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群众对法律重视程度问题_第1页
关于农村群众对法律重视程度问题_第2页
关于农村群众对法律重视程度问题_第3页
关于农村群众对法律重视程度问题_第4页
关于农村群众对法律重视程度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调查设计(一)调查对象农村村民(二)调查方式1.以访谈调查为主2.以问卷调查为辅(三)调查主题宁强县农村法治实施情况(四)调查内容1.宁强县农村法治实施情况的现状2.宁强县农村法治实施存在的各种问题(五)调查目的1.通过对目前农村情况调查和了解,希望能够引起重视,增强农村法制教育,使依法治国真正的深入人心。2.通过调查,分析社会现实问题,进而循因导果,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加强我们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开拓创新的能力。3.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大学生应尽的社会责任的积极承担。(六)调查计划与安排1.2019年6月25-29日设计调查问卷,明确分工。2.2019年7月1-8日借助书籍网络等途径收集村镇法治实施现状的相关材料,并阅读、整理与分析。3.2019年7月9-19日制定调查问卷,发放问卷40份,开展调查工作。进行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存在的各种问题,思考应对方法。调查数据与分析本次共发放调研问卷40份,收回问卷40份,均为有效问卷。(一)调查的基本情况性别性别年龄年龄如图所示,在调查对象中,男性占比47%;女性占比53%,这正表明在农村大部分青壮年男性选择外出务工;从年龄分布图有证明了前一点的结论。根据数据,可以看出在农村的主要人群是妇女儿童以及老年人。关于农村群众对法律重视程度问题有没有关注过法律常识没有54.17%有45.83%如图所示,我们看到有41%的人认为是一般,36%的人认为重要,只有16%的人认为法律很重要;同时有54.17%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关注过法律常识,只有45.83%的人关注过。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村群众对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深刻,缺乏对法律关注学习。(三)农村群众对法律知识了解学习状况了解法律具体分类吗有没有专门学习过法律知识数据表明,有75.83%的调查对象不知道法律的具体分类,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相关的法律普及工作没有做到位,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应当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同时只有25.83%的调查对象专门去学习过法律知识,有多达74.17的调查对象没有专门学习过法律知识,反映出农村群众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够,也反映出法律普及教育工作的落后。(四)农村群众了解学习法律知识的途径法律知识来源智能手机普及率数据表明,有43%的调查对象了解学习法律知识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书籍以及集会讲座的占比不是很高;同时通过图表可以看出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要远远低于社会平均普及率。由此可以得出智能手机的地普及率,以及农民群众获取知识的途径相对不足,造成了法治实施情况依然较为严峻。(五)农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对法律实际运用情况不愿意采用法律手段的原因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且用法律手段解决数据表明,有61.67%调查对象表示日常生活中遇到过需要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的问题,但是最终使用法律手段去解决问题的农民群众很少;费用高、自身法律知识匮乏、害怕费时费力以及诉讼途径少造成了不愿意采用法律手段去解决问题。(六)农民群众的诉讼类型诉讼类型数据表明,在农村群众中有56%的诉讼为民事诉讼,有27%为刑事诉讼,以及17%的行政诉讼。说明在农村民事案件产生的频率为最高,民事案件较为多发,接下来为刑事案件,最后为行政案件。由此得出农村法律工作应该侧重民事法律普及教育。调查结果及分析(一)农村法治实施的现存1.农村群众法律意识现状首先是在我国广阔的农村,农民的法律知识水平依旧不高。尽管经过多年的农村普法教育,农民提高了自己法律水平,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历史传统遗留和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加上农村法律教育依然存在着滞后,农民对法律知识的认知仍停留在浅层次的感性认识上,不能真正了解法律的含义,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法制现状。当村民们面对法律问题时,虽然想到应该求助法律,却不知道如何应用法律去处理事情。这种只知法律大概念却不知如何应用,往往使得农民最终不能运用法律去解决纠纷,迫不得已采用调解等手段去解决问题。还有就是虚无主义思想盛行,在农村地区仍然有部分人或多或少存在着有法无法一个样的法律虚无主义观念。在我们的走访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的人对一些根本的法律还是了解的,比如最浅显易懂杀人放火是犯法,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但是存在大量的人认为无证经营是不犯法的,更不要说那些经济犯罪,即便常见的普通经济纠纷,也经常和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搞混,但是经济犯罪也往往是农民受到犯罪分子侵害的方面。因此,除了一些浅显易懂的重大犯罪行为外,农民的社会行为往往是脱离法律的状态。最后是法律在农村地区没有权威。法治社会要求法律至上,法律要具有最大的权威和最高的效力。但是,在我国广阔的农村地区,法律的权威没有被真正的确立;反而是封建人治在农村地区依然植根于广大村民心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在农村的现实状况下,我国农村地区呈现出明显的泛权力状态。在权大还是法大的价值取向上,广大农民依然是选择前者,法律与之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在村民的心中,政府对于他们去解决纠纷的作用还是要远远的大于诉讼的作用。最后是法律在农村的实施情况不容乐观。农民法律意识的培养与农村良好的执法、守法、崇法环境密切相关。由于封建法制传统中“行政兼司法”体制的影响,村民遇到纠纷首选依然是政府,而不是去法院诉讼,这些方面也让司法独立的实现蒙上了一层阴霾。农民不相信法律,从而也不会去选择法院。而农村的行政执法情况也比较落后,这也是农民不相信法律,不选择法律的一个重要原因。2.法律依然不是纠纷解决的主要手段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农村也开始急剧变革,使农村市场主体多元化,纠纷也随之增多。农民虽然有一些文化,也知晓了一些法律知识,也稍微增强了法治意识。但是,真正会运用法律途径来解决的纠纷、维护自己的被侵之权的人很少。目前,农村纠纷的解决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通过诉讼解决,二是通过乡镇司法调解组织解决,三是当事人之间的自行和解,四是经过村组干部来解决,五是使用一些法律道德所不允许的方法解决。更有一些的权益受害者由于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不得已采用沉默平息纠纷。选择什么样的纠纷解决方式,除了与纠纷的性质、类型、大小有关以外,还与人们的法律意识、传统习惯、自身素质有一定的关系。农民群众遇到权益受到侵害时,更多的是发怒骂人,有的还是在背后发狠。由于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执法的公信力不足,使得农民对于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的信心不足。由于广大农民文化水平有限,繁琐的诉讼程序让他们难以应对,还有就是诉讼费用高昂使得经济能力有限的农民难以承受。所以农民发生纠纷,遇到权益受到侵害,一般是较多地选择其他的途径去维权,而不选择法律,甚至使用一些法律不允许的极端方式维权。由于纠纷解决途径有限,使得上访这种现象逐渐增多。3.农民群众不愿提起诉讼近几年,经济的发展使得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不断增多,由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伤、经济纠纷引起的民事、刑事案件不断发生。但是这些纠纷往往得不到好的解决,使得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因为农民工讨薪而造成的极端案例,许多农村家庭也因此破裂,给社会造成了极为恶劣的不良影响。但是社会的发展使得更多的农民愿意尝试通过诉讼去解决纠纷,但是在讨薪这个问题上,即使采用诉讼去解决,但是执行难又为农村法制进程增加了一道难题。我在宁强县人民法院了解到,现在法院受理的案件虽然在增多,特别是,民事案件增多,这说明人民越来越接受司法解决争议,人民的法律意识得到了增强。后来我才发现那些提起诉讼的原告很少有农民的,听法院内部人说就民事案件,农民提起诉讼比例不足民事诉讼的10%,基本都是些企业、单位、其他组织以及一些收入相对较高的县城居民。诉讼的高“门槛”使农民群众不愿意提起诉讼。4.农民依然对法律存在畏惧心理法律意识淡漠,法律知识欠缺,是不少农民打官司中遇到的一道难题。自1986年我国开始实施全民普法以来,农村一直是普法工作的重点,一系列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了普及。但是也应看到,与我国的法治化进程相比,农民群众的学法、知法、用法还是个薄弱环节。一些地方的普法工作存在形式主义,贴近基层、贴近百姓不够,实效性不强。一些农民反映,他们了解法律的渠道十分有限,在乡镇书店也很难买到法律单行本。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农民在选择了“诉之于官”后,由于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在打官司中常常显得手足无措,甚至有些尴尬。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很少有主动采用诉讼手段去解决问题的意识,从而使得他们在这个法治社会得不到救济。这也是我国法治进程中,在农村出现的一种较为怪异现象。还有就是农民朋友对诉讼还是相对陌生,尤其是一些繁琐的诉讼程序,还有一些诉讼的基础知识,使得有很多的农民在面对诉讼时产生畏惧和抵触心理。(二)农村法治实施存在的问题1.诉讼成本高昂难承受农民通过法律维护自身权益,要经过很多的程序,还要疏通关系、打点各方,打官司的成本非常高昂。在广大农村地区,很少由农民会运用法律来维权,原因可能是是因为他们不懂法,害怕法,也可能是害怕缠上国家机关,但最主要的还是费用问题,因为不懂法,所以如果真的要进行司法救济要么请懂法的律师,要么就得花费很多,而请律师,我们都知道,费用是比较高的,最少也是总费用的百分之十以上,在农民看来就那些诉讼费用是很高的。同时,由于我国人口多,而国家给予的经费有限,因此不能完全满足办案需要,使得农民无法承担。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诉讼手段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这也是农民这一群体难以接受的地方。同时法律制度的不合理、程序过于冗杂繁琐,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以最为突出的民工讨薪问题为例,过长的诉讼过程是很多农村家庭所承受不起的。2.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不高,使得法治实施难由于政治、经济、历史等因素的原因,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农民这一群体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所以给法制建设的推进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农民文化水平较低,使得他们对法律的接受难度大大增加,普法工作受到了很大的阻碍。还有就是,即使文化水平整体偏低的农村地区,在这个群体内部还存在文化水平的极度不平衡,那就是在农村地区成年男性的文化水平明显要高于妇女、老人和小孩,他们给法制工作带来的挑战更加严峻。3.司法腐败,司法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农民在打官司过程中,时常会遭遇司法不公的伤害。此类现象特别突出地表现在“民告官”和“民告商”案件中,政府的权、商人的钱使一些法官丧失了原则。司法不公不但侵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也大大打击了农民学法、用法的积极性。由于缺少必要的监督,使得我国的司法体制内出现极为严重的司法腐败,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更为严重,这更使得农民不相信法律。我国实行法治不久,很多司法人员专业素质不过关,很多都是中专生、高中生、或者一些干部只是经过短期培训就上岗,很多都没有接受正规的大学法学专业知识教育,因此他们中很多人,素质低,办理案件是容易出现错案,同时很多司法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也比较差,道德素质也比较差,没有站在公正的第三者的位置公正的依法审查,合理解决纠纷,相反很多人还利用职权,假公济私,以权谋私,把这种机会当作是发财机会,到处收受钱财。把法律要求的公正抛于脑后,给农民以很不好映象。四、应对措施(一)加强农村立法工作要建立适应新农村发展要求的法律体系,首先要对于已经不再适合现如今经济文化水平的法律法规进行清除,加快对一些法律进行修正、修改,对一些新的社会情势加快立法工作,使得农民有法可依,使得法律深入农民生活的各个部分。同时立法工作应随着时代的变化作出相应的改变,改变过重视管理轻视权利的做法,切实做到立法为民,保护好农民的切身利益。只有这样,才是农民所需要的法律,农民才能更好的去主动接受法律,相信我们的司法。同时在开展立法工作时应该深入广大农村地区广泛听取农民的意见,听取他们的利益呼声。还有就是对于国外先进经验也应该加以学习借鉴。(二)加强农村执法工作,提高法律运行成效,树立法律的权威性 针对目前法律在我国农村的实施现状,要切实提高法律的实施效果,必须要深化农村的司法改革。由于传统观念在我国农村地区的深远影响,农村地区的法律实施存在很大问题。由于这些错综复杂情况,要着重于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改变过去农村地区司法队伍的良莠不齐,要彻底把一些不适合司法人员清除出我们的队伍,为农村地区的司法建设注入新的血液。同时要简化过去繁琐、冗杂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