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明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根本目标,明确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新认识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意义。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1980年5月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1985年4月,邓小说:“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1986年9月,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这两个原则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雏形。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插播视频:《邓小平南巡之社会主义本质论》3分钟)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主要原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
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出发
适应当前的和平与发展时代特征的要求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理解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更直接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
以解放、发展生产力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为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前提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一)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论意义(一)社会主义本质论在理论上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把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制度特征上升到社会主义根本目标上
把社会主义的手段和目的统一到本质论上来本质论的理论意义(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揭示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对坚持基本路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重要指导意义。本质论的实践意义课堂讨论材料(插播华西村和南街村视频)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村里每个家庭都拥有400至600平方米的别墅,100万至1000万元人民币的存款,1至3辆轿车。被誉为“天下第一村”
华西村的欧式别墅吴仁宝的富裕观是共同富裕观。他说:“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啥叫社会主义,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有一位德国政要到华西村参观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华西村的富裕,让我们亲眼见到了马克思早在100年前所畅想的那种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真正富裕。”
(1)他说:村里没有一个暴发户,也没有一个贫困户
(2)他创造性地提出“一分五统”建设大华西的新举措,把周边16个经济薄弱村纳入华西共同发展、共同富裕(3)他先后在贫困地区建起两个“省外华西村”,投资近千万元为中西部20多个省、区举办100多期基层干部培训班,培训干部1万多名,带动10万人脱贫。
课堂讨论1、江苏省华西村的实践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2、有人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在一些民营企业中有剥削现象,在社会上,有的下岗职工刚解决温饱,而有的人却腰缠万贯,这个与社会主义本质论是背离的。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怎么来看待?21
讨论提示要点1、江苏省华西村的实践,首先体现在生产的发展上,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其次,体现在共同富裕上,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2、社会主义不等于可以立即消灭社会剥削现象。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需要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为其提供物质基础等等条件。在条件创造出来以前,仍然会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存在剥削现象和出现两极分化的可能性。因此,邓小平在表达社会主义本质的时候,把社会主义的目的确定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表明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22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三、坚持科学发展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第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第二,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第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提出
1992年1月29日,南巡途中的邓小平来到珠江冰箱厂,当听说这个乡镇企业小厂在7年间,产量增加了16倍,排名全国第一,并出口到东南亚一些国家,他高兴地说:“我们的国家一定要发展,不发展就会受人欺负,发展才是硬道理。”
1992年1月29日,邓小平视察科龙集团的前身广东珠江冰箱厂,并在此发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伟大声音。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性
符合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首要任务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要求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新中国建国以后一度对发展生产力忽略造成的贫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经济方面的教训社会主义实践教训的总结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中国发展关系到自己进步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要求中国发展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江泽民: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命题的提出江泽民2002年5月31日第一次明确从执政党的角度提出了发展的重要性。
2002年5月31日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在中央党校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出席典礼并发表讲话,提出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重要性
执政党的任务和历史责任是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决发展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和社会主义事业兴衰重要性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党的一条重要的经验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途径
改革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三性”和提高全体人民“两个素质”途径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胡锦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同志们、朋友们,当前,国际局势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既面临着宝贵机遇和有利条件,也面临着不少新矛盾、新问题和新挑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必须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集中力量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
胡锦涛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讲话(2003年1月1日)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1、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著名论断。恩格斯也曾指出,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
2、党的第一代领导人的论述
1953年,毛泽东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技来建设我们的国家。1956年,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1958年初,毛泽东提出要来一个新的科技革命。毛泽东周恩来在1956年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
3、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78年4月接见出席全国科技大会的代表时,与青年数学家陈景润握手
江泽民的七一讲话
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2001年,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2006年,胡锦涛在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
2013年,习近平提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江泽民“七一”讲话习近平胡锦涛在2006年科学技术大会上为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党中央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1、科教兴国战略
1995年5月,江泽民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2、人才强国战略
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要求努力造就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
3、党的十八大论科技创新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中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胡锦涛作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习近平课堂讨论材料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靠发展——中国在“十一五”期间适时启动大型飞机研制项目。
拥有中国自主的大型飞机是几代中国航空人的梦想。在经历多年的曲折和争论后,中央政府立足今后中国航空市场的巨大需求和中国航空工业的长远发展,毅然决定发展大型飞机。
2007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宣布,中国将在“十一五”期间启动大型飞机研制项目,此前大型飞机也首次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重大专项”。中国三次想造大飞机
第一次:自主研发“运十”。1970年8月,在毛泽东、周恩来直接过问下,中国开始研制自己的大飞机,仅比空中客车研发晚两年。1980年9月26日,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大飞机——“运十”首飞上天。“运10是中国第一个大型民用飞机的产品开发平台。直到现在我们还没达到运10的水平!”运10研发成功后,当时参观运10的场景运10运10的研制采用了近百项新材料,一百多项新标准、新工艺,最终在1978年完成飞机设计。第二次:引进开发“麦道”
1985年,上海飞机厂开始与美国麦道公司合作,组装交付32架麦道82飞机。(麦道md90)第三次:合作研发
1992年,国家承诺拨款100亿元后,航空工业部门提出100座的AE100项目,计划通过谋求与国际知名商用飞机公司合作,开发中国的飞机平台。但选定的合作对象空客公司要价越来越高,后不了了之。未来10年中国所需大型飞机总数数据为何要造大飞机中国只有卖出八亿件衬衫才能进口一架空客A380。课堂讨论
中国为何要造大飞机?
讨论提示要点
大飞机是航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它不仅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体现,亦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从依赖国外技术向自主创新高端领域爬升的需要。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航空工业习惯于仿制,创新能力不强。不要说高精尖的核心技术我们买不到,就连平时要更新的一些零部件,我们也得向国外买。这样会受制于人。上大飞机项目是打破这种局面的好机会,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增强中国飞机制造的技术能力,而且可以逐渐增强对自主设计、自主创新的信心,使中国的航空工业走上振兴之路,并将促进中国的整个工业往价值链上端突破发展。中国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主任罗援说:“自主创新,研究自己的核心技术。这样,中国人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有更多的话语权。”
三、坚持科学发展一、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二、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三、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一、“三步走”发展战略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三步走”发展战略什么是战略?
凡是属于重大的、全局性的计谋和决策,均称为战略。
属于一般的、局部的暂时性的决策,称为战术。
什么是发展战略?
是据本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分析、估计和判断,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作出的根本性、长远性的规划。“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的形成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把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构想。新中国成立前夕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在20世纪内,分两步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构想,并设想用100年的时间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以后1954年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1975年,周恩来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重申了这一目标,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1956年,把这一任务列入党的八大所通过的党章中。重大会议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宣布:"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第二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走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979年,他第一次使用了“小康”的概念。
1987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并被党的十三大确定下来。“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内容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21世纪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十八大报告表述:“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胡锦涛指出,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主要目标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胡锦涛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称,按照规划惯例,这个“翻一番”目标是扣除价格因素,以2010年为价格基期,按不变价格来计算,是“货真价实的倍增计划”。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9109元和5919元。但这并不意味着2020年人均收入就是简单“乘以二”,“考虑到通胀因素,到时人均收入数字会超出38218元和11838元”。此外,报告中人均收入是指全体人民平均收入,并不意味每个人都在目前水平上翻一番,可能低收入者增加的还要多,高收入者增加的要少,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中国梦”——170年的历史变迁在1800年的时间里,向中国学习、追赶中国、羡慕中国是世界的一个梦,只是后来200年,中国落伍了、落后了。结果我们中国人向西方人学习,重新实现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的一个梦,这是一个历史。“中国梦”:170年的历史变迁
据统计,中国一直到18世纪末,乾隆后期,当时中国在世界制造业总量中所占的份额超过整个欧洲5个百分点,大约相当于英国的8倍,俄国的6倍,日本的9倍。当时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3。当时中国的粮食产量也占世界的1/3,中国的工业产值占世界33.3%,比今天的美国还高,而当时整个欧洲只占28.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物业管理合同管理方为大型购物中心2篇
- 二零二四年度版权买卖合同作品转让与权益变更2篇
- 2024年度白酒生产销售合同
- 全新2024年责任制承包合同书格式3篇
- 二零二四年云计算服务框架协议(中国区域)2篇
- 2024年度高科技研发项目合作与股权转让协议3篇
- 2024年全职研究员劳动合同3篇
- 2024年父母离婚协约:财产分割与子女抚养权3篇
- 2024年房产租赁协议(融资)3篇
- 二零二四年度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合同2篇
- 5.5 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到西安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 医院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后)
- 2024水样采集与保存方法
- 借款协议(父母借款给子女买房协议)(二篇)
- 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
- 4D厨房区域区间管理责任卡
- 针灸推拿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 学生书法比赛简报
- 榆林地区电厂明细
- 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度表
- 预制管桩技术交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