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2_第1页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2_第2页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2_第3页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2_第4页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2)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课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2、地转偏向3、地方时3、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1)、地方时: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东边时刻要早,同一天数值大的在东边。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地方时计算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经度差说明:①±------东加西减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区减,异区加③计算步骤

a、确定两地经度差

b、确定两地的地方时差

c、确定两地的东西方向

d、代入公式计算【课堂演练】计算地方时的方法1.当北京时间为10月1日12点时,位于东经113o的长沙地方时A.10月1日12点28分B.10月1日11点32分C.10月1日13点28分D.10月1日12点32分()【课堂演练】计算地方时的方法如果已知A地的时间,求B地时间。B地的时间=A地时间±4分钟×经度差1.当北京时间为10月1日12点时,位于东经113o的长沙地方时()A.10月1日12点28分B.10月1日11点32分C.10月1日13点28分D.10月1日12点32分【课堂演练】计算地方时的方法如果已知A地的时间,求B地时间。B地的时间=A地时间±4分钟×经度差1.当北京时间为10月1日12点时,位于东经113o的长沙地方时()A.10月1日12点28分B.10月1日11点32分C.10月1日13点28分D.10月1日12点32分B计算:1·东经120度的地方时为8时,求东经150度的地方时?2·东经120度的地方时为8时,求西经90度的地方时?答案:1、10时

2、前一天18时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各地都使用当地的地方时,或都使用同一地方时行不行?为什么?3、地方时(2)、时区和区时:180o180o0o3、地方时(2)、时区和区时:180o180o0o7.5oW7.5oE3、地方时(2)、时区和区时:180o180o0o中时区7.5oW7.5oE180o180o0o中时区7.5oW7.5oE15oE180o180o0o中时区7.5oW7.5oE22.5oE15oE180o180o0o东一区中时区7.5oW7.5oE22.5oE15oE180o180o0o东一区中时区7.5oW7.5oE22.5oE120oE15oE180o180o0o东八区东一区中时区7.5oW7.5oE22.5oE120oE15oE东早西迟东加西减180o180o0o东八区东一区中时区7.5oW7.5oE22.5oE120oE15oE时区的划分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两地时区差说明:①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已知经度数÷15°,如果余数小于7.5°,相除所得整数为时区数;如果所得余数大于7.5°,时区数为所得整数+1.②已知两地时区,计算两地时差:同区减,异区加③“±”------东加西减数轴法【课堂演练】计算区时的方法2.当北京时间为10月1日12点时,位于东经48o的某地的区时是A.10月1日17点B.9月30日22点C.10月1日7点D.10月2日4点()【课堂演练】计算区时的方法如果已知A地的时间,求B地时间。B地的时间=A地钟点±1小时×时区差2.当北京时间为10月1日12点时,位于东经48o的某地的区时是A.10月1日17点B.9月30日22点C.10月1日7点D.10月2日4点()【课堂演练】计算区时的方法如果已知A地的时间,求B地时间。B地的时间=A地钟点±1小时×时区差2.当北京时间为10月1日12点时,位于东经48o的某地的区时是A.10月1日17点B.9月30日22点C.10月1日7点

D.10月2日4点()C1、已知某地经度求时区方法:某地时区=某地经度/15。若结果为整数,则为时区数;若所得结果为小数,则四舍五入。1、已知某地经度求时区方法:某地时区=某地经度/15。若结果为整数,则为时区数;若所得结果为小数,则四舍五入。2、求区时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1、已知某地经度求时区方法:某地时区=某地经度/15。若结果为整数,则为时区数;若所得结果为小数,则四舍五入。2、求区时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3、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时刻早。求东边的时刻加时差,求西边的时刻减时差。4、计算时采用全天24小时制,如果计算结果大于24小时,要减去24时,日期加一天,即为所求时刻。若运算结果数值是负数,要加24小时,日期减一天,即为所求时刻。4、计算时采用全天24小时制,如果计算结果大于24小时,要减去24时,日期加一天,即为所求时刻。若运算结果数值是负数,要加24小时,日期减一天,即为所求时刻。5、在移动的情况下(如乘海轮或飞机)计算时间和日期,按公式计算后,要加上行程时间。6、碰到跨年、月时,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闰年,即大小平润要搞清。(月份大小:7月前单大,8月后双大;平年2月份28天,闰年2月份29天;平年是不能被4整除和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的年份)7、区分区时计算中的“东西”和方向上的“东西”。区时计算中的“东西”是:东经在东,西经在西;东经大者为东,小者为西;西经大者为西,小者为东。6、碰到跨年、月时,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闰年,即大小平润要搞清。(月份大小:7月前单大,8月后双大;平年2月份28天,闰年2月份29天;平年是不能被4整除和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的年份)(3).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活动】★有了国际日期变更线,会产生一个特殊的时区吗?为什么?【活动】★有了国际日期变更线,会产生一个特殊的时区吗?为什么?★跨过180o经线,时刻的计算会出现几种情况?当太阳直射0°经线时,子夜线与180°经线重合,全球均处在同一天。NNNN东十二区西十二区减一天加一天日界线“东减西加(单位一天)【例】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超过了18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是(全国高考题)()A12月29日12时5分B12月30日11时55分C12月30日12时5分D12月31日12时5分能力·思维·方法【解题思路】回答此题必须明确三点:(1)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去一天;(2)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上一天;(3)由于日界线有些曲折,越过了180°经线,并不等于一定越过了日界线,因此,有可能在越过了180°经线后,仍保持原来的时间不变。从本题分析来看,A符合(1)的情况,D符合(2)的情况,C符合(3)的情况。故正确答案为ACD延伸·拓展【例】下列四幅图分别是以北极和南极为中心的图形,阴影部分表示2000年12月31日,指出北京时间是2001年元月1日17时的图是()D探究原理1:1、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个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相差1分,地方时相差4秒钟。2、地理位置越靠东边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3、北京时间是采用以120°E经线做为中央经线的东八区的区时。探究原理1:1、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个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相差1分,地方时相差4秒钟。2、地理位置越靠东边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3、北京时间是采用以120°E经线做为中央经线的东八区的区时。学校所在地的经度:120°-(16÷4)=116°探究原理2:

与当地正午时差相同的前后两个时刻,其太阳高度,以及对应的物体影子的长短是相同的。探究原理2:

与当地正午时差相同的前后两个时刻,其太阳高度,以及对应的物体影子的长短是相同的。

物体影子的长短相同的前后两个时刻,与当地正午的时差相同。探究原理2:

与当地正午时差相同的前后两个时刻,其太阳高度,以及对应的物体影子的长短是相同的。

物体影子的长短相同的前后两个时刻,与当地正午的时差相同。

所以,(B时刻-A时刻)÷2+A时刻=当地正午时刻探究原理2:

或者,A、B两个时刻和的平均值就是当地的正午时刻。(11︰44+13︰04)÷2=12︰24探究原理2:

或者,A、B两个时刻和的平均值就是当地的正午时刻。(11︰44+13︰04)÷2=12︰24120-(24÷4)=11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昼夜交替二、地转偏向三、地方时1、地方时2、时区和区时3、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三、地球的公转1、概念2、规律(1)轨道①概念②形状③太阳位置三、地球的公转SSPSP近日点1月初远日点7月初太阳公转方向公转方向NN(2)、公转的方向太阳公转方向公转方向NN三、地球的公转(3).公转的周期:365天6小时9分10秒(1恒星年)太阳公转方向公转方向NN(3).公转的周期:365天6小时9分10秒(1恒星年)太阳公转方向公转方向NN(4).公转的速度:(3).公转的周期:365天6小时9分10秒(1恒星年)近日点1月初速度最快远日点7月初速度最慢太阳公转方向公转方向NN(4).公转的速度:近日点1月初速度最快远日点7月初速度最慢太阳公转方向公转方向NN(4).公转的速度:思考:地球公转速度为什么在远日点最慢,近日点最快?总结:地球自转与公转形式的比较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