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培优系列课程3唯物史观与多元史观新课程标准导航01目录03唯物史观专题做题方法指导02关于唯物史观多元史观0405高考真题-01-新课程标准导航新课程标准导航
课程标准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1年修订新课程标准导航
课程目标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包括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1年修订-02-关于唯物史观关于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基本原理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3.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错误观点: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5.历史是不断发展前进的,过程中可能有曲折和反复关于唯物史观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建立起来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它的性质必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最终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2、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经常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与生产力相比较,生产关系则更具有相对稳定性,一种生产关系一经产生,就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的形式。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关系也不是凝固不变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在相对稳定中也会发生部分的、某些方面的重要变化。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原来的生产关系再也容纳不下它的发展时,就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使旧的生产关系为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关于唯物史观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4、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的反作用,它会起着束缚或解放生产力的作用,起着阻碍或发展生产力的作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时,它会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合时,它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有时会十分突出。5、不论在何种情况下,生产关系反作用的发挥,都是以适应一定的生产力状况为前提的,都是建立在生产力决定作用的基础之上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辩证关系。关于唯物史观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观念的、政治的上层建筑都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上层建筑的性质不直接决定于生产力而决定于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便会产生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取决于它的经济基础的性质。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变化,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上层建筑也要发生变革。同一社会形态内经济基础的量变和部分质变,决定了上层建筑要发生相应的量变和部分质变。政治上层建筑的变革一般较快,而观念上层建筑的变革则一般较慢。关于唯物史观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上层建筑积极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上层建筑产生后便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向阻碍其经济基础发展的经济关系、政治势力和意识形态进行斗争。政治上层建筑运用强制手段,把人们的行为控制在一定秩序的范围内。观念上层建筑则利用舆论工具,论证自己经济、政治制度的合理性。统治阶级凭借上层建筑维护和巩固本阶级的利益。关于唯物史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一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二是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关于唯物史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关于唯物史观
历史是不断发展前进的,过程中可能有曲折和反复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的趋势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社会的运行机制社会的结构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需要、利益,分工,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类的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人类从分散到整体发展;客观的全面的发展的辩证的如何看待、分析历史-03-唯物史观专题做题方法指导唯物史观专题做题方法指导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做题方法指导:生产关系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如: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生产关系的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进步)唯物史观专题做题方法指导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做题方法指导:上层建筑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经济基础的发展如:英美资本主义政体确立、启蒙思想的出现(上层建筑的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基础的变化)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英美资本主义政体确立、启蒙思想的出现(上层建筑的变化)推动了(反作用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基础)唯物史观专题做题方法指导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做题方法指导:社会意识所呈现出的特点是受社会存在影响的如:启蒙思想(社会意识)在法国达到高潮是在法国是当时欧洲封建专制最为顽固的地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存在)等条件下产生的。唯物史观专题做题方法指导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做题方法指导: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摘自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8年3月20日)错误观点:伟大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历史是由伟大历史人物创造的。过于夸大英雄的作用。唯物史观专题做题方法指导
历史是不断发展前进的,过程中可能有曲折和反复做题方法指导:法国大革命、英国君主立宪制过程都体现出社会历史发展的这一趋势。世界近现代史如果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近代史的开端,以俄国十月革命作为现代史的开端,体现了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中国改革开放体现了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加以解决。-04-唯物史观统领下的多元史观1、近(现)代化史观;2、全球(整体史)史观:3、文明史观;4、社会史观;5、革命史观(阶级斗争史观):6、生态史观:7、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统领下的多元史观1、史观就是人们关于历史的基本看法和观点,是观察和解读历史的基本模式。2、由于研究者的立场不同;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史料的选取上的差别;时代的局限性等,导致产生了不同的史学观念。3、近年来,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近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和生态史观影响着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对此应有所了解。概念:史观?
唯物史观统领下的多元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新史观?多侧面、多视角、多元化史观杂乱无章思路清晰解读横截面:史观史观统领唯物史观统领下的多元史观1、近(现)代化史观
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指由传统社会向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包括:①政治: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②经济: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内容。③思想:是指理性化、科学化进程。④社会生活: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衣食住行),主要指城市化进程等。关键词:工业化,市场化;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理性化唯物史观统领下的多元史观——近(现)化史观
准确理解现代化①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正确的心态是既要保留民族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
②现代化是一种历史进程,是动态的。只要在工业经济时代,现代化就在进行、就在变化。
③现代化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现代化并不等同于社会进步。作为一种历史进程,它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在探索中纠正失误。
⑤建立民族独立国家是现代化的前提,民族独立是现代化的产物。唯物史观统领下的多元史观——近(现)化史观
现代化模式是指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类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按照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①从现代化的动因和起步时间看,可分为:内源型现代化模式,即现代化起步的原因主要是该国或该地区社会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自然发展的结果。如:英、法等国的现代化。外源型现代化模式,即指现代化起步是在外部因素的刺激下开始的。如:美国、日本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
②从经济体制的特点看,可分为:市场经济模式,如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计划经济模式,如苏联的现代化;
③从社会经济的性质看,可分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又可分为苏联模式和中国模式现代化模式的类型
唯物史观统领下的多元史观——近(现)化史观例1:概括19末20初中国近(现)代化的表现:经济----工业化(器物)
A、1861---1895洋务运动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三浪潮:六、七十年代产生,甲午后初步发展,一战间进一步发展。政治-----民主化(制度)A、戊戌变法,君主立宪制B、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制。文化-----三次思想启蒙(思想)A、维新思潮B、民主共和思潮C、民主科学思潮(新文化运动)D、马克思主义思潮。生活习俗------文明化(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西装,西餐,洋楼,断发易服,禁止缠足,简约文明婚姻,同志,先生,国庆,元旦等。唯物史观统领下的多元史观——近(现)化史观例2、西方世界1500---1900近(现)化的表现:经济----由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由手工劳动到机器大工业。
史实: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16—18下)工场手工业发展、(1765—1870)工业革命、1870-20C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政治-----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史实: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17、18、19世纪)英法美德日确立民主代议制,颁布宪法。文化-----由神学压制人性到个性解放,民主科学理性。史实: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近代科技兴起。近代文艺产生。社会生活-----近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习俗变化。史实:交通,通信工具,生活丰富多彩。唯物史观统领下的多元史观——近(现)化史观2、全球(整体史)史观:------全球化、一体化、整体化。
全球史观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也被称之为整体史观。关键词:分散到整体;世界市场;全球化等唯物史观统领下的多元史观——全球(整体史)史观1.全球化开始于新航路开辟,是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主要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前世界孤立的根源:社会生产力低,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决定的。以后世界联系成一体的根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决定的。具体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对外扩张、工业革命、交通通信工具。唯物史观统领下的多元史观——全球(整体史)史观例1:世界市场形成的概况:(经济全球化的概况)1、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需要资金,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的孤立,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全球化)。2、17、18世纪工场手工业的发展需要资金,英法荷殖民扩张,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世界市场(全球化)拓展。3、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自由工业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原料、市场,对外殖民扩张(东方从属于西方),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4、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原料、市场,19末20初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促进世界市场的发展。5、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世界市场(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唯物史观统领下的多元史观——全球(整体史)史观3、文明史观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是以“文明”为单位来看待整个人类历史,通过不同文明类型的演进过程探讨人类社会的进步。纵向看包括:渔猎采集文明、农业文明(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文明;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文明史观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尊重各文明的价值取向并不断交流融合,基本涵盖了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化史观。如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就是近(现)代化;工业文明从欧美到全球的就是全球化。关键词: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唯物史观统领下的多元史观——文明史观
复习备考时,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各种文明虽有强弱之分和大小之别,但没有优劣高低之别。各文明也不是封闭的、隔绝的,各文明之间多以和平往来与暴力冲突两种形式发生交往,加快了文明间的整合,促使世界文明由分散走向整体,从区域走向全球。例1、从文明史观看待鸦片战争性质:英国代表的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国代表的农耕文明的碰撞。例2、从文明史观看待孝文帝改革作用:北魏由游牧文明过渡到农耕文明;由奴隶制过渡到封建文明,促进了封建化;4、社会史观
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分析研究社会问题,主要指政治、经济、文化之外的所有问题,社会史观是社会学与历史学结合的产物,它引导人们“眼光向下”去认识历史。也可以理解为非英雄史观。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教育史等。
以往历史关注的是“大人物”,社会史则提醒人们关注“小人物”。如工业革命,以往人们关注的是发明家瓦特、史蒂芬孙等大人物,社会史则把注意力集中在无产者乃至童工、流浪汉等小人物身上。
——大众化
以往历史关注的是“大的方面”,社会史则提醒我们不要忽略“小的方面”。如经济危机,以往人们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危机引起的经济问题上,社会史则引导我们关注危机下的民众生活。
——生活化
关键词:社会、生活、环境等中国历史上的社会问题:
中国古代史上北方战乱,如“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乱”等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导致大批北方人口流离失所迁往南方。后人常从江南开发的角度,说这种人口流动把大批劳动力以及先进技术等带到了南方,客观上也确实促进了江南的开发,但在当时却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近代史上,鸦片战争前后发生的“鸦片烟毒”,小农经济破产,白银外流等,也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现代史上,改革开放时期的民工潮,城市化问题等。
西方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
以英国工业革命为例,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一方面,在其准备时期的圈地运动中,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进入城市,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暴增)、环境污染问题(如美丽的泰晤士河变成排污沟等)出来了。美国经济危机时的社会问题。罗斯福新政、社会福利措施、社会保障制度、劳工关系法、
二战后社会福利制度、第三产业的上升。
5、革命史观(阶级斗争史观):
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关键词:生产力、革命、阶级斗争、侵略、反抗等6、生态史观:总结处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经验和教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古代:人地关系(天人合一);近代以来的资源、能源、环境、粮食、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些都是应该关注的热点问题。7、唯物史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8、天命(神学)史观9、英雄(唯心)史观例4、以罗斯福新政,运用多元史观得出结论:1、近代化史观:采用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了美国经济模式,自由贸易过渡到国家干预政策的转折点,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新模式。2、社会史观: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缓解了社会矛盾。3、生态史观: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保护民美国的生态环境,保障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整体史观:
新政标志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的时代,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范例。同时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与计划都是经济的手段。5.文明史观: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新运用,运用国家政权调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例6:多元史观解读罗斯福新政课堂练习:多元史观的综合运用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灾难屈辱落后人类文明链接,交流碰撞发展市场雏形出现,分散走向整体欧洲资义发展,落后地区开发促进物种交流,丰富人民生活主要史观文明史观革命史观整体史观社会史观现代化史观革命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甲说:“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丙说:“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乙说:“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丁说:“他是中西方文明合璧的产物。多元史观解读:孙中山多元史观解读“历史时期”评价较高评价较低通商口岸“扶清灭洋”洋务运动思考:对于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现象,运用何种史观会评价较高或较低?并请说明理由。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革命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革命史观C、人类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D、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A、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B、人类社会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推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史观是观察与解读历史的基本模式E、“眼光向下的历史”,关注社会底层人物、平常小事与日常生活。社会史观2022年高考真题-05-2022年高考真题
【2022年广东卷】18世纪后期英国机器费用昂贵,工厂主想方设法让工人尽可能多干活。原来在工作中习以为常的唱歌、打瞌睡、喝酒、嬉戏等行为一概被禁止。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机器出现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B.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化C.蒸汽时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恶化D.物价上涨制约了工业革命的发展2022年高考真题
【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了“机器的使用”和“工厂的规定”使得工人的工作内容变得单一(相比工场手工业时代),从而推动了社会分化(社会分化特指原来承担着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单位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的社会单位),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工业结构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工人的工作变化而非生活境遇,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物价上涨,排除D项。故选B项。2022年高考真题
【2022年全国乙卷】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
)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 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 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2022年高考真题
【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市镇普遍兴起,市镇经济对传统的社会意识、当地风俗产生冲击,形成了“好名喜夸”之风,D项正确;“颠覆”表述过于绝对,士大夫传统观念仍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排除A项;宋朝时期甚至更早以前就已有世俗化审美趣味,“初现”表述错误,排除B项;明清时期社会结构总体稳定,“解体”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2022年高考真题
【2022年湖北卷】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政府调整社会保障政策,推迟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同时严审申请养老金的条件,增加个人交纳额度。上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减轻公共财政负担 B.减缓老龄化进程C.提高劳动者积极性 D.缩小贫富间差距2022年高考真题
【答案】A【解析】联邦德国政府“推迟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同时严审申请养老金的条件,增加个人交纳额度”,目的在于减少社会福利,减轻社会福利带来的财政负担,A项正确;上述政策不能减缓老龄化进程,排除B项;推迟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增加个人交纳额度,不利于提高劳动者积极性,排除C项;增加社会福利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2022年高考真题
【2022年广东卷】列宁曾指出:“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我们还没有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还没有铲除国内敌人的基础。”“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的办法有A.通过工业化以改变阶级结构 B.发展军事工业提升国防实力C.实行家庭经营促进农业发展 D.恢复市场作用增强经济活力2022年高考真题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我们还没有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还没有铲除国内敌人的基础”并结合所学可知,发展工业化能够促进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改善人民的生活,巩固无产阶级的统治,这是“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的办法,A项正确;提升国防实力并不能挖掉国内资本主义的“老根”,排除B项;根据材料“只要我们还生活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资本主义在俄国就有比共产主义更牢固的经济基础”可知,发展农业不会“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排除C项;恢复市场并不能“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排除D项。故选A项。2022年高考真题
【2022年湖北卷】【音乐与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法国大革命赋予音乐家挣脱束缚、争取自由和表露个性的精神。以前,音乐家受雇于宫廷、教会、城市和剧院,按雇主要求为特定的目的和场合创作音乐。大革命后,他们跟随贝多芬走上“自由”音乐家的道路,其地位从奴仆一跃成为时代的先导。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音乐家们广泛搜集民歌,大量运用民间音乐元素,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语汇。——摘编自沈旋等《西方音乐史简编》材料二
(20世纪)无线电广播和音乐录制技术的巨大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欣赏音乐的习惯。音乐更迅速、更简便和更广泛地传播,提高了大众文化艺术的欣赏水平。人们可以随时听到名家大师们完美的演奏,对音乐更加熟悉。——摘编自(法)P.朗多尔米《西方音乐史》2022年高考真题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最著名的大众文化英雄是甲壳虫(披头士)乐队,他们来自英国的港口城市利物浦,尽管他们采取了美国流行音乐的风格,比如爵士乐和早期摇滚,但是甲壳虫乐队在即兴发挥的表演和对权威的嘲弄中加入了一种真正属于工人阶级的感觉。他们的音乐还表达了一种渴望享受生命乐趣的情感,这是现代西方社会大众文化跨越国界的重要特征。英国的这支流行音乐组合在70年代继续引领时代潮流,对西欧带来了更为普遍的冲击。——摘编自(美)迈克·亚达斯等《喧器时代:20世纪全球史》(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19世纪和20世纪西方音乐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以来影响西方音乐发展的重要因素。2022年高考真题
【答案】(1)特点:①19世纪:浪漫主义(追求自由个性)、民族主义;②20世纪:大众化、通俗化、多元化。(2)因素:重要因素:①社会政治的变革(法国大革命、民族解放运动等);②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无线电广播、音乐录制技术等);③大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大众文化的兴起和发展);④文化的交流交融加强(全球化的发展);⑤音乐家的传承与创新。专项训练提高-06-专项训练提高
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述材料A.表达了家国情怀 B.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剥削的秘密C.体现了唯物史观 D.指出了进化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专项训练提高
【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概括为唯物史观或称历史唯物主义。核心内容包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材料中“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C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家国情怀,排除A项;《资本论》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剥削的秘密,排除B项;进化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在材料中未提及,排除D项。故选C项。专项训练提高
2.1918年1月,一种流感从美国爆发,随美军进入欧洲并波及亚洲和北非国家。到7月病毒发生变异,流感瘟疫在全球各地几乎同时爆发,死亡人数远超战争,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原因之一。这反映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历史合力论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阶级斗争学说专项训练提高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一战的结束和流感的爆发有密切的关系,这体现了唯物史观中全面分析问题的思路,即历史结果是众多因素推动导致的,是历史合力论,B项正确;材料内容与A、C、D三项涉及的唯物史观无关,排除。故选B项。专项训练提高
3.五四运动后,李大钊和胡适进行了“问题与主义”之争,李大钊指出,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两个方面,新思想(主义)是应经济的新状态、社会的新要求发生的,不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这表明A.改良道路还是当时的理性选择 B.无产阶级革命已成为社会共识C.新型政党成立的条件已经具备 D.李大钊运用唯物史观进行斗争专项训练提高
【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李大钊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了新思想产生的根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可见李大钊运用唯物史观来和胡适进行思想争论,D项正确;李大钊和胡适提倡进行新文化运动,不是走改良道路,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已成为社会共识,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新型政党成立的条件已经具备,排除C项。故选D项。专项训练提高
4.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将许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列为党员干部的必读书籍,对干部进行唯物史观教育;还通过了《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并把对党员进行共产主义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表明当时A.科学理论研究已与国际接轨 B.理论学习是一切工作的重心C.中共注重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D.党内思想已实现了高度统一专项训练提高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加强经典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强化共产主义教育,这说明中共注重加强理论修养等自身建设,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经典理论的学习,没有涉及科学理论研究问题,排除A项;当时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是当时工作的重心,而非理论学习,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共对党内思想建设的具体做法,没有涉及其结果,而且“已实现了高度统一”的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C项。专项训练提高
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学术界进行了一场中国社会性质大论战。参加论战者无论是否真正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都纷纷标榜自己是运用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在当时已发展为一种盛行的学说,社会形态、经济结构、阶级关系等一时成为史学界耳熟能详的话语。这表明当时A.学者对中国社会性质取得共识B.社会性质讨论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C.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被普遍认同D.新民主主义思想成为当时思想主流专项训练提高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参加论战者无论是否真正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都纷纷标榜自己是运用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在当时已发展为一种盛行的学说,社会形态、经济结构、阶级关系等一时成为史学界耳熟能详的话语”并结合所学可知,唯物史观、社会形态、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均为马克思主义看问题所用的观点,这体现了社会性质讨论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B项正确;材料“参加论战者无论是否真正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说明学者对中国社会性质是否取得共识还未可知,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强调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被普遍认同,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思想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专项训练提高
6.“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是以生产方式和从事生产的人的变化为发展印迹的,然而,历史上所有生产方式都在矛盾中产生,一个阶级通过控制生产资料占用剩余价值,而另一阶级做着实际工作却获得极为有限的报酬,人类历史的驱动力正是由占有剩余价值引发的阶级斗争。”这段话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为(
)A.唯物史观 B.阶级分析方法 C.进化史观 D.全球史观专项训练提高
【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因此根据材料信息可以体现的是唯物史观,A项正确;阶级分析方法是指用社会学的阶层理论、观点,观察和分析社会中各种社会现象的基本方法,排除B项;进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绵延不断的一种自然演进过程,社会进化所遵循的根本规律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排除C项;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一种历史观,排除D项。故选A项。专项训练提高
7.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马克思主义越来越显示出经久的生命力、强大的解释力和重大的影响力。20世纪初,有学者撰文介绍《马克思学说》,其中提到:“观察人类社会,那最根本最原始的物件就是经济。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只是共同出产,社会里一切变动的最终的原因,须在一时代的经济里寻找。"上述文字重在介绍A.唯物史观 B.空想社会主义C.进化史观 D.阶级分析方法专项训练提高
【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观察人类社会的最根本最原始的物件就是经济。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只是共同出产,社会里一切变动的最终的原因,须在一时代的经济里寻找”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主义史观,故A正确;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条件之一,故B错误;进化史观是将进化论引入历史研究,提出历史不断进化发展的观点,故C不符合材料信息;阶级分析方法是从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角度分析社会历史现象的方法,故D不符合材料信息。专项训练提高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诗经》中数量众多的怨刺诗,本是先秦进谏制度和进谏活动的产物,政治现实不仅直接决定了怨刺诗的内容,也影响到怨刺诗温柔敦厚、委婉曲折的艺术表达方式,推动了中国历史上“诗教”传统的形成。从汉武帝时代起,挽歌就被朝廷正式纳入葬礼(制度)中。魏晋南北朝时期,根据死者地位来确定如何使用挽歌已有定制,不少挽歌是遵奉皇命而作的。与此同时,社会政治的巨变加快了制度风俗的演变,文学也表现出消解“诗教”的娱乐化倾向。如上古时期极受重视的雅舞,本是朝廷大典的产物;汉代,朝廷将巴渝舞作为武舞列入雅乐中;魏晋南北朝时,庄重典雅的武舞歌逐渐发展成与侏儒合作的表演艺术,并被堂而皇之地列入朝廷的三朝乐中。又如始于先秦时期的为远行者举行的祭祀仪式,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祭祀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宴会饯别成为主要的内容,歌舞赋诗成为宴席上的主要节目。——摘编自刘怀荣《魏晋南北朝大文学史的发展与特质》专项训练提高
材料二
基于“好的政治宣传是看着完全不像政治宣传的宣传”这一说法,1950年成立的文化自由大会在美国中情局的秘密指导和资助下运作。该组织不仅支持各国的文学机构,还将现代主义作为自由和反专制独裁的代表加以提倡。1958年10月,第一届亚非作家会议在塔什干召开。尽管这次会议与万隆会议息息相关,但苏联共产党领导的苏联作家协会对这次会议起到了主导作用。此时,亚非仍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属于英、法、葡等国殖民地,文学是唤醒国民意识、争取民族独立的重要途径。如一名参会的塞内加尔(独立于1960年)代表,其作品于1958年发表在巴黎的《非洲存在》杂志(二战后黑人运动的重要文化阵地之一)上。此后几年间,亚非青年会议(1959年)、第二届亚非作家会议(1962年)等接连召开。一些非洲作家也应中国作家协会的邀请,到中国参观访问。这些交流反映了反殖民、反帝国主义框架下亚非国家为增加接触和交流而做出的努力。——摘编自袁明清、张丽方《冷战时期的亚非文学运动,与非洲文学的中译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主要趋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亚非文学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历史作用。(3)综合以上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就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专项训练提高
【答案】(1)趋向:娱乐化。成因:动荡的政治形势"门阀政治的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揭阳市揭西县数学三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2024年矿产开采爆破作业劳务分包合同
- 办公环境下的高效种植技术与农产品电商解决方案
- 2024年田土承包经营权租赁与物业服务合同3篇
- 医疗领域中的实验室安全卫生
- 商业模式创新在解决儿童营养问题中的价值
-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自我保护意识在户外活动中
- 商业数据分析中的数学基础运算技能探讨
- 2025中国铁塔集团黑龙江分公司招聘11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联通云数据限公司招聘33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心理统计学统计方法
- 北斗创新设计导航-知到答案、智慧树答案
- 【韩国三星在中国的跨文化管理探析-以上海子公司为例5800字】
- 新学位法专题讲座课件
- 坠积性肺炎治疗新进展
- 心身疾病的心理与康复治疗
- 2024年02月四川省省直机关2024年度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安吉桃花源萌宠露营节活动方案
- 壮医药水蛭疗法
- 200句搞定中考英语词汇
- 2024年型材切割机市场需求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