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称谓的历史演变与分析摘要:教师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称谓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巨大的变化。从古到今,我国“教师"的称谓在不同朝代、不同的年代,都有很大的不同。本文通过对我国“教师"称谓的演变进行梳理,以加深对“教师"称谓的了解,并对教师地位的提高提出自己的建议。关键词:老师、教师、称谓、教师地位。教师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古到今,教师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教师称谓由于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带有历史的烙印,而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称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够生生不息,离不开教师的教导。教师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时代,“教师”称谓各有不同。师”、“老师的时代,“教师”称谓各有不同。师”、“老师"、“师傅"、“教官”、“教师"等都曾用来称谓教育者。随着教育历史的演进,教育者的身份、地位和社会职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导致了不同的历史阶段表达教育者这个概念的词语的转化.通过分析表达“教师”称谓在含义上的区别,以及某个称谓在不同朝代的指向,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趋势,有助于我们从不同侧面深化对教师历史的认识,从中看出教师地位的变化,以及对提高教师地位提出自己的建议。二、我El教师”称谓演变的几大归类。(一)“师”二、我El教师”称谓演变的几大归类。(一)“师”的所指及演变。的发展是以继承古代人类优秀文化传统为前提条件而不断前进的.在传承人类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师生成为了主要实践者。社会称谓中保留了大量的反映老师和学生的词汇。从中反映出二者之间敬若父子、亲如兄弟的关系,体现了我国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师”原指古代军编制。《说文解字部》:“师,二千五百人为师。"引申为众人表率、率领众人的师长;《礼记文王世子》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谕诸德者也。”这里“师”指具有专门技能或知识的人;而西周金文把乐官称为“师”;春秋则把教官称为“师";唐代指教师这一职业,如韩愈《师说》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与“师”相似的“教师"称谓.1。讲师:汉代时,由于经学兴起,出现了一批讲解经籍的儒士。反汉书。礼仪志上》:“养三楼、五更之仪,先吉日,司徒上太傅若讲师故三公人名,用其德行年耆高者一人为老。次一人为更也.因“讲师"与“司徒”、“太傅”共同议政,故后汉时的“讲师”应是讲解金文经的学官,是“博士”的异称。宋代以后,“讲师”指讲解佛经的人或高僧.宋代叶适《法明寺教藏序》:“西湖法明寺,昔讲师继忠居之。”金马任《玩丹砂思胡子金》词:“好个中条胡讲师,通儒明道达禅机”.现成为高等院校中级学术职称名,在副教授之下,助教之上。2。“师长”:对教师的敬称.古今通用。贾公彦疏:“师长,谓业受业师。”“师长”表示老师同时也是长者,以此传达出古人对教师的尊敬。汉代的班白虎通义。三纲之纪》:“六纪者,为三纲之纪者敬。汉代的班白虎通义。三纲之纪》:“六纪者,为三纲之纪者也。师长,君臣之纪也,以其皆成己也。”3。“小师”:周时教授王族、诸侯公卿子弟的小学教师。《尚书大传》:“小师,取小学之贤者登之。"4。“父师”:太子的老师。《礼记•文王世子》:“语日:乐司正业,父师司成.”孔颖达疏:“父师主太子成就其德行也.”有时指称七十岁致仕后担任教师的大夫。《礼记•乡酒礼》:“主人就先生而谋宾、介。郑玄注:“古者年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大夫名曰父师,而教育焉,恒知乡人之贤者。”5“太师":太子的老师。“少师”■太子老师的副职。《商书•周》:“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6。师保:古代贵族子弟有师有保,统称师保.这个称呼不仅赋予老师教授学生的职责,而且还赋予他们保护学生的义务.从“师”字的演变来看,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阶段,政治、经济上的大变化也反映在教育上.当时兴起新教育组织形式,官学衰落,私学不断兴起,至春秋末私学很快繁荣起来,并代替官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变革。从“师”以及“师”所引申出来的称谓,可看出春秋战国时期,对教师的尊敬,以及私学的繁盛。反映了在此种特定历史条件下,以师生、师徒为教育主客体的社会关系在当时普遍存在。可看出当时的教师地位比较高,师若父子,可看出当时尊敬师长的良好风尚。这也是现代学生应该学习的地方,现代的有些学生对教师不太尊重,对教师直呼姓名,对教师的谆谆教导毫不放在眼里,做
事肆无忌惮,违背一定的道德,这是我国教育应当加以注意并弥补的地方,我们需要培养的是有才德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是有才无德、有德无才、无才无德的人.(二)“老师”所指及演变。1、几种“老师”称谓的不同指向."老师”最早出现在《春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中“老师费材,亦无益也。”这时指年老辈尊,传授学术的人.西汉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云:“田駢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当时荀卿游学齐国稷下学官,且年纪最大,这里的“老师”两个音节均为词根,“老”字有实在意义,起修饰作用,“老师”指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学者。将“老师”作为一个特定概念的专门称谓来使用,始于唐朝,是用作对僧侣的尊称.于唐朝,是用作对僧侣的尊称.如:王寻李山人不遇》:“从头石上留名去,独向南峰问老师”;唐以后,“老师”转义为教授学生的人,如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宋金元时期“老师”是“小学"教师的别称;唐宋以后,明朝亦有称传教者为“老师”的现象。如:子春伏地谢罪,说道:"我杜子春不才,不负老师嘱咐,如今情愿跟着老师出家……”(明朝冯梦龙《醒世姻缘》第三十七卷)。明清两代,生员和举子对主试的座主和学官称为“老师”。如:……睡梦里偷得个进士到手,一般有人拜门生、拜老师,谈天说地……(明代冯梦龙辑《警世通言》第十八卷)。而且“老师”还有称为“山长”的情况。山长有两种含义:(1)。唐、五代时对山居讲学者的敬称。如:唐代刺史孙丘于阆州古台山置学舍,延尹恭初为山长;五代,蒋维东隐居衡岳,受业者称蒋为山长。(宋代马永易《实宾录》卷十一).宋元时,为官立书院置山长,讲学兼领院务;明、清时改由地方聘请.清末改书院为学堂。山长之制乃废除.宋代范成大《代儿童立春门贴诗》之三:“盛族推山长,修龄号櫟翁。"元代吴养浩《象山山长岳仲远美任》诗:“雅有岳山长,三年今在兹."《文明小史》第二十二回:“(总办)本是郎中放的知府,因为办军装的事罣误了,制臺为他学问好,请他做个书院的山长,后来改了学堂,便充总办之职."(2)隐者之称。《宋史雷简夫传》:“简夫始起隐者,出入乘牛,冠铁冠,自号‘山长'。"宋代陆游《遣兴》诗:“退归自合称山长,变化犹应侍帝晨。"这些都表明“老师”已成为教师的趋势。“老师”可在借喻意义上指一般教育者。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初,随着西学的渐入,清政府为求自保,相继建立了许多新式学堂,学校的老师已不再是官员,“老师”的称谓便成为对普通教师的尊称.如:曾墨侠,您好啊?老师!(老舍三兄弟》第一幕)。又如:瑶固从大襟袋里掏出一张信笺,展开之后,一面看,一面对学生们说道:“这位就是高老师……”鲁迅(《高老夫子》)。现代,“老师"尊称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三)“先生"称谓的演变1。“先生"的几种指向.(1)对年长者的尊称。如:《礼记•王藻》:“(童子)无事,则立主人之北南面,见先生,从人而入。”孔颖达疏:“先生,师也。"“先生”也可指当官的人.如:《仪礼士相见礼》;“若先生异爵者。”郑玄注:“先生,致仕者也。”到宋元时代,道士也可称“先生”.如:“先生,言道门最高”(《至元辨伪录》原注:元人谓道士为先生。)旧时称管账的人。如:他在当铺当先生。旧时称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业的人由于尊称的泛用,妻子称自己的丈夫或别人称自己的丈夫,也可称为“先生”.如:你先生,我先生。(7)值得注意的是:“先生”词义进一步发展中,解放前“先生”泛指在商店、银行、公司、金融以及一切政府部门任职的人员。(8)解放后,“先生”成为资产阶级的化名。解放前到文革期间,在高校中,称老师大多为“先生"。文革后,则大都称“老师”。今“先生”可在学术界和较高雅的场所指德高望重、学术造诣很高的名人、学者,如:鲁迅先生、孙中山先生等。也有称女性为“先生"时,她所面对的对象不是一般女性,即:她不像称普通男性为“先生"那样,范围广泛,而是多称呼那些教师、女学者或德高望重具有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的女性.如:宋庆龄先生、冰心先生。9)“先生”一词也可用以称呼地区或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男子。如:世界足球先生罗纳尔多。四)“教官”“教员”“教习”“教师"“师傅”的所指及演变。1.“教官”称谓的不同指向。
西周时,“教官”指掌管社会教化的政府官员。最早见于《礼记.地官司徒》:“教官之属:大司徒,卿一人。小司徒到晋朝出现了,称官立教育机构的教育者为“教官”。如《晋书》卷五十:“诏赦纯前愆,擢为近侍,兼掌教官,此纯召不,侯驾之日."唐代“教官”成为对教育者的通称,如:权德舆《祭卢华州文》中有,“左掖斯密,教官已贵”的句子。“教官"普遍使用是在宋、元、明、清朝代,“教官”仍指教育机构中的教育者。如:“教官二,蒙古学教授一员,儒学教授一员。(《元史》卷十六)(“教谕”:宋代在京师设立的小学和武学中的教官.元、从事教学工作的博士、助教,称作学官或教官。近代“教官”指在军队、军校中担任教练的军官.如:日本人可以自由出入满蒙,设置日本政治、财政顾问和教官,为管理满蒙事务,设置拓殖省。教官”指在军队、军校中担任教练的教官。教官”指在军队、军校中担任教练的教官。2.“教习”称谓的不同指向。表“教习”之人,这种用法始于明朝,是教习庶吉士的简称,官名,特指在翰林院教导庶吉士的学士。如“以翰、詹官高资深者一人课之,谓之教习。”但在清朝时代,“教习”所指的对象有所扩展,除中央官学机构外其它教育机构中的教育者多称“教习",如:清代书教习二人……骑射教习一人……设汉书教习一人……(《清史稿》);也
有称地方官学中的教官为教习的情况.如: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斟上酒来,景兰江问道:“先生,你这教习的官,可是就有的选么?”因此,到鸦片战争之前,教官与教习已基本上可以使用。随着西学在中国影响不断深入,“教习”逐渐成为新式教育机构者的统称。在上世纪头十年由于“教员”的介入,其使用频率下降,明国成立后,因政府禁止称教习,基本上被“教员”所取代。教员教员”是源于日语的外来语,据马西尼考证它最早出教员”是源于日语的外来语,据马西尼考证它最早出=n.在1894年黄庆澄出版的《东游日记》一书中.1901年,罗振玉创办《教育世界》杂志,大量译介日文教育著作、法令,“教员”一词遂从日本转译过来,并很快被社会各界接受。“教员”作为教师的称谓是与大量的普通学堂兴办联系在一起来,在张百熙、荣庆、张之洞等编撰的《学务纲要》中规定“学堂必须有师。此时大学堂、高等学堂、省城之普通学堂,犹可聘东西各国教员为师”,“此后各学堂教习,均应列作职官,名为‘教员'”。“教员遂逐渐取代“教习”,广泛运用于全国学堂之中,作为此时教师的称谓.教员有正、副教员,也有汉教员与洋教员。辛亥革命之后,学堂逐渐改为学校,无论是在国民政府统治区还是在革命根据地,大、中、小学校中教师的称谓仍称“教员”,可是在大学中,“教员”采用了一套新的等级标准。1912年教育部公布了内容共22条的《大学令》,规定“大学设教授、助教授”,得聘请讲师。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重新公布《大学教员资格审查条例》,再度将大学教员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四级,同时对大学教师的选聘也更为严格,更加强调学历和资格.教育近代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教育作为一个系统,从其他社会系统中相对独立出来,教育者从官僚系统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社会化的职业群体.在这个意义上讲,“教员”一词很好地表达了教育者这种新的社会角色特征。“教员”一词是很符合近代教育精神的,但是它与中国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相抵触,与注重个性的现代教育精神也相违背,所以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教员”一词的使用频度逐步下降,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终于被一个能融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于一体的词语—教师所取代。4。教师(1)“教师”本意是指传教之人,佛教是宗教的意思。如:“教师,示其菩萨所学古文.”2)“教师"在元代除了指传教之人,还用来指称乐官.如《元史》卷八十五:“云和署秩正七品,掌乐工调音律及部籍更番之事 署令二员,署丞二员,管勾二员,协音一员,协律一员,书史二人,书吏四人,教师二人,提控四人.”这里的教师,教是教导的意思,师指乐师。(3)“教师”一词在明朝又产生了一种新的含义,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那是用来指称武术或军事教练.如“又令每营选枪刀箭牌铣手名一二人为教师,转相教习。”还有传教之人,如:“僧、道及宗教师……。”(4)鸦片战争以后,人们把来到中国向中国人传授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的洋教习称为教师。民国后“教师”通称教育者.这一称谓一直延续到今日.(5)现代“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是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教授教授”:宋代除了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的州、县学均置教授,掌学校课试等事。元代诸路散府及上中州学校和明清的府学亦置教授。清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自以不习吏事,就教职,选授江南府教授”。从宋元到明清,各府(路)、州、均设有各级教育官员,其中最高一级为教授,设于府(路),官为正七品。现在为大学的最高教师职称.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在大约一百年的时间里,用来表达教育者概念的词语,经历了从教官到教习、从教习到教员、从教员到教师的三次转换.这种词语的转换不应该被单纯地看作语言领域里的事件,甚至也不仅仅是教育领域的事件.它是中国百年动荡的历史的见证,是中西文化碰撞交流的产物,是传统文化经由现代性的洗礼而顽强地延续下来的明证。如果说语言是一种权力,那么,词语竞争
所反映的就是不同的历史力量的搏斗。教师能够从曾经表达过教育者概念的四个词语中胜出,这充分表明了:只有那些能够将民族传统和时代精神完美结合起来的词语,才有长久的生命力。6。“师傅”的称谓。(1)“师傅”源于《毂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这里的“师傅”,指的就是教儿童的教师.2)“师傅”一词自古以来就是“师”的别称,最早在《诗经》中就有教师之义.如:尊敬师傅,则可以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诗经国风》)(3)“师傅"又是太师、太傅或少师、少傅的合称。梁章钜撰《称谓录》引《书》云:“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4)“师傅”指在皇室兼传道授德的官员,是一类特殊的教师.如: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史记列传》).5)在汉代“师傅”还指称宗教传教者,用于对道僧的尊称。至清代,朝廷专门对西藏名望高的宗教传教者封师傅,如:奏定噶勒丹锡埒图萨玛第巴克什为正师傅。(《清史稿》卷五百二十五)6)清朝“师傅”还用于对衙门吏役的尊称,如:“张师傅,你是刑房掌案,这满监囚犯”(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四十三回)刑房掌案,这满监囚犯”(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四十三回)(7)“师傅”后来又用为向学徒传授技艺的人.到如今,只保留了两种用法,一是指宗教传教者,一是由传授技艺的人泛称有技术的人,尤其是工人,如称手艺人为“师傅”。如:“在外边,请人帮忙修自行
车,我们通常称呼他:师傅,能帮个忙吗?”8)“师傅”现在多用于对人的尊称,而不管其年龄、姓名、职业等。(通常多用于男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对传授自己技艺的老师尊称为“师父",而不是“师傅”.师傅”是不区分性别的泛尊称,就这点来说,的确是职称的泛尊称.但“师傅"一词的基本义项是指称工商、戏剧等行业中传授技艺的,汉语中又常常用“工人师傅”组合称呼,泛化后社会尊称便仍是用来称呼体力劳动者。(五)“夫子"、“山长"、“座习”等特殊“教师”的称谓。1.学博、学官。学博”:唐代府郡置经学博士一人,以五经教授学生,后泛称学官为“学博”为“学博”清代它又成为州县学官的别称。学官“学官"又称“教官”。指中国旧时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正、教授和教习、教谕等。学官“国子监"的几个不同称谓.监生”:在国子监肄业者统称监生.初由学政考取,或由皇帝特许,后亦可由捐纳取得其名。《新唐书选举志上》:“元和二年,置东都监生一百员."《红楼梦》第十三回:“贾蓉不过是黌门监生,灵幡上写时不好看.”《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我这座国子监衙门,下十七省龙蛇混杂的监生。”鲁迅《彷徨祝福》:“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学正”:宋元明清国子监所属学官,协助博士教学,并负训导之责。元代路、州、县及书院也设学正,明清州学设学正,负责教育所属生员。官为正八品。司业”:隋朝以后国子监设司业协助祭酒掌儒学训导之政,国子监的副长官,为正五、六品。历代沿置,为学官,至清末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司业博士为之师”。学监”:国子监协助祭酒督课业、监内务、查勤惰、纠师生过失的官员,官为正七品.祭酒":汉平帝时始置六经祭酒.后置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属大学中教言(主管官)。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至清末废。封建王朝专门教育公卿大夫和三品以上官僚子弟的学校称国子监或国学、太学。国子监的最高长官称祭酒(祭酒原非官名,古代人宴会或祭祀时,推一年内德高望重的人先举杯子以祭,称祭酒。隋唐以后始称国子监的主管官为祭酒),官多为从四品。“西宾”、“西席”“宗师"的称谓指示.“西宾”、“西席”:汉时教师的称呼。《称谓录》说:“汉明帝刘庄为太子时,拜桓荣为师,登皇位后,对桓荣仍十分尊敬,常到桓荣住的太长府内,听桓荣讲师。汉代席地而坐,室内坐次以靠西墙(西边),面向东方为尊.汉明帝给桓荣安排坐西南面东的坐,表示对启蒙老师的尊称,从此,“西席”便成了对教师的尊称,也称西宾.宗室子弟训导的官员。《汉书平帝记》:“其为宗室宗室子弟训导的官员。《汉书平帝记》:“其为宗室郡文学”:汉武帝时,敕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称郡文学,专司所辖地域的教育行政事务.“夫子”、“少卿”等其他称谓。“夫子”:《始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起先孔子的门徒尊称孔子为夫子,后来夫子成为对教师的尊称。以下几个为宋明时的“教师”称谓。少卿”:明帝为培养本国的通事(今称翻译)人员和外国留学生,在京城设有四夷馆和四夷馆翰林院,其最高为少卿,官为正四品.训导”:明清时,各府、州、县均设训导一人,协佐教授与学正、教谕的学校管理事务,官为从八品。卫儒学提督”:宋明时,在兵员集中的要塞、卫所办有专教武官子弟的学校,授以五经四书、英武将军传略和骑射步战之术,其最高官员称为儒学提督.正科、典科、训科”:明代各府、州、县各设一专司医学的官员,府称正科,官为从九品;州称典科,县学训科,官职无俸禄。5。臭老九在文革的特殊政治环境中,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知识分子曾一度被污蔑为“臭老九”.梁漱溟有诗《咏“臭老九"》:“九儒十丐”古已有,而今又名臭老九.古之老九犹如人,今之老九不如狗。“古之老九"即指元朝的儒生,元朝不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而且按职业身份将人群分为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今之老九"即是文革中的“臭老九”。被称为“臭老九”的知识分子里,教师首当其冲,饱受压制和折磨,“老师”称谓也曾因教学活动的中止而一度隐退,老舍等知识分子都是在文革的逼迫下失去性命。“文革"之后,“老师”称谓又开始使用,随着教学活动的恢复和科学文化事业的复兴“,老师”一词的使用日益频繁,同时“老师”一词也逐渐泛化,不仅用来称呼学校里不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行政领导和职员,而且广泛应用于其它文化界和知识界,成为对某一领域杰出人物的尊称。可见“教师”地位在不断提升。教师地位的高低受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二.从“教师”称谓的演变看我国的教师地位从古代对“教师"的称谓上看,有“师”和“先生”等很多之称。中国古代把教书者称为“师”,并把“师”作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春秋时的《尚书》云:“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把“师"的地位与天、地、君、亲并称,并写在同一牌位供众人朝拜,这就是“天地君亲师”之说,把老师排在第五位,可见老师的地位之高,受人之尊。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教育家孔子被人们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几千年来人们最崇敬的人物之一。后来,历史上把教师称为“先生”,一直流传到近代。“先生"一词在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古代称教书者为“先生”,“私塾先生”或者“教书先生”等,这是人民群众对教书者的敬称,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古老而悠久的尊师的优良传统和美德。还有如西宾、少傅、太师等很多称谓都是给予教师很高的尊重,体现了当时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古代这种尊师重教的思想一直被沿袭下来,尊师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1.“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学记)早在西周时,天子“入太学,承师而问道",天子亲自到学校向教师请教。教师在天子面前也不必恪守君臣之礼,教师受到至高无上的帝王的尊敬.战国时的荀子则说:君师者,治之本也。”(《荀子?礼论》)君、师并提,都是治理国家的关键人物。“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教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学记》)教师能培养人成为领袖人物,所以应当“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荀子?礼论》),“天地君亲师”中的“师"与其他四类同样受到人们的尊崇.“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甚至将尊师与否直接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2。“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学记》)古代认为教师不在五服之列(五服是丧礼时,生人给死者穿孝,每个家族成员根据自己与死者的血缘关系穿孝,称为"遵礼成服”。两千年来孝服虽然有穿承和变异,但仍然保持了原有的定制,基本上分为五等,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服实际上往往用来指代血缘亲疏。),但若没有教师,五服之间的关系就不亲密.西周时,武王称其师吕尚为“尚父",春秋时,齐桓公称管仲为“仲父”,都表明他们以父道对待老师。颜对孔子“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而民间则有俗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称。以教师要“生则谨养",从生活上提供服务,死则祭奠”,弟子为老师服丧.对教师的尊敬程度达到了与父亲同等的地步。3.“官人有六等,一曰师。"(《贾谊集?容经》)在官师合一局
LAW导牺誣射金碎嗨聊J!临号瞬一¥W昭耐綁理㈱早咚蜩吆卿WI塚雪抄脚虹毎卿蝕皿刚晦4肠昭T型咖I妣彌丁昨可1删I剜圍1血麺硏目珈圍・卿蒯⑥幅如卿返礙姗!早,(wa^舉)用畤制賭東区1霸彌一测科fWWI:审騎曲馬加fWWI:审騎曲馬加1注聽I謂皿,理晦斷銘71早,難幽昭回1丄卸&+型H1N彌杲1diiittda1sw〃自+叫少册^^?貝拙早翼U:fU:f阳驰解e附华勰無秦嗣粤晦HE3,9H£轄宴聘俚。期£1£堆匾篇W韻•诞翱漳庚换'曲6S吸)由二删理融阳°i£测!解轴嗨*Efr^waa1輻"聲必烈宜”\O!li^£S.\!ti^钮D卿摘却士号迈'军理如牡1£尊馨WB 斡WlBTlf伽障国申°±1£~W!l!li»4<-Wtwmu館5YW1WlfeiWXg哥41貝硏,忑陣&卑,中寻潮車阜塞*壬咖目如囱罚删WEBKIili'现•Wil皿董王黑'diliWag^WW而只有“教师”“老师”被延续下来,指代从事教育事业的人.而且,现在“老师”称谓出现了泛化现象,现在“老师"不限工作,只要在学校中工作,无论是辅导员、图书管理员,还是后勤人员皆可称为“老师"。目前,文艺界,新闻界,和广播电视界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老师”称谓。“老师"现在是与有知识、有修养、温文尔雅等心理现象联系在一起。“老师”泛化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越来越重视知识、教育的趋势,是社会发展的表现。可看出我国教师地位在不断提高。但同时这种泛化现象,由于随众心理的影响,有些人在一些并不适当的场合中也大肆使用“老师”。这样做的后果会使“老师”面临贬值的厄运。因此,我们必须谨慎对待“老师”,否则它将失去原有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所以,不要过度使用“老师”这一称谓,这是对真正从事“教师”这一行业并且付出辛勤汗水的教育者的不尊重。现代“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教师”广义上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上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虽然“教师"被授予很高的荣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这似乎给予教师很高的地位,教师也受到很多人的尊敬。提到教师,人们会将儒雅、有修养、有内涵、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联系在一块,似乎教师就应该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给予教师很高的要求与寄托,但教师的地位仍比较低,在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和社会声望等方面仍比较低,为此,我认为应该提高教师的地位,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教师这个行业中,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做出自己贡献,有助于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更好的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我国教师地位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目前我国教师地位相对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师待遇偏低。虽然经济收入高低并不是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唯一因素,但待遇不高,特别是工资收入低,则是教师社会地位难以提高的根本原因,也是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与工作能力发挥的主要原因。第一,教师待遇低,造成教育质量下降,特别是基础教育质量滑坡。第二,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身体健康,导致教师早衰、早亡现象严重。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年级乘除法口诀专项练习1000题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快乐读书吧》精美课件
- 算法设计与分析 课件 8.3-分支限界 - 典型应用 - 0-1背包问题
- 2024年葫芦岛烟台客运上岗证考试题
- 2024年长沙客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系统
- 2024年沈阳c1客运资格证模拟考试题
- 2024年合肥小车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
- 2024年河南2024年客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库
- 吉首大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A实验》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数字娱乐导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全套)
- 2024二十届三中全会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课件(完美版)
- 医院检验外包服务项目招标文件
- 档案整理及数字化服务方案
- 《正确认识缓解焦虑》调节考试焦虑正确迎考主题班会课件
- 枸杞多糖的提取与分离
- 机构编制重要法规文件汇编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整)
- 新课标高中生物全套思维导图
- 九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细目表(沈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