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系列大象无形教案及反思大象无形
新课程提倡老师成为争论 者和教材的开发者,我认为“新教材”开发的重点首先应当是“科学探究”流程的开发和完善。
案例:“比热容”的探究
比热容始终是学校教学的难点。教材(人教版试验教科书)中供应的比热容的试验操作较为繁琐且误差较大,往往致使概念难以建立,建立后的概念又由于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同学难以理解。笔者认为,授课时应大胆改进探究试验,在敬重编者所确立的“探究思想”的前提下建构“身边的物理”,采纳更为科学的探究流程,才能真正让同学取得学问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进展,特殊是取得力量进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取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我对执教本课时的课堂实录稍作整理并阐述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课堂教学实录
(一)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前提
问题引入:美丽的江南水乡──已步入冬季,夜晚睡觉时,辛苦了一天的妈妈常给我们预备好热水袋,关于热水袋,你了解多少?
(1)烧水时,水汲取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有什么关系?与水温上升多少有什么关系?
(2)使用热水袋的目的是取暖,热水袋里装的是水,可以换成相同初温、质量的煤油或砂石吗?
从生活走向物理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同学能依据生活阅历对问题做出合理的推断。
(二)猜想──科学结论的先导
问题引入:由此你认为物质汲取(或放出)的热量的多少除了与物质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关于外,可能还与关于?
同学能猜想到物质吸、放热可能与物质种类关于。
(三)制定方案与设计试验──科学探究的具体化、程序化
从猜想中直接引出探究课题:物质的吸热与物质种类关于吗?
问题导引1:选择何种物质作为争论 对象比较科学?在探究时,还应留意哪些问题?
师生共同争论得出:选择水、干砂石既可满意“不同物质”,又可使探究对象更具普遍性,因此地球表面的主要组建物质是“水、土、砂”;在探究时采纳“把握变量法”,使水、砂的质量相等,因为质量也是影响吸热的因素。
问题导引2:如何确定物质的吸热与物质种类关于(请提出两种方案)。
同学经争论后提出:一是让质量相等的水、干砂汲取相等热量后,测量温度变化;二是让质量相等的水,干砂上升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
问题导引3:依据方案设计器材。
抽取方案中的共性后不难得出需要热源、温度计,质量相等的两种物质、天公平器材。
问题导引4:用书本装置图15.31和15.32可否履行本次探究?本套装置有何缺陷?该如何改进?
同学基本能找到如下缺陷:酒精灯热源具有污染性和不稳定性,砂子升温不均匀,等等。
同学改进试验设想:一是用电热源或热水做热源;二是削减砂量增大砂的相对受热面积,使用搅棒,使砂的内部温度很快全都。得出本次操作可用如下器材取代:直径为20mm,长为20mm的试管两支,砂和水,带孔橡皮塞两个,温度计、一次性塑料杯一只,开水。
(四)进行试验与收集数据──科学事实是进行科学分析的依据
试验步骤:用天平称出15g砂,用量筒量出15mL的水,分别装入试管中;用带孔的橡皮塞插上温度计插入砂和水中;在塑料杯中倒入适量热水,将两试管同时放入杯中同等深度(以热水浸没砂面为准)8~10s拿出,读出砂的温度不再上升时水和砂的温度。
数据记录:(摘选)
误差分析:水、砂的热传递方式不同,但水在形成对流前热传递的主要方式也是传导,把握放入热水的时间是让冷水和砂吸热期间的传热方式相同,但15g的水比砂的体积大,在拿出热水后放热速度也有差异。
试验反思:本试验所得数据能较好地反映问题,且操作简捷,同学基本能独立履行,需要的物质量较少,干砂较易收集,操作时应留意使用温度较高的热水,使热水与待争论 的物质有较大温差。
(五)分析与论证──“试验后的思索有时比试验自身更重要!──牛顿”
问题导引1:若要使质量相同的水、砂石均上升相同的温度,该怎么办?
同学不难得出应对水加热更长的时间。
问题导引2:水和砂石谁的吸热力量强?
同学也不难得出同等条件下的水吸热多,故而吸热力量强。
问题导引3:如何科学地比较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呢?
实际授课时会发觉同学较难用物理语言组织表达,笔者类比密度概念的建立进行了启发,过程如下。
(1)出示两份表格:
(2)得出:可采纳比较单位质量、上升1℃的水、砂吸热多少来比较它们的吸热力量。
通过类比不仅可以建立比热容概念,同时可让同学意识到比热容同密度一样属于物质的基本属性。接下来的比热容的定义及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让同学自读课本相关内容进行解决。
(六)应用──体现学问的价值
学问应用体现从物质走向社会,同时也渗透“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培育同学辩证的科学观。
1.依据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性,举例说明它在工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
70年月的可谓“小桥流水人家”,90年月的给人“枯藤老树昏鸦”之感。从70年月到90年月的昼夜温差成增大趋势,现在又有所减小。请在课后做进一步的调查,并分析为什么?
二、我对科学探究流程的理解
(一)科学源自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
杨振宁在与科高校生沟通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科学原理是浅显易懂的……真正需要探寻的东西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最宏大的发觉往往来自于最平凡的认知。”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科学源自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作为科学课程之一的物理学,争论 的是
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隐藏着无穷奇妙。这两方面的客观存在与结果是建构学校物理新课程的关键,也是物理新课程设计的起点。这就要求教学的设计能设法让同学体会到“生活的物理,社会的物理”,总之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物理,而并非“书本上的方块字”和试验室中“冷冰冰的仪器”。这种设计的理念与教材的内容体系并无多大关系,因为教材供应的只是值得借鉴的一种探究模式。关键是敢于联系同学实际,大胆地重组教材结构,再赋以新的理念。我在设计此课时“时已近冬,天气渐寒”,以“热水袋”作为探究起点则易激发同学思维,而“太湖”作为的母亲湖,培育着千千万万的太湖儿女,以“太湖美”作为课程设计的延长点则体现了科学的价值,设计中关注了人性情感的渗透,如“辛苦的母亲”“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真正体现“生活即物理”。
(二)探究源于对问题的发觉和解决
牛顿曾说“发觉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张大昌先生说过: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的根本和必要。胜利的“科学探究”要使同学既能学到科学概念又能进展科学思维力量,则需在课堂上保持学习者剧烈的惊异 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具体操作时应遵循科学争论 的基本规律──源于问题,解决问题。笔者在组织同学探究时先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争论 主题──“热水袋里装的是水,可以换成相同初温、质量的煤油或砂石吗?”再以问题为导引,在教学中设法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争论 的情境”,并通过试验设计、操作、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沟通等探究活动让同学自主、独立地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流程源自对实践的反思和改进
这里的反思有两层含义,一是科学的探究流程的建构,需要作为组织引导者的老师依据实践进行反思;二是科学结论的取得需要作为探究主体的同学进行反思。本课“制定方案与设计试验”环节之所以与书本相比较有较大变更,缘由是我在授课时发觉,书中所供应的试验操作的确较为繁琐,而且所用的探究课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力量”较为抽象,同学往往会回答“干砂的吸热力量强,因为干砂的温度比水的温度升得快”,这一问题若不解决,势必影响科学的探究流程的构建,影响课堂教学的时效。所以我在授课时,一是让探究课题更为显性化;二是在探究中引导同学反思书本试验的缺陷,设计更为合理的探究试验,再利用探究后的结论引导同学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094.7-2024电力变压器第7部分: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
- 工程混凝土买卖合同范例
- 网络搬迁合同范例
- 正规工程居间合同范例
- 电梯展厅销售合同范例
- 小麦补偿合同范例
- 借钱合同范例范例
- 民族礼服出租合同范例
- 租赁地块合同范例
- 旧房拆迁改造合同范例
- 学生假期安全承诺书200字(5篇)
- 德钦小学教师招聘2022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血液透析个案护理两篇
- GB/T 37814-2019综采综放工作面远距离供电系统技术规范
- 高中通用技术《技术试验及其方法》公开课课件
- PSSR试车前的安全检查
- 基于R语言数据挖掘课程期末论文
-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子密码锁
-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课件
- 初步设计方案询价表
- FMEA分析经典案例【范本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