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_第1页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_第2页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_第3页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_第4页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一、选择题1、火的使用经历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从恐惧到认识,从认识到使用,从使用天然火到人工取火。我国古代哪一原始居民掌握了人工取火技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2、促使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变化 B.氏族公社的形成 C.学会建造房屋 D.原始农业的发展 3、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4、“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家喻户晓,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5、相传禹把全国分为九个州,并铸造了象征最高权力的九个巨鼎,后来以“九鼎”比喻分量之重,“一言九鼎”由此而来。我国发现的世界最大的青铜器是()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像 D.青铜神树 6、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若寻找这一文化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7、老马识途、一鸣惊人、秦晋之好、退避三舍这些成语与下列哪项历史知识相关()A.战国七雄 B.春秋五霸 C.张骞通西域 D.昭君出塞 8、秦朝“在政府组织上,赢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A.分封制度 B.世袭制度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度 9、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的一种棋类运动。根据棋盘,请你判断一下这种游戏的产生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A.牧野大战 B.晋楚争霸 C.吴越争霸 D.楚汉之争 10、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从本质上体现了()A.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加强思想控制 D.注重儒家学说 11、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们采取的共同统治措施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在长安设立太学C.抵御匈奴,巩固边防 D.统一度量衡 12、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雄厚财力支持的措施是()A.颁布“推恩令” B.兴办太学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统一铸五铢钱,盐铁官营 13、有人说:“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直接关联的历史人物是()A.张骞 B.王昭君 C.卫青 D.班超 14、像“五体投地”“现身说法”“皆大欢喜”“大千世界”“因果”等一些用语,是逐渐融汇到汉语中的。它们都源自宗教经书()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15、被后人称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名著是()A.《春秋》 B.《汉书》 C.《史记》 D.《资治通鉴》 16、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三顾茅庐 D.七擒孟获 17、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A. B.C. D. 18、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19、“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材料中反映的是下列哪一改革的主要内容?()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忽必烈改革 20、《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A.天文学著作 B.医学著作 C.数学著作 D.农学著作 二、材料解析题1、下面是中外历史学家对一位重要的中国历史人物的评价,见图,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他)堪称人类历史上也许最成功的哲学道德和伦理体系的创始人。--罗兹•墨菲《亚洲史》(他)更注意于教育,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他)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胡适(1)他是春秋时期的谁?______(2)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开创了哪个学派?核心思想是什么?______(3)在你的学习过程中,你觉得你老师的教学方法或你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等有哪些继承和发扬了他的思想?(任意两条即可)______三、问答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材料三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大一统”之梦》请回答:(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西周的建立者是谁?据材料二,归纳西周实行政治制度的作用。______(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什么?举两例说明“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______(3)综上所述,概括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______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齐国太仓令淳于意犯了罪,当处肉刑(指摧残人肉体的刑罚)。他的小女儿缇萦上书皇帝;我父亲犯了罪,按法律应判处肉刑。我悲痛的是,死人不能复生,受刑者残肢不能再接,即使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愿意没入官府做官婢,以抵赎我父亲该受的刑罚。文帝怜悯和同情缇萦的孝心,下诏去除了肉刑之法。--摘译自《资治通鉴•第十五卷》材料二:汉景帝两次下诏减轻刑量,将笞(用竹板打)五百下改至二百下,笞三百下改至一百下,同时强调笞刑的教化功能。并指令丞相刘舍、御史大夫卫绾制定笞刑之法,规定刑具(即竹板)长五尺,宽一寸,竹节全部削平;行刑过程中不得换人。--摘译自班固《汉书•刑法志》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事件是什么?______(2)文帝和景帝时期,继续实行汉初的什么政策?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称为什么?______(3)故事中的缇萦和汉文帝各反映了什么精神?______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材料二: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北师大版教材请回答:(1)材料一中“商君”是谁?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______(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实行这些改革的主要历史作用?______(3)综合上述改革,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______4、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阅读下列材料: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1936.02)下半阙:……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请回答:(1)中国历史上在哪一朝实现了第一次大统一?有什么重大意义?______(2)材料中的“秦皇”为了巩固统一创立了一套什么制度?当时的最高统治者除称自己为皇帝外,还在中央政府主要设置了哪三大官职?______(3)材料中的“汉武”为了加强政治上的统一,他采纳谁的建议实施了什么措施?______(4)上述材料,就祖国统一的问题谈谈你的认识。______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第1题参考答案:C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故选:C。本题考查了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第2题参考答案:D我国原始农耕生活是从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的。在原始农耕社会里,北方种粟、南方种植水稻,这是由环境因素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种植水稻;有了食物和房子使得他们长期生活下去,可见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的出现。故选:D。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原始农耕生活的理解和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第3题参考答案:B华夏族是有很多部落融合而成的。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龙集合了很多动物的图腾,是融合后的华夏族的象征。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故选:B。本题考查的是华夏族形成的知识点。本题以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考查的是学生对华夏族形成的有关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第4题参考答案:C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吧土地、平民和奴隶分封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因此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中的“诸侯”、“列国”的产生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故选:C。本题“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为依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知识。本题“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第5题参考答案:A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故我国发现的世界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故选:A。本题以“发现的世界最大的青铜器”为切入点,考查司母戊鼎的知识.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商朝时期的青铜文明.---------------------------------------------------------------------第6题参考答案:B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目前已释读的甲骨文单字有一千多个。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选:B。由题干中“文化的源头”可知本题考查的是甲骨文的相关知识。汉字的演变进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第7题参考答案:B退避三舍打败楚军而成为霸主的是晋文公。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回来时迷失了路途。管仲放老马在前面走,就找到了道路(见于《韩非子•说林上》)。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引导作用。这是老马识途的典故;秦晋之好,汉语成语。意为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则成语源于楚庄王励精图治、振兴楚国的故事。故题目的给出的老马识途、一鸣惊人、秦晋之好、退避三舍反映的都是春秋五霸的史实。故选:B。本题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识记即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第8题参考答案:D由材料关键资讯“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做小小的修正”等,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主旨即在强调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带来的影响。故选:D。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影响.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9题参考答案:D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他们为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便是来源于这段历史。故选:D。本题以象棋运动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楚汉之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第10题参考答案:B据所学知,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可以反映出我国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及统治者加强了思想控制,儒家学说得到重视等,是中央集权强化在思想上的反映,但从本质上讲,这些变化都是中国中央集权的强化的反映。故选:B。本题考查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注意题中要求“从本质上体现了”,同时要注意识记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第11题参考答案:C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秦始皇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是“焚书坑儒”。B.在长安设立太学,推行儒家教育是汉武帝采取的措施。C.秦始皇修筑万里长成抵御匈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因此抵御匈奴,巩固边防是秦始皇、汉武帝共同的统治措施。D.统一度量衡是秦始皇的历史功绩。故选:C。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和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解答本题需掌握秦始皇、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第12题参考答案:D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在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统一铸五铢钱,这促进了汉朝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雄厚财力支持。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兴办太学,进行儒学教育。综上所述可知D符合题意。故选:D。本题考查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的措施,重点识记只要内容与影响。---------------------------------------------------------------------第13题参考答案:A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开通,中国的丝和丝织品源源不断的运往西域各国和欧洲。可见,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直接关联的历史人物是张骞。故选:A。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张骞通西域.理解和把握张骞通西域的作用和影响.---------------------------------------------------------------------第14题参考答案:B像“五体投地”“现身说法”“皆大欢喜”“大千世界”“因果”等一些用语,是逐渐融汇到汉语中的。它们都源自宗教经书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它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因有利于对人民的统治,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供和扶植。故选:B。本题考查了佛教。佛教起源于古印度。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佛教的教义。---------------------------------------------------------------------第15题参考答案:C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就说,他撰述太史公书的目的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通古今之变”,是认识历史古今发展变化的轨迹;“究天人之际”,是追求认识天人的关系。选项C《史记》是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由题干“史学名著”可知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司马迁的《史记》。注意区分《春秋》、《汉书》、《史记》和《资治通鉴》:《春秋》是鲁国的编年体史书,由孔子修订而成。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汉书》,又称《前汉书》,东汉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记述了从西汉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到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创立了纪传体的体例;《资治通鉴》北宋的司马光编写的,目的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第16题参考答案:A在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选:A。本题考查的是赤壁之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准确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赤壁之战的影响。---------------------------------------------------------------------第17题参考答案:D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故选:D。本题考查三国鼎立。掌握三国鼎立的相关知识。---------------------------------------------------------------------第18题参考答案:A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长期战乱,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北方农民大量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促进了江南经济的迅速发展。B、C、D是江南地区发展的原因,但不是最主要原因。故选:A。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江南地区开发相关知识的掌握。解答本题需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北人南迁的影响。---------------------------------------------------------------------第19题参考答案:C题文材料中的改革内容正是C.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其它三个选项的改革不包含这样的内容。故选:C。北魏建立后,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进行了改革。改革的内容包括迁都洛阳、改汉姓、穿汉服、学汉语、通汉婚。这些措施的最大的作用是促进了民族融合。本题是给材料回答问题,识记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是关键。---------------------------------------------------------------------第20题参考答案:D《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期贾思勰的著作,是我国现存的第一步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了《齐民要术》的有关内容。注意关于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知识的识记。二、材料解析题---------------------------------------------------------------------第1题【参考答案】(1)(1)题目给出的图片中人物是春秋时期的孔子。(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被确立为封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老师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方法,我们的“温故而知新”,学习要独立思考等学习态度、方法等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故答案为:(1)孔子。(2)儒家学派,“仁”。(2)“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学习要独立思考等。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教育贡献。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孔子及儒家学说的有关内容。(2)略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教育贡献。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孔子及儒家学说的有关内容。(3)略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教育贡献。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孔子及儒家学说的有关内容。三、问答题---------------------------------------------------------------------第1题【参考答案】(1)(1)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在牧野大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东周开始。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据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可知,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2)秦朝建立后,继续采用法家思想,在丞相李斯的建议下,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的统一,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的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刑。焚书坑儒,是思想上的专制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思想活跃的局面,扼杀了思想,摧残了中国古代的文化。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由此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材料“(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中的“分裂割据的年代”指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魏统一黄河流域。(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汉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在魏晋南北朝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出现了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追求大一统。故答案为:(1)①东周;②战国。周武王。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2)焚书坑儒。儒家思想。西晋统一等;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等。(3)追求大一统。(1)本题考查东周和西周的有关知识。(2)主要考查秦汉的思想统治和祖国的统一趋势。(3)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发展趋势有关知识的认识。掌握西周、东周、秦汉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能力。(2)略(1)本题考查东周和西周的有关知识。(2)主要考查秦汉的思想统治和祖国的统一趋势。(3)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发展趋势有关知识的认识。掌握西周、东周、秦汉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能力。(3)略(1)本题考查东周和西周的有关知识。(2)主要考查秦汉的思想统治和祖国的统一趋势。(3)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发展趋势有关知识的认识。掌握西周、东周、秦汉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第2题【参考答案】(1)(1)据材料一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事件是缇萦救父。(2)文帝和景帝时期,继续实行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称为“文景之治”。

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3)据题干材料可知,故事中的缇萦至孝至勇精神,文帝善于纳谏、重民意的仁善精神。故答案为:(1)缇萦救父。(2)休养生息;“文景之治”。(3)缇萦至孝至勇精神,文帝善于纳谏、重民意的仁善精神。本题主要考查缇萦救父、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缇萦救父、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2)略本题主要考查缇萦救父、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缇萦救父、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3)略本题主要考查缇萦救父、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缇萦救父、文景之治的相关史实。---------------------------------------------------------------------第3题【参考答案】(1)(1)根据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和“倾邻国而雄诸侯”可知,材料一的事件是商鞅变法。“商君”是商鞅;据材料“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及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2)根据材料二“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实行这些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为后来隋唐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属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可围绕“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作答。故答案为:(1)商鞅;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2)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为后来隋唐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3)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只要言之成理即可)(1)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2)本题主要考查孝文帝实行的改革及历史作用。(3)本题主要考查从上述改革中得到的认识。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对比识记历史史实的能力。(2)略(1)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2)本题主要考查孝文帝实行的改革及历史作用。(3)本题主要考查从上述改革中得到的认识。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