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岳麓版选修1学案第五单元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优化提升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历史岳麓版选修1学案第五单元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优化提升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历史岳麓版选修1学案第五单元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优化提升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历史岳麓版选修1学案第五单元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优化提升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历史岳麓版选修1学案第五单元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优化提升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优化提升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及调整1.经历了四个步骤: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核心内容及结果(1)土地改革: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农业合作化:核心内容,把土地等主要的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意义,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3)人民公社化: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实行“一大二公”。影响,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核心内容,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3.认识(1)生产关系的调整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手段。(2)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也是检验生产关系的调整是否正确的标准。(3)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超前或滞后都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对应训练]1.有人认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村退回到合作社运动之前,这种观点的错误之处主要是()A.没有看到农民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B.没有看到这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C.没有看到它解放了生产力D.没有看到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到合作社运动前农村生产关系主要是农民土地所有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土地公有制为前提的。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经济体制的重大转变1.转变第一次:新中国成立之初到1956年底,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第二次:中共十一届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经济。第三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2.原因第一次:照搬苏联模式;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第二次:党中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化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对工业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第三次: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3.核心内容第一次: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第二次: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第三次:把企业推向市场。4.结果第一次: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进行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第二次: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第三次:这次调整将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对应训练]2.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选C。计划经济时代管得过死,严重束缚了企业的发展,“松绑”在某种角度上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给企业一定的经营自主权。这在后来又逐步发展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理解新时期的历史转变中共十一届全会后,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下列转变:1.指导思想上: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经济上: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到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对外关系上:从封闭保守转向对外开放,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从“战争与革命论”转向“和平与发展论”,坚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4.政治上:从维护僵化体制转向全面改革;从强化集权、个人崇拜转向建设民主政治。5.文化上:从轻视知识、践踏人才转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应训练]3.下面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各种经济成分比重变化表年份 国有经济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197856.242.90.9199741.933.924.2200531.08.061.0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B.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选B。从表格信息看,公有制经济比重逐步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比重逐步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正确选项是B项,其他三项是变化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eq\a\vs4\al([真题练])材料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教师给予适当照顾。——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1982年”“1985年”“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中央只管……单位”“其他……归省、自治区……管理”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渐进改革、分级管理、向脑力劳动者倾斜等方面回答。(2)根据材料信息“改变平均主义状况”“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等方面回答即可。答案(1)逐步推行,渐进改革;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实行政企分开、分级管理;向脑力劳动者适当倾斜。(2)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eq\a\vs4\al([自选练])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邓小平材料二要坚持党的十一届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100年,动摇不得。——《邓小平选集》请回答:(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邓小平说“特区姓‘社’不姓‘资’”,为什么?(2)材料的观点是在当时国内外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的背景下提出的?(3)这一思想又是怎样在中共“十四大”上进一步阐述的?解析(1)要把握好特区的性质和设立特区的目的;(2)要从国内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苏东剧变入手;(3)结合中共“十四大”的内容作答。答案(1)因为设立经济特区,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目的在于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并且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实行的,并没有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2)国内背景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泛滥,国外背景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严禁在承包土地上盖房、葬坟、起土。社员承包的土地,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准转让,不准荒废,否则,集体有权收回;社员无力经营或转营他业时应退还集体。——1981年底《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材料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维护流转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第三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承包土地的农业用途,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不得损害利害关系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2005年3月15日(1)据材料一、二,比较前后两种土地政策的异同。(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地流转政策的作用。解析(1)由材料一“1981年”可知,这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由材料二“2005年”可知,这是在改革开放深化阶段,虽然阶段不同,但土地政策有些是相同的,有些是不同的。由材料一可以得出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经营权,而这些在材料也得到证明;无论是材料一还是材料二,各种规定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充分发挥土地使用效益。不同点在于,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材料不允许土地转让,而材料二已经允许。(2)因为允许土地流转,就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利于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使得土地资源可以集中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也有利于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市化进程。答案(1)同:土地所有权归集体,农民有使用权、经营权;充分发挥土地使用效益。异:前者严禁土地转让,后者允许土地流转。(2)作用:解放农村生产力,加快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促进土地资源的集中使用,提高农业生产率;利于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城市化进程。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30年改革开放历程中,两次大的思想解放,都是在小平同志的主导和推动下进行的。第一次“真理标准讨论”的思想解放,树立了实践标准的权威……第二次“市场化改革姓社不姓资”的思想解放,树立了生产力标准的权威……当前,我们再次面临新的思想解放的形势。……这就要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全面建设和改革,即经济建设改革、政治建设改革、文化建设改革和社会建设改革。……现在人们更多的关注公平公正地向民众提供公共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衣食住行、国民教育、医疗保险、社会治安、社会保障、司法公正、民主权利、信息对称、贫富差距、环境保护、腐败现象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一个更高境界的思想解放。——周瑞金《思想解放永无穷期》(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邓小平同志主导和推动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哪些深远历史意义?(2)如何理解材料中提出的“更高境界的思想解放”?解析(1)结合题意可知思想解放是指中共十一届全会和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影响即可。(2)解读材料从“这就要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全面建设和改革”“关注公平公正”“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结合当前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要求,总结归纳答案。答案(1)意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和路线,推动了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新时期。树立了生产力标准的权威,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要目标的历史新阶段。(2)理解: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变革,关注公平公正,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社……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六十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材料三“明年将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当温家宝总理念到这段话时,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没想到会这么快,这个报告真的是为基层农民着想的!”一位被采访的农民由衷的对记者这样说。——关于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容的一段采访(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的什么教训?(2)材料二所说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3)材料三的提出有何意义?(4)由以上三则材料,你认为中共制定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解析(1)结合材料一的关键信息“速度太快了”“如果稳步前进……搞得更好”进行归纳。(2)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分析。(3)结合税费改革的意义组织答案。(4)问注意关键词“经济政策”“根本目的”。答案(1)忽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片面追求生产关系变革的高水平、高速度。(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在所有制上否定前者的成果,因为它是在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环节。(3)全部免征农业税,理顺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有利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一切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60年到1964年,为了贯彻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进行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次较大机构改革。一方面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进行了干部精简运动,全国共精简81万人。精简下来的干部大多数充实到基层和生产第一线。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分别在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和2003年进行了五次规模较大的政府机构改革,这五次政府机构改革实践,既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如: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等。又有一些教训,最大的教训在于忽视了政府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60年-1964年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背景。(2)改革开放后政府机构改革的侧重点是什么?主要原因是什么?解析(1)历史背景根据材料“1960年到1964年,为了贯彻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要结合之前经济建设失误及带来的问题;(2)从材料“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机构改革的关键”得出侧重点,原因要结合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回答。答案(1)背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自然灾害,造成国民经济严重困难,要精简机构以缓解经济压力;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2)侧重点:转变政府职能。主要原因: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促进了政治体制的改革(或为了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83年欧广源提出了工业立县,“五子登科”的战略,下决心要在顺德发展乡镇企业。五子中的“路子”,即找准顺德“工业为主,集体经济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的经济发展道路;“班子”,是选一批年富力强的人做镇委书记;“才子”即吸引和重用人才,以才求财,以才生财;“票子”,就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点子”,就是用足用活政策,拿出具体措施。从1983年到1988年的5年间,顺德“几乎每天都有企业开张”,一大批乡镇企业兴起。——摘编自原广东顺德县委书记欧广源的回忆材料二李灏掌舵深圳8年,创造了令人瞠目的“深圳速度”,他在国内最早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开设证券交易所,率先设立监察局……他说:“改革就是需要有壮士断臂、背水一战的勇气和魄力。”——摘编自原深圳市委书记李灏的回忆材料三梁广大任广东南海县委书记期间,果断启用过去被打倒的“牛鬼蛇神”。为了招商引资,他破规矩,砸框框,“干了好多人都不敢干的事儿”,使南海成为全国最富县之一。调任珠海后,他打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常规,大胆举债投资大项目。他说:“坚持改革开放,就要敢于承担责任。”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称之为“梁胆大”。——摘编自原珠海市委书记梁广大的回忆请回答:(1)依据上述材料,谈谈改革开放早期广东改革的特点。(2)早期广东的改革开放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析(1)可在解读材料的基础上从背景、内容、道路等角度概括特点;(2)影响可从示范带头作用和促进经济发展和思想解放等角度作答。答案(1)①面临着经验不足、政策不明、观念模糊、资金缺乏等重重困难;②摸着石头过河,大胆探索;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老鼠就是好猫;④打破条条框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2)①充当了“排头兵”“试验田”“开拓者”的角色,引领改革开放的事业一路前行。②其勇于突破体制藩篱,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7.阅读下列材料:十年来,我国90多万个村委会都建立起以村委会选举为特征的村民自治制度,《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已深入人心。据报道,1998年11月,某行政村村民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本村在进行换届选举过程中,存在着没有选民证、没有选票而且是等额选举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经有关部门查证核实,随即宣布选举无效。经重新选举,村民选出了大家拥戴的村委会。请回答:上述材料说明了一些什么问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在概括历史信息时要力求全面,分层次,从正反多方面列举问题。答案(1)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成就显著,但仍存在着有法不依,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行为。(2)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能够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