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综合提升训练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_第1页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综合提升训练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_第2页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综合提升训练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_第3页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综合提升训练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_第4页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综合提升训练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七生物与环境定考向定考向(1)种群的特征。(2)种群的数量变化。(3)群落的结构特征。(4)群落的演替。(5)生态系统的结构。(6)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应用。(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9)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10)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0)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建网络建网络判对错判对错(1)调查草地上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记重捕法。(×)(2)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破坏的是种群的年龄结构。(×)(3)环境条件适宜时,物种入侵后的初期,种群数量增长方式类似于“J”形增长。(√)(4)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5)一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了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6)竹林中,竹子高矮参差不齐,体现了竹林的垂直方向上的空间结构。(×)(7)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8)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一般使用取样器取样法。(√)(9)生态系统的结构只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10)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同一个生态系统中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都相等。(×)(1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所以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往复的。(×)(12)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回归教材1.调查草地上蒲公英的密度,在农田中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都可以采用样方法。(选择性必修2.P2)2.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改变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正常的交配,从而使种群的密度明显降低。(选择性必修2.P4)3.“J”形增长数学模型是怎样的?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足、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条件下。(选择性必修2.P8)4.取样的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不能参入主观因素(选择性必修2.P5)5.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选择性必修2.P50)6.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选择性必修2.P25)而非种群。8.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选择性必修2.P23)9.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选择性必修2.P49)10.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0%~20%。(选择性必修2.P57)11.在物质循环过程中,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能量流动则不同,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流动是单方向不循环的。(选择性必修2.P65)12.生物多样性还具有许多目前人们尚不清楚的潜在价值。(选择性必修2.P92)明核心明核心微专题1种群与群落1.理清种群数量特征间的关系2.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估算方法3.种群的增长规律及其应用要点归纳(1)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类型(2)“S”形曲线K值与eq\f(K,2)值的分析4.四种种间关系辨析(1)寄生与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只对一方有利是寄生,对双方都有利是互利共生。(2)种间竞争与捕食:看最后结果,若一种生物处于劣势甚至灭亡则为种间竞争。(3)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一般数量先增加、先减少的为被捕食者。5.明确群落的两种结构6.“三看法”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考向1以种群的特征为线索考查分析判断能力1.大达夫尼岛遇到干旱时,岛上的浆果减少,生活在岛上的鸟只能更多地取食更大、更硬的坚果。下图为大达夫尼岛干旱发生前后中地雀种群喙的平均深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75-1979年间中地雀种群能保持遗传平衡B.岛上的浆果减少导致中地雀产生喙深度变大的变异C.中地雀种群喙的平均深度变大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D.控制中地雀喙深度的基因型频率改变,表明中地雀种群发生了进化【答案】C【详解】A、1975-1979年间中地雀的喙长度发生变化,说明基因频率在发生变化,不能保持遗传平衡状态,A错误;B、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岛上的浆果减少只是选择出适应环境变化的喙深度而非导致其发生变异,B错误;C、结合题意“岛上的浆果减少,生活在岛上的鸟只能更多地取食更大、更硬的坚果”可知,中地雀种群喙的平均深度变大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C正确;D、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D错误。故选C。2.自然选择有三种类型,①稳定选择:把种群中极端变异个体淘汰,保留中间类型;②分裂选择:把种群中极端变异个体按照不同方向保留,淘汰中间个体;③单向选择:在种群中保存趋于某一极端变异个体,淘汰另一极端变异个体。三种自然选择类型建模分别对应图1~3。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若①与进化起点最相似,则进化过程中生存环境最稳定的可能是①B.②中的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可能形成两个物种C.三种自然选择类型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③中种群发生的不定向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答案】B【详解】A、①为稳定选择,若①与进化起点最相似,则进化过程中生存环境最稳定的可能是①,A正确;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错误;C、自然选择可以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因此三种自然选择类型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正确;D、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故③中种群发生的不定向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正确。故选B。考向2以群落的特征为线索考查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所体现的生态理念和生态智慧值得我们珍视和学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螟蛉有子,蜾赢负之”体现的种间关系是寄生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体现的是群落的次生演替C.“儿童急走追黄蝶,飞人菜花无处寻”描述了蝴蝶的保护色,体现了生物的适应性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可以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C【详解】A、“螟蛉有子,蜾赢负之”体现的种间关系属于捕食,A错误;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体现的是群落的季节性更替,B错误;C、“儿童急走追黄蝶,飞人菜花无处寻”描述了蝴蝶的保护色,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适应,C正确;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述美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是指生态价值,D错误。故选C。4.洞庭湖区在洪水及枯水季节的交替时呈现明显的水陆交错带,研究者进行定点调查以探究其群落特征,结果如下表。样点代号2018年2月(枯水季)2019年7月(洪水季)优势植物盖度/%盖度类型优势植物盖度/%盖度类型1苔草属、灯芯草属95.46高盖度水夢、苔草属、藺草95.52高盖度2-0.00水体荷花100.00高盖度3蒌蒿、南获、苔草属、水夢99.63高盖度南获、水夢、萬草10.33低盖度注:盖度指样方内植物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方面积的比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群落B.该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呈现出季节性变化C.群落中的优势植物占据着相同的生态位D.不同样点的差异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C【详解】A、群落是由一定区域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的,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因此该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群落,A正确;B、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变化,群落的结构会随之发生规律性变化,属于群落特征的季节性,因此该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呈现出季节性变化,B正确;C、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群落中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一个物种的生态位不仅决定于它占据的空间位置,而且决定于它与食物、天敌和其它生物的关系,因此群落中的优势植物不一定占据着相同的生态位,C错误;D、不同样点的差异是指水平方向上不同地点的生物分布存在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故选C。微专题2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两个方面2.能量在各营养级间流动过程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考向1结合生态系统的结构,考查社会责任5.关于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不断循环往复B.信息传递只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C.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基本相同D.生态系统的结构指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答案】A【详解】A、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A正确;B、信息传递不只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也能进行,B错误;C、生产者和消费者获得能量的方式不相同,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能量,消费者通过捕食获得能量,能量的用途基本相同,C错误;D、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营养结构,D错误。故选A。6.北方农区“庭院生态系统”模式是在庭院内将种植业、养殖业与制取沼气结合,以获得较佳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下图是典型的庭院生态系统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沼气池中的部分微生物属于分解者B.输入该庭院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蔬菜固定的太阳能C.该庭院生态系统能够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D.“蔬菜→猪→人”是该庭院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答案】B【详解】A、沼气池中的部分微生物有些属于分解者、有些属于消费者,A正确;B、据图分析可知,输入该庭院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蔬菜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投入的饲料,B错误;C、该庭院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C正确;D、“蔬菜→猪→人”,其中蔬菜是生产者,猪是第一级消费者,人是第二级消费者,为该庭院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D正确。故选B。考向2围绕生态系统的功能考查科学思维能力7.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C.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中D.“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上下其音”(《诗经•国风》),燕子表达的信息有行为信息和物理信息【答案】B【详解】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A正确;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二者彼此依存不可分割,B错误;C、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正确;D、“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意思是燕子飞在天上,参差舒展翅膀,体现的是行为信息;“燕燕于飞,上下其音”意思为燕子飞在天上,鸣音呢喃低昂,是声音,体现的是物理信息,D正确。故选B。8.左图是水稻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右图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内卷叶螟的变化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各种能量值,M是摄入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及无机环境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结构B.卷叶螟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可以用图2中的M2表示C.卷叶螟与青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以用图2中的M3/M表示D.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者之间没有联系【答案】B【详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不包括分解者,A错误;B、图2中的M2指的是卷叶螟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即同化量M1-呼吸量R,B正确;C、图2中卷叶螟的同化量为M1,M3代表卷叶螟提供给下一个营养级的摄入量,而能量传递效率表示的是相邻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而根据图中的数据无法算出青蛙的同化量,因此无法计算卷叶螟和青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D、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者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割,D错误。故选B。微专题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环境保护1.“三看法”判断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项目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看”实质保持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恢复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看”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看”影响因素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一般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2.“三看法”判断生态系统调节中正反馈和负反馈正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看”调节方式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看”调节结果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看”实例分析3.关注生物多样性的“3、3、4、1”考向19.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是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都能恢复生态平衡的能力C.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有丰富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类资源D.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恢复力稳定性就越低【答案】D【详解】A、易地保护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A错误;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B错误;C、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C错误;D、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恢复力稳定性就越低,D正确。故选D。10.2022年6月5日是第51个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已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了威胁,同时也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应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践行经济、社会和生态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提倡低碳生活有利于维持生物圈碳平衡,缓解温室效应B.大力植树造林、进行垃圾分类是建设美丽家园的重要举措C.氟氯烃、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造成臭氧空洞并威胁生物的生存D.禁止开发动植物资源可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其直接价值【答案】D【详解】A、低碳生活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维持生物圈碳平衡,缓解温室效应,A正确;B、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垃圾分类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等,B正确;C、氟氯烃、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会造成臭氧层空洞,使大气中紫外线增强,从而对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C正确;D、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合理利用动植物资源,不是禁止开发动植物资源,D错误。故选D。链接高考:分析生态信息题考向1“生态学概念或生态假说”11.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2)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3)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解析(1)从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损失的能量就越多,因此,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2)“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种间关系是建立在“威慑”和“恐惧”基础上的,且题干指出导致植食性动物甲在数量上的优势地位丧失不是由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因此,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顶级肉食性动物对甲产生的“威慑”比乙高,甲因“恐惧”而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3)根据题中“恐惧生态学”的观点可知,大型肉食性动物对野猪有捕食和驱赶的作用,故某大型肉食性动物的重新出现可能会使野猪的被捕食量增加,同时野猪也会因“恐惧”而减少采食,从而降低其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考向2生态情境信息题12.生态学家对某草原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能量(单位:×108KJ·hm﹣2·a﹣1)进行分析,结果如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能量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传递给分解者传递给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甲71.569.57.0a45.5乙bc1.03.54.5丙d2.5微量无eA.乙用于呼吸消耗的能量为9.0×108KJ·hm﹣2·a﹣1B.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自身粪便中C.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8.4%D.若向生态系统喷洒农药,可有效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C【详解】A、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流入分解者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所以a=71.5×108KJ·hm﹣2·a﹣1-7×108KJ·hm﹣2·a﹣1-45.5×108KJ·hm﹣2·a﹣1=19.0×108KJ·hm﹣2·a﹣1,c=19.0×108KJ·hm﹣2·a﹣1-1.0×108KJ·hm﹣2·a﹣1-3.5×108KJ·hm﹣2·a﹣1-4.5×108KJ·hm﹣2·a﹣1=10.0×108KJ·hm﹣2·a﹣1,A错误;B、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的能量,B错误;C、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a=19.0×108KJ·hm﹣2·a﹣1,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3.5×108KJ·hm﹣2·a﹣1,所以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3.5×108KJ·hm﹣2·a﹣1÷19×108KJ·hm﹣2·a﹣1×100%=18.4%,C正确;D、若向生态系统喷洒农药,可杀害害虫,可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方向,不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D错误。故选C。13.在种植抗虫棉的农田中,存在如图所示的物质和能量关系。其中抗虫棉能合成某种特定物质,杀死啃食的昆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有4条食物链B.抗虫棉能杀死啃食的昆虫是属于化学信号作用C.动物的排泄物掉落至土壤中,经分解者作用后能为生产者生长提供部分能量D.抗虫棉周围保留一定的非抗虫棉和杂草,目的是避免昆虫因食用抗虫棉而全部死亡【答案】B【详解】A、图中食物链为:杂草→植食昆虫→食虫鸟,抗虫棉→植食昆虫→食虫鸟,有2条食物链,A错误;B、抗虫棉能合成某种特定物质,杀死啃食的昆虫,这属于化学信号作用,B正确;C、动物的排泄物被分解者分解后可以为生产者提供矿质元素,但不能为生产者提供能量,C错误;D、在抗虫棉周围种植一定面积的非抗虫棉和杂草,为昆虫提供底护所,使敏感型的个体可以生存,在种群中维持一定比例,使昆虫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增速放缓,D错误。故选B。考向1环境污染与生态恢复情境信息题14.为保护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的自然资源,降低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态扰动,采用的是生态修复工程,对表土进行剥离、收集、重新覆盖,坡度采用能够自然降解的蜂巢格室加固表土,再放入土壤与植物种子按比例混拌的生态袋,播种原有的植被品种等,已修复的区域植被长势良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重新覆盖原有的表土,有助于加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B.采用的“蜂巢格室”和“生态袋”,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C.选择播种原有的植被品种,遵循了协调与平衡等生态工程原理D.人工修复之余,还需依赖于大自然固有的生态恢复力量维持【答案】B【详解】A、生态修复过程中重建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很关键,而原有表土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有助于加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A正确;B、由题意可知,所采用的“蜂巢格室”能够自然降解,“生态袋”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B错误;C、选择播种原有的植被品种,是因为原有植被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已与原来的环境相适应,生态效益更高,所以遵循了协调与平衡等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C正确;D、人工修复之余,还需依赖于大自然固有的生态恢复力才能长期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故选B。15.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水域和陆地的自然过渡状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湿地进行排水和围垦以及污染日趋严重,已经破坏了80%的湿地资源,因此,湿地生态恢复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下列关于湿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湿地中,由陆地向深水区依次生长有陆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湿地具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净化污水、提供休闲环境等功能,这反映出湿地具重要的直接和间接价值C.在恢复受干扰的湿地同时,还应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干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D.在退耕还湖等治理过程中,还可采取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最有效的保护措施,同时要禁止对湿地进行开发和利用【答案】D【详解】A、湿地中在水平方向不同植物种群(陆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等)分布于不同空间,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B、湿地可以提供休闲环境,体现了直接价值,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净化污水的功能,体现了间接价值,B正确;C、在恢复受干扰的湿地时,除了要减少人类的干扰,还要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依靠自然演替机制进行恢复,C正确;D、在保护湿地时,不是禁止对湿地进行开发和利用,而是要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并维持可持续发展,D错误。故选D。规范写规范写长难句规范答(1)K值是指K值受环境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答: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答: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答: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②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③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4)农业生态系统除草除虫的意义:答: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5)减缓温室效应的两项主要措施:答:①大力植树造林;②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的清洁能源)。综合训练1.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森林中植物和动物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群落不同种群对光能的利用率B.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决定群落性质的重要因素C.群落的外貌与空间结构会随阳光、温度和水分等因素发生季节性变化D.优势种在群落中不仅数量多,对其他物种影响也很大【答案】A【详解】A、森林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群落不同种群对光能的利用率,动物的分层提高了对资源的利用率,A错误;B、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也是决定群落性质的重要因素,B正确;C、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变化,群落的结构会随之发生规律性变化,属于群落特征的季节性,C正确;D、优势种是指群落中数量很多,对其他物种的生存和生长影响很大的一些物种,D正确。故选A。2.生活在同一群落的各种生物所起的作用是明显不同的,而每一个物种的生态位都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明显分开,这种现象称为生态位分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植物的生态位需要研究种群密度B.生态位不同的生物可能具有共同的天敌C.草原中牛和羊等食草动物的生态位一定相同D.不同生物在同一区域但食性不同属于生态位分离【答案】C【详解】A、研究某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该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A正确;B、生态位不同的生物可能被同一种生物捕食,所以生态位不同的生物可能具有共同的天敌,B正确;C、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所以草原中牛和羊等食草动物的生态位不一定相同,C错误;D、不同生物在同一区域生活,但食性不同,属于生态位分离,D正确。故选C。3.近日的龙虎山,秋色斑斓。龙虎山动植物资源丰富,龙虎山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生态环境优越,泸溪河的清澈,独有的灵气也吸引了大批生物来此过冬。国际濒危物种-中华秋沙鸭,今年10月20日它们如约而至,这已经是它们连续第16年到龙虎山过冬了。下列有关龙虎山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龙虎山旅游区植树造林,可以提高生物群落对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吸收,缓解温室效应B.鸟类回归是生态改善的标志,调查中华秋沙鸭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标志重捕法C.龙虎山旅游资源丰富,说明龙虎山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远大于间接价值D.龙虎山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其正常功能【答案】C【详解】A、龙虎山旅游区植树造林,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缓解温室效应,A正确;B、鸟类回归说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中华秋沙鸭属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调查中华秋沙鸭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标志重捕法,B正确;C、龙虎山旅游资源丰富,这属于直接价值,但是间接价值主要是生态功能,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C错误;D、生态系统的能量不能循环利用,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其正常功能,D正确。故选C。4.微塑料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是一种造成污染的主要载体。塑料周围的微生物群落形成的生态系统通常被称为塑料圈。植物吸收塑料圈中的微塑料后,会通过食物链将微塑料传递给人类,人体细胞不能利用微塑料;蚯蚓等土壤动物摄食了含微塑料的食物后其繁殖能力会下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流入塑料圈中的总能量是微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B.植物吸收微塑料后,微塑料会沿着食物链双向传递C.人类摄取含微塑料的食物或水分后,微塑料会在体内聚集D.含微塑料的食物短时间内可通过降低蚯蚓的出生率来降低其种群数量【答案】C【详解】A、微塑料是有机物,其中蕴含着能量,塑料圈中的分解者可利用其中的能量,因此流入塑料圈中的总能量包含光合微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微塑料中的化学能,A错误;B、微塑料被植物吸收后,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营养级的生物,由于捕食关系是进化的结果,因此其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方式是单向的,B错误;C、微塑料等物质会沿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物体内富集,人类摄食了含微塑料的食物或水分后,微塑料会在机体内聚集,C正确;D、含微塑料的食物会降低蚯蚓的出生率,而蚯蚓的种群数量取决于出生数与死亡数之差,出生率降低,可能其出生数仍大于死亡数,因此在短时间内其种群数量可能还会增加,D错误。故选C。5.土壤线虫的虫害程度与农作物健康和土壤群落的稳定性密切相关。为研究不同种植条件对土壤线虫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或推测中,错误的是(

)A.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线虫的种群密度和丰富度B.与番茄连作相比,水稻番茄轮作条件下,真菌和细菌的丰富度将显著下降.C.番茄连作条件下,土壤环境条件最有利于番茄生长D.轮作条件下,土壤线虫个数最少,因此土壤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低【答案】D【详解】A、调查土壤线虫的种群密度和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A正确;B、据图可知,与番茄连作相比,水稻—番茄轮作条件下,食真菌线虫和食细菌线虫个数较少,推测真菌和细菌的丰富度可能更高,B正确;C、番茄连作条件下,各种线虫的个数均较多,推测土壤环境条件最不利于番茄生长,C正确;D、据图可知,轮作条件下,各种线虫个数较低,推测可以通过改善土壤质量防控线虫病害,故土壤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强,D错误。故选D。6.在种植抗虫棉的农田中,存在如图所示的物质和能量关系。其中抗虫棉能合成某种特定物质,杀死啃食的昆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有4条食物链B.抗虫棉能杀死啃食的昆虫是属于化学信号作用C.动物的排泄物掉落至土壤中,经分解者作用后能为生产者生长提供部分能量D.抗虫棉周围保留一定的非抗虫棉和杂草,目的是避免昆虫因食用抗虫棉而全部死亡【答案】B【详解】A、图中食物链为:杂草→植食昆虫→食虫鸟,抗虫棉→植食昆虫→食虫鸟,有2条食物链,A错误;B、抗虫棉能合成某种特定物质,杀死啃食的昆虫,这属于化学信号作用,B正确;C、动物的排泄物被分解者分解后可以为生产者提供矿质元素,但不能为生产者提供能量,C错误;D、在抗虫棉周围种植一定面积的非抗虫棉和杂草,为昆虫提供底护所,使敏感型的个体可以生存,在种群中维持一定比例,使昆虫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增速放缓,D错误。故选B。7.鬼箭锦鸡儿(灌木)和紫羊茅(草本)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常见植物。科研人员分别模拟了温室效应加剧对两种植物各自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注:相对生物量=单株干重/对照组(C1T1)单株干重A.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重要作用B.仅温度升高对鬼箭锦鸡儿、紫羊茅生长的影响分别为抑制生长、促进生长C.仅CO2浓度升高对鬼箭锦鸡儿、紫羊茅生长的影响分别为无影响、促进生长D.温室效应加剧可能会导致生活在同一高寒草甸中的这两种植物比例发生改变【答案】C【详解】A、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重要作用,A正确;B、C1T2组与对照相比说明,仅温度升高对两种植物的影响分别为抑制鬼箭锦鸡儿生长(C1T2组生物量更小),促进紫羊茅生长(C1T2组生物量更大),B正确;C、C2T1组与对照组相比,仅提高CO2浓度,两种植物生物量都更大,说明仅CO2浓度升高能促进两种植物的生长,C错误;D、C2T2组研究结果表明温室效应加剧对两种植物各自生长的影响不同,温室效应加剧可能会导致生活在同一高寒草甸中的这两种植物比例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C。8.赛达伯格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c表示呼吸散失热能的量,d、e、f为相应营养级的同化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b/e大于a/dB.e/d的传递效率大于f/eC.流经该生产者的能量中大约有10%流向某种草鱼D.次级消费者的粪不属于总次级生产量的一部分【答案】A【详解】A、初级消费者中有一部分生物是恒温动物,用于维持体温散热多,b/e大于a/d,A正确;B、纤维素难以消化,一般e/d的传递效率小于f/e,B错误;C、流经该生产者的能量中大约有10%~20%流向下一营养级,草鱼只是第二营养级的一个种群,C错误;D、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属于总次级生产量,D错误。故选A。9.某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具有种间关系的甲、乙两个种群数量比例变化如表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时间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甲种群数量/乙种群数量1.301.351.100.950.650.33A.甲种群数量从第3年开始逐渐下降B.乙种群的增长速率不受自身密度制约C.甲、乙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较多D.甲、乙两种群间不存在双向信息交流【答案】C【详解】A、据表分析可知,第3年之前,甲种群的数量/乙种群数量始终>1,第4年后甲种群数量/乙种群数量<1并逐渐减少,但据此不能说明甲种群数量从第3年开始逐渐下降,也可能是乙种群数量增加多于甲,A错误;B、种群的增长速率除受到种间关系和环境因素影响外,也受到自身密度制约,B错误;C、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表征了物种对各种资源(食物、空间等)的利用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据表格数据可知,甲种群数量/乙种群数量比例先增加后逐年降低,推测甲、乙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较多,C正确;D、生态系统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故甲、乙两种群间存在双向信息交流,D错误。故选C。10.如图为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全部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AB段溶解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藻类数量减少和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C.BC段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有机物分解产生大量的NH4+等无机盐离子D.图示过程说明该河流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答案】A【详解】A、由题意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不仅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还有污水中的能量,A错误;B、分析图可知,AB段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藻类数量的减少和需氧型细菌的大量繁殖,导致溶解氧随有机物被需氧型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B正确;C、分析图可知,BC段含碳有机物在减少,说明有机物被大量分解,产生NH4+等无机盐离子,使藻类大量繁殖,C正确;D、由题意可知,该图表示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说明该河流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故选A。11.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和食草动物的数量变化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当植物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采食的物理信息B.图中点a的纵坐标值大于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C.过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草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少,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答案】D【详解】A、物理信息是指通过光、声、温度、湿度磁以及颜色、形状等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当植物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采食的物理信息,A正确;B、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而图中a点纵坐标值是短期内种群出现的最大数量,但是曲线后期下降后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因此a点纵坐标值大于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B正确;C、过度放牧会导致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进而使食草动物因缺少食物而大量死亡,使得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自我调节能力降低,抵抗力稳定性下降,C正确;D、大多数群落在垂直结构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因此虽然草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少,但是群落仍然存在垂直结构,D错误。故选D。12.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能量的类型和去向(d表示该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B.图中a1、a2可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呼吸量,且所占比例基本相符C.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1/(a1+b1+c1+d1)×100%D.消费者从生产者摄取的能量数值可用b1表示,且此部分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答案】D【详解】A、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不完全相同,如生产者是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而消费者是通过捕食获得储存能量的有机物进而同化作用得到能量,A错误;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大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图中a1、a2可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呼吸量,但所占比例不符,B错误;C、b1为摄入量,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2+b2+c2+d2)÷(a1+b1+c1+d1)×100%,C错误;D、消费者从生产者摄取的能量数值(a2+b2+c2+d2+粪便量)即b1可用表示,且此部分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D正确。故选D。13.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分析,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定量研究的开创性工作。图是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a-1)。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能量利用和传递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太阳能被生态系统固定的效率小于0.1%B.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464.6J·cm-2·a-1C.呼吸作用消耗能量的比例随营养级的提高而降低D.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范围是13%~20%【答案】C【详解】A、被生态系统固定的能量为464.6J·cm-2·a-1,太阳辐射总量为497693.2464.6J·cm-2·a-1,太阳能被生态系统固定的效率为464.6/497693.2464.6约等于0.09%,小于0.1%,A正确;B、生产者所固定下来的太阳能,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因此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464.6J·cm-2·a-1,B正确;C、第一营养级呼吸作用消耗能量的比例96.3/464.6约等于20.7%,第二营养级呼吸作用消耗能量的比例为18.8/62.8=29.9%,第三营养级呼吸作用消耗能量的比例为7.5/12.6=59.5%,则呼吸作用消耗能量的比例随营养级的提高而提高,C错误;D、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剂同化量之比,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3.5%,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约为20%,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范围是13%~20%,D正确。故选C。14.呼吸作用的强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控制这些因素可以改变呼吸作用强度,有利于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呼吸熵(RQ=CO2释放量/O2吸收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O2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图甲、乙表示相关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图丙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分压下的呼吸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甲图可知,冬季适当升高室内温度可以升高人体温度,从而促进人体呼吸作用B.若乙图D点开始只进行有氧呼吸,则D点后呼吸作用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不一定相等C.据丙图分析,c点以后呼吸作用的强度不再随氧分压的增大而变化D.综合以上分析,蔬菜和水果应储存于零下低温和低氧的环境中【答案】B【详解】A、由甲图可知,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呼吸速率越快。但人是恒温哺乳动物,外界温度变化,机体可通过自身调节维持体温稳定,A错误;B、细胞呼吸一般以葡萄糖为底物,但底物也可能是脂肪等其他物质,消耗脂肪时CO2产生量小于氧气消耗量,所以若乙图D点开始只进行有氧呼吸,D点后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不一定相等,B正确;C、RQ=CO2释放量/O2吸收量,当RQ=1时,CO2释放量等于O2吸收量,若底物为葡萄糖,则RQ=1时,说明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一定范围的氧气浓度下,有氧呼吸强度会随着氧气浓度增加而增加,因此c点以后呼吸作用的强度会随氧分压的增大而变化,C错误;D、蔬菜、水果应储存于零上低温和低氧的环境中,D错误。故选B。15.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种立体生态浮床用于水体水质提升、黑臭水体净化和水体景观修复,浮床分水生植物层和深度处理层。上层污水进入水生植物层,水生植物和藻类同时利用水生植物吸收水中N、P营养元素。深度处理层从外到内分为A、B和C处理区,下层污水依次进入A、B和C处理区,A处理区通过废弃软壳(主要为鸡蛋壳)富集微生物及微小动物并吸附Р元素,B处理区通过水生动物消化作用将难降解性污染物分解或者转化,C处理区通过人工介质(主要为聚乙烯和涤纶丝)富集微生物,去除水中污染物。下列有关该生态浮床设计目的及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态浮床具有净化水质和美化环境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和间接价值B.利用该浮床进行水体景观修复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营养结构更复杂,使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C.利用该生态浮床可以对重金属含量较高的水体提升水质时,同时浮床中的水生植物还可以用于制作家畜饲料D.通过风机转动给浮床提供氧气,更有利于水体的净化,其原因是对浮床提供氧气,可以增强水生植物根部的有氧呼吸,促进对无机盐离子吸收【答案】C【详解】A、生态浮床具有净化水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美化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正确;B、该立体生态浮床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提高了该群落对空间和资源的利用率,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物种丰富度增加,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B正确;C、由于重金属难以被机体代谢出去,会沿着制作家畜饲料的植物→家畜→人这一食物链传递,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对家畜和人的健康产生危害,因此浮床中的水生植物不可以用于制作家畜饲料,C错误;D、若给浮床提供氧气,可以增强水生植物根部的有氧呼吸促进对无机盐离子吸收,同时促进A、C处理区好氧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速度和B处理区动物对难降解性污染物的分解或转化速度,从而更有利于水体的净化,D正确。故选C。16.桑基鱼塘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农民用桑叶养蚕、蚕沙(粪便)养鱼、塘泥肥桑,桑茂蚕肥,三者相互促进,形成了良性循环。回答下列问题:(1)下图为广东某地桑基鱼塘中的能量流动简图。①桑在该生态系统中的角色为__________。②从物质循环的角度考虑,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的传递形式为__________。③输入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蚕沙的能量属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同化的能量。B代表了____________________。(2)家蚕是二倍体生物,雄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蚕的性染色体为ZW。研究发现雄蚕比雌蚕食桑量低,产丝率高。为了省去人工筛选的麻烦,科研人员培育出了一只特殊的雄蚕(甲)。甲个体内存在Z染色体上关键基因B、D的缺失现象,胚胎只有在B、D均存在时才可以正常发育。利用甲与普通雌蚕进行杂交,杂交后代雌蚕在胚胎期死亡,可达到自动保留雄蚕的目的。①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②实际杂交中后代雌:雄SKIPIF1<0,少量雌蚕成活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③为使甲的基因型可以延续下去,科学家以甲为实验材料,将B基因转接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