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流程_第1页
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流程_第2页
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流程_第3页
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流程_第4页
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流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处理流程(一)

内七病区

1整理课件〔一〕静脉炎〔二〕药物渗出〔三〕药物外渗2整理课件静脉炎

定义临床表现等级分类相关因素预防治疗3整理课件定义静脉治疗过程中各种原因所导致的

静脉血管炎症4整理课件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病症5整理课件静脉炎量表——2021版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等级临床标准0没有症状1穿刺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4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疼痛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其长度﹥2.5cm脓液流出6整理课件分类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7整理课件化学性静脉炎形成原因:高浓度,强刺激性药液对血管内膜的刺激与烧灼导致血管内膜损伤,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过久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响。相关因素:药物的PH值、渗透压、血液稀释是否充分

8整理课件化学性静脉炎相关因素〔PH值〕血液PH值为7.35-7.45pH<7.0为酸性,<4.1为强酸性pH>9.0为强碱性PH值<5,>9的药物会损伤静脉内膜,使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增加9整理课件化学性静脉炎相关因素〔PH值〕药物PH值紫杉醇2.7-3.3氟尿嘧啶8.4-9.2盐酸胺碘酮2.5-4.0长春新碱4.0-5.5万古霉素2.5-4.510整理课件化学性静脉炎相关因素〔血液稀释缺乏〕

不同部位血管的血流量

手背及前臂静脉<95ml/分

肘部及上臂静脉100–300ml/分

锁骨下静脉350

800ml/分

上腔静脉 2000

–2500ml/分11整理课件12整理课件13整理课件14整理课件化学性静脉炎的预防在治疗前就进行病人的评估判断依据:治疗周期病人的诊断〔恶性肿瘤慢性疾病〕治疗药物的理化性质主动治疗15整理课件机械性静脉炎形成原因:穿刺、置管过程中穿刺鞘和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的机械性摩擦刺激引发炎症反响16整理课件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置管时预防做好心理护理,降低应激反响的强烈程度穿刺中保持与病人的良好交流防止选择材质过硬的导管〔留置针等〕接触导管前冲洗干净附于手套上的滑石粉将导管充分地浸泡在生理盐水中送管中动作轻柔,尽量匀速运动常规温水湿热敷,每天三次,每次20分钟17整理课件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置管后的活动减少上肢各关节的活动→减少管道与血管内壁的摩擦→鼓励病人做握拳动作→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原那么:防止大幅度活动18整理课件细菌性静脉炎原因:细菌感染表现:以穿刺点为中心的红.肿.痛.有时伴有穿刺点脓性分泌物.19整理课件细菌性静脉炎相关因素无菌操作不严格皮肤局部清洁度输液管路或液体污染冲管不标准细菌滋长20整理课件细菌性静脉炎的预防-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技术与管理操作前手卫生至关重要.先清洁皮肤再消毒picc消毒面积穿刺点

上下10cm,外周静脉留置大于等于8cm.

待干。外露导管消毒透明敷贴每周至少换一次,卷曲潮湿时及时更换,置管24小时后为首次换药时间21整理课件细菌性静脉炎的预防每日输液前后,抽取血标本,输注血液制品、脂肪乳、氨基酸后即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化疗病人骨髓抑制后及时应用粒细胞集落因子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做好出院指导保持护理的连续性,每周冲管,换药。22整理课件血栓性静脉炎原因:静脉壁由于化学性、机械性、感染性等原因导致炎症反响,静脉内形成血栓23整理课件血栓性静脉炎相关因素反复穿刺,导管前端容易形成栓子穿刺时损伤静脉内膜形成血栓刺激性药液或留置导管对血管内壁的损害封管技术不当,导致栓子形成病人体质24整理课件血栓性静脉炎的表现患侧肢体或置管侧肢体肿胀PICC管液体输入不畅或穿刺处渗液

诊断金标准:血管造影25整理课件血栓性静脉炎的表现患侧肢体或置管侧肢体肿胀PICC管液体输入不畅或穿刺处渗液

诊断金标准:血管造影26整理课件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为使用特殊药物的患者选择适宜的血管通路掌握PICC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乳癌患者术侧肢体.上腔静脉综合征.上腔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害:提高穿刺技术,防止反复穿刺和暴力送管,选择贵要静脉穿刺27整理课件静脉炎的预防操作要点:1、根据治疗要求,选择最细管径和最短长度的穿刺导管;置管部位宜覆盖无菌透明敷料,并注明置管及换药时间2、输注前应评估穿刺点及静脉情况,确认导管通畅3、直接接触中心静脉穿刺的导管时应戴灭菌无粉手套4、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时宜选择中心静脉5、多种药物输注时,合理安排输注顺序,在两种药物之间用等渗液体冲洗管路后再输注另一种药物6、出现沿血管部位疼痛、肿胀或条索样改变时,应停止输液,及时通知医生,采取必要的物理治疗或局部药物外敷等处理7、根据静脉炎的处理原那么实施护理,必要时拔除导管进行导管尖端培养28整理课件8.了解患者静脉用药的名称、剂量、方法等,了解药物对血管的影响。查看药品说明书。9。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放慢点滴速度,并防止药液漏出血管外。同时,有方案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本卷须知:1、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血管,尽量避开关节部位,不宜在同一部位反复屡次穿刺2、合理选择血管通路器材,及时评估、处理静脉炎3、湿热敷时,避开血管穿刺点,防烫伤29整理课件30整理课件局部药物应用:〔1〕硫酸镁湿敷法:局部用50%硫酸镁湿敷〔早期冷敷、后期热敷〕,4次/日,每次20min〔2〕95%酒精持续外敷〔3〕喜辽妥软膏涂抹:避开穿刺点、发红或硬结部位,均匀抹至皮肤吸收,3-5次/日〔4〕如意金黄散加醋调成糊状,局部外敷,2次/日,具有清热、止痛、消肿的作用。〔5〕化学性静脉炎遵医嘱局部封闭。如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31整理课件健康教育告知液体滴速减慢时,沿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静脉发硬时及时告知护士告知患者肢体抬高、制动,防止受压,防止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告知患者不可自行湿热敷,要在护士指导下24h内冷敷,24h后湿热敷,细菌性静脉炎禁止热敷发生静脉炎,应配合医师、护士进行治疗及护理32整理课件

药物渗出

〔一〕药物渗出的概述〔二〕药物渗出处理流程〔三〕健康教育33整理课件药物渗出的概述药物渗出是指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根据美国静脉质量护士协会指南,渗出与外渗的分级见表2-234整理课件表2-2渗出与外渗分级

级别临床标准0没有症状1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2.5cm.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2.5-15cm.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3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小处直径>15cm 皮肤发凉,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可能有麻木感觉4

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肿胀有可凹性水肿,皮肤变色,有瘀伤,水肿范围最小处直径>15cm,循环障碍,中度到重度程度疼痛任何容量的血制品,刺激性,腐蚀性,细胞毒性液体的渗出或外渗35整理课件药物渗出处理流程

患者主诉穿刺部位疼痛或观察到患者输液局部肿胀,滴数减慢或不滴时,应立即查看患者输注的药物,判断是属于渗出还是外渗,如确认渗出:1.立即停止输注,拔出外周静脉留置针或一次性头皮钢针,保持穿刺点清洁枯燥。2.测量渗出范围:肿胀的面积,肢体的周径与对侧肢体比较并记录。3.药物渗出处理:〔1〕按压退散法:利用组织间液离子扩散的原理,扩大渗出液在组织间的范围,加快离子扩散,促进吸收〔表2-3〕。36整理课件表2-3药物渗出按压退敷法

级别临床标准0.5cm以下不需要特殊处理0.5-1cm用大拇指指腹局部按压1-2cm用手掌大、小鱼际局部按压2-3cm用手掌大、小鱼际局部按压或向周围组织退散3cm以上用手掌大、小鱼际向周围组织推散,配合局部湿热敷37整理课件〔2〕硫酸镁湿敷法:局部用5%硫酸镁湿敷〔早期冷敷减轻药物对组织的损伤和限制扩散、后期热敷加速扩散促进吸收〕,每日4次,每次20-40min。〔3〕湿热敷法:局部用39-41℃热水湿敷,每日2-4次,每次20-40min。〔4〕观察和评估渗出部位,包括皮肤、活动、感觉和肢端血运等情况并记录在患者病例中38整理课件

4.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缓解不良情绪。5.完善相关护理书文记录。6.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分析原因,预防再次发生药物渗出处理流程见图2-239整理课件图2-2药物渗出处理流程

药物渗出即时处理评估1.立即停止输液。2.保存针头,尽可能抽出渗出药物。3.拔针,更换输液部位。1.渗出药物的种类,性质及渗液量。2.渗出的部位、面积、肿胀程度。3.局部皮肤颜色、温度。4.患者的主观感受,疼痛程度等。报告1.报告护士长、主管医师。2.必要时上报护理部。处理必要时封闭常规处理1.使用络合碘消毒局部皮肤2遍。2.选择适宜的药物和最小的针头。3.在距离渗出边缘0.1cm处环形封闭。1.消毒穿刺点,盖无菌纱布再贴透明敷料。2.选择适宜的药物湿敷,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3.抬高患肢,超过心脏位置。进一步处理1.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沟通工作,缓解不良情绪。2.严密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处理效果。3.视情况3~6h后再按相关措施处理。1.护理记录单上记录渗出部位、局部反响、处理措施〔使用封闭、外敷药物的名称和浓度等〕。2.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分析原因,预防再次发生

记录40整理课件健康教育

1.告诉患者,发生局部疼痛、局部肿块、穿刺部位皮肤颜色改变,皮温发热或发冷、输注速度减慢时,要及时告知护士处理。2.告知患者,输液过程中防止输液管道的牵拉、输液肢体剧烈活动,防止大量出汗,导管固定不牢时,要及时呼叫护士,发现异常及时处理。3.发生药物渗出,应配合医师、护士进行治疗及护理。41整理课件药物外渗〔一〕药物外渗概述〔二〕药物外渗处理流程〔三〕健康教育42整理课件药物外渗概述

药物外渗是指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卫生组织〔WHO〕将药物外渗造成的外渗性损伤为三期,见表2-4.表2-4外渗性损伤分期〔WHO〕分期临床表现I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局部皮肤红润、肿胀、发热、刺痛、无水疱和坏死II期(静脉炎性反应期)局部皮下组织出血或水疱形成,水疱破溃,组织苍白形成浅表溃疡III期(组织坏死期)局部皮肤变性坏死,形成黑痂或深部溃疡,肌腱、血管、神经外露或伴感染43整理课件药物外渗处理流程

发现或疑心有外渗时,即可进行评估确认。确认发生外渗;1.立即停止输注,评估测量外渗范围并记录。2.通知医生,采用局部封闭;〔1〕用2%利多卡因100mg加地塞米松5mg局部封闭,严格消毒,防止感染发生。封闭时要环形进行,封闭环要包裹渗出药物,注射药物时应深度适宜,随时抽回血,防止注射到血管内。〔2〕对较大面积的外渗,可采取中心点试封闭;从外渗中心点注入封闭液2-5ml,使其扩散至渗出范围,中和或减轻药物对组织的损伤。44整理课件3.冷敷;局部封闭后冷敷〔4-6℃〕,防止冻伤。冰袋要用毛巾包裹,及时更换冰袋以保持疗效〔奥沙利铂除外〕。冷敷每次2-3h,持续24-48h。4.湿敷;局部红肿疼痛者,可用50%硫酸镁冷湿敷,每次30-40min,每日5-6次,或局部给与75%酒精纱布外敷。5.防止感染;局部保持清洁,预防感染,必要时可给予抗生素。6.制动;早期抬高患肢,有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7.依据医嘱使用止痛剂。8.完善相关护理记录。9.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分析原因,预防再次发生。药物外渗处理流程见图2-3.45整理课件图2-3药物外渗流程图药物外渗即时处理1.立即停止输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