播出、轻制作,重平台、轻内容的做法怎么能形成健康旺盛、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呢?同时,由于我们规划执行方面比较松,本来全国各电视台每年的电视剧需求总量不过7000集,而我们每年通过发行的电视剧达到12500集,也就是说,已生产出的电视剧居然有40%是超出需求的。这种规划大于需求、生产大于需求的状况,不仅使得大量的电视剧束之高阁难以正常播出,也严重挤占了资金和表演、制作、创作等各方面的人才,这种畸形的“繁荣”也导致我们创作上的浮躁和质量上的粗糙。除此之外,我国政府在对待外来形式的压力下,经常是采取盲目抵制政策,如对待韩剧热播采取黄金时间中央电视台禁止播放等政策,这无疑是对我们国电视剧进一步发展的阻碍。

(二)电视剧主题不同

1.韩剧比国产剧更贴近现实生活

由中央电视台引进的韩国家庭伦理剧,收视率高居不下。数百集的剧情,丝毫没有减弱观众的收视热情。事无巨细的情节、拖沓缓慢的节奏反而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受众。广大受众的感受道出了其中秘密:韩剧细腻真切,生活气息很浓,感觉就好像发生在身边一样。的确,细腻的写实主义风格,尽管有时让韩剧枝节旁生、过于冗长。然而,正是那些充满生活情趣公婆斗嘴,夫妻玩闹,男女朋友分分和和,使得韩剧里的人物小毛病不少。却又不失生动,趣味。圆润的人物、意兴盎然的细节,使得韩剧充满了朴素的生活质感。这些元素,正是吸引中国广大受众秘密元素。[4]

而我国的电视剧,现在都热衷于鸿篇巨制,讲究所谓的大手笔、大制作、大场面、大演员,有一种追求所谓的宏大叙事的浮躁心态,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什么“大”也没有了。与韩剧传统的家庭题材剧不同,国产剧近几年来一直以涉案为主流。《中国电视剧市场报告(2003-2004)》中指出,根据2002年对33个城市156个频道17时至24时电视剧收视的统计数据,中央级频道和省级卫视频道播出的涉案剧和都市生活剧在现代剧中并列第一,而观众收看涉案剧的时间最多,占收视份额的17%。《重案六组》、《玉观音》、《荣誉》、《绝对控制》、《至高利益》等涉案剧成为荧屏“霸主”。紧随其后的都市剧,也多以婚外恋和第三者为主要题材。题材的单一化极易使观众产生收视上的疲劳。所以韩剧这种主打家庭伦理和坚贞爱情的电视剧,弥补了国内电视剧市场的空缺,满足了大众对真、善、美最基本社会道德的心理渴望,自然也就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眼球。

2.韩剧比国产剧更贴近东方的传统道德和审美情趣

纯洁的俊男美女、如诗如画的美丽外景、感动人心灵的情感细节,共同构成了韩剧里特有的审美体验。韩剧里很少有热烈的拥吻和床上戏。都是美好爱情里的男女主人公,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间,在火虫飞舞的绿草地,在荒无人烟的大山中,向中国画一样,现尽了东方美的精华。正是这些淡淡柔和的情感基调、充满东方情趣的画卷和徐徐流淌的剧情给予观众极大的东方美的享受。[5]也合适一家老小共同体验美好的情节。

而我国当今的电视剧市场,有多少称的上是宣扬人性中最基本的品德:爱国、诚实、努力、勤奋、善良。与韩剧相反的是,国产剧的主体一般都是负面的,反传统的;无论是爱情观还是道德观,大多数比较消极,违背了我们东方的传统道德和审美情趣,自然受欢迎程度大打折扣。

(三)编剧的培养模式和参与模式不同

韩国有一种专门的编剧培训班,来解决编剧人才短缺的问题,中国和韩国编剧培养模式不一样。我国目前的编剧培养模式,主要以艺术院校的专业教育为主,但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所学专业与实践相转换的过程中是有些脱节的。韩国也有类似的戏剧影视高等院校,同样也面临成材比例很小的现实。[6]面对这种现状,韩国有一种专门的编剧培训班,来解决编剧人才短缺的问题,收效显著。韩国目前编剧的平均年龄大致在35岁左右,女士居多,源源不断的为韩国电视业输送着编剧人才。韩国编剧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韩国电视剧之所以在近年来席卷东南亚,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韩国的电视剧制作体系,而其中编剧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韩国编剧全程参与电视剧的整个制作过程,同时,观众的意见也决定许多电视剧的剧情走向影视制作公司,在完成了一部新的电视剧策划方案后,首要的任务是:寻找一家观众覆盖面较广的电视台,如韩国电视台、汉城电视台等电视台。得到电视台的认可之后,编剧才开始写分集提纲和前几集分集剧本。[7]当写好剧本的三分之一时,拍摄工作就开始了,拍摄完成的电视剧“现炒现卖”,边拍边播电视剧。电视剧的集数要由电视台播出时的收视率来决定,对收视率高的电视剧可不断“拉长”。在边拍边写过程中,编剧会不断拿出已经写好的部分剧本和观众座谈,或发到网上,及时得到受众们的改进意见,而我们这十年来,报纸的文艺版上能看到的,几乎都是八卦消息和各种各样的追星新闻,真正冷静的文艺理论,真正健康、清醒的文艺批评几乎绝迹,这是一种消费文化的消极现象,中国在电视剧的参与模式这方面还远远不够。

(四)电视剧创作模式不同

有专业人士总结了韩剧创作的模式和要素。正是这些模式化的内容,常年不衰的吸引着广大的,传统的受众。就像东方人以大米为生,西方人吃面包一样,是一些固定的元素,没有为什么可以解释。以下就是一些使得韩剧畅销的基本元素总结:人物要靓;画面要美;故事发展要巧;音乐要煽情;男主人公要富有;女主人公要悲惨;节奏要缓慢;经典的台词要精;定情信物要有;三角恋爱不要少。[8]

与韩剧的相对,我国的家庭伦理剧则形成了一个苦难叙事的常见模式。这种模式对凸现主人公的献身精神和非同一般的善良有着保障性,也具有突发转折的最大的戏剧效果。可以说,中国的家庭伦理剧几乎形成了一个模式,只要在这个模式上,就一定得爹死娘亡孩子丢,从1990年播出的《渴望》开始,就形成了这种苦难叙事的套路。家庭对于主人公而言只是无穷的承担和义务,亲情和欢乐只是苦难中的点缀,总之是以极端的形态表现家庭。从艺术而言,这种苦难叙事一旦形成模式,就失去了创新的意义,以情感人变成了以苦难刺激人。[9]从艺术的感染力而言,因为这种非正常的家庭不具有普适性,观众只是替主人公难过或增加一点钦佩,却失去了潜意识的模仿和校正力量,也就是说,消失了潜在的化育社会的效用。而从创作理念来说,这种极端的形态是极左时代“高大全”式的创作观念在家庭剧中改头换面的再生,是以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群众为根本特征的。编导也许是为了用极端的考验突出主人公的真善美,但是却因为远离了正常状态,而失去了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品位,在这方面韩国的家庭剧给我们带来了启发,家庭剧应当不忘记正常的家庭、普通的家庭。

除此之外,在国产电视剧中,电视观众几乎没有可能见到这些明星大腕的身影。这不能说不是中国电视剧制作者们的尴尬。

三、促进中国电视剧生产的建议

通过前面对国产剧和韩剧的比较分析,使我们对电视剧的特殊存在状态有了另一个角度的认识。可见,优质电视剧应该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的趋势,是文化版图拓展的一种必然。因此,为了国产剧健康的发展,思考推进优质电视剧的生产与传播的现状,本文提出一些可操作的建议:

(一)建立科学立项制度,增加政府投资

首先,我们应当肯定电视剧立项制度的必要性,政府的监管体现了政府对投资者所负有的责任。电视剧立项审批制度避免了投资的重复,避免了选题的“撞车”,同时还淘汰了不够资质的充数者。[10]实践证明: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非常良好的迈进产业化循环门槛的第一步保证。但是,应该进一步地细化和完善审批中的一些专业化项目、专业化环节。比如,演员的稿酬、创作人员的资质、拍摄周期、资金的来源与使用、选题的准人等等,如上细则,可以使立项的审批遵循产业化链条的环节,同时,一旦发现具有优质电视剧潜质的选题,政府也可以直接投资,这样就将电视剧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各个环节施以量化。作为重点投资与政策倾斜,具体可以由立项委员会发现、判断、决定哪一些项目属于政府可以直接投资的,以此来支持创作具有国家级水平的作品。

从电视剧的发展来看,有一些题材,钱太少要拍成精品是不可能的。精品的基本要求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11]这就要求导演、演员、后期制作,都要有比较大的投入。但是,我国电视剧生产资金短缺,投入较少,所以,大家公认的精品少了。没有足够的资金,要用最先进的设备、最优秀的人才很难做到。

(二)加大激励机制,推动对外传播

鉴于优质电视剧对于民族文化的提升,以及扩大对外文化影响的需要,我们应该加强激励机制,来奖励和鼓励在电视剧创作上,为我国在国际上获得真正影响、做出较大努力的传播机构及其获奖节目、作品,比如,针对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其对外成功销售的电视剧等节目,可以根据销售的营业额,建立一个按比例而颁发的奖励制度。再有,就是有些电视剧作品如能达到像韩剧《蓝色生死恋》那样的对外传播之影响;对于成功塑造了本民族的文化形象并扩展了本土“文化版图”的作品,也应进行奖励。此外,对于个体表现突出的,如演员、导演、编剧、制片人等等确实产生了影响的个人也要给予奖励,这个机制的确立,亦是优质电视剧生产的一个关键保障。

(三)增设驻外影视官员,具体协调“走出去”工程

自上世纪70年代起,一些在文化推广上做得比较成功的国家,其驻外使馆里面除了原有的“文化参赞”之外,还专门设有“影视专员”一职来具体协调本国影视产品的交流、交换,甚至是影视节展上的交流、交换。例如,法国驻华使馆就专门设有“影视专员”,曾经在中央电视台引进电视剧《基督山伯爵》播出之时,影视专员一开始便做了大量的工作:协调两国的文化机构、电视机构、外宣机构,举办各类推介活动,并专门负责请主人公的扮演者德帕迪约到北京,和中国的电视观众见面——把一个电视剧的推广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