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中国民族企业文化_第1页
论近代中国民族企业文化_第2页
论近代中国民族企业文化_第3页
论近代中国民族企业文化_第4页
论近代中国民族企业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近代中国民族企业文化

作为一种管理理论,“企业文化”在20世纪80年代的世界掀起了一股潮流,但在20世纪的第一半叶,中国的民族企业创造了独特而强烈的民族情结的企业文化。凭籍这种文化,一些民族企业不断成长、发展和壮大,并与享有超经济权利的外来企业相抗衡,在某种程度上挽回了民族利益,堵塞了国权漏卮,为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同时也奠定了中国现代化工业的物质与精神基础。尽管,这种文化在当时并未形成为一种成熟的社会性文化模式,但其中蕴涵着的丰富精神内涵与鲜明特色,能为我们今天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以往,学界对中国近代民族企业精神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鲜见从企业文化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系统考察与反思。本文拟对中国近代民族企业的企业文化做一探析。一、要以社会为最大的兴荣使命,企业的使命担当按照当今的企业文化理论,“企业文化”是一种形成于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中的特殊文化,它的本质是为该组织成员所共同认可的,以特定价值观为核心,由组织精神、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系统所构成的意识形态的总和。大体说来,民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大致有以下内容:1、服务社会的价值观美国文化学家克罗特指出:“在历史中形成的价值系统,是文化的核心;不同质的文化,可依据这种价值系统的不同而作出区别。”①,P398同理,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深受儒家经世致用、入世为国的思想的影响,不少近代民族企业都把服务社会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之一。这些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这些企业的领导人都是马克斯·韦伯笔下的“克里斯马权威”型人物,即不是靠物质刺激和暴力强迫,而是靠人格力量产生出强烈的感染、鼓舞人群的能力的人,是一些让组织成员“完全从人格上皈依并信赖”的“大彻大悟、英雄气概和其他领袖气质”②,P51的人,是“历史中特别具有‘创造性’的革命力量”的人③,P305。通过“超凡魅力”,他们把个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定格、上升为企业的价值系统。比如状元实业家张謇在创办“大生纱厂”伊始,就说明自己的宗旨是:“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的生活……换句话说,没有饭吃的人要他有饭吃;生活困苦的,使他能够逐渐提高,这就是号称儒者应尽的本分。”④,P251-252后来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又说明目的是“务使矿土生才,齐民扩业”;“为国家增岁入之赀,收本富之利”⑤,P212。在有生之年,张謇带领他的企业,承担了很多的社会责任,将大量收益投入地方教育、自治、慈善以及社会公益事业,“向系自动的,非被动的,上不依赖政府,下不依赖社会,全凭自己良心去做”⑥,P426。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江苏南通能够成为全国风气开化最早的地方之一,和张謇以及大生集团大量“服务社会”的行为关系实大。卢作孚更是凭借自己超凡的人格魅力与思想,把“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经营宗旨⑦,P473和“个人为事业服务,事业为社会服务”、“事业是超经济的,个人的工作是超报酬的”⑧,P73、“以个人影响环境,以环境影响社会,以社会影响国家”的口号⑨,P13内化为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精神。在实践中,公司为社会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作出了一定贡献。理论上,“民生精神”永远是中国近代管理思想史上光彩照人的一页。范旭东作为又一个“克里斯马型”权威人物,也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转化为企业的价值观。在坚苦卓绝的条件下创办永利制碱厂时,他就说:“我何敢强聒,唯有邀几个志同道合的关起门来,静静地自己去干,期以岁月,果能有些许成就,一切归之于国家,决不自私”⑩,P47。在久大自贡模范制盐厂落成开工大会上又发言:“本公司的生命已同祖国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简单地说,只要祖国存在一天,我们定努力苦干一天……为了中国的制盐工厂,决不消灭于敌人的侵略,决不屈服于敌人的炸弹;同时为了由工业方面培养吾们长期抗战的力量,本公司拿出剩余的力量贡献祖国,实义不容辞”(11)。同时,范旭东还把“我们在精神上以能服务社会为最大的兴荣”(12)作为职工共同遵守的四大信条之一。坦荡无私的气概颇有让人荡气回肠之感。此外,宋裴卿规定天津东亚毛呢股份公司的主义是“以生产辅助社会进步,使游资游财得到互助合作,实行劳资互惠,为一般平民谋幸福”(13),258,陈光甫规定上海银行的经营宗旨是“服务社会、辅助工商实业、发展国际贸易”(14)等,都是企业家人格的外化。可以说,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服务社会的经营理念,都是企业家道德人格的现实化。而这些人格化的、即使今天看来仍不可不谓卓越、前卫的价值观就像一面旗帜,导引着企业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与壮大,乃至最后成为优秀组织。正如托马斯·彼得斯、小罗伯特·沃特曼在《寻求优势》一书中所说:“我们研究所有优秀公司都很清楚它们主张什么,并认真地建立和形成了公司的价值准则。事实上,如果一个公司缺乏明确的价值准则或价值观念不大正确,我们很怀疑它是否有可能获得经营上的成功”(15),P139。2、富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企业精神在价值观的统帅下,很多企业都提炼、总结与培育了自己的企业精神,为实现企业的宗旨服务。如上所述,这些精神有的体现为中华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服务社会的精神;有的体现为中华文化中的“和”、“合”精神,如周学熙华新纱厂的“互助合作”的“华新精神”,郭氏兄弟的永安企业集团的“彼此同心、团结合作、民望相助、勿以小我忘大我”和“同号相连,同舟共济”(16),P101的“永安精神”,蔡声白的美亚织绸厂的“和衷共济”的“美亚精神”,要求全厂“同心协力,互相擘助,精益求精,日增月盛”(17)等。有的体现为自觉效力于团体的牺牲奉献精神和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范旭东在《海王》旬刊上写《团体生活》,要求团体“合众力以为力”,“合众智以为智”(18)并把“我们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顾全团体”作为四大信条之一;民生公司全体员工表现出中国工人阶级顾全大局的牺牲精神,在公司困难的时候主动提出“勒紧裤带”、“为公司争气”⑨,P46的响亮口号。有的体现为传统文化中的艰苦创业和勤俭节约的精神,如民生公司的“大胆生产、小心享用”,上海银行的“勤俭节约、守份知足”等等。3、传统家训式的“行训”、“示训”与厂训为使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深入人心,中国民族企业还制定相应的“行训”、“示训”与厂训等对职工进行具体的规范与引导,如华新纱厂要求员工“尚勤、尚实、尚公、尚廉、各秉血忱、拔除旧习”(19);天津国货售品所提出“爱人、惜物、忠事、守章、耐久”的所训(20),P105;项康元创办制罐厂提出“勤、俭、诚、勇、洁”的厂训(21),P554。很显然,这些训诫都极类似于传统的家训。这对于“家文化”至上的中国人来说,自然较易接受。4、知人善任的人才观受“人为万物之灵”这一传统文化的影响,近代企业家始终把人看作社会经济活动与发展的主体,不仅十分注重人才的作用,而且还重视对人才的训练与培养。卢作孚宣称“人是事物的原动力,有了人,企业便会不断发展”(22)。范旭东提出“劳于用人,逸于用事”(23)。张謇提出“无人才无可为图”(24)。刘鸿生以为选贤任能的用人之道是创大业之必须,吴蕴初将人才的培养与开发视为振兴事业的关键,穆藕初强调人才为事业之灵魂。基于这种认识,近代民族企业家在实践中都大力选拔人才,重用人才。卢作孚主张对有学历、有理想、有才干者,一定想办法聘请并委以重任,对虽无学历但有本领的人也大胆任用,如对水手张才廷的重用,使他仅用了两个月就打捞了外国专家都无法打捞的“万流轮”,为公司和民族都争了光。荣氏兄弟千方百计网罗人才,施以生活上的优厚待遇及工作上的依赖与支持,并重视人才的培养与教育训练工作,除送出去培训外,还投资兴办一系列学校,为荣氏企业和全国其它部门培养了约1120名高中级专门人才。范旭东为了发展化学工业,历尽艰辛,网罗人才,把留学国外的侯德榜从外国企业中挖回来,共同苦心钻研、屡破技术难关,摸索出苏尔维制碱法的奥妙,创立了在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把英商卜内门公司麾下的“蛾眉牌”纯碱赶出中国市场的“红三角牌”纯碱。另外,一批企业界的优秀人士如“孙西圣”孙学悟,“阎王”阎幼甫,“中圣”傅冰之等留学回国人才聚于海王的麾下,不图名,不图例,为永久黄集团默默奉献了30年。5、重视品牌的塑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非常重视品牌建设,并且确实塑造出一批知名的可与外来品牌相抗衡的民族品牌。这主要分布在烟草、面粉、纺纱等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行业,如荣氏企业的“兵船”牌面粉,大生毛纺厂的“魁兴”、“红魁”、“绿魁”棉纱,东亚公司的“抵羊”牌毛线,“三友实业社”的“三角牌”毛巾,“百好炼乳厂”的“白日擒雕牌”乳品,“上海天厨味精厂”的“佛手”牌味精,“家庭工业社”的“无敌牌”牙粉,“中国化学工业社”的“三星牌”蚊香和牙粉,“中国铅笔厂”的“飞机牌”、“鼎牌”、“三星牌”和“五星牌”铅笔。“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民族制烟企业,其商标“名目不下100余种,其彰彰者为大小‘白金龙’、‘梅兰芳’、‘七星’、大小‘长城’、‘联珠’、‘爱国’、‘红金龙’、‘百雀’、‘喜鹊’、‘高塔’、‘蟹美人’、‘金斧’、‘八角’等,更为南北各地通销之品。”(25)P236等。这些企业都很重视品牌的原料质量,保障原料来源;引进先进设备,提高产品质量;以优质低价手段占领市场;并采取灵活销售的技巧,确保名牌产品的市场份额;采取质量异同和商标异同的策略,明确名牌产品的市场定位。6、重视企业形象的设计与传播中国民族企业中的一些企业很重视企业形象的设计与传播,类似于今天在全世界风行的CI设计。上海银行青岛分行为了体现为中小客户服务的宗旨,有意把大门设计得狭而小,以消除其在高楼大厦前的自卑与恐惧心理。这一小气派的场所形象,使该分行视觉识别富有特色并获得社会广泛认同。这从设计思维的角度来讲,属于逆向思维,显得独特与卓越。这个银行开设的“中国旅行社”的招牌五个字为前清遗老、后来为伪满洲国的总理的郑孝胥的手笔。“中旅”把这五个活体字,不但用于各地的招牌上,而且在信封、信笺、发票、收据、各科巡游手册,甚至内部的报表帐册上,始终加以套印。“中旅”以五角星中加一上述字体中的“旅”字为商标,也尽量加以运用。例如早期各招待所的卧具如毛毯、床单、枕套上都织印上这一商标。早年发给社员的社徽,不惜工本,极为精致,使佩带的人颇为喜悦,当年多数职员流行穿西装,这一社徽成为翻领上很漂亮的装饰品。这种VI设计为传播企业形象起了很好的作用,使旅客在看到中旅的标志时即产生一种安全感、认同感与亲切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广告惯以爱国主义诉求来塑造卓越的企业形象。在近代中国发行量最大、广告成就最高的报刊《申报》上大力刊登爱国主义广告来宣传自己的爱国者形象是南洋一以贯之的做法。其中,1920年7月28日《解放的真谛》篇中以一个被吊在树上的女孩比作正在受难的国家,提出“我们任是哪个果有解放他的能力,能不去解放他么?”接着指出这种能力人人都有,“只要提倡国货,挽回利权,使国家日渐富庶,慢慢还清外债恢复自由就行”。最后再进一步表明“要吸烟就只买中国烟吸”(26)。1921年1月18日《壮夫断腕篇》以“蛇蝎在手,壮夫断其腕”为题,大声疾呼“我同胞果有断腕斩蛇之决心乎?请速购吸国货香烟”(27)。1921年3月5日《多难日》篇则有一个饥寒交迫被捆住的中国人的形象,称“万方多难日,一发系千钧,寄语诸君子,同伸爱国心”(28)。“吸国货烟”,就等于救人于危难,等于壮夫断腕,就等于救国,真可谓语重心长。同时,公司还通过向社会捐款等公关手段来提升企业的形象,使企业能够得到更多社会公众乃至政府公众的认可与支持。如历年遇直、鲁、豫、陕各省灾荒及粤省水灾米荒,公司屡输巨款;暨南大学、南开大学、武昌大学,公司各捐款巨万;特别是,分次资遣学生留学欧美,计共45名,各4年为期;其它资助中小学校者,尤不胜枚举(25),P249。鹤鸣皮鞋店大多采用幽默诙谐的广告模式来宣传企业产品与形象,如画一只大象,文字注以“皮张之厚,无以复加”;画一只长颈鹿的头顶穿过云层,文字注以“品质之高,无以复加”,另外还有“天下第一厚皮”、“便宜无好货”、“看人先看脚”、“面如靴皮”和“老王卖瓜”等。这种形象广告别具特色、独树一帜。1934年,华商周祥生创办“祥生出租汽车公司”,由于使用了绝妙的、富有深意的、很便于传播的电话号码“40000”(当时中国有40000万民众),外加服务周到,一举压倒美商的“云飞出租汽车公司”而成为近代上海最大的和最优秀的出租汽车公司形象。1917年,金鸿祥在上海开设“鸿翔女子时装店”,用名人大做广告树立企业形象,如宋庆龄曾称赞其“推陈出新、妙手天成、国货精粹、经济干城”,蔡元培称赞“国货津梁”等,很快成为领导上海时装新潮流的业界领袖。二、关于企业文化如果稍加总结,我们便会发现民族企业的企业文化呈现着丰富的特点,大致有:1、系统性一些卓越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已较全面系统。标志是《东亚铭》,内容涉及今天企业文化学的各个方面,核心是对如何做人提出要求,主要分为主义、作事、为人、人格、尽责、功绩、过失、耶稣圣训等9个部分,非常全面系统。而且,在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等精神文化(即MI)的统帅下,很多企业都提出“厂训”、“行训”、“示训”等行为准则(即BI),并把这些MI、BI诉诸于视觉(即VI)。如前面所述的上海银行的VI设计。还有民生公司和东亚公司也是如此。民生公司就在轮船上的床单、茶杯上都印着深蓝色口号“公司问题职工来解决,职工问题公司来解决”,“梦寐不忘国家大难,作息均以人群之乐”。宋裴卿把厂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愿人怎样待你,你先怎样待人”高悬在公司大楼的山墙上,把中英文对照八个大字“军事纪律,基督精神”油绘在职工食堂墙壁上,左边挂着公司主义,右边贴着厂歌。每个办公室,甚至在每个职工家中贴着《东亚铭》。可以推测,无所不在的视觉冲击对于内化企业精神应能起到不小的作用。不仅如此,有的企业还进行AI即听觉文化的建设,比如东亚公司每天上班前要由车间管理员对职工进行15分钟的有关企业精神的讲解,在每一次经理亲自主持的职工餐会上,宣读“东亚精神”。民生公司每周三的例行朝会也别具一格,会前必唱抗日歌曲。民生企业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部分,曾飘洋过海,成为日本丰田汽车工厂学习的榜样。(29)(P22-57)所有这些,都表明了当年中国一些民族企业的文化建设和CI设计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我们也有充分理由认为,现在风行于国际管理界的企业文化管理,应是最早萌芽于中国。2、实效性公司并没有把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停留在口头上,也没有把它当作摆设品,如上所析,各公司用各种办法强化对员工的思想管理,激发员工的敬业精神。比如民生公司除了把口号印在床单、茶杯上之外,还创办刊物《新世界》来加强宣传。公司还大力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如集体旅行、参观、体育比赛等,增进员工的彼此了解与合作。卢作孚办的学生队,入队前都要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内容有军事、政治常识、思想行为、工作和生活方面,各队还有“牺牲自己,效忠于民众”的誓词。在周三的例行朝会上除有各部门负责人报告业务情况外,还让职工谈自己的工作与学习。卢作孚往往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坐在台下听讲。此外,还经常约郭沫若、马寅初等名人到会演讲。卢作孚特别强调培养职工的团体精神,宿舍像军营一样整洁,从总经理到一般职工都在食堂就餐,公司上下穿统一的黑白线交织的制服,以体现上下平等的思想。《东亚铭》铭文均采用格言与韵语式,简明通俗,读来朗朗上口,目的在于便利传播,引起共鸣。东亚公司也印刷各种宣传品,比如期刊《东亚声》、小册子《东亚精神》等来内化企业精神,甚至还不惜重金聘用了一位留美的职业心理学博士,以协助员工进行精神训练。3、时代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生存发展于中国经济落后衰败和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残酷经济侵略与掠夺的历史条件下,因此,普遍怀有强烈的“实业救国”的思想,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1910年,在《东方杂志》第6期上发表的《实业救国之悬谈》一文,是“实业救国”口号明确提出的标志。后来随着民族危亡的日益加重,“实业救国”被民族资本家普遍认同,在他们看来,“实业救国”既是振兴中华的有效手段,也是企业的经营宗旨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30),P65-66。“实业救国”思想在抗战时期发展到最高峰。胡西园、吴蕴初和吴羹梅等等一大批企业家把企业迁到内地,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拼搏奋斗,保证了抗战时期的社会必需品的供应。荣家内迁功臣李国伟在建立宝鸡申新纺织厂时的慷慨陈辞颇能代表这些企业家的心声:“环顾西北半壁,纱厂寥寥无几家,无论前方将士,无论后方民众,均有赖吾等接济,所以我们应从速完成建厂任务,努力增加生产”。“在这紧急时候,多增加一份生产,就是多一份国力”(31),P368。更为感人的是范旭东,宁愿关厂,也不愿与日伪合作,发出“宁举丧,不受奠仪”的誓言(32),P137。而最可歌可泣的,是一些爱国实业家甚至因为推销国货、抵制日货而牺牲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下,如五洲药厂的总经理项松茂和中国化学工业社的总经理方液仙等。这些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对抗战胜利提供了很大物质帮助,但更是极大的精神支持。4、创新性各企业在经营管理思想与制度方面都进行了改革与创新。有国外学者认为“确实有一‘群’的中国模仿者仿效了熊彼特式的创新者。”(33),P63荣氏兄弟提出“建厂力求其快、设备力求其新、开工力求其足、发展力求其多”,“人弃我取、将旧变新”,“粉纱互济”和“薄利多销,战胜于市场”的经营思想。刘鸿生也提出一系列新的经营管理思想,如“谋定而后动”的战略决策思想,即在调查研究、大量获取经济信息的基础上,初步提出经营目标,再进一步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最后再作出投资目标的战略决策;“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分散投资的思想,以及“联华制夷”和“联夷制夷”——行业竞争中的统一战线策略。束云章提出以实业为龙头,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走混合联合经营的道路,以及掌握“仁”术,“取予有度”,处理好企业的人际关系的管理思想。吴蕴初则按“产业链”的思路投资创建新企业,为解决味精原料问题而创办盐酸厂,为解决盐酸容器问题而创办陶瓷厂。卢作孚在国内首创用经理制代替承包制的企业管理制度和低级人员考高级人员的人才录用制度等。上海银行在“人争近利,我图远功;人嫌细微,我宁烦琐”(34),P48的经营哲学的指导下,开创“一元开户”法,吸引游资、散资;首创我国国际汇兑业务;还开启自办旅游业的端倪。美亚织绸厂在“以技术至上自许,奋发精进,相与策励”(35)座右铭的激励下,经常更新产品,“曾创造每周新出品一种,开国产丝织之新记录”(36)。穆藕初在德大纱厂建立工程师制为主、工头制为副的新型管理体制。因此,可以看出,近代民族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表现在创造新的产品、获得新的原料、实现新的管理方式和秉执新的经营理念等多层面上,可以称为具有“熊比特式创新”意义的企业家。5、民族性中国民族企业家很注重借用西方先进的管理方法,如会计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等等,但是正如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说:“如果管理不能成功地使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特殊的文化遗产发挥作用,那么社会和经济发展就不可能”(37),P211,因此这些企业家没有停留于照搬照抄。颇为洋化的陈光甫曾经强调“决非举外国之各种方法而搬入中国即可谓成功”(38)。商务印书馆经理王云五也认为:“我对于欧美尤其是美国盛行的工商管理,虽甚赞同其原则,却不愿整个接受其方法,一国有一国的工商背景,一国亦有一国的社会特点,善学者当师其精神,不必拘于形式”(39),P2。因此,他们以传统文化为底蕴,兼融西方文化的因素,塑造出独特的、不同于西方的企业精神。完全可以说,传统文化的熏陶与资本追求利润的本能相结合,形成了中国近代企业经营文化。在这种文化形态中,民族传统文化通过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得到应用与改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则借助传统文化提高了效能,两者和谐结合,构成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一大特色。但是,在两者中,东方文化特色更为显著与浓厚。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对民族企业“实业救国”的思想形成有根本性作用,而道家的“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策略,对民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方法更有直接的影响。当代学者沈祖炜认为近代民族企业精神具有多维的传统性,伦理中心论、入世精神、亲和观等,都对民族企业家精神的构成和经营管理实践产生过积极影响。此外,比较重要的传统观念如人弃我取、避实击虚的经营观,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任人唯贤、知人善任的人才观,勤劳节俭、廉洁奉公的处世观等都是民族企业重要的精神资源(40),P394。6、伦理性中国民族企业的企业文化表现出极为浓厚的、全方位的伦理道德色彩。这种伦理道德首先体现在企业对社会的道德伦理上,正如前文所分析,这些企业的经营宗旨、企业精神等的价值体系都以企业家的济世救国、服务社会的人生价值观为起点,定位于拯救国家危亡、推动社会进步、关心社会福祗等伦理观,企业职工的人生观、幸福观也都以此为归宿。卢作孚对职工的训诫“人生的快慰不在享受幸福,而在创造幸福;不在创造个人的幸福,供个人享受,而在创造公众的幸福,与公众一同享受”(41)是最经典的表达。其次体现在企业对职工的关心上,企业比较注重职工的福利待遇与个人发展。民生公司认为为员工谋利益,要全面考虑个人、家庭当前乃至未来的需要,“其属于物质方面者,应视经济能力设施之;其属于服务方面者,应竭所有人力趋附之。”(42)在此思想指导下,民生公司在实际生活中为职工提供了奖励工资、膳食金、工伤救济金和抚恤金及养老金等高水平的福利待遇,成为近代中国职工福利待遇最好的企业。再次,体现在职工对企业的报效与忠诚等的行为层面上。由于很多企业家都能够知人善任,任贤为能,因此企业员工便产生了“知恩图报”和“士为知己者死”的传统文化心理。如面对范旭东的重用,侯德榜一再勉励自己:“吾人今日只有前进,赴汤蹈火,亦所弗顾”,“只有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