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2024届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上海市静安区2024届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上海市静安区2024届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上海市静安区2024届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上海市静安区2024届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静安区2024届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同学发现了一株花色奇特的杜鹃花,于是采摘了部分枝条,打算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芽较多的幼嫩枝条相对来说更容易生根B.生长素促进生根效果与生长素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无关C.生长素浓度越大,促进生根的效果越好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根生长的效果一定不同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信息可来源于无机环境B.多数情况下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提高,恢复力稳定性逐渐降低C.在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传递D.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3.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无机盐④激素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由生物群落及其生活的非生物环境两部分组成B.“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传递C.一般来说,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较强D.退耕还草恢复草原生态系统可以提高环境容纳量5.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工作中有着重要作用,从案发现场提取DNA样品,可为案件侦破提供证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每个人的遗传信息都不相同B.每个人的DNA中碱基序列各不相同C.DNA指纹技术利用了DNA分子具有特异性原理D.将DNA切成片段时用到的限制酶可以作用于氢键,使其水解断裂6.乙肝疫苗第一次注射的时候需按照“0G1G6原则”接种三次针剂(0表示第一针,1表示1个月后打第二针,6表示第二针打了6个月后打第三针),三针打完才代表理论上的一次完整的乙肝疫苗注射完成,其主要原因是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B.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C.抗原的积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研究生态位有助于人们认识群落中物种间及物种内的竞争关系,从而达到调节种群密度,使资源利用达到最优。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时就会发生生态位重叠。在同一群落中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相同的情况,因为自然界资源通常是有限的,当两个物种生态位发生重叠时,必然会发生_____,最终重叠的生态位会被_____占有。(2)在自然界中,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持久性重叠的事件是很罕见的。在同一地理区域内,生态位相同的物种之间,常常通过多种方式减少生态位的重叠,从而使群落形成了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和_____,如绿啄木鸟和椋鸟虽然都在地面取食,但前者吃蚂蚁,后者吃各种昆虫的幼虫,这是通过_____避免了生态位的重叠;森莺和柳莺虽然都吃有翅目昆虫,但前者生活在乔木层,后者生活在灌木层,这是通过_____避免了生态位的重叠。(3)经过多年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夏天时,森莺和柳莺各有自己的生活区域,彼此互不侵入;冬天时,森莺迁徙离开,柳莺则侵入了森莺生活的区域。这说明森莺和柳莺之间存在_____关系。(4)调查退耕还林过程中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变化一般采取_____法进行采集、调查。如果调查人员提供的数据为“较多”,这说明调查人员统计方法为_____法。8.(10分)如图为人类甲遗传病(基因用A、a表示)和乙遗传病(基因用B、b表示)的家族系谱图,其中I-1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I-4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概率用分数表示):(1)甲遗传病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染色体_____________性遗传。乙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染色体_____________性遗传。(2)Ⅱ-4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Ⅲ-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3)若Ⅲ-1与Ⅲ-2结婚,生出一个两病皆患的孩子概率为_____________。(4)若Ⅲ-2与一个正常男子结婚,该男子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生出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乙病患者,则该患者出现的原因最可能为_____________(填“父方”或“母方”)在_____________时期发生了异常。9.(10分)人及其他哺乳动物对突发的声音或触觉刺激能瞬间诱发惊跳反射(俗称“吓一跳”)。惊跳反射存在于哺乳动物整个生命周期,研究发现,当声音诱发惊跳反射时,位于脑干的谷氨酸能神经元接受来自耳蜗核的兴奋性投射而被大量激活,并产生谷氨酸(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通过脊髓运动神经元,最终影响小鼠颈部及后肢肌肉而发生惊跳反射。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惊跳反射属于___________(填“非条件”或“条件”)反射,脊髓运动神经元在惊跳反射的反射弧中属于传出神经,谷氨酸能神经元与脊髓运动神经元之间通过__________(结构)传递兴奋。(2)实验时发现小鼠受惊吓刺激时,其警觉性明显提高,抽取血样检测发现,由肾上腺分泌到血浆中的__________(激素)增多;该激素增多会引起小鼠警觉性明显提高,这表明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是__________。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小鼠体内部分激素的含量,这是利用了激素__________的特点。检测中还发现,小鼠血液中其他成分含量仍维持相对稳定,维持这种稳定的主要机制是__________调节网络。10.(10分)下图表示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曲线,回答下列与种群的特征、数量变化以及应用相关的问题:(1)若曲线X表示某地区一种外来双子叶植物的增长曲线,则出现这种变化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该种群密度可采用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为减少实验的误差,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曲线Y表示一定时间内某草原食草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则BC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会__________。若在C点时,该地区迁入了大量同种的食草动物,则一定时间后,该动物的环境容纳量会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调查有害动物的种群密度,某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在一公顷的范围内第一次捕捉并标记30只,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10只没有标记,4只有标记,因动物被捕捉一次后的灵敏度提高,事实上有害动物的数量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和具体数值)只/公顷。11.(15分)一处弃耕农田经历了一系列演替阶段以后,可以演变为一片森林。演替过程大体经历从农田到草本植物,到灌木植物,最后到乔木植物这几个阶段。(1)从农田演替到森林过程属于__________演替。在该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丰富度将会_________(填“增大”或“不变”或“减小”),其___________稳定性将会不断增强。(2)在演替到草本植物阶段,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来自于_________,生产者的能量可以直接流向_______(答出2点即可)。(4)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会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幼嫩的枝条生理代谢活跃容易成活,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详解】A、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芽较多的嫩枝生理状况好,更容易成活,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应该选用芽较多的较嫩枝条,A正确;B、处理枝条时,低浓度生长素用浸泡法,高浓度生长素用沾蘸法,若高浓度生长素用浸泡法,可能会使植物细胞失水过多死亡,所以生长素促进生根效果与生长素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有关,B错误;C、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较低浓度范围内促进生根,较高浓度时会抑制植物生根,C错误;D、由于存在最适宜浓度,所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促进根生长的效果可能相同,D错误。故选A。2、D【解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物种丰富度成正比,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与物种丰富度成反比。【详解】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光、温度和水分等无机环境因素,A正确;B、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一般是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由于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与物种丰富度成反比,所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降低,B正确;C、害虫的生物防治一般是用害虫信息素吸引雄虫进行诱杀,改变害虫种群的性别比例,降低种群出生率,从而达到防治的效果,过程中存在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正确;D、提高了某种牧草产量,说明该生态系统中的虫害减少,物种丰富度降低,抵抗力稳定性降低,D错误。故选D。3、B【解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详解】①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①错误;②葡萄糖属于内环境成分,②正确;③水和无机盐属于内化境成分,③正确;④激素需要通过血液运输,属于内环境,④正确.故选B。【点睛】技巧点拨:“三看”法判断内环境的成分一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O2、CO2、激素、代谢废物等)。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二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三看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4、A【解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详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两部分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错误;B、“凌寒独自开”体现了温度、光照等信息对梅花开花这一繁殖行为的影响,即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传递,B正确;C、一般来说,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较强,C正确;D、实施“退耕还草”恢复草原生态系统减小了物种生存的环境阻力,可以提高其环境容纳量,D正确。故选A。5、D【解析】1、DNA分子的多样性: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n对碱基可形成4"种)。2、DNA分子的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都贮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3、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详解】A、生物遗传信息储存在DNA分子中,而每个人的DNA都不相同,因此每个人的遗传信息都不相同,A正确;B、不同人体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各有特点,即每个人的DNA中碱基序列各不相同,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B正确;C、由于DNA分子具有特异性,不同个体DNA分子存在差异,因此,可用DNA指纹法进行亲子鉴定和案件侦破,C正确;D、限制酶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D错误。故选D。6、B【解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详解】间隔使用该疫苗的目的是增多机体内的记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间隔使用该疫苗的目的是增多机体内的记忆细胞,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B正确;该疫苗作为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而不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C错误;吞噬细胞对抗原没有免疫记忆能力,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不存在②.种间竞争③.优势种群(2)①.垂直结构②.水平结构③.取食不同④.栖息场所不同(3)种间竞争(4)①.取样器取样②.目测估计【解析】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空间的现象叫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提高了群落对阳光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群落的种间关系: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小问1详解】在同一群落中不存在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相同的情况。自然界资源通常是有限的,当两个物种生态位发生重叠时,必然会发生种间竞争,最终重叠的生态位会被在竞争中占有优势的物种所占有。【小问2详解】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指群落中不同物种在空间上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绿啄木鸟和椋鸟虽然都在地面取食,但前者吃蚂蚁,后者吃各种昆虫的幼虫,这是通过取食不同避免了生态位的重叠;森莺和柳莺虽然都吃有翅目昆虫,但前者生活在乔木层,或者生活在灌木层,这是通过栖息场所不同避免了生态位的重叠。【小问3详解】夏天时,森莺和柳莺各有自己的生活区域,彼此互不侵入;冬天时,森莺迁徙离开,柳莺则侵入了森莺生活的区域。这说明森莺和柳莺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小问4详解】调查土壤小动物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如果调查人员提供的数据为“较多”,是以多度衡量种群的数量,统计方法是目测估计法。【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意义及群的种间关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8、(1)①.常②.显③.X④.隐(2)①.AaXBY②.aaXBXb或aaXBXB(3)1/16(4)①.aaXBY②.母方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解析】分析系谱图:根据甲病代代相传,且Ⅰ-1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判断出甲病为显性遗传病,Ⅰ-2患甲病,而所生女儿Ⅱ-3表现正常,因此甲遗传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根据Ⅰ-3和Ⅰ-4表现正常,所生Ⅱ-6患乙病,判断出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再根据Ⅰ-4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判断出乙遗传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小问1详解】由分析可知,甲遗传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遗传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小问2详解】II-4有甲病没有乙病,其母亲没有甲病,所以其基因型是AaXBY。III-2没有甲病也没有乙病,但其兄弟有乙病说明其母亲是乙病携带者,所以其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小问3详解】III-1有甲病没有乙病,基因型是AaXBY,III-2是1/2aaXBXB、1/2XBXb,他们结婚后生出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1/2,患乙病(XbY)的概率是1/2×1/4=1/8,故生出一个两病皆患的孩子概率为1/2×1/8=1/16。【小问4详解】正常男子的基因型是aaXBY,III-2与其结婚后生出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乙病患者(XbXbY),说明是其母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形成了XbXb的配子。【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对系谱图的分析及计算能力。9、(1)①.非条件②.突触(2)①.肾上腺素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③.通过体液运输④.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解析】1、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条件反射是由于信号刺激引起的反射,一般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而非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恒久不变的,是生物的基本生存能力。2、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3、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肾上腺激素在医学上也称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在人体在受到惊吓、恐惧、兴奋等各种刺激时分泌量增加,它使士兵的瞳孔扩大、呼吸加快,心跳加快,血液的流动速度也加快,从而身体能量增加,因此反应速度也更快。【小问1详解】根据上述分析,惊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脊髓运动神经元在惊跳反射的反射弧中属于传出神经,谷氨酸能神经元与脊髓运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结构传递兴奋,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神经递质-电信号的转化。【小问2详解】肾上腺素在人体在受到惊吓、恐惧、兴奋等各种刺激时分泌量增加,发现小鼠受惊吓刺激时,其警觉性明显提高,抽取血样检测发现,由肾上腺分泌到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增多会引起小鼠警觉性明显提高,这表明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是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体液调节的特点是激素等调节信号分析需要通过血液循环进行运输到全身各处,还需与特定靶细胞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发挥完作用之后就代谢性失活。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小鼠体内部分激素的含量,这是利用了激素通过体液运输的特点。检测中还发现,小鼠血液中其他成分含量仍维持相对稳定,维持这种稳定的主要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稳态维持的机制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难点是理解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理解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10、(1).没有天敌、环境条件适宜(2).样方法(3).取多个样方调查种群密度后取平均值,或增大样方大小及随机取样(4).逐渐下降(5).大量同种食草动物的迁入导致草原上草的数量减少、引起草场退化(6).小于105【解析】分析曲线图:曲线X表示J型曲线,曲线Y表示S型曲线,两条曲线之间的围成的面积表示环境阻力或在环境阻力下被淘汰的个体。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C点为K值。【详解】(1)若曲线X表示J型增长,出现的原因是没有天敌、环境条件适宜,空间充裕等理想条件。调查植物(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为了减少实验误差,要做到随机取样,取多个样方调查种群密度后取平均值。(2)曲线Y为S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