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漏与打眼的博弈_第1页
捡漏与打眼的博弈_第2页
捡漏与打眼的博弈_第3页
捡漏与打眼的博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捡漏与打眼的博弈

“遗漏”和“眼睛”是收集世界的特殊术语。在《新华词典》和《慈海》中找不到,而且离得很远。“拣漏”:因为卖方不明白出售物品的价值低价出售,买方却知道此物珍贵之处,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收到珍罕泉品。“打眼”:眼力不济,买进假货或高价买入普通品;再就是遇见一件要价不贵的好东西,因看“打眼”与珍品失之交臂。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是,收藏品是成百上千年以前的物品,漫天要价,落地还价,工商局不管、物价局不问。买卖双方斗智斗勇,为那些既不能吃、也用不了的东西,在“拣漏”与“打眼”之间鏖战,上演着一出出好戏。古玩市场充满风险和隐患,可安全监督局从来不检查、不过问。大凡搞收藏的人都盼着“拣漏”,拣漏机会不常有,“打眼”却随时随地在考验着收藏者。历史上,收藏活动大凡局限于极少数特殊人群。遇到动乱或贫困年代,那些不能用、不能吃的旧东西,无疑是累赘或者破烂,极少有人关注收藏。老百姓的头等大事是吃饱穿暖,收藏意识、收藏知识、收藏条件无从说起。只要有哪个冤大头肯出钱收购这种前辈留下也派不上用场的东西,有机会将藏品换成钱或者大米之类,那可是求之不得。经济不富裕、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是拣漏最佳时机,用很少的钱拣一件价值不菲的大珍品并非奇迹,而既有这样的头脑和情趣、又有财力的人实在少之又少。如今一些大收藏家中,的确存在这样的例证,但他们的数量如同中彩票大奖一样罕见。2.古钱币的认知能力及不健全的行为有以下几种情况生活逐渐好转,吃穿之余有些闲钱,偶尔也逛逛旧货市场。建设施工、搬家挪窝,发现、清理出一些“废铜烂铁”,如有人喜欢就随便处置。由于缺乏古钱币的认知能力,也没有多少专门书籍可以参考。收藏者和钱币商人都凭感觉行事,精美大样、少见的就贵些,粗糙或外观不良的便宜点。钱币倒爷往往以收入价确定卖出价,有利润就干,赚多赚少则见机行事。社会的转型期机会最多,经历过那个时代的钱币收藏者是最幸运的,有无拣漏就看你抓住时机没有。3.伪劣区域的特征社会走向富裕,收藏活动广泛深入,钱币专业书、各种资料随手可得,有闲钱的人越来越多。无论买方卖方,对真假贵贱的识别能力都得到了加强,有定价的书籍已经普及。好东西也已名花有主,拣漏十分困难,机会越来越少。但是,虽然拣漏概率随收藏队伍整体水平提高而下降,拣漏的机会永远不会消失。识别能力强、勤奋投入者的机会相对多些,人们常说的“钱缘”实际上是指那些投入热情和时间,通过努力而取得收获的收藏者。4.清钱和必要性拣漏还有的机会主要来自收藏前辈的珍藏。收藏行业的一句老话“收藏不过三代”,除了个别世家和祖孙三代有同样嗜好情况之外,几乎没有收藏品传代能超过三代。儿子知道父亲对藏品的珍爱和来之不易,一般不会轻易处置这些藏品,到了孙子一辈情况就不同,既不明白它的价值又看着这些占地方的无用之物不顺眼,很多被当废品处理。晚清钱币收藏大家鲍康一生奋斗,所藏古钱极其宏富,可与现代大型博物馆攀比。如先秦刀、布六百余品,其中空首布、齐刀数量过百,从其《大钱图录》一书也可见其清钱的功力。19世纪末鲍康死后,由侄儿鲍恩绶继承遗产,后恩绶又传长子鲍鼎臣。上世纪20年代,鲍鼎臣将叔祖父藏泉廉价出售给古董商人,此时离鲍康去世约40载。如今想要拣老收藏家子孙贱卖古钱,概率如买彩票中大奖差不多。可是在古钱资源已日渐枯竭的年代,有一些钱商依然源源不断地提供泉品,还不乏夹杂一些古钱精品、珍品。此时千万要提高警惕,在信息畅通、文化普及的当代,城里人却经常中农民钱贩子的招。一些身穿工作服还脏兮兮的样子,手里拿着“刚从工地上挖到的宝贝”,说自己也不懂,您给个三五万即可将一级文物卖给你,多么富有诱惑力啊!有一些地方有造假传统,古钱造假产业供销一条龙,所铸假钱水平之高可以蒙倒有经验的钱币收藏者、甚至是业内专家。5.古钱币“精和珍”“被挑漏”千万要牢记,拣漏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一次偶然机会拣个小漏,于是每每到钱币市场就留意着拣漏。也知道拣漏的机会十分有限,到了自己身上就犯迷糊了。执意拣漏可不是好事,要不是十次有九回落空,或者就是成为受骗上当专业户。有些人,搞收藏也老想着出人头地,不按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办事,结果很惨。在收藏的道路上还没有学会走路的人,就开始奔,对普通品没有兴趣,所藏均为珍罕之品;没有经过古钱集藏知识的“小学”、“中学”,就上“大学”、当“研究生”,后果很严重。古玩精品、珍品自古以来都是因为罕见才被称为“精和珍”,偏偏有那么些超人可以不遵守这条收藏界一致公认、也为实践所证明的规律。在我所交往的朋友中,就有这么一位古钱币“收藏家”,十几年来,三天两头都能在钱币市场拣到漏,至今已精品累累,中国历代古钱精品、中国古钱币图谱上的珍罕品种他几乎全有,五十名珍已经集全,收藏水准达到甚至超越大型博物馆。用不多的钱和不长的时间,几乎收全中国历代古钱币精品、珍品、名誉品,这样的神话在不少地方都有发生。问题出在把“打眼”当作“拣漏”,结果是形成一种“习惯性”的“被拣漏”。全国各地都有这样“走运”的“高手”,只知捡漏而不须防备“打眼”,他们担当起古钱币赝品制造者的衣食父母。他们对普通古钱币没有兴趣,起步就玩珍品、出谱品,对古钱币最基本的包浆、锈色和各朝各代钱币形制、钱文书法特征不甚了了。看不过去的好友劝他几句,摆事实、讲道理,有耐心时听几句,要不就跟你急。省得你们说真说假,干脆独来独往,或者找几个观点相同的同好、或者就跟不懂古钱币的人玩。甚至还出现这样的古钱币网站,从版主到泉友,玩的都是古钱“精品、名誉品”,围着一枚枚赝品、臆造品古钱币评头论足,不时还有网站老“砖家”点评,还真把不少初入门者带到沟里了。二、避免“眼睛疲劳”1.熟悉古钱币的方法任何类别收藏者在入门时,无一例外须从普通品开始,欲速则不达。事物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科学合理发展,钱币收藏也要由易至难逐步深入。收集古钱币强调实践第一,多看、多接触真品、实物,熟悉真的古钱币,也要看假的古钱币,有比较才有鉴别。读谱看书,多看古钱图谱;其他知识辅助,多读历史、书法、铸造技术类书籍。钱币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看真品,熟悉不同年代、地区、钱局钱币特征,比如铜色、锈迹、款式、钱文书法、工艺风格等等,循序渐进。如在市场见到珍罕品种钱币,自己把握不大,一时又没有人能帮助鉴定时,宁可错过,也不冒险。做事不要急躁,切忌鲁莽冒进,才能防止“打眼”。2.认假、守眼、真钱要从存世量大的普通品开始,逐步提高钱币收藏品种的档次,不能只对珍稀品、出谱品有兴趣。切忌好高骛远、标新立异、心境高昂,眼力低下者,最容易“打眼”。如某人由于很少接触古钱币真品,所收历代古钱币都是同样色泽、同样书法、同样工艺、同样包浆,将赝品的特征看成真品特色,以为这样的才是真正的古钱币。认假钱作真品,反而把真钱看成赝品,结果把事情搞反了。嫌手头的真钱太平常,处理出让或与人交换假的珍品古钱,留下来的绝大部分是“珍贵”的赝品。好的心态十分重要,要明白自己的水平与能力,要看清古钱币赝品的变幻与水深;不要过分看重名和利,不要幻想一夜成为大收藏家。3.数字媒体的政治传播价值与古钱币实物接触极少的学者、专家,读过古钱书、研究货币史;祖上曾经出过古钱币收藏家;或者在文物研究单位任职,对古钱币一知半解却又很自信,这样的人最容易误导初学者,造成有些学者、专家和收藏刊物,堂而皇之忽悠收藏者。如果这样的“专家”又在收藏类刊物负责钱币专栏或者写些钱币文章,危害面更大。有读者将古钱赝品写成文章投稿,不但被刊登,停留在理论阶段的编辑还发表长篇大论,将假钱吹得神乎其神。读者被误导,投稿人更加坚定了继续收集假钱的决心,危害极大。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更有些人为了过嘴巴瘾或拔高自己,喜欢胡吹海吹,在收藏圈子里听别人的话可要掂量其中的真真假假。也不要老在一些偏僻、人不多、不专业的杂志、网站逗留,不要只听信一两个人的观点,到人气旺的钱币网站、杂志,听多数人的议论。最好的办法是把疑问品发到大型权威的专业网站,请大家来评论。4.老身份证,无假乱真以钱币书籍为老师和泉友,单枪匹马、独来独往的古钱币收藏者受骗上当的最多。古钱币收藏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活动,收藏者必须接触实物,对包浆、锈迹和各种特征多看、反复看,识真才能辨假。传统古钱币书籍只有拓片,即便是现代彩印书也会偏色,单纯从书本学看古钱的结果是纸上谈兵、误人子弟。笔者曾经遇到农民拿着一包各朝各代名珍钱赝品,而且还是同道古钱币爱好者推荐认识的。结交益师良友。新入行搞钱币收藏,要交比自己内行的朋友,形成收藏团队,有人帮助把关。交友必需擦亮眼睛,交一些品质好、比自己水平高的朋友,向他们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有一种满嘴跑火车、光说不练的假把式,从来也不亮一点真功夫给你看的“牛博士”不可深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