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与气候的相关性研究_第1页
疫病与气候的相关性研究_第2页
疫病与气候的相关性研究_第3页
疫病与气候的相关性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疫病与气候的相关性研究

近年来,对ps、屈原、甲基流等传染病的研究发现,根据《黄帝内经》第七个伟大的理论,五气六气,并与中国的气候条件进行了比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疫情爆发的年份(即疫情)。这一发现促进了新的五气六气理论的发展。然而运气学说的复杂性使其具体运用方面的准确性有待质疑和探讨。本课题渊源于《黄帝内经》生态思想的研究,颇具生态理念的运气学说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突破口,当前研究的重点是要突出方法学的建立,认识到五运六气是一种动态的复杂变化,要掌握各运气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灵活、辨证地分析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和动态变化,并进行正确的预测,就要深入挖掘古代各医家的研究,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多学科技术和手段,扬长避短,如此才能更好地揭示其科学内涵。1灵活运用病法运气学说发展的历史过程似乎波澜不惊,但古时仍有些许医家胶柱鼓瑟、不明变通,譬如元·马宗素的《伤寒钤法》和明·熊宗立《素问运气图括定局立成》等,诚有使运气研究步入歧途之险。好在北宋沈括申明此执死法解运气之弊:“大凡物理,有常有变;运气所主者,常也;异于所主者,皆变也。常则知其气,变则无所不至,而各有所占,故其候有从逆、淫郁、胜復、太过、不及之变,其法皆不同。”还有北宋刘温舒、明汪石山和张介宾等医家亦同赞此常变之理。于常变之论,言之最详者当属徐灵胎,《医学源流论·卷下·司天运气论》中谈到:“凡运气之道,言其深者,圣人有所不能知,及施之实用,则平正通达,人人易晓。……今之医者所云,何气司天则生何病,正与《内经》圆机活法相背耳。”可谓针砭时弊,切中要害。余论虽篇幅不长,却明示应用之旨。首先,“盖司天运气之说,黄帝不过言天人相应之理如此”,立足天人相应整体观,运气加之于人,验之以脉,“凡遇少阴司天,则两手寸口不应,厥阴司天,则右寸不应,太阴司天,则左寸不应,若在泉则尺脉不应,亦如之;若脉不当其位,则病相反者死,此诊脉之一法也”。其次,徐氏指出:“至于病,则必观是年岁气胜与不胜”,灵活看待运气与疾病相关性,辨证施治,明常中有变之理。“如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心痛胁满等症,倘是年风淫虽胜,而民另生他病,则不得亦指为风淫之病也;若是年风淫不胜,则又不当从风治矣”。第三,解亢害承制之理,思运气异常之因。实际运气条件受到多因素影响,“其外又有南政、北政之反其位,天符、岁会、三合之不齐,太过、不及之异气”。第四,坚决摈弃类似“以为何气司天,则是年民当何病”不知变通的认识。七篇大论中治岁气胜复,之所以不分析病因,就是因为人之得病并非仅受运气的影响,“一岁之中,不许有一人生他病乎”?可以认为,徐氏灵活运用运气学说,不拘定局,知常达变的观点,是颇益于后学的。通过解读古代医家的运气观,可以认为运气学说对于中医理论和实践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有较深层次的理论内容值得我们去发掘;对待运气学说需要持谨慎的科学态度和客观的研究方法;具体运用上应当“随机达变、因时识宜”,灵活对待,不能拘泥定法。2传统运动学模型的局限性站在当代学术的高度审视运气学说,毋庸讳言,其理论和方法尚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古今气候和疾病谱的差异,是传统运气推算方法不能准确预测当代气候和疾病变化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亦是后世用之以预测气候和疾病而时有误区的原因所在。2.1运六气的指数测算方法不科学不仅过去,现代对五运六气的研究同样存在一极大误区:认为该学说是仅仅根据年干支就推断该年的气候和疫情。有些盲目崇信运气者力图证明这一观点,而反对运气者加以驳斥的也是这一观点。其实,《素问·至真要大论》明确指出:“五运六气有常有变,有未至而至,有至而未至,有至而太过,有至而不及,有胜气、复气之异,有升降失常之变,所谓“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若把五运六气看作六十干支的简单循环周期,仅据天干地支就去推算预测某年某时的气候和疾病,这样的机械推算显然是不科学的,是违背运气学说基本精神的。那么,《内经》中为什么还要详列五运六气的六十干支推算方法呢?其实道理很简单,知常才能达变。五运六气理论主要讨论的是自然变化中的阴阳五行规律,这个规律是非常复杂的,多因子综合的,动态变化的,故《素问·五运行大论》强调:“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曾有人致力于寻找五运六气的对应气象数据,通过研究表明,虽然气象数据与五运六气存在一定联系,但显然不是一种简单的对应规律。譬如,2003年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SARS暴发时“寒雨数至”,“湿寒合德”,人们的感觉与运气一致,SARS的症状也多寒湿之象,但多数地区平均气温不低反高,这是因为冷热交替频繁的缘故。可见,运气学说注重的应是各运气因子间的组合序位及相互关系,而不是单一的气象数据。大疫多由不正常的异气造成,故对疫病预测来说,分析不正常运气的状态比六十年常规时位的推算更为重要。这正是关键所在,也正是难点所在。五运六气理论尽管受历史条件的局限,不一定完全精确,但若随意否定绝不是正确的态度。实践证明,运用五运六气理论时,采用多因子综合和从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可以取得较为准确的预测结果。2.2对土气条件和其他无气象条件的认识地球表面形态是多种多样的,而不同的地表形态由于动力、热力作用,构成特有的能量循环系统,形成各种不同的气候类型,例如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山地气候和沙漠气候,以及高原气候、盆地气候等。由此可知,气候和疾病不单受时间因素,同时亦受地理因素的影响。我国幅员广阔,地理形势复杂,因气候的地域性差异相当显著,不同地区的人对气候的描述与观察者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活动空间有很大关系,《素问·异法方宜论》对此就有过精辟论述。因而,根据其所在地区的气候和疾病变化情况制定出来的运气推算方法,如只考虑时间因素而没有考虑地理因素,对于其他地区来说,其准确性当然受到影响。所以,要分析论证一种气候理论,首先要明确它所对应的地理状况,这也正是中医“因地制宜”法则的精髓所在。从《山海经》记载的九州名称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的灾九宫数反映的就是九州范围的认识。对地形的认识,《素问·五常政大论》认为“地不满东南”,以此解释我国东南部地区多雨潮湿。《内经》还认为:“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至高之地,冬气常在,至下之地,春气常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明已经认识到大气层垂直温度差异,而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对“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的气候现象,也用“高下之理,地势使然”的理论来解释。以今之观点,是比较尊重客观实际的。近几十年的研究中,五运六气理论适合的地区问题是一个重要议题。一种观点认为五运六气产生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比较适合这一地区的情况,此观点一经提出便引起广泛认同;还有学者认为:运气理论是建立在宏观宇宙运动基础上的,因此运气计算不只适合我国中原地带,而是广泛适用于全球的;另外一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是哪儿都不适合。结果莫衷一是,故而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论证。值得欣慰的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ReyTiquia教授经过多年的观察与研究,论证并验证了中国古老的阴历二十四节气在澳洲所对应的公历月份与中国公历月份正好相反。这项研究为中医在澳洲运用五运六气学说找到了支撑点,更重要的是为运气学说全球化推广应用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方法。3继承与超越传统运气学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克服传统建模学术思想、科学与地域差异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或者说人天超巨系统的运动模式是模糊的、非线性的,是难以纯粹用精确的数理方法来表达的。这使我们看到了运气理论实际运用的复杂性,既有序又无序,既在意料之中又每出意料之外。疾病预测与天气预报、地震预测等一样,属于对自然界运动变化趋势的前瞻性研究,要求其预测结果绝对准确是不可能的。然而这种前瞻性预测又是医学实践所必须的,因时、因地制宜防治疾病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鉴于运气学说在长期运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和局限性,我们应该在继承其基本学术原理和研究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完善,克服其局限性以尽量减小判断的误差。首先,应该充分肯定疾病与气候密切相关这一学术思想的正确性,并以此作为预测疾病发生、流行和发展变化的基本出发点。现代气象学和地球科学、天体物理学等学科的研究业已证明,自然界不少影响气候的因素具有相对稳定的变化规律,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运气学说关于“时间—气候—疾病”的非线性函数关系的认识亦是成立的,通过气候作为中介,由时间预测发病趋向的思路切实可行,应当继承发扬。其次,必须解决古今气候和疾病谱差异对预测准确性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现代气象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的调查收集,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等数理统计方法或计算机神经网络方法等进行整理分析,重新建立能够反映现代“时间—气候—疾病”关系的非线性方程。当然这一过程工作量巨大,资料的完整搜集亦有一定困难,但通过各地气象和卫生防疫部门协作,并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应该能够完成。同时,必须解决地域性差异带来的气候和疾病的不同步性和差异性,亦就是必须避免传统运气学说较多考虑因时制作者简介:李俊敏(1976-),女,河南新郑人,主治医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的中医药治疗。通讯作者:李翠萍(1955-),女,河南三门峡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