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艺术_第1页
中国古代艺术_第2页
中国古代艺术_第3页
中国古代艺术_第4页
中国古代艺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艺术图画文字象形字的符号化1.汉字的演变过程六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商代商周时期春秋战国秦汉代以后起源:甲骨文形成完整体系:刻画符号金文字体进一步丰富发展大篆线条化、规范化小篆官方化图案化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结构平衡规矩平整奔放跃动工整活泼古文字阶段隶楷阶段2.汉字演变趋势①具体(图画象形)→抽象(符号表意)②复杂→简单

③不规则→规则、稳定

④实用→实用兼审美

⑤总趋势:由繁到简一、古代中国汉字与书法艺术3.书法的发展自发阶段自觉阶段字体特点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隶书字形扁宽,字体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楷书笔画详备,字形方正,规矩严整草书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行书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时期特点书法家魏晋汉末社会危机,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隋唐隋唐一统,国力强盛,书法达到新的高峰,注重规范法度

、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苏轼明代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创造文征明魏晋书法艺术

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发展至汉朝隶书时被取名为“汉字”。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楷书隶书行书草书同学们知道图片中的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吗?汉代楷书魏晋楷书唐代楷书课堂探究:汉字与书法的区别(1)汉字的发展体现了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故其按照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总的趋势是由繁到简。(2)书法兼具审美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这始于魏晋时期。可以说,书法是汉字的艺术形式。4、中国书法五种主要字体的特点天下三大行书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集序》;第二行书——颜真卿《祭姪文稿》;第三行书——苏轼《黄州寒食帖》。楷书草书行书特点发展时期代表人物及作品笔画详备,结构严整始于东汉,魏晋成熟,唐代鼎盛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钟繇、王羲之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始于汉初,东晋成熟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始于东汉,西晋成熟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4.中国书法艺术苏轼、赵孟頫、文征明思考1:世界上很多最古老的文字都失传了,而中国汉字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而且一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为什么呢?政治上: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经济上: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经济交往提供便利条件;汉字自身:汉字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思考2:汉字的历史作用有哪些?1.汉字沟通不同方言,便利文化交流;2.汉字保存了我们民族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3.汉字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奠定基础;4.汉字增进民族认同感,维护国家统一;5.汉字对周边民族文化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起到了形成超越民族和地域的汉字文化圈的作用。图示总结书法艺术两大特征两大艺术体系两大趋势两大阶段四个时期四大字体实用性和艺术性书法和篆刻由繁到简;平民化、世俗性、个性化魏晋以前是自发阶段;魏晋及其以后是自觉阶段魏晋南北朝、隋唐、宋代、明代隶书、行书、草书、楷书书画同源

中国书画术语。意为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在画史上,以先秦诸子的所谓:“河图洛书”为书画同源的依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此为最早的“书画同源”说。(1)书画同“起”源;(2)书画同“形”源(指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尤其是在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3)书画同“神”源(指具有相同的神髓、意境之源);(4)书画同“心”源(指书画成为人们表达思想、直抒胸臆的桥梁,成为人们宣泄感情的工具)。二、古代中国的艺术成就——绘画(1)起源:远古时代,代表作是彩陶画《鹳鱼石斧图》。(2)成熟:战国

《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3)特点: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帛画(4)发展时期特征代表魏晋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顾恺之《

》和《洛神赋图》隋唐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两宋画学兴起,

是最大亮点张择端《

》元明清

成就最为突出王冕《墨梅图》、徐渭《牡丹蕉石图》、郑板桥《

》风俗画文人画女史箴图步辇图清明上河图墨兰图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佛道盛行,儒学受到冲击,形成了崇尚气节的士人群体,推动了绘画理论的发展隋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对外开放,绘画风格多样,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两宋时期,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理学使文人更注重内心修养,使绘画更注重意境;商品经济发达使风俗画盛行;南宋偏安一隅,绘画体现了残山剩水的风格(二)古代绘画的特点:1.从演变背景看,古代绘画艺术的演变过程深刻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宋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家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3.从绘画风格看,绘画不断融入外来风格。如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就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4.从绘画阶段:前期人物画,注重写意传神,后期文人画,追求“得意忘形”。时期特点代表远古起源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战国从萌芽走向成熟帛画《人物龙凤图》秦汉绘画门类丰富,注重线条和色彩,注重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壁画、帛画、画像石等《夫妇宴饮图》魏晋“士大夫画”即文人画开始出现,总结绘画理论,推动绘画艺术发展顾恺之《女史箴图》隋唐继承吸收,全面发展;唐代王维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两宋宫廷画,画学,风俗画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明清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王冕《墨梅图》、徐渭《牡丹蕉石图》、郑板桥《墨兰图》表格归纳:古代中国的绘画发展历程归纳总结:中国绘画的主要类型及特点类型特点人物画线条流畅,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山水画讲究布局,气势雄壮、意境深远,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中国画的精粹文人画强调个性,注重写意;讲究借物抒情,集诗、书、画、印为一体。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风俗画以人物故事和社会风俗为主题;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唐伯虎(1470一1523)达芬奇(1452-1519)练一练1:同时代的人物绘画,比较中西不同表现手法,谈谈对国画的特点的认识?中国文人画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比较中国西方审美传统中国画写意传神,重“意”而不重“形”,追求“得意忘形”“神韵意趣”的艺术境界。西方古典油画力求模拟再现,追求真实而生动的审美情趣。色彩随类赋彩运用光影明暗表现丰富的色彩变化空间不受现实空间约束,创造无限意境(散点透视)模拟真实的立体感和空间感(焦点透视)造型高度概括、形神兼备比例、结构(解剖);准确材料水墨韵味、骨法用笔油画颜料覆盖力强,便于反复描绘练一练2:法国史学家、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的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用唐宋元明清时期绘画艺术发展的史实,来论证你的观点。

唐朝:国家统一,经济比较繁荣,统治者政策开明,民族关系融合,对外交流活跃,唐朝绘画题材广泛,兼容并蓄,达到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高峰。宋朝: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队伍壮大,表现人民生活的风俗画盛行。

明清:随着专制主义的加强,人们的思想文化受到控制,将自己的思想融入画中的文人画在这一时期盛行补充了解:社会环境对古代绘画风格的影响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的传播,引发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上碰壁后形成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反映在绘画作品上,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隋唐时期政治统一和社会经济繁荣,对外开放,画家们追求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同时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绘画风格多样,如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等两宋时期政治上“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商品经济发展;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山水画兴起,使山水画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反映社会生活的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最大的亮点明清时期专制的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和画家,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突出三、古代中国的艺术成就—戏曲(一)戏曲的起源与发展:1.戏曲起源:原始歌舞;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3.唐代:宫廷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梨园”;4.宋代: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专门娱乐场所“瓦肆”;杂剧与南戏5.元代: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成熟。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6.明中叶至清中期:昆曲艺术鼎盛,被称为“百戏之祖”。

在宋朝的一些大城市,有固定的娱乐场所,人们称之为瓦舍。在宋元时期兴盛一时的民间艺术演出场所“勾栏瓦舍”,是中国戏剧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地位。瓦舍是城市商业性游艺区,也叫瓦子、瓦市。瓦舍里设置的演出场所称勾栏,也称钩栏、勾阑。勾栏的原意为曲折的栏杆,在宋元时期专指集市瓦舍里设置的演出棚,成为盛极一时的名俗。瓦舍的规模很大,大的瓦舍有十几座勾栏。勾栏瓦舍(二)京剧的形成:1.清朝前期:昆曲和各种地方戏曲汇聚北京,同城争辉;2.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

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

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最终形成新剧种—京剧;3.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成熟标志);5.民国以来:京剧逐步走向世界。4.清末民初:成为全国流行剧种。1.发展历程其他剧种:清朝还出现了秦腔、越剧、川剧、粤剧和黄梅戏等戏曲剧种。2.京剧形成的历史条件:①清朝前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②昆曲和各种地方戏曲,同城争辉。③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

老生、武生程长庚、卢胜奎、张胜奎、杨月楼、谭鑫培,小生徐小香,旦角梅巧玲、朱莲芬、时小福、余紫云,老旦郝兰田,丑角杨鸣玉、刘赶三。3.京剧的特点:a内容:以历史故事为主b形式:多种表现形式,丰富多彩c效果:虚实结合、形神兼备d风格:融合多家之长,又有自身特色了解:京剧的特点:京剧唱、念、做、打作为艺术手段京剧传统剧目的服装,基本上都以明代衣冠为归依根据不同的脸谱勾画,区分人物的忠、奸、善、恶,表现人物不同性格。

按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分为生、旦、净、末各行当.程咬金廉颇包拯曹操魅之二:“做与打”----形体艺术、武术与杂技魅之一:“唱与念”----音乐艺术魅之三:服饰、脸谱与布景----工艺与舞台美术图解历史京剧的发展过程乾隆末年道光年间同治、光绪年间徽班进京“徽汉合流”,兼收融合,

京剧形成走向成熟生

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装花艳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贵夫人、女将、小贩、村姑等角色为主。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净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补充了解1:中国古代的文人艺术和市民艺术

文人是指会写文章的读书人,文人艺术突出表现为文人画的发展。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的某些创作思想和艺术实践就出现了。宋代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写意。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市民指的是城市居民。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宋代以后,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在文学领域,宋词更适应市井生活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明清时期工商业城镇和市民阶层兴起,对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小说发展成为文学的主流。补充了解2.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时代特色(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整理《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