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人口南移和民族交融_第1页
第6课 人口南移和民族交融_第2页
第6课 人口南移和民族交融_第3页
第6课 人口南移和民族交融_第4页
第6课 人口南移和民族交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历史第6课一、人口南迁二、江南的开发三、北魏孝文帝改革四、科技与艺术人口南移和民族交融曹魏和西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西北的氐族和羌族

陕西蒙古草原的匈奴族和羯族

山西

鲜卑族一、人口南迁辽宁山西及河套地区人口南迁的影响:一方面,内迁的民族逐渐适应农耕生活,与汉族民众的经济和生活联系日益加强。另一方面,一些内迁的民族建立政权,尊儒重教,招贤和吸收大批汉族知识分子参与治理。内迁的民族持续地向汉族学习,民族交融的趋势不断加强。一、人口南迁学习农耕——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饮食交融——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裤褶服,本来是便于骑马打仗的小袖上衣和窄腿裤子;传入中原后,适应汉人的衣着传统,袖子逐渐变宽,裤腿也变得肥大,像喇叭一样。裤褶服成为那时南北流行的服装,不仅打仗时穿,平时也穿。这种变化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互相影响。一、人口南迁服饰交融氐族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一、人口南迁尊儒重教苻坚王猛人口南迁的原因西晋的皇族内乱、内迁各族的起兵反晋,以及北方的割据混战,导致大批中原民众纷纷南迁。一、人口南迁人口南迁的影响北方各民族向黄河流域的内迁,有利于中原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原汉民的南迁,保存并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了江南的开发和南方经济的发展,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华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泛指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古人又称江东或江左。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羮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史记.货殖列传》江南尚未开发,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商业不发达。黄河流域经济发达这则材料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是怎样?秦汉时期,哪里是全国经济重心?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江南由落后到开发江南开发的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下,不但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经验,也为南方经济发展增添了必要的劳动力。自然条件优越,且社会相对安定。二、江南的开发农业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很多水利。农业技术也有很大改进。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小麦推广水稻为主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南朝十分重视造船,江南已发展到能建造1000吨的大船。船速明显加快,尤其是祖冲之发明千里船,能日得百余里。民间的造船业也很兴盛,有不少私人营造的大船。手工业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东晋青瓷羊尊东晋南朝时青瓷发展到成熟阶段,无论在胎质、釉色、纹饰与烧制技术方面,都有提高。青瓷胎体较薄,造型秀缺陷,釉色青灰,匀净莹润。瓷业以越窑规模最大,产量最高,质量最好。东晋越窑小瓶手工业手工业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史称,扬州“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将蚕茧抽出蚕丝的工艺概称缫丝。魏晋南北朝大袖衫、间色条纹裙北南北南北南西汉魏晋南北朝宋代影响:逐渐改变了南方落后、荒蛮的状况。江南的开发为以后南方经济发展最终超过北方,奠定了重要基础。二、江南的开发鲜卑族是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传说因兴起于鲜卑山而得名。秦汉时从大兴安岭一带南迁。曾归附东汉,东汉末年开始大量南迁,南北朝时期拓跋部曾先后建立北魏、东魏、西魏等政权。三、北魏孝文帝改革噶仙洞鲜卑拓跋部先祖所居石室鲜卑族的发展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439年统一黄河流域。三、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交融趋势出现阶级矛盾激化孝文帝:姓拓跋,名宏。改姓氏后为元宏。自幼接受汉学教育,是北魏第一个系统接受汉文化儒学教育的皇帝。孝文帝接受了祖母冯太后多年系统的汉文化教育,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意,览之便讲……诗歌铭颂,任兴而作……

——《魏书·高祖纪下》三、北魏孝文帝改革整顿吏治——按品级高低给百官颁行俸禄,严惩贪赃枉法。实行均田制和户调制——按人口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同时,受田的农户按户纳税,定额缴纳帛与粟。三、北魏孝文帝改革494年北魏迁都洛阳平城洛阳项目平城洛阳位置经济政治军事为什么迁都洛阳?位置偏僻,气候干旱,交通不便地处中原,气候湿润交通便利产粮有限,不能满足人口需求农业发达保守势力强大当时中原的政治文化中心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不利于控制中原利于控制中原三、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北魏文官俑北朝穿汉服的贵族妇女鲜卑服饰汉族服饰穿汉服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移风易俗——以汉服代替鲜卑服(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官。

——《魏书》“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说汉语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移风易俗——说汉语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楼楼邱穆陵穆步六孤陆贺赖贺独孤刘改鲜卑姓为汉姓;改汉姓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通汉婚自孝文帝之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是为什么?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学汉法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移风易俗——改汉姓、通汉婚、学汉法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对中原文化认同,为其后的大一统局面奠定基础。三、北魏孝文帝改革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北朝】全书92篇,分为10卷,约11万字,引用著作156种。四、科技与艺术《齐民要术》中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想一想:我国古代字体的演变过程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四、科技与艺术东汉末年,书画逐渐成为一种艺术,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的演变基本完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吾将上下而求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四、科技与艺术四、科技与艺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四、科技与艺术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佛教所宣扬的忍耐、顺从迎合了统治者和大众的需求,得到迅速发展。石窟艺术就成为佛教兴盛的具体体现。石窟知识知多少?石窟是营建在岩石、山崖上的寺院,源于印度。由于印度所处的南亚次大陆气候湿热,雨季漫长,这些因素都不利于修行;故此在很早期,印度人就选择了在冬暖夏凉的天然岩洞中起居打坐,锤炼自己的身心。这种建筑方法其后传至中国,而佛教将之发扬光大。四、科技与艺术世界文化遗产四、科技与艺术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四、科技与艺术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北的武州山北崖上,开凿于北魏前期,距今已有15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