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困境、内部信用评级与信贷决策
一、内部信用评级在银行,评估债权人风险是银行的重要活动之一,信息构成了对债权人风险的评估的基础。作为金融中介的银行,本质上也是一个信息生产者1。因此,在对银行的研究中,银行出于借款人风险评估目的而进行的信息收集与评价活动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如:Stein,2002;Liberti&Mian,2009)。在银行实践中,作为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内部信用评级本质上是一个信息收集、分析和评价的过程,它是银行用于采集信用信息的重要机制(Lehmann,2008)。所谓信用评级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借款人的偿债能力或偿债程度进行综合评价与区分的过程,目的在于揭示借款人的风险水平。对银行来说,外部信用评级体现的是第三方对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评估,内部信用评级则更强调银行自身对借款人潜在风险的评价(沈沛龙和邵长毅,2004)。相较于外部评级机构,银行作为借贷的一方,在涉及客户的信贷记录和“软信息”方面有着明显优势,银行如果在内部信用评级中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有效提升信贷决策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目前,国内研究者对内部信用评级的作用的讨论,一般都集中在它对企业信用风险的预测作用上,却常常忽略了内部信用评级机制对信贷业务人员做好信息收集、分析工作的激励作用(丁德明,2007)。信贷决策依赖于信贷业务人员的信息,对于银行来说,银行提供信息激励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根据一定标准将信贷决策权配置给信贷业务人员。在理想情况下,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内部信用评级机制,信贷业务人员的信息工作2就可以通过它得到可信的反映,从而为银行向其授权(指信贷配置的决策权,以下简称信贷决策权)提供依据(Stein,2002;Bergeretal.,2005)。借助内部信用评级机制,信贷决策者可以对信贷业务人员进行授权以激励其做好信息工作,充分利用其所拥有的专门知识。Jensen&Meckling(1992)对上述现象作了详细阐述,他们明确指出,委托人有动力将决策权配置给代理人,从而借助他们拥有的专门知识尤其是“地域”知识(LocalKnowledge)来获益,而这些知识常常难以转移。在实践中,将内部信用评级作为信贷决策权配置依据的前提是,内部信用评级必须是可靠的,它真实反映了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因此,在基于内部信用评级的信贷决策权配置过程中,确保内部信用评级的可信与可靠就成为关键所在。为了获得可信与可靠的内部信用评级,完善的信息基础是必要条件,为此,银行必须充分地收集、分析并及时更新借款人的相关信息。国际经验表明,大多数银行在内部评级系统建立中,都将主要精力花费在数据收集和整理上。反观我国商业银行,数据储备严重不足,且数据缺乏规范性、质量不高,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机制的发展(吕长征,2006)。当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难以作为信贷决策权配置的基础时,其具备的信息激励作用被弱化,这是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决策过程中深受三个“信息困境”之苦的重要原因。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中,存在着三个“信息困境”。首先,信贷决策所依赖的信息有着“硬信息软化”的特征(高洪民,2005),这使得软信息更难以被硬化,从而加剧了信贷决策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损耗(Petersen,2004)。其次,信贷决策流程中普遍存在着信息的“私有化”3——即在信贷处理流程中,生产、处理信息的个体存在着将信息据为己有的行为(施丽芳等人,2009),这使得做出最后决策的信贷委员会更难以充分获得有效决策所需的信息供给。最后,在缺乏足够信息供给的同时,传递到信贷委员会的信息常常难以得到充分解读(孙伯灿等人,2003),也就是说,已有信息的使用效率也不够,这是制约信贷决策质量和效率的直接原因。这三个困境相互联系,共同影响着信贷决策的质量和效率,进而制约着信贷风险管理的开展。克服上述“信息困境”的关键在于,充分激励信贷业务人员做好信息工作,向信贷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以帮助其做出信贷决策。那么,商业银行怎样才能克服内部信用评级的低效率,进而缓解信贷决策中的“信息困境”?这构成了本文的研究问题。本文认为,在内部信用评级低效率的情况下,信贷决策者可以借助自己的主观判断,策略性引入内部信用评级作为信贷决策权配置的依据,有效地激励信贷业务人员做好内部信用评级所必须的信息工作,进而改善内部信用评级与信贷决策所需的信息基础,提升信贷决策质量和效率。二、有限授权remist在知识经济中,“知识就是力量(Knowledgeispower)!”这句老话在组织情境下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印证。那些用于做出决策的信息和知识广泛分布在组织层级中,比如,低层经理常常比他们的上级更清楚市场变化、客户需求、竞争对手动向等。为此,公司必须将决策权下放,以充分利用低层经理人员拥有的知识来获益(Jensen&Meckling,1992)。商业银行信贷决策,就是一种高度依赖于员工所拥有信息和知识的决策过程。对于信贷决策者来说,有效获取和运用这些信息和知识,构成了信贷决策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所在。因此,信贷决策者需要向员工提供激励以获得其拥有的信息和知识,信贷决策权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手段。Knight(1921)最先以知识和决策权之间的关系为基础来界定企业的性质,他区分了风险和不确定性,这意味着人们会将拥有高判断力(capabilitiesofjudgment)的人们视为可以做出决策的企业家4。在Knight之后,Hayek(1945)的先驱性工作,为分析知识分布如何影响组织结构及其在组织理论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提供了一个起点。Hayek假定,市场自动将决策权转移给拥有相关知识的代理人,并假定这些代理人将正确行使决策权。遗憾的是,Hayek从未讨论过这是如何发生的,而只有理解这个问题,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企业的组织和管理问题(Jensen&Meckling,1992)。Jensen&Meckling指出,组织必须审慎对待下述问题:是将决策权让渡给拥有知识的人?还是将知识让渡给拥有决策权的人?前者会引致代理成本,即设计、实施、维持适当的激励和控制制度的成本和由完全解决这些困难所引起的剩余损失的总和(Jensen&Meckling,1976)。后者会引致信息成本,包括获得信息的成本和委托人所做错误决策所引致的成本。在Jensen&Meckling看来,组织提高效率的关键在于委托人将决策权转移给代理人,从而使由缺乏信息引起的成本和由于委托代理双方目标不一致引致的成本之和最小。在实践中,为了避免授权失控所引致的风险,即使决策所需专门知识的转移成本高昂,企业仍然会选择由拥有知识的人向决策者让渡知识。一种普遍的情况是,管理者通常会征询不同专家的意见,然后结合自己的判断,再做出决策。或者,管理者会直接让专家参与到决策的制定过程中,但最终决策权仍然掌握在自己手中5。在这个过程中,让渡知识和让渡决策权的过程在同步发生,拥有知识的代理人向委托人让渡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非正式的决策权力。其原因在于,尽管作为委托人的决策者拥有正式权力(FormalAuthority),但在很多情况下,委托人会默认拥有更多知识的代理人所做出的决策,这样一来,代理人就拥有实际权力(RealAuthority),即他们独立做出的决策得到了委托人的认可(Aghion&Tirole,1997)。Aghion&Tirole所说得实际权力,可以被视为有限授权的一种形式。有限授权更接近现实世界,有研究者甚至认为,在组织中,只有那些居于层级顶端的高层管理者拥有正式权力,中低层管理者只拥有非正式权力。简单地讲,下级从高层那里借来决策权,而不是决策权的拥有者(Bakeretal.,1999)。考虑一种情景,代理人扮演着意见提供者的角色(Ludema&Olofsg?rd,2006),他和委托人之间是意见提供者与意见采纳者(决策者)的关系。意见提供者的信息和意见越可靠,决策者赋予其的决策权重就越高6。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中,信贷决策权高度集中在信贷委员会以尽力避免信贷风险。信贷员与信贷决策者的关系,就是一种意见提供者与意见采纳者的关系,他通过提升自己的意见在决策中的权重来获得授权(即被赋予一定的信贷决策权)。授权对信贷员做好信息收集、分析工作有着直接的强激励作用。现在,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Stein,2002)。某信贷员是一个有许多分支机构和层级的大银行中的一员,他已经付出了许多努力来学习如何根据所在A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预测,但是居于更高的组织层级中的某个人认为B地区的贷款业务机会更好,于是就削减了对A地区的信贷资本配置。此时,由于信贷员没有能够得到发挥他所生产“软信息”作用的机会,而且他还未能以一种能保证信息传输质量的方式将他所生产的“软信息”传递出去,他就无法得到相应的信贷资本配给。这样,信贷员的研究努力也就浪费了。从事前的角度看,这就意味着处于层级中的信贷员会减少生产“软信息”的努力。为此,银行需要形成一个合适的向信贷员转移信贷决策权的机制。内部信用评级就是这样一个机制。在理想情况下,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内部信用评级机制,信贷业务人员的信息工作就可以通过它得到可信的反映,从而为银行向其授权(指信贷配置的决策权,以下简称信贷决策权)提供依据(Stein,2002;Bergeretal.,2005)。那么,当内部信用评级缺乏效率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三、商业银行信贷决策中的“软信息难以硬化”信息是决策的基础。银行信贷决策所用到的信息通常被划分为两类:软信息与硬信息,硬信息是数量化的信息,易于存储,它的传递独立于个人,并且它的内容与信息收集过程互相独立,如财务信息等。软信息一般是以文字形式交流的,它包括观点、想法、传言、经济预测、对未来计划的陈述和对市场的评价等,这就对收集的对象和方法有了限制(Petersen,2004)。根据已有研究,可以从三个维度将信贷决策中的软信息和硬信息区分开来:①信息的本质。硬信息是数量化存在,它侧重于反映历史信息,如资产负债表,而软信息是以文字形式定性存在,它更着眼于反映未来,如商业计划、市场前景。硬信息可以被第三方验证,相对应地,软信息难以通过第三方验证7。②信息的收集方法。硬信息的数量特征意味着它可以很容易被以电子的形式来收集、存储和传递8。对软信息来说,收集时的情景和收集者都是信息的一部分,是不可分割的。当事人根据需要可以迅速地以很小的成本修改硬信息,与此相反的是,除非其他当事人支付高昂费用,否则无法修改软信息(Petersen,2004)。③认知因素。硬信息中缺乏主观判断、解释、看法和感知,而这些是软信息不可分割的一部份(Godbillon-Camus&Godlewski,2006)。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信贷决策中,存在着三个“信息困境”。第一个信息困境,“硬信息软化,软信息更难以硬化”。由于财务制度、法律体系尚存在的缺陷,财务报表、税收、公积金等硬信息常常并没有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历史状况,而对于信贷决策者来说,真实、完整的硬信息才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饶艳超和胡奕明(2005)的调查表明,在信贷决策中,会计信息常常不足以满足贷款分析,部分原因是企业有弄虚作假现象、企业会计报表不真实、会计信息真实性无法验证等等。当所谓的硬信息在很大的程度上被“软化”,它们反而成为贷款决策中不确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洪民,2005)。信贷决策人员对软信息的解释,常常是与对硬信息的解读联系在一起。如市场竞争力、前景、还款能力这类定性指标,没有可靠的数据作为基础,定性的评价也常常缺乏说服力,也就更难以硬化(即简单地用分值来替代定性的描述)。当存在着“硬信息软化”的问题时,就更难以将管理能力等软信息硬化,也就难以作为信贷决策的有力依据,这就是“软信息更难以硬化”。第二个困境是,在信贷决策流程中,存在着信息的“私有化”(施丽芳等人,2009)。信息自身的特征使得它容易被据为己有。信息具有内隐、无形的特性,软信息尤其如此,它们通常属于个人经验的积累,如果没有一定的承诺,一般人会将信息作为私人财产,认为是个人在企业内部价值的衡量指针。当信息可以直接影响着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时,操纵或占有信息,就意味着对决策有着直接的影响。在组织的层级中,层级中的一个成员也许不会完全地展示他可得到的信息,因为如果他“歪曲”私人信息,可能导致层级组织做出对他有利的决策。最后,我们讨论信贷决策中所面临的第三个困境,信息的实际使用者(信贷决策者)难以充分解读已获得的信息。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中,信贷决策权高度集中,各类信贷的最后决策权都汇集在信贷委员会。一方面,信贷委员会没有足够的知识针对不同类型的信贷项目做出最优决策;另一方面,决策任务重、时间紧,信贷委员会的注意力有限。因此,传递到信贷委员会的信息常常没有得到充分的解读(孙伯灿,宋安平,马庆国,2003)。三类信息困境共同存在于信贷决策过程中,它们相互影响,直接降低了信贷决策的质量和效率,进而制约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开展。下面,结合商业银行信贷决策过程的信息传递,本文对此做进一步分析。在信贷决策过程中,存在着两条信息传递途径(如图1所示):①信贷员将自己收集的借款人信息直接传递给信贷决策者;②信贷员通过内部信用评级机制将自己收集的信息浓缩为简单的信用评级符号后传递给信贷决策者。在第二条路径中,软信息被浓缩成硬信息,信息的损失不可避免,重点在于:有多少信息和什么样的信息被丢失了?如果信息损耗过大,则意味着内部信用评级是低效率的。信贷决策者面对着两类不确定:外部不确定和内部不确定。所谓外部不确定性,指的是由于企业自身经营状况、产业环境、宏观经济等因素引致的不确定性,它发生在银行的外部。内部不确定性,指的是在信贷决策过程中,内部信用评级机制本身内含的不确定性:对借款人的信用评级没有充分反映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因而难以完全作为信贷决策的信息来源。信息的作用在于帮助决策者克服不确定性,做出合适的决策。在信贷决策过程中,信息困境的存在弱化了信贷决策者克服不确定的能力,从而降低了信贷决策质量和效率。从解决不确定的视角来看,当信息从第一条途径传递时,信贷决策者直接面对外部不确定性,他需要充足的信息供给,并且具备足够的信息解读能力。在信贷决策过程中,信息的损耗也开始发生。“硬信息软化,软信息更难以硬化”和信息的“私有化”加剧了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损耗。当信贷决策者认为他们所接受到的信息中内含的不确定性过大时,就会倾向于依赖那些更易于辨别的信息以做出决策,如抵押物、更可靠的还款来源,以及所有权信息(廖秀梅,2007)。这就是第三个信息困境。第三个困境的存在对承担信息收集工作的信贷人员有着负面的影响,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在信息收集、软信息硬化上的投入并没有得到信贷决策者的充分认可,这无形中加剧了前两种信息困境,进而,信贷决策者更强化易于辨别的信息来源,这可能是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决策能力低下,信息资源难以得到有效积累和充分运用的原因之一。在当信息从第二条途径传递时,在内部信用评级有效的情况下,外部不确定性被信贷员部分地解决,因此,信贷决策者所要解决的外部不确定性就少很多,这意味着他对信息的需求量也少很多,第三个信息困境得到缓解。问题在于,内部信用评级本身内含一定的不确定,因此,它一方面帮助信贷决策者减少了一部分外部不确定,但又增加了信贷决策者需要解决的内部不确定。如果内部信用评级解决的外部不确定有限,内含的内部不确定较高,则可以认为它是低效率的。内部信用评级的效率越低,信贷决策者就越需要依赖于第一条信息传递途径,信息困境对信贷决策的影响就越大。在实践中,信贷决策者综合使用两条信息传递途径,尽管内部信用评级低效率,如果内部不确定要小于内部信用评级所解决的外部不确定,信息从第二条途径传播仍然是有效率的,也就是说,低效率的内部信用评级仍然有助于缓解信息困境,只是缓解的程度有限而已。从这个角度来说,内部信用评级低效率是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决策深受“信息困境”困惑的重要原因。与第一条路径相比,在通过内部信用评级传递的过程中,信息的浓缩程度要更大一些,信息的损耗可能也更严重,第一、二两类信息困境同样存在,这也是内部不确定的直接成因之一。内部信用评级是一个信息处理的机制,它具备的信息激励功能使得第一、二两类信息困境在评级过程中就能得到克服,下面本文对此进行论述。四、内部信用评级机制商业银行的内部信用评级是一个信息浓缩的过程,信用评级人员收集信息,借助数量分析,通过自己的主观判断,对信息进行解读之后给出一个信用等级。这个信用评级反映了信用评级人员所收集的信息及主观判断。内部信用评级基本流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始评级、系统评级和最终评级。首先,录入硬信息(如财务数据、信用记录等),利用计量模型,计算出客户风险分值,转换为风险要素,并对应为初始评级(R1)。然后,将软信息(如客户基本面信息)录入信用评级模型,计算出基本面等级,并以此为依据对初始评级(R1)进行调整,确定系统评级(R2)。最后,直接评级人员和评级审查人员对借款人最终信用等级提出建议,报信用等级审批部门,信用等级审批人员根据拥有的软信息(产业的整体风险、政策导向等)做出判断,确定最终评级(R3)。如图2所示,R1、R2、R3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类型的信用评级。随着软信息逐步被输入,信用评级人员的主观判断在评级中的程度越来越大(Lehmann,2008)。在内部信用评级过程中,借助信用评级人员的主观判断,软信息不断被转化为硬信息,这个过程中,主观判断逐步增加,不确定性逐步减少。硬信息软化的程度越高,软信息的含量越高,则信用评级越依赖于评级人员的主观判断。作为常规工作的一部分,内部信用评级是循环进行的,每一次循环,内部不确定都能被弱化,最后的信用评级符号就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借款人的风险水平,信贷决策者在做决策时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信用评级难以充分反映的风险因素上,如宏观环境的变化、异常事件的出现等,这无疑提升了信贷决策的质量和效率。在图2中,A表示一个高质量的内部信用评级过程,通过客观公正地解读信息,信用评级人员的主观判断有效地减少了外部不确定性,此时,内部信用评级可以作为信贷决策的有效依据。B表示一个低质量的内部信用评级过程,新评级人员没有能有效减少外部不确定性,此时,内部信用评级难以作为信贷决策的有效依据。如果内部信用评级过程的质量高,则随着评级循环进行,经过一次次收敛,R3中内含的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低,它越来越能有效地反映借款人的真实信用。对于信贷决策者而言,当信用评级内含的不确定性足够低,就可以被作为信贷决策的有力依据,因为可以被用作信贷决策依据的信息(不论是软信息,还是硬信息)已经被逐步浓缩在信用等级中。反之,如果评级过程的质量低劣,则每一次循环,也难以有效地减少不确定性,这就意味着在内部信用评级上的投入是低效率甚至是无效的。从信贷决策权配置的角度来说,内部信用评级机制表现为一个信息与信贷决策权进行交换的中介机制。借助内部信用评级机制,信贷人员将自己收集的信息浓缩成抽象的信用符号后向信贷决策者转移,这个过程,就是他利用自己的知识、发挥自己的判断力来进行信息收集、分析和解读的过程。在决策中,信贷决策者赋予信贷员意见一定的权重,这是一种非正式的授权,或者说,基于参与的授权(Yukl&Fu,1999)。当信贷业务人员发现,通过有效降低内部信用评级中的不确定性,他的意见就越可能获得更高的决策权重,则他有动力提供一个高质量的信用评级。信贷业务人员做好信息工作(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并给出意见)的动机就越强,这直接提高了信贷决策的质量,同时又促使他进一步提高内部信用评级的质量,参见图3。这个过程循环进行,随着内部信用评级内部不确定越来越低,信贷业务人员就可以依据它得到在信贷决策中得到更多的决策权重,信贷决策权的配置得以优化,从而更好地发挥对信贷业务人员做好信息工作的授权激励作用。从本质上说,内部信用评级是一个信息浓缩的过程,软信息向硬信息转化的效率越高,内部信用评级内含的不确定性越小,表明它的质量越高,则信贷业务人员可凭借高质量的信用评级在决策中获得更多的权重。信贷业务人员意识到,他所做的内部信用评级越可靠,则内部信用评级能为他带来更高的决策权重,他就有动力去收集、解读信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判断,做好软信息的硬化工作。第一个信息困境被克服。当信息通过内部信用评级来传递时,对信息的分析和解读分多个阶段完成,因此,信贷人员所收集的信息就会得到仔细的甄别、检验和评价。从这个角度来说,内部信用评级的过程也是一个对信贷人员的信息工作进行评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第二个信息困境被克服。现在我们来审视信贷决策中的第三个信息困境。为了有效解决外部不确定,信贷委员会需要信贷人员的信息和意见。如图1所示,信贷人员的信息和意见通过两种方式向上传递,信贷委员会根据内部信用评级结果和信贷人员的意见做出最后的决策。信贷业务人员的意见,代表了他运用自己的知识和判断力对信息进行分析的结果,它是信贷业务人员工作成果的直接体现。信贷决策者依据三个方面的信息做出最后信贷决策:信贷人员通过第一条途径传递的信息(包括未经浓缩的硬信息和软信息)、内部信用评级结果(第二条信息传递途径)、信贷人员的意见。高质量的内部信用评级与信贷业务人员的建议相互补充,为信贷决策者提供了简洁、可靠的决策依据。信贷决策者所需要处理的信息载荷被有效减少,节省了他们的注意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他们更应该关注的是那些没有被信贷业务人员和信用评级机制解决的外部不确定。第三个信息困境被有效克服。五、信贷3.2信贷决策权配置信贷员意识到,他所做的内部信用评级越可靠,则内部信用评级能为他带来更多的决策权重,则他有动力去做好信息工作。因此,内部信用评级有着授权激励的作用。那么,在实践中,怎样才能实现内部信用评级所具备的授权激励作用?延伸出问题就是,什么情况下,内部信用评级才能真正地给信贷员带来更多的决策权?毕竟,内部信用评级并不是决定信贷员意见在信贷决策中的权重的惟一依据。内部信用评级本身也内含不确定性,这就意味着,在决策中要谨慎地采用内部信用评级结果,以免给予信贷业务人员过多的决策权重,承担不必要的失控风险。回答了上述问题,信贷决策者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发挥出内部信用评级对信贷员的激励作用,在有效克服信贷决策中的信息困境最大化避免授权失控风险。下面,借助图4,本文为信贷决策者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以指导信贷决策者发挥自己的主观判断来决定信贷员意见在决策中的权重。从解决不确定的角度来看,信贷决策者给与信贷业务人员决策权重,是为了借助其拥有的知识和判断力来解决部分的不确定。外部不确定越高,信贷决策者就越需要信贷业务人员的信息、知识和判断力。当内部不确定性较高时,说明信贷业务人员没有能够通过内部信用评级过程有效减少外部不确定性,他获得的决策权重就应该较少。简单地说,外部和内部不确定性的程度不同,信贷决策者对信贷业务人员决策权重的赋值策略也不同。在信贷决策中,如果信贷决策者在未能充分解决不确定的情况下就给与信贷人员意见以过多的权重,可能就会增大授权失控的几率。在借助信贷业务人员减少外部不确定的同时,信贷决策者需要自行解决一部分外部不确定,参见第三节中对图1的说明。因此,信贷决策者对自身解决不确定的能力的判断也是影响其给与信贷员决策权重的重要因素。下面,我们分两种情况讨论信贷决策者在赋予信贷员决策权重时的策略选择。1).当内部不确定较高时,信贷业务人员没有能够通过内部信用评级有效地减少外部不确定性,信贷决策者对信贷人员意见的权重赋值就要小一些,此时,他更依赖于自己解决外部不确定的能力来做出信贷决策。举例来说,当内部不确定与外部不确定都较高,信贷决策者解决外部不确定的能力较弱时,他的最佳策略是先提升自身解决外部不确定的能力(从象限VI到象限V),此时,信贷业务人员在信贷决策中的权重增加。如果内部信用评级内含的不确定被有效降低,则信贷业务人员在信贷决策中的权重继续增加(从象限V到象限I)。相较于另一个策略(直接增加信贷业务人员决策权重,从象限VI到象限II),第一个策略引起授权失控的几率要小些。2).当内部不确定较低时,信贷业务人员能够通过内部信用评级有效地减少外部不确定性,信贷决策者对信贷业务人员意见的权重赋值就要大一些,此时,他可以更依赖于内部信用评级来做出信贷决策。在这类情形中,信贷决策者对信贷人员全策权重的赋值策略为从II到III以及从I到IV。总而言之,信贷决策者仔细区分出外部不确定性和内部不确定性的变化,结合自身解决外部不确定的能力,审慎地选择合适的增加或减少信贷业务人员决策权重的策略,得以在规避过度授权带来的风险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信用评级的授权激励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质量检验外包服务合同
- 2024销售合同终止管理制度
- 电仪岗位知识培训课件
- 郑州轨道工程职业学院《动力装置与设备》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烘培咖啡知识培训课件
- 保险行业客服工作总结
- 化妆品行业服务员工作总结
- 2024年高级软件开发服务合同具体条款
- 数学运算在生活中模板
- 胃结石术后护理
- 消毒供应室述职报告
- 生产制程能力分析报告
- 投放自助洗衣机合同书
-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汽车音箱营销方案
-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数学试题
-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专项 专题07修辞手法-原卷版+解析
-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上册全册各单元知识点期末总复习讲解教学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7月期末统一试《11141工程经济与管理》试题及答案-开放本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