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终极版)西方语言学史文档_第1页
(权威终极版)西方语言学史文档_第2页
(权威终极版)西方语言学史文档_第3页
(权威终极版)西方语言学史文档_第4页
(权威终极版)西方语言学史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学习本课程的目的:系统学习西方语言学史知识、掌握语言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指导相关语言教学的实践什么是语言?语言是一种用于人类交际的、任意的、口语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系统(语音、词汇、语法、文字)B.语言是一种符号【能指(形式)所指(意义)】C.语言的根本渠道是口语(先口头、后书面、先听说、后读写)D.语言符号的任意性E.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语言学:是对语言的科学的研究。客观性、系统性、清晰性第一节语言学分类、形成与发展一、语言学的分类理论语言学:语言学的主体,理论基础,包括具体、个别的研究和综合各种语言研究应用语言学:广义: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创立的新语言学科,综合多种学科的研究手段。狭义:语言教学,指语言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语言习得心理)具体研究对象:普通(一般)语言学/个别(专语、具体)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人类所有的语言,探讨其性质、结构、功能、发展,揭示其普遍规律(普通语音学、普通词汇学、普通语法学、普通语义学)——语言学研究的基础理论,(我们的课程就属于普通语言学)指导个别语言学个别语言学:一种或几种语言,为前者提供材料并接受其指导(汉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现汉/古汉;它也可以以几种有亲属关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其发展规律特点,如我国的壮语、布衣语、傣语、土语等是来源于侗傣语支的亲属语言,以这几种语言为研究对象,叫侗傣语言学。)(三)研究时段: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共时语言学:以语言发展中某个阶段为横断面,研究相对静止的状态→横向研究(现汉、古汉)又可分为描写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两类。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在不同阶段的演变情况→纵向研究(历史语音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涉及到一种语言的,叫做历史语言学,如历史语音学、历史词汇学、历史语法学等;涉及到多种语言和方言的,叫做历史比较语言学。(四)研究方法:描写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描写语言学:断代似的研究,反映语言在某个时代的客观细致的面貌(现汉语音、词汇、语法)其中描写语言学是我们最熟悉的,它对语言进行的是断代似的研究,对语言在某一个时代状况作客观的深入细致的描写分析,以期反映出这种语言的基本面貌。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英语语法等都属于描写语言学。又可分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等。对比语言学:在描写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包括共时历时研究:古今汉语、英汉语法→类型比较)(五)研究对象的状态:静态语言学和动态语言学静态语言学:静态的语言符号为对象,构成要素的分析描写动态语言学:动态的言语交际为对象;研究其发展运动规律(六)研究角度和范围: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微观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的各个部门→围绕语言结构本身进行研究→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研究宏观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的各个类别→综合各门学科展开研究(更大的范围内进行研究)二、应用语言学类别:(广义、狭义之分)(一)社会语言学:结合社会学和语言学,把语言结构和运用各方面与社会环境结合1952年首次出现名称,1964年学科诞生,吸收运用心理学、人类学、民族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主要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关注语言与社会集团的关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社会差异(地域方言、社会方言、社会接触和混合等)二、心理语言学:心理学与语言学结合形成,语言是个人心理的反映。1重点观察语言与个人的关系,通过语言了解人的心理认知活动;2研究人类大脑的语言机制,人类怎样运用语言;3研究儿童语言习得、语言得接受和发生过程、语法的心理实现。神经语言学,最近20年从心理语言学中分离出来的。研究语言和大脑结构的关系,通过神经控制系统研究言语的产生;中心问题是大脑如何生成语言。人脑重量大约为1450克,黑猩猩头部重量与人类差不多,但大脑只有500克左右。人的大脑皮层具有语言中枢,黑猩猩没有语言中枢。四统计语言学;数理语言学;实验语音学;计算语言学;语言病理学三、语言学的形成过程1.语言学产生原因→适应社会需要,逐步扩大范围,改进方法而产生。2.从语文学到语言学语言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与人类关系密切→引起人们注意→语言研究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源于中、印、希腊文明古国——语文学的三个源头)第二节西方语言学史的研究对象、任务和范围一、西方语言学史的范围一般处理方法:西方语言学史、欧美语言学史、中国语言学史二、西方语言学史的对象和任务对象:1.语言研究一般情况和方法论原则发展的历史2.历史比较语言学和各语系语言学研究的历史3.普通语言学的历史及其主要流派任务了解发展的过程,弄清其得失,指明今后发展的方向西方语言学史的分期一般的划分方法:1.古代语言学(19世纪以前)2.近代语言学(19世纪)3.现代语言学(20世纪上半叶)4.当代语言学(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五段两线三解放“五段”指语文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形式语言学、交叉语言学等五个阶段;“两线”指“整齐论”和“参差论”两条路线的斗争;“三解放”指历史比较语言学、索绪尔、社会语言学这三个有代表性的里程碑。1.上古时期(约BC469-BC399)的:“名与实”斗争双方:约定论(赫尔摩根)VS本质论(克拉底洛)中古时期第一次:公元七、八世纪斗争双方:巴施拉学派VS苦法学派巴施拉:偏重古典阿拉伯语,强调整齐、严谨苦法学派:着重游牧部落的语言,强调参差与差异第二次:公元十三、十四世纪斗争双方:摩迪斯泰学派VS普利西安语法摩:面向政府,重程式化形式,不考虑实际言语情境普:面向语言材料,立足文学文献,重实际用法3.近古时期:唯理论V经验语法唯理主义VS经验主义第一次(公元十七世纪):波尔·罗瓦雅尔VS洛克第二次:赫尔德、哈里斯VS孔狄亚克和霍恩图克现当代的两线斗争(1)谱系说VS波浪说(施莱歇尔VS施密特)(2)青年语法学派(整齐论)VS“词与物”学派、唯美学派等(参差论)语音规律无例外VS每一个词都有自己的历史(3)索绪尔(语言的、内部的、共时的)----整齐论VS洪堡特(民族性、文化性、共时性)-----参差论(4)结构主义、形式主义VS功能主义等整齐论:偏重超社会分的、理论的、形式的、有规则的、整齐的、同质的相对静态的语言和语言学和内部语言学。参差论:今生于社会的、实际的、不规则的、差异的、异质的、相对动态的言语的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关于运用调查与统计的方法。西方有关语言学史的专门组织:1.语言学史及理论学会(1978)2.斯威特语言学史学会(1984)3.北美语言学史协会(1987)4.语言学史研究会(1990)西方的语言学史专门刊物:语言学史研究2.语言学史研究3.语言学史编4.语言理论史5.语言学史论文集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叶斯帕森《语法哲学》萨丕尔《语言论》布龙菲尔德《语言论》乔姆斯基《句法结构》古代语言学传统语言学传统语言学是一个与现代语言学相对的概念,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之前的各种语言学理论。那么,与它相对的现代语言学就是指20世纪以来,建立在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基础上的各种语言流派及其分支学科的总称。2.传统语言学的性质“依附性”是传统语文学重要的性质。传统语文学并不能算作一门真正的独立学科,只能称为语言学的前奏。要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独立的研究方法以及多样化的研究材料,而传统语文学并不具备这三个条件。3.传统语言学的兴起传统语言学兴起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产物,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语言研究的进步都离不开社会的推动。传统语言学(语文学)的局限性研究对象狭窄,不重口语→经典古文语法的规定性,与现实脱节。研究目的单纯,读懂古籍→不重语言结构本身,缺乏科学认识。研究地位低下,附属地位→不能形成独立的科学,所以称之为语文学而非语言学。1.古希腊语言学的产生古希腊的语文学传统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以前,并且有文字记载。当时的语言研究受哲学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在哲学的范围内展开的,算作哲学的一个分支。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Socrates),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曾对语言问题作过论述,但本人没有留下什么有关语言的论著,只是在色诺芬的一些著作和更为著名的他的学生柏拉图的《对话录》中,提到他的一些论据和观点。柏拉图(Plato,约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柏拉图在其对话录《克拉底洛篇》中曾专门讨论语言问题,另外在他的其他几篇对话录中,也提及了语言和语言分析问题。尽管柏拉图自己没有把自己分散的言论汇集在一起,但后来的著作家狄奥泽尼·拉厄梯斯说,柏拉图“最先探讨了语法研究的可能性”。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前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斯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主要著作:《解释篇》《修辞学》《诗学》“语言形成于惯例,因为名称没有天然产生之理。”“言语是思想、经历的表达,文字是言语的表达。种族不同,言语则不同,文字也不同。但人类的思想反映是一样的,语言的词汇只这些思想的标记。”---------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的观点的基础上,发展了他自己的思想。他有关语言的学说,也要从散见于他的一些修辞学和逻辑学的著作中去搜寻,在这些论述中,语言问题也只是附带提及,或夹杂在其他问题的讨论中,所以是不系统的或模糊的且存在争议,但还是可以看出,他的学说进一步发展了柏拉图取得的研究成果。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识别句子成分的标准:形式标准,找出两种形式的差别;语音标准,根据某些音的存在与否来判断语言单位;形态标准,用直接成分来区分语言单位;语义标准,根据词的实际内容来区分形式,其中包括,词汇意义,释义、文体意义等等。芝诺创立的哲学学派——斯多嘎学派。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在雅典创立斯多葛学派,因芝诺在雅典意为“彩绘有顶柱廊”的画廊讲学,故称之为画廊学派或斯多葛派。斯多嘎学派创立于希腊化时期,分别探讨了语音学、语法学和词源学,提出了形式和意义之间的二分法,在语言中区分“能指”和所指,其对语言地位的认识与今天语言学的某些观点非常相似。语言学特别是语法学,是在斯多嘎学派时期才首次在哲学中获得独立地位的,斯多嘎学派最重要的贡献也是在语法学方面,他们从理论的角度,确定了语法范畴,提出了“格”的名称。如:1.语言的声音或“材料”是一种象征符号2.语言的符号意义,即“所说有内容”3.符号所代表的外界事物格范畴/词类划分(名词、动词、连词、冠词、关系代词)在希腊的早期语文研究的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论争,分别是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之间,以及“规则派”与“类推派”之间展开。这两场论战的焦点都是有关于语言的形式与意义的关系问题的,具体来说就是事物的名称和性质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即语法结构是否具有规则性。重要争论:“词”“物”之争(1)公元前五世纪自然派:事物的名称是由事物的本质决定的;惯例派:事物的名称和事物的本质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名称之所以指称事物,是由于惯例。----柏拉图《对话录》(2)公元前三世纪左右(核心转移:如何看待语言的规则)规则派:语言是人为的,就一定有规律的。语言基本上是有系统,有规则的。--亚历山大里亚学派(以亚里士多德及其学生为代表)异常派:天然形成的东西没有什么规律可言;如果语言是人为的,人类会早已把不规则的现象纠正过来了。--帕加马学派(以斯多噶派学者为代表)《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亚历山大里亚学派该学派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斯多嘎学派的理论,使语言学特别是语法学达到了希腊语言学研究的高峰。该学派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亚里斯塔尔库斯(亚里斯塔克Aristarchus,前2世纪)被看作科学荷马学的创始人,语法研究的许多成就也都归功于他。亚历山大里亚学派对语言发生兴趣主要是因为他们把语言看作文学研究的一部分,另外他们坚持类比论的观点,并应用于文本的校订。亚里斯塔尔库斯的学生狄奥尼修斯(第欧尼修)写了现存的第一部明确描写希腊语语法的著作——《读写技巧》(Technegrammatike)(又名《希腊语语法》)。《读写技巧(希腊语语法)》全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准确的朗读;第二部分,解释作品中的文学语词;第三部分,讲解熟语和作品内容;第四部分,探讨词源;第五部分,总结出类比规则;第六部分,评价文学作品,“这是语法研究中最高尚的部分”。(1)哲学家柏拉图在“自然发生派”和“约定俗成派”的论战中持中立态度。他认为,有些词直接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但有许多词,其语音形式与意义之间究竟有些什么联系是无法判断的。他在分析单词与意义的关系时,把词分为主词和述词两大类(大致相当于名词和动词),是西方语言学史上第一个对词进行分类的学者。(2)柏拉图的学生亚里斯多德最突出的贡献就是把语法问题和逻辑问题联系在一起。根据逻辑的观点把语法分类。他在柏拉图的词类两分法的基础上把那些既不属于主词又不属于述词的词自成一类(大约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连词)。他还注意到名词有格的变化、动词有时态变化等这样一些结构上的特征,并第一次给词下了定义。(3)斯多葛学派又在亚里斯多德的词类三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词分为冠词、名词、动词和连词。后来又把名词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他们还对动词的时态和名词的格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认为名词有主格、宾格、与格、所有格和呼格之分。(4)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特拉克斯在他名为《读写技巧》的只有15页的小册子中,把词分为名词、动词、分词、冠词、代词、介词、副词和连词八大类。这本小册子对后世影响很大,在此后将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欧洲的语法学家在分析其它语言时,仍将词分为八大类,尽管所用的术语略有不同。逻辑:实体------------偶有性

主词------------宾词语法:主语------------谓语

体词------------谓词

名词------------动词(包括后来所说的形容词))

第三节古罗马语言学希腊—罗马时代是地中海周围地区形成一个统一的文明的时代,而希腊和罗马所起的作用互不相同而又互相补充。罗马人通过移居意大利南部的希腊人,跟希腊的物质文化以及思想观点有过长期的接触,并自觉接受了希腊文化的影响。在公元前三世纪到前二世纪这段时间里,希腊地区逐步落入了当时统治整个意大利的罗马人的控制之中,罗马帝国的扩张至公元初已经接近完成。这个时期,罗马的一切文化艺术,包括文学和宗教,都是从希腊输入的。希腊语成了他们唯一要学习的语言,学习希腊语成了当时一种非常盛行的风气。2.瓦罗(前116-前27)和他的《论拉丁语》瓦罗是斯底洛的学生。斯底洛是当时罗马的一个知名学者,他有三个学生都是罗马历史上显著的人物,除瓦罗外,还有卢西留斯和西塞禄。在三人中尤以瓦罗在语言学方面的成就最大。他写了很多书,被称为第一个有著作留下来的认真研究语言的拉丁学者和所有拉丁语学者中最有创见的人。他的名著《论拉丁语》(又名《拉丁语研究》),论述了他的语言学观点。该书共25卷,可惜留下来的只有第五至第十卷和其他几卷的一些残篇。在词源学方面:瓦罗认为:语言从最初数目有限的原始词发展而来。人们把这些词用于事物,以便指称事物。以后,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类生活的丰富,这些词又通过字母或语音形式的变化,进—步产生大量新词。这些形式变化,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如旧形式duellem(战争)演变为古典拉丁语的bellum,就是一个例子。同时,意义也会发生变化,如hostis一词原指“陌生人”,但在瓦罗那个时候,在古典拉丁语和后来的拉丁语中,词义就变成“敌人”。现代学术界已证实这些词源的真实性。在词源学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区分了派生构词屈折构词屈折构词(自然词形变体):遇到一词,知道它属于哪类屈折变化,就可以列出它的各种形式。派生构词(自发词形变化):因人而异,随词根和用法的变化而不同。在形态学方面:发展希腊语传统,对拉丁语的词汇进行分类如:希腊语有五个格,拉丁语有六个格。格和时态是区分有屈折变化的词的基本范畴。如:有格变化为名词(用于指称)有时态变化的为动词(用于陈述)既有格又有时态变化的为分词(用于连接)既无格又无时态变化的为副词(用于补充说明是动词的从属部分)瓦罗得到后代语言学家的赞赏,他的著作也常被后人引述,虽然在语言学理论的主流中,他的拉丁语语法理论对继承古典时期理论的中世纪学者所产生的影响,比不上普利西安(Priscian)等以借用为主的学者。罗宾斯:瓦罗也许是罗马人中最有创见的、最早的有关语言学问题的著作家。4.普利西安和他的《语法原理》普利西安的语法书(大约在公元500年前后)共十八卷,现在发行的版本将近1000页,可说是拉丁语法学家的代表作。普利西安于公正6世纪初在君士坦丁堡讲授拉丁语法。虽然他从前辈拉丁语法家那儿也学到许多东西,但是他的研究目的跟他们的一样,主要是把狄奥尼修斯的《读写技巧》以及阿波洛纽斯的著作中的语法体系,尽可能地运用于拉丁语的描述。他在语法书的引言段落以及全书的各个部分,都清楚地表示了他对希腊语言学成就的赞赏,特别是对两位“语法学权威”阿波洛纽斯及其儿子赫罗提安的信服。普利西安的主要观点:1.语音学:字母是话语中的最小部分,字母的描写包括发音和音节结构的描写。根据他的定义,字母(literae,译自希腊语grámmata)是分节语言的最小语音部分,具有名称、形体和音值等特性。2.形态学:词是句法结构的最小单位,句子是表达完整思想的单位。普利西安当时在说希腊语的城市写作,他大量引用希腊语的语例,并在多处把拉丁语跟希腊语进行比较,最后100页(卷18第20章,第157页起)全部是这两种语言不同结构的比较。由此看来,他的书是为通晓希腊语的读者写的。虽然君士坦丁堡是希腊语地区的—个说希腊语的城市,但在它被定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以后,拉丁语被确定为官方语言。那以后,许多第一语言为希腊语的人一定有必要学习拉丁语,尽管8世纪以后已很少有人通晓和使用拉丁语。可是因为他们那时所研究的只限于他们自己的语言,把其他一切语言都看作“野蛮人”的语言,对于语言研究的方法和成果没有交流和比较的机会,所以进展得特别慢,错误也特别多。这对于后世也曾发生过许多障碍。丹麦裴德森(裴特生)(HolgarPedersen)在他所著的《十九世纪的语言科学》一书中有几句话这样说:“古代世界给欧洲遗留下来的遗产是很沉重的,里面充满着对于语言历史的误解;欧洲的语言科学在这份遗产下面继续辛勤劳动着,直到关于语言的知识扩展到超出了古人的梦境”。这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第四节古印度语言学1.巴尼尼的《梵语语法》公元前四世纪,古印度学者巴尼尼(Panini)研究《梨俱吠陀》的语法,著《梵语语法》,又叫《巴尼尼语法》。《梵语语法》总结古梵语语法规则近四千条。对梵语的词形变化和词的结构、词类和句子作了精密的分析,对梵语的语音结构和语流音变作了周详的描述。印度梵语属印欧语之一种,形态非常复杂,但是词的各个组成部份,由于获得音节文字的掩护,界限却比较分明。古印度人对于梵文的研究,多出于一种宗教的动机,其中连一个声音,一个字母都不能有丝毫的苟假。这大大推动了他们要对梵语作一番精心的研究。古印度人对于语文研究的成果是卓越的。它所发生的影响也是很深远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构词法分词根、后缀和词尾,词根又分为原始词根和派生词根。(2)词类和词形变化分为动词和名词。还有前置词和小品词。动词有人称、态、式等变位,名词有8个格。(3)语音分析根据语音生理属性分类:①依声门开闭:无声音和有声音。②依口腔开合度:元音、半元音、紧缩音和闭塞音。③依发音部位:喉音、腭音、头音、齿音和唇音。(4)历史比较法的萌芽巴尼尼把梵语跟其他梵语方言对比。第五节中世纪欧洲语言研究“中世纪”是指欧洲历史上,从作为文化和行政统一体的罗马帝国的崩溃(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到通称为“文艺复兴”、并一般视为近代史开端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和文化变革的历史阶段。在中世纪前期,灭亡了西罗马帝国的日耳曼民族先后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封建国家,这些国家长期混战,使得文化荒废,科学发展缓慢,因此这个时期长被称为“黑暗时期”或“黑暗时代”,以区别于从1100年左右到文艺复兴的中古后期。基督教从诞生后的初期起,就被认为有可能成为世界宗教,大多数教派都以传教为其重要的宗教活动。基督徒和非基督徒之间的接触,从一开始就涉及到实用性的语言研究,而且在历史过程中,这种接触对语言科学的发展和成长起了很大作用。在中古后期,文化渐渐繁荣起来,收复了在以往的动乱中丢弃的许多地盘。语言研究也更加深入。二、中世纪拉丁语研究在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以及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东罗马帝国的语文学家继续研究希腊语语法,他们对早期著作,包括荷马和古典希腊语法,作了一些注释工作,并进行研究和教学。此外,随着东正教的传播出现了一些神学著作。在西部早期,拉丁语保持了学术语言的地位,并且由于它是早期教会文献以及西部(罗马天主教)教会用于仪式和行政的语言,所以它的权威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些使拉丁语保持了显赫的地位。人们所考虑的是为成功进行拉丁语教学所需要的各种方法和材料,语言研究方面主要是拉丁语语法的研究和教学。以“七艺”为基础,包括“三才”和“四技”三才(trivium):语法、雄辩术、修辞学四技(quadrivium):音乐、算术、几何、天文“三才”“四技”的划分及其名称,是罗马的学者和政治家波伊提乌提出来的。其中语法是中世纪学术的基础,它不仅是七艺之一,而且也是正确地读写拉丁文的必要知识。公元5世纪,基督教传到爱尔兰,爱尔兰人改信了基督教,学习拉丁语的活动盛行,并开始了对拉丁语语法的研究,一直延续到十一、二世纪。6世纪初,基督教传到英格兰,比德(Bede)和阿尔昆分别与7、8世纪写成了拉丁语法著作。公元1000年,阿尔弗利克(Aelfric)写成了《拉丁语法》和《拉丁语会话》手册。亚历山大和《教学手册》,《教学手册》实用性极强,是整个中世纪时期通行的一本必读课本,有些学校用的时间更长。这部特殊的语法著作以2645行不规范的六韵步诗构成。这部著作的实用性很强,是整个中世纪通行的一本必读语法课本。三、中世纪其他语言的研究《第一篇语法论文》(《首篇语法专论》)12世纪的《首篇语法专论》,这是对冰岛语法研究的一部代表作。由于该书的作者不详,人们按照书名称他为“第一位语法家”。作者的主要兴趣是拼写法改革即改进从拉丁字母演化来的字母,以便适合当时冰岛语的拼写。他非常熟悉拉丁语语法学家,尤其是多纳图斯的著作。他在论述正字法的问题时,表现出了他对隐含在音位分析及其应用中的原理的了解,这在语言学史的这一阶段非常少见。另外,他对冰岛语发音的研究,提供了这一阶段冰岛语的宝贵资料,也表明他是当时欧洲最优秀的语音学家他的短文指出,冰岛语当时使用的字母表存在不合理之处,他比布拉格学派早大约800年,触及到该学派音位理论的某些内容,并已在很大程度上运用了音位的概念。四、思辨语法的产生思辨哲学是受经院哲学影响下进行的语言研究经院哲学: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与神学相结合的产物,它企图解决信仰与理智之间、唯名论与唯实论之间的矛盾。因此思辨语法反映出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一种事物的生长变化都有四种原因质料因、形式因、目的因、动力因。思辨语法学家用这些原因来解释语法问题,他们不满足于对语法现象的说明和描写,而是探索语言内部的原因和理论。中世纪重要的思辨语法学者罗杰·培根是当时最能代表思辨语法核心观点的学者。他认为,词这种符号一方面与人的心智有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与它所代表的客观事物也有联系。人的心智过程就是逻辑思维的过程,所以他主张用逻辑方法研究语言,并称之为“语法逻辑化”。在这种观点的基础上,培根等思辨语法学家认为所有的语言的语法在实质上都是一致的,各语言之间的表面区别只是偶然的差异,语法的一致性在不同的语言中体现为表面的差别。希帕尼斯:出生于十三世纪初,中世纪医学与逻辑学的权威人物。并首次讨论了“官能心理学”希思帕尼斯认为意义是“通过习惯的声音对一个事物的表达”。他把意义分为主要意义和附加意义两大部分。词根表示的意义是主要意义,词缀表示的意义是附加意义。比如:lovelovingloverlovable这几个词都有一个共同的意义“爱”,这是主要意义。附加意义是通过词缀表现出来的。假设——是承认一个实体名称代表一个事物。希思帕尼斯认为假设和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假设是承认名称能够指称事物,而意义是强迫一个声音指示一个事物。比如:“他在法国上大学。”“他”表示某人,这就是假设。意义是词汇特性;假设是名称特征。意义反映符号与所指事物之间的关系,假设反映代替物与被代替事物之间的关系。假设也可分为两种,即形式假设和物质假设。形式假设表示所指称的人,物质假设只代表这个词本身,比如:Lawrenceisateacher.“Lawrence”是形式假设,指的是Lawrence这个人。Lawrenceisanoun.“Lawrence”是物质假设,因为它只代表这个词本身。所谓“名称”,是对“代表现存事物的词汇的理解”。在希思帕尼斯的影响下,十三、十四世纪的语法家对布在的方式、理解方式、表达方式进行了探讨,后称为“摩迪斯泰学派”,他们的语法都称为“思辩语法”。代表作是1310年德国埃尔福的托马斯所撰的《论思辨语法》。摩迪斯泰学派观点小结:(1)他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两种存在方式,即永久存在和暂时存在方式;人们的意识对事物性质的领悟也有两种方式:主动理解方式和被动理解方式;表达也有两种:主动表达方式和被动表达方式。(2)在词类划分上,“摩迪斯泰学派”的依据是这类词用什么方式、从哪个方面表现现实。托马斯对拉丁语的八个词类给出了定义。(3)在句法问题上,受到亚里士多德的影响,摩迪斯泰学派认为一个可接受的句子必须遵循四条原则:第一,物质:指的是词是语法类别中的成员;第二,形式:指的是词在各种结构中的结合;第三,效能:指以屈折变化表示的由结构所要求并由说话者的意识所决定的不同词类间的语法关系。第四,结局:指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可接受的句子还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句中的词类必须能够组成句法结构,比如句子中,必须要有名词和动词;第二,词必须表现出适当的屈折范畴;第三,词汇要能互相搭配。如,“男孩爱石头”是合适的句子,但“石头爱男孩”这个句子虽然形式正确,但句子却是不能接受的。其他如“及物结构”与“不及物结构”等成就:思辨语法体系标志着句法分析的新发展和语言理论上的新成就。由此可见,中世纪的语言学已建立了一种明确、系统的句子结构理论和句法关系理论,它比普利西安的语法分析更深刻,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语言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不足:第一,他们过分注意宏观的研究,而忽略的微观的研究,特别在形态学方面,成就很少。第二,他们用于证实自己观点的例句大多出于个人的编造,缺乏与实际的联系,程式化的痕迹较为明显。五、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的语言研究中古时期末期已经开始对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进行研究。对阿拉伯语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可兰经》进行的,对希伯来语的研究主要是从研究《圣经》开始的。第六节文艺复兴及时期的语言学研究一、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神学的抗争运动。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标榜理性,肯定“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要求文学艺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提倡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提倡个性自由,要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个运动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逐渐涉及整个西欧,16世纪达到高潮,16世纪末接近尾声。文艺复兴时期语言研究新气象(1)基督教势力的衰落,导致拉丁语地位的下滑。公元十五世纪,早最的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的本族语语法著作问世。公元十六世纪初,法语的本族语语法则问世。公元1586年,最早的印刷的英语语法出现。(2)古典主义思潮的复活,导致古典语言研究的热潮。(3)殖民扩张运动,导致语言研究范围扩大。罗宾斯:“中世纪结束以后,情况就不同了。不但语言学的视野变得更加宽阔,欧洲以外的语言学家开始影响欧洲语言学的传统,而且人们从那时开始对欧洲的活的语言进行系统的研究,今天理所应当属于普通语言学的一些新的研究方法,也开始出现。”二、语言学研究概况1.经验主义哲学和经验语法培根:知识和观念来自感觉经验,后者则从自然中得到,其内容是客观的,研究者从感性的材料中获取合乎规律的东西。极端形式表现为休谟的完全否定知识具有先验成分的观点。洛克【英】:现代欧洲语义学的鼻祖。代表作:《论人类认识》(1690)在该书第三卷中,他专门讨论“词语及其一般语言问题”,主要是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表示的各种语义。他在词汇语义学方面提出的一些问题,至今仍然是应用语言学和理论语言学的中心课题。结构主义语言学(3)霍尔德《言语要素》1669年由皇家学会出版对元音辅音作了科学的分析2.理性主义哲学与唯理语法理性主义:强调理性思维,一切知识都来自理性,只有理性才靠得住,感觉是不足为凭的。代表人物:笛卡尔,感觉是不可靠的,人们要想获得真理,就必须使理性摆脱感官的干扰。基础:相信人类有相同的思维结构,所以人的思想能够用一种普遍语言表达出来。主要内容:寻找支配世界语言的共同原则、决定现存语言文字形式和语法结构的共同因素,探索语言与思维逻辑社会文化的关系,转换生成语言学3.保尔·罗瓦雅尔学派(以笛卡尔哲学为基础)(1)代表人物:阿尔诺、朗斯洛(2)代表著作:《普遍唯理语法》人的思维和高于一切权威的理智是相同的,存在于一切语言中的语法在表达思想上有一致性。第一部分字母和书写文字第二部分词意的各种形式及其所依靠的原理和法则这部著作是逻辑学家AntoineArnauld和语言学家ClaudeLancelot的合作结晶。“字母和书写文字”部分分析语言的物质成分,论述了元音、辅音、音节、重音、字母和拼读教学法等。“词意的各种形式及其所依靠的原理和法则”部分研究语言的精神成分,在讨论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以后,对词类划分和词法范畴进行了详细解说。唯理主义的词类分析运用了笛卡尔唯理主义来解释传统语法体系在词类九分法的框架中列举并解释各类词的理性依据,运用逻辑术语和规则来解释语法现象,把语言形式分成表思维对象或概念和表思维方式或判断的两类:前者:名词、冠词、代词、分词、介词、副词后者:动词、连词和叹词。演绎:语法和逻辑的对应这是一部法语著作,除法语外还引用了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和欧洲多种语言的例证,以此来说明种种语言中隐含着语言共性和语法范畴。《普遍》贯彻演绎研究,从分析思维方式出发,以探索思维方式怎样通过语言这一媒介表现出来。《普遍》依据形式逻辑,把思维过程划分为“概念——判断——推理”三阶段,用以指称概念的声符是词语,进行判断表达是命题。既然思维可以分解为对象和方式,词也就可以分成与相应的两类,以简单化的等同在语法与逻辑之间寻找对应。岑麒祥的概括:语言是思想的表现,语言与思想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研究语言是语法的任务,研究思想是逻辑的任务,语言与思想既然有内在的联系,语法与逻辑必然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语法与逻辑密切相关,语法范畴应视为逻辑范畴的表现;思想是普遍的、不可变易的,语法也应该是普遍的、不可变易的。《普遍唯理语法》对西欧语法理论和思想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1660年4月28日出第一版,到1907年已出版了五版,这反映出读者对它的兴趣。法国各地都把它作为教材,同时它也成为语法学家必备的参考书。4.英国语言学家的普遍语法思想(1)詹姆士·哈利斯于1751年发表了《对语言和普遍语法的哲学探讨》一文,强调语言的普遍性,他反对经验主义,主张天赋观念。他坚持语法的普遍性,认为概括共同思想的能力是上帝赋予的。他认为,人类的说话能力与识别事物、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密切相关。他还认为,词与所指称的实体的关系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他认为词是有意义的声音,句子是有意义的声音复合体。语言是连在一起的有意义的语音系统。(2)詹姆士·伯尼特:大力支持哈利斯的观点。在他的论著《论语言的起源和发展中》,没有明确否认语言是上帝的恩赐,但他着重论述了语言的历史演变过程。在有语言之前,早已有了人类社会,语言的出现必须以社会的存在为先决条件。人必须要先有概念,才能产生表达概念的语言。他试图从现存的语言中去寻找所谓“原始语言”的残余和演变过程。“原始语言”缺乏抽象概念,语法形式简单。用一个词来表达一个概念就是语言不发达的表现。汉语的许多概念用一个词表达,因此他认为是有“严重缺陷”的不发达的语言。伯尼特的理论显然是缺乏科学性的。第七节十八世纪中后期的语言研究一、洛克论人类的抽象能力英国哲学家洛克在他于1690年出版的《人类悟性论》一书里解释那是一种抽象的能力。人们看见粉笔、雪、牛奶等有相同的颜色,会在他们的脑子里用“白”这个一般的概念概括这些个别的感觉。“其他动物呢,也许同样能够把它们的观念综合和扩大到一定程度,但是我想我可以确定它们绝对没有抽象的能力;一般概念的具有彻底划分了人兽的界限,这就是一般动物的机能所永远达不到的人类优胜之点。”亚当·史密斯相信最先造出的都是动词,因为在他看来,事物可以用手指指出或者摹仿,而动作不能。当人们看见一只狼跑来的时候,他们只用手指指着它大声呼叫:“它来了”。所以名词需要没有动词那么迫切。斯图瓦尔特则认为最先造出的是名词,因为动词可以用手势来补充。当人们看见一只狼跑来的时候,他们呼叫的不是“它来了”,而是“狼啊!狼啊!”这两人都相信是经过大家互相同意确定下来的。卢梭[法]《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1755)认为语言最初是人类经过详细考虑相互定造成的。语言起源于指示性和模仿性的手势和自然的呼叫声。抽象的词汇来自具体的词汇。复杂的语法来自于简单的语法。四、普鲁士科学院1769年的评奖征文赫尔德《论语言的起源》(1772)“摹声说”在十八世纪欧洲的思想家中,对语言起源问题探讨最深入的是德国的赫尔德。他于1772年曾因撰写《语言的起源》一书而获得“柏林学会”的奖金。赫尔德认为人类之所以有语言,正如妇人怀孕一样,在瓜熟蒂落的时候,自然破胎而出。人类能够从许多冲击到他的心灵深处的各种宛如汪洋大海的感觉中挑选出一个波浪来,紧抓住它,把它变成语词。例如:一个人看见一只羊,依他的判断,这只羊是白的、驯服的和多毛的,他要从它那里找出一个特征来,忽然间,这只羊咩咩地叫起来,哦,特征找到了,这咩咩的叫声就成了一种最强烈的印象。下次,这只羊又来了,同样是白的、驯服的和多毛的,他要从它那里找出一个特征来,忽然间,这只羊又咩咩地叫了起来,于是他认识了,心里想:“噢,你就是那个咩咩地叫的动物。”就是这样,这咩咩的叫声被看作羊的最突出的特征,变成了羊的名称。赫尔德的这个关于语言起源的理论,在语言学上叫摹声说。感叹说也好,摹声说也好,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只知从个人方面去推测语言起源,而漠视了语言的社会性。第二章历史比较语言学第二节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概况从语言学发展史来看,整个19世纪,可以说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历史比较语言学从诞生走向发展,并达到了全盛,直到二十世纪初其地位被结构主义所取代。历史比较语言学前期的主要成就(一)三位奠基人1.葆朴【德】(FranzBopp,1791-1867)第一个将梵语与欧洲语言进行系统比较的语言学家1816年:《论梵语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耳曼语动词变位系统的比较》标志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诞生葆朴也就被认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第一个典基人。通过对梵语与希腊语等动词变位系统的比较,他发现用梵语的形式往往可以解释其他许多语言的语法形式,从而创立了比较语法的原理。在这篇著作中,葆朴旨在把梵语和欧洲、亚洲的几种其他语言相比较,找出它们在形态上的共同来源。远离欧洲的梵语在这些语言中找到了它应有的位置:它既不是拉丁语、希腊语和其他欧洲语言的母语,也不是由其他语言演变而来,它和其他语言都出于一种共同的原始语言,只不过它比其他语言保存更多的原始形式。葆朴梵语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日尔曼语等都来自于同一个原始语言,不过,梵语比其它语言保存有更多的原始形式,因此,他用梵语的形式来解释拉丁语和希腊语的许多形式,找出了它们的动词变位系统的对应关系。1833-1852年葆朴又出版了三卷本巨著《比较语法》葆朴的主要观点:A.任何语言的句子都是以主语—系词—宾语的方式构成。B.粘着理论:从起源来看,词的屈折形式曾经是一个独立的词。评价葆朴贡献:(1)从理论上看:第一,与同时代语言学家相比,他的浪漫主义色彩较少。第二,最早主张划清语言学和文学界线的学者之一。(2)从实践上看,第一人把大量相似语法事实搜集进来进行详细的比较研究。并且把梵语引进了比较领域,创立了比较语法。局限:粘着理论是一种假设,带有臆测性。从唯理主义的一般概念出发进行的研究显得牵强附会,缺乏说服力。2.拉斯克[丹麦](R.Rask,1787-1832)最先对亲属语言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1814年,丹麦语言学家拉斯姆斯·拉斯克就向丹麦科学院提交了他的那篇著名的论文《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起源的研究》。拉斯克从研究冰岛语入手,把冰岛语与欧洲的许多语言进行比较,得出冰岛语或古代北方语来源于“古色雷斯语”的结论,而希腊语和拉丁语是“古色雷斯语”的“最古老的和唯一的”残余,因此,这两种语言应该可以被看成是冰岛语的来源。由于拉斯克的这篇论文是用丹麦语写的,未被当时欧洲大陆的其他学者所认识,其正式发表又稍晚于葆朴的论文,所以未能被尊认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鼻祖。拉斯克的语言理论贡献(1)系统的研究:拉斯克认为必须有条理地研究一种语言的总体结构,不可只挑选几个细节或者几个词汇来与另一种语言相比较。因为这样做很可能会受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2)一般词汇的对应不能确定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拉斯克认为不应该过于注重词汇的统一性,他指出在区域上相近的语言之间,必然有着无数的词汇上的相互往来,因而使得他们看上去十分相似,而实际上这种相似应该归因于词汇的借用,而不是因为有亲属关系。(3)语法对应是亲属关系的可靠标志:拉斯克认为比较两种语言的亲属关系更重要在于语法方面,因为无论一种语言借过多少词,其语法结构很少受到外部的影响。(4)他第一个发现了语音转换规则:语言中最原始、最不可少的基本词语的对应,也是亲属关系的可靠标志。克拉斯认为一种语言无论与其他语言混杂到何种程度,如果它与其他语言有着共同的、最重要的、最具体的、最不可缺少的词汇(即语言的基础词汇),那么他们就属于同一个语支。如果两种语言的词汇中存在着这样的一种统一性,而且这种统一性现象很多,从而可以制做出语音变换的规则,那么他们之间就存在着根本的亲属关系。比如他对比色雷斯语和古北欧语发现,两者存在着如下对应关系:p>f希腊语pater古北欧语fair“父亲”t>希腊语trels古北欧语rir“三”k>h拉丁语cornu古北欧语horn“号角”此外,还有d>t,g>k,ph>b,th>d,kh>g等等。他的语音转换规则是语言研究中发现的第一条规则,有极重的科学价值。评价拉斯克(1)强调原始词和语法的对应关系,保证了他的比较工作的科学性。(2)他不以探求语言的谱系为目的,而是以考察语言的结构和系统为目的。他所研究的是结构的亲缘关系,或类型学的亲缘关系。3.格里姆【德】(J.Grimm,1785-1863)雅可布·格里姆,在文学界通常翻译为“格林”,和他的弟弟威廉·格里姆共同编写了《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又称《格林童话》,因此他们兄弟俩又被称为“格林兄弟”。致力于通过语言的历史研究说明民族的历史发展。代表作:四卷本的《德语语法》(1819-1837)一部研究日尔曼语发展史的比较语言学著作。在书中,格里姆详系探讨了日尔曼语和其他印欧语之间语音上的对应规律,创造了“音变”这个术语。1822年,格里木对日耳曼语族的15种语言进行了历史比较,揭示了它们的语音、词法和句法的联系及变化的规律。格里姆的主要理论“格里姆定律”,即辅音音变规律。现在我们一般称为“语音对应规律”。所谓语音对应就是说,如果一种语言的语音体系中的某一类音中的某个音与另外一种语言的某个音有着对应关系,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断,这这种语言中的这类音都与另外一种语言的这类音有着对应关系。语音对应规律:说话的时候音是一个接着一个连续发出的,因而某一个音可能会受它前、后的音的影响或处子一个非重读的位置上而有同化、异化、换位、弱化以及其他诸如此类的变化。这是一种共时性的变化。但是,如果这种变化一旦在历史上固定下来而成为人们必须学习的模式,那就转化为历时的音变。例如:中古的“见”母/k/在/i/、/y/前在北京话中变成/j/,这是共时的同化作用日益固定下来而成为一种历史音变的例子。由于一个系列的音位的变化隐含着一个共同的发音习惯的改变,因而我们只要抓住这种发音习惯的变化,就可以在纷乱的表现中整理出语音演变的规律。语音演变的规律或音变规律指语音从前一状态到后一状态的有规律、有次序的变化。同样的语言现象在不同地区的演变方向、演变规律可能是不同的,因而在方言或亲属语的差异中会呈现出有规律的语音对应关系。对应规律是由发展规律造成的。通过语音的对应规律去探索语音的发展规律、确定语言的亲属关系,这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语言史的基本途径,也是能否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人们为探索这条研究的途径曾付出艰巨的劳动,经过几代人的孜孜不倦的努力,才理出清楚的头绪,使音变规律的观念深人人心;随着音变规律观念的建立,历史比较法也就逐步得到了完善。所以,历史比较法和音变规律的研究是同步发展的,不通过语音对应关系弄清音变的规律,也就弄不清历史比较法。虽然这些语言之间相距悠长的岁月,但某些比较语言学的规律仍然有迹可寻。所以,我们看见属日尔曼语族的英语与哥德语的数字,凡是拥有以辅音t为首的字,而拉丁文、希腊文及梵文则全部以d为首,所以出现了是t:t:d:d:d的对应。另外,全部五种语言里这批字的第二个元素都是唇音:U、V或W,加强了这些字之间的相似性。我们看见,在数字10中亦重复出现t:t:d:d:d的对应,再加上其它证据,这明显指出较早期的d音已演变成t音。通过这种语音对应关系的描写与揭示,我们可以发现这几种不同语言间存在着亲属关系。语音对应规律发现之后,格里姆又发现有好多现象与这个规律不符合,也就是说有例外,格里姆无法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例外现象出现于是他认为:任何语音演变的规律都免不了有例外。格里姆定律的主要贡献:第一次发现了音变之中有规律可寻,不像从前认为的杂乱无章的,而且他还把不同的变化看成是复杂变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维尔纳定律:维尔纳1875年在《第一次语音变化的一个例外》一切语音变化都是有规律的,“没有一个例外没有规律”丹麦语言学家维尔纳最为突出,维尔纳在1875年发表了一篇文章专门讨论“格里姆定律”中的例外问题,他认为在早期原始日尔曼语中,的确如格林所说原始印欧语的清塞音p、t、k确是一律变为清擦音f、th、h,但在后期原始日尔曼语中,只有位于词首或紧跟重读元音之后的原始印欧语清塞音p、t、k才变为清擦音f、th、h,而在其他位置的清塞音p、t、k则变为浊塞音b、d、g,这条规则对格林定律的一些例外现象作了说明,被称为“维尔纳定律”。维尔纳在一封信里建议把格里姆的老的提法“没有一个规律是没有例外的”改为“没有一个例外是没有规律的”,“那就是说曾支配一个语言的规律倘有任何例外的话,这例外一定另有原因”。语音对应规律例举割与cut、簿与book、绑与bind、连和link、俺和I、吾和We、this和这、that和那、can和可、cross和过、see和视、give和给、ear和耳、temple和堂、mare和马、shit和屎。代词I------俺、崖we----我you---汝、你hi-----其、渠they---他this----这that----那wh-----何then----然虚词too-----太may----会can-----可else-----也’s------之、的is-----是were---为are----系(粤语hai客语he)back----背动词go-----去to------到walk----步cross---过say、speak-----说see------视think-----思、想thank----谢sleep----睡stand---站memory---客语men,记忆的意思give-----给recieve----收send----送tran-、change----传、转kill------击drive-----驾器官ear----耳eye----眼表情cry----哭smile---笑shy----羞建筑temple---堂tower---塔berg----堡工具spear---梭标、匕crown---冠knife----剑(粤语kin)bowl----钵、煲、瓶称谓mather---母father----父king----君brother---伯仲sister---姊son---子孙牲畜mare---马cow---牛(粤ngau)sow---豕、猪ewe----羊dou----鹿canie---犬(二)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威廉·冯·洪堡特(WilhelmvonHumboldt,1767—1835),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洪堡特的学术活动,涉及到哲学、文学、美学、历史、古典文化等传统人文领域,也涉及到生物、生理、解剖、心理、地质等自然科学。他在政治学、美学、史学、教育学、语言学等领域进行探索,这些都为他把深邃的哲学思想跟渊博的语言实践知识结合提供了条件。

洪堡特对对许多语言都有广泛的认识,他研究过欧洲的巴斯克语、美洲的印第安语、非洲的埃及语和亚洲的梵语、汉语、日语等多种语言,是比较语言学创始人之一。洪堡特善于突破历史局限,越出具体语言和亲属语言形式的特征范围,深入考察人类语言的普遍特性。在语言的本质和功能、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文化内涵等诸多问题上,他都曾做过富有创见性的研究探讨,为现代语言学思想奠定了基础,被誉为德国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宏大深邃,对20世纪的语言学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洪堡特的主要语言哲学思想:1.语言的起源和发展2.语言的系统3.语言有机体4.语言的创造性5.语言与思维6.语言与民族1.语言的起源和发展洪堡特认为语言学应当依靠经验事实,而不是信赖那些关于人类及其语言的起源的神话传说,即使是初始的语言也必定以群体的形式存在,一种只为两个人(意指亚当和夏娃)所用的语言是违背经验常识的,以此反对语言起源的“特创论”。同时他并没有把语言的发生看作一个渐变的过程,(赫尔德的“进化论”)而是坚持语言起源的“突现论”的观点“人与世界的接触犹如闪电,从中便产生了语言;不仅语言的发生是如此,而且,人在思维和讲话的时候也一直是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和内在的人类心灵是语言进行创造所依靠的两个支点”洪堡特根据语法形式四个阶段产生和发展假设,认为人类语言沿着一条由低向高呈阶梯式发展的道路向前发展。按阶梯式发展之说,处在第一至第四阶段的分别是:初民语言、孤立语言、粘着语言和屈折性语言。他根据词形有无变化和变化的复杂程度,世界语言被划分为:“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三个类型。2.语言系统的思想洪堡特指出,每种语言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并且还把这个系统比作“一个出色地织造成的象征网络”。他说:“我们可以把语言比作一幅巨大的织物,其中的每个部分都与其余部分、各个部分都与整体有着或多或少清晰可辨的内在联系。无论从哪个方面观察,人在讲话时始终只能接触到这幅织物的一个孤立的部分,然而他却总是本能地从整体出发去把握这个部分,仿佛在他面前同时呈现着个别、具体的部分有着必然一致关系的所有组成部分。”如:人在听话时能够将完整、连续的话语切分为词,在说话时能将音节合成完整的词,再将词组织为完整的句子。洪堡特指出,整体和部分是相对的概念,一个低层次的主题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结果中,便成为其组成部分。他对语言系统的各个层次的分析,可归纳为:分音节—音节—词—句子。从音节到句子,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统一性。音节只有“语音的统一性”,词除了语音的统一性,又包含了“概念的统一性”;句子则体现了陈述的统一性。他还认为句子是最小的“完整的言语”,语言系统的最高层次以此为限,比句子更大的言语单位,如今天我们所说的“话语”或“篇章”等,已不属于语言系统内的问题。3.语言是一个有机体洪堡特指出,语言不仅仅是一个整体,而且还是一个“有机体”;“语言是有机生命体在感性和精神活动中的直接表现,所以语言也自然地具有一切有机生命的本性。”----《五卷本洪堡特选集》,第3卷语言是人类种属固有的能力。作为一种生理—生物的能力,语言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在这一意义上,的确可以把语言理解为一种有机体组织,它是人这一有机体的组成部分。语言是人类理性的智力本能,其意义是语言是人类心智固有的一种活的创造能力,而不仅仅只是言语行为的可观测的产物。4.语言的创造性:语言绝不是产品,而是一种创造活动。洪堡特认为,语言是一种不间断的创造活动,这种创造活动是人类精神的基本特性。语言活动的目的,是把声音转化为思想的表现物,它使说话者能够无限地运用他们所掌握的有限的语言手段。他指出:“语言绝不是产品,而是一种创造活动。”语言是一种创造活动,意味着语言具有创造性。语言的创造性,当然首先是指精神活动创造性,但除此之外,还包括语言自身的创造性,即语言自我创造、自我发展、自我生成的特性。他认为,语言是一个变化生长中的有机体,每一种语言都有从自身内部进行创造、自我生成的生命原则。这种原则,则是精神力量为之设定的。5.语言与思维(1)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作用的。洪堡特认为“语言和智力特性是从不可企及的心灵深处相互协调地一同产生出来的。”,“语言与精神力量一道生长起来,受到同一些原因的限制,同时,语言构成了激励精神力量的生动原则。语言和精神力量并非先后发生、相互隔绝,相反,二者完全是智能的同一不可分割的活动。”(2)语言对思维有影响语言不仅仅是表达手段,而且更主要的是认知手段。“……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人用语音的世界把自己包围起来,以便接受和处理事物的世界。我们的这些表述绝没有超出简单真理的范围。人同事物生活在一起,他主要按照语言传递事物的方式生活,而因为人的感知和行为受制于他自己的表象,我们甚至可以说,他完全是按照语言的引导在生活。……在某种程度上说,这确是事实,因为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属于某个人类群体的概念和想象方式的完整体系。”“语言从精神出发,再反作用于精神,这是我们要考察的全部过程”语言与民族“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语言随着民族的成长而发展,它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同时它又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民族语是鉴定一个民族的最过硬的标准之一,语言是民族的最后的指纹与遗产。”----钱冠连语言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达到精神活动的目标,必然对民族精神的发展产生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语言作为精神活动的工具,其完善程度影响着民族精神的发展。其二、民族语言积淀了该民族长久以来的经验和思想,潜在地影响着民族的精神个性。关于洪堡特语言哲学思想的思考1.洪堡特的语言研究之所以取得了如此卓越的成就,主要是因为他的研究对象涉及范围广并且其研究始终立于哲学的高度。他并非为了语言而研究语言,而是把语言研究看作“人的研究”的一部分,因而其思想具有较强的人文主义色彩。同时他的语言哲学思想体现了“精神至上”的原则,从根本上说洪堡特的语言学思想是建立在以“精神”为本原的哲学前提下的。可以说“精神”是统领洪堡特语言学思想的总纲,也是解读洪堡特理论的钥匙。2.洪堡特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按照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要做就做最好。他对语言的本质特征、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民族、语言类型分类等一系列问题都进行“全景式”的分析研究,他对后世语言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各个时代、各个流派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吸取了他的思想。3.他认为语言源于“精神”——这个深藏在语言之后具有决定性力量的存在。洪堡特将“精神”作为同语言和民族关系之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具有终极解释意义和决定意义的因素。“精神”在洪堡特看来是先在的存在,但他对此没有解释,他对“精神”的使用也是模糊的。由于“精神”抽象且难以把握,故具有某种不可知的特性,这就使得洪堡特的一些由“精神”得出的结论也具有了模糊性,因而有时让人感觉不易把握。4.他的关于语言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初民语、孤立语、粘着语和屈折语表示了语言发展不同个阶段等说法存在谬误之处。二、历史比较语言学中期的主要研究成果施莱歇尔[德]AugustSchleicher,(1821-1868)一生非常短暂,却留下了许多研究著:《语言比较研究》(1848—1850)《德语》(1860)《印欧比较语法纲要》(1861)《达尔文学说和语言学》(1863)施莱歇尔和语言谱系图1861-1862年,德国语言学家施莱歇尔在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出版的《印度日尔曼语比较语法纲要》。这是历史比较语言学前期最重要的理论著作。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施莱歇尔描绘成了印欧语系语言发展的谱系树,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关于亲属语言谱系分类问题,这是早期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最重要的成就。施莱歇尔十分重视语言理论的建设。他以黑格尔哲学思想和达尔文的生物进论作为自己研究历史语言学的理论基础,提出了自然主义语言观,开创自然主义学派,他提出过“语言有机体”理论、语言生命的“两个时期”的假说、语言发展阶段论、语言谱系树理论以及对原始印欧语的构拟与重建的理论与实践。因此他被认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中自然主义学派的开山祖。自然主义语言观1.语言有机体”理论2.语言生命的“两个时期”的假说3.语言发展阶段论4.语言谱系树理论1.语言有机体理论语言是天然的有机体,它们是不受人们意志决定而形成,并按照一定规律成长、发展而又衰老和死亡的。自然科学中属——中——亚种——变种——个体的分类,在语言学中相应就是语系——同一语系中的不同语言——方言、土语——次方言、小方言——个人的语言。2.语言生命的“两个时期”的假说“语言的生命和动植物等其他机体的生命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它和这些有生命的有机体一样,都有成长的时期和衰退的时期。在成长时期,它们由简单的结构变成更复杂的形式;在衰老时期,由它所达到的最高点逐渐衰退,它的形式也受到了损害。”语言发展的上升阶段是在人类的史前时期,从有史时期开始,语言的历史就是一部衰落史。3.语言发展阶段论“一切比较有组织的语言,例如我们所熟知的印欧语系的祖先,显然都以自己的结构表明自己是由简单的形式慢慢发展演变而来的。一切语言的结构都证明它们的最古老形式在本质上是与目前某些最简单的语言(例如汉语)所保持的形式相同的。”“一切比较复杂的语言形式都来源于比较简单的语言形式,语言的粘着形式产生于孤立形式,而屈折形式又产生于粘着形式。”4.语言谱系树理论施莱歇尔在描述印欧语系时,把整个印欧语系比作一棵树,树干就是他构拟的印欧“母语”(即原始印欧语),支干是各种印欧语,细支就是各种印欧语的现代方言。语言谱系树理论的贡献施莱歇尔的语言谱系图是历史语言学研究上的重大发展,它是展示一个语系所包括的各种语言的巧妙手段,以使这些语言的演变和历史关系一目了然。因此他的语言谱系树形图被认为是解决了从发生学的角度对语言进行分类的重大难题,是历史语言学研究史上的重要成果。谱系树理论作为一种解释语言关系的方法是有用的,它对谱系分类的研究确实也起过一定的推动作用。语言谱系树理论的局限性这个理论模型的特点是只注意语言的有规律的分化,而不管语言之间的横向相互影响,有它的片面性:首先,树形的分叉是直线的,这就存在两个前提:第一,操母语的社团其内部的语言使用是完全一致的;第二,这个母语社团在历史的一瞬间突然分裂成几个子社团,子社团之间完全独立,互不影响。除了偶然发生的大规模移民或外族入侵造成的语言分裂,语言的分化通常不是在某一点上突然发生的,而是一个变异特征渐次扩散的漫长的过程,一个逐步经由次方言到方言直至两种语言的过程。因此,在语言“分叉”前,其内部绝不是静止而统一的,而是存在着各种方言的演化。在语言“分叉”后,亲缘语言之间的相似之处也不完全是母语的“遗传”。其次,树形模式强调了印欧语发展在时间上同源语言分化形成的语言间的相似性,但是这种强调也遮蔽了印欧语发展在空间上由于相邻语言的接触影响所形成的语言间的相似性。地理上相邻的两种民族,必然存在着相互的接触和交往,两种语言就会互相影响,并且在各自区域内传播这种变化。这是语系的社会属性与植物种系的纯自然属性最大的不同。在施莱歇尔眼里,这种相邻语言在形态特征上的相似性不是由于地理上的接触,而是由于历史演变的亲缘关系。他说:“这些在地理上邻近的语系在构造上引人注目地一致,我们认为这是由早期的和最早期语言活动中保留下来的。在构造上类型相近的语言的产生地点,应该彼此不远。”其实,邻近语言的趋同特征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因为各种语言之间在空间上的接触和影响是多极的。如果说某一个趋同特征证明两种语言来自某一个母语,那么我们就无法解释其他趋同特征的归属。(二)历史比较语言学前期和中期的成就和缺点1.成就首先,语言的亲属关系得到了普遍的确认。从拉斯克、葆朴、格里姆开始,紧接着有狄茨、波特、施莱歇尔、缪勒等人,他们在分析大量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广泛地研究了印欧语系语言的亲属关系问题,取得了无可争辩的成就,这无疑是开辟了一块富饶新田地。在半个世纪里,一大批学者在这块“新田地”里辛勤地耕耘,大致模清楚了广泛延伸于欧亚大片土地上的一个语系――印欧语系的情况。对它的一些语族,如日尔曼语族,罗曼语族,斯拉夫语族的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也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历史比较语言学前期和中期的成就和缺点其次,比较方法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广泛的运用。历史比较法的产生,在语言学发展史上是一次很大的跃进。拉斯克开始聚集和对比亲属语言的相关材料,指出亲属语言在语音方面存在着对应关系。葆朴则把梵语引入比较范围。由于梵语保存的许多原始特征在不少场合对阐明其他语言极为适宣,因而使历史比较法获得了更为牢靠的基础。格里姆对辅音转换规律的阐述,更加证明了历史比较法的重要作用。施莱歇尔使比较方法变得更加严谨。尤其是他开创的构拟工作,第一次把历史比较法推进到史前时期,直至原始语言的研究。比较,从而真正变成了一种手段,通过比较,进一步构拟,最后达到弄清楚语言形成的历史过程的目的。所有这些方法都使得印欧语的重建有了更加牢靠的基础,方法也更加严谨、科学,比以前仅仅依靠那种随随便便的假设要进步多了。再次,语言学与语文学的分化日益明显,语言学开始取得独立的地位。语言学与语文学的真正分化,是从19世纪初开始的。历史比较法的运用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确立,引起了语言研究的目的和方法的根本变更。语言并非语文学的唯一对象,而比较语言学家的兴趣却正在研究语言本身。比较语言学的几位奠基人及施莱歇尔等人都十分强调区别语言学与语文学的可能性和重要性。经过他们的努力,语言学终于确立了自身的独立地位。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也说,由于比较语言学的努力,印欧语的历史比较研究终于成了“十九世纪欧洲科学中主要工作之一,而且是最成功的工作之一”。历史比较语言学前期和中期的成就和缺点2.缺点:第一,缺乏可靠的理论基础。“语言是有机体”等观念差不多从一开始就侵入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领域,发展到施莱歇尔,就形成了系统的语言生命的“两个时期”和语言发展阶段论等假说。由于对语言的性质及其变化缺乏正确的理解,一段时间里对比较研究的性质和目的也相当模糊。一些学者为比较而比较,并不清楚比较究竟意味着什么。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19世纪上半叶的语言学家,尤其是德国的比较语言学家,在理论方面过于仰仗于时代的哲学和其他科学,缺乏认真概括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历史比较语言学前期和中期的成就和缺点第二,他们的眼光常常停留在语言的最古阶段,而忽视对活的口语的考察与研究。由于受语言发展阶段论及语言衰退论的支配,他们的研究目标很自然地集中于他们所假定的语言形式发展的最完美的阶段,即所谓印欧“母语”的阶段。葆朴的目的是探溯语法形式的源头,施莱歇尔则要重建“母语”形式。因此,已死的,书面的语言被视为最可靠的根据,越是古的越受重视。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梵语在很长的时间里被放在不恰当的位置上,不少学者认为梵语是历史比较中唯一的推论基础,也是构拟母语形式的理想模式。至于各种现代语言和方言,往往被视为“退化的语言”“腐朽的语言”而得不到重视。由于比较的范围受到限制,毫无疑问会影响到比较的科学性。历史比较语言学时期(二)第二节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概况第三节青年语法学派(一)青年语法学派的简介(二)“宣言”的主要论点(三)青年语法学派与早期比较语言学家的分歧(四)青年语法学派理论观念的局限性(五)于“语音规律”(一)青年语法学派的简介1.名称的由来原指莱比锡大学里一批跟古尔替乌斯的观点有分歧的学生所用的诨号。1878年布鲁格曼用来称呼由他和其他几位青年学者发动的一场学术运动,从此就正式成了一个学派的名称。1885年,意大利语言学家阿斯戈里把它译成Neo-grammatici,后来,别的语言大多由这一译法转译。因此,“青年语法学派”又称为“新语法学派”。因这一学派是以莱比锡的一批青年学者为中心形成的,因此亦称其为“莱比锡语言学派”。2.主要成员德国学者:雷斯琴、勃鲁格曼、奥斯脱霍夫、保罗、德尔勃吕克等。丹麦学者:维尔纳等。俄国学者:福尔图纳托夫3.青年语法学派的形成19世纪70年代以前,自拉斯克、葆朴开始的比较研究,虽然确定了不少语音对应关系,也发现了某些语音规律,然而直至施莱歇尔,对语言发展过程的性质仍未得出明确的认识。1870年前后,开始出现新的转机,一批青年学者在语音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特别重要的有:阿斯戈里对印欧语k问题的新解释,维尔纳定律的确立,以及勃鲁格曼、索绪尔等人对印欧语系语言元音原始系统的阐述。4.突破的意义这些突破使原来显得混乱的印欧语元辅音逐渐理出了头绪,从而使人们对语言发展过程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大大前进了一步。这些青年学者的论著反映了对语言性质和研究方法的新认识,形成了一种新的倾向,实际上一个新学派已逐渐形成,这标志着一个新时期的到来。5.青年语法学派的正式产生标志当时古尔替乌斯主编一个名为《希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