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贵州省三都民族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贵州省三都民族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贵州省三都民族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贵州省三都民族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贵州省三都民族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贵州省三都民族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列溶液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与50mL1mol·L-1氯化铝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A.150mL1mol·L-1氯化钠溶液B.75mL1.5mol·L-1氯化钙溶液C.150mL1mol·L-1氯化钾溶液D.50mL3mol·L-1氯化镁溶液2、已知在酸性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R2O72-+6Fe2++14H+=6Fe3++2Rn++7H2O,则Rn+中R的化合价是A.+3B.+4C.+5D.+63、下列与安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B.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C.浓H2SO4溅到皮肤上,立即用碳酸钠稀溶液洗涤D.氢氧化钠浓溶液溅入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稀盐酸冲洗4、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后,再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有SOB滴加稀硫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原溶液中有COC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有SOD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有Cl-A.A B.B C.C D.D5、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几种:Ba2+、Cl-、NO3-、CO32-、K+、SO42-,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溶液,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②过滤后在沉淀中加入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③在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根据实验,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Cl-B.一定含有K+C.一定含有SO42-和CO32-D.NO3-无法确定是否有6、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Na2SO4=2Na++SOB.Ba(OH)2=Ba2++OHC.Al2(SO4)3=2Al3++3SOD.Ca(NO3)2=Ca2++2(NO3)2-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质量数是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整数值之和B.AZX表示一种X元素的一种原子,中子数为A-ZC.AZX中,A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D.原子都是质子和中子、电子组成,原子不带电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B.氯气通入溴化钠溶液中:Cl2+2Br-=2Cl-+Br2C.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SO42-+Ba2+=BaSO4↓D.CaCO3与稀盐酸反应:CO32-+2H+=CO2↑+H2O9、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2、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P(N2)>P(H2)>P(O2) B.P(H2)>P(N2)>P(O2)C.P(N2)>P(O2)>P(H2) D.P(O2)>P(N2)>P(H2)10、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为(

)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非电解质A盐酸冰水混合物硫酸干冰B蒸馏水蔗糖溶液硫酸钡二氧化硫C胆矾盐酸铁乙醇D碘酒食盐水氯化铜碳酸钙A.A B.B C.C D.D11、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Na+、K+、Cl﹣、SO42﹣ B.Na+、H+、CO32﹣、Cl﹣C.Na+、Ca2+、NO3﹣、CO32﹣ D.K+、H+、SO42﹣、OH﹣12、在下列四种原子中,与氧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A. B. C. D.13、将2.32gNa2CO3、NaOH的固体混合物完全溶解于水,制成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的盐酸,所加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标准状况)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OA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CO32-+H+=HCO3-B.A点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NaHCO3C.当加入45mL盐酸时,产生CO2的体积为336mLD.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0.20g14、下列物质中所含原子数最多的是A.1mol氦气B.标准状况下8.96LCH4C.9.0g水D.含3.612×1023个氢分子的氢气15、下列分离混合物的操作中,必须加热的是A.过滤B.萃取C.分液D.蒸馏16、下表是某城市空气质量每周公报的部分内容。对表中3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项目

空气污染指数(API)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描述

总悬浮颗粒

52

二氧化硫

7

I

二氧化氮

24

I

A.焚烧垃圾 B.使用含磷洗衣粉C.汽车排放的尾气 D.用煤和石油产品17、下列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的是①O3+2KI+H2O═2KOH+I2+O2②2C+SiO2Si+2CO↑③SiO2+3CSiC+2CO↑④4HCl(浓)+MnO2==MnCl2+Cl2↑+2H2OA.仅有② B.仅有②④ C.①②③④ D.仅有②③④18、下列谚语或俗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C.墙内开花墙外香D.生米已成熟饭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失电子越多,还原性越强,得电子越多,氧化性越强B.已知①Fe+Cu2+=Fe2++Cu;②2Fe3++Cu=2Fe2++Cu2+,则氧化性强弱顺序为Fe3+>Cu2+>Fe2+C.已知还原性:B->C->D-,反应2C-+D2=2D-+C2和反应2C-+B2=2B-+C2都能发生D.具有强氧化性和强还原性的物质放在一起就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21、用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28g

含有的氮原子数目为B.常温常压下,

含有的分子数目为C.溶液中含有的钾离子数目为D.在标准状况下,

L

CO和的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22、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丁达尔效应是鉴别胶体和溶液的物理方法B.电泳实验说明某些胶体粒子带有电荷C.豆腐的制作与胶体的性质有关D.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制得氢氧化铁胶体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如图,反应①为常温下的反应,A、C、D中均含有氯元素,且A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介于C和D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之间,E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F是淡黄色固体,G为常见的无色气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G、A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4)已知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①将A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请写出A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②A可以制漂白粉,漂白粉在空气时间长了会失效,失效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4、(12分)Ⅰ.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其中可能含有KCl、BaCl2、Cu(NO3)2、K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以下实验:①将部分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溶液呈无色:②向①的沉淀物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完全溶解,并有气泡产生;③取少量②的溶液,滴入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④另取①中过滤后的溶液加入足量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试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3)写出④变化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实验室需要240mL0.5mol·L-1的NaOH溶液,现用固体烧碱进行配制。(1)需称量_________g烧碱,应放在_______中称量、溶解。(2)完成此配制实验,除了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的常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3)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浓度偏大的有______。A.烧碱在烧杯中溶解后,未冷却就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B.容量瓶未干燥就用来配制溶液C.定容时仰视容量瓶D.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E.未洗涤溶解烧碱的烧杯25、(12分)(1)①图I表示10mL量筒中液面的位置,A与B,B与C刻度间相差1mL,如果刻度A数值为4,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①,由于放置位置不当读数时俯视,读出的数值为②则①②的正确数值为__________________A①3.2mL、②小于3.2mLB.①4.8mL、②大于4.8mLC.①3.2mL、②大于3.2mlD.①4.8mL、②小于4.8mL②实验室需配制1mol·L-1的NaOH溶液220mL,在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时,天平读数为________填代号,下同)。A.大于8.8gB.小于8.8gC.8.8g(2)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通常有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和物质的量浓度(c),因此在配制溶液时,根据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配制方法。请完成下列填空题。Ⅰ.用10%(密度为1.01g·cm3-)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成27.5g2%的氢氧化钠溶液。①计算:需_________g10%(密度为1.01g·cm3-)的氢氧化钠溶液②量取:用量筒量取10%的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mLⅡ.把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稀释成2mol/L的稀硫酸100ml,回答下列问题:①需要量取浓硫酸_______mL②下列实验操作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__A.容量瓶洗涤后未干燥B.量取溶液时,仰视刻度线C.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D.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E.定容时,加水不慎超出刻度线,又倒出一些26、(10分)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制取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的颜色变化。实验时必须使用铁屑和6mol·L-1的硫酸,其他试剂任选。填写下列空白:(1)B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A中应预先加入的是________,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2)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活塞a打开,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3)简述生成Fe(OH)2的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完毕,打开b处活塞,放入一部分空气,此时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5)图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27、(12分)某学生用12mol·L-1的浓盐酸配制0.10mol·L-1的稀盐酸500mL。可供选择的仪器有:①玻璃棒、②烧瓶、③烧杯、④胶头滴管、⑤量筒、⑥500mL容量瓶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量取浓盐酸的体积为____mL(2)配制过程中,一定用不到的仪器是________(填序号)(3)将浓盐酸加入适量蒸馏水稀释后,全部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转移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转移完毕,用少量蒸馏水洗涤仪器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缓缓地把蒸馏水直接注入容量瓶,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改用______滴加蒸馏水,使溶液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振荡、摇匀后,装瓶、贴签。(4)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准确,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浓度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①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吸出重新加水至刻度线_______②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_________28、(14分)工业生产需要大量原料,消耗大量能源,在得到所需产品同时产生了大量废气、废水、废渣。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Cu2+、Fe2+、Hg2+、H+等离子,某化学小组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准备回收废水中的铜和汞,同时得到绿矾。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1)步骤Ⅰ中加入过量铁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步骤Ⅱ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盐酸代替硫酸,写出步骤Ⅱ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步骤Ⅳ得到绿矾的操作蒸发浓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洗涤、干燥。现有仪器:酒精灯、玻璃棒、坩埚、蒸发皿、蒸馏烧瓶、烧杯、铁架台等,完成步骤Ⅳ的实验操作还需要选择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4)步骤V利用氧化铜制取铜有如下四种方案:方案甲: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方案乙: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方案丙:利用炭粉还原氧化铜;方案丁:先将氧化铜溶于稀硫酸,然后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再将滤渣溶于过量的稀硫酸,再过滤、洗涤、烘干。从安全角度考虑,方案_________不好;从产品纯度考虑,方案_________不好。29、(10分)(1)在MnO2+4HClMnCl2+2H2O+Cl2↑反应中。①__元素被氧化,__是氧化剂。②__是氧化产物,__发生氧化反应。③用“双线桥”法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④参加反应的氯化氢和被氧化的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之比__。(2)现有mg某气体,它是三原子分子,其摩尔质量为Mg·mol-1。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请用以上符号及相应数字填写下列空格。①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mol。②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___个。③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L。④该气体完全溶于水形成VL溶液(不考虑反应),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mol·L-1。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B【解题分析】

50mL1mol·L-1AlCl3溶液中Cl-浓度=1mol/L×3=3mol/L。A、150mL1mol·L-1的NaCl溶液中Cl-浓度=1mol/L,A不正确;B、75mL1.5mol·L-1CaCl2溶液中Cl-浓度=1.5mol/L×2=3.0mol/L,B正确;C、150mL1mol·L-1的KCl溶液中Cl-浓度=1mol/L,C不正确;D.50mL3mol·L-1的MgCl2溶液中Cl-浓度=3mol/L×2=6mol/L,D不正确。答案选B。2、A【解题分析】

Fe2+中的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反应后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6molFe2+反应中失去6mol的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反应中1molR2O72-得到6mol的电子,R2O72-中R的化合价为+6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6-n)×2=6,解得n=+3,故选A项。3、B【解题分析】试题分析:A、补碘指的是碘元素,如碘酸钾,不是高碘酸,错误;B、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防止发生爆炸等安全事故,正确;C、浓H2SO4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抹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错误;D、氢氧化钠浓溶液溅入眼中,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错误。考点:常见实验仪器的结构与使用方法、物质的保存等4、D【解题分析】

A.向无色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可能是,也可能是、、Ag+,故A错误;B.向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原溶液中可能有,也可能有,故B错误;C.向无色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此白色沉淀为氯化银或硫酸钡,则原溶液中有Ag+或,但二者不同时存在,故C错误;D.向无色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此白色沉淀为氯化银,说明原溶液中有Cl-,故D正确;故答案为:D。5、A【解题分析】

首先根据离子共存判断哪些微粒不能共存,结合步骤①确定可能有什么离子,判断出不能存在的离子;根据步骤②可判断出一定存在的离子;根据步骤③确定步骤②的滤液中含有的离子,并根据进行步骤②加入试剂中含有的离子判断其是否是原溶液成分,最后利用溶液电中性判断其它离子存在的可能性。【题目详解】根据步骤①取少量溶液,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CO32-、SO42-中至少一种,同时确定原溶液中不能含有与它们会形成沉淀的Ba2+;步骤②过滤后在沉淀中加入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沉淀有BaCO3、BaSO4,则原溶液中含有CO32-、SO42-两种离子;步骤③在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产生的白色沉淀是AgCl,但由于步骤②在沉淀中加入稀盐酸,所以不能确定原溶液是否含Cl-,CO32-、SO42-两种离子都是阴离子,根据溶液电中性原则,还要含有可与二者共存的阳离子,阳离子Ba2+不存在,所以一定含有K+,但NO3-题目实验未涉及,不能确定,所以推测不正确的是一定含有Cl-;选项A符合题意。【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溶液成分判断的知识,离子若共存,不能发生反应,仔细审题,明确常见物质在水中、在酸中的溶解性及溶液电中性原则是本题解答的关键。6、C【解题分析】

A.硫酸钠属于盐,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2SO4=2Na++SO,故A错误;B.氢氧化钡属于碱,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钡离子和氢氧根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故B错误;C.硫酸铝属于盐,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Al2(SO4)3=2Al3++3SO,故C正确;D.硝酸钙属于盐,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钙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Ca(NO3)2=Ca2++2NO,故D错误;故选C。7、D【解题分析】

A.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A正确;B.AZX表示一种X元素的一种原子,Z表示质子数,A表示质量数,则中子数为A-Z,B正确;C.AZX中A为该原子的质量数,可以看作是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C正确;D.原子不一定都是质子和中子、电子组成,例如11H没有中子,D错误。答案选D。【题目点拨】选项B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与一个12C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各种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在自然界中所占原子个数百分比的乘积之和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8、B【解题分析】

A、离子方程式应满足质量和电荷守恒,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2Na+2H2O=2Na++OH-+H2↑,故A错误;B.二者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故B正确;C.漏写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离子方程式为Cu2++2OH-+Ba2++SO42-=BaSO4↓+Cu(OH)2↓,故C错误;D.碳酸钙不溶于水,溶于稀盐酸中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故D错误;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不要漏写离子反应。9、B【解题分析】

氮气的摩尔质量是28g/mol,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g/mol,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g/mol;PV=nRT,则PV=RT,所以有PM=ρRT,即在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条件下,压强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所以其压强大小顺序是:P(H2)>P(N2)>P(O2),答案选B。【题目点拨】在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条件下,如体积相同,则质量相同,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压强越大,压强与摩尔质量成反比,以此解答该题。10、B【解题分析】

A.盐酸是HCl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H2O的不同状态的物质,属于纯净物,A错误;B.选项物质都符合物质的分类标准,B正确;C.Fe是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错误;D.碘酒是I2的酒精溶液,属于混合物,碳酸钙是盐,属于电解质,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11、A【解题分析】

离子间如果不反应,则可以大量共存,结合离子的性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分析判断。【题目详解】A、Na+、K+、Cl﹣、SO42﹣在溶液中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够大量共存,故A正确;B、H+和CO32-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Ca2+和CO32-反应生成CaCO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H+和OH-反应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答案选A。12、A【解题分析】

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最外层电子数为6的原子,化学性质与氧原子相似,以此来解答。【题目详解】A是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与氧原子化学性质相似,故A符合题意;B是Mg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易失去电子,与氧原子化学性质不同,故不选B;C是Ne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性质稳定,与氧原子化学性质不同,故不选C;D是C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不易得到或失去电子,与氧原子化学性质不同,故不选D。本题选A。13、C【解题分析】

A、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则OA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CO32-+H+=HCO3-,故A正确;B、OA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CO32-+H+=HCO3-,所以A点的溶质为NaC1、NaHCO3,故B正确;C、AB段产生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H2O+CO2↑,根据方程式可知n(CO2)=(45-25)×10-3L×1mol/L=0.02mol,所以二氧化碳的体积为:0.02mol×22.4L/mol=0.448L=448mL,故C错误;D、根据碳原子守恒可知n(CO2)=n(Na2CO3)=0.02mol,所以氢氧化钠的质量为2.32g-0.02mol×106g/mol=0.2g,故D正确;答案选C。14、B【解题分析】

A中氦气是单原子分子,则1mol氦气中原子数为NA;B中标准状况下8.96LCH4的物质的量为n=VVm=8.96L22.4L/mol=0.4mol,甲烷为5原子分子,则原子数目为2NA;C中9.0g水的物质的量为n=mM=9g18g/mol=0.5mol,水为3原子分子,则原子数目为1.5NA;D中3.612×102315、D【解题分析】

A.过滤是使液固混合物中的液体强制通过多孔性过滤介质,将其中的悬浮固体颗粒加以截留,从而实现混合物的分离,不需要加热,故A错误;B.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溶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而提取出来的过程,不需要加热,故B错误;C.分液是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的过程,不需要加热,故C错误;D.蒸馏是利用混合液体或液-固体系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使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以分离整个组分的单元操作过程,是蒸发和冷凝两种单元操作的联合,需要加热,故D正确。故选D。16、B【解题分析】

A、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可吸入颗粒和有害气体,含有表中项目,A错误;B、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体污染,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B正确;C、汽车排放的尾气还有较多的二氧化氮等有害物质,含表中项目,C错误;D、用煤和石油产品作燃料燃烧会有二氧化硫生成,含表中项目,D错误;答案选B。17、C【解题分析】

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氧化剂和还原剂,再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来分析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题目详解】①O3+2KI+H2O═2KOH+I2+O2

反应中O3中的氧元素化合价降低,碘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O3为氧化剂,KI为还原剂,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2;

②2C+SiO2Si+2CO↑中硅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SiO2为氧化剂,C为还原剂,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2;

③SiO2+3CSiC+2C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碳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且1个碳原子化合价降低,2个碳原子的化合价升高,即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④4HCl(浓)+MnO2==MnCl2+Cl2↑+2H2O中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MnO2为氧化剂,HCl为还原剂,由反应可以知道,HCl有一半作还原剂,即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显然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C正确;故答案选C。18、D【解题分析】

A.铁杵磨成针是物理变化,故错误;B.水变冰是物理变化,故错误;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指分子不停的运动,不是化学变化,故错误;D.生米中含有淀粉蛋白质和纤维素等,在煮的过程中这些物质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故选D。19、B【解题分析】

A.氧化性与得电子能力有关,得电子能力越强,则氧化性越强,与得电子多少无关;还原性与失电子能力有关,失电子能力越强,则还原性越强,与失电子多少无关,故A错误;B.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在反应①Fe+Cu2+=Fe2++Cu中,氧化剂是Cu2+,氧化产物是Fe2+,所以氧化性Cu2+>Fe2+,在反应②2Fe3++Cu=2Fe2++Cu2+中,氧化剂是Fe3+,氧化产物是Cu2+,所以氧化性Fe3+>Cu2+,故氧化性顺序是:Fe3+>Cu2+>Fe2+,故B正确;C.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还原性:C->D-,故反应2C-+D2=2D-+C2能发生,还原性:B->C-,故反应2C-+B2=2B-+C2不能发生,故C错误;D.具有强氧化性和强还原性的物质放在一起不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需要适宜的反应条件,比如说氯气有强氧化性,氢气有强还原性,两者只有在点燃或光照时才会反应,常温下不反应,故D错误。故答案为B。20、A【解题分析】

A.溴易挥发,可用水封;B.湿润的KI淀粉试纸接触某气体而显蓝色,说明气体和碘离子反应把碘离子氧化为单质碘,遇到淀粉变蓝;C.碘盐易溶于水,不易溶于CCl4;D.该题中,产生的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有可能是氯化银,也有可能是硫酸钡。【题目详解】A.溴易挥发,密度比水大,可用水封,A正确;B.NO2气体、溴单质等也可以把碘离子氧化为单质碘,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B错误;C.碘盐易溶于水,不易溶于CCl4,则碘盐溶于水,在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不会发生萃取,C错误;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不一定含有Ag+,有可能含有SO42-,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A。【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卤族元素的知识,熟悉溴的物理性质,碘单质的特性,萃取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1、D【解题分析】

A.28g

N2含有的氮原子数目为2NA,故A错误;B.因为是常温常压下,不可用22.4L/mol计算,故B错误;C.体积未知,无法计算,故C错误;D.在标准状况下,

L

CO和N2的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故D正确;答案:D22、D【解题分析】

A.丁达尔效应是胶粒对可见光的一种漫反射现象,属于物理变化,而溶液不具有此现象,故A说法正确;B.因某些胶体粒子带有电荷,故在电场的作用下会发生定向移动,故B说法正确;C.豆浆属于液溶胶,通过“点卤”(加入电解质)可使之发生聚沉而制得豆腐,故豆腐的制作与胶体的性质有关,C说法正确;D.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氢氧化铁的沉淀,一般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加到沸水中,持续加热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即得氢氧化铁胶体,故D说法错误;答案选D。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O2Cl2Cl2+2NaOH=NaCl+NaClO+H2O2Na2O2+2H2O=4NaOH+O2↑紫色试液先变红色,后又褪色Cl2+H2O⇌HCl+HClO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2HCl+O2↑【解题分析】

E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应为H2O,F为淡黄色粉末,应为Na2O2,则G为O2,B为NaOH,A、C、D均含氯元素,且A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介于C与D之间,应为Cl2和NaOH的反应,生成NaCl和NaClO,结合物质的性质作答即可。【题目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Cl2,G为O2,故答案为:O2、Cl2;(2)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Cl2,B为NaOH,所以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故答案为:Cl2+2NaOH=NaCl+NaClO+H2O;(3)反应②为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故答案为:2Na2O2+2H2O=4NaOH+O2↑;(4)①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发生Cl2+H2O⇌HCl+HClO,盐酸具有酸性,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可使溶液褪色,故答案为:紫色试液先变红色,后又褪色;Cl2+H2O⇌HCl+HClO;②氯气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漂白粉,有效成分为Ca(ClO)2,在空气中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次氯酸,次氯酸见光分解,涉及反应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2HCl+O2↑,故答案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2HClO2HCl+O2↑。【题目点拨】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目难度不大,本题的突破口在于物质的颜色和状态,注意常温下氯气与碱反应生成次氯酸盐。24、BaCl2、K2CO3Cu(NO3)2=Cu2++2NO3—Ag++Cl—=AgCl↓5.0小烧杯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AD【解题分析】

Ⅰ.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其中可能含有KCl、BaCl2、Cu(NO3)2、K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①将部分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溶液呈无色说明一定不含Cu(NO3)2、所以沉淀为碳酸钡,判断BaCl2、K2CO3一定存在;②向①的沉淀物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完全溶解,并有气泡产生,证明沉淀是BaCO3;③取少量②的溶液,滴入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白色沉淀为BaSO4;④另取①中过滤后的溶液加入足量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含有Cl-;综上所述:白色固体粉末一定含有BaCl2、K2CO3;一定不含Cu(NO3)2;可能含有KCl;(1)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的化学式:BaCl2、K2CO3;(2)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为Cu(NO3)2;电离方程式为:Cu(NO3)2=Cu2++2NO3-;(3)取①中过滤后的溶液加入足量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氯化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Ⅱ.(1)实验室没有240mL规格的容量瓶,必须配制250mL溶液,需要称取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cVM=0.5mol/L×0.25L×40g/mol=5.0g,烧碱易吸水且具有强腐蚀性,所以称量烧碱时要放在小烧杯中;(2)配制溶液的步骤是: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转移、定容、摇匀,用烧杯溶解烧碱、可以用量筒量取水、用玻璃棒搅拌和引流、用250mL的容量瓶配制溶液、用胶头滴管定容、用托盘天平称量烧碱、用药匙取药品,所以除了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会用到的仪器有: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3)A.NaOH在烧杯中溶解后,未冷却就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则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故A选;B.若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对溶液浓度无影响,因为只要定容时正确,至于水是原来就有的还是后来加入的,对浓度无影响,故B不选;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则浓度偏小,故C不选;D.砝码生锈后质量偏大,称量时m物=m砝+m游,称量时用了生锈的砝码后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偏大,故浓度偏大,故D选;E.未洗涤溶解NaOH的烧杯,会导致溶质损失,浓度偏小,故E不选;答案选AD。25、CA5.55.410.9DE【解题分析】

(1)①量筒的刻度从下往上增大,当刻度A数值为4时,则B为3,则液体的读数为3.2mL,若俯视读数,则数值变大,故选C。②实验室需配制1mol·L-1的NaOH溶液220mL,根据容量瓶的规格分析,应选择250mL的容量瓶,则氢氧化钠的固体质量为1×0.25×40=10.0g,故选A。(2)Ⅰ①根据溶质的质量不变原则,假设溶液的质量为xg,则有x×10%=27.5×2%,解x=5.5g。②溶液的体积为5.5/1.01=5.4mL。Ⅱ.①假设硫酸的体积为xL,则根据溶质不变分析,有98%×1.84×1000x=2×0.1×98,解x=0.0109L=10.9mL。②A.容量瓶洗涤后未干燥,不影响,故错误;B.量取溶液时,仰视刻度线,则溶质的物质的量增加,故浓度变大,故错误;C.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溶液的浓度不变,故错误;D.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溶质有损失,故浓度变小,故正确;E.定容时,加水不慎超出刻度线,又倒出一些,倒出部分溶质,浓度变小,故正确。故选DE。26、铁屑Fe+2H+===Fe2++H2↑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首先打开a,让分液漏斗中酸液流下,使A中产生的H2通入B中,一段时间后关闭a,烧瓶中压强增大,A中液体沿导管流入B中,产生少量白色沉淀4Fe(OH)2+O2+2H2O===4Fe(OH)3能【解题分析】

为了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应该先用氢气排出装置中氧气,即先打开d,然后关闭d,利用生成氢气产生的压强将硫酸亚铁溶液压入B中生成氢氧化亚铁,据此解答。【题目详解】(1)A中应预先盛放固态反应物铁屑,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离子反应方程式为Fe+2H+=Fe2++H2↑;(2)实验开始时,应先打开活塞a,使生成的氢气进入整套实验装置中而排出空气,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3)A中反应发生后,为保证硫酸亚铁进入B中和氢氧化钠混合,要借助氢气产生的压强,因此实验操作为首先打开a,让分液漏斗中酸液流下,使A中产生的H2通入B中,一段时间后关闭a,烧瓶中压强增大,A中液体沿导管流入B中,产生少量白色沉淀;(4)氢氧化亚铁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所以实验完毕,打开b处活塞,放入一部分空气,白色沉淀先转化为灰绿色最后转化为红褐色,反应的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5)根据以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