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林芝二中2024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西藏自治区林芝二中2024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西藏自治区林芝二中2024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西藏自治区林芝二中2024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西藏自治区林芝二中2024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藏自治区林芝二中2024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多巴胺是脑内分泌的一种神经递质,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目前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吸毒者把可卡因称作“快乐客”。如图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A.多巴胺与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兴奋,此时膜内是正电位B.“瘾君子”吸食毒品后,表现出健谈现象与吸食者大脑皮层言语中枢H区兴奋性过高有关C.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后经多巴胺转运载体重新运回突触小泡D.由图可知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可卡因与多巴胺的运载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从而增强并延长多巴胺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2.下图是某情境下人体内渗透压和抗利尿激素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该情境指的是()A.饮水过多时 B.在寒冷环境下C.突然受到惊吓时 D.饮水不足时3.如图曲线表示一只成年雄性家兔血液中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①a物质可能是由下丘脑分泌的②a、b两种物质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③b的含量变化对a的分泌有反馈调节作用④b物质是由睾丸分泌的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4.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为材料,在神经纤维的表面放置两个相距2~3厘米的电极,利用不同的处理使神经纤维上膜电位产生不同的变化,处理方式及作用机理如下,①~④处理方式与下列可能出现的结果对应正确的是()①利用药物I阻断Na+通道②利用药物II阻断K+通道③利用药物III打开Cl-通道,导致Cl-内流④将神经纤维置于稍低浓度的Na+溶液中A.甲-④,乙-②,丙-①,丁-③ B.甲-①,乙-②,丙-③,丁-④C.甲-④,乙-①,丙-②,丁-③ D.甲-③,乙-①,丙-④,丁-②5.在t1、t2、t3时刻分别给予某神经纤维三次强度相同的甲刺激,测得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刺激强度过小,无法引起神经纤维上Na+通道打开B.适当提高细胞内K+浓度,测得的静息电位可能位于-65~-55mVC.一定条件下甲刺激可以累加并引起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D.t4~t5时间段,细胞K+通道打开,利用ATP将K+运出细胞恢复静息状态6.人在饥饿时或遇到寒冷刺激,机体会进行一系列稳态调节活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寒冷直接刺激下丘脑,引起了骨骼肌收缩,会出现全身颤抖B.参与这一稳态调节的有垂体、下丘脑、甲状腺、胰腺等器官C.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肌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升高D.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减少热量散失,人体会表现出面色苍白7.下列有关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叙述,正确的是A.先利用特定的抗原蛋白饲喂小鼠,再从小鼠脾脏中分离出B淋巴细胞B.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需要在培养液中添加动物血清和一些抗生素C.为避免病毒感染,需用聚乙二醇诱导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D.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均依据细胞的全能性原理8.(10分)在由“草→鼠→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鼠所同化的能量中,其去向不包括()A.通过鼠的呼吸作用散失 B.通过鼠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C.通过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 D.流入狐体内并被同化二、非选择题9.(10分)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流感病毒感染会使体温调定点上升,引起机体发热。发热过程一般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发热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请回答问题:(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激素乙随________运输到全身,但仅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这与甲状腺细胞细胞膜上具有特定的______有关。(2)人感染病毒后,致热性细胞因子刺激下丘脑中的____中枢,一方面通过_____调节的方式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增强细胞代谢,增加产热;另一方面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________作用于效应器,从而调节机体产热或散热。在高温持续期,机体的产热量________(填写“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3)体温上升期,患者还伴有肌肉酸痛和头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_______。高温持续期,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并伴随尿量减少,推测此过程中,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含量________。请写出一条物理降温的方法________。10.(14分)新型冠状病毒(COVID-2019)引起的肺炎在世界多地发生,我国依靠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医务工作人员及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率先控制该传染病蔓延发展的势头。(1)COVID-2019侵入人体后,通常会引起人体明显发热的现象。人体体温升高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过高的体温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__进而影响细胞代谢。人体热觉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2)用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的血清能有效治疗新冠肺炎患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接种新冠肺炎疫苗之后,人体内能获得较长时间对新冠病毒的抵抗能力,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新冠病毒在进行灭活处理时,处理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A.保持病毒的数量 B.保持病毒的毒力 C.保持病毒的侵染力 D.保持病毒的抗原结构正确(5)目前针对新冠肺炎没有特效药,注射疫苗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最有效途径。若你参与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研发(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的血清治疗除外),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写出研制思路: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11.(14分)图一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图二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图三为能量流经图二所示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能量的单位为kJ。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一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________,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丙中A为第________营养级,③代表的生理作用为________。(2)若图一中的生产者固定了2000kJ的能量,则图中D理论上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________kJ。(3)若图二中营养级①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3125kJ,则营养级①、②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的特点。(4)分析图三中能量关系可知,乙表示第二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这其中包括________生物粪便中的能量。12.已知果蝇圆形眼和棒形眼分别由等位基因D和d控制,杂合子表现为腰子形眼。黑身和灰身由等位基因(B/b)控制。让灰身圆形眼雌蝇与黑身棒形眼雄蝇杂交,所得F1代雌蝇全为灰身腰子形眼、雄蝇全为灰身圆形眼。让F1雌、雄果蝇互交,F2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果蝇表现型及比例雌蝇灰身圆形眼:灰身腰子形眼:黑身圆形眼:黑身腰子形眼=3:3:1:1雄蝇灰身圆形眼:灰身棒形眼:黑身圆形眼:黑身棒形眼=3:3:1:1(1)棒形眼基因d由圆形眼基因D突变而来,棒形眼果蝇的视野范围比圆形眼果蝇小,不利于察觉敌害,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由实验结果可知,控制果蝇眼形的基因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腰子形眼果蝇个体的体细胞内基因D的数目最多为_________个。(3)F1代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F2代雌果蝇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4)F2代灰身雌雄蝇随机交配,所得F3代灰身雌果蝇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据图分析:①表示突触小泡,多巴胺代表神经递质;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得突触后膜兴奋,即使人产生愉悦感.可卡因与突触前膜上的载体结合,使得多巴胺起作用后不会被转运载体运回细胞,使得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详解】A、多巴胺与受体结合,使得突触后膜兴奋,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即膜内是正电位,A正确;B、瘾君子”吸食毒品后,表现出健谈现象与吸食者大脑皮层言语中枢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兴奋性过高有关,H区是听觉性语言中枢,B错误;C、从图中可以看出,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经过多巴胺转运载体重新运回突触小泡,C正确;D、可卡因与突触前膜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回收入细胞,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其与后膜受体持续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产生“快感”,D正确。故选B。2、D【解析】由图可知,随着时间得推移,此人抗利尿激素浓度和渗透压逐渐升高。可能原因是饮水不足或食物过咸导致渗透压上升,渗透压上升导致抗利尿激素浓度上升。【详解】A、饮水过多,渗透压下降,A错误;B、在寒冷环境下,应该是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浓度上升,B错误;C、突然受到惊吓时,应该是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浓度上升,C错误;D、饮水不足,渗透压上升,导致抗利尿激素浓度上升,D正确,故选D。3、C【解析】切除睾丸,雄性激素含量下降,因此激素b是雄性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含量都上升;注射某种激素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含量下降,则注射物质是雄性激素。【详解】a可能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或促性腺激素,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①正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雄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②错误;性激素存在反馈调节,雄性激素的变化会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有影响,③正确;b是雄性激素,该激素是由睾丸分泌,④正确;故①③④正确,故选C。4、C【解析】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1)静息电位: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产生原因: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2)动作电位:受到刺激后,细胞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产生原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3)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了局部电流。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静息电位。【详解】图甲虚线的峰值降低,说明处理后Na+内流量减少,故甲-④;图乙虚线没有波动,说明处理后Na+内流受阻,即乙-①;图丙虚线表示形成动作电位后无法恢复为静息电位,说明处理后K+外流受阻,即丙-②;图丁虚线表示膜两侧的电位差变大,③处理可致使该现象出现,即丁-③。综上分析可知,C正确。故选C。5、C【解析】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主要是Na+内流,从而使膜内外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恢复静息电位时,主要是K+外流,从而使膜电位恢复为外正内负。【详解】A、t1时刻的甲刺激可以引起Na+通道打开,产生局部电位,但无法产生动作电位,其属于一种阈下的低强度刺激,A错误;B、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对K+通透性较大,K+外流产生静息电位,适当提高细胞内K+浓度会增加K+外流,使测得的静息电位数值变小,绝对值变大,B错误;C、由题图可知t1、t2两次强度相同的甲刺激由于相隔时间较长无法累加,t2、t3两次强度相同的甲刺激由于相隔时间较短可以累加并引起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C正确;D、t4~t5时间段内是静息电位恢复的过程,此时主要是K+外流,K+外流不消耗ATP,D错误。故选C。6、B【解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A、寒冷直接刺激皮肤上的冷觉感受器,A错误;B、人在饥饿或遇到寒冷刺激时,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进行体温和血糖调节,参与这一稳态调节的有大脑皮层(产生饥饿感或冷觉)、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以及通过传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胰腺(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等器官,B正确;C、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升高,而不是促进肌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升高,C错误;D、寒冷时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散失,D错误。故选B。7、B【解析】细胞来源:B淋巴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在体外不能无限繁殖;骨髓瘤细胞:不产生专一性抗体,体外能无限繁殖.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物理法(离心)、化学法(聚乙二醇)、生物法(灭活病毒).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基中含有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两次筛选: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详解】向小鼠注射特定的抗原蛋白,再从小鼠脾脏中分离B淋巴细胞,蛋白质饲喂小鼠,水解失去活性;A错误;由于培养液中缺乏天然培养基中某些无法替代的成分,则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需要在培养液中添加动物血清,添加抗生素防止细菌感染,B正确;诱导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离心、电刺激、聚乙二醇、灭活病毒等试剂诱导,C错误;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最后能获得完整个体,而单克隆抗体制备用到了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其结果是获得杂交细胞,未产生完整个体,D错误8、B【解析】能量的传递:(1)传递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2)传递的形式: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可以认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释放的能量+未被利用部分。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它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未被利用部分。【详解】ACD、鼠为第二营养级,其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以遗体残骸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被狐摄入,被狐摄入的能量中一部分以粪便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剩下的被狐所同化,ACD错误;B、由于鼠的同化量等于摄入的能量减去其粪便中的能量,因此鼠粪便中的能量属于草的同化量,B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9、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体液(血浆、血液)③.(促甲状腺激素)受体④.体温调节⑤.体液⑥.神经递质⑦.等于⑧.大脑皮层⑨.增加⑩.温水擦拭、适当减少衣物【解析】据图分析,图示为体温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激素甲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表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图中增加产热的方式有骨骼肌收缩和甲状腺激素调节使代谢增强,减少散热的方式是皮肤血管收缩。【详解】(1)据图分析,激素甲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促甲状腺激素随体液(血浆、血液)运输到全身,但仅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这与甲状腺细胞细胞膜上具有特定的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有关。(2)人体感染病毒后,致热性细胞因子刺激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一方面,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提高机体的细胞代谢水平,增加产热,这是体液调节。另一方面,下丘脑还通过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效应器,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立毛肌收缩,减少散热,这是神经调节。在高温持续期,体温不变,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3)大脑皮层为感觉中枢,体温上升期,患者还伴有肌肉酸痛和头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高温持续期,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增多,尿量减少。物理降温的方法有温水擦拭、适当减少衣物。【点睛】本题考查机体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点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10、(1)①.产热量大于散热量②.大脑皮层③.酶的活性(2)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的血清中的抗体能与COVID-2019发生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消灭病毒(3)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了寿命长的记忆细胞(4)D(5)能够抑制新型冠状病毒RNA的复制,提高免疫细胞免疫功能的药物等【解析】1、疫学应用分为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等,主要包括:疫苗的应用,疾病的临床检测和科学研究,器官移植等。2、人体体温是身体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产热小于散热,体温降低。3、体液免疫过程为: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小问1详解】体温是身体产热和散热的平衡,所以体温升高的直接原因是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升高可以影响大酶的活性,进而调胞代谢;人体热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小问2详解】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的血清中含有抗体,能与COVID-2019发生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消灭病毒,所以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的血清能有效治疗新冠肺炎患者。【小问3详解】接种新冠肺炎疫苗能有效预防感染COVID-2019而患病,原因是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体内产生了寿命长的记忆细胞。【小问4详解】新冠病毒灭活处理后形成疫苗,疫苗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所以灭活时需要保持病毒的抗原结构正确,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故选D。【小问5详解】新冠病毒是进行RNA自我复制的病毒,所以可以研制能够抑制新型冠状病毒RNA的复制,提高免疫细胞免疫功能的药物等。【点睛】本题以新冠病毒为题材考查体温调节、免疫的知识,需要考生掌握体温的来源和去路,理解体液免疫的过程,掌握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基础知识。11、(1).丁(2).有机物(3).二(4).分解(呼吸)作用(5).80(6).12.8%(7).逐级递减(8).第三营养级【解析】1、分析图一可知,图中甲是CO2库、乙是生产者、丙代表各级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2、分析图二可知,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①表示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②③④表示消费者,②为第二营养级,③为第三营养级,④为第四营养级;3、分析图三可知,表示能量流经图二所示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甲表示第二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乙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丙表示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部分,丁表示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详解】(1)据图分析,图一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丁;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有机物;乙为第一营养级,则丙中A为第二营养级,③代表的生理作用为分解(呼吸)作用。(2)若图一中的生产者固定了2000kJ的能量,则图中D理论上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2000×20%×20%=80kJ。(3)据图三分析,第二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为500-100=400kJ,若图二中营养级①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3125kJ,则营养级①、②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400÷3125=12.8%,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4)分析图三中能量关系可知,乙表示第二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这其中包括第三营养级生物粪便中的能量。【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生态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