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循环水鱼类养殖技术规范_第1页
池塘循环水鱼类养殖技术规范_第2页
池塘循环水鱼类养殖技术规范_第3页
池塘循环水鱼类养殖技术规范_第4页
池塘循环水鱼类养殖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池塘循环水鱼类养殖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池塘循环水鱼类养殖的环境条件、池塘建设和改造、设施设备、饲养管理。本标准适用于池塘内循环水和池塘间循环水的成鱼养殖。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规范性文件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的对应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GB/T18407.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SC/T9101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1137淡水养殖水质调节用微生物制剂质量与使用原则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0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池塘循环水鱼类养殖池塘循环水鱼类养殖主要包括池塘内循环水鱼类养殖和池塘间循环水鱼类养殖两种模式。池塘内循环水鱼类养殖指在池塘中建设流水槽集中养殖鱼类,剩余部分作为生态净化池,用推水设备将生态净化池的水送入流水槽中供鱼类养殖使用,养殖尾水排入生态净化池,经净化后的水循环进入流水槽。池塘间循环水养殖模式指将高位池集中养殖鱼类,低位池作为生态净化池,用抽水设备将生态净化池的水送入高位池供鱼类养殖使用,养殖尾水排入生态净化池,经净化后的水循环进入高位池。4环境条件4.1产地要求养殖场地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8407.4的规定。4.2水源水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以进排水独立为宜。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4.3养殖池水质池水透明度以保持在25cm~40cm为宜,pH值在7.0~8.5为宜,溶氧量≥5mg/L。养殖用水应符合NY5051的规定。4.4池塘条件池塘内循环鱼类养殖系统,池塘以长方形为宜,面积以20~50亩为宜;池塘建立护坡,坡比1:1.5~1:3.0,池塘深度1.8m~3.0m。池塘间循环鱼类养殖系统,以高位池作为鱼类养殖区,以低位池作为生态净化池,高位池与生态净化池相邻。5池塘建设池塘内循环鱼类养殖系统池塘建设涉及流水槽、推水区、导流堤坝和生态净化池。池塘间循环鱼类养殖系统池塘建设涉及高位池和生态净化池。5.1鱼类养殖区5.1.1流水槽位置流水槽应综合考虑池塘形状、风力走向等,宜在池塘长边一侧,与塘埂平行。5.1.1.2材料宜选用砖混、玻璃钢、不锈钢等材料。5.1.1.3规格长25m~30m、宽5m、深2.0m~2.5m;一个单元3条水槽以上并联建造为宜。5.1.1.4占总面积比例流水槽总面积占池塘面积比例以2%~3%为宜。5.1.2高位池5.1.2.1位置高位池与生态净化池相邻,高位池正常养殖水位以高于生态净化池表水位50~80cm为宜。5.1.2.2材料以水泥池、玻璃钢为宜。5.1.2.3规格面积以200㎡~1000㎡为宜,深度以1.8m~2.4m为宜。5.1.2.3形状依据地形条件,高位池可修建圆形池或方形池。池底为锅底形,从边缘向中心坡度以5%~10%为宜。5.1.2.4占总面积比例高位池与生态净化池面积比以不高于1:5为宜。5.2生态净化池5.2.1区域池塘内循环鱼类养殖系统除去流水槽的其余池塘部分作为生态净化池。池塘间循环鱼类养殖系统低位池作为生态净化池。水质净化池塘为土塘,面积以1000㎡~5000㎡为宜,池塘深度1.2m以上。5.2.2水质净化鱼类可适量放养鲢、鳙、匙吻鲟等滤食性鱼类。5.2.3水质净化水生植物可种植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也可搭建浮床种植蔬菜、花卉、水稻等植物,种植面积以占塘面积20%~40%为宜,养殖过程中需及时清除过量或死亡的水生植物。5.3配套设施设备5.3.1增氧设备池塘内循环鱼类养殖系统中,配置功率为2.2kW以上的罗茨鼓风机,配备制氧设备或液氧,沿流水槽内长边的前三分之二部位底部设置微孔或纳米曝气管2排。池塘间循环鱼类养殖系统中,在鱼类养殖池中配置1~2台水车式增氧机,功率为2.2kW/台。5.3.2供水设施设备池塘内循环鱼类养殖系统中,需建立推水区,建在流水槽前端,推水设备与流水槽垂直。每条流水槽各配1台2kW~2.5kW漩涡式鼓风机,以并联方式连接。风机固定于流水槽前端的螺旋提升机上,或安装于浮床上。风机出水口水流速度为0.3m/s~0.5m/s;6min~8min可交换1条流水槽的水量。池塘间循环鱼类养殖系统中,根据鱼类养殖池容积及水流交换量配置适当功率轴流泵两台,其中1台备用。集污区及集污设备池塘内循环鱼类养殖系统中,在流水槽末端建集污区,宽3.0m~5.0m,每3条流水槽配套建设10m3~30m3互通下沉式集污池;池塘间循环鱼类养殖系统中,在鱼类养殖池地势低的位置修建集污区,配套建设10m3~30m3集污池。每个集污池配置300~500W水泵1台。导流堤坝池塘内循环鱼类养殖系统中,导流堤坝建设可利用原有塘埂或新建墙体。淡水池塘需设计导流坝堤延伸端与大塘堤坝之间留出缺口,宽度为(水槽数量×3)m~(水槽数量×5)m。拦鱼设备在推水设备下游和集污区上下游安装不锈钢网片拦鱼栅,网孔大小根据养殖品种和规格确定。养殖前期,可在流水槽前端拦鱼网后增加一道与拦鱼网网目相同的聚乙烯软网。供料设备池塘内循环鱼类养殖系统中,在流水槽前端配置喷洒式投饵机供料设备。池塘间循环鱼类养殖系统中,在鱼类养殖池塘固定位置配置喷洒式投饵机供料设备。5.3.7发电机配置功率满足系统所有设备运行总功率的1.5倍以上的发电机两台,其中1台备用。6养殖管理6.1养殖品种选择可摄食配合饲料,适应XX度集约化养殖的鱼类品种。以放养大口黑鲈、草鱼、鲤、鲫、斑点叉尾鮰等鱼类为宜。6.2放养规格与放养量6.2.1放养规格以50g以上的鱼种为宜。6.2.2放养量初始放养量根据目标产量设定,池塘内循环流水槽中以设计产量不高于100kg/m3为宜,池塘间循环高位池中以设计产量不高于5000kg/亩为宜。6.2.3放养前消毒鱼种投放前用3%食盐水溶液浸泡5min~10min。6.3饲料6.3.1饲料品质宜投喂浮性膨化配合饲料,饲料质量应符合GB13078、NY5072的要求。6.3.2投喂原则投喂遵循“定时、定点、定量、定质”原则。在鱼种放养1天~3天后首次投喂,日投喂1次~3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5%,并根据养殖阶段、天气状况等调整投饲量。6.4污物清除6.4.1末端吸污一般每天2次~4次吸污,根据载鱼量大小、水温高低适当调整吸污频率和时长;以吸出的污水颜色与池水相近即可。6.4.2系统清洗不定期清洗流水养殖槽的过滤网、微孔增氧管、风机进风口过滤器和吸污设备的吸头。养殖结束后彻底清洗槽壁、槽底。6.5病害防治(1)坚持科学养殖、预防为主。养殖期间可每半个月在净化区泼洒微生物制剂,适时使用益生菌、VC等拌料投喂流水槽中鱼类。微生物制剂使用参考SC/T1137的要求。(2)以药浴方式预防与治疗时,宜先关停推水或抽水设备,封闭水槽两端拦鱼栅或养殖池出水口。渔用药物使用应符合NY5071的要求。6.7日常管理定时监测记录水温、溶解氧、pH、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池水理化指标。每天巡塘2次,观察鱼类的摄食与活动情况,发现病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