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浮锚杆施工工法_第1页
抗浮锚杆施工工法_第2页
抗浮锚杆施工工法_第3页
抗浮锚杆施工工法_第4页
抗浮锚杆施工工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浮锚杆施工工法1.前言抗浮锚杆在现在工程抗浮中应用较为广泛,且技术上也较为成熟,但始终未能形成较为系统的施工工法原则,经中建八局二公司青岛分公司技术部门及河马石项目部技术部通过对工程实际状况展开研究,参考有关资料及同类工程的经验,制订方案并付予实施,对实施状况进行收集总结,于12月制订抗浮锚杆施工工法。经中建八局二公司技术部门鉴定并提供贵重意见,最后完毕此工法的编制。2.特点抗浮锚杆是在底板和其下土层之间的拉杆,其做法中也有采用短锚加扩大头技术的。锚杆的直径普通为150~180mm。其布置方式有下列三种:1)集中点状布置,普通布置在柱下;优点:能够充足运用上部构造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由于锚杆布置集中,对于地下室底板下的外防水施工也比较方便;对于个别锚杆承载力局限性的状况,由于有较多的锚杆分担,有很强的抵抗力。缺点:规定锚固于坚硬岩体中,不合用于软岩与土体,破坏往往是锚固岩体的破坏;由于局部锚杆较密,锚杆施工不方便;地下室底板梁板配筋较大。

2)集中线状布置,普通布置于地下室底板梁下;优点:由于锚杆布置相对集中,对于地下室底板下的外防水施工也比较方便;对于个别锚杆承载力局限性的状况,由于有较多的锚杆分担,有较强的抵抗力。缺点:不能充足运用上部构造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规定锚固于较硬岩体中,不合用于软岩与土体;地下室底板板配筋较大。

3)面状均匀布置,在地下室底板下均匀布置;优点:合用于全部土体和岩体;地下室底板梁板配筋较小。缺点:不能充足运用上部构造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对于个别锚杆承载力局限性的状况,由于能分担的锚杆较少,此状况抵抗力差;由于锚杆布置相对分散,对于地下室底板下的外防水施工比较麻烦。

集中点状布置推荐用于坚硬岩;集中线状布置推荐用于坚硬岩与较硬岩;面状均匀布置推荐用于全部状况。3.合用范畴本工法合用于地下水位较浅地区及沿海受潮汐水浮力影响较大地区的地下工程施工,普通应用于底板下有坚硬土层且深度不大的状况下,个别在饱和软粘土地基中也有采用。4.工艺原理通过在地基下设立一定数量的锚桩或锚杆,将建筑物基础与地基连在一起,当建筑物受浮力作用时,被固定在土层里的锚桩或锚杆紧紧拉固住,使其不被浮起。5.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1施工准备5.1.1锚杆施工前,普通需进行下列准备工作:1)锚杆施工必须清晰施工地区的土层分布和各土层的物理力学特性(天然重度、含水量、孔隙比、渗入系数、压缩模数、凝聚力、内摩擦角等),用于拟定锚杆的布置和选择钻孔办法等。2)理解地下水位及其随时间变化状况,以及地下水中化学物质的成分和含量,拟定其对锚杆的腐蚀状况以拟定采用的防腐方法。3)查明锚杆施工区域的地下管线、构筑物的位置和状况,谨慎研究锚杆施工对他们的影响。5.2作业条件5.2.1完毕基础垫层施工,并验收合格。(如场地较为平整,也可于垫层施工迈进行抗浮锚杆施工,总的原则是确保锚杆布点的精确性。) 5.2.2施工前,应编制施工方案,经业主或监理审批同意后,对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和培训,作基本实验锚杆,检查其有效性,确认满足设计规定后方可大面施工。5.2.3施工前,应完毕基坑周边的边坡支护,确认边坡稳定后方可入场施工。5.3操作工艺工艺流程:场地清理→测量布点→钻机定位→钻孔→成孔清理→锚杆的制作和安装→压力注浆→养护5.35.35.35.3钻孔规定不扰动土体,减少原来土体场的应力变化,尽量不使自重应力释放。钻孔深度、孔径应符合设计规定,爆破开挖的基坑,普通要在设计规定的深度上加300-500MM,完毕后将孔内清洗完毕,临时封堵。如采用扩大头方式,应先钻至离终孔1m的深度后起钻,换上机械推式扩底钻头一次扩口到位,完毕后将孔内清洗完毕,临时封堵。5.31)锚筋制作:锚筋长度=设计长度+1.2laE,锚筋锚固段每间隔约1m焊制一组锚架,支架采用Ф10元钢按图5.5.5-1加工制作,锚杆规定顺直,由于锚杆钢筋会穿过底板外防水,锚杆钢筋应有防水方法,于锚杆插入筏板基础部分焊制止水环,锚杆在使用前要进行除锈。锚杆放入钻孔前,应认真检查锚杆质量,确保锚杆安装符合设计规定。40×40mm止水环T图5.32)锚筋的安设:将锚筋安放在钻孔的中心,避免自由段产生过大挠度和插入钻孔时不搅动土壁,并确保锚杆有足够的砂浆保护层,安放杆体时应避免扭压、弯曲,注浆管应随同锚筋一同放入钻孔,注浆管头距孔底为50~100mm,杆体放入角度应与钻孔角度一致。见图5.5.5-2。锚筋安装后不得随意敲击,不得悬挂重物。图5.35.3灌浆材料采用水泥砂浆,规定灰砂比为1:1(体积比),水灰比0.4~0.45,按8%掺加膨胀剂,为加紧凝固,提高早期强度,需掺加早强剂,选用中砂,并要过筛。为减少锚杆主筋受地下水侵入而被腐蚀,可在水泥砂浆中掺加水泥量3%的钢筋阻锈剂。水泥浆液的抗压强度要不不大于25Mpa,塑性流动时间要在22s以上,可用时间应在30—60min,随搅随用,应在初凝前用完,砂浆要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不少于3分钟,灌浆前应检查制浆设备、灌浆泵与否正常,检查送浆管路与否畅通,灌浆压力为0.25~1.0Mpa,随着水泥砂浆的灌入,应逐步将灌浆管向外拔出直至孔口,在拔管过程中应确保管口始终埋在砂浆内,注浆至孔口,待返出的水泥浆与注入的水泥浆一致时,即可停泵管,以确保砂浆充满。整个灌浆过程需在4min内完毕,严防石块、杂物混入浆液。5.35.4锚杆实验5.4锚杆锚固段浆体强度达成15Mpa或达成设计强度等级的75%时,方可进行锚杆实验。加载装置(千斤顶、油泵)的额定压力必须不不大于实验压力,且实验前应进行标定。加荷反力装置的承载力和刚度应满足最大实验荷载规定。计量仪表(测力计、位移剂等)应满足测试规定的精度。基本实验和蠕变实验锚杆数量不应少于3根,且实验锚杆材料尺寸及施工工艺应与工程锚杆相似。验收实验的锚杆数量应取锚杆总数的3%,且不得少于6根。5.4基本实验最大的实验荷载不适宜超出锚杆杆体承载力原则值的0.9倍。锚杆基本实验应采用循环加、卸荷载法,加荷等级与锚头位移测读间隔时间应按表5.4表5.4加荷原则循环数 加荷量 (%)预估破坏荷载第一循环10---30---10第二循环1030--50--3010第三循环103050-70-503010第四循环103050708070503010第五循环103050709080503010第六循环1030509010090503010观察时间(min)5555105555注:1、在每级加荷等级观察时间内,测读锚头位移不应少于3次。2、在每级加荷等级观察时间内,锚头位移不大于0.1mm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否则延长观察时间,直至锚头位移增量在2h内不大于2.0mm时,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3)锚杆破坏原则后一级荷载产生的锚头位移增量达成或超出前一级荷载产生的位移增量的2倍时;锚头位移不够稳定;锚杆杆体拉断。(4)实验成果应按循环荷载与对应的锚头位移读数列表整顿,并绘制锚杆荷载-位移(Q-s)曲线,锚杆荷载-弹性位移(Q-se)曲线和锚杆荷载-塑性位移(Q-sp)曲线。(5)锚杆弹性变形不应不大于自由段长度变形计算值的80%,且不应不不大于自由段长度与1/2锚固段长度之和的弹性变形计算值。(6)锚杆极限承载力取破坏荷载的前一级荷载,在最大实验荷载下未达成基本实验第3条规定的破坏原则时,锚杆的极限承载力取最大荷载。5.4(1)最大实验荷载应取锚杆轴向受拉承载力设计值NU。(2)锚杆验收实验加荷等级及锚头位移测读间隔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初始荷载宜取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的0.1倍;加荷等级与观察时间宜按表5.4表5.4加荷等级0.1NU0.2NU0.4NU0.6NU0.8NU1.0NU观察时间555101015在每级加荷等级观察时间内测读锚头位移不应少于3次;达成最大实验荷载后观察15min,卸荷至0.1NU并测读锚头位移。实验成果宜按每级荷载对应的锚头位移列表整顿,并绘制锚杆荷载-位移(Q-s)曲线。锚杆验收原则在最大实验荷载作用下锚头位移相对稳定;锚杆弹性变形不应不大于自由段长度变形计算值的80%,且不应不不大于自由段长度与1/2锚固段长度之和的弹性变形计算值。6.材料钢筋、普通硅酸盐水泥、膨胀剂、早强剂、中砂、干净水。7.机具设备潜孔钻、锚杆注浆泵、砂浆搅拌机、经纬仪、水准仪、50m卷尺、钢筋切割机、钢筋弯曲机、电焊机等。8.质量控制(1)孔壁规定平直,方便安放锚杆和注浆。(2)为使锚固段发挥最大的锚固作用,孔壁不得塌陷和松动,否则会影响锚杆的安放和土层锚杆的承载力。(3)钻孔允许偏差,水平偏差50mm,垂直偏差20mm,角度偏差0.50。(4)为控制工程质量,需留置6组试块。抗浮锚杆施工尺寸和允许偏差见表6-1.表8-1抗浮锚杆施工尺寸和允许偏差表项次项目允许偏差1放锚位允许偏差:垂直方向水平方向10202锚孔锚位允许偏差:垂直方向水平方向20mm50mm3锚杆角度允许偏差±0.504锚杆长度允许偏差±305极限抗拔力不得不大于160kN6灌浆水灰比允许偏差0.037灌浆量不得不大于计算量的1.2倍9.安全方法(1)必须按规定佩戴安全帽。(2)各设备的电路应经常检查,排除隐患,做好安全用电。(3)注意随时观察边坡稳定状况,如有异常,应立刻停止施工,待边坡解决完毕后,再行施工,确保安全的状况下工作。(4)基坑四周必须设立1.2米高护栏并进行围挡,要设立一定数量的临时上下施工楼梯。10.环保方法(1)锚杆施工前,应认真检查注浆泵及注浆管有无渗漏,避免由于漏浆污染垫层表面;(2)注浆完毕后,应与初凝后对孔口处溢出砂浆进行清理;(3)砂浆应随拌随用,且应做到工完场清。11.编制根据及参考文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90)(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4)《施工手册》12.工程实例工程名称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