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根据2011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感悟近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斗争和艰苦探索,有利于学生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几次会战,即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通过中国军队的浴血奋战,不仅打破了日本速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对中国后来的战略反攻打下坚实基础;同时,粉碎了日德法西斯企图联合作战的阴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三、学情分析:在知识水平上,学生通过第18、19课的学习,对于日本侵华战争的史实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有一定认识,但对于一些历史概念相对陌生,例如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学生没有概念性了解,对于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也缺乏基本认识;在学习方法上,八年级学生虽有初步的历史学科思维,对基本的阅读史料、读图学史能力也有一定的掌握,但不能灵活运用,仍需进一步提升;在情感认知方面,八年级学生虽有一定的国家、民族责任感意识,但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足,人生观、价值观尚在形成中,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发挥历史课堂的育人价值。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正面战场几次会战的经过,记住抗战英雄事迹,感悟抗战精神。理解台儿庄战役爆发的背景、第三次长沙会战在国际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正面战场几次会战的学习,提升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的自学能力,培养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悟英雄的家国情怀,传承先辈遗志,弘扬抗战精神;2、学会辨别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教学难点:抗战精神的理解与传承;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家书图片家书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传情达意的功用之上承载着“孝悌忠信”的道德价值观。这些抗战家书其实很多都是在抗战时期,革命英烈写给亲人最后的话,或长或短却字字珠玑,外面烽火连天,写下此信,简短几句家中问候无不流露自己对亲人的眷恋与惦念,却也依然表达国难当头将要舍身战斗的决心,今天一起重读抗战家书,通过几封书信,来走进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共同回溯那段峥嵘岁月。新课讲授:【自主学习】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依据表格,完成对几大会战的学习,并展示学习成果。名称时间地点意义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行梳理几大战役或会战的相关史实,初步构建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史料实证】:(1)“日寇不灭,何以为家”——血战台儿庄(台儿庄战役)通过唐仁屿烈士于1938年1月,参加徐州会战时给妻子唐春玉的家书,由此引出台儿庄战役。=1\*GB3①家书:“每到一地,见有由前方来之灾民,惨状不堪名言,足见日本遗害我同胞,良非浅鲜。所谓“匈奴不灭,何以为家”,现在可说“日本不灭,何以为家”。今后我尽力为国杀敌,一切自知谨慎,请放心。=2\*GB3②展示台儿庄战争示意图让学生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思考:日军进攻台儿庄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师生合作分析出台儿庄战役的背景。(2)“国若不存,家亦无托”——保卫大武汉(武汉会战)=1\*GB3①通过展示中国空军英雄吕基淳的父亲写给他的家书,引导学生分析此封家书与哪次战役有关,从而讲述武汉会战。家书:“在家即为孝子,在公即是报效国家,盖国若不存,家亦无托。努力前进,为国即是为家也。”=2\*GB3②然后出示两段材料,让学生分析“日军为什么要进攻武汉?”材料一:“日军占领南京后,就开始研究攻占武汉和广州的作战。徐州会战结束后,日本大本营陆军认为:“攻占汉口作战是早日结束战争的最大机会”……“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统治中国”。……只有“占领了汉口,才能切断国共统治区的联系,并可能产生两党的分裂。”材料二:武汉经长江水路,东下可以直抵南京、上海,西进可以抵达重庆、成都,通过铁路干线直达河南、湖南、广东等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日军侵占南京后,国民政府将大部分机关和全国军事统帅设在武汉。武汉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③出示“武汉会战前后日军在重大战役中投入兵力对比图”,让学生通过分析武汉会战日军在重大战役中投入兵力的变化进而理解武汉会战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3)“古来征战几人回”——鏖战恸长沙(第三次长沙会战)通过学生朗读抗战英雄褚定候给兄长的家书,找出关键词,引入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学习。=1\*GB3①家书:“敌人已达汨[mì]罗江,计程三四日后能到此…然吾军各师官兵,均抱视死如归之决心,绝不让敌渡浏阳河南岸来…弟若无恙则兄可勿念,若有不幸则请兄勿悲。古云:‘古来征战几人回’,并请告双亲勿悲。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然弟一切自知自爱,务祈兄勿念。”=2\*GB3②然后出示两段当时报刊社论,让学生分析“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国际影响”:材料一它(第三次长沙会战)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亚危急之际,有着中国战场上的胜利,以鼓舞友邦,以打击敌人。同时并与今日反法西斯战争的欧洲战场上,有着伟大的苏联军民的主力军胜利的打击希特勒匪军,鼓舞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斗争遥相呼应。所以此次长沙之捷,是有着国际意义的。——1942年1月11日《新华日报》社论《论长沙保卫战与目前的军事任务》材料二(1941年12月7日)以来,同盟国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1942年1月,英国《泰晤士报》(4)“豫湘桂战役简要讲解战役惨败的原因是因为国民党抗战后期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原则。设计意图:以家书为明线,串联几大会战,实现情感递进,进一步突显抗战英雄舍身取义,勇于牺牲的高尚情操。使学生真切感悟到先烈们“忠勇无畏,血铸中华”的抗战精神,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在授课过程中也穿插了战略地图、报刊评论等历史资料,拓展教材,深化课文。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合作探究】:从上述的抗日英雄身上,你认为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师生共同概括出伟大的抗战精神要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开拓创新,民族自信!”【情感升华】接下来,将对课堂进行总结,进一步实现情感升华:伟大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抗战英雄身上,我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