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默传》导读_第1页
《奥本海默传》导读_第2页
《奥本海默传》导读_第3页
《奥本海默传》导读_第4页
《奥本海默传》导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每日听书|《奥本海默传》为你解读科学巨匠的崛起与坠落这本书能为你1、深入了解奥本海默的个人生活和科学成就。2、展现冷战时期科学家面临的政治挑战和压力。适合谁听1、对科学史和历史人物传记感兴趣的朋友。2、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感兴趣的朋友。3、希望了解冷战时期美国政治和核武器发展的朋友。书籍信息:书名:《奥本海默传:美国“原子弹之父”的胜利与悲剧》原作名:AmericanPrometheus:TheTriumphandtheTragedyofJ.RobertOppenheimer作者:[美]凯·伯德/[美]马丁·舍温译者:汪冰审校:方在庆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出版年:2023-8-20页数:714定价:89装帧:平装ISBN:9787521758801内容简介这本书是关于“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的最为完整的一部传记,也是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电影《奥本海默》的灵感来源。奥本海默是美籍犹太裔物理学家,曾被三次提名诺贝尔奖。他是美国的普罗米修斯,在他的带领下,科学家们为自己的国家从自然手中夺取了令人惊叹的太阳之火。在这之后,他不仅睿智地申明了核弹的危害,也充满希望地提及了核能的潜在益处。奥本海默成为同代人中最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20世纪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奥本海默成为“原子弹之父”并非偶然,他在一种重视独立探究、实验探索和自由思考的文化氛围中长大,这种文化体现的正是科学的价值观。在1954年的听证会上,奥本海默的反对者们对他的政治倾向和专业判断进行了抨击,但实际上他们是在诋毁他的人品和价值观,这一过程也暴露了奥本海默个性的诸多方面:他野心勃勃又没有安全感,他才智超群又幼稚可笑,他果断坚决又惶恐不安,他坚忍淡泊又充满困惑。作为一个个性复杂的人,他早年间就打造了一副内心的铠甲。从20世纪初奥本海默在纽约上西区度过的童年时光到1967年他离开人世,本书追溯了奥本海默的一生,探究了这副盔甲背后奥本海默谜一般的个性。这是一部深入内心的传记,无论在研究资料还是撰写过程中,作者都秉持一个观点,那些终生难忘的人生经历会影响一个人的言行和决策,在奥本海默身上甚至可能还影响到了他的科学研究事业。奥本海默曾是释放核威胁的推手,但后来他致力于遏制核威胁,奋勇地将我们从核弹文化的歧途上引开。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贡献是一份国际原子能管制计划,迄今为止,这仍是核能时代保持理性的杰出范式。在本书长达25年的写作过程中,作者参考了成千上万份文献记录,它们来自国内外的档案资料和个人收藏。本书还参考了国会图书馆中奥本海默自己留存的大量文件,以及联邦调查局在超过25年的对奥本海默的监视活动中积累的数千页记录,作者还采访了奥本海默的近百名密友、亲人和同事。这本书让奥本海默的形象跃然纸上,他带领我们进入核时代,又步履维艰地寻找着消除核战争威胁的方法,虽然他没有成功,但是我们的努力还在继续。作者简介[美]凯·伯德(KaiBird),普利策奖获奖作家,研究员,纽约市纽约大学研究生中心莱昂·利维传记中心主任。专注于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美国-中东政治关系和政治人物传记的研究与写作。曾获得古根海姆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和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等多家机构的研究奖金。[美]马丁·J.舍温(MartinJ.Sherwin),历史学家,美国塔夫茨大学英美历史学教授,多次获得普利策奖。学术研究集中在核武器和核扩散的历史。著有《被破坏的世界:广岛及其遗产》,该书被美国历史学会授予美国历史图书奖。担任过多部与原子弹有关的纪录影片的学术顾问。2021年10月逝世。两位作者因本书共同获得2006年美国普利策奖(传记类)、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圈传记奖、伦敦杜夫·库珀历史奖。前言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提到物理学家,你心里会有什么形象?可能会是一个身穿格子衬衫、戴着眼镜的理工生,也可能是一个头发凌乱、精神紧张的中老年人,他们可能不食人间烟火,满口波函数、大爆炸等等奇怪名词。如果是这样,今天我们要说的《奥本海默传:美国原子弹之父的胜利与悲剧》,会完全打破你的想象。奥本海默是二十世纪物理学最特别的天才之一,奠定了很多后世几十年研究的基础,但他最著名的事迹是领导开发原子弹,开创了人类的原子时代。他不仅专注于科研,还积极推动社会正义与世界和平的事业,但也因此遭受了迫害。他被称为美国的普罗米修斯,又真的像普罗米修斯一样余生都饱受折磨。他的一生经历了美国的崛起,但也见证了美国精神的衰落。你应该已经猜到了,这么复杂的一个人,这本传记的写作肯定很不容易。的确,作者马丁·舍温早在1979年就开始写,当时他跟出版社说,六七年就能搞定。实际上呢?他的同行说他受到了奥本海默的诅咒,可能要把书带进坟墓里了。在拉上另一作者凯·伯德加入后,前后共花了25年才写完,2005年才出版。他们采访了奥本海默的好友、敌人,积累了数不清的采访记录和档案堆积如山,甚至还包括美国联邦调查局对奥本海默的监听记录。这本七百多页、六十多万字的鸿篇巨著,是对奥本海默最全面、最深刻的记录,最终促使2022年美国政府撤回1954年的错误决定,并启发今年的同名电影。那么我也不再卖关子,我把本书分为了三部分,第一部分会讲述奥本海默成为“奥本海默”之前的求学生涯,后来他的很多矛盾和纠结都起源于此。第二个部分就是奥本海默如何成为“奥本海默”,也就是他作为“原子弹之父”的胜利。而第三部分,是他的悲剧,如何被冷战的政治风暴所裹挟和摧毁。第一部分要理解后来的奥本海默为什么会充满矛盾,就必须先回到他的求学年代。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当时欧洲帝国争霸、社会动荡,科技却进步迅猛,人们希望科学家带来和平与繁荣。在美国,结合良好治理和科学发展的“进步时代”开始,很多像奥本海默父亲那样的欧洲移民到美国躲避动荡,重新开始。J·罗伯特·奥本海默出生于1904年,他的名字就很别扭,既想遵从美国习俗又不想完全违背不用在世亲人取名的犹太习惯,只用J代表父亲的名字朱利叶斯。他们加入了犹太人创办的“伦理文化协会”,创始人主张理性主义、人文主义与关怀社会。奥本海默7岁时,反犹主义已经在美国抬头,很多犹太人没有学上,但协会创办的学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既能保障提供良好教育,也能教授进步主义伦理观念,让犹太人融入美国社会。奥本海默在学校已经展现出惊人的天才。他8岁开始做实验,9岁已经能掌握拉丁语和希腊语,12岁给成年人作矿物学报告。问题是,他太出众了,没法融入同龄人,他们抱怨他有点自大,难以接近。14岁时,为了鼓励他多和同龄人玩,他的父母送他去参加夏令营,结果小奥本海默惨遭霸凌。当时他给家里人写信说夏令营很好玩,还接受了一些性启蒙。他的父母立刻向夏令营老师举报有人讲黄段子,结果奥本海默被当成告密者,被同学拖到冰窖里脱光衣服,挨了一顿毒打,身上还被泼了油漆。奥本海默表现出了惊人的忍耐力,在那么充满敌意的环境下,他依然待了好几周,既没有告状也没有退出,而且很可能就是因为这件事培养出了他对告密的恐惧,而他的忍耐力也将帮助他撑过很多艰难时刻。不管怎样,当1921年奥本海默作为优秀学生代表毕业时,他已经对科学和文学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在老师的带领下讨论过黑人问题、战争问题,还有“效忠与叛国的伦理问题”,他当时还不知道,多年以后他将被这个问题折磨。这所特殊的学校培养了一种特殊的习惯,那就是保持自我反思,对学校以外的社会问题的关切与思考,这让他日后在众多物理学家之中显得与众不同。他也开始对自己的身份感到撕裂,后来他的朋友认为他不太情愿被认为是犹太人,可这并不会阻止其他人这样看他。这个毕业假期,他因为结肠炎而第一次到新墨西哥州去度假休养,后来他一有机会就去那里度假。他学会了骑马和欣赏峡谷和荒漠的自然风光,还特别钟情那里的一个峡谷,它有个西班牙语名字,洛斯阿拉莫斯,意思是杨树。后来他说,“我有两个挚爱——物理学和新墨西哥州,遗憾的是它们无法结合在一起。”1923年,19岁的奥本海默进入了哈佛大学,他拒绝了奖学金,因为他家此时已经称得上是百万富翁,不需要这笔钱。奥本海默上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课,化学、法国文学、哲学等等,他选择主修化学,很快,他又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实际上是物理学,就向学校申请参加物理学的研究生课程,并且第一次见到了尼尔斯·玻尔。玻尔是物理学界顶尖学者,为人友善、胸怀坦荡,无论是研究方向还是为人处世上,奥本海默都深受他的影响。奥本海默只用三年就以全优的成绩毕业。即便如此,他日后凡尔赛地说,自己老把摊子铺得太大,考试总是蒙混过关,虽然全A,但不是真懂。他还发现自己动手能力有多差,总是把实验室搞得一团糟。他又一次拒绝了哈佛的奖学金,选择申请剑桥大学。奥本海默终于确定了自己对物理学的兴趣,唯一的问题是没有时间社交。他在课堂上是超级明星,可是课堂以外他没有地方发泄自己的欲望和情感,他变得更加内向和抑郁,这些问题将会在大西洋的另一侧爆发。1925年,奥本海默如愿来到阴雨连绵的英国,等着他的是无尽的枯燥实验,而他恰好又笨手笨脚。他回忆说,虽然参加了很多集会,有政治的也有科学的,可是在剑桥,一个人如果不搞科研就一无是处,而他根本不擅长现在做的实验室工作。奥本海默开始在黑板面前发呆,在地上打滚,感到很痛苦。他本就不多的朋友大多开始谈婚论嫁,让奥本海默更加觉得孤独。这年秋天,奥本海默仿佛要证明自己真的疯了,他给导师放了一个毒苹果,结果学校发现了,差点对他提出刑事指控。在他父母的游说下,最后改成接受精神分析治疗。医生的诊断是某种精神分裂,而且已经无可救药。自卑和孤独打垮了奥本海默。1926年,此时已经22岁的奥本海默迎来了转折点,当时发生了两件事。一件事,是他读到了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其中有一段讨论残忍的话他直到十多年后都还能背出来,“如果她能从别人身上,也从自己身上,看到那种对自身所造成的苦难的无动于衷,这种无动于衷,无论如何改头换面,都是一种可怕的、永恒的残忍。若能如此,她也许就不会认为邪恶是如此罕见、如此不同寻常、如此遥远,以至于可以心安理得地置身事外。”作者说,奥本海默很可能从阅读中明白“对自己给别人带来的痛苦漠不关心”是一种可怕的残忍,也明白了内心的挣扎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让他坦然地与自己和解。他漫长的青春期终于结束了。另一件事呢?就是他读到了薛定谔和海森堡的论文,决定转向理论物理学。那时对粒子的研究刚起步,剑桥大学的实验物理学在这方面成就斐然,但他们并不是欧洲最新锐的理论家。等他回到剑桥时,他的精神状态已经大幅改善。那年夏天,奥本海默接受了哥廷根大学的邀请,前往物理学革命的前线。注意啊,虽然爱因斯坦早已打开了量子物理学的大门,但在1925到1927年,推动物理学革命的是一帮小伙子,也就是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泡利、海森堡、狄拉克,他们都是奥本海默的同代人,当年只有二十多岁。脱离了实验室的奥本海默在哥廷根如鱼得水,他学会了享受与人交流。学术上,他良好的理论直觉和直言不讳的风格让他成为焦点,生活中,他仍旧热爱文学,并且开始凭博学和慷慨获得越来越多的崇拜者。虽然还是会被看到晕倒在教室,但在1927年5月,奥本海默完成了自己的博士答辩。短短9个月里,奥本海默从一个抑郁、自卑的青年,真正蜕变成了一个新锐量子物理学家,一场物理学革命的前沿人物。我们来总结一下奥本海默的求学生涯。伦理文化学校培养了他批判性思考和关怀社会,哈佛大学给了他知识上的增长,在这些地方积累下的孤傲和自负,让他在剑桥遭遇困难时反而陷入了自卑和孤独,并引发了一场精神危机。所幸他没有放弃继续阅读和研究,这两样东西让他逐渐与自己和解,确立了人生的方向。他仍然躁动不安,涉猎广泛,但通过与别人交流,他获得了自我满足,有些人感受到了某种自大,而更多人被他迷住。在哥廷根大学,他的才能终于绽放,不过他最大的果实仍尚未到来。像他自己说的,做一名科学家“就像在隧道里爬山: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否爬出山谷或者干脆就是死路一条。”第二部分好,我们接下来就看看,奥本海默如何成为奥本海默,这要看他的两个经历,领导伯克利物理系和曼哈顿工程。首先,是1929年决定接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邀请,在美国开始教授量子力学。他鼓励学生们叫他的昵称“奥比”,并且和学生们一起探索量子力学的各种可能性。凭借独特的个人魅力,奥比成为美国理论物理学界的旗手,伯克利也成为美国的哥廷根。但他还是有个老毛病,不断打开新问题的大门,然后把剩余的研究留给他人,自己向另一个问题进发。这种性格让他变得博学,却也没有像同事一样拿到诺贝尔奖。奥比不是一个静得下心的人,他的野心太大,仅仅一个方向无法满足他,而且他从小就接受的是自我批判的教育,让他不敢执着于某个具体问题。这个时期,他在学术以外有两个变化,一是生活,二是政治。他的生活有什么变化呢?他接触了印度教的修行和哲学。他开始学习梵文,阅读印度教史诗,比如《薄伽梵歌》,后来他常把这本书当作礼物送给朋友。在《薄伽梵歌》中,神说服王子,即便敌方有自己的亲友,也应该履行自己战斗和杀戮的宿命。这种宿命论让他感到耳目一新,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告诉他,个人意志很重要,所以他对人对己都保持很高的要求,并且经常担忧自己行为的后果,而这个印度神话却跟他说没关系,你就老老实实干活就行了,因果业力会帮你安排。这两种冲突的观念,有时激励他前进,有时安慰他不要太沉溺于自我反思,但无疑更加剧了他内心的撕裂。另一方面,是他更加入世,参加社会运动。在1934年之前,他从来没有关心过政治。但那年开始,德国纳粹上台后开始迫害他的德国亲戚,而美国的大萧条让工人生活难以为继,各种罢工在加州此起彼伏,政治开始入侵奥比的生活。从1936年起,他越来越热衷政治,结交了很多亲左翼的朋友,比如同在伯克利的文学教授希瓦利埃。不仅如此,他还交了一个参加美国共产党的女朋友,琼·塔特洛克。希瓦利埃和塔特洛克带他接触了更多的美共党员,他开始频繁地给各种左翼组织捐钱,参与关于政治的公共讨论。他亲自组织教师工会,号召大家为西班牙内战中的左翼武装捐钱。在当时,美国有同情心的知识分子都支持了有益于社会正义的事业,其中也包括美国共产党。不过在1939年8月,苏联和纳粹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后,他产生了怀疑。虽然他仍旧更希望能够支持左翼组织解决国内问题,但已经开始反思自己的立场。他和塔特洛克的关系也并不平静,两人总能找到合适的方式刺激对方,堪称相爱相杀。奥本海默回忆他们有两次差点结婚,最终还是在那年底分手,但他们俩一直保持联系,直到1943年琼去世。他的新女友姬蒂也是美国共产党成员,她的前夫在支援西班牙共和派时牺牲,然后她才嫁给现任丈夫。姬蒂在怀上奥本海默的孩子后,才和丈夫离婚并嫁给奥本海默,陪伴他到去世。三个人都对这段关系非常开放,多年以后一直是好友。当时他的身边几乎都是活跃的美共成员,弟弟弗兰克、弟媳、妻子、塔特洛克、房东以及他在伯克利的几个研究生。但一如往常,奥本海默不愿意把自己束缚在某一种特定的理论上,他更多的是作为一个赞同美国左翼的自由知识分子,而不是正式注册的美国共产党员。好,接下来我们看看他的“原子弹之父”经历。恰是1939年,德国人的核裂变实验成功,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和所有物理学家一样,他知道这一旦武器化,会是一个超级炸弹。两年后,美国才真正着手开发原子弹,也就是曼哈顿工程。奥本海默整合各领域知识的能力极强,顺理成章地成为第一批被招募的科学家。他被委派组织一个高度机密的研讨会,聚集顶尖的理论物理学家讨论原子弹的设计。只有一个问题:他的政治倾向。美国政府担心,原子弹的技术会被泄露给苏联,尽管两国已经成为盟友。负责曼哈顿工程的其实不是科学家,而是美国军方,他们对这种军事机密的保密要求更加严格,因此拒绝给奥本海默发放安全许可。解铃还须系铃人。当时曼哈顿计划的负责人是工程兵上校格洛夫斯,1942年9月他接手后,他需要在全美国考察能从事铀矿精炼工作的实验室,一个月后他在伯克利见到了奥本海默。奥本海默向格洛夫斯提出整个计划需要大量跨学科协作,各地的实验室都应该集中在一起,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点完成所有研究和生活。这个中心实验室的想法立刻打动了格洛夫斯,而且他感觉到奥本海默巨大的野心会让他更受军方摆布。格洛夫斯力排众议,任命奥本海默负责中心实验室,不过当时,除了格洛夫斯没有人相信奥比能够领导这么大的项目。奥比终于有机会把他爱的两件事合并在一起,他提议把实验室设在新墨西哥州的一个峡谷,洛斯阿拉莫斯。在这里,他们建立了一个小镇,包吃包玩包医疗,让科学家能够安心工作。注意了,我们都知道曼哈顿工程的结果,我要讲的不是这个工程如何成功,这个部分我推荐刘怡老师解读的《原子弹秘史》,而是讲奥本海默在其中的变化。首先是,奥本海默展现出了出人意料的领导风范。在那之前,他的朋友拉比认为他连汉堡摊都管不了。然而奥本海默在曼哈顿计划中不仅仅是洛斯阿拉莫斯的负责人,更是所有美国科学部门的领袖。他充分地利用了自己的博学和魅力,会尽可能地介入每次讨论,促进跨学科交流,并帮助科学家达成共识,指出合理的前进方向。提炼技术、原子弹起爆方式等等环节,都是他帮助敲定的。在他的管理下,很多不同国家的顶级科学家都加入了这个工程,并各尽其才。比如物理学家爱德华·泰勒不服从管理,总想搞核聚变武器,还威胁要辞职,奥本海默就让他专门去做氢弹的理论研究。他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团结了所有科学家,坚持以开诚布公的原则开发这个对人类历史将有巨大影响的武器。洛斯阿拉莫斯的成功经验,让美国科学界把奥本海默视为模范,他成为全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很可能没有之一。第二,是奥本海默表现出了在政治上的天真。奥本海默似乎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忠诚,起初在洛斯阿拉莫斯坚持穿军装,而且同意要求所有的实验室负责人都入伍接受军队管理。奥本海默仿佛认为只要自己顺从他的对手,就能够让他们停止针对他。直到他的好友拉比劝说他不该让实验室的科学家太过军事化,而是加强实验室的组织管理,奥本海默才真正走上了管理者的正轨。可惜的是,拉比作为那个能够当面指出奥本海默错误的人,拒绝为军队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没有加入洛斯阿拉莫斯。和很多美国有左翼倾向的科学家一样,奥本海默仍被美国军队提防着,直到1943年工作一段时间后,经过好几次审问和漫长的审查,奥本海默才获得最高等级安全许可。其中影响最大的事件就是“希瓦利埃事件”,他为了保护朋友而开始随口编故事,在几次问询中前后矛盾,在1954年成为他不可靠的决定性证据。这件事情的细节,我们之后会再展开。换句话说,和大多科学家想的不一样,原子弹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打败纳粹而准备的。奥本海默没有意识到,美国军方想要通过垄断核武争夺世界霸权。最后,是他开始决定以科学顾问的身份更多地影响美国政府决策。曼哈顿工程第一次给了奥本海默和美国政府高层结识的机会,他很快发现自己的个人魅力不仅能够指导学生,还能够影响位高权重的决策者。特别是1943年他崇拜多年的玻尔也来到了洛斯阿拉莫斯,给他很大鼓舞。玻尔告诉奥本海默,除非能够在原子弹投入使用前就和苏联等国分享相关情报,邀请加入国际核武器控制协议,否则这种毁灭性的武器将会使苏联不得不发展自己的核武器库。核军备竞赛一旦开始,人类将永无宁日。玻尔想要分享核武器的秘密,争取苏联一同加入一个开放的世界,消除阵营之间的敌对。奥本海默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大炸弹,可能带来人类社会的自我毁灭。我们再次总结一下,奥本海默经历了伯克利和洛斯阿拉莫斯的两次成功管理经验,成为美国科学界的公认领袖,成为美国政府决策层中科学家的代表,他越来越多地依靠自己的学识和威望去影响美国政府和社会公众。但游走在科学家和政治家之间的奥比,其实只懂前者,在面临后者的算计时,他总是过于天真。他坚持的开诚布公原则和反对继续开发核武器的立场,招惹了太多人,他很快就将意识到这一点。第三部分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位原子弹之父的悲剧。主要是两件事,国际原子能控制机制的流产和在安全许可听证会上被公开羞辱,都是美国政治凌驾于科学之上的结果。先讲第一个悲剧。到1944年德国确定将战败时,很多科学家开始怀疑是否还要继续开发原子弹,奥本海默再一次说服了他们,这种可怕的武器在让全世界都了解其威力之后,应该由马上成立的联合国所接管。当然科学家内部也有不同意见,冯·诺伊曼、泰勒、劳伦斯等科学家都反对限制核武使用,他们认为应该由美国开发出更强大的核武器来对苏联和其他国家形成威慑。无论如何,到1945年最终完成核试验时,奥本海默和大多数科学家都寄望于在日本的使用是人类最后一次使用核武器。但即便是科学家自己,也低估了核武器的威力和诱惑。后来奥本海默回忆说,当时他想起了《薄伽梵歌》,在心里默念了那句“我成为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直到广岛和长崎两枚原子弹爆炸前,他都在游说美国政府赶在核武投入使用之前就向苏联分享信息,否则将难以逆转苏联对美国的恐惧。对于奥本海默来说,洛斯阿拉莫斯所体现的过度保密原则,不但限制了科研,还对人类的和平共处有害。然而,赞成他意见的罗斯福总统在那年早些时候就已经去世,他的继任者杜鲁门对科学家傲慢、无礼,在投弹前的最后讨论中奥本海默的意见被完全驳回,但他像《薄伽梵歌》中的王子,默默履行自己的职责,默许了所有政治决议。见识了核武器的恐怖威力,美军更加不想放弃了。在杜鲁门继任后,美国外交重心极速转向美苏对抗。最终选择在日本投下原子弹,除了加速日本投降,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赶在苏联参战之前取得战果,确保日本投降的对象是美国而不是苏联。这是一个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电车难题,轨道一边是可能上百万的伤亡,另一边是几十万伤亡,而奥本海默在这个问题当中,扮演的只是那个造变轨器的人,可他却觉得自己应当负责。当奥本海默意识到美国政府的意图之后,他游走在各派意见之间,一方面接受了美国政府保留核武器维护安全的想法,另一方面还是推动美国放弃核垄断。然而杜鲁门拒绝了他的想法,把他设想中完全中立的国际原子能开发机构改为由美国控制的傀儡机构,苏联当然无法接受这种提议。奥本海默阻止核武竞赛的努力失败了。1949年苏联进行核测试之后,局势雪上加霜,美国很快就决定要研究氢弹,维持核武器优势,而奥本海默代表科学家公开反对继续进行无止境的军备竞赛,得罪了更多人,最终酿成了第二个悲剧,1954年奥本海默被吊销安全许可并被公开羞辱的悲剧。是哪些人和奥本海默过不去呢?作者用了大量独家档案揭发背后黑手,我为你总结为三大势力。首先是埃德加·胡佛领导的美国情报部门,也就是FBI。虽然在战后,FBI才开始监听奥本海默的起居生活,但胡佛作为FBI局长早在20世纪三十年代就已经盯上了奥本海默。胡佛私自对美国政府批评者实施了大规模窃听和跟踪,甚至绑架和暗杀他认为有嫌疑的人物,奥本海默也在他的名单中。胡佛从对奥本海默的监视中盯上了他的前女友塔特洛克,认定她可能是苏联间谍。有证据显示塔特洛克1943年可能不是自杀,而是被暗杀。胡佛还从1946年开始秘密调查对和原子弹有关的所有政府人员,在五十年代极端反共的麦卡锡主义时期,这些调查帮助麦卡锡掀起白色恐怖。然后是爱德华·泰勒代表的学界对手。奥本海默一直怀疑氢弹的可行性,而泰勒对此耿耿于怀。泰勒后来又带着劳伦斯一起另建了一座有核武开发能力的美国国家实验室,奥本海默则反对这种美军和学界的进一步合作。泰勒并不担忧威力没有上限的氢弹会毁灭人类,而是认为炸弹越有毁灭性人类越不敢用。他也完全不觉得开发武器有什么道德负担,他只是负责开发,怎么使用是别人的责任。此外,泰勒和冯·诺伊曼一样偏右翼,他们反对奥本海默的进步主义政治,有强烈的保守倾向,不能接受奥比受人崇拜。最后,是美国政府的右翼政治势力,他们的代表是原子委员会主席刘易斯·斯特劳斯。斯特劳斯靠自己在华尔街的财富逐渐获得政治影响力,成功在海军军械部谋得了一席之地,1946年由杜鲁门委任进入新成立的原子委员会。他当时还代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董事会邀请奥本海默去当新任院长,而奥本海默不久后接受了他的邀请。后来,奥本海默拒绝和他分享研究院的管理权,让锱铢必较的斯特劳斯怀恨在心。实际上,他一开始就不喜欢奥本海默。斯特劳斯赞同美国军方,主张用大规模核报复威慑苏联,而不是建立核控制协议。不仅如此,1949年,斯特劳斯代表美国军界反对美国出口研究用的同位素,奥本海默作为专家出庭作证时,冷嘲热讽反对出口的人不懂科学,斯特劳斯感到被公开羞辱。奥本海默渴求别人的认同,但又不顾别人的感受。他张口就来的黑色幽默有时是魅力,有些时候就太不顾后果了。最重要的是,斯特劳斯联合了所有反奥势力。1953年,他被支持核报复策略的新总统艾森豪威尔任命为原子委员会主席后,马上就开始布局打倒奥本海默,特意交代当时风头正盛的麦卡锡把奥本海默留给原子委员会来处理。斯特劳斯从胡佛那里获得了十几年的监听材料,并交给别人在安全许可延期前做成举报信,导致奥本海默需要通过听证会来重新获得许可。然后他安排了一个充满敌意的听证委员会,利用机密文件的信息差让奥本海默无法辩护,还用他和塔特洛克的交往隐私贬低他的人格和忠诚。他找来奥本海默的学界敌人作证,串好证词。比如泰勒,作证前6天就拿到了斯特劳斯给的听证记录,泰勒直白地说,这不应该只是安保问题,而是应该把奥本海默代表的和平主义彻底在科学界打倒。斯特劳斯更利用自己在媒体的人脉,操纵奥本海默听证会的舆论,把奥本海默说成是不值得信任的骗子。奥本海默罪名的重要依据就是希瓦利埃事件。大约1942年冬天,奥本海默的好友希瓦利埃在一次聚会上向他透露有苏联领事馆方面的渠道,如果有什么信息想给苏联,可以找那个人。奥本海默什么也没说,但他也没第一时间向安全部门报告这件事,而只是1943年偶然地提了有个人需要查查。安全部门当然不会放过线索,可奥本海默又不想供出希瓦利埃,他像往常一样编了个故事搪塞。这显然不能阻止刨根问底,他不得不私下向格洛夫斯供出希瓦利埃。而1946年FBI调查这件事时,他又说了实话,导致两次说法不一致。斯特劳斯找的控方律师有两次谈话的全部录音,用奥本海默回忆细节的不准确说成他还在撒谎,这个没有造成任何泄密的事件成为罪证,证明奥本海默根本不在乎美国。当听证会结束时,结论是奥本海默不诚实,而且持有和美国国家政策不同的意见,建议取消许可。斯特劳斯继续授意原子委员会主管给委员会全体成员写了一封案情总结,说奥本海默肯定是美共党员,而且他反复撒谎。斯特劳斯还嫌不放心,直接贿赂了原子委员会成员,确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