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性新闻节目的选题策划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_第1页
调查性新闻节目的选题策划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_第2页
调查性新闻节目的选题策划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_第3页
调查性新闻节目的选题策划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_第4页
调查性新闻节目的选题策划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电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媒体,在众多的节目类型中,新闻是必不可少的重头戏。每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关乎社会、领导阶层以及黎民百姓的生活,新闻无疑是人们了解时事和重大新闻事件的最佳选择。调查性新闻节目如今已经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荧幕上,也是受到人们欢迎并且快速发展的一种新闻节目形式。调查性新闻节目的选题,也涉及到诸多方面,为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公平公正发声。选题策划是一个节目的灵魂,本论文主要通过对调查性报道、电视调查性新闻节目的选题,以及《新闻调查》和《焦点访谈》两档节目的选题进行分析,在了解相关研究内容后,运用案例分析法和量化法,分析得出调查性新闻节目在选题策划上的变化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调查性报道;电视调查性新闻节目;选题;《新闻调查》;《焦点访谈》

Abstract

TVisthemostpeopleindailylifecontactwiththemostmedia,inmanytypesofprograms,newsisanessentialplay.Allsortsofthingshappeneveryday,aboutsociety,leadershipandLebanonlife,newsisundoubtedlythebestchoiceforpeopletounderstandcurrentaffairsandmajornewsevents.Investigativenewsprogramsarenowappearingonthescreenmoreandmorefrequently,andarepopularandfast-growingformsofnewsprograms.Thetopicofinvestigativenewsprogramalsoinvolvesmanyaspects,forthebenefitofthepeopleandthefairandjustvoiceofthesociety.TopicPlanningisthesoulofaprogram,thispapermainlythroughtheinvestigativereport,televisioninvestigativenewsprogramtopics,aswellas"Newssurvey"and"Focusinterview"twoprogramsofthetopicanalysis,inunderstandingtherelevantresearchcontent,theuseofcaseanalysisandquantificationmethod,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e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investigative

news

program

inthetopicplanning

Keywords:Investigativereport,TVinvestigativenewsprogram,topicselection,Newssurvey,Focusinterview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1.2研究现状1

1.4研究内容2

第2章电视调查性报道3

2.1电视调查性报道简述3

2.2电视调查性报道在中西方的发展历程3

2.2.1中国调查性报道的界定与发展3

附录

1任务书

2开题报告

3文献综述

第1章绪论

1.1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背景:调查性新闻节目对社会有着较大的影响力,从节目本身出发,选题方向、选题特点以及相应的变化,这几个方面对于新闻节目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选题是否贴近群众,能否被大众所认可都是新闻节目要关注的重点,而我们对于此类新闻节目的接受和喜爱程度也对节目的发展有所影响。2013年,《焦点访谈》改版,节目在整体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比较明显的变化,改版之后,整体节目在选题和方向上都有与之前不同的侧重点,也正是因为改版,节目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没有解决的问题。《新闻调查》这档节目在选题上也有它的特点,依据众多学者对本课题的研究调查,进一步的分析出调查性新闻节目在选题上的特点以及异同之处。

目的和意义:旨在从电视调查性报道入手,进而深入到电视调查性新闻节目,通过对此类节目选题策划的研究,挖掘出节目在选题上的特点和方向,并且以典型节目为代表,分析得出节目各自的特色,最终再研究节目在选题上有所变化的原因以及趋势。

1.2研究现状

调查性报道是新闻报道形态中深度报道的一种,也是我国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因其对社会的重大影响力曾被西方新闻界称为“报纸再生的希望之星”。对于电视调查类新闻报道节目而言,不可忽视的是它的选题策划,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加之各种外在因素,调查类新闻节目的选题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

现代意义上的调查性报道萌芽于英国,兴盛于美国,中国电视新闻领域里真正意义上的调查性报道起步比较晚。国内的《新闻调查》和《焦点访谈》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栏目,针对社会各个层面,揭示社会矛盾,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而西方CBS的《60分钟》是在国外有较大影响力的节目,还有英国BBC的《全景》栏目,因为在节目中出现了很多调查形式的报道,也因此被看作是一档众所周知的电视调查性新闻栏目。

国内也有非常多专门研究和涉及到调查性报道的专著,有《调查性报道采访与写作》,杜骏飞的《深度报道写作》,杜骏飞和胡翼青的《深度报道原理》等。调查性新闻节目在选题上的研究,主要是以《新闻调查》为例,在《<新闻调查>的栏目特性及其选题理念》中,作者向我们重点阐述了选题在“度”上如何把握的问题;在《<新闻调查>的选题艺术》中,从节目的发展轨迹看理念进步,选题策划的范围有所扩大。另外《焦点访谈》这档节目,在选题上也有特点,尤其是在2012年以来,这档节目的选题进行了调整和改动,也对中国调查性新闻节目在选题上的研究有很大的价值。调查性新闻节目的选题策划,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

目前能查阅到的国外关于调查性新闻节目的研究资料,有《国外媒体记者谈新闻调查性报道》,它出自好几个国家著名媒体的从业者之手,根据他们各自丰富的生活、工作经历,与中国的同行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从而有了这个非常有价值的资料。

1.3研究方法

(1)量化法:通过列举节目选题,进而得出节目整体在选题上的特点

(2)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获取资料,全面了解课题

(3)个案研究法:找出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得出所需要的结论

1.4研究内容

第一章:理清中西方电视调查性报道的起源及发展过程

提出国内调查性新闻节目的代表

第二章:分析电视调查性报道的选题策略以及研究选题对调查性新闻节目的重要性

第三章:对《新闻调查》的创办、发展及具体定位做总结

重点研究《新闻调查》节目的选题理念、分类与特点

第四章:对《焦点访谈》的创办、发展做总结

分析《焦点访谈》的选题特点和改版后的选题变化

第五章:通过案例分析看选题策划

第六章:结语

第2章电视调查性报道

2.1电视调查性报道简述

调查性报道最早是呈现在报纸上,并且诞生于西方。1972年,《华盛顿邮报》的新闻记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一起报道了当时大热的“水门事件”的内幕,这次报道轰动全美,也正是因为这次报道,尼克松辞职。此次报道有极强的影响力,两位记者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关注,更是让这种“调查性报道”瞬间在美国的新闻界占据一席之地。这种调查性报道是一种深度新闻报道,它的主要特征是调查、揭露丑恶以及批判,在西方范围内,调查性报道以揭露丑行为主,即媒介自发的、本能的姿态以及意识,它很明显地指向那些社会、经济、政治以及其他各个方面很少人知道或者直接被掩盖的丑行和内幕。此类报道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而且已然成型的新闻样式和调查的文体。

从最初产生于平面媒体,到后来发展到电视平台,调查性报道有着极为丰富的经历和发展历程。在电视深度报道的节目形态当中,调查性报道是被所有电视新闻工作者一同认可并极力推崇的一种。电视调查性报道的界定,即电视新闻工作者运用最基本的采访手段,针对一些个人或者组织团体可以掩盖的损害公众利益的事实,或者广大公众所关心的问题,通过系统的、科学的、独立的、且有明显针对性的调查来完成的报道方式。这种报道一般来说篇幅比较长、分量较重且被广泛关注。

2.2电视调查性报道在中西方的发展历程

2.2.1中国调查性报道的界定与发展

界定:调查性报道最先出现在西方,随后在我国开始发展,并且凭借其自身的特点,被广大观众所接受,其本身的一些特质,是西方调查性报道所没有的,包括电视新闻调查性报道起步比较晚,但却是发展最快的,也是最被大家认可的。由于处在西方不同的新闻制度下,我国新闻界对于调查性报道有自己的定义和认识,与国外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题材上。

从这个问题上来说,无论是哪个记者,都应该承认调查性报道的题材是很重要的,也是大家所关心的。《新闻调查》是我国电视调查性报道的主要代表,这个节目的制片人王坚平对“公众所关心的”这个说法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大部分的西方国家都是法治社会,人们最关注的也是法律的公平公正,因此在西方的媒体中,主要都是“人与法”为主题。我国的法制体系还不完善,而当前最大的问题之一也是腐败问题,所以在我们国家受众最关心的自然是有关腐败的题材和报道。从这点可以看出,揭露性的报道的确是调查性报道的一个倾向,但是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也不缺乏主题性、中性和正面的报道。《新闻调查》中曾经播出的《大官村里选村官》,这是一期非常有正能量的报道,而它也成为了正面调查性报道的成功范例。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中国调查性报道在题材上更倾向于揭露丑行,但不排斥主题性和正面报道。从调查的创作和独立性来说,我国所做的调查性报道在表现方式上,更注重于调查式。而且对于国内的调查性报道,虽然电视调查性报道的起步晚于报纸,但是电视界远远比报界更加让人乐意接受和关注。

发展:中国电视新闻界的调查性报道出现的比较晚,1980年中央电视台开播了一档名为《观察与思考》的节目,这是在中国电视新闻界当中发展比较早的一档深度报道栏目。在这之后,大规模的调查性报道出现,1993年新闻栏目改版,可以算是调查性报道批量出现的起点。

1993年5月1日,早间新闻节目《东方时空》创办成功,其中包括一个名为《焦点时刻》(现名为《时空报道》)的社会焦点类栏目,在这个时期,就出现了不少调查性报道,每天的固定播出使得此类报道的影响逐步扩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受众的收视心理,是广大受众开始接受批评性的报道。

1994年4月,中央电视台又创办了《焦点访谈》这一栏目,这档栏目的推出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支持,《焦点访谈》在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同时,也在调查性报道的实践和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突出贡献。

我国媒体不断发展,并且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不断进行改革,1996年5月17日,《新闻调查》被推出。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和探索,在极具中国特色的背景下,《新闻调查》已经成为优秀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栏目。

中国的电视调查性报道有与众不同的发展特点,即起步晚,发展快,广大受众认可,这些都是电视调查性报道发展的优越条件,相信中国的电视调查性报道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2.2.2西方调查性报道的界定与发展

界定:西方新闻界对于调查性报道比较典型的定义主要分为三种:

第一种:《新闻日报》的记者鲍伯·格林说过两个观点,“调查报道是对某人或某集团力图保密的问题的报道”,“报道的事实必须是你自己挖掘出来的”。

第二种:罗伯特·格瑞斯理解的调查性报道,是报道某些人或组织想要刻意掩盖的新闻。他强调过一点,在调查性报道中,调查和收集材料,一定要是记者亲自去做,在选题和采访方面,必须是媒体独自完成。

第三种:密苏里新闻学院《新闻写作教程》编写组也有其独特意见,也包括两种主要观点。“调查性报道目的在于揭露被隐藏起来的情况:其题材相当广泛,广泛到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另外一种是“调查性报道”指的是一种更为详尽、更带有分析性、更要花费时间的报道,因而它有别于日常的大多数报道”。

这几种定义,对于大多数的新闻报道来说,在某种程度上都不太合适。比如对于事实来说,有时候一些调查性报道可能是摆在面上,而大家没有发现的问题;还有调查性报道的事实中,也不完全是从来没有人知晓的事情,可能只是记者同样也发现了,并且能够继续跟进直至找出新的价值,这个时候,已经不再是秘密的事实也值得被报道。至于格瑞斯的定义,大多数人比较认同,在报道的创作上来说,没有明确的指出一定是一手报道,反而在很多时候,一些调查性报道的题材可能出自很多不同的地方,可是调查一定都是媒体单独去做的。

国外对于调查性报道的界定仍然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诠释。不过上边的几种定义已经找到一些关于调查性报道的内涵特性,对于国外新闻界对于调查性报道的界定可以总结出几点:

调查性报道主要是暴露或者揭露事件;调查的方向主要是大多数人所关心的丑恶现象、背后事实以及那些被刻意隐藏起来的事实;媒体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的调查;制作时间比较长;报道的内容较多、时间长。

2.3中国电视调查性新闻节目的代表

就国内的电视调查性报道节目来说,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探索,主要有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焦点访谈》这两档栏目。其中《新闻调查》最具代表性,也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

第3章电视调查性新闻节目的选题

3.1选题策略

西方的调查性报道起步较早,中国目前的电视调查性节目正处于发展和摸索的重要时期,在选题上来说,西方新闻工作者大都认可罗伯特·格瑞斯的看法,揭露、媒体相对的独立性以及题材本身的重要性,并且被广大受众所关心。国内的调查性新闻节目的选题,可以从原创性和题材包容性两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原创性,调查事件并非都是媒体发现的,但是在受众知道事件发生的基础上,媒体工作者能够挖掘出新的有价值的东西,同样可以将事件作为节目的选题之一。

其次是在题材包容性方面,我们国家还处于法治社会建设阶段,还存在很多不成熟和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受众所关心的问题包括很多方面和层次,调查性新闻节目的选题也要符合受众的收视心理,不仅要包括贪污腐败、法制建设等揭露性的选题,更应该涉及到社会和民众在大范围内的切身利益。

在选题策略上来说,主要有三点:

首先,选题要是具有较高关注度的社会热点、焦点事件或问题。选题的挑选要迎合受众的关注点,并且还要有其自身的价值。

其次,选题应该关注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体现人文关怀。当前社会环境下,公平公正是大家所关心的重点问题。媒体如果能够将选题触及到弱势群体身上,必然能够反映出社会责任,节目制作从选题入手,进而保护弱势群体,反映社会问题。选题还应该注意平民化,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完成节目制作,同时还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最后,选题还可以从解答疑惑、传播知识的方面来确定。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不乏一些流言和缺乏科学性的说法,调查性新闻节目的选题还可以从传播科学知识,解答疑难困惑入手,通过权威的认证和专业知识解读,对事件进行深度剖析,为观众解释疑惑,引起观众思考。

调查性新闻节目的选题应该有较大的包容性和社会内涵,不仅有揭露性的,也可以包含中性以及正面的选题,并且这些题材都要有较强的社会关注度和较大的影响力,同时还要普及化,有进一步深入挖掘的必要性。

总之,选题是一个节目的基础和开始,题材的选择合适与否直接影响了节目的成功和节目内容的质量好坏,因此调查性新闻节目一定要做好选题,关注度高的社会热点问题,满足观众需要,同时还应该体现人本主义,并且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发挥调查性新闻节目的社会作用。

3.2选题对节目的重要作用及影响

电视调查性节目的本质,其实还是新闻节目,因此在考虑到众多因素的同时,应该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出节目的新闻性。

选题对节目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节约制作成本。选对题材能够避免做很多无用功,自然就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在人力、物力上就能够发挥其最大作用,并且能够顺利的完成节目制作。在综合考虑到节目的定位以及受众关注度等因素,选题无疑是重中之重。

另外就是选题的质量决定了报道节目的深度。媒体必须选择有价值的事件进行报道,然后联系社会背景,完成深度报道。选题能否体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能否体现节目定位,能否被观众接受,都直接关系到节目的成功与否。

除此之外,节目的选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节目的播放量,以及受众的关注度,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关系着节目本身的发展。新闻节目尤其注重时效性,因此选题的确定是建立在时间和价值上的,既要有时效性,又要有值得深入挖掘的价值,要符合受众的需求和收视心理,是否能够引起广大观众的收看欲望,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明确、合适的选题能够体现节目的内容和方向,能够提高节目的收视率,最重要的是能够反映出与民众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

总之,选题是节目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需要新闻工作者根据当下的环境,并且多方面了解受众的心理,反复衡量之后得出,最终才能达到节目的预期效果。

第4章《新闻调查》节目概述

4.1节目的创办、发展及具体定位

创办:

《新闻调查》是在1996年5月17日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节目。这是一档深度新闻评论节目,每期节目45分钟,播出频率是一周一次。

自开播以来,因其深刻的栏目风格确立了自己独特的形象。它的表现手段是记者的调查行为,基本内容是探寻事实的真相,追求目标是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

《新闻调查》是中国电视媒体“走向调查”这一趋势的标志,也是中央电视台在新闻改革方面迈出的一大步

发展及具体定位:

《新闻调查》节目的发展从目标不明确,定位不清晰的探索到真正的调查性报道,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6年—2000年)——探索时期。在这个阶段,主要有当时比较流行的三步走战略,即主题性调查到事件性调查,再到内幕调查,并且这个阶段内是以主题性报道为主。

在1996年到1997年这短暂的时间里,侧重点是主题性调查,即先从大的方面确定方向,再开始进一步的多方面寻找材料进行论证,并且在这个阶段,重大的,热点的社会问题是媒体最为关注和报道的内容。1998年年初,在进行调整分析后,节目的定位确立为进军新闻主战场,报道了许多重大新闻事件。另外,这一阶段还探索了很多种不同类型的节目,在调查方式上也开拓出许多新手段,比如舆论情理方面的,关于历史探索方面的,针对某个人、团队或者组织进行纪录式报道的,从人内心出发进行探索分析的,另外最重要的还是最标准的调查性报道。

第二阶段(2000年—2002年)——发展时期。这一阶段提出了“探寻事实真相”的理念,并对真相这一关键词做出了解释和界定。此阶段的定位就是要通过记者的调查揭露事件的真相,挖掘出被人掩盖的事实,挖掘出内幕。在定位明确后,开始出现主题性和话题性的选题,并且在一系列节目播出后,形成了节目的第二次收视高峰。

第三阶段(2003年至今)——成熟时期。这一阶段的节目定位为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2003年5月8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进行了改版,节目的播出时间向后调整,比原先播出时间较晚,定于每个周一晚上的22:35,这一方面的改变,使得一些观众放弃了节目的准时收看,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观众的数量减少了,同时,节目面临的压力非常大。在2003年5月1日新闻频道开播以后,很多新的新闻评论节目逐渐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在《新闻调查》创办了自己的新板块《面对面》以后,出现了人物专访话题的节目形式。在这个时期,召开了十六大,并且第四代领导人的交接工作顺利完成,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新闻节目的发展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此时的节目在做调查性报道上,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在2003年4月,张洁作为节目的制片人,提出了节目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调查性报道,而这一个目标,也是《新闻调查》在众多新闻节目高速发展的条件下,稳固节目地位和收视率的王牌,是节目最大的优势。

4.2节目选题的理念、分类及特点

选题理念:

在节目刚刚成立时,选题原则是“新闻背后的新闻”,节目的选题触及到事件的背后,重点关注真正事件的深入挖掘。

1998年,《新闻调查》找到了选题的方向,也明确了它的选题原则,即首先要有新闻价值,还需要广大受众参与进来,在节目的内容方面,要保证有精彩的看点来填满时间。在提出这几项原则后,相应的出现了经典的三句话理念,即深入的挖掘事件的背景,针对民生问题帮助人民寻求答案解答,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曲折发展的故事,此时的选题已经把民生问题作为一个重点,也更加注重调查深层问题。

2000年,《新闻调查》的选题开始渗透到人性化和人本精神。

在2001年,节目五周年的时期,栏目的制片人提出了“探寻事实真相”的要求,此时的选题开始认识事件和问题的本质与核心。同时相应产生了选题的四个要求,即有没有真相和需要澄清的事实;有无关注度;事件是否有价值,能否反映社会的特征;是否有区隔性。这几点要求也恰好反映出调查性节目的本质特征,也就是真相,关注度以及社会价值。

选题分类:

在经过长时期的探索之后,节目的选题大致可以分为六类:

新政层面、困境及突围、民生、今天明天同存、情与理、回顾昨天。

选题特点:

通过对多个选题的整理和总结,我们不难发现在选题上,《新闻调查》主要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也是选题之间的共同点。

首先是新闻层面。作为一档调查性新闻节目来说,所有的选题必然都具有各自的新闻价值,也能够引起相对的社会关注和反响。

其次是社会层面。每一个选题都有社会价值,有值得被报道的意义所在。

最后是知识层面。通过权威认证和深入调查,对民生相关的大事件进行报道,解答受众的疑惑,也更加生活化,民众化。

第5章《焦点访谈》节目概述

5.1节目的创办及发展

创办:

1992年召开了党的十四大,在这之后,丁关根提出要加强评论性工作,要针对社会的热点问题,在多方人员进行讨论后,形成社会舆论。

1993年4月,《东方时空》以早间新闻的身份出现,《焦点时刻》是其中的一部分,重点剖析和映射社会焦点问题,贴近民众生活,很快就取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和支持,这也为电视评论性节目打下基础。但是因为其不是独立的新闻节目,导致特有的舆论监督体系难以表现出来,而且它的播出时间段又有较少的收视率,因此推出一档晚间深度报道节目很有必要,随后,《焦点访谈》创办成功,而且是以舆论监督为定位的节目,是当时背景下的产物。

它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晚间新闻评论节目,通过调查、追踪和暗访报道揭露社会上的丑行和违法犯罪行为。

节目从1994年4月1日起,每天晚上19点38分在综合频道准时播出,每期节目13分钟,节目采取主持人和现场采访相结合的方式。

发展:

1994年2月,《焦点访谈》的核心人物举行了第一次筹备会议。

1994年4月1日,节目正式开播,不变的是节目片头:“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每日请看《焦点访谈》。”,从此这段话每天出现在观众面前,并且时刻关注着社会。

1997年的香港回归,节目也在片头部分进行了调整。

2000年11月27日,新闻节目整体改版,《焦点访谈》为了顺应新要求,片头增加了“用事实说话,焦点访谈”这一句话。

2001年11月5日,节目片头开始以彩色的形式出现。

2002年5月至2004年末,期间节目的播出频道进行多次调整。

2010年4月3日,片头更换为高清版,动画不变。

2013年,节目进行创办以来的第一次改版,播出时间增加为17分钟,每期节目不再是单一的话题,还新增了主持人劳春燕,片头也有所变化,并且以站播的方式出现在观众面前。另外,改版后的节目,更进一步地走进老百姓的生活,加强了突发性新闻的报道。

5.2节目的选题特点及改版后的选题变化

选题特点:

节目的创办者提出过要求,即“领导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节目的选题也必然要体现这一要求。领导重视,是针对管理层来说的,而群众关心则明显地是针对普通行为层面来说的,这两点反映出在社会不同层面之间的交流和影响,各层面不同的利益和价值观。选题主要体现两个特点:

一是选题要以事实为基础。选题的角度包括如何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也包括媒体对事实的挑选及重组。选题一定是要依据社会当中,确实存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来进行选择以及确定。《焦点访谈》始终以事实为标准,然后按照事实进行不同层面的报道。

二是选题要以政策为依据。所谓政策,就是指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制度,另外还包含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纪律。节目能够反映出党和国家的意愿,依据政策确定选题,能够找到正确的角度,深入挖掘,这样的报道能够被广大观众所接受。

三是选题要独特。只有媒体本身对事件有独到的见解和报道,才能使报道有独一无二的价值,有与众不同的报道角度和反响效果。这里的独特是指选题越深越好,就算是大家熟知的问题或者事件,一样可以作为选题,只要有独特的报道角度就可以,就能够取得不错的收视率和关注度。

四是以舆论监督节目而见长,正负面选题都报道。节目的总制片人翟树杰曾经发表过他对于选题的看法,即《焦点访谈》的目的只是希望社会和谐安定,到处充满正能量,使得丑行减少甚至不再出现,绝对不会对社会的秩序造成影响,《焦点访谈》做的是正面报道。他认为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政治方面,向大家普及党和领导的方针政策,另一个是正面题材,对社会上的人情理进行宣传,直击人性的美好。从这里可以看出,节目的选题涉及到正能量,同样也不摒弃负能量的报道。

改版后的选题变化:

在2013年节目改版后,《焦点访谈》的选题仍然遵循三大原则,只不过一个较为明显的变化是选题在更大程度上偏向民生。

节目始终以社会大环境为背景,将选题触及到各个阶层和群体,上至领导,下达普通百姓,代表各层群体发声,争取利益和公平公正。在改版后,节目选题在民生问题上的比重有所增加,更为关注百姓生活和利益,观众也对此表示支持,他们自己有了话语权。

《焦点访谈》的选题还体现出这档节目是上下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把领导与人民紧密联系起来。选题也较多的定位在普通群众身上,例如《为劳动者撑起保护伞》这期节目,就把深圳的一些打工者请到了节目现场,通过他们的发声让大家更深刻感受到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另外,选题还更加开放,例如颂扬道德主题的《父不养,子之过》,加热舆论的《时代呼唤焦裕禄》,弘扬正面精神的《远亲不如近邻》,报道社会丑恶现象的《打击假发票》等等,选题内容更是触及到越来越多的方面,使选题更加丰富,报道更好看。

总体上来说,改版后选题的主要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更贴近民生和多元化。民生化的选题既符合百姓的收看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与人民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多元化的开放特性,又使得选题不再单调乏味,更增添里一些新鲜感。

第6章分析选题变化的原因和趋势

6.1通过案例分析选题变化的原因

选题,是一个节目的灵魂所在,也是节目创作的重头戏。随着不断的实践和探索,节目的选题也会跟随社会背景的变化而变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新闻调查》的选题也是有所变化,下面会根据案例的分析,来总结选题变化的原因。

首先,节目制作的不成熟。在节目创办初期,它的选题杂乱,笼统,没有特点。节目前十二期的选题分别是《宏志班》、《家庭中的暴力》、《中国的品牌》、《承诺,最后的关怀》、《招牌中的文化倾向》、《挺进塔里木》、《一言难尽择校生》、《新麦客》、《淮和水》、《平路电厂兴衰记》、《高校中的特殊群体》以及《淄博停办陶艺节》。通过列举这些选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选题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规律,而是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既有人性道德方面的,又有记录性的,面对的群体也是不尽相同。初期的选题有这种情况出现,与节目制作的不完善,不成熟有很大的关系。

其次,社会背景的变化。社会是处在不断发展中的,相应的政策、主流以及百姓的生活、心理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例如,新政方面的《张家港的故事》,民生方面的《公交能否优先》,情理方面的《生命的救助》以及回首昨天主题的《关于细菌战的调查》,这时候的选题已经有了相对明朗的方向,也更加符合当代社会背景,选题需要审时度势,需要顺应潮流的变化,因此在后期的发展中,《新闻调查》的选题方向逐渐的明确。

最后,受众的收视心理和需求。节目最直观的目的是播出给观众,让观众收看,达到报道的效果,使报道内容广为人知,并且形成舆论监督。受众的需求是影响选题的重要原因,选题只有符合受众的心理,才会让观众乐意接受,才能使得节目有良好的收视率,如果选题合适得当,那么节目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

6.2选题的变化趋势

分析选题变化的趋势和动态还是以《新闻调查》为例,通过更具体的案例来进行分析总结。

第一,杂乱无章。节目创办初期,在选题上就像迷失了方向的孩子,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只能采取“一把抓”的模式,随意采取身边的素材作为选题,每一期的内容虽然精彩,可是从总体上看,却是毫无规律和路线,没有归类和总结,选题的跳跃性非常大。

第二,主线明确。在经过长时期的探索后,在节目的选题上终于有了较为合理、确定的主线。到1998年,《新闻调查》的选题大致就可以分为三类:调查大事件的内幕、民生问题、纪录或者阐述新时代背景下的事件。首先调查大事件背景方面,有经典选题《跨世纪的政府》和《国企亏损的背后》,这可以看出选题以比较大方面的事件切入,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内幕,以让受众了解事件真相。其次是国计民生改革问题,这方面有《明天我们怎么看病》、《精神损害如何赔偿》以及《救灾捐赠如何发放》等,对于这个板块来说,选题不仅更贴近民生,而且重在解答疑惑,对于和百姓利益相关的事情,通过调查梳理,以报道的形式,让受众明白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另外,纪录型的有《走进大山的年轻人》、《跨国追索走私文物》等,这种选题比较有针对性,以一个对象为入口,跟踪报道,形成一个完整的纪录片式的报道,也非常有价值。

第三,故事化倾向。近年来的选题更为故事化,也就是戏剧化,例如《一个死囚的忏悔》,在当时播出后引起了较大的关注度,它对于人性的挖掘和对人们普遍的美好情感的颂扬,表现的非常细腻,在事件本身的故事叙述上也很熟练并且有深度,设置悬念,引起受众的思考,让大家能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