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防洪系统-汛情收集处理_第1页
江河防洪系统-汛情收集处理_第2页
江河防洪系统-汛情收集处理_第3页
江河防洪系统-汛情收集处理_第4页
江河防洪系统-汛情收集处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河防洪系统目录132江河防洪系统组成防洪规划与防洪预案汛情收集处理4水库防洪调度汛情收集处理033.1水文信息采集水文信息采集:又称水文测验,指系统地收集和整理水文资料的技术工作的统称。狭义的水文信息采集指水文要素的观测,水文信息采集是水文学的基础。水文信息工作分信息采集和信息传输两部分内容,其中水文信息采集由各类技术成熟的传感器完成。水文监测系统3.1水文信息采集水文信息采集分类: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对水文事件当时发生情况下实际观测的信息;另一种是对水文事件发生后进行调查所得到的信息。在水文信息采集中,以第一种采集为主,它是水文年鉴的重要数据来源。国家在全国布置了大小各类水文站,其主要工作便是收集第一种情况下的各类数据。但受自然界地理环境和水文现象随机性等影响,仅靠站网布局的定位观测,有时难以观测到全面而真实的水文资料。以暴雨观测为例,由于暴雨中心降落位置游移不定,雨量站网所布局的雨量站,不一定观测到每场暴雨的最大暴雨量,这便需要第二种信息采集方法。但第二种数据采集没有时效性,其数据可能受很多因素影响而不准确。两种水文信息采集情况为水文信息准确采集制造了矛盾。具体采集方法如下:3.1水文信息采集(1)报汛网、站截止2019年底,目前全国共有53908座降雨量观测站,7645座水文站、66956座报汛报旱站,通过邮电部门的通讯线路向中央、省(市、自治区)、流域机构和各地防汛部门报汛。3.1水文信息采集(2)气象雷达和测雨雷达在深山老林、荒漠地区,利用测雨雷达,根据雷达降水回波的分析,探测云雨、降水的发生、发展分布和变化。气象雷达和测雨雷达一般具有很高的探测灵敏度。因探测高度范围可达1~100公里。长治多普勒雷达气象塔3.1水文信息采集(3)气象卫星云图气象卫星通过遥感、遥测的方式取得地球大气的观测资料,将卫星上的云图资料发送回地面。从连续的静止卫星云图上可发现暴雨云团的形成过程,卫星云图在暴雨监视和预报中发挥重要作用。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云图江河防洪系统目录132江河防洪系统组成防洪规划与防洪预案汛情收集处理4水库防洪调度汛情收集处理033.2汛情通讯网络汛情数据的及时传输依赖通信网络的可靠和及时,为此,水利防汛系统通信网络一般分为三个系统:干线通信网络系统水情测报通信系统防洪警报系统3.2汛情通讯网络1.干线通信网络系统主要承担水利系统的业务管理和防汛部门的指挥调度任务,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水利部至各流域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所在地连成干线通信网,主要由数字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等方式组成。在此基础上,配置特高频、一点多址微波、光纤、移动通信、短波电台等多种通信方式完善干线通信网,多种通信手段相互补充、相互完善。3.2汛情通讯网络干线通信网一般分为三级:一级通信网是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水利部为中心,连接各流域机构、直属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重点防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枢纽的通信网。二级通信网是以流域机构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和防汛部门为中心,连接重点防洪地区和直属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大型水利枢纽的通信网。三级通信网是以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防汛部门至地区、县以及下属防洪工程、水利枢纽、水文台站的通信网。3.2汛情通讯网络2.水情测报通信系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在暴雨洪水集中、汇流时间短、洪水关系重大的防洪地区以及大型水利枢纽的上游利用已建成的干线通信电路,配合支线通信,或者自成体系,组成自动测报系统。自动测报系统一般由以下系列组成:①传感系统。由若干个雨量站、水位站组成,含有雨量、水位采集、传感器、模数转换的设备。②传输系统。传送各种水情数据、控制信号、监测信号等,可由无线、有线通信方式完成。③计算机系统。负责水情测报系统全部程序管理,以及监测、数据处理、模型处理。3.2汛情通讯网络3.防洪警报系统防洪重点和受洪水、台风威胁地区的警报系统应与通信相结合,多为独立系统。同时,在汛期还应利用电力、邮电、广播电视、交通、公安、部队等部门的通信手段为防汛警报服务。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