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间在流逝-教案_第1页
教科版(2017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间在流逝-教案_第2页
教科版(2017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间在流逝-教案_第3页
教科版(2017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间在流逝-教案_第4页
教科版(2017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间在流逝-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2017秋)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间在流逝教案“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的流逝可以通过其他物体有规律的运动来计量,所以本单元学习“计量时间”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认识“具有一定周期性运动的事物可用于计时”的过程。本单元设计了使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测量时间的仪器做实验的探究活动,从燃香钟、水钟到机械摆钟,使学生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体会发明和技术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本单元的内容安排如下。第1课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研究“现代钟表发明之前,古人如何计时?”的问题,并通过对燃香钟进行探究和研讨,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计量时间是非常有必要的,进而激发学生寻找计量时间方法的兴趣,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第2~3课是完整的技术与工程的教学。在两节课的时间里,学生完整地经历了产生需求—设计方案—制作—评估与改进的过程,将自己简单的创意转化为实物,体会完成一项工程的基本过程,进而收获进步的成就感。第4~6课主要研究机械摆钟。机械摆钟计量时间的精确度比水钟更高,背后蕴含的科学概念也更加抽象复杂,因此通过大量对摆的探究实验,让学生逐步理解并应用摆的等时性,同时认识到机械摆钟的出现,使人类计时工具有了划时代的进步。第7课引导学生调查人类计时工具的演变,归纳并初步发现自然界一些周期性运动的事物可用于计时。这节课既对前面六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梳理,也鼓励了学生要保持对时间的思考,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需要更加精确的计时工具。对于学生来说,“时间”是一个非常熟悉的概念事物,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时间的流逝中生活和学习。但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么能够对“时间”进行研究呢?学生需要明白“事物有规律的运动”是帮助我们计量时间的关键,而探究水流动的规律和单摆的等时性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学生需要克服反复实验的枯燥,其次要尽量精确地测量,最后要分析数据总结规律。所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非常重要,学生只有对研究产生了兴趣才会精益求精地反复求证,才会更加关注和思考日常生活中有关时间的现象。1.创设有效情景,引导学生探索、研讨及拓展。这一单元的内容比较难且枯燥,无效的问题无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创设有效情景,使学生在有效问题的引领下提升探究兴趣,自觉主动地进行观察、思考、记录、交流研讨等活动,并通过提供的材料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尝试解答问题,从而提升科学核心素养。2.搜集相关资料,指导学生阅读、实验和制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从古至今人类计时方法的发展脉络搜集资料,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观察实验、设计制作并研究太阳、水流、摆等事物的运动规律,体验古人运用事物变化的规律探索计时方法、制作计时工具的过程,从而发展工程思维,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1课时间在流逝(教材P40~42)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1课时课题时间在流逝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古人利用天体的运动规律计时。2.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燃香变短的速度基本是均匀的,可以用来计时。科学探究目标1.能搜集古人计时方法的资料并进行交流。2.能观测并记录燃香时间的相关数据。3.能就“蜡烛可以计时吗”这一问题结合实验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科学态度目标有关注计时方法的意识和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计时工具。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难点:探究事物在一段时间间隔内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所需的时间是否一致。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秒表、香、火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引入:同学们,现在几点了?(教学提示:学生可能会看教室里的挂钟或自己的手表回答。)2.揭题:现在我们只需看一眼钟表就能知道时间,可在钟表发明之前,人们又是怎么知道时间、如何安排生活和劳作的呢?从本次课开始我们将开展对时间的探索。(板书:时间在流逝)【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体验在现代社会人们感知“时间”的方法,然后直接把话题聚焦到“在钟表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知道时间、如何安排生活和劳作的呢?”这一主要问题上来,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探索与研讨探索一:根据自然现象判断时间1.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调查表。探索与研讨2.展示:结合学生的调查表,展示事先准备的一些可以用来判断时间的自然现象的图片,并作简要讲解。3.小结: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探索二:古人利用太阳计时的方法1.阅读:出示日晷和圭表的资料,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并理解。探索与研讨2.小结:古人利用太阳进行计时的仪器有日晷和圭表。日晷是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方位变化的规律发明的计时仪器,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探索三: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1.提问:你们看过燃烧的香吗?(预设:有;没有。)那你们有注意到香燃烧的速度吗?(预设:没有;有,它燃烧得很慢。)它是均匀地变短呢,还是忽快忽慢地呢?让我们亲自来观察一下吧!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教学提示:让学生在开始实验前先练习秒表的使用。)3.统计:将各小组记录的数据汇总在班级记录表中并投影展示。4.提问:观察每组测量的燃香时间,你们有什么发现?(预设:第3组和第4组测量的每一小段的燃香时间差别较大,其他小组每一小段的燃香时间比较接近。)5.追问: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每一小段的燃香时间差别较大呢?(预设:可能是因为读数不准确;可能是因为把香分成四段时没有分均匀;可能是香已经开始烧了,但秒表还没开始计时;……)6.小结:在一定的条件下(燃香粗细均匀,没有风吹等外在干扰因素),燃香变短的速度是均匀的,可以用于粗略的计时。探索与研讨7.研讨:蜡烛可以用来计时吗?(预设:蜡烛和燃香很像,如果按需求分成几小段,在一定的条件下每一小段燃烧的时间应该差不多,所以可以用来计时。)【设计意图】先通过搜集、交流古人利用太阳计时的方法和事例,再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使学生产生对计时方法的探索兴趣,最后通过研讨“蜡烛可以用来计时吗?”使学生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去分析类似的现象,加深对“古人利用事物有规律的变化来计时”的理解。拓展与小结小结:古人最早根据太阳的升落来判断时间,后来根据日影的变化规律发明了日晷和圭表等计时仪器,也利用燃香等进行计时,这些计时方法都利用了事物有规律的变化。板书设计3.1时间在流逝古代计时eq\b\lc\{(\a\vs4\al\co1(太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换行换行日晷:利用日影方位变化的规律换行换行圭表:利用日影长度变化的规律换行换行燃香、蜡烛:变短的速度均匀换行换行……))教学反思“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熟悉的概念,但要问“时间”是一种怎样的“东西”,他们就不那么好回答了。因此,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先了解学生对时间概念的感知,再直接把话题聚焦到“在钟表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知道时间、如何安排生活和劳作的?”这一贯穿整个单元的主题上来,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研究的状态。然后引导学生交流在没有任何计时工具时,人们如何根据自然现象判断时间,并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古人利用太阳进行计时的方法和事例,并初步意识到太阳的运动以及引起的影子等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用来计时的。最后指导学生探究燃香变短的速度是否均匀,引导学生从“每一小段燃香燃烧所需的时间是否一致”“影响某一运动变化的时间相同与否的因素有哪些”等方面来分析实验结果,并通过研讨“蜡烛可以用来计时吗?”把燃蜡和燃香的情况进行类比推理,培养学生对计时方法的兴趣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圆满地完成本课各项教学目标。课后作业一、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选择题1.漆黑的晚上,在你面前放一个苹果,然后关上门,并把灯都关上,制造一个完全黑暗的环境,那么你()这个苹果。A.不能看到B.适应后能看到C.能看到解析:A2.如图,小刚同学在研究“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他将玻璃换成()时,仍然可以看清杯子的细节。A.一张很薄的铝箔纸B.一块干净的木板C.一块干净的冰解析:C3.下列现象中,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变化的是()。解析:C4.小刚同学将手伸人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的水中,旁边的小红同学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手在水面处“折断”了B.水中有两只手C.以上现象都有可能看到解析:C5.彩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光沿直线传播B.光的色散C.光的反射解析:B6.选择题。

(1)下列能证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是(

)。

A.光从太阳到地球大约需要8分钟B.白天能看到书上的字C.夜晚城市上空有很多光柱(2)在排一列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排直了,这是因为(

)。

A.光速极快B.光的反射C.光沿直线传播(3)在做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的实验时,三张卡纸上打洞的位置是(

)。

A.不同的B.相同的C.任意的(4)下列关于光的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光像射线一样向四面八方射出B.光是直直的向前照射的C.光是沿着曲线传播的(5)在做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的实验时,应该做(

)实验。

A.1次B.2次C.多次(6)下列空管中,当我们用激光笔照射(

)的一端时,会有光从另一端射出。

A.B.C.(7)光在水中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A.直线B.曲线C.折线【答案】(1)C(2)C(3)B(4)C(5)C(6)A(7)A【解析】【解答】(1)选项A只能证明光的传播速度快。B选项只能证明光线有自己特殊照明功能。C选项可以证明光线沿直线传播。(2)因为光线总是沿直线传播,只要看到前方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排直了。(3)在做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的实验时,三张卡纸上打洞的位置是相同的。(4)光线总是沿直线传播的。(5)多次测量实验才能得出普遍规律。(6)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A选项才能看到光线,(7)光在水中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分析】本题考查有关光线的知识,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是沿直线传播的,是常考的知识点。7.下列不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A.

医生带的额镜

B.

灯罩内部白色的油漆

C.

皮影戏【答案】C【解析】【解答】皮影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分析】本题考查光反射的应用。8.树林中地面上形成一个个圆形的“光斑”是(

)。A.

树叶的影子

B.

太阳的像

C.

树叶间的空隙的像【答案】B【解析】【解答】太阳光沿直线传播,透过树叶之间的小孔,在地面上形成太阳的像。【分析】本题考查小孔成像原理。9.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每秒。A.

30千米

B.

30万千米

C.

300万千米【答案】B【解析】【解答】光传播的速度是30万千米每秒。【分析】本题考查光传播的速度。10.下面对物体产生影子的道理分析正确的是(

)。A.

光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一部分的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面就有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B.

光传播时,遇到透明的物体,一部分的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面就有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

C.

A和B均正确【答案】A【解析】【解答】光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一部分的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背光面就有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分析】本题考查物体产生影子的原因。11.太阳光到达地球的时间约需要(

)。A.

8秒钟

B.

8分钟

C.

8小时【答案】B【解析】【解答】光传播的速度是30万千米每秒,光从太阳发出到达地球需要8分钟。【分析】本题考查光从太阳发出到达地球需要的时间。1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是(

)。A.

长——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