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字校园典型案例展示数字校园专为未来_第1页
中小学数字校园典型案例展示数字校园专为未来_第2页
中小学数字校园典型案例展示数字校园专为未来_第3页
中小学数字校园典型案例展示数字校园专为未来_第4页
中小学数字校园典型案例展示数字校园专为未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字校园专为未来摘要:乘着国家推进教育信息化及山西省开展数字校园建设的快车,阳泉市新华小学着眼于教育变革和创新,主动而为,战略性地推动了数字校园建设。从网络基础支撑环境,到泛在化的信息化管理服务常态应用,特别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力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打造了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学校新生态,贡献了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新华方案”,成为“全国在线教育应用创新项目校”“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山西省中小学数字校园示范校”。关键词:

战略推进

泛在环境

深化应用

融合创新一、理念先行

战略推进数字校园建设《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形成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我们认为基础教育要做的就是,一只脚在现在,另一只脚必须跨入未来,这样才能为孩子们的未来打通一条链接通道。作为新时代的学校,如何面向新的使命,走向新的阶段,课程技术、空间、学习方式等要素怎样进行融合?如何重建一种新的学校生态并赋能于新一代师生成长?这些都是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中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正是捕捉到“互联网+教育”的机遇和挑战,学校着眼于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战略性地推动数字校园建设,并把它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校长亲自操刀规划设计整体建设方案,同时改革了学校内设机构,由原来的三处一室变更为六部六中心,设置了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中心,由校长、副校长带头围绕教育信息化应用每年分别主持一个名师引领工程。在近两年的数字校园建设中,我们坚持“扩大引进,深化应用,融合创新”的基本思想,不等不靠,主动而为,先行先试,从育人理念、学校内部组织形态、课程结构、学习空间、教育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整体重构,打造学校教育的新生态。二、升级改造

优化教育教学空间首先对网络设施升级改造,接入200兆移动光纤数据专线,并将联通局域网升级至200M,投资40多万元对校园进行了无线覆盖,全校数字终端全接入,一师一机,生机比15:1;投资120万元为教室安装了86英寸纳米智慧黑板,优化了班级数字化教学空间;投资20余万元购置了1套移动录播,2套常态化录播,录播直播实现了常态化;三个年级11个智慧班级学生自带移动终端,实现了处处可学,时时能学;智慧教室比例达30%;扩充创新空间,在创客机器人、3D打印基础上建设了VR体验教室,构建了虚拟教学空间;完善文化空间,投资30多万元为每个班级和特色课程专用教室安装了电子班牌,电子班牌中融入了选修走班平台,立体化一人一课表,成为班级文化展示的新形式;一键报警、校园安防监控系统为学生安全提供了保障。“听见时代”听学系统让广播服务和教学得以融合,变得更加高效便捷。

阳泉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接入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给学校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带来了便利,学校网络学习空间开通率100%,实现了“一人一空间,人人用空间”。

三、深化应用

打造泛在数字环境

为了增强管理的时效性,学校定制研发应用了阿里巴巴“钉钉未来校园”服务平台,集成学校各种信息资源,整合通知公告、考勤管理、后勤服务、教务管理等各类信息服务,智慧报名、智慧编班、智慧排课、智慧收费、智慧考勤等服务新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我们注重应用数据的收集,汇集应用大数据,形成可视化报表,分析教师工作状态,考核工作绩效,监控学生学习情况,反馈学习效果等,实现了互联互通,数据化管理。比如:“学习通”数据大屏,展现教师建课情况及课堂运用,精准反馈教师教学行为,同时,将数据统计结果纳入教师应用绩效考核;智慧课堂中电子书包的数据反馈功能也让教师倍感轻松,学生完成后系统会自动统计全班正确率,教师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学生的完成进度,轻松、精准地找到学生个性、共性问题,实现精准扶“贫”。学校还利用录播设备以及资源平台等,实现了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教师培训、在线家长会、网络教研、活动直播等多种应用场景,与教育共同体成员校和手拉手的城乡结盟校携手共进,优质资源向社会、社区免费开放。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了党建工作、安全工作的智慧管理,提升了学校综合治理能力。

四、融合创新

变革课堂教学模式2020逆风开局,新华小学反应快速、行动迅速、工作超速,用数字校园试点校的“先行者”风范,积极承担了面向全市小学生的远程教学“保底”服务。从正月初五开始了“新华云课程”的建设任务,全体教师齐上阵,教师变身成主播,学生get新技能。我们为此思考:课堂在哪儿?学生在哪儿?技术助力在哪儿?与此同时,我们围绕线上教学“教什么”、“怎么教”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新华云课堂”的课程构成如下:新华小学的云课程丰富多彩,既有必修,又有选修。除了规定的国家课程基础,孩子们还可以通过阳泉教育公共资源服务平台移动端,自主选择“新华七彩课程”,可谓是“一人一课表”,创客机器人、烹任美食汇、百变魔方……立体化、多元化的线上自主学习内容构成了学校“五育”融合课程模型——新华小学“A+”生命成长云课堂。怎么教?学校优化平台优势,推出了“学习通”+“钉钉”互助式地完成教学任务,探索实践了“三环节一靶向”的线上教学模式。教师在线指导、学生在线自主学习、云端阅读、云端测试、在线竟赛、线上兴趣小组项目式学习等等都让学习方式实现了创新变革。

在为期将近四个月的线上教学服务中,“新华云课堂”面向全市开放1379节,全市83178名小学生,选择就读新华云课堂的学生61403名,占小学生总数的75%。“新华云课堂”托起了全市小学生特殊的生命时光。

返校复课之后,我们深度思考后疫情时代的教学变革,全方位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以“课前前置学习、课中高效互动、课后评测拓展”三环节贯穿学习始终,通过“目标自学、学生互学、教师导学、师生用学”四学,构建了常态化的“三环四学”的生命成长课堂教学模式,完成教学闭环,“让学习真正发生”。五、拓展应用

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新华小学把教师创建和应用空间纳入绩效考核,空间课程资源数据、教学行为统计、教师新增备课、作业布置数量等应用数据记录评价教师的建设与应用水平;班级作业成绩、登陆时间、作业提交数量和质量等数据记录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校空间中专门开辟了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空间,立体化记录师生成长和发展的全过程,从“对人的评价”向“为了人的评价”转变,促进评价方式迭代进阶。学校利用数字校园建设中创建的支撑条件和网络学习空间组建了各种教研共同体和研修工作坊,由名师引领,开展多种多样的研修活动。作为六所学校组成的教育共同体的牵头负责校,新华小学经常组织云端联动教研活动,开展省市区各级“网络大教研”30余场,省内外60余所学校参与活动,参与教师2100余人次,互动话题16000余条,很好地促进了区域教师专业成长。在区域教研的基础上,我们依托利用高校优势与资源开展教研,今年1月份全国课程学术委员会理事、天津师范大学赵婧副教授以及从事技术环境下教育学研究工作的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姚相全教授和学校云课程建设的骨干教师进行了四个多小时的线上访谈研讨活动。云端家长会、云端表彰,云端晨读、云端作业反馈等等,一场场网络盛宴将学校与每个家庭紧紧相连,网络学习空间将“家校共育”绽放在老师、学生、家长灿烂的笑容中。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就是学习,新华小学坚持以科研力量不断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先后立项承担了《小学“生命成长”云课程开发建设与应用研究》国家级课题以及《创客机器人教学的实践研究》《电子书包教与学应用与研究》等6个省级课题,已全部结题。学校还充分利用并进行资源建设,先后举办汉字听写大赛、诗词大会,形成了汉字听写、古诗词大赛的校本资源库,实现了信息化校本实践与教材的资源整合。同时,开设了包含创客机器人、STEAM、3D打印、VR等内容丰富的七彩阳光课程,连续四年参加各级机器人大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屡获山西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团体奖。奋辑奔跑得到的是收获。学校被评为“教育部2019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被中央电教馆确立为“全国在线教育创新项目校”。成功举办多次省市区智慧课堂主题观摩交流活动,全省十几个地市三十余所学校到新华小学深度学访交流。校长多次应邀在全国教育信息化主题研讨活动中做典型交流发言,多名老师在全国各地做智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