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语文新初一分班试卷_第1页
温州市语文新初一分班试卷_第2页
温州市语文新初一分班试卷_第3页
温州市语文新初一分班试卷_第4页
温州市语文新初一分班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州市语文新初一分班试卷看拼音,写字词,再按要求作答。yīnyùn

chōuyē

hónɡyàn

sīkōnɡjiànɡuàn

qínmiǎn()()()()()(1)以上音节属整体认读音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qínmiǎn”的近义词是________;声母“skjg”按字母表的顺序应排列为(大写形式):___下面带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涔涔chén

焚fén烧

人声鼎沸dǐngB.似sì乎

奇葩pā

负荆jīn请罪C.薄báo雾

珊shān瑚

锲而不舍qièD.黑魆魆xū

湖畔bàn

哄hǒng堂大笑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蜻蜓吩咐疑惑光芒四射B.密蜂毡笠疏软不可胜数C.裁花玷污胸膛平沙无垠D.篝火华侨券头神机妙算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句是()A.海浪愤怒地拍打着礁石,掀起滔天巨浪。B.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C.门外,细雨像烟似的被秋风扫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D.她那慈祥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创建良好的班集体,班干部要虚心接受、广泛征求同学们的建议。B.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班里名列前茅,而且在全校拔尖。C.雾霾天气危害巨大,因此治理雾霾不仅是大家的事,更是政府的事。D.老师要求我们的校刊中应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没问题,”小李充满信心地说:“这点困难吓不倒我!”B.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C.马达声远了,又近了,近了,又远了。D.我们校园里种了很多花,有迎春;月季;桂花;梅花等,花开不断。以下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才回到英国。B.《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他是世界小说三大巨匠之一。C.《邯郸学步》是一个成语故事,用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D.《囚歌》是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写的。“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是全诗灵魂所在,可看作是自由的斗士在思考自己最后的行程时向世人豪迈的告白。事实也正如诗人自己所预言的,叶挺将军逝世后,他的英名彪炳史册,永垂不朽。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礁石上亲了又亲。②大象走了整整一夜。③天亮时,它来到打洛江畔。④它站在江边,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⑤许久,它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A.②③①④⑤ B.②③④①⑤C.②④③①⑤ D.②③⑤①④照样子,写句子。(1)例:这塔可真高。这塔可真高,站在塔顶上就要够到星星了。今天真热。今天真热,______________。(2)例:分外(指超过平常)

中秋之夜,月亮显得分外明亮。分外(指本分以外)

徐虎从来不把帮助别人看作分外的事。①天真(心地单纯、直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天真(头脑简单、容易被迷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要求填空。(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________,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________,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面泪潸潸了。(2)“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我们要多听别人在给我们的教诲。(3)“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是清代书画家郑夑的诗作《竹石》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志向。(4)关于夏天的诗句,我们会想到杨万里的“泉眼无声惜细流,__________。”、“__________,映日荷花别样红。”;辛弃疾的“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5)我国古代文言文中,“走”通常是_____的意思,所以我们可以推测“走马观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6)为了今天的考试,我一大早就出了门,来到学校发现小明已经到了!真是“莫道君行早,____________”。综合性学习。(1)、毕业赠言要根据同学的个性、特长、优缺点等来创作,下面的赠言送给哪一类同学最合适呢?(填写正确的序号)A.惰性较强

B.粗心马虎

C.意志坚强

D.缺乏自信赠给()的同学:不要学花儿只把春天等待,要学燕子衔着春天飞来。赠给()的同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要知道,1%的错误会带来100%的失败。(2)、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就要离开自己的母校了,临别之际,你有哪些合理的建议留给母校,请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多言何益①子禽②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③鸣口干舌擗④然而不听。今观晨鸡,以⑤时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⑥时也。”(选自《墨子·墨子后语》)【注释】①多言何益: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益:好处。②子禽:人名,墨子的学生。③恒:常常。④擗(pǐ):同“敝”,困、疲劳。⑤以:按照。⑥之:助词,的。12、对“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哪一项?(

)A.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B.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C.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D.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13、借助文言文后的注释,猜想“开卷有益”的意思,正确的是哪一项?(

)A.做试卷可以增加知识。B.打开书本阅读是有好处的。C.把书打开可以增加知识。D.做试卷确实是非常有好处的。14、下列选项中“之”的意思与“唯其言之时也”中的“之”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

)A.虽与之俱学 B.送孟浩然之广陵C.思援弓缴而射之 D.通国之善弈者也15、文言文中墨子要说明的观点是什么?(

)A.多说话有好处。 B.多说话没有好处。C.切合时机地说话才有用。 D.多说鼓励别人的话才有用。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舌尖上的浪费自2012年末开始,“舌尖上的浪费”成为热议话题。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千克,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2012年2月,人民网曾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舌尖上的浪费”展开大规模的民意调查。后面是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调查统计图。“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古人尚懂得“”的道理,今人更不能浪费食物,糟蹋社会资源。我们都应当从自身做起—外出用餐时,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吃不了“兜着走”!16、根据图中“打包比例”的信息,最需要接受外出用餐打包教育的年龄段是(

)A.20岁及以下 B.21-30岁 C.31-40岁D.41-50岁 E.51-60岁 F.60岁以上17、根据图中信息,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_________。理由: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18、这两个材料,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19、联系上下文可知,填入文中横线处合适的名言有(多选)(

)A.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 B.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C.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D.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老阳儿肖复兴童年住的大院里,都是一些引车卖浆者,生活不大富裕,日子各有各的过法。冬天,屋子里冷,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被窝里冰凉如铁,那时家里连个暖水袋都没有。母亲有主意,中午的时候,她把被子抱到院子里,搭在绳子上让太阳晒。其实,这样的法子很古老,几乎家家都会这样做。有意思的是,母亲把被子从绳子上下来,回屋里,赶紧就把被子好,

成被窝状,晚上睡觉我进去时,被子里还是暖乎乎的,连被套里的棉花味道都烤了出来,很香的感觉。母亲对我说:“我这是把老阳儿叠起来了。”母亲一直用老家话,把太阳叫“老阳儿”。从母亲那里,我总能够听到好多新词儿。“把老阳儿叠起来”,让我觉得新鲜。太阳也可以如卷尺或纸或布一样,能够折叠自如吗?在母亲那里,可以。阳光便能够从中午最热烈的时候,一直储存到晚上我钻进被窝里,温暖的气息和味道,让我感觉到阳光的另一种形态,如同母亲大手的抚摸,比暖水袋温馨许多。街坊毕大妈,靠摆摊儿养活一家老小。家门口有一口半人多高的大水缸,冬天用它来储存大白菜,夏天它还有特殊的用途。夏天到来时,每天中午,毕大妈都要接满一缸自来水,骄阳似火,毒辣辣地照到下午,晒得缸里的水都有些烫手了。水能够溶解糖,溶解盐,水还能够溶解阳光,这大概是童年时候我最大的发现了。溶解糖的水变甜,溶解盐的水变咸,溶解了阳光的水变暖,变得犹如母亲温暖的怀抱。毕大妈的孩子多。黄昏时,她家的孩子放学了,她把孩子们都叫过来,一个个排队洗澡。毕大妈用盆舀的就是缸里的水,正温乎,孩子们连玩带洗,大呼小叫,噼里啪啦的,溅起一盆的水花,个个演出一场“哪吒闹海”。那时候,各家都没有现在普及的热水器,洗澡一般都是用火烧热水,像毕大妈这样给孩子洗澡,在我们大院是独一份。母亲对我说:“看人家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了!”我非常佩服母亲用词儿的准确和生动,一个“煮”字,让太阳成了居家过日子必备的一种物件,“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之后,还得加上一件,即母亲说的“老阳儿”。真的,谁家都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谁家又能离得开“老阳儿”呢?如同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一样,“老阳儿”也不用花一分钱,对所有人都大方且一视同仁,而“柴米油盐酱醋茶”却样样都得花钱买才行。不过,如母亲和毕大妈这样将阳光派上如此用法的,也不多。这样的用法,需要一点儿智慧和温暖的心,更需要在艰苦的日子里磨炼出的一点儿本事,这叫做“少花钱能办事,不花钱也能办事”。20、依次填入文章第2自然段横线上的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A.抱取铺叠钻 B.取抱叠铺钻 C.取抱叠钻铺21、文章围绕“老阳儿”写了两件事,请简要概括。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作者巧妙地抓住了孩子们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进行描写,并联想到“哪吒闹海”的故事,表现了他们洗澡时的欢乐。23、根据短文内容选一选。(1)第6自然段中对“独一份”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毕大妈的孩子比较多,洗澡的时候需要排队一个个接着洗。B.毕大妈接满一缸水,像溶解盐、糖一样,把阳光溶解在水里。C.毕大妈不用烧热水,就解决了一大家人洗澡的问题。D.毕大妈的孩子多,洗澡时连玩带洗,噼里啪啦,与众不同。(2)对把老阳儿叠起来的被窝比暖水袋温馨许多,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阳光从中午最热烈的时候,一直储存到晚上“我”钻进被窝时。B.因为那个时候暖水袋里不能装很多热水,而且冷得快。C.因为被窝里温暖的气息和味道包含着母亲对“我”的爱。D.因为晒过阳光的被子比没晒过阳光的被子温度更高。24、“母亲对我说:‘看人家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了!’”有人说“煮”字可以换成“溶”字。我觉得____________表达效果更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都写了“日子的过法”,这样的写法叫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写作。请以“感动”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注意以记叙为主,也要有适当的抒情和议论,要有真情实感。【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1.G解析:

音韵

抽噎

鸿雁

司空见惯

勤勉

yīn

yùn

勤劳

GJKS【详解】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韵、噎、雁、惯、勤”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1)整体认读音节分别是: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yun、ying。(2)勤勉:勤奋。近义词:奋勉、努力、勤劳、勤恳。字母的大小写:AaBbCcDdEeFfGgHhIiJjKkLlMmNnOoPpQqRrSsTtUuVvWwXxYyZz2.C解析:C【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A涔涔chén——涔涔cénB负荆jīn请罪——负荆jīng请罪C湖畔bàn——湖畔pàn

哄hǒng堂大笑——哄hōng堂大笑3.A解析:A【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字形。B密蜂——蜜蜂C裁花——栽花D券头——拳头4.A解析:A【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理解。A.“愤怒”是一种情绪,是拟人的修辞手法B.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足音”比作“小令”。C.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细雨”比作“烟”。D.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眼神”比作“潭水”。5.B解析:B【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子语病的辨析,注意平时对语句中常见的错误进行辨析和识记,在本题中,没有语病的是B项。A项:语序不当,先是广泛征求,然后是虚心接受。C项:搭配不当,“大家”包含“政府”,应改为雾霾危害巨大,因此治理雾霾不仅是百姓的事,更是政府的事。D项:搭配不当,“增加”应改为“促进”。6.A解析:A【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注意考查到了引号、冒号和问号的用法,学生根据标点符号的特点及语境进行辨析即可。A.正确。B.选择问句,句中不能用问号,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即: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C.分号表示并列的长分句或分句组之间的停顿。“远了,又近了”和“近了,又远了。”是并列关系,之间应该用分号,即:马达声远了,又近了;近了,又远了。D.列举花名,应该用顿号,把分号改为顿号,即:我们校园里种了很多花,有迎春、月季、桂花、梅花等,花开不断。7.B解析:B【详解】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B错,三大巨匠是法国莫伯桑、俄国契诃夫、美国欧亨利,没有马克·吐温。故答案为:B。8.B解析:B【详解】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语段选自《最后一头战象》。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先写“大象走了整整一夜。”;接着写“天亮时,它来到打洛江畔。”;然后写它干什么:“它站在江边,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礁石上亲了又亲。”;最后写“许久,它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9.

柏油路面都快被晒化了。

她是个天真又活泼的孩子。

我们遇事不要想得太天真,否则容易上当受骗。【详解】(1)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例句,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首先应注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再注意句子结构。例:这塔可真高。这塔可真高,站在塔顶上就要够到星星了。例句是写一个夸张句,仿写一个即可,答案不唯一。注意夸张句的特点。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可分为“普通”类和“超前”类。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用夸张的手法写今天真热即可。(2)本题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①小朋友天真活泼。②人不能太天真,否则会被骗哦!10.

从我手中溜去

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忠言逆耳利于行

任尔东西南北风

坚韧刚劲,不屈不挠

树阴照水爱晴柔

接天莲叶无穷碧

稻花香里说丰年

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

更有早行人【详解】(1)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平时要做到熟读并背诵课文,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本题考查的是课文《匆匆》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原文: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2)本题考查谚语俗语的识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3)本题出自清朝诗人郑燮《竹石》,全诗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意思是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4)本题考查对诗词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小池》全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译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像与天相接,阳光下的荷花分外鲜艳娇红。出自南宋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全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译文: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田里稻花飘香,蛙声阵阵,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一个丰收年。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5)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中加点字的理解,要想理解字义,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走”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跑”。走马观花:走,骑。观,看。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6)本题考查对谚语俗语的理解能力。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它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不要说你走得早,还有比你走得更早的人。多指比喻办事已被别人抢先下手了。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11.A解析:

A

B

校园的绿化较少,希望能多植绿树,让花香、绿荫满园。【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要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意思来选择。“不要学花儿只把春天等待,要学燕子衔着春天飞来。”讲的是不等待,勤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要知道,1%的错误会带来100%的失败。”讲的是小问题会带来大隐患。第2小题应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提出建议。12.A解析:12、A13、B14、D15、C【分析】文言文翻译:子禽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虾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然而没有人去听它的。你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震动,人们早早起身。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重要的是话要说得切合时机。”1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节奏。文言文的断句技巧包括看关键词、利用修辞断句、总分关系断句法、借助固定结构等。本题可以根据意思来划分。13、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益:好处;卷:书本;可知“开卷有益”意思是打开书本阅读是有好处的。14、本题考查“之”的解释。“唯其言之时也”中的“之”是助词,的。“虽与之俱学”中的“之”是代词,他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之”是到、去;“思援弓缴而射之”中的“之”是代词,他;“通国之善弈者也”中的“之”是助词,的。15、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从“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这句话可知墨子要说明的观点是切合时机地说话才有用。13.A解析:16、A17、

41——50岁

打包比例最高

浪费情况最低18、列数字、引用19、AB【分析】16、此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注意题目中的条件“根据图表‘打包比例’的信息”,即只看“打包比例”图表即可。观察根据图表可知,20岁及以下年段打包比例最少,故最需要接受外出用餐打包教育的年龄段是20岁及以下。17、此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综合分析两个图表,不要只看一个。结合调查图数据理解,从41-50岁打包比例58.7%,浪费比例为10.3%可知,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41-50岁。主要原因是:这个年龄段的人打包比例最高,浪费比例最低。18、此题考查学生说明方法的辨析,注意结合不同说明方法的特点分析。结合“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可知,运用了作引用的说明方法。结合“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千克,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等数字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结合图表,可知,运用了列图表的说明方法。19、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言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结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可知,应填入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相关的名言。A项,“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意思是:天地孕育万物都有一定的时空限制,而人的欲望却是无止境的,因此人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要滥用自然界的资源。该项符合文意。B项,“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意思是:取用资源等要有限度,使用它们要有节制,那么就时常能充足。该项符合文意。C项,“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意为: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可知,该项不符合文意。D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比喻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这一关键行为。可知,该项不符合文意。14.20、B21、

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

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22、

动作

声音23、

B

C24、

“解析:20、B21、

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

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22、

动作

声音23、

B

C24、

“煮”

因为一个“煮”字,让太阳成了我们居家过日子必备的一种物件,准确而生动,体现了母亲的智慧。而“溶”是指包糖、盐等物质放在水中或其他液体中化开的一种现象,没有这种表达效果。25、

首尾呼应

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深化主题,加深读者印象【解析】20、考查了选词填空。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从“有意思的是,母亲把被子从绳子上()下来,()回屋里,赶紧就把被子()好,()成被窝状,晚上睡觉我()进去时,被子里还是暖乎乎的,连被套里的棉花味道都烤了出来,很香的感觉。”可知,要填写的词语都是的动词,故为:取下来,抱被子,铺好被子,叠成被窝状,钻进去。因此答案选B。21、考查了短文内容概括。阅读短文,从文章第1-2自然段可知,抓住第一个关键字“叠”字写了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起来,让“我”晚上睡觉时被窝更暖和。阅读短文,从文中第3-7自然段可知,抓住第二个关键字“煮”字写了夏天,毕妈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让孩子们能洗一个温水澡。因此文章写了①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②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两件事。22、考查了句子理解。阅读短文,从句子“毕大妈用盆舀的就是缸里的水,正温乎,孩子们连玩带洗,大呼小叫,噼里啪啦的,溅起一盆的水花,个个演出一场‘哪吒闹海’。”中的“舀”“洗”“溅”等词是孩子们洗澡时候动作的描写,“大呼小叫、噼里啪啦的”是对孩子洗澡时候声音的描写,并联想到“哪吒闹海”的故事,表现了他们洗澡时的欢乐。23、考查了内容理解。阅读短文,从句子“那时候,各家都没有现在普及的热水器,洗澡一般都是用火烧热水,像毕大妈这样给孩子洗澡,在我们大院是独一份。”可知,各家洗澡一般都是用火烧热水,只有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让孩子们能洗一个温水澡。故答案为B。24、考查了内容理解。阅读短文,从“我非常佩服母亲用词儿的准确和生动,一个‘煮’字,让太阳成了居家过日子必备的一种物件”等句子可知,“煮”的字面意思是把东西放在水里,用火把水烧开,与本文中用太阳煮水,把水变热,有异曲同工之妙。“溶”是指把糖或盐等物质放在水中或其他液体中化开的一种现象。我认为“煮”字用得更好,让太阳成了我们居家过日子必备的一种物件,准确而生动,体现了母亲的智慧。而“溶”是指包糖、盐等物质放在水中或其他液体中化开的一种现象,没有这种表达效果。25、考查了文章写法。阅读短文第1自然段“童年住的大院里,都是一些引车卖浆者,生活不大富裕,日子各有各的过法。”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的用法,需要一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