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品德与生活工作计划_第1页
2023年品德与生活工作计划_第2页
2023年品德与生活工作计划_第3页
2023年品德与生活工作计划_第4页
2023年品德与生活工作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品德与生活工作计划品德与生活工作安排1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基础教化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看法〉〉的精神要求,以实施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推动课堂教学为载体,以课题探讨为中心,进一步深化开展课堂教学探讨活动,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加强集体备课力度,依据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学特点,结合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遵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化的规律,搞好学科教学,充分发挥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增加儿童品德教化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综合素养的形成。

二、主要工作

(一)课程改革工作

1、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和指导工作。

常常性深化学校听课及参与年级集体备课,每月开展一次中心组集体备课活动。了解当前思品学科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切实提高教研活动开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健全学科中心组的探讨活动,增加中心组的凝合力和幅射作用,有安排、有步骤地针对详细教教学问题进行教学探讨,主动规划、组织、指导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探讨。

2、加强对本学科专任老师和兼职老师的培训和指导。

接着组织老师仔细学习课程改革理论,探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和教材,更新教化观念,增加课程意识,提升教研实力,把新的教化理念、教化方法逐步内化为老师的教学行为。扎实开展好新课程培训活动、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通过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和老师自身的学习实践,提高老师的.教学实力。

3、强化探讨意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突出课改重点,深化教研内涵,开发教化资源、改进和创新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的方法和形式,优化课堂教化教学活动,提升教研品位。在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事实上下功夫、构建生活课堂。在学科教学中以体验式、合作式、探究式等学习方式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为纽带,引导学生参加教学活动的全程,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抓好养成教化。关注教学一线典型的新课程案例,主动发觉优秀的教学改革成果,渐渐丰富新课程资源,使老师们在实践与反思中促进自我专业发展。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推动教学探讨的深化。

(二)课题探讨工作。

严格执行课题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强化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探讨”课题的实施和管理,定期组织试验老师开展课堂教学生活化、活动化的探讨活动,在课题探讨中给一线老师创设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争取今年下半年结题。主动探究学科教学与学校德育工作相互连接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学校德育形成合力,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学校德育与班主任,任课老师与学生导、学、做统一的作用。深化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化活动,大力推动文明习惯的养成。

三、工作支配:

二月

1、下校检查开学工作及备课状况。

2、学科中心组及思品学科教研组长会议。

3、课题组活动。

4、集体下校。

三月

1、各年级教材培训及集体备课。

2、课题组及中心组活动。

3、集体下校。

4、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五、六年级探讨课)

四月

1、下校听课。

2、课题组活动。

3、教学沟通研讨课活动。(三、四年级探讨课)

五月

1、下校听课。

2、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一、二年级探讨课)

3、课题组活动。(成果收集及整理)。

六月

1、下校听课

2、课题组活动。(课题组探讨课)、

七月

1、学期总结工作。

2、收集学科资料。

教化局教研室

品德与生活工作安排2

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育品德良好、乐于探究、酷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其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亲密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嬉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程应当通过深化浅出的道德、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化,为儿童形成主动的生活看法和实际的生存实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培育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酷爱生活的儿童。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学目标将从情感与看法、行为与习惯、学问与技能三个方面。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

情感与看法:

了解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致。知道家乡的名胜古迹及当地富裕的物产,初步形成酷爱家乡的情感。感受家乡的改变,形成建设家乡的意识。

行为与习惯:

培育与人合作的习惯,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及分工合作。

学问与技能:

能够运用肯定的方法调查、了解自己生活地方的名胜古迹、丰富物产的相关资料,学会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做记录,形成肯定的技能。尝试制作简洁的家乡小吃,形成初步的劳动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加家乡的调查、家乡物产的.再创建等活动,培育参加意识与参加实力,熬炼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的实力。初步驾驭搜集材料、整理材料与表达的方法。

其次单元爱惜我们的家园

情感与看法:

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酷爱大自然,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取向和生态意识。

行为与习惯:

逐步形成在日常生活中珍惜、节约自然资源的好习惯。

学问与习惯:

初步了解地球上的资源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初步感知四周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亲身感受、调查、视察等活动,了解身边的环境状况,提高收集资料的实力,并学会初步的统计方法。

第三单元:我进步,我欢乐

情感与看法

能看到自己和别人的成长、改变,并为之感到兴奋。对学习、生活充溢自信,情愿向身边的榜样学习。体验到诚恳带给别人和自己的欢乐。

行为与习惯

勇于给自己不断提出新目标,并能每天坚持,有始有终地完成自己的安排,虚心好学。逐步养成诚恳、不说谎话的好习惯。

学问与技能

能初步辨别是非,知道怎样做才是一个诚恳的孩子。体会到进步从点点滴滴起先,学习自我相识、自我总结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在玩嬉戏、情景表演、行为训练、故事讲演、情感体验、探讨沟通、对比思索等活动中去感受和发觉,初步驾驭取得进步与全面地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的好方法。

第四单元燥热的夏天

情感与看法

养成亲近自然、酷爱夏天的情感,能充分体验夏天的乐趣,乐于对大自然中的现象进行探究,体验成长的欢乐。

行为与习惯

养成较好的假期生活习惯,合理支配暑期生活,留意游泳平安。

学问与实力

了解夏天季节改变的特点及其动植物、人的活动的关系,具有视察、记录动植物改变的实力。了解夏季防止雷击、消暑降温、游泳平安的常识,增加自我爱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察、探讨、沟通等探究活动,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相关科学常识,乐于实践,多渠道地获得学问,积累阅历。

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

1、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切家乡的发展改变。

2、学习用视察、比较、小试验等方法进行简洁的探究活动。

3、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洁的整理和应用。

其次单元:

1、爱惜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

2、爱惜公物和别人的劳动成果,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

3、为爱护四周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4、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爱好。能尝试一物多用,废物利用。

5、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洁的整理和应用。

6、能与他人合作、沟通,共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第三单元:

1、能初步辨别是非,不说谎,做诚恳的孩子。

2、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做事仔细、不敷衍,有耐性,有毅力。

3、亲近自然,喜爱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

4、情愿有安排、有目标地支配自己的生活。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情愿想方法解决。

5、能与他人合作、沟通,共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第四单元:

1、了解天气、季节改变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看自己。

2、了解卫生保健设施的作用,能在成人指导下利用;知道基本的紧急救助和自救方法。

3、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

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许多学问要从各方面全面地了解是比较困难的。为了增加儿童品德教化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地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看法、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养等打好基础,必需充分关注学生的参加活动实力、嬉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动手动脑等实力的培育。因为动脑筋、有爱心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建性和动手实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慧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加生活的色调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呈现并提升自己的才智,享受创建带来的快乐。

教学措施: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应以儿童干脆参加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化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激励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获有教化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为充分体现教学的实效性,针对《品德与生活》的学科性,教学时可实行以下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范例。

充分利用教科书中所提示的活动案例,力图体现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是基本的课程资源之一。当然,我们还可以依据课程要求收集一些本地、本校、本班的详细状况敏捷运用。

2、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资源

充分挖掘学校、社区图书室及家庭中的图书资源、媒体资源,并促进儿童之间、班级、年级和校际之间图书、资料的沟通和共享。

重视利用儿童自身的爱好、阅历和活动中的发觉、体验等作为活动的资源。

教学活动形式听从内容,可依据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

3、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如探讨、资料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教学嬉戏、参观访问、观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

品德与生活工作安排3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敬重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酷爱关切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敬重,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留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本册教材的学问系统和结构

(一)我的家人与伙伴

(二)走进大自然

(三)健康生活每一天

三、教学目的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

3、亲近自然,喜爱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

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5、通过视察感受燥热的盛夏,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并学会看天气。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文明理,培育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实力。

2、培育学生关切、爱惜同学的品质。

教学难点: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五、教学中的主要措施

1、仔细备课,留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根据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

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

4、实行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

六、教学内容支配及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第1周

打算课

1课时

我的家人与伙伴

第2周

我的一家人

1课时

第3周

家人的爱

1课时

第4周

我为家人添光彩

1课时

第5周

我和小伙伴

1课时

走进大自然

第6周

春天来了

1课时

第7周

小苗快快长大

1课时

第8周

我们和太阳做嬉戏

1课时

第9周

风儿吹呀吹

1课时

健康生活每一天

第10周

我换牙了

1课时

第11周

我有一双光明的眼睛

1课时

第12周

当心,别伤着

1课时

第13周

夏天,我们留意些什么

品德与生活工作安排4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相识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特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化必需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动身。同时,有效的教化必需采纳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其次,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识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供应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视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供应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亲密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嬉戏、探讨、沟通、动手实践、调查探讨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老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获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动身,用自己的眼睛去视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探讨;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老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老师与儿童的'创建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学问和基本技能的培育,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其次,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须要和实效为动身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加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干脆参加,强调全员参加;

其次,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加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二、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育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酷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看法”、“行为与习惯”、“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变更过去偏重学问、技能学习,忽视实力、情感、看法、价值观的培育;偏重追求结果,忽视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老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老师要由单纯的学问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相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敏捷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育儿童的品德与习惯,爱护儿童的新奇心,引发儿童探究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老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化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阅历背景和学习爱好等为设计基础,将学问、技能教化的要求与情感、看法、价值观的培育融为一体。因此老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留意以下四点:

(1)老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留意把握儿童的实际状况,依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安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绽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安排性和敏捷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学问和实力的发展、阅历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留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阅历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老师要擅长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获有教化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爱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主动的参加中,生活得到充溢,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推断得到初步的培育。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学问的载体来供老师讲授的,它是老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老师应创建性地运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刚好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汲取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化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化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敏捷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干脆参加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化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激励老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获有教化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听从内容,可依据详细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运用;教学活动时间的支配比较敏捷机动,依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支配必要的课前打算活动或课后延长活动来协作。

5.留意与其他学科、教化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留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化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化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化效益。

三、课时支配

第一单元第1课—--第4课——-4课时

其次单元第5课——第8课-—--4课时

第三单元第9课——第12课----4课时

第四单元第13课—-第16课——4课时

第五单元第17课——第20课——4课时

品德与生活工作安排5

一、教学班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共有43名学生,活泼可爱,自尊心很强。关切集体。团结同学,个个都主动上进。大多数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学习上仔细,能刚好完成各项作业;知道华蜜生活来之不易,懂得勤俭节约。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与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社会公德教化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化。深化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习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详细形象之中。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第1~4课)生日欢乐;其次单元(第5~8课)走进秋天;第三单元(第9~12课)成长乐园;第四单元(第13~16课)金点子行动。

三、本学期主要教改措施

1、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详细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比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4、结合红星儿童团的各项活动进行教化。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品德与生活工作安排6

一、指导思想

仔细实行“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充分

发挥老师的主动性和创建性,切实转变老师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将实践的过程转化为创新的过程。依据低年级学段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学安排,以便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化教学工作。

二、学情分析

低年级(一年级)学段共有两个教学班,共56人。

1、学习习惯:本学段的学生学习主动性较高,爱好深厚,有强

烈的求知欲。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与老师呼应。

2、学习实力:对于老师传授的学问点,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并且驾驭。教学实践活动中,有学困生,他们理解实力、学习实力、感受实力、创作实力等方面与其他学生相比有肯定距离。老师将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帮助他们,使他们与全体同学共同进步。

3、潜能开发:对于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为有特长的学生及学习较突出的学生尽可能供应展示自己的舞台。

三、教材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育品德良好、乐于探究、酷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应重视学科学问、社会生活和学生阅历的整合。

本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育,引导儿童成为品德良好、乐于探究、酷爱生活的好学生。

2、学习内容向儿童的生活回来,亲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使学习内容与儿童生活有机结合,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儿童学习新课程创设了一个广袤的空间。

3、学习方式多样,提倡学生的主动参加,通过学生的体验、参加和实践的活动方式,注意老师教学和学习活动中的引导作用,逐步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推断和行为习惯。

4、突出了综合性,强调了活动性,课程标准体现了多学科学问的有机整合,引导学生形成综合运用所学学问相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视野。通过参加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内心体验,引导学生自主推断和选择。

四、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育儿童能够健康、平安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开心主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二)、分目标

1、使学生知道自己是小学生了,喜爱上学;初步熟识学校的环境,学习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遵守学校生活常规;知道要讲礼貌,守秩序。

2、了解学校的环境、设施及其作用,知道校内环境中一些标记性的建筑,了解学校的美,能够主动爱惜学校的花草树木,能爱惜学校以及城市四周的美丽环境。初步培育学生环境素养。

3、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按时上学,不迟到;放学后,不在路上逗留,按时回家;上学和放学途中留意平安;学习自己照看自己。

4、让学生主动把自己介绍给同学和老师,相互相识好挚友,然后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来让学生体验与同学在一起玩耍、学习、活动的欢乐以及感受老师的关切和挚友般的情意,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学校生活无处不充溢欢乐与爱,激发他们宠爱学校生活的情感。

5、使学生学会自己穿衣、系鞋带、整理书包等自理劳动,学着帮助家人做择菜、洗菜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关爱家人,能够以优异成果、良好表现等形式向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爱意,尝试自己制作心愿卡向家人表达心愿。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和切身体验,引导学生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促进学生生活自理实力和智力品质的提高。

6、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漂亮,喜爱在大自然中活动,并初步培育探究自然的爱好和爱惜自然的情感。

五、重难点

1、突出养成教化的要求。

2、突出“活动性”、“做中学”的特点。

3、体现肯定的开放性。

4、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5、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6、爱护环境、疼惜资源。

六、改进措施:

1、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详细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比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化。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会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旺盛,培育学生的环境素养。

品德与生活工作安排7

一、指导思想:

品德学科教研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遵循教化教学规律,引导老师仔细学习教化教学理论,实行学科教学建议,深化开展课堂教学探讨活动,切实抓好老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学校德育课程实施中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化学习和贯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主动转变教学观念,以区教研室的指导观念为指导,开展教研组工作,加强组风建设,不断推动课程改革。主动开展思品教学研讨活动,以进一步提高教研组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实力,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实力,对课堂教学的调控实力。

二、工作重点:

1、由于本学科是一门薄弱学科,有些被人忽视的感觉,因此必需变更品德课程的地位,组织老师深化学习课改新理念,仔细主动稳妥地进行新课程改革,刚好发觉和探讨解决新课程推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探究与实施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新课程的有效实施积累阅历。

2、由于任教本学科的老师为兼职老师,造成学科师资力气薄弱,因此必需强化教研组建设,不断健全教研组工作常规,努力做到教研活动制度化、专题化和系列化,促使教研组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3、深化开展教化科研,以科研为先导,以科研促教研。

三、教研工作目标

1、接着开展品德新课程试验,努力构建“生活化、活动型、探究式课堂教学教学模式”;全面总结新课程试验,大力推动品德组学科文化建设,促进品德教学有效性探讨工作的深化,培植学生的学习华蜜感。

2、接着打造品德教研组团队文化,以“教研案例策划”为载体,培育教研特色,扎根品德课堂探讨教学,促进老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学探讨华蜜指数。

3、接着改进品德教学与探讨管理,精细管理教学的每一个过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究课内外相结合、师生相协调的'课堂教学优化模式,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4、以教研组团队建设活动为契机,以“教研案例策划”为载体,仔细开展、领悟中国教化学会“十一五”科研课题《生活化活动型探究式——小学德育课程创新教学》课题探讨的精神,深化《主体活动化德育课程的探究与探讨》子课题探讨的课题探讨,创建“有追求、有志向”的学习探讨型教研组。

四,教研措施

1、加强教研组建设。针对德育课程改变大,学科老师兼职多的状况,要重视思品教研组建设。要努力把思品教研组建成课题探讨组、课改试验组和备课研讨组,成为学习型、探讨型的组织。

2、每位思品组的小组长及任课老师要仔细制定期初的教学进度安排,合理落实全学期的课时支配。

3、加强老师教学“六仔细”工作。提倡集体备课、合作备课。要让备课的过程成为探讨新教材,探讨新方法,开展和收集教学资源,制作优质高效教辅材料。落实课堂延长活动的运行过程。

4、接着组织老师开展对课堂教学有关问题的探讨,努力探究提高品德课教学实效、主动实施素养教化的有效方法;探讨活动课教学的原则和评价体系的建立等问题。带动全办老师深化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

5、学期初,教研组组织老师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特点,了解学生状况;在教学中留意视察和思索,刚好发觉问题,刚好记录;注意课后反思,做到一课一得。

6、通过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课堂展示、课后反思、集体点评、专家引领、案例撰写等方式,切实帮助教研组老师的教化教学水平得到切实提高,促进办事处办学水平的快速发展。

四、本期教研活动支配:

二月:

1、制定教研组工作安排。

2、品德组老师制定学科教学安排以及确定接着教研课主题:如何构建生活化、活动型、探究式教学模式。

上交材料:教研安排及教学安排

三月:

1、教研组第一次主题研讨活动

2、不同年级教材分析沟通活动。

作业:指导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四月:

1、组织中心组成员听优秀指导课2—3节

2、组织探讨写好教学反思和案例

3、指导课听课活动总结

五月:

1、教研反思沟通。

2、

(1)全组品德老师参加组内说课竞赛。

(2)集体评议。

(3)学习关于“说课”要求

(4)学习几篇优秀的说课稿。

(5)进行评比

作业:说课稿

六月:

1、研讨品德科目的评价方式方法

2、期末考试的各项打算活动。

品德与生活工作安排8

教材简析

教材主要以儿童生活的空间线索支配活动主题,形成敏捷、有序发展的主题序列。在教化活动目标与内容的分布上考虑综合,内在联系、均衡、贯穿与螺旋上升和年级的侧重点。

二年级的特点是:学会关切、学会负责、学会探究,酷爱科学,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

教学策略:

生活体验式教学策略:

课前体验,初步感悟----课中体验,深化感悟---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

课前初探

2.课中深究

(1)汇报展示,合作探究

(2)感悟深化,提升相识

(3)生成问题,拓展延长

3.课后实践

课标对本学科本册的要求:

⑴、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情愿自己解决,并信任自己有实力解决;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情愿有安排地支配自己的生活。

⑵、从儿童的生活动身,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关切和爱惜同伴,敬重和关切老人,怜悯和帮助残疾人,体验助人之乐。

⑶、通过教学内容的由浅入深,层层深化,将学生引入到发觉与探讨的欢乐之中。通过发觉、探讨、展示等环节来培育学生的动手实力、科学看法、合作意识。

⑷、首先通过对祖国的了解来体验祖国“妈妈”的可亲、可敬、可爱,然后通过国旗、国歌、国徽的礼仪教化等引导学生把爱国情感落实到行动中,贯彻在日常生活中,再更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人民英雄,崇敬人民英雄,从而深化学生对祖国的酷爱之情。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祖国妈妈的可爱、宏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与祖国的血脉相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⑸、通过教学活动,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动身,引导儿童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收获的愉悦,激发儿童努力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

教学总目标:

培育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酷爱生活的儿童。

教学重难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情愿自己解决,并信任自己有实力解决;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情愿有安排地支配自己的生活。

从儿童的生活动身,从不同角度引导孩子关切和爱惜同伴,敬重和关切老人,怜悯和帮助残疾人,体验助人之乐。

引导学生学科学、爱科学: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祖国妈妈的可爱、宏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与祖国的血脉相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教学活动,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动身,引导儿童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收获的愉悦,激发儿童努力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

教学措施

1、充分敬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2、敬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激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与学生同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须要。

4、敬重学生的体验和推断。

改进教学思路: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留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动身,在实际生活中捕获有教化意义的内容,依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安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绽开活动。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学问和实力的发展、阅历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相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嬉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干脆参加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化过程,将道德相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留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阅历和体验。

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获有教化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爱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主动的参加中生活得到充溢,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推断得到初步的培育。

4、创建性地运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刚好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汲取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化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化的质量。

教学进度支配

周次教学内容周次教学内容

1让我想想11我们的科学小组

2信任自己12可爱的祖国

3学习生活有安排13国旗国旗真漂亮

4我们手拉手14敬礼,人民英雄

5爷爷奶奶,你们好15我在长大

6帮助残疾病人16我在长大

7帮助残疾病人17努力才会有收获

8我发觉18丰收会

9我也做探讨19复习

10我也做探讨

品德与生活工作安排9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以教研室教学安排为指导,以学校教学安排为中

心,仔细实行“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动性和创建性,切实转变老师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将实践的过程转化为创新的过程。依据低年级学段学生的实际状况,制订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学工作安排,以便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化教学工作。

二、工作重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动,以及教研室对品德学科的高度重视,我们本学期根据上级要求,组建了《品德与生活》教研组,我们组作为学校教学探讨的基层组织,提出了“拓展学科视野,加强内外融合,努力使品德课堂生活化,品德教学科学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觉,在课堂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生活实力和道德水平”的工作思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老师的专业成长。

三.工作措施:

(一)仔细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深化实施课程改革。

1.校本培训

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阔老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探讨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作为教研组长,我将带头努力学习,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老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养的训练,提高老师把握教材、细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实力。教研组不断强化学习教化,仔细研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了解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从而帮助老师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老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

2、教研活动

(1)确保每学期肯定次数的教研活动,学习教化科学,科研理论,转变教化思想,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明确培育目标,探讨教学方法,相互沟通,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品德组的实际,要主动参与兄弟学校的互动沟通,主动发挥同伴合作,努力使教学水平达到最高。

()为您服务!

()为您服务!

(2)仔细抓好课堂教学活动,组内加强集体备课,上好校内公开课,通过课后评价和反思把好质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备课方面,提倡“高效、共享、反思”的集体备课方式,特殊要留意教学反思,刚好捕获教学中的胜利与失败,渐渐在反思中进步。重视听课学习,有安排的对教法进行探讨,形式不拘一格,通过上互助课,相互探讨,相互探讨更有效的教化教学途径,使老师们在熬炼中不断成长,提高老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实力。

(3)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建育人环境。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生活为主的课程,到处体现了生活性,我们通过各种节日以及学校组织的活动,为学生创设环境,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化和熏陶,真正发挥品德学科的优势。

四.详细活动支配:

九月1、组织本学科成员共同制定本学期教研安排,并向任课老师传达安排。

2、组织青年老师开展说课活动。

十月1、为青年老师基本功竞赛做好打算。

2、每人上好常态课。

十一月1、观看优秀课例录像。

2、参与区名师课堂教学专题研讨。

十二月1、做好优秀课件、案例征集

2、组织老师上好研讨课,做好评课活动。

元月1、做好考查、抽测、工作。

2、总结、整理、反思本学期工作。

品德与生活工作安排10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以教研室教学安排为指导,以学校教学安排为中心,仔细实行“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动性和创建性,切实转变老师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将实践的过程转化为创新的过程。依据低年级学段学生的实际状况,制订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学工作安排,以便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化教学工作。

二、工作重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动,以及教研室对品德学科的高度重视,我们本学期根据上级要求,组建了《品德与生活》教研组,我们组作为学校教学探讨的基层组织,提出了“拓展学科视野,加强内外融合,努力使品德课堂生活化,品德教学科学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觉,在课堂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生活实力和道德水平”的工作思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老师的专业成长。

三.工作措施:

(一)仔细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深化实施课程改革。

1.校本培训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阔老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探讨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作为教研组长,我将带头努力学习,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老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养的训练,提高老师把握教材、细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实力。教研组不断强化学习教化,仔细研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了解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从而帮助老师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老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

2、教研活动(1)确保每学期肯定次数的教研活动,学习教化科学,科研理论,转变教化思想,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明确培育目标,探讨教学方法,相互沟通,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品德组的实际,要主动参与兄弟学校的互动沟通,主动发挥同伴合作,努力使教学水平达到最高。(2)仔细抓好课堂教学活动,组内加强集体备课,上好校内公开课,通过课后评价和反思把好质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备课方面,提倡“高效、共享、反思”的集体备课方式,特殊要留意教学反思,刚好捕获教学中的胜利与失败,渐渐在反思中进步。重视听课学习,有安排的对教法进行探讨,形式不拘一格,通过上互助课,相互探讨,相互探讨更有效的教化教学途径,使老师们在熬炼中不断成长,提高老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实力。(3)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建育人环境。《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生活为主的课程,到处体现了生活性,我们通过各种节日以及学校组织的活动,为学生创设环境,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化和熏陶,真正发挥品德学科的优势。

四.详细活动支配:

九月

1、组织本学科成员共同制定本学期教研安排,并向任课老师传达安排。

2、组织青年老师开展说课活动。

十月

1、为青年老师基本功竞赛做好打算。

2、每人上好常态课。

十一月

1、观看优秀课例录像。

2、参与区名师课堂教学专题研讨。

十二月

1、做好优秀课件、案例征集

2、组织老师上好研讨课,做好评课活动。

品德与生活工作安排11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工作依据区教研室教学工作安排的要求,我校品生、品社教学的主要工作以实施新课程改革和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为中心。仔细钻研《品生品社》的课标与教材,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重视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以贯彻新的课标为指导,以课堂教学改进安排为抓手,重视学生主动参加课堂教学,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具有辨别是非的实力和健康的心理素养。

二、主要任务和目标:

1、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开好课程。

2、规范教学常规,加强老师业务常规管理,保障教学教研活动效果。

3、接着加强品生品社老师的培训工作。

4、为促进老师专业水平发展,开展联片教研活动。

三、工作内容与措施:

时间

活动内容

目的要求及方法步骤

二月

1、组织老师参与教研中心品德学科安排传达会。

2、做好品生品社学科的课程纲要。

3、为尽快了解课标、教材的新改变,提高老师的备课质量,组织品德学科老师参与区“说课研讨会”。目的是让老师熟识课标,了解教材并听取本学期教学安排。

4、为让老师尽快了解教材内容,从全局把握教材,强化老师的分析教材,运用教材的实力,让教材上的'文字,教材上图片的编写意图真正变成老师的教学思想,让教材变成老师上好课的一种工具和资源。

三月

1、传达安排。

2、集体观看录像课并议课。

3、学习并反思张老师在开学初的教研活动中所传达的学科精神,以及沟通听取的说课内容与反思。

4、组织骨干老师观看全国优质课录像课,围绕探究引导学生参加社会的途径开展探讨沟通。老师通过自主学习、同伴互助、观课议课、网络学习和师生主题探讨等形式深化探讨学科学问,拓宽老师对学科学问的视野,打开教学思路。

四月

1、学区联片教研活动。

2、参与区基本功竞赛。

3、为促进老师专业水平发展,充分发挥骨干老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达到相互学习、相互进步的作用。组织各学区实行“同课异构”的形式,围绕专题“导-学-议-练”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探讨。

4、平常在组内,加强教学中重点、难点及备课沟通。仔细学习领悟新课标,钻研教材,探讨教法。勤练基本功,提高自身素养。

五月

1、仔细学习《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标准。

2、组内听课活动。教学中,进一步反思老师的教学观念和平常教学行为之间的差距,优化课堂教学。

六月

1、“美德少年”评比。

2、总结工作迎接期末抽查。

3、为实行“四德”建设精神,有效拓展品德课堂教学的效果,围绕“诚恳守信、孝亲敬长”等方面,择优举荐事迹突出的学生,参与全区“美德少年”评比活动。

4、反思工作,总结阅历,找出问题,明确下步工作方向,并做好期末考察工作。

品德与生活工作安排12

一、班级状况分析

学生酷爱学校,酷爱班级,酷爱学习,有剧烈的集体荣誉感。学生普遍都能尊师守纪,团结友爱,有较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但有时有点过于活跃,须要老师适时调控。

二、教材内容分析

1、第一单元《春天的歌》通过动手试验、视察、朗诵、绘画等方式让儿童感受春天赐予人类的无限朝气,激发学生酷爱生活、创建生活的美妙情感,完成新课标要求的“了解天气、季节改变对人生活的影响,学会照看自己”;“能观赏和感受自然的美”;“从不同途径收集信息”;“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并情愿与他人沟通共享”等目标。

2、其次单元《今日我当家》抽取学购物、进厨房、对待生病、接待客人四个方面来详细地构建儿童当家的过程。

3、第三单元《我在班级中》从“我们共享,我们欢乐”、“我帮你,你帮我”、“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家”、“我们共庆六一节”四个方面来立体地呈现班集体生活的乐趣。

4、第四单元《欢乐的学习生活》在设计上以学习爱好为中心,并试图打破将学习仅限于课堂的狭义学习观,侧重对儿童进行开心主动、负责任、有创意的生活主题教化,从而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做事专心”,“情愿有安排、有目标地支配自己的生活”,“做事仔细、不敷衍,有耐性,有毅力”,“兴奋地学”,“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等目标。

三、本学期教学的总目标

1、酷爱大自然,能主动到大自然中视察春天的特征,对自然现象有探究欲。知道春天动植物的改变,人们衣着的改变,学习有关儿歌,知道种子发芽生长的条件,了解植树节的相关学问,能在活动中初步相识春天的'花及野菜,练习综合的视察、绘画、朗诵实力,培育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

2、乐于参加班级的各项集体活动,能感受集体活动的美妙,主动参加班级的卫生值日和保结工作,能为班级庆祝“六一”活动布置教室。懂得要爱惜公共财物、敬重他人劳动成果的道理。

3、能发觉学习生活中的欢乐,从而激发对学习生活的爱与乐趣。

能够主动主动地参加学习过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通过找寻校内内、生活中的好玩丰富的学习活动,体验学习的欢乐。了解多渠道的学习方法,了解丰富的学习途径。

四、教学措施

1、加强课前预习,培育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和实力。

2、提高学生的有效性。

3、加强课堂评价,提倡多元化评价。

五、教学时间:

34课时。

品德与生活工作安排13

一、指导思想:

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为指导,着重培育小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为主,并对学生进行爱国办法教化,情感教化,感恩教化,使孩子们形成开朗自信大方宽容有爱心,有志向,有目标的合格小学生。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学问、实力、情感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浅显的相识,养成了的好的习惯,社会生活范围的,相识社会和品德的迫切的须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高校生乐于本课程的学习,能参加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三、教材分析:

本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规范和法制教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教化,国情历史和文化教化,地理和环境教化等有机地融合,让学生在与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自己的.阅历、情感、实力、学问;发展自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相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习惯,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道德判别实力,为成长为具备现代社会生活实力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四、教学目标:

1、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允公正、团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个人的权利和义务,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懂得规则、法律社会公共生活的意义。

3、尝试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的推断和选择。

4、学生社会生活,能够清晰地表达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看法,能够与他人同等地沟通和合作。

五、教学方法:

1、把握课程,偏重学问学习,忽视实力、情感、、价值观培育的教学观念,多种教学活动,必备的学问。

2、擅长调动和学生已阅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敏捷选用教学组织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的空间。

4、充溢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有机起来,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向社会延长。让学生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化。

品德与生活工作安排14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依据《义务教化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试验稿)新编,编排了四个单元,共16课主题活动,约32课时,每周上两课时。

第一单元第1—4课我爱我家

其次单元第5—8课我的生活好习惯

第三单元第9—12课爱心行动

第四单元第13—16课火热的夏天

二、教学目标

1、在介绍家庭成员,回忆甜蜜往事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生活的快乐与华蜜,激发学生爱生敬长、酷爱家庭生活的主动情感和看法。

2、通过开展生活小故事的讲解并描述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切,初步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逐步培育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不依靠父母,并驾驭正确的保健常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使学生懂得自己是家庭的一员,酷爱劳动也是爱父母的表现,学会一些劳动的学问和技能,初步培育自己独立生活的实力。

5、引导儿童去视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育中,欢乐地成长。

6、通过日常生活阅历的积累,了解夏天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识、生活常识,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学问。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地和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视察,在视察活动中增加试验实力和应用实力。

7、通过暑假生活中平安、健康、快乐、有意义活动内容的支配和选择,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学问、增加辨别是非好坏的实力和自我管理自我调控的实力,知道自我爱护的方法,驾驭初步的适应社会的常识的技能。

三、教学措施

1、仔细备课,留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

2、争取每个学生都有熬炼的机会。

3、正确估计学生的实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留意因材施教。

4、留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1

我的一家

2

2

我是家中小成员

2

3

在爸爸、妈妈关切下成长

2

4

过家家

2

5

我掉了一颗牙

2

6

眼睛与耳朵的诉说

2

7

喝水的学问

2

8

在餐桌上

2

9

关切老人

2

10

他们须要关爱

2

11

小手拉小手

2

12

别把花草弄疼了

2

13

雷雨来了

2

14

夏天的小虫

2

15

怎样才凉快

2

16

过好暑假

2

17

期末复习考试

18

19

品德与生活工作安排15

指导思想:

主动落实课标要求,以课标为纲,加强课标对教学实践的引领和指导;聚焦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以问题探讨和解决为依托,促进课程实施实力的提升;接着深化教学范式的探讨与实践,深化教与学行为高效性探讨与实践,优化常态课堂,落实省市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要求,促进老师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主动设计并开展多种有效的学习评价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实力,促进学生发展。

工作重点:

教学范式的探讨运用;教与学行为高效性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拓展探讨实力?

详细工作支配

一、以课标为纲,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结合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加强课程标准的学习、研讨。加强课标专题学习,以学科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线,精研课标,以课标为指导,以问题解决为目的,引导老师在课标的统领和指导下设计课堂,进一步明晰课标内涵和外延,强化课标意识,增加课标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充分落实课标的要求。要求三月份各单位主动围绕探讨问题和"优课"课题,开展课标的专题学习,并遴选一节优课设计以网络研讨的形式将学习过程材料及心得上传至历城品生品社教研QQ群(群号:50678314)。格式为:

探讨主题

课标专题论述

探讨心得

优课设计

活动图片

视导中将针对课标学习与探讨进行考查,进一步促进课标学研与教学实践的融合。

二、加强老师队伍建设,提高老师的学科业务素养

加强老师基本功建设,仔细思索并分解品生品社学科老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针对基本素养及要求强化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提升课程实施实力。

三、聚焦问题,增加课程探讨实效

1、以问题为切入点,提高课程探讨的实效性

确立主题,以点带面,开展实效课程教学探讨。结合优课活动仔细分析本单位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教研主题或阶段性探讨课题,围绕问题的解决制定教研安排,细心谋划特色教研活动,主动设计开展专题学习、集体备课、案例研讨、探讨论坛等有效的教研活动,提高课程探讨的实效性,促进学科健康发展。要求各单位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实效教科研活动,并将活动实录图文并茂发至QQ群。

附:历城区品生品社学科教科研活动记录

活动主题

承办单位

时间

地点

参与人员

课堂视察团队成员

执教老师及课题

主持人

讲座主题

活动内容

活动简讯:(300左右即可)

活动图片

2、以共同体为线,实现互动共进。本学期接着与章丘就"如何提高地理、历史题材教学内容的教学实效性?"这一探讨主题开展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