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表格资料)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表格资料)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表格资料)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表格资料)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表格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传统文学——诗歌、散文、词、散曲宋代文学·诗文文学流派代表作家理论及创作贡献及地位【复古倾向】宋初文坛承接晚唐五代文风余绪,盛行骈俪声偶之辞,未能自出新意。柳开、田锡、穆修等人的复古主张和实践,为后来宋代的古文运动揭开了序幕。柳开田锡穆修柳开为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主张文道合一。田锡在宋代古文运动中是过渡性的作家,但没有把文学限制于“宗经”的狭窄范围。穆修在搜求校刻韩、柳文集方面功不可没。【简·北宋初期的复古思潮在文坛并未成为主流】复古守正以求出新,是宋初文学发展的一种趋势。柳开是北宋复古革新思潮中最初觉醒的儒者代表,既显示了“文”“道”之间与生俱来的联系,同时也预示了两者本质上的某些对立和最终的必然分裂。田锡更具文人气质,代表了五代文气习染较深的文学之士对改革文风的自觉。穆修则在搜求校刻韩、柳文集方面功不可没。但复古思潮在北宋初期并未成为主流,仅处于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少数几个作家先驱自觉的阶段。【“三体诗”】宋初诗坛诗派林立,主要有“白体”、“昆体”“晚唐体”三派的分别。西昆体和晚唐体的繁盛,均在真宗一朝,而此前太祖、太宗两朝的诗风,则是以当时的文坛巨子李肪、徐铉及其后起之秀王禹偁为代表的白居易体。【王禹偁】字元之,宋初有名直臣。诗文皆著,作品有《小畜集》【简·王禹偁在文论上提出的传道、明心与有言、有文,及其在理论上的贡献】王禹偁在文论上提出“传道而明心”,即是可在传道之文里发抒自己的政见和内心感受,做到叙事言理与主观抒情相结合。所谓“明心”,是指自己的内心世界臻于高尚,立身无愧。以文明心和传道,实质上是要求文道合一和文行合一,并偏重在文的方面。于“传道”外,提出“明心”,于“有言”外,提出“有文”,这是王禹偁在理论上的一种贡献。【综·王禹偁对宋初诗风、文风所起的促进作用】王禹偁在宋初作家中成就较大,在诗文两方面的创作都较为突出,促进了宋初诗风、文风的变革。1、王禹偁诗宗白居易,更进而学习和推崇杜甫,关心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现实。学杜是宋诗别开生面的一条重要途径,王禹偁在这方面可谓得风气之先,在文学史上有积极、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平易又不乏清新淡远的格调,饶有韵味,“独开有宋风气”。2、王禹偁致力于倡导古文,改变五代以来的雕绘之习,始为古雅简淡之作。其文章不仅多有现实政治内容和鲜明的思想倾向,而且继承了韩愈古文“文从字顺”的一面,以表达恰当、明白易懂为基本准则。在追求平易自然的文风方面,他的古文有开创之功,使中唐韩、柳切近现实的平易古文在宋初重现,成为欧阳修改革文风的先声。【西昆体】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西昆”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创作特色是学李商隐的近体律诗,讲究声律文采,修辞重用典。西昆体有广狭二义,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其四六文。【杨亿】字大年,宋初著名文臣。曾奉命编撰巨典《册府龟年》【简·西昆体的创作特色与《西昆酬唱集》】1、《西昆酬唱集》是杨亿、刘筠等人彼此唱和,互相切磋的结集本,是西昆体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诗歌流派的重要标志。2、西昆体的创作特色是学李商隐的近体律诗,讲究声律文采,修辞重用典。其长处是文辞密丽,气象典雅,扫五代之衰飒,创造纯宋人之诗歌;短处是太雕琢而无自然态度,太堆砌而少意味。【综·西昆体的特点】1、与宋初的白体、晚唐体相比,西昆体诗具有堂庑大、气象宽、思致深的特点,往往能就一事一题兼虚实而涵古今,讲究措辞寓意之深妙和轻峭感怆。(其风靡正是对鄙俚浅近的白体诗风的一种反动)2、西昆体诗人作诗注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音节铿锵,属对工整,设色浓丽而富情感性,颇具李商隐“沉博绝丽”之风。(西昆体讲究修辞的这一特点,对宋诗的发展影响很大。)3、资书以为诗,主要表现为诗中大量用典。以学问为诗,是宋诗的一个突出特点,对宋代后起的诗人有深刻的影响。(西昆体与后来的江西诗派,从论诗宗旨、作品风格、艺术技巧到诗学渊源都有相同或相近的地方。)4、西昆体的弊端也是明显的。诗人作诗过分依赖修辞而缺乏感觉,过分推敲字句而不注重实际内容,有些诗甚至仅靠对典故的重新组织而成诗,产生以文字为消遣而毫无内容的应酬作品。(这也是非诗之诗能在宋代大量产生的一个原因)【诗文革新运动】北宋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不仅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而且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究“气格”,产生“以文为诗”的现象,所以人们习惯于将发生于北宋中叶的这场文学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新。欧阳修在这场运动中起着文坛盟主的领袖作用。【欧阳修】今江西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简·欧阳修诗的散文倾向,及其《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其一的风格特色】1、欧阳修诗歌创作的散文化倾向主要表现为:用古文的章法写诗,讲究转折顿挫、虚实正反;句子彻底散行,长短句杂出,少用偶句,故意似对非对,造成散文调而非诗调;其次是诗中常用语助词或散文式的介词;再者,其诗不仅用于议论时政、评说历史、陈情述雅等,还用于歌咏和表现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事物,开创了取材广泛、命意新颖、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的一代诗风。2、《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其一的风格特色:用类于散文的语句,写王昭君流落荒漠的悲伤,以反衬“汉宫”不知边塞之苦,具有以汉喻宋的现实意义。其间叙事、抒情、议论杂出,笔势极为矫健,主气格而贱丽藻。由于多以古文的句法、气势入诗,故可称古文诗体,是宋诗中最富权威的一体。【综·欧阳修散文的艺术风格】1、欧阳修散文的基本风格是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欧阳修摈弃了韩愈文章艰涩怪奇的一面,发展了其“文从字顺”的一面,建立起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他的各体文章就是这种风格的最好代表。如《原弊》、《朋党论》等议论文,因事抒议而工于辨析,中于时病而不为空言,条达流畅,简明信雅,理惬情餍,以服人心。其《醉翁亭记》、《秋声赋》等记事文和抒情文,充分发挥散文的特点,将叙事、写景和抒情融为一体,声情并茂,跌宕舒缓,迂回曲折而又气势流畅,富有韵致,极具艺术魅力。2、六一风神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他的散文措辞平易,用当时通行的语言写,不用古奥的文字,但用词造句精炼而有变化,显得条达疏畅、切近自然。他并不刻意选择人物、场景以及按照某种寓意的逻辑来组织内容,而是自然地叙事、抒怀,在看似散漫不经的行文中,使读者慢慢地从寻常的叙说中体悟出难以言传的高远境界而情韵顿生,这就是所谓的风神。其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着眼于感情的抒发,具有笔触多情的特点。另外,文章结构层次上的极吞吐往复、参差离合,语言层次上的平易自然,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总之,这种绝世风神的特点就是:偏于阴柔之美,纡余委备而婉曲有致,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开创宋代诗风的重要作家】梅尧臣苏舜钦【简·梅尧臣诗歌艺术特点,其《陶者》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1、诗歌艺术特点:梅尧臣作诗追求“苦硬”、“瘦劲”,喜欢平淡的风格,其实是要求平淡其表,深邃其里,内核“深远”,淡而屡深。梅诗的“平淡”具备这样的特点:构思奇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平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这不仅是梅尧臣的创作追求,也是宋诗的一种审美取向)2、《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此诗反映农村贫户的艰难生活,对农民寄寓深切的同情,对官吏的欺诈奴役行径表示极大的愤慨,具有深刻的批判现实意义。诗歌语言朴素平易,在看似平淡无奇的描写中,蕴涵着真实深刻的思想感情。【简·苏舜钦诗歌风格特点,其《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的艺术特色】1、诗歌风格特点:苏舜钦作诗充满激情,感情顿挫而发其郁积,语言明快豪迈,故其诗歌作品主要风格特色是豪旷雄放而超迈横绝。2、《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秋风八月天地肃)诗的艺术特色:构思雄奇飞动的艺术境界,采用夸张遒劲的文学语言,从而形成豪旷中渗透着悲壮的诗歌格调,寓含了更大更重的思想感情的容量,但稍显粗放。【“王荆公体”】1、王安石的生平及思想:其性格刚毅果敢,世界观复杂,儒、道、墨、法、佛诸家的思想对他都有影响。2、王安石的文论主张:主张为文要“以适用为本”,“务为有补于世”,属于经世派的政教文学说,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教合一。明确将文章看作“器”,即为政治服务的工具,崇尚自然、简洁的文风。【王安石】江西人,字介甫,号半山。神宗亲政后任相,进行著名的“熙宁变法”,失败。【简·王安石的散文特点】王安石的散文大致贯彻了他的文学主张,多为有关政令教化、适于世用之作,以议论说理见长。无论是政论文、小品文、游记,其议论文字,长篇短说,都结构谨严,析理透辟,概括性强,识见高超,论议果断,斩钉截铁,不可移易;其叙事抒情之作,能随笔挥洒,曲尽其妙,如意畅达而气雄词峻,表现出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理·词《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上片写金陵开阔萧瑟的秋景,下片感怀六朝盛衰兴亡的旧事。立意高远,格调苍凉悲壮。王安石把词当成诗来写,风格超脱,气韵桀骜,自由抒发,不受传统作法拘束,为后来的苏、辛词开了路。【简·王安石诗歌“王荆公体”的特点】“王荆公体”的特点是重炼意,又重修辞,在用事、造语、炼字等方面煞费苦心,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主要载体是其晚期雅丽精深的绝句。其长处在于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独处在于作诗主意求工,主意之过流为议论,好求工而伤于巧;故“王荆公体”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前者乃取法于杜、韩而自成一体,后者实为江西派的先驱,本唐音而带宋调,对宋诗的发展起了不小的影响。【理·《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难的胸襟气魄,为早年诗歌以意气自许、直道胸中事的风格特征。但带情韵以行,仍不失为诗味隽永之作。【理·《泊船瓜州》(京口瓜州一水间)】:描写自然山水,以轻倩之笔写淡远之思,造语工致而律法精严,为晚年“深婉不迫”之风格。【“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半山为其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瘦劲刚健是王安石诗歌的一贯风格,但早年为奇险劲峭,晚年则化奇崛于寻常之中,亦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曾巩、苏洵、苏辙曾巩苏洵【简·曾巩文章的艺术风格】曾巩的文章道学气、经生气比较重,缺乏形象性、抒情性、新奇感,但在写作手法和技巧风格方面却有自己的特长,诸如善于征古引经,叙事周密,裁减得体,语言明净等,有“醇于儒”的守正特色。(所以被理学家朱熹、唐宋文派和桐城派古文家所推崇。)【理·苏洵、苏辙文章风格特点】1、苏洵:苏轼、苏辙父亲。文章以议论为主,带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2、苏辙:苏轼弟。以欧文为学习楷模,尤近六一风神。文风淡泊平和,以稳健见长,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委婉纡徐,有一唱三叹之声。【东坡体】1、苏东坡的生平及思想:以贬谪黄州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以儒家思想为主,后期掺入大量佛、道思想,外儒内佛,入世而超世,超世而入世,执着人生,又善处人生,以出世的态度作入世的事业。2、苏东坡的散文创作:今存苏轼各体散文约四千余篇,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宋代文学颠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著有《东坡全集》等。【简·苏轼小品文的写作特点】苏轼的小品文,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寓有旷观达识和至理深情,不但言之有物,而且物皆着我之色彩,是其散文中饶有趣味的妙品,以篇幅短小、写作随意的书礼、题跋、杂记和随笔为主要文体样式,大都作于他贬谪期间。其写作特点是信手拈来,漫笔写成,或寓情,或寓理,或寓气,或寓识,嬉笑怒骂皆为文章;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作者历经磨难而旷放豁达的人生态度,及其富有生活情趣的心灵,是他性格的升华和思想的结晶。【理·苏轼议论文】在早期苏文中占的比重较大,以政论、史论为突出。在论说风格上,多雄辩滔滔、气势纵横,议论与文采交融,感情与理智并注,语言明快畅达,长于形象的说理,颇具文学价值。【理·苏轼记叙文】包括碑传文、记体文及文赋等,而以其中的山水游记和亭台堂阁记为代表,是苏轼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最具独创性的作品。苏轼是继柳宗元之后大量创作山水游记的作家,其文不仅记叙、描写、议论并重,而且以阐发人生哲理、发表议论为主,更多地表现出借景立论的特点,最能展示其随物赋形的作文本领。【简·苏轼的人格特点】苏轼的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又兼纳了道家和佛教的学说。他援佛道入儒,又始终保持做人的气节,佛老的静达旷放用儒家道德人格的浩然正气来支撑,成就虚静高洁的心灵和淡泊超逸的人格。故苏轼“最深于性命自得之际”,懂得生活的艺术,具有坦荡坚贞的品格、随缘旷放的文心和风流潇洒的气度,他的诗、词、文和书画等,不过是这一人格的外在表现形式。【综·苏轼散文的总体艺术特色】1、“辞达”、“通脱”,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多用空灵虚拟之笔,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由挥洒,气势奔腾而壮阔雄奇;且句式多变,以散行单句为主,又融合不少骈偶、排比成分,骈散结合,错落有致。2、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在描写难以言传的状态、情绪和感受时,苏轼常用的方法是将其具体化形象化,或用比喻生动准确地描写自然景物和各种具体事物的特征;或在议论中用比喻说明道理而妙趣无穷。3、有诗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苏轼为文善于从虚处入手,采用诗家手法翻空出奇,讲究渲染气氛和营造意境,处处有一种真气内充的蓬勃诗意。1、题材分类:现存2700余首,可分为社会政事诗、山水景物诗、和陶(渊明)诗、题画诗四类。2、分期特点:以贬谪黄州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品以儒家经世致用思想为主,多为社会政事诗,创作风格豪健清雄;后期以超然物外、随缘自适的佛老思想为基调,主要抒写贬谪时期复杂矛盾的人生感慨,诗风清旷简远、自然平淡。苏诗创作【简·苏轼诗歌在宋诗发展中的地位】1、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苏轼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尽管苏诗也接受李白、杜甫和其它唐代诗人的影响,但在开拓诗境和诗的表现手法方面却能与唐人争胜,其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的显著特色,在宋代即被称为“东坡体”,成为宋诗的一种风格范式,为宋诗的发展开辟了新园地,造就了宋诗的新生命。【东坡体】苏轼的诗歌创作,才力大,学问高,可完全不受成规束缚,具有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的显著特色,在宋代即被称为“东坡体”,成为宋诗的一种风格范式,对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起了关键性作用。【综·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1、“以文为诗”是苏诗的显著特色之一。苏轼才气横溢、文思如潮,以散文句式入诗,翻新出奇,这其实是以才气为诗的重要表征。体现为善于用一连串想象丰富的比喻(亦称“博喻”)来表达生动丰富的想象力,使物无隐形,本相毕现;此外,凭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与出色的文字表现力,将日常生活里的许多平凡事物写得富有新意,引人入胜。2、以才学为诗是苏诗的另一特色,体现为好议论、善于使事用典。苏轼有意识地以议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寓哲理于意象,以理趣见胜,耐人咀嚼。(苏诗理趣的产生,大多数本于庄子“任自然”的虚静之旨。)3、苏诗兼备各体而以七言为擅长,风格多样,既有刚健含婀娜的清丽雄健,又有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体现出一种高风绝尘的潇洒韵致和审美境界,在宋代即被称为“东坡体”,成为宋诗的一种风格范式。【简·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由五代到柳永,词为艳科,至苏轼,词风突变,他突破了传统词作的题材限制,扩大了词境;他的以诗为词,促进了词体的变革,提高了词体的地位,使词摆脱了对音乐的附庸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使宋词能与唐诗并列而被视为有宋一代文学的代表。这是苏轼对宋代文学发展的巨大贡献。苏词创作【简·苏轼词对后世词创作的影响】苏轼是词史上豪放词派的开创者,他对词境的开拓、对词体的革新,为词这种文学样式品位的提高开辟了道路,为宋词成为有宋一代文学的代表准备了条件。北宋灭亡后,苏词分为南、北两个支派,北派如蔡松年、元好问等;南派则成为南渡后的词坛主流,以辛弃疾成就最高,于南宋别开宗派,与苏轼并称苏、辛词派。直至金元与南宋灭亡,苏词的影响始终不曾衰落。【以诗为词】将作诗的本领用于作词,即“以诗为词”,是苏轼对词体革新的一大贡献。其主要点在于把词与诗看成同等地位的文学样式,有意识地以诗的意境、创作方法入词,突破音乐对词体的约束,把依赖于音乐传播的歌辞变成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促进了词体的解放,使宋词能与唐诗并列而被视为有宋一代文学的代表。【综·苏轼词的多样化风格】1、以诗为词,尽显豪放本色。苏轼的以诗为词,首先指的是词所反映的生活内容的扩大,打破了词不能描写广阔题材的限制,由比较狭窄的花间酒下的男欢女爱,扩大到文人士大夫的雅思理趣等方面。其次是将诗词视为文学体式上的殊途同归,有意识地以诗的意境、创作方法入词。这种因题材和创作理念改革而带来的写作风格上的变化,必然将词体由原先的“软性文学”解放出来,引向旷达豪放的一面。如苏轼本人所提倡“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后人目苏词为豪放之宗,就是指其能以雄放之笔遣词驰骋,意境超脱、扩大词境的总体倾向说的。2、以词还词,不失秀美风流。苏轼一面革新词体,一面又维护与保持词的特点,完其本色。故其词作不仅横放杰出,也尽有许多极清空幽秀的作品。在苏轼的词中,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并不相互排斥,而是“刚健含婀娜”。因而他的词不能以豪放囊括,也不能以婉约标称,而是豪爽旷放者有之,婉约蕴藉者有之,清秀淡逸者有之,古雅峭拔者有之,清丽圆转者有之,奇艳绝丽者有之,风格是多样化的。【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的山谷体诗歌是元佑时期宋诗发展到高峰期的产物。元佑诗人以苏轼享名最盛,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均出其门,时称苏门四学士。四学士都能诗,唯黄庭坚能于苏诗之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与苏轼并称苏、黄,对宋诗的发展起重要作用。以其为宗主的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山谷体】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作诗以学杜为宗旨,喜欢用拗句。其诗被称为“山谷体”。【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江西人。著有《山谷内集》、《山谷外集》、《山谷别集》。【简·“山谷体”的艺术特点,及以杜甫诗歌为宗】1、以学杜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2、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强调“无一字无来处”,讲“点铁成金”和“脱胎换骨”,长于点化铸造,富有思致和机趣。3、好奇尚硬,造语洗净铅华,独标隽旨,风格生新瘦硬峭拔,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拗句】所谓“拗句”,主要是将律诗中的句式和平仄加以改变,要么通过句式秩序的变更使文气反常,要么改变一句或一联的平仄造成音调的突兀,有意打破平衡和谐的效果,给人以奇峭倔强的感觉。【脱胎换骨】黄庭坚提倡的作诗之法,是“点铁成金”的具体化,是一种使古人的意象和用语产生质的变化、化平凡为奇趣的语言炼金术;从本质上看,它是对前人用典法的一个发展,目的在于“以故为新”——援用前人之语而另立新意,从陈熟的意象中翻奇出新。【山谷诗的题材内容分类】①用于日常交际应酬的赠答诗、次韵诗和咏物诗;②反映民生疾苦和时事政治的诗;③表现自我人格和襟怀的抒情写意作品。数量最多,也最有特色。【综·“山谷体”的艺术风格特征】1、以学杜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黄庭坚作诗,力避流俗。为此,他常常使用拗句,改变句式,打破平仄,给人以奇峭倔强的感觉。不讲究声律谐协和词采鲜明,刻意求奇而造拗句、作硬语,力避柔辞滥调的作法,是山谷体“生新瘦硬”诗风的重要表现。2、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长于点化铸造,富有思致和机趣。黄庭坚提倡以学问为诗,有“点铁成金”和“脱胎换骨”之说。落实于具体的诗歌创作上,就是力避陈熟,注重对典故的改造和发挥,翻新出奇,营造新意境。3、工于炼字,好奇尚硬,风格生新瘦硬峭拔,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黄庭坚作诗,常以字句的奇崛造成一种陌生感,追求诗境的生新美、诗语的峭拔美、诗韵的兀拗美。“瘦硬”是其诗风脱俗的表现,铅华洗净,隽旨独标,以生出新,以涩作健。但也有写得自然晓畅之作,追求自然简易的浏亮风格,趋于“平淡而山高水深”的老成境界。【山谷词的2种不同风貌】艳冶俚俗、婉媚豪放【后山体】陈师道号后山居士,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他作诗全凭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诗风瘦硬,被称为“后山体”,是典型的宋诗。【陈师道】早年受知于曾巩,后从苏轼,“苏门六君子”之一。【简·陈师道诗歌的艺术风格】陈师道作诗全凭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他的情感和心思都比黄庭坚深刻,可因一味学山谷体的瘦硬,无意于华采,又不能驰骋才气,故其诗瘦硬而不通神,可谓走入仄径穷途。不过,陈师道也有一些不一味以简缩字句为工的诗,语拙味永,瘦而有骨,尽力而无痕,深得老杜诗之神髓,诗境则又出黄庭坚之上。【简斋体】陈与义,号简斋,江西诗派三宗之一。前期诗歌创作深受黄庭坚、陈师道的影响,南渡之后取法杜诗,突破了江西诗派瘦硬诗风的局限,形成了雄浑、沉郁的独特艺术风格,被称为简斋体。【陈与义】一生经历北宋末、南宋初两个阶段。【理·简斋体的艺术独创性和贡献】1、后期的诗歌创作比较接近杜甫的七言律诗,取材和诗境都较恢弘,突破了黄、陈瘦硬诗风的局限,形成了雄浑、沉郁的独特艺术风格。2、简斋体能避免江西诗风流行带来的弊端,自创新格,给当时笼罩在江西诗派影响之下的整个诗坛吹进了一股清新之风,对宋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简·陈与义诗歌艺术特色】陈与义的诗歌创作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1、前期多表现个人生活情趣的流连光景之作,诗风明净,风格清新可喜。善于用简洁的白描手法、凝练流动的语言,捕捉瞬间意象,在闲淡处取神,饶有情韵。2、南渡之后对学杜有了更深认识,多寄托遥深之作,诗风趋向沉郁悲壮、雄阔慷慨。尤其是晚期七言律诗,取材和诗境都较恢弘,突破了江西诗派瘦硬诗风的局限,形成了雄浑、沉郁的独特艺术风格。【江西诗派】指宋朝时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黄庭坚在世时,其周围和身后形成了一个追随他的人品和创作风格的诗人群,但此时尚无“江西诗派”一说。黄庭坚去世后,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江西诗派由此得名。吕本中韩驹曾畿南渡前后的一位重要作家,与韩驹、曾畿等同为当时文坛领袖人物,首创用宗派观念论诗人群体,其“活法”理论对宋诗的发展影响很大。以禅喻诗,禅味很浓,带有苏诗哲理的意味。但同时也讲究“字字有来历”。诗歌受黄庭坚、吕本中影响,风格较为明快畅达,对南宋诗坛影响更大,南宋诗坛的“中兴四大家”里有三家与曾畿有关。陆游得其亲授,杨万里受他的影响也很深。【江西诗派发展分期】①发展期:北宋后期;②全盛期:南宋初期;③衰落期:南宋中期以后。【一祖三宗】江西诗鼓吹者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倡导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江西诗社宗派图》】吕本中作,收入图中的诗人共25人,以黄庭坚、陈师道为首。此图首创用宗派观念论诗人群体,江西诗派遂因此而得名。宗派图所显示的江西诗派的性质特色有三:一是此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而非实际之聚会;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而非地域之划分;三是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关系。【简·吕本中诗歌创作中的“活法”说对宋诗发展的作用】吕本中诗学江西而主于自然,提倡好诗“流转圆美如弹丸”,讲究“活法”与“悟入”。所谓“活法”,即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有定法而无定法。这对于习惯循规蹈矩、恪守师训的江西诗派不啻为一种新的生命力。吕本中提倡“活法”,是在有意识地将“山谷体”代表的江西诗派的“有意于文者之法”和东坡体的“无意于文者之法”辩证地统一起来。故“活法”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以苏、黄为代表的宋代诗学的精神,能消除江西诗派末流的生硬造作之病,为宋诗发展开拓出“流转圆美”的新途径。【陆游】1、生平简介:乾道八年(117)3月,诗人到达南郑,走上当时的军事前线,过了8个月的军旅生活,自谓诗歌创作从此获得“诗家三味”。其诗集得名亦源于此。2、诗歌作品:收入《剑南诗稿》,今存9200多首,古代作家中最多产的诗人。3、散文作品:《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入蜀记》【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综·陆游诗的爱国精神】1、陆游的诗歌创作是我国古代爱国主义文学发展的一个高峰,在他的近万首诗中贯穿着强烈的爱国精神。对国家命运的无限关怀、对祖国土地、人民和历史文化传统的热爱,在他的创作活动中始终占据着主要的地位。2、渴望恢复中原、渴望自己有机会歌颂胜利,是陆游创作的主要动力,而他对这种愿望与现实政治局势之间的矛盾有深刻体会,不能不产生一种悲愤的感情,但并不消沉。发为慷慨悲壮语,或沉痛表达了沦陷区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愿望,或斥责主和派大臣们出卖祖国土地的行径,或控诉投降派排斥抗战将领、贻误国事的罪恶勾当,或抒发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失地的夙愿。爱国热情至死不减,形成其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特色。【诗歌创作分期】1、早期:得曾畿亲授作诗“活法”,诗从江西诗派入而不从江西派出,初喜藻绘而至清新拔俗,自成一格。2、中期:从46岁到夔州后开始。大气磅礴、热爱祖国的诗篇占据主要部分,尤其是那些请缨无路、功败垂成的作品,风格悲愤豪壮。3、后期:65岁罢归山阴-85岁逝世,退居生活各方面成其最习见诗题,风格归于清淡秀逸,闲适淡泊。但爱国思想和积极奋斗的精神还继续保存着,不乏风格悲壮的作品。【综·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多面性】陆游的诗歌诸体皆备,不论是古体诗,还是律诗、绝句,都取得了很大成就,艺术风格多样。1、古体气势磅礴。陆游是一位具有战士情怀的诗人。其古体诗多豪壮语,喜言征伐事,颇有老杜诗的雄浑气势,又吸收岑参的语奇体峻,写得豪迈坚挺。诗作素无长篇,也不采用一韵到底的习见方式,而是转韵较多,又摆脱固定的句法,使用杂言的形式,顿挫跌宕,跳跃律动,自具一种苍莽之感。2、七律悲壮慷慨。陆游于律诗致力最勤,有“古今律诗第一”之誉。他的七律感时伤世,无不悲愤激昂,且对仗工整而自然圆转;很少运用僻典,主要力量安排在中间的四句,通常是景一联,情一联,于景联多有佳句。3、七绝清新秀逸。陆游晚年写了大量清新秀逸的闲适诗。他的绝句小诗,以七言为主,善于咀嚼日常生活里的隽永滋味,领会当前景物的曲折情况,写得清新细腻、简练自然,极有丰神远味,而且明白如话。此外,他还更多地发挥宋人好议论的特点,在绝句诗里抒发感慨,用平易流畅的语言表达爱国思想,言简意深,带有散文化特征。【简·陆游词的艺术风格】陆游词与其诗相似,也有激昂慷慨和清淡秀逸两种风格。前者主要表现在他的爱国词里,后者则见于大部分词作,词风清婉,造句圆融而富诗意。情词真挚缠绵,凄婉流丽。【理·陆游散文的特色】南宋散文大家,他的古文和诗作一样,极见才情。《渭南文集》中以记叙文成就较为突出,平静坦适,流露出作者晚年的心情。《老学庵笔记》所记多是他或亲历、或亲见、或亲闻之事,内容丰富,趣味盎然。《入蜀记》是一部旅行日记,也是其自传的一部分,其中山水描写有浓重的文化气息,文字简洁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和妙趣。【诚斋体】杨万里号诚斋。他所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诚斋体一改以往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以师法自然的白描手法作诗,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关键。杨万里范成大【简·杨万里“活法”诗的特点】杨万里的“活法”诗,改变了宋人以人文意象为主的作诗习惯,变成以自然意象为主,重自然机趣,悟天地灵性,诗里充满奇趣和活劲儿。创作手法上变活用定法为无待于法,变避熟就生为化生为熟,因此其“活法”诗除具备新奇、灵活、风趣和流转圆美等特征外,就是层次曲折、变化无穷,追求诗歌语言的浅近和口语化,表现了向唐诗典范的复归,成为南宋后期四灵诗风和江湖诗风的先导。【简·范成大的田园诗艺术特点】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采用组诗形式,反映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既有农忙欢歌、田园景色和乡村生活的生动描写,也有对官府剥削和租税苛重的深刻揭露。将田园牧歌式的恬淡自然和反映农民疾苦的现实描写融会为一,堪称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之作。【朱熹生平】有很高文学修养的理学家,在诗文创作和文学批评方面皆有成就。著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诗集传》、《朱文公文集》、《韩文考异》等。【朱熹】字元(仲)晦,号晦庵,谥号“文”,人称为朱文公。【理·朱熹的文学创作主张】1、文学创作:以诗喻理而流溢出情趣、理趣,在诗的感性意象中闪烁着理性的睿智。2、文学主张:持“文道一体”的观点。作为理学家,他重道轻文,作为文学家,他重道也重文,看到并承认“诗缘情”的特点。文与道的合一,即美与善的合一。【简·南宋散文中议论文成就最高,各种小品文体现了南宋散文的繁荣】1、南宋中叶是南宋散文发展的成熟阶段。最能体现南宋散文繁荣状况的,是笔记文的大量涌现,如随笔、游记、诗话、日记、杂录等,类于后来人们所称的“小品文”,多为篇幅短小、信口“闲谈”之作,不拘格套,自由挥洒,文笔平易简洁,文风自然流畅。代表作品有洪迈《容斋随笔》、罗大经《鹤林玉露》、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吴自牧《梦梁录》等。2、在南宋散文中,以扶危救倾的议论文成就最高,因有文气贯注,文字最为明达。【永嘉四灵】徐玑、徐照翁卷、赵师秀【永嘉四灵】指南宋后期诗坛的四位诗人徐玑、徐照、翁卷和赵师秀。由于他们字号中都有一个“灵”字,诗风极为相近,又都是永嘉人,故被视为同一诗派,称“永嘉四灵”。四灵作诗以唐诗为号召,其实学的是晚唐体,诗风清苦冷僻、局度狭小。【简·“永嘉四灵”诗歌的艺术特点】四灵多选择自然山水为观照对象,常流露出山人名士的出世情怀,诗歌多冲淡平和、轻灵清寒的境界。艺术上,他们专攻五律,追求一种平淡简远的韵调;七绝数量不多,但新颖灵巧,圆美自然,很有特色。【江湖诗派】江湖诗派是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因书商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江湖诗人大都是一些落第的布衣文士或官场失意的小吏,流落于江湖之中,在相互酬唱间自然形成一种相近的诗风。后人以《江湖集》内诗气味皆相似而称之为江湖派。江湖派诗人多效四灵体和晚唐体。代表人物有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南宋末年文坛领袖,诗与陆游、杨万里齐名,是江湖派的宗师。词与陆游、稼轩鼎足而三。【简·刘克庄诗歌的风格特征】刘克庄早年诗歌创作从晚唐体、四灵体入手,刻琢精丽,风格轻清简淡。后期创作有意识地追踪陆游、杨万里的大家气度,笔力雄健,布置阔远,能融会众作而自成一体。【简·戴复古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作为江湖诗人,戴复古作诗以苦吟求工,带有四灵余习,然能在盛唐和中晚唐名家中转益多师而自辟蹊径。他诗备众体,不主一家,追求风格的多样性,善于把自己对社会、人生、时世的独特感受,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出来,大多采取白描手法,清健轻快,平易自然,但包孕深厚而耐人寻味。【理·刘克庄《后村词》】属南宋后期辛派词人。以诗作词,着重发展了词的散文化、议论化手法,说理叙事,运用非常自由。【综·刘克庄学众家诗而自成一家,成为江湖诗人中最大一家,在江湖诗派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1、转益多师,融会众作,自成一家。刘克庄早年诗歌创作从晚唐体、四灵体入手,刻琢精丽,风格轻清简淡;中年逐渐摒弃四灵诗风,转而尚古体,尊韩诗,学陆游;晚年创作更是有意识地追踪陆游、杨万里的大家气度,笔力雄健,布置阔远,能融会众作而自成一体。此外,他还受杜甫、李贺及晚唐诗人的影响;学习张、王乐府等,从唐诗中多方面地吸收艺术营养,并熔铸了宋诗的时代内容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力,成为江湖诗人中成就最大的一位。2、调和众派,提携后进,极大促进江湖诗派的发展。刘克庄在艺术创作上,能兼取各家之长,又尽力调和各家之短。如他觉得江西派“资书以为诗失之腐”,而晚唐体“捐书以为诗失之野”,尝试着将江西和晚唐加以调和,能于四灵、晚唐体之外自成新体,不局促于一家一派,超越了江湖习气,具有大家气度,在当时诗坛上名气很大。刘克庄又喜欢提携后进,受到江湖诗人的追谁,在江湖诗派的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其它江湖诗人】周文璞、高翥、叶绍翁(《游园不值》)等【《沧浪诗话》】是宋代理论性最强、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专著。他以禅喻诗,强调“别材”、“别趣”,批评以苏、黄为代表的宋诗,倡导“以盛唐为法”。这对宋以后诗歌创作宗唐之风气的形成,以及历时持久的唐宋诗风之争,影响很大。【严羽】字仪卿(丹邱),号沧浪逋客。福建人【综·严羽“妙悟”与“兴趣”的含义】1、“妙悟”是严羽诗学思想的核心,又含“悟妙”之意。它一方面指在学习欣赏诗歌的过程中,要靠对诗歌妙处的把握才能得其精华;另一方面在诗歌的创作中,只有在对自然和社会的直观中顿悟,才有创作的灵感,才是“妙悟”。2、“兴趣”是指诗歌作品给人的美感,属于主观的审美经验。与诗歌自身的意境含义不同,“兴趣”是指外物形象直接兴发出来的审美情趣,是感性的直接触发,不涉理路,不落言筌,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是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趣味。【简·严羽“以禅喻诗”和“妙悟”的内容】“以禅喻诗”即借禅学为喻,把禅的境界当成诗的境界,借用禅理来说明诗歌创作的特殊性。“妙悟”一方面指在学习欣赏诗歌的过程中,要靠对诗歌妙处的把握才能得其精华;另一方面在诗歌的创作中,只有在对自然和社会的直观中顿悟,才有创作的灵感,才是“妙悟”。【简·严羽“别材”、“别趣”、“兴趣”的内容】1、“别材”是指诗人要有特别的才能,并不是读了书、有了学问就能写出诗来的。“别材”说解决了“什么是诗人”的问题。2、“别趣”是指诗歌必须有美感形象,能感发人的审美趣味。有广、狭二义,广义指诗歌的美感魅力,狭义特指盛唐诗的审美特色。“别趣”说解决了“什么是诗”的问题。3、“兴趣”,也即“别趣”,是指诗歌作品给人的美感,属于主观的审美经验。是感性的直接触发,是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趣味。【遗民诗人】文天祥汪元量刘辰翁郑思肖【文天祥】号文山,著名民族英雄。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吟啸集》等【简·文天祥《过零丁洋》诗的思想内容】此诗作于文天祥兵败被俘期间,以诗明心迹,直抒胸臆,不事雕饰,却沸腾着爱国的热血,满腔的忠贞和赤诚,写得极沉痛、极光明磊落,感染力极其强烈,是流传不朽的给人以爱国主义教育的伟大诗篇。【理·汪元量诗的爱国情感】《湖州歌九十八首》用七言联章形式,纪实手法,抒写南宋亡国、三宫北迁的情景。当时就有人称其为宋亡之“诗史”。【综·文天祥爱国诗词的风格与感人的爱国热情】文天祥的爱国诗歌,是他国破家亡、身陷囹而决不屈服的壮烈誓言和内心独白。无论诗、词,都是用血泪书写成的,情辞哀苦而意气激昂,反映了作者生死不渝的民族气节和顽强斗志。虽兵败被囚,而精忠浩气充塞天地间,风格豪迈,骨气凛然,其境界已远非一般的诗情词意所可比拟,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放异彩。【理·刘辰翁词的风格特点】刘辰翁号须溪,著有《须溪集》等,大半是南宋亡后作品。须溪词多真率语,感怀时事,悼念故国,抒发兴亡感慨,不假雕琢,风格遒劲而情致跌宕,被认为是宋末辛派词的后劲。宋代诗文创作概况1、北宋初期的文学基本上处于沿袭晚唐五代文风的过渡阶段,可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柳开等人倡导的文坛复古倾向、王禹偁对诗风、文风的革新、杨亿等人的西昆体等;都为宋代文学的发展在某些方面作了铺垫。2、北宋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不仅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而且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究“气格”,产生“以文为诗”的现象,所以人们又习惯于将这场文学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在这场运动中起着文坛盟主的领袖作用。他对梅尧臣、苏舜钦的推崇、对王安石、曾巩和“三苏”的褒扬提携,有力推动了北宋文学的发展,使宋代士风、文风发生根本转变,宋文、宋诗得以开创新元而自具面目,独树一帜。3、黄庭坚是在宋诗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诗人,他与苏轼并称苏、黄,同为宋诗的代表人物。以黄庭坚为宗主的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黄庭坚(山谷体)、陈师道(后山体)与陈与义(简斋体)被誉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另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始创江西诗派之说,其“活法”说理论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以苏、黄为代表的宋代诗学的精神。他们对宋诗的发展都有重要的贡献。4、南渡前后另2位比较有贡献的江西派诗人是韩驹和曾幾。南宋诗坛的“中兴四大家”里,有三家与曾幾有关,可见其在后期江西诗派乃至整个南宋诗坛的所占的地位。5、南宋中期是宋代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诗坛涌现出“中兴四大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擅长写“活法”诗的杨万里、以田园诗著称的范成大等。理学大师朱熹的诗文创作和文学主张,在当时也颇有影响;南宋中期文坛可分为2派,一派是讲事功的功利派,以陈亮和叶适最为有名,文章与苏轼较为接近;一派是道学派,以朱熹、真德秀为代表,师法欧阳修和曾巩。在道学派中又分出来以吕祖谦为代表的论文一派,既以文贯道,又讲究章法,实为唐宋古文的谪嗣与正宗。至南宋末年,许多散文寄寓作者不甘亡国的壮烈意气和黍离悲感,显得特别肯切、沉郁和悲壮,造就了南宋散文最为光辉的篇章。6、南宋后期,国势衰败,“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是这一时期诗风的主要代表。四灵作诗以唐诗为号召,其实学的是晚唐贾岛、姚合等人的诗体,尤重姚合的武功体,诗风清苦冷僻、局度狭小;江湖诗派的习尚与四灵无异,但人数较多,对社会现实的态度也比较积极,但在学晚唐体这一点上,江湖诗派与四灵是一致的。到了宋亡之际,文天祥等人创作的爱国诗和《正气歌》,是宋诗在这一时期闪出的最后一道光芒。宋代文学·词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创作特点艺术成就【晏殊】字叔同,世称“晏元献”。14岁以“神童”召试,一生显要,有“太平宰相”、“富贵词人”之称。是北宋专工令词且以词名世的第一人。【欧阳修】欧词未脱艳歌的传统格局,但上承五代南唐,下启东坡词的舒隽与少游词的深婉,在宋词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珠玉词》:今存130余首,其中有为数不少的感伤之作,感慨人生的无常,哀叹光阴的流逝,表现了一种似含人生哲理的带有普遍性的无端伤感。【简·晏殊词的艺术特色】1、晏殊是北宋初期词家的始祖,是词从晚唐五代过渡到北宋的关键人物。他的词从五代小词脱胎而来,风格接近南唐词人,但他抒情的温文尔雅处,别有一番曼妙含蓄的境界,柔婉而富有诗意,透出作者雍容闲雅的生活态度,开拓了宋词婉约派的正宗风格。2、晏殊词以明净雅致的语言、深刻而纤细的内心体验、曲折精巧的构思、情中有思的平淡意境,表现了对多彩人生的眷恋之情和与之相伴的惆怅感伤。其精美圆熟的艺术表现和雅致含蓄的倾向,展示出宋词风格的新特色,堪称典范作品。【简·欧阳修词艺术风格的多样化】1、欧阳修的词大体呈现两种风格,一是深婉含蓄,一是清新舒隽。较之晏殊,欧词在题材、格调、艺术手法上都有更多的拓展和独创,开宋词士大夫化的风气。2、综观欧阳修词,既有精制的小令,以缠绵而旷达的笔调,表现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赏爱深情以及对酒当歌时生命无常的悲慨,形成细腻沉着而又豪放旷达的特殊风格,使词风向清空舒隽方面发展;又有新兴的慢词,写离别相思、男女恋情,多用慢词长调,通俗淫艳、泼辣直露;既有士大夫文学“雅”的一面,把坎坷仕途的人生感受寄寓于词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宦途风波和地方风情,也有吸收民间文学风味,描写女子豆蔻相思和艳情的随“俗”的一面,感情不加掩饰地流露于字里行间,词风清新,自然真率。艺术风格和表现方式是多样的。【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卿。出身官宦世家,但纵情风月,成为著名的流行歌词作家。后浪子回头,官至“柳屯田”。著有《乐章集》。《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简·柳永词的俚俗特点】1、词语尘下,表述浅近俚俗。柳永能够将有趣的白话加到词中,构成一种很平民化的表述风格,将言情道爱表现得浅而又浅,尽而又尽。他以俚语合俚曲,将词作为流行歌曲来写,还其曲子词的本色。所以他的作品能投千万人之所好,赢得“凡有井水饮处都能歌柳词”的声誉,成为当时最通俗的大众歌曲。2、题材表俗,描写城市生活的词和歌妓词所占分量极重,开后世市民文学的先声。柳词中有五分之一是描绘都市的繁华生活、风俗面貌,反映尽享太平的市民思想;有过半的言情词是写与歌妓的来往,表现她们生活中的情感。这种题词内容和表现方式,成为后世以佳人才子相爱为内容的散曲、戏剧、白话小说的精神丝缕。【综·柳永雅词的艺术特点】1、以赋为词,善于融合曲词和辞赋的长处。首先,柳永把赋体笔法引进到词里来,增加了词的叙事因素,将铺排式的叙事与白描式的写景抒情结合起来,情景兼容,层层铺叙,一笔到底。这种以赋为词的手法,使长调慢词获得了长足发展,成为柳永开拓宋词艺术表现力的主要手段。2、其羁旅行役词不减唐人高处。柳永创造性地将赋法移植于长调慢词后,便可用铺叙递进的方式,对事情发生场面和过程进行逐层的描绘,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的不同情感心态,从而大大扩展了词的叙事言情空间和词境的容量。这在柳永的羁旅行役词里表现得很充分,被苏轼誉为“不减唐人高处”。【简·柳永对慢词发展的开创及贡献】1、从宋仁宗天圣年间起,柳永大量填写慢词,奠定了长调的形式和体制,是慢词体制的开创者。2、创体和创调是相关连的。柳永的创体之功是基于他的创调。柳永慢词多用新调,宋词880多个词调中,有100多个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词的体制至柳永始备。柳永在词体和词调方面的开创,为宋词表现功能和艺术风格的拓展奠定了基础。【综·柳永词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创体。柳永是慢词体制的开创者。由于他大量地创作慢词,奠定了长调的形式和体制,宋词乃始由小令阶段逐渐进入慢词阶段。长调慢词较之小令,篇幅增长,词体恢张,可开阖变化,有驰骋才情的余地。这就为苏轼革新词体和“以诗为词”创造了前提条件,士大夫可藉词抒写浩气逸怀,其性情抱负能充分表现于“曲子词”中。同时也使词在社会上广泛流行,遂有与传统五、七言诗争胜之势。2、创调。柳永的创体之功是基于他的创调。柳永慢词多用新调。今存宋词880多个词调中,约有100多个为柳词所创或首次使用。词的体制至柳永始备。柳永在词体和词调方面的开创,为宋词在表现功能和艺术风格的拓展奠定了基础。3、俗色。柳词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俗色彩而著名。其俗词不仅在表述风格上浅近俚俗、词语尘下,并且大大拓展了宋词的题材,将都市风貌与都市生活纳入词的表现范围,使歌词复与民众接近,成为当时最通俗的大众歌曲,赢得“凡有井水饮处都能歌柳词”的声誉。4、手法。柳永不仅擅长写俗词,亦擅长写雅词。其雅词在艺术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赋为词,创造性地融合曲词和辞赋的长处,大大扩展了词的叙事言情空间。二是他的羁旅行役词不减唐人高处。5、影响。北宋词的发展,至柳永出而为一大变。他对慢词艺术的创制和推动,为后代许多词家的创作提供了取效的法门。【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著有《淮海集》,人称淮海先生。婉约词至秦观而登峰造极,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晏畿道】晏殊第七子,字叔原,世称“小晏”。是位至情至性的性情中人。【贺铸】今存词280余首,其数量在北宋词人中仅次于苏轼,作品题材、风格均多样化。《淮海词》:50多首专门描写男女恋情《小山词》:一洗其父《珠玉词》的雍容典雅,形成极度凄楚哀怨的感伤情调。《六州歌头》:此词为贺铸压卷之作,悲愤壮烈,表现他有心报国而无路请缨的郁郁不平之气。【简·秦观词的情致】1、秦词流传下来的80余首中,“儿女柔情”之作占绝大多数,故有秦词“专主情致”之说。2、秦词善于通过凄迷的景色,用婉转的语调表达感伤的情绪,深具一种袅袅婷婷的情致。这种情致是将传统小令的含蓄蕴藉、秀雅缜密,与柳永长调慢词的真率自然和通俗流畅中和之后所形成的一种新风格。3、秦词以抒情为主,较少叙事,能化景物为情思,避免了质实,显得空灵婉转而富有情致,具有情、辞兼胜的艺术特色。它清丽典雅,婉曲蕴藉,但于婉约含蓄里有凄苦的缠绵,轻描淡写中蕴涵凄厉的情感。其深婉处,能言其所欲言,将身世之感寓于艳情中,表达幽微丰美的意蕴,极富情致和韵味,被誉为北宋词坛婉约派的“大家”。【简·晏畿道词的艺术风格】1、晏几道的词,一洗其父《珠玉词》的雍容典雅,形成极度凄楚哀怨的感伤情调,但多停留在对以往歌舞爱情的追怀思念之中,是一种情绪性的伤感,且较重修饰之美,风格上典雅清丽。2、小山词善于运用不同的构思方式表现相似的题材,多用情景互衬的手法,造语曲折深婉、浅处皆深,不露雕琢的痕迹。不过,这也使小山词的题材内容十分狭窄,大部分作品均未离开恋情相思与离恨别愁范围,且执著于梦境的描写,常借梦境抒情,在缥缈幽微的梦境里,捕捉那更深、更细、更微妙的心灵颤动。3、晏几道善于吸取慢词的艺术经验运用于令词创作,言情委婉细腻而清新俊逸,有丰富的层次感和清刚顿挫之美。此外,还善于化用前人诗句,营造独美词境。【贺铸词风】贺词大致可分2类:一是情思深婉的小词,词风介于晏几道和周邦彦之间。一是雄奇俊伟之作,为南宋张孝祥、辛弃疾前驱。【周邦彦】·清真词: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宋史》说他:“舒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而博涉百家之书”。就取材而言,清真词内容与柳永词相似,早年以写男女艳情为主,后来颇多羁旅愁思之作。其咏物词和羁旅行役词,寄寓身世之感,最能体现清真词的艺术特点。《苏幕遮·般涉》:写羁旅过程中的感受,言情体物融为一体,清丽浑厚,工巧细致,开南宋雅派词的先河。如“一一风荷举”。《兰陵王·越调·柳》:名为咏柳之作,实借惜别写身世之感,对“柳”的物态描写,紧扣“京华倦客”的思绪来写。《六丑·中吕·落花》:一首做客他乡时写的羁旅词。看似咏落花,实为自叹身世之作。【简·周邦彦词集大成的表现有三方面】1、从词调的搜求、审定和考证方面说,他有集成和创制的功劳;2、就其写作功力之成就而言,他善于体物言情,描绘工巧周至,又善于融化前人诗句,炼字妥帖工稳;3、从创作风格方面说,清真词能集北宋词自柳永到秦观、贺铸等人之成就而独具特色。他发展了柳永以赋为词的铺叙手法,兼取秦词的柔婉、贺词的艳丽,综合形成自己善于勾勒、妙于裁剪、精巧工丽的典雅作风。【综·周邦彦词的艺术特色】1、最能体现清真词艺术特点的,是周邦彦的咏物词和羁旅行役词。这两种题材的词里寄寓了身世之感,内容是相通的,在艺术上将赋的体物描写技巧与词的写景言情结合起来,多用曲笔、倒叙手法,将情节化的趋向引入慢词之中,表现方式曲折含蓄,章法结构匠心潜运,错综条贯,工巧浑圆,开创了一种慢词铺陈叙写的新方法。其词已不复以自然感发为主,而是以思力安排取胜。笔力“深劲”,意境“浑厚”,呈现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被视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2、清真词还具有语言流畅精美、声韵协律的长处。周邦彦继承了柳永用俗语入词而通畅明白的优点,舍弃部分柳词俗滥尘下的短处,做到了能雅能俗,亦清亦丽。其次,他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与此前词人的率意为之不同,周邦彦潜心研会,就字面和意境两方面进行融化,发展成一种较完备的作词的语言运用艺术。再次,周邦彦妙解音律,工于倚声填词,不仅注重制腔造谱、播诸弦管,还讲究文字声律的清浊轻重,以四声入词,求谐于喉舌;用歌词自身的节奏变化体现乐音的旋律,以文字之声律应和乐曲的音调,达到了词与乐的完美结合。总之,北宋的慢词发展到周邦彦的清真词,既无柳永的“词语尘下”之病,又无苏轼的“多不协律”之讥,以知音律、备法度和风格醇雅著称,成为后世词人取法的榜样,影响深远。【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李清照的词,是她感情生活的生动反映。前期作品绰约轻倩,自然妩媚;南渡后,李清照用词述说迭遭丧乱、受尽磨难的凄惨心境,带有深沉的感伤情绪。《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国破家亡,孤独寂寞,充满了悲伤和忧郁。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家亡之恨,是苦难时代的灵魂绝唱。【简·李清照“易安体”的艺术特点】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在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所谓“易安体”,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1、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李清照妙解音律,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而且能“化俗为雅”,善用从口语中提炼出来的寻常语创造不寻常意境,清新工巧,明白省净,富于表现力。2、“易安体”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3、“易安体”倜傥有丈夫气。李清照作词,能把委婉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婉约而不绮靡,而是柔中有刚,蕴含着激昂豪迈之气。【综·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在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1、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是易安体最突出的特点。李清照妙解音律,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她既不像贺铸、周邦彦等人那样熔铸前人诗句,亦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只是把自己的真情实感用浅俗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明明白白地写出来,而且能“化俗为雅”,善用从口语中提炼出来的寻常语创造不寻常意境,清新工巧,明白省净,富于表现力。2、“易安体”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李清照以独到的功力,把个人的愁思愁绪与伤时伤乱的家国之痛融为一体,情调入于凄壮悲伤一途,发展了传统的婉约词,写出了婉约词的忧伤绝唱。3、“易安体”倜傥有丈夫气。李清照作词,能把委婉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婉约而不绮靡,而是柔中有刚,蕴含着激昂豪迈之气。既便是一些感时伤怀的低徊沉吟,追念往事的凄苦之词,其中也流动着一种爽逸之气,无脂粉气,无闺阁气,与一般流行的香软的词风异趣而独树一帜,亦非一般意义上的“婉约”二字所能概括。【朱敦儒】字希真。性格萧散疏狂,傲视权贵。流传著作有《樵歌》。他是南渡前后颇有影响的一位词人,是隐逸词派的代表作家。《好事近》: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明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朱希真体】朱敦儒,字希真。南渡后过了7年漂泊生活,晚年被迫隐居,常放浪于烟霞之间,写下了大量隐逸词,多歌唱看透尘世后的随缘自适、消遥行乐,但又深藏忧怨,有不少虚无思想比较浓厚的篇章。其词语言浅白如话,形象单纯明净,风格自然飘逸,意境空旷淡静,情调超然洒脱,在词中自成一格,被称为“朱希真体”。又因其词集为《樵歌》,故亦称之为“樵歌体”。【简·“朱希真体”的艺术风格】朱敦儒是南渡前后颇有影响的一位词人,他晚年被迫隐居,常放浪于烟霞之间,写下了大量隐逸词,多歌唱看透尘世后的随缘自适、消遥行乐,但又深藏忧怨,有不少虚无思想比较浓厚的篇章。其词语言浅白如话,形象单纯明净,风格自然飘逸,意境空旷淡静,情调超然洒脱,在词中自成一格,被称为“朱希真体”。其旷放词风带有颓废色彩,是南宋词坛上讴歌隐逸生活和出世思想的隐逸词派代表作家。【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伟大爱国词人。气高天下的东坡词风,由他带到南方发扬光大,形成气势磅礴、悲凉感愤的苏、辛词派,为南北宋词坛风气转折的一大关键。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辛弃疾思想的主导倾向,他的人生观,以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为主,兼容佛老。1、抒写爱国情怀的英雄词:以词抒发气壮山河的爱国情怀,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理想,有豪气英风,是辛弃疾英雄词最鲜明的特征。同时也往往蕴涵着英雄壮志难酬的悲愤。2、描绘田园风光的农村词:隐居江西近20年的农村生活,使辛弃疾在思想、感情上渐渐接近自然,因而形成另一种清新朴素的词格,构成了词作的恬淡风味。但颇多牢骚语。3、咏春词和艳情词:数量可观,几占现存辛词十分之一。多写得疏朗明爽,清丽中见俊俏,“妩媚”中现寓刚于柔或振刚为柔之秀美,有婉约风韵。【简·辛词的语言艺术特点】1、“深雄雅健”的语言风格。辛弃疾博览群书,驰骋百家,转益多师,兼又具有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能将许多散乱平淡的语言材料组织到词中,一变而为极生动、极带感情的文句,任意驱使而不觉其机械平直。在稼轩词里,诸体兼采,又以散文句法入词,经史子语拉杂运用,议论纵横,气势磅礴,从而形成了“深雄雅健”的风格。2、善于使事用典。词至辛弃疾,开始运用大量的典故,有辛词好“掉书袋”之说。但辛词用典少见堆彻艰涩,大多还是用在讽喻,托古喻今,借以扩大词意的深广度,增加词的含蓄性。3、语言风格多样,雅俗兼备。除用典多而精当,语句精炼警策、雄放雅丽外,稼轩词还有吸收民间语言而通俗化、口语化的优点。所以有些辛词写得极清新明快,似说话,近民谣,浅白朴素。【“稼轩体”】辛弃疾,号稼轩。辛弃疾是具有英雄气概的词人,才气纵横,笔力超拔。他以散文句法入词,以经子诗赋入词,以词说理,带来了词体的大解放,无论作长调或小令,都是他才情的发挥和人格的体现,继苏轼之后极大地拓宽了词境,使词与乐分离后,仍然能够作为一种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化的新体格律诗而独立存在。辛词以慷慨豪放悲壮为主导,又不失温婉妩媚,“包罗万有”而别开生面,在宋代词坛创立了风格独特的“稼轩体”。【简·“稼轩体”的艺术风格特色】“稼轩体”多以豪放格调出之,但又不失温婉本色。由于生性狂傲任侠,作词又多以抒发英雄失志的悲愤为主,豪放悲壮便成为辛词的主导风格。可是就稼轩词言情的深微而言,却又同时保持了词体曲折含蓄的美妙。既以豪放气质开拓了词的意境风格,又不失词的含蓄蕴藉之长。这种相反又相成的现象,是稼轩词最值得注意的特色,也是宋词发展过程中完成的过人成就。因之,稼轩词有时显得极豪放,有时又很凄婉,有时显得桀骜雄奇、浩瀚流转,有时则空灵蕴藉,或者沉郁幽深,丰富多彩,风格各异,具有永久的价值和魅力。【辛派词人】指的是南渡前后词风与辛弃疾相似或相近的作家。他们在南渡后的创作,以其浓郁的爱国激情和慷慨悲壮的风格,成为词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张元干】《芦州词》:【张孝祥】《于湖词》:【陈亮】《龙川词》:【刘过】《龙洲词》: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南渡后的词作以慷慨悲歌为基调。南宋初年词风转变的著名作家,作风豪迈飘逸。风格出入苏、辛之间。人称龙川先生。豪放雄奇,昂扬激宕,开政论入词的创举,以爱国壮词享誉词坛。号龙洲道人。词多写得气势贯注、流畅自然,但横放处往往流于平直和率意。【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精通音乐,擅长书画诗文。他布衣终身,浪迹江湖,寄人篱下,然性格耿介清高,又极富才情雅趣。《扬州慢》:淮左名都,…杜(牧)郎俊赏作者主要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从侧面烘托,将感时伤世的幽渺心绪,渗透于对名城扬州满目疮痍的残破景象的描写中,传达出冷月无声的清虚情韵和凄凉感受。【理·白石词的格调与意境】1、白石词在题词内容方面主要承袭周邦彦词写恋情和咏物的传统,但受其性格影响,在词的音调和意境方面,往往具有清越、高旷的格调。2、词采偏向于淡雅素净,故词境以疏朗开阔居多,多用清冷的词境来寄托他落寞的心绪,发抒幽愤,感慨全在虚处,无迹可寻而疏宕空灵。【综·姜夔白石词清雅的艺术特色】白石词风及艺术的主要特征是“清空”、“骚雅”,并可进一步概括为“清雅”二字。1、就清而言:清雅的人品,清刚的笔法,清虚的情韵;无论是咏怀、酬应、咏物,还是写恋情,都选择与“清”的情思相应的景象事物,遗貌取神而寄托遥深,呈现出“以清虚为体”而空灵淡远的风格特征。2、就雅而言:姜夔作词于周邦彦多所取法,精通音律,注重修辞,避俗求雅,但词风的清刚疏宕则与辛弃疾声气相通。他运质实于清空,以诗的笔法、而且是江西诗的瘦硬笔法入词,以健笔写柔情,古雅峭拔,刚柔并济。于宋词的豪放、婉约之外,别立“清雅词”一宗,形成南宋中后期独树一帜的重要词派。白石词既不同于婉约词的偏于阴柔,又不同于豪放词的过于阳刚,而是以洗练空明的语言,清新刚健的笔调,来写他低徊不尽的心境。其词如深潭静水,微风吹过即起涟漪,但也不复有长江大河的滔滔气概了。【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一生未入科举,江湖游士,以布衣身份辗转于官僚权贵之门。在南宋词坛,与辛弃疾、姜白石鼎足而三,词风蕴藉幽邃,意境扑朔迷离,有如李商隐的诗,也因此失于晦涩。《梦窗词》:340余首,在南宋词坛,其数量除辛弃疾外无人能及。《莺蹄序》(残寒正欺病酒):吴文英自制的宋词里字数最多的慢词长调,追忆其一生难忘的艳遇、同居、分离,以及美人儿逝去后的怅恨绵绵。《齐天乐》(三千年事残鸦外):追怀往昔夏禹的奇迹与现实的感慨融为一体,时间空间交错杂糅,实有情事与想象意境错综叠映,奇丽中充满神秘险怪,幽冷凄迷中见热烈。【简·吴文英词的题材分类及内容】1、酬酢赠答之作:吴文英游幕终生,常托足于权贵之门,以词曳裾侯门。其酬赠之作多达150余首,既是其身为江湖游士谋生的手段,亦似含以词炫才的不甘寂寞心理。2、哀时伤世之作:吴文英中年后入世渐深,混迹于前途无望的吏隐生活,目睹国家偏安苟延的情况,充满悲伤哀怨的精神苦闷,创作了一些哀时伤世的词,抒写对于国家现实的忧虑和哀愁。3、忆旧悼亡之作:吴文英的《梦窗词》里,有大量念旧游、怀人、感逝的篇什,这些忆旧悼亡之作,当与他不幸的爱情遭遇,及其生离死别的情词本事有关。【综·吴文英词的艺术特点】1、注重格律修辞,求雅忌露。吴文英作词讲究用事和修饰字面,强调协律、典雅、含蓄、柔婉。吴文英在词中的修辞,总是使用一些情绪性、装饰性极强的组词,色彩鲜丽,错彩镂金,炫人眼目;而且喜用僻典和代字,字句的组合又往往打破正常的语序和逻辑,但凭自己的感受而不依循惯见习知的方法,形成深幽密丽的语言风格。他的词最长于修辞和隶事,以纤丽为工,以奇彩为妙,运意深远而用笔幽邃,蕴藉而不刻露,能灵活地运用借喻、暗示等修辞手法,再加上主语的省略,将现实感觉和心理活动的意象巧妙重叠在一起,构成一种局部形象鲜明而总体意境朦胧的画面。2、章法曲折绵密,结构方式近于“意识流”。梦窗词在叙述方法上多依赖感情的联系而不是逻辑的连接,时间的跳跃和空间场景的切换较为随意,有所谓“空际转身”之说;词意似不连贯而潜气内转,不同时空场景浓缩杂糅在同一时空中,想象丰富,联想奇特,意境扑朔迷离,情思脉络隐约闪现而无迹可求,强化了艺术创造的巧妙性。3、辞深意曲,失于晦涩。由于过分注重格律和修辞,词章结构方面又往往缺乏必要的过渡和呼应,加上用典过多,因此,梦窗词有晦涩难晓的一面。【清雅词派】【史达祖】《梅溪词》【周密】《草窗词》【王沂孙】《碧山乐府》【张炎】《山中白云词》、《词源》咏物以描写见长,工丽的白描,婉妙的诗情,笔调轻盈绰约,造语清俊妩媚,词境婉约飘逸,有一种特殊的风格。与吴文英《梦窗词》旨趣相近,在当时并称“二窗”。以写个人身世之感和离情别绪为多,而且往往融入黍离之悲,颇多沉咽凄楚之音。以善于咏物而见称于世。因物起兴,触景生情,感时伤世,但含蓄蕴藉,寓骚雅于冲淡,以幽深之笔淡然写出。提出“清空”“骚雅”之说,推举姜夔词风。张炎是宋词的结束者,以后便是新兴散曲的时代了。他根据自己的创作实践,于理论上总结了宋词、尤其是南宋清雅词派的创作经验。【蒋捷】与张炎、王沂孙、周密,曾被清人称为宋末元初四大家。《竹山词》写作方法和风格多样性,应算是四家里最有自然之趣而不受词律的束缚。【宋代词创作发展脉络】1、言及宋词的发展,前人有“词至北宋而大,至南宋而深”之说。认为北宋词尤争气骨,南宋词则专精声律,由此将宋词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时期。2、就北宋词而言,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北宋初期晏殊、欧阳修等词人,承续花间词派和南唐词风而有所变化;二是北宋词的创造时期,大词人柳永、苏轼以及秦观等,是推动宋词发展的关键人物;三是北宋词的总结期,出现“集大成”的词人周邦彦。(宋室南渡后,因时势关系,词坛风气发生了变化。)3、南宋初期的词人,多接受苏轼“以诗为词”的影响,以词言志抒怀,籍以激励人心,恢弘士气,这方面以辛弃疾成就最大;此外,李清照强调“词别是一家”,以女性词人特有的细腻纤巧写闺情词而有丈夫气,创立独具一格的“易安体”;朱敦儒承苏轼词风而走向放旷自适,在旷放的基础上形成了看破红尘的隐逸风调,有“朱希真体”,分别代表了当时宋词发展的两种不同走向。南宋中后期词坛,有清雅词派崛起,姜夔为此词派的开山大师,以清刚的诗笔抒写空灵高雅的“白石词”,成为南宋雅词的典范。至此之后,词家取径各异而同趋于雅,欲以人工夺天巧,锻炼之精深,音律之闲婉,皆前所未有,但也因此而伤于自然。词至南宋中期起,豪气是衰落了。元、明、清传统文学创作走向概览朝代诗歌散文词元代元代正统的诗文创作,相对于元曲创作而言,要逊色许多。诗不如曲,文不如诗,已是不争的事实。以诗而言,元初诗坛基本上处于金、宋入元的遗民诗人的影响之下,承袭宋、金诗歌余韵。直到元代中、后期,才出现了“元诗四家”,以及萨都刺、杨维桢、西域诗人等一批有较大影响的诗人。能用汉文写作且达到较高水平的少数民族诗人的大量涌现,是元代诗坛尤为值得注意的地方。这种前所未有的现象,是元朝各民族文化融合的历史产物。1、蒙古开国文臣(一代词臣):耶律楚材。2、元文两大家:姚燧、虞集。3、元北方两大儒:刘因、许衡从元代开始,散曲的勃兴逐渐取代了词的地位,使词的走势开始萎缩。元明两代,词坛一片冷落萧条。从清代开始,清代社会政治格局骤变对文人心态产生重大刺激,使他们由晚明的狂放恣肆转为内敛拘谨而对抒情文体形式重新定位,结果导致词坛出现了全面中兴的局面。具体表现是:1、词的创作数量不仅超过元明两代,而且也超过了宋代;2、词学理论也得到很大发展。从朱彝尊的《词综》到张惠言的《词选》和万树的《词律》等,出现了一大批立论精审、阐幽明微的词学著作。3、清代在词作的整理和编辑方面也有很大成就。【清代感伤与重实文学思潮在词坛的表现】1、明末清初词坛,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词派作品,在风流婉丽之中寄托了历史兴亡之感。同时期的王夫之、屈大均、钱谦益、宋琬等人词作中蕴含的兴亡之感和凄怆之情,多相类似。他们的词风是清代文学感伤思潮的肇始。其后,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派、以朱彝尊为首的浙西派以及自成一家的纳兰性德,或师法苏、辛的豪放苍凉,或推崇南宋词人的婉约清空,或上承南唐后主的感伤幽婉,都与清初文学的感伤思潮相融汇;2、到了乾嘉时期,受社会上以朴学为代表的求实风气的影响,词坛注重质实的风格取代了清初词坛的感伤和激情风格。以厉鹗为代表的浙词派,从形式的角度强调词的质实,比较注重词的音律和辞藻;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则从内容质实的角度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寄托比兴。这些都体现出清代中期的重实风气。明代从明代开始,以诗文为代表的传统文学形式的主导地位逐渐让位于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通俗文学形式。其演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社会政治影响。明代文学家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经历了一个从紧到松的过程。元末文人在远离政治漩涡的环境中所形成的隐逸心理和孤独性格,在明初的政治高压统治下受到猛烈的重创,他们在朱元璋屡兴文字狱的血的事实面前,不得不再次承担个人对封建政权的服从义务,从而造成明初到隆庆之前文坛的一片沉寂。从嘉靖以后,社会上的进步思想开始抬头,明代中期以后的几个皇帝也因二百年的稳定统治而放松了警觉,因此代表文人个人人格精神的公安派文学才得以面世。2、思想影响。由于统治者官方的提倡,理学思想继续成为社会统治思想。理学对文学最大的影响是“文道合一”观念,使表现封建纲常思想、宣扬复古思想成为明代前期文学的主流。但另一方面,理学演变到后期,则成为进步文学思潮的旗帜。3、文学自身演变的影响。传统的诗文形式,经过唐宋等作家的努力,在内容、风格、形式、技巧等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令明代作家望尘莫及,只能尽模仿遵从之能事。与此同时,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形式却获得了无限的生机,使传统文学形式未免相形见绌。正统文人的才能只能局限在八股取试的樊笼里,扼杀了文人思想和感情的自由抒发,由此造成诗文等传统文学形式的萎缩就是理所当然的了。明代散文的基本走向是在“文”与“道”、“情”与“理”的相互对峙和交锋中向前推进发展。1、明代前期:道统势力的影响要大于文辞的追求,宋濂即是明初道统文学观念的代表。2、明代中期:道统与文采分庭抗礼、平分秋色的时期。唐宋派即是散文领域道统一派以创作实践回击文采一派的产物。3、晚明时期:公安派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在小品散文中得到彻底贯彻,标志着明代散文最终以“文”对“道”、“情”对“理”的胜利而告终。清代1、创作数量:清代流传下来的诗歌数量不仅超过明代,也远远超过历代诗坛;2、在美学风格上,清代诗歌鲜明地表现出清代审美思潮中重实和感伤这两大潮流的特色。二者在诗歌方面的表现,就是分别从宋诗的淳实和唐诗的缠绵中寻找自己艺术上的源泉,因而形成清诗宗宋和宗唐并举的局面。唐宋诗歌的优点在清诗中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1、创作数量:与诗词相同,清代散文的数量也远远超过前代;2、从质量上看: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清代散文与骈文的争奇斗艳,而制约两者之间消长变化的则是文以载道的传统文学观念和强调文学独立价值及抒情功能的进步文学观念之间的交锋和对峙。3、从时间上看:清初散文的走向主要是正统文学观念在封建政权的支持下扭转晚明的鲜活文风,同时骈文则在酝酿中兴;清代中期则是作为正统文学代表的桐城派的崛起并统治文坛,同时骈文也出现中兴,并形成与桐城派散文分庭抗礼的局面。【简述“学人之文”与“文人之文”的区别以及对清代散文演变的作用】1、清初散文作家可分为两派,一派以清初启蒙主义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主要从文章内容上抨击晚明散文的空疏,强调文章的社会功能。被称为“学人之文”;另一派以侯方域、魏禧汪琬为代表,主要从文章风格上力戒晚明文章的纤佻,提出恢复唐宋散文的传统,被称为“文人之文”。2、“学人之文”大力倡导经世致用,主张文章应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