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准书》与《货殖列传》的比较研究_第1页
《平准书》与《货殖列传》的比较研究_第2页
《平准书》与《货殖列传》的比较研究_第3页
《平准书》与《货殖列传》的比较研究_第4页
《平准书》与《货殖列传》的比较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准书》与《货殖列传》的比较研究

《平准书》和《货殖传》不仅是史书中记载经济的先驱,也是司马迁影响深远的经济杰作。《平准书》(以下简称《平》)记叙汉初七十年间的经济概况和经济政策的演变;《货殖列传》(以下简称《货》)叙述西汉前期乃至更远时期的商业活动以及主要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二者相互融通、相互补充,构成了司马迁自由经济思想的体系。一、“求富益货”的动机司马迁通过对大量史实的研究,从人性和历史的角度考查了人们对物质利益追求的心态以及他们一切活动的最终动机,于是以充分的理由提出“富者,人之情性,可不学而供欲者也”。而且借老子“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来加以证明。他赞同管仲认为人的天性是趋利避害的,是爱富恶贫的。只要统治者不对人们的物欲进行限制干预,人们就会在“求富益货”的自利动机下进行一切活动。在他的笔下,不管是贤人、廉吏,还是赌徒、渔夫;不管是隐者、侠士,还是猎夫、妓女。他们奔波忙碌,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奔富厚”,都是为了获得某种利益货云贤人深谋于廊庙论议朝廷守信死节隐居岩穴之士设为名高者安归乎?归于富厚也。”又云:“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贪使也。”“闾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奸,掘冢铸币,任侠并兼,借交报仇,篡逐幽隐,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骛者,其实皆为财用耳。”“游闲公子,饰冠剑,连车骑,亦为富贵容也;弋射渔猎,犯晨夜,冒霜雪,驰坑谷,不避猛兽之害,为得味也。博戏驰逐,斗鸡走狗,作色相矜,必争胜者,重失负也。”凡是种种,都是“知能索耳,终不余力而让(索取)财也。”应当肯定,司马迁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具有这种观点,是很进步的。虽然难免带有绝对人性的局限,但他肯定了人们获得物利的动机是合乎天性的,这就为老百姓找到了一种“奔富”“求利”的理论根据,司马迁也就成了他们这种要求的代言人。二、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尽管司马迁的经济思想是以“富利”为核心,但是他又并不认为一切求富的行为都是合理的。在如何求富这一点上他提出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的观点。在司马迁看来,社会经济有其自身的规律,人们应当自觉地顺应这种规律,反对当权者不适当地干预经济活动。他提出:人们的一切正当的经济活动都是天经地义的,因为人们的物质利益最基本的是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而要获得这些必需品,首先要进行生产;又由于各地风物之差异,人们有不同的社会分工,所以,又必须流通。所谓“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宝绝,虞不出则财匮。”“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P982)司马迁经济思想之价值就在于他能从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出发,提出经济问题。他看到了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不可遏止,推而知人们的生产活动,流通活动也是不可遏止的。他认为这种经济活动同自然界许多现象一样,有自己的规律,也符合一定的“道”,它不是什么力量都可以制止的,国家应当听其自然运行,不应当横加干预、阻止。当然,由于人们追求富贵的动机和目的,所以人们就势必要尽最大可能地追求利益,从而使得整个社会形成一种激烈的竞争机制。在这种竞争中,必然优胜劣败,即“巧者有余,拙者不足”,“能者辐辏,不能者瓦解。”(P988)司马迁认为这种现象是正常的,也是合乎道德的,即使贫富两极悬殊,出现以富役贫,也是不足怪的。在司马迁眼中,贫贱是可羞的。对于这种社会现象,他主张贫富自然演变,政府当不予不夺,希望人们能够通过劳动和才能达到致富的目的。班固说司马迁“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蔽也”。(P103)这种评说殊有不当。严格地讲,司马迁的“富利”观其实是“义利”观。他并不轻看意识形态对经济活动的制约作用,也十分赞成以儒家之礼义给人们以教化。他深知“放于利而行多怨”,(P697)所以他主张以礼制欲,他说“人生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忿,忿而无度则争,争则乱”,故先王“制礼义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穷于物,物不屈于欲,二者相待而长,是礼之所起也”(P371)司马迁反对奸富,视本富,末富为“尤异”、“足术”,明确排除那些“有爵邑奉禄弄法犯奸而富”的行为,对于这些犯法作奸者,他主张“唯一切严削为能齐之”(P1000),即是指在教化不能奏效时,应当辅之以刑罚的手段。基于这些认识和主张,司马还对封建统治者的经济政策提出“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P982)的建议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司马迁经济思想的精华,也是他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经济学说的重大贡献,直到今天,也仍然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三、“富无经济,货风险”司马还借白圭语“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P983),说明经济活动的重要性,把经济活动同政治、用兵相提并论,明确强调它的非同寻常的地位,并以此提出人们从事工商业和进行物质生产的战略眼光。同时,他又以现实的目光觉察到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并因此认为从事工商业是老百姓积累财富最有利的途径。他说:“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门市”。(987)这种观点是司马迁长期观察思考的结果,它既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又总结了工商业者致富的经验。因而《货》所传人物从上古到汉初都是从事工商业而发家致富的例子,没有一个是依靠其它途径致富的。而且司马迁每论述一个例子,都要对他们致富的过程进行总结、归纳、评说,从中得出有益于后人的宝贵经验。他鼓励人们通过工商业而致富,不看轻任何一种行业,即使低贱如“卖浆”、“洒削”(磨刀剪)之张氏、郅氏,但只要象他们那样始终一贯,专心致志,坚毅不拔地干下去也一样能够达到腰缠万贯的。同时司马迁又说“富无经业,货无常主”,(P988)就是说,尽管任何行业只要具有“诚一”的精神都可以致富,但是财富不会永远属于一个人,富也决没有一成不变的行业,所以,在竞争激烈的商业活动中,人们除了必须具有专心一意的精神外,还应当充分利用才智,发挥机动、灵活性,要不断地洞察市场变化,根据自身的条件灵活选择致富之门路。所以他又说:“无财作力,少有斗智,即饶争时”,即是说:当一个人资本很少时,就要依靠勤劳致富;倘若比较富有了,就可以与人“斗智”,通过智慧和技巧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战胜别人,从而获得更多的财富;如果一个人非常富有,财力雄厚,就应当敢于“争时”、“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白圭语),就可以大胆地冒险,以自己的经济为实力,勇敢而善于参与竞争,从而获得巨大的财富。他告诫人们“富者必用奇胜”,因为商场即是战场,所以,兵法上的某些策略和原则完全可以用于商业活动中。商业和战争一样都有风险,而且商场中的风险愈大,那么获得的利润也可能更大,对此,司马迁用了若干史实加以论证。举两例:《货》载:“吴、楚七国兵起时,长安中列侯封君行从军旅贷子钱子钱家以为侯邑国在关东,关东成未决,莫肯与。唯无盐氏出捐千金贷,其息什之。三月吴楚平,一岁之中,则无盐氏之息什倍,因此富埒关中”(P988)。又载:“宜曲任氏之先,为督道仓吏。秦之败也,豪杰皆取金玉,而任氏独窑仓粟。楚汉相距荥阳也,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而豪杰金玉尽归任氏,任氏以此起富。”(P987)司马迁在谈到各行业获利大小时,涉及到了平均利率的问题。他说:“庶民农工商贾,率亦岁,万息二千”即是说,无论哪一行业,等量的资本投放出去,都可以获得年利20%。尽管他主张薄利多销,但是又认为利润不得低于平均利率。所以他又说:“佗杂业不中十二,则非吾财也。”(P987)如果经营某一行业,不能获得20%的利率,就不值得经营了。同时司马迁还认识到,善于做生意的人,总是不断地买进卖出,这样就自然减少积压,商品转手快资金周转快,从而获得较有保障的利润。对那些贪婪的商人,他说他们一味地贪图高利,当买不买,当卖不卖,使得自己永远处于被动的地位,而且白白失去许多赚钱的机会。准确地说,司马迁的《货殖列传》应当是一篇治生学的典范之作。传中所举子贡、范蠡、白圭等,都是典型的善于治生的先贤。司马迁将他们的治生之术加以理论的概括总结升华,从而形成一套比较严密的治生学的理论体系。司马迁重视治生,是因为在他看来,治生与治国是紧密相连的。善于治生者亦善治国,传中所举范蠡、管仲就是这种集治生又治国于一身的典型。司马迁撰货殖,重治生,正是因为治生富民乃治国之根本,由此足见司马迁之卓识。四、司马迁的经济政策《平准书》和《货殖列传》互为表里,如果说《货》是正面为中小地主、商人及老百姓言论立传,那么,《平》则是对汉武帝经济政策的批判。汉初,战乱刚息,国家初建,贫穷和羸弱是这个时期的普遍特征,“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P431)在这种形势之下,统冶者以“无为而治”的方略,在经济管理指导思想上,实行轻瑶薄赋,“与民休息”的经济政策,从而使汉初经济迅速发展,社会极大繁荣。到武帝初年。“则人给家足,都鄙廪邑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枚。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P431)不难看出,司马迁对汉初年的经济政策基本上是肯定的他用赞颂的笔调描述了汉武帝以前民殷国富的社会现实。再看汉武帝问鼎以后是怎样一种局面呢?司马迁选取了汉武帝几件重大经济政策加以讨论,指明其失误。首先,“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数年之间官兵同蛮夷间的战争不断,耗费了国家无数钱财;其二,几次出击匈奴,虽然汉军最终获得了胜利,但伤亡之数以万计,加速了国库的空虚;其三,灭朝鲜、平南越、击西羌,筑会郡,置张掖、酒泉、朔方诸郡,前后几十年,征调几十万民力,耗财累巨万,这不仅影响国计民生,而且严重加大国力负担;其四,堵黄河缺口,修各种水渠,每次都征调民夫数万计,征民钱财亦数万计;其五,大修宫室,封禅周游,又空耗巨万万物力财力。现在看来,汉武帝平定匈奴,平定南越,开通西南夷,开挖水渠、堵黄河缺口等措施,都是历史功绩,但这是从政治的角度来看的。司马迁从经济角度出发,对汉武帝的内修功业,外攘夷狄,进行了全面的否定,对他的好大喜功和封建迷信更是以毫不留情的批判。由于汉武帝毫不节制的大兴军事,大兴土木,不仅用尽了汉初70年的财政积累,同时也加重了封建国家的财政危机。面对空虚的国库,面对国贫民弱的现实,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图挽救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首先改革币制,严禁铸钱,但是事与愿违,民间铸钱仍然通行,禁而不止;其次,采取“算纟昏,平准,均输”政策,对盐铁等采取中央集权,国家垄断,不准民运,这些措施使得“中家以上大抵遇告”,(P435)《平》载“治郡国缗钱,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P435)。不难看出,这些措施,其实质是与民争利、夺民之财,司马迁对此的不满和批判之情也溢于笔端,他说,这些措施虽然解决了封建国家的经济危机,但却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秩序。汉武帝的外攘内修,使得“海内之士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他借所谓“古者尝竭天下之财以奉其上,犹自以为不足”(P438)来讥刺汉武帝也是在极大收刮民之膏髓,以奉其一人之淫欲。应当承认,司马迁对汉武帝各项举措特别是他的经济政策的批判不乏过激之辞,但是,站在司马迁“民本思想”以及其经济思想的立场看,又不得不承认他的批判切中时蔽、言之有理。针对汉武帝的大兴攻伐和大兴土木,洞察当时之社会实际,司马迁指出“物盛而衰固其变也”。诚然汉武帝时代表面看来,似乎是达到强盛之峰极,但事实上,汉的衰落、武帝后期已初见端倪了,从这一点上,我们又不得不佩服司马迁的又一远见卓识。五、历史上的原因对于司马迁的经济思想,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看,其历史价值都远远高于其之前的老子、孟子、荀子和韩非子,也高于其同时代的贾谊、晁错等。透视他经济思想的全部内质,有三点是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一、他肯定人们为追求物质享受而“求富益货”的合理性。他用儒家经典《诗》《书》为证,反驳儒家安平乐道的说教。认为世之生民,都是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所以,统治者抑或是道学家们即使用怎样的动听的道德礼义去教化他们,也是“终不能化”的。二、对高利贷谋取暴利不加谴责,反以立传颂之。司马迁把子钱和无盐氏与工商业者同列,称他们为“贤人”。三、赞扬“巨万者与王者同乐”,直接反对统治阶级反对民间“豪富”,反对私人财富无限积聚的思想和政策。这些都是司马迁经济思想的精华,如果中国古代社会能够循着司马迁的经济理论和构想发展,那么中国古代经济长期停滞的历史一定会重写,然而不幸的是,这种在古代历史上的光辉的思想却长期受到冷遇甚而贬斥。应该承认,这有其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体制以及封建政治,封建统治赖以存在的理论依据的儒家思想相抵触,甚至对立,这就使得它在几千年强大的封建统治下注定要被冷遇和批判。二、司马迁经济思想体系的不完善,对国家和个体的认识,对国家控制、干预社会经济,国家政治与社会经济一体化的认识,还有很大的不足,许多地方还有太理想化的色彩,而且有些逻辑推理还带有生硬和牵强性,不能类比的却用类比手法推导出自己需要的结论。比如“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推出“人富而仁义附焉”,事实上却不能一概而论,普遍意义上根本经不住推敲,更不要说鱼、兽、礼根本就非同位概念,这个推理本身就不成立。三、司马还认为只要发展商品经济,就能“上则富国,下则富家”,在此,“家国关系是矛盾的”,“家富”、“国富”并不具有一致性。总之,不管怎么说,司马迁在考查经济问题上并不是孤立地考查经济而考查经济,而是把经济同政治意识状态法律道德等问题结合起来加以考查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其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