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文言文阅读-备战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真题汇编(部编版)(解析版)_第1页
专题13文言文阅读-备战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真题汇编(部编版)(解析版)_第2页
专题13文言文阅读-备战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真题汇编(部编版)(解析版)_第3页
专题13文言文阅读-备战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真题汇编(部编版)(解析版)_第4页
专题13文言文阅读-备战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真题汇编(部编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3文言文阅读(解析版)1.(北京市平谷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三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丙仆①去月谢病②,还觅薜萝③。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⑤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⑥幽居⑦,遂葺宇⑧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⑨,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①仆:自己的谦称。②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③还觅薜萝:正准备隐居。④幽岫(xiù):幽深的山穴。⑤英英: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⑥重:向往。⑦幽居:隐居。⑧葺宇:修建房子。⑨仁智之乐: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山川之美父命之往送之门何陋之有B.天下独绝哀转久绝猿则百叫无绝绝C.面山而居居必择邻既素重幽居居天下之广居D.负势竞上横柯上蔽遂葺宇其上上使外将兵10.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是()A.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翻译:自南朝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欣赏这奇丽美景了。理解:这句话写出了“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能与其奇者”,作者既表达了对谢灵运这样林泉高士的追慕,兼有自己也能得山水之妙的自得。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翻译:湍急的江水比箭还快,凶猛的大浪像在奔跑。理解: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江水的湍急。C.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翻译: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理解:这和《与朱元思书》中“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借自然的音响,反衬山间的静寂,同时让人感受到自然生命的欢乐律动。11.阅读甲、乙、丙三篇短文,在下面文段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里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以上三篇山水美文都是借景抒情,但抒情的方式各有不同,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赞叹“实是欲界之仙都”,直抒胸臆,表达①______________之情,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景中寓情,描写水“缥碧”而“千丈见底”,水中鱼石“直视无碍”,写景的洁净与清纯,实指自己内心的②____________;又在《与顾章书》中写道“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在得自然所赐之景的同时,情景相生写出了③_______________之感。他们领略自然之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了怡情自然的情怀,令人耳目一新。【答案】AC热爱、愉悦纯粹、坦荡侥幸与惬意【解析】9.本题考查对一词多义的理解辨析。A.结构助词,可译为“的”/代词,指他/动词,到/宾语前置标志,可不译;B.绝妙/消失,停止/消失,停止/极;C.居住/定居/住所/居住;D.向上/在上面/在上面/皇上;故选A。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翻译和理解。A.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美景了,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本项理解“写出了‘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能与其奇者’”有误;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的意思是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大浪就像飞奔的马。本项翻译“凶猛的大浪像在奔跑”有误;故选C。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第一空:“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直抒胸臆,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得意之态表露无疑,表达了作者的愉悦心情,对这秀美的山川景色的热爱、赞美之情。第二空:《与朱元思书》叙述作者乘船桐庐自至富阳途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看到这样美的风景,人就会忘记追名逐利,忘记往上爬,就会厌弃世俗官场,内心变得纯净,只剩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轻松惬意和与世无争。抒发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写出了江水清澈透明的特征。“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虽在写景的洁净与清纯,实际上也是在表达自己内心的纯净、纯粹,毫无追名逐利之心。第三空:“幸富菊花,偏饶竹实”的意思是幸好菊花、竹实很多。菊花、竹实都是隐士的食物。“幸”是“幸好”的意思,写出了作者的侥幸之感,不用到哪里去寻找菊花竹实,在山谷中就有很多;隐居之所已建好,菊花、竹实也很多,隐居所需的东西都已齐全,表达了作者惬意、喜悦的心情。【点睛】参考译文:【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乙】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融为一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丙】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向往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实很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2.(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下面小题。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甲】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乙】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且焉置土石焉知非福心不在焉B.贫贱不能移愚公移山移花接木斗转星移C.得志,与民由之军中不得驱驰得道多助成败得失D.以顺为正者以人为本四海为家画地为牢10.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甲】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翻译: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理解:孟子认为,妾妇对丈夫顺从,才是符合“礼”的表现,并以此类比,阐明了真正的“大丈夫”应该能顺应君王的意愿,帮助君王建立霸业。【乙】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翻译: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理解:孟子认为,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是“大丈夫”最基本的标准,公孙衍、张仪的行为不符合这一标准,因此不能被称作“大丈夫”。1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材料“古之人”的表现符合《富贵不能淫》中“大丈夫”的哪个标准?这一标准在材料杜畿身上是如何体现的?材料一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①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节选自《孟子·尽心上》)材料二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②之,以孝闻。举孝廉,除③汉中府丞。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渐课④民畜牸⑤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宫,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⑥之。(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卷十六》,有删改)注:①善:修养。②苦:苛刻。③除:任命、授职。④课:督促、劝勉。⑤牸:zì,雌性动物。⑥化:教化【答案】D甲示例:材料“古之人”的表现符合大丈夫“贫贱不能移”这一标准。材料二,在社会动荡,民生凋敝的情势下,杜畿励精图治,鼓励农耕,教化民众,治下物阜民丰,百姓和乐,这一变化,是杜畿“贫贱不能移”的具体体现。【解析】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焉:怎么/哪里/怎么/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B.移:使……改变/搬运/移动/移动;C.得:实现/允许/实行/得到;D.为:都可译为“作为”的意思;故选D。10.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与内容理解。【甲】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理解:由“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可知,孟子用“妾妇之道”作比,指出了公孙衍、张仪的本质:他们只不过是顺从君王的意志,就像出嫁的女子完全顺从丈夫的意志一样,他们是没有任何原则的人,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大丈夫,充满讽刺意味。故该选项理解有误;故选甲。11.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富贵不能淫》中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孟子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这就是他那流传千古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根据材料的“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可知,材料“古之人”的表现符合《富贵不能淫》中“大丈夫”贫贱不能移”这一标准。根据材料的“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等语句可知,在社会动荡,民生凋敝的情势下,杜畿励精图治,鼓励农耕,教化民众,治下物阜民丰,百姓和乐,“残破”到“定”再到“化之”的变化,是杜畿“贫贱不能移”的具体体现。【点睛】参考译文:《富贵不能淫》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旦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安静静地待着,天下就平安无事。”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走天下(最)光明的道路。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材料一:所以士人困穷失意时不离开仁义,显达得意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仁义,士人就能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王道,民众就不会失其所望。古代的士人,得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材料二:杜畿字伯侯,是京兆杜陵县人。幼年时母亲和父亲先后去世,继母虐待他,(他却)凭借孝顺(继母)出了名。(后来,他)被推举为孝廉,担任汉中府丞。这时候全国的郡县都残破不全,河东郡是最先平定的,而且损失也少。杜畿治理这个郡,推崇宽松优惠的政策,让百姓休养生息。渐渐地开始督促百姓畜养牛和马,包括养鸡、狗、猪,都有具体的章程制度。百姓勤劳地耕作,家家户户丰衣足食。于是杜畿说:“百姓富足了,不可不进行教化。”便在冬月休整军队,讲授武功,又开,(杜畿)自讲授经典,郡中风气也因而开化。3.(上海市浦东新区2021-2022学年多校联考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完成问题。张友正自少学书,常居阁上,杜门不治他事,积三十年不辍。有别馆,直三百万,尽鬻①以买纸。其书笔迹高简,有晋宋人风味。故庐在甜水巷,一日忽弃去,赁小屋于水柜街,与染工为邻。众人异之,或问其故。友正答曰:“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与染工约: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一端②酬二百金。如是日书数端,笔未尝停。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至尽乃已。友正未尝任。其性直,恐为名声所累,少与人交,故知其书者少。注释:①鬻,卖。②端,长度单位。布帛二丈为一端。(1)根据括号内提示,推断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①故庐在甜水巷(三顾茅庐)庐②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银装素裹)素(2)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3)下列对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门不治他事”,表现他练习书法用心而且专注。B.“其书笔迹高简,有晋宋人风味”,是说他书法高妙。C.“赁小屋于水柜街,与染工为邻”,为方便接近百姓。D.“如是日书数端,笔未尝停”,表现了他坚持不懈。(4)张友正具有怎样的品格?【答案】(1)①房屋;②白色的,白的。(2)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3)C(4)热爱书法、不重钱财、性格刚直、淡泊名利。【解析】参考译文:张友正从习书法,常常待在一个小阁楼上,闭门不做其他的事,坚持三十年不停止。有一个别墅,价值三百万,全卖了来买纸。他的书法笔迹高简,有晋宋人的风格味道。原来的房子在甜水巷,一天忽然舍弃离开,租小房子在水柜街,和染工成为邻居。众人对此非常惊异,有人问他原因。友正回答说:“我想要借白色的绢学习书法罢了。“和染工约定:凡事有想要染黑色的,先借给他,布帛二丈酬谢二百金。像这样每天写好几个二丈,笔没有停过。有人把纸赠给他,不问多少,到手就写,到写完才停止。友正不曾出仕做官。他的性子刚直,担心被名声所连累,很少和人交往,所以知道他书法成就的人少。(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为:原来的房子在甜水巷,庐:房屋;②句意为:我想要借白色的绢学习书法罢了,素:白色的。(2)本题考查文言文划分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本句句意为:有人把纸赠给他,不问多少,到手就写。按照题干限断两处的要求,可划分为: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ABD.正确;C.有误,“为方便接近百姓“表述有误。通过文中“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的内容可知,他是为了在染工打算染成黑色的白绢上练习书法。故选:C。(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性格的总结分析。解答时,抓住文中重点语句进行分析概括即可。根据“有别馆,直三百万,尽素以买纸”,可知他热爱书法;根据“张友正自少学书,常居阁上,杜门不治他事”,可知他做事专心;根据“如是日书数瑞,笔未尝停”,可知他勤奋刻苦;根据“其性直,恐为名声所累,少与人交”,可知他性情刚直,淡泊名利;根据“积三十年不辍”,可知他做事有恒心。4.(上海市普陀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3.(6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愚公移山(节选)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1)《愚公移山》选自《》,我们在六年级时学过的《两小儿辩日》也出自此书。(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文中愚公妻子“献疑”,“疑”在两个方面:,。(用自己的话回答)。【答案】(1)列子(2)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3)一是担心愚公年老衰弱;二是担心无处安放土石。【解析】参考译文: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第五章,相传是战国时期的列子所作。据此作答即可。(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本句重点词的:易,变换;反,同“返”,返回。句意为: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内容。文中愚公妻子“献疑”的内容是: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意思是: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可见她的话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担心愚公年老衰弱,二是担心无处安放土石。4.(9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至和年间,仁宗不豫①,一日少间,思见宰执②。执政闻召亟③往;吕文靖公为相,使者相望于路,促其行,公按辔益缓。至宫中,诸执政已见上。上待公久,稍倦,不乐曰:“病中思见卿,何缓也?”文靖徐曰:“陛下不豫,久不视朝,外议颇异。臣正昼自通衢④驰马入内未便。”帝闻其言,咨叹⑤久之,诸执政始有愧色。【注释】①不豫:帝王病重的委婉说法。②宰执:文中指宰相吕文靖公与执政官们。③亟:赶快。④通衢:此指宫外的大道。⑤咨叹:赞叹。(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①公按辔益缓②文靖徐曰(2)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很久没有视察朝廷,外人的讨论十分不同。B.很久没有上朝理政,外人的讨论十分不同。C.很久没有上朝理政,宫外的议论已很夸张。D.很久没有视察朝廷,宫外的议论已很夸张。(3)吕文靖公认为:在当时情况下,身为宰相的自己大白天骑着快马,慌慌张张入宫是很不合适的;再结合文中的“益缓”“徐曰”,可以看出吕文靖公是,的人。【答案】(1)①更加;②慢慢地。(2)C(3)稳重从容/冷静沉着;考虑周全/深思熟虑。【解析】参考译文:至和年间,宋仁宗病重,有一天想召见执掌国家政事的大臣。大臣们听到旨意,就急忙赶往宫中。吕夷简当时正担任宰相,皇帝的使者路上有很多,催促他赶快入宫拜见,吕夷简反而扣紧马缰,更加缓慢前行。等到了皇宫内,其他大臣都已经拜见了皇帝。仁宗皇帝由于尚未病愈,等待吕夷简的时间又长,感到十分疲惫,不高兴地说:“生病之时非常想见到你,为什么你来得这么慢?”吕夷简从容奏对说:“陛下生病了,好久不上朝,外面的人说什么的都有。臣是失职待罪的宰相,大白天在官道上疾驰进宫恐怕不合适。”仁宗听了他的话,赞叹了很久,别的大臣开始显愧疚。(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①句意为:吕夷简反而扣紧马缰,更加缓慢前行。益:更加。②句意为:吕夷简从容奏对说。徐:慢慢地。(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本句的重点词有:视朝,上朝理政;议,议论。句意为:很久没有上朝理政,宫外的议论已很夸张。故选:C。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题目的提示和文章的内容可知,皇上久病没有上朝,如果宰相匆匆忙忙入朝,看见的人会以为皇上出了什么大事,影响不好。从这里可以看出吕文靖公性格稳重从容,处事考虑周全。5.(天津市河东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阅读《愚公移山》,回答问题。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你,你们。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B.杂然相许许:赞同C.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D.惧其不已也已:已经(2)下列句子中加点“焉”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A.且焉置土石B.始一反焉C.有子存焉D.无陇断焉(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故事交代太行、王屋二山的占地面积、高度,体现了愚公移山面临的巨大困难。B.文章写妻子和智叟都嘲笑并且阻止愚公,是为了反衬出愚公移山的坚定决心。C.文章以“智叟”来称呼鼠目寸光、自以为是的,反差强烈,极具讽刺意味。D.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答案】(1)D(2)A(3)B【解析】(1)本题考查字词的翻译。ABC.正确;D.有误,句意: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已:停止。故选:D。(2)本题考查“焉”字的用法。A.疑向代词,哪里;BCD.句末语气助词。故选:A。(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ACD.正确;B.有误,文章妻子没有嘲笑并且阻止愚公。故选:B。参考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部、河阳的北边。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番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还担心挖不平呢?”智叟无言而对。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山冈阻隔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者,父怒,挞②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注释】①蹊xī:踩踏、践踏。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hé:为什么。④恬:安静、平静。(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①或牵牛来责蹊田②琅琅达旦(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暮归,忘其牛。(3)如何理解王冕的“痴”?“憎寺夜读”表现了王冕的哪些可贵品质?【答案】(1)①有人;有的人;②早晨。(2)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3)对学习的痴迷;专心致上、好学不倦。(认真专注、勤学苦读等)【解析】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条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就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也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王冕家的牛来王冕家,责怪无人看管的牛践踏了他家的田地。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觉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竹简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少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盈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也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使他成了精通儒学的人。(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一个人牵了牛来责备牛踩了庄稼。或:有人,有的人。②句意: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旦:早晨。(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暮,傍晚。归,回家。句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选文“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写了关于王冕因为勤于学习,在放牛期间偷偷溜去听课以及晚上在寺里借长明灯光亮读书这两件事。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王冕非常渴望读书,并且十分刻苦勤奋,积极努力。6.(重庆市凤鸣山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8.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B.舜发于畎亩之中/朝发白帝C.劳其筋骨/无案牍之劳形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恐前后受其敌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0.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中的“大任”指治理国家的使命,“是人”是指能够担任“大任”的人。B.本文依次从“治理国家”到“造就人才”两个层面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D.孟子认为国家避免“亡”的条件是国内有“法家拂士”,国外有“敌国外患”。11.阅读下列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说一说你对“孟子的文章以雄辩著称”这一说法的理解。【链接材料】孟子曰:“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人心?”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曰:“王之所大欲,可给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口与?轻媛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孟子·梁惠王(上)》【答案】C(1)(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2)这样以后,才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B孟子善于使用排比营造气势。如选文中“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用同样的句式连举六例,而在链接材料中,孟子也连用5个反问句,形成排比句,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解析】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违背/通“弼”,辅佐;B.起用,指被任用/出发;C.使……劳累/使……劳累;D.匹敌/攻击;故选C。9.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1)征:表现;色:脸色;喻:明白,了解。(3)然后:这样然后;知:知道;生:生存;死:死亡;安乐:安逸享乐。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B.由“人恒过,然后能改”和“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可知,从“治理国家”到“造就人才”表述有误,应当是从“造就人才”到“治理国家”;故选B。11.本题考查文章语言特色的理解。分析文章,由“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可知,孟子列举了六例古今著名人物在逆境中成功的事迹,这样用排比句式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也更为强烈;再分析链接材料,由“为肥甘不足口与?轻媛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可知,孟子以五个反问句回答齐宣王,这里同样是运用排比句,使语言更为整齐有力,节奏感强,有极强的说服力。运用排比句来营造气势,正是孟子文章“雄辩”的体现。【点睛】参考译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链接材料孟子说:“还是说(大王)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齐宣王说:“不是的,我怎么会这样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这办法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罢了。”(孟子)说:“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听听吗?”齐宣王只是笑却不说话。(孟子)说:“是因为肥美甘甜的食物不够吃呢?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呢?还是因为美女不够看呢?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呢?左右受宠爱的大臣不够用呢?(这些)您的大臣们都能充分地提供给大王,难道大王真是为了这些吗?”(齐宣王)说:“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1.(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萧相国①世家①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②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③多。【A】功臣皆曰:“臣等身被④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②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⑤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⑥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选自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小浦准备将上述语段改编成课本剧,现就相关问题与你讨论。【释义·疏文本】5.请用现代汉语将注释④和⑤补充完整,便于同学们理解文意,编排剧目。注释:①萧相国:即萧何,汉初开国功臣,辅佐高祖刘邦建立汉朝。②岁余:一年多。③食邑:这里指分封到的土地。④身被坚执锐:______⑤且诸君独以身随我:______⑥举:全,举宗,即(萧何)全家族。【译句·通文意】6.请你帮演员同学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诵读·懂文情】7.排练至【A】处时,小浦请你给“群臣”提一些语气或表情上的表演建议,并说明理由。【探究·悟文法】8.演出结束后,小浦却越来越疑惑:选文中没有出现萧何,却为何会出现在《史记·萧相国世家》中?结合《周亚夫军细柳》的相关写法为她解惑。【答案】被,通“披”,穿且,况且现在大家只能捉到奔跑的野兽而已,是猎狗一样的功劳(功劳不过像猎狗一样)。示例:在语气方面,我建议表演者在说“臣等身被坚执钱……”中的“被坚执锐”时声音响亮一些,用非常肯定的语气,体现出居功自傲者的得意;在说“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中的“徒持文墨议论”时,则要求他们用质疑语气,体现众臣对萧何的轻蔑和内心的愤愤不平。选文和《周亚夫军细柳》都采用了侧面描写和对比衬托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选文中刘邦对萧何的高度评价,侧面塑造萧何运筹帷程、谋略过人的形象,同时将萧何“举宗”随帝与他人形成对比,衬托萧何的忠贞坚毅;《周亚夫军细柳》中,先写其他两个军营的散漫,对比反衬周亚夫的恪尽职守、治军严明。皇帝离开后对周亚夫“此真将军也”的赞赏以及“称善者久之”,从侧面凸显出周亚夫的治军有方,军纪严明。【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把握句子含义,进而准确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注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④身被坚执锐:我们身披战甲,手执兵器。被:通“披”,穿。⑤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再说诸位只是个人追随我。且:且,况且。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省略句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今:现在。诸君:各位。徒:只。得:得到。走兽:奔跑的野兽。耳:罢了。功狗:狗的功劳。7.本题考查朗读。先找到群臣说的话,然后结合其说话内容,分析其语气、语调、面部表情等。示例:①段“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这一句是群臣在自述自己的功劳,表情上应该略微自得、骄傲一些,下巴微微抬高,眼神中有得意;声调上大一些,语气上扬,表现得意;①段“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这一句是说萧何和自己比较起来功劳少,表情上应该对萧何表现出一定的蔑视,语气上对其功劳有质疑和不满。8.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和对比阅读。(1)结合②段“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可知,这里高帝运用比喻手法,把萧何比成猎人,把群臣比成猎狗,突出了萧何功劳高、运筹帷幄、谋略过人的形象。结合“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可知,运用对比手法,把萧何“举宗”随高帝与他人形成对比,衬托萧何的忠贞坚毅。通过群臣的表现来衬托萧何的形象,这是侧面烘托的方法,故这里运用了侧面烘托和对比衬托的方法塑造萧何的形象。(2)《周亚夫军细柳》中“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先写霸下、棘门的军营能够让皇帝直接驰入,再写皇帝即其先遣队伍在细柳营一再受阻,受到军纪的要求,两相对比,用霸下、棘门军营的散漫来衬托周亚夫所在军营的纪律严明,进而突出了周亚夫的恪尽职守、治军严明。结合“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可知,皇帝离开后对周亚夫“此真将军也”的赞赏以及“称善者久之”,从侧面凸显出周亚夫的治军有方,军纪严明。故这篇文章也用了对比、侧面烘托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点睛】参考译文:汉五年(前202),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于是论功行赏。由于群臣争功,一年多了,功劳的大小也没能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显赫,封他为酂侯,给予的食邑最多。功臣们都说:“我们身披战甲,手执兵器,亲身参加战斗,多的身经百战,少的交锋十回合,攻占城池,夺取地盘,都立了大小不等的战功。如今萧何没有这样的汗马功劳,只是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不参加战斗,封赏倒反在我们之上,这是为什么呢?”高帝说:“诸位懂得打猎吗?”群臣回答说:“懂得打猎。”高帝又问:“知道猎狗吗?”群臣说:“知道。”高帝说:“打猎时,追咬野兽的是猎狗,但发现野兽踪迹,指出野兽所在地方的是猎人。而今大家仅能捉到野兽而已,功劳不过象猎狗。至于象萧何,发现野兽踪迹,指明猎取目标,功劳如同猎人。再说诸位只是个人追随我,多的不过一家两三个人。而萧何让自己本族里的几十人都来随我打天下,功劳是不能忘怀的。”群臣都不敢再言语了。2.(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甲)咏史上周亚夫宋·徐钧削平吴楚大功成,一旦生疑触怒霆①。自是君王多任刻②,非关许负③相书灵。注释:①触怒霆;触怒君王。②任刻:任性刻薄。③许负:秦末汉初善于相面的一个老妇人,她曾给周亚夫相面,说他会做到丞相,最后会被饿死,结果都应验了(乙)周亚夫细柳营图宋·郑思肖细柳营中作略殊,宁容直入骤先驱。不因一见入门诀,文帝何曾识亚夫。【丙】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月余,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破平。五岁,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上废栗太子,亚夫固争之,不得。上由此疏之。其后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汉,上欲侯之以劝后。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即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上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徐卢等为列侯。亚夫因谢病免相。(节选自《汉书·张陈王周传》,有删改)(1)请根据词典常用义给加粗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相应空格处。加点字《古代汉语词典》常用义字义选项军霸上A.军队B.士兵C.军队驻扎D.攻击①乡者霸上、棘门如儿戏耳A.古代地方行政单位B.面向,朝着C.接近,靠近D.先前②亚夫固争之A.牢固B.坚定,坚决C.固定D.本来③亚夫因谢病免相A.道歉B.辞去官职C.感谢D.逝去④(2)(甲)(乙)两首诗同是写周亚夫的,但立意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3)(甲)诗中写到了“一旦生疑触怒霆”,请说出丙文所写到的周亚夫“触怒霆”的两件事。(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5)小苏发现选段中的一句话与课文中的表述略有不同,他认为选文更好,而小州认为课文里的更好。你赞同谁的说法?请说说理由。选文:军门都尉曰:“军中闻将军之令,不闻天子之诏。”课文: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之令,不闻天子之诏’。”(6)小苏认为周亚夫作为将军值得点赞,但作为丞相,则要得到差评。请结合上述诗文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①C②D③B④B(2)甲诗由“自是君王多任刻”的诗句可见,意在表达对周亚夫悲剧命运的同情和对君王刻薄寡情的揭露。乙诗由“细柳营中作略殊”可见,意在表达对周亚夫卓越治军能力的敬佩、赞赏之情。(3)①阻止景帝废太子而被疏远;②阻止景帝为投降的匈奴封侯而触怒君王。(4)周亚夫升任丞相,景帝非常器重他。(5)示例一:我认为选文好。该句语言简洁,且不影响句意的表达。即使不提“将军令曰”,读者也能明白这些要求是周亚夫提出的。示例二:我认为课文好。该句强调了“将军令曰”,突出了周亚夫治军严明的特点,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6)示例一:我不同意小苏的看法。周亚夫不仅治军严明,军功显赫,而且做丞相时直言敢谏,远胜曲意迎逢的大臣们,是忠臣良相的代表。示例二:我同意小苏的看法。周亚夫虽然治军严明,军功显赫,但是做丞相时过于耿直,导致与皇帝关系紧张,这样势必会影响工作的开展。并且他在反对给投降匈奴封侯一事上也缺乏灵活性,说法未必正确。【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含义。此题首先了解句意,据此推断词语含义。①句意:驻军在霸上。军:驻军。故选C。②句意: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乡:先前。故选D。③句意:丞相周亚夫极力争辩。固:坚定,坚决,极力。故选B。④句意:周亚夫于是称病辞官,被免去丞相职。谢:辞去官职(推辞)。故选B。(2)本题考查诗歌主旨。回答时要结合诗句内容。甲诗中周亚夫平定吴、楚等七国叛乱,立下大功。但其性格过于刚直,常常以直言劝谏而多次触怒汉景帝,使其生疑。由于君王刻薄寡情,不信任周亚夫,最终导致周亚夫的悲惨结局。表达了对周亚夫悲剧命运的同情和对君王刻薄寡情的揭露。由“一旦生疑触怒霆”“自是君王多任刻”可见,意在表达对周亚夫悲剧命运的同情和对君王刻薄寡情的揭露。乙诗中周亚夫有卓异的谋略,带领的军队军容威严,号令如山,即使皇上驾到,也不得随意人营。作者赞扬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由“细柳营中作略殊”“文帝何曾识亚夫”可见,意在表达对周亚夫卓越治军谋略的敬佩、赞赏之情。(3)本题考查概括能力。由【丙】第⑤段语句“上废栗太子,亚夫固争之,不得。上由此疏之”可知,周亚夫性格刚直耿介,他不愿恭顺景帝,为栗太子被废而极力争辩,未能劝阻。景帝从此就疏远了他。据此可概括为:阻止景帝废太子而被疏远。由【丙】第⑥段语句“其后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汉,上欲侯之以劝后。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即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丞相议不可用”的等语句可知,周亚夫尽力劝止封侯,他认为降者如被封侯就难以责罚那些不谨守节操的人臣,而触怒君王。据此可概括为:阻止景帝为投降的匈奴封侯而触怒君王。(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迁,调动官职。为,担任。甚,很,非常。重,器重。之,代词,指周亚夫。(5)本题考查语句赏析。此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如认为选文语句好,可从该句简洁且不影响句意的表达的角度作答,由【丙】文第①段“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第②段“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可知,周亚夫担任细柳的将军,这里即使不提“将军令曰”,读者也能从前后文想到“军中闻将军之令,不闻天子之诏”是将周亚夫对军门提出的要求,语言简洁精练,从内容上来看,对文意并无影响。如认为课文语句好,可从有利于刻画人物形象的角度作答。课文里有“将军令曰”四个字,突出了“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是周亚夫的命令,表现出周亚夫“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忠于职守,治军严明的将军形象,人物形象鲜明突出。(6)本题考查发表看法。此题答案具有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如赞同小苏的看法,可从周亚夫作为将军军事才能卓越,军功显赫,治军严谨,但作为丞相过于耿直耿介,周亚夫不恭顺景帝,为栗太子被废而极力争辩,不同意将投降的匈奴封侯,导致被皇帝疏远,多次触怒君王,可见其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不能很好地处理与景帝的关系,缺乏工作的变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阐述理由。如不赞同小苏的看法,可从周亚夫作为将军军事才能卓越,军功显赫,忠于职守和治军严明,作为丞相直言敢谏,刚直耿介。他不愿恭顺景帝,为栗太子被废而极力争辩,认为降者如被封侯就难以责罚那些不谨守节操的人臣,远胜曲意迎逢的大臣们,是忠臣良相的代表的角度阐述理由。【点睛】参考译文:【甲】周亚夫平定吴楚等国的叛乱,建立功勋,可突然之间君王就对其生疑并发怒。不是许负看相灵验,而是君王的刻薄寡情。【乙】周亚夫在细柳营显示出卓越的谋略,难道能让皇上的先行卫队直接进入和驱车奔驰?如果不是因为进入军营的程序,文帝哪会认识到周亚夫呢?【丙】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驱驰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过了一个多月,三处驻军都撤军,便拜周亚夫为中尉。景帝三年,吴楚等七国叛乱。周亚夫由中尉升任太尉,向东攻打吴楚叛军。双方攻守一共只有三个月,吴楚叛军就被打败平定了。景帝五年,周亚夫升任丞相,景帝非常器重他。后来,景帝废了栗太子,丞相周亚夫极力争辩,也未能劝阻。景帝从此就疏远了他。后来匈奴王徐卢等五人投降汉朝,景帝想要封他们为侯以鼓励后来的人。丞相周亚夫说:“那几人背叛他们的君主投降陛下,陛下如果封他们为侯,那么还怎么去责备不守节操的臣子呢?”景帝说:“丞相的意见不能采用。”于是把徐卢等人全都封为列候。周亚夫于是称病辞官,被免去丞相职。3.(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闲,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③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注释]①为气任侠:好逞意气而以侠义自任。②髡: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③嫚:侮辱。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数窘汉王()②衣褐衣()③皆阿吕后意()8.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拜为郎中天子为动B.之鲁朱家所卖之已而之细柳营C.果言如朱家指争高直指D.诸将皆阿吕后意投诸渤海之尾9.按要求回答问题。(1)用“/”给下面的句子画出朗读停顿,画两处。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10.请结合文中内容谈谈季布是怎样的一个形象?【答案】使……困窘穿迎合,附和B(1)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2)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10.季布是一个能伸能屈,不阿谀奉承,具有洞察时局才能的将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解析】7.本题考查文言词义。注意在语境中确定词义。(1)句意: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窘:使动用法,使……困窘。(2)句意:穿上粗布衣服。衣:穿。(3)句意: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阿:迎合,附和。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辨析词语的用法或词性。A.为:动词,做/介词,表被动,被;B.之:都是动词,去、往、到;C.指:名词,指导的/介宾短语,向上;D.诸:代词,这些/介词,相当于“之于”;故选B。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和翻译句子。(1)句意: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这里有三个分句。“是时殿上皆恐”第一分句,主语是“殿上”谓语是“皆恐”;“太后罢朝”是第二分句,主语为“太后”,谓语“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主语省略,谓语“不复议”,宾语“击匈奴事”。故停顿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2)注意重点词语:始得:刚刚夺得。以己之私怨:凭着个人的怨恨。求:追捕。“何示天下之不广也”是反问句,意思是“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10.本题考查人物分析。注意结合人物的言行分析。根据“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数次使刘邦受到困窘,可知季布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将领;根据“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可知逆境中能伸能屈;根据“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斥责樊哙的鲁莽,不阿谀奉承。并且指出现在实力不允许和匈奴作战。可知他是具有洞察时局才能的将领。【点睛】译文: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好逞意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家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穿上粗布衣服,出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便乘坐轻便马车到洛阳去了,拜见了汝阴侯滕公,乘机对滕公说:“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完全是职分内的事。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死吗?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汝阴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大侠客,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里,便答应说:“好。”滕公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任命他做了郎中。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匈奴王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4.(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ㅤㅤ班级要举行“孟子笔下的大丈夫”主题故事会,小语想为同学们讲述以下故事,请你帮他完成准备工作吧。【甲】ㅤㅤ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成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乙】ㅤㅤ(单于)欲因此时降武①。律②谓或曰:“副有罪,当相坐③。”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举剑拟④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思,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⑤,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ㅤㅤ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⑥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⑦毛并咽之,数日不死。(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减)【注释】①武:苏武,西汉大臣,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方获释回汉。②律:卫律,原西汉官员,后投降匈奴。③相坐:连带治罪。④拟:比划,用兵器做杀人的样子。⑤弥山:满山。⑥窖:收藏东西的地洞。⑦旃(zhān)毛:毡毛。(1)讲故事前要疏通字义,根据以下提示,帮小语解决疑难字词吧。联系语境A“膏”在字典里的义项:①脂肪。②指灯油。③(形容词)肥沃。④(动词)滋润。→空以身膏草野④(填序号)温故知新B亲戚胖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主背亲:同“叛”,背叛同义推测C关于“益”的成语有“多多益善”“精益求精”。→单于愈益欲降之:更加(2)讲故事时为了吸引听众,需要设计人物的语气语调以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参照示例,为画线句设计预讲方案。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设计示例】“数万”“弥山”突出卫律享有的人力之多,用强烈的语气进行讲述,“富贵如此”语调上扬,体现卫律的自得之意,突出卫律极其看重名利。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思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我的设计:“不顾”“畔主背亲”突出在苏武看来卫律是个不义之人,背叛自己的国家,用强烈的语气进行讲述,“何以”语调上扬,表现苏武对卫律的不屑与痛恨,体现了苏武坚贞自守的形象。(3)故事会的主题是“孟子笔下的大丈夫”,苏武是孟子笔下的大丈夫吗?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作分析。【答案】(1)A.④;B.同“叛”,背叛;C.更加。(2)“不顾”“畔主背亲”突出在苏武看来卫律是个不义之人,背叛自己的国家,用强烈的语气进行讲述,“何以”语调上扬,表现苏武对卫律的不屑与痛恨,体现了苏武坚贞自守的形象。(3)苏武是孟子笔下的大丈夫。苏武面对卫律所谓的“赐号称王”等富贵名利的诱惑不为所动,可见其“富贵不能淫”;面对卫律举剑要杀他的行为无所畏惧,可见其“威武不能屈”;面对单于置其于大窖,处于绝食的境地啮雪咽旃毛不动摇,可见其“贫贱不能移”。【解析】译文:【甲】孟子说:“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做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乙】单于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与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苏武然不动。卫律说:“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毫无反应。卫律说:“你通过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穴里面,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1)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A.句意为: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膏:滋润。故选:④;B.句意为:背叛皇上、抛弃亲人。畔:同“叛”,背叛;C.句意为: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愈:更加。(2)本题考查对句子内容的理解与情感的表达。“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思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的意思是: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由此可知,苏武对卫律背叛自己的国家,卖国求荣的行为时愤怒的,可通过“不顾”用强烈的语气进行讲述,“何以”语调上扬,表现苏武对卫律的不屑与痛恨,体现了苏武坚贞自守的形象。(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题干说明苏武为“大丈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