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三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基础演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99d30e584e4f545528c75769b510c45/f99d30e584e4f545528c75769b510c451.gif)
![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三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基础演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99d30e584e4f545528c75769b510c45/f99d30e584e4f545528c75769b510c452.gif)
![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三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基础演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99d30e584e4f545528c75769b510c45/f99d30e584e4f545528c75769b510c453.gif)
![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三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基础演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99d30e584e4f545528c75769b510c45/f99d30e584e4f545528c75769b510c454.gif)
![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三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基础演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99d30e584e4f545528c75769b510c45/f99d30e584e4f545528c75769b510c4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考点一风的形成考向1影响风的三个力下图为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读图,回答1~3题。1.图中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是()A.aB.bC.cD.d答案A解析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并垂直于等压线,对应的是a;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对应的是c;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对应的是b;摩擦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对应的是d。2.图中决定风力大小的力主要是()A.a、dB.c、dC.a、cD.b、d答案A解析图中决定风力大小的力主要是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的方向,不影响风力大小。3.近地面大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答案D解析近地面大气作水平运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当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与气压梯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方向成180°角时,三力平衡,风斜穿等压线。考向2地面风和高空风的差异下图示意某地等压线(单位:hPa)分布。读图,完成4~5题。4.若此图表示北半球高空同一水平面,则甲点稳定风向为()A.①B.②C.③D.④答案D解析高空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5.若此图表示南半球近地面同一水平面,则甲点稳定风向为()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南半球近地面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的影响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且向左偏转。考点二等压线图的判读考向1风向的判读和应用读冬季某时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6~8题。6.图示区域位于()A.北半球B.南半球C.东半球D.西半球答案B解析读图,根据图中风向可知,风向左偏,故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7.此时甲风向为()A.偏北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东风答案C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根据甲地气压分布可知,甲地风向为偏西风。8.此时乙地风向为()A.北风B.东风C.南风D.西风答案A解析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根据乙地气压分布可知,乙地风向为北风。考向2风力的比较读冬季某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9~10题。9.下列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丙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10.下列四地中,风力最小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①③两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③地位于陆地,摩擦力大,风力最小。考向3气压场的判读读某区域等压线(单位:hPa)示意图,完成11~13题。11.关于图示气压场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低压 B.乙—高压C.丙—鞍 D.丁—低压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甲为高压,乙为高压,丙为低压,丁为鞍。12.图示虚线处有()①2条低压槽②4条低压槽③2条高压脊④4条高压脊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甲为高压中心,乙为高压中心,丙为低压中心,故图示虚线处有2条低压槽,4条高压脊。13.A处的气压值最可能为()A.1012hPaB.1014hPaC.1016hPaD.1018hPa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A处位于闭合等压线内部,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理可知,A处的气压值为1012.5~1015hPa,故B项正确。探究一综合思维下面两图为某同学绘制的风的形成示意图(单位:hPa)。读图探究下列问题。(1)两图中,代表近地面的是________,代表高空的是________。并说明高空风与地面风的差异。(2)判断该同学绘制的两图是否存在问题,如有问题加以改正,并在改正后的图上标出图中箭头的含义。成果展示(1)图二图一高空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二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近地面风与等压线成一夹角,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高空风不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力大。(2)两幅图都存在问题。图一有三种改法,一是将南半球改为北半球,二是交换图中两个气压值的位置,三是重新绘制风向;图二最简便的改法是交换图中两个气压值的位置,也可重新绘制风向和三个力。探究二区域认知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海洋和陆地的气温和气压均发生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下图为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1)据气压分布判断图示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2)从风向、风速、风的性质等方面比较①②两地风的不同特点。(3)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________,并说明理由。成果展示(1)冬季。冬季陆地降温幅度大,气温低,陆地上形成高压;海洋降温幅度小,气温高,海洋上形成低压。(2)从风向上看,①地吹偏北风,②地吹偏南风。从风速上看,①地位于陆地上,摩擦力大,风速慢;②地位于海洋上,摩擦力小,风速快。从性质上看,①地风寒冷干燥,②地风温暖湿润。(3)乙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位于海洋上,摩擦力小,风力大。eq\a\vs4\al()时间:45分钟eq\a\vs4\al()满分:100分考点分布表考点题号风的形成1,2,3,4,5,13等压线图的判读6,7,8,9,10,11,12,14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读等压线分布图,回答1~3题。1.该图表示()A.南半球高空B.南半球近地面C.北半球高空D.北半球近地面答案D解析图示风的形成,受三个力的影响,表示近地面;图示风向向右偏,表示北半球。2.①②③④箭头中表示摩擦力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等压线图中,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并由高压指向低压;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偏转即为风向;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故④为水平气压梯度力,③为风向,①为摩擦力,②为地转偏向力,故A项正确。3.随着海拔的升高,③④之间的夹角()A.逐渐变小B.先变小后变大C.逐渐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答案C解析随着海拔的升高,摩擦力逐渐变小至0,风向逐渐平行于等压线,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大至90°。下图表示“某一等高面示意图”,箭头①②③④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风向。据此回答4~5题。4.下列有关图中箭头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B.②影响风速、风向C.③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D.④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②箭头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②为水平气压梯度力;③箭头与等压线斜交,由高压指向低压,③为风向;①箭头与风向相反,①为摩擦力;④箭头与风向垂直,④为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既影响风向,也影响风速,A项错误;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速、风向,B项正确;③是风向,C项错误;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D项错误。5.此时,该地风向为()A.西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东北风答案C解析③箭头为风向,结合方向标,风向由西南指向东北,为西南风。读图示区域某日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6~7题。6.图中甲地的风向是()A.西北风B.东南风C.南风D.西南风答案A解析根据甲地位于北半球和甲地的气压分布状况可知,甲地风向为西北风,故A项正确。7.不考虑地面状况,图中风速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乙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速最大,故B项正确。读世界某地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8~10题。8.此时,甲、乙两地气压差可能为()A.20hPaB.25hPaC.30hPaD.35hPa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甲地气压介于1030~1035hPa之间,乙地气压介于1000~1005hPa之间,故两地气压差介于25~35hPa,故C项正确。9.此时,丙地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答案D解析读图,根据等压线分布可知,丙地风向为西北风,故D项正确。10.此时,甲、乙两地风力大小差别大,其主要原因是()①甲地等压线比乙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②乙地等压线比甲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③甲地位于海洋,摩擦力比乙地小④甲地位于陆地,摩擦力比乙地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乙地等压线比甲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②正确;甲地位于陆地,乙地位于海洋,陆地摩擦力大,海洋摩擦力小,④正确。故选D项。读某区域两个时刻等压线(单位:hPa)示意图,回答11~12题。11.下列四地中,风力明显加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C解析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对比图中各点,甲地、乙地、丁地等压线变稀疏,说明风力减小,A、B、D三项错误;丙地等压线变得密集,说明风力加大,C项正确。12.20时,M地比丙地风力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A.大M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B.大M处地面摩擦力小C.小M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小D.小M处地面摩擦力大答案B解析风力的大小与等压线的疏密以及地面摩擦力的大小有关。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读图分析可知,20时,M地的等压线与丙地相差不大,但是由于M地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地形平坦,摩擦力较小,因此风力较大。故B项正确。二、综合题(共52分)13.图一和图二为风的形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4分)(1)代表近地面的图是________,代表高空的图是________。(4分)(2)判断图一中箭头的含义。(8分)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3)图一中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其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4分)(4)图一中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此图表示的地区位于________(南或北)半球,判断理由是什么?(6分)(5)判断图二中箭头的含义。(6分)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6)图二中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此图表示的地区位于________(南或北)半球,判断理由是什么?(6分)答案(1)图一图二(2)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摩擦力(3)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4)斜交北风向向右偏转。(5)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6)平行南风向向左偏转。解析图一有四个箭头,为近地面图;图二有三个箭头,为高空图。①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为水平气压梯度力;②由高压指向低压,与等压线有一夹角,为风向;③与风向垂直,为地转偏向力;④与风向相反,为摩擦力。B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为水平气压梯度力;A与风向垂直,为地转偏向力;C与等压线平行,为风向。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14.读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图中气压差异与冷热差异有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8分)(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2分)(2)①地比②地气压________,①地比②地气温________。(4分)(3)图中①②两地相比,气流上升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4)图中A、C两处相比,________处风力较大,其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