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三明市一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三明市一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三明市一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三明市一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3-2024学年福建省三明市一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明一中20232024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高三语文试题(150分,150分钟)注意事项:简答题作答时,请考生务必分点作答,否则零分处理。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文《糖史上的蔗浆时代》,讨论唐代以及唐以前的时期,蔗糖的主要形式是“蔗浆”,但是,当时我误以为进入宋代以后,固体的砂糖便成为主流。直到读到北宋王辟之《渑在北宋时代,固体的糖已经出现了。但是,很多人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而望文生义,对这一著作有很多误解,包括以为“糖霜”指的是我们今天生活中看到的砂糖,即细粒状的糖粉。其实,王灼讲解得非常清楚:糖霜之称,是指这种产品经历结晶的过程,近似自然界中的结霜现象。至于糖霜的形态,则是大大小小的不规则团块,所以宋人亦称之为“糖冰”或“冰糖”。当时甘蔗种植在宋朝的境内非常普遍,质量也很好,然而掌握了糖霜技术的地方却不多,仅仅局限在福唐(位于福建)、四明(浙江)、番禺(广东)以及广汉、遂宁(二者皆在四川),可是前四个地方都产量小,质量也逊色,因此实际上只有遂宁一处为主力。即使在遂宁,也只是集中在伞山周围,这里制糖霜的家庭作坊称为“糖霜户”,其中大致有三百家的出品为优等货,大户每年能动用三百多只缸制糖,而小户不过只有一两缸。另外还有将近百家制糖作坊,但是只能生产中下等的产品。附近虽然也有很多甘蔗田,那里的农户们却没有掌握做糖霜的技术,只能把甘蔗汁加工成糖水,作为原料卖给伞山前的制糖坊。这些糖霜户所掌握的技术相当简单,无法完全控制生产过程,导致每年的产量不稳定。从耕田霜谱》时还没有恢复元气。在最大的生产地遂宁,尚且无法承受一年多出几千斤固体糖的负担,那么其他四个地方只会更弱。另外,《糖霜谱》介绍,当时边境以外的很多地区都出产好甘蔗,但却没听说有糖霜的生产,连王灼都觉得奇怪。《糖霜谱》记录了当时糖霜与沙糖的制作工艺。前者的生产过程辛苦漫长,而且出品率很低,大致是把甘蔗榨出的汁在火上熬,熬到类似麦芽饭的黏稠度,然后把若干竹条插在大缸里,再将熬好的蔗浆倒入,以竹藤编的盖子罩合。接下来,便是等着蔗浆析出结晶,附着在竹条以及缸壁上。到农历五月,把这些结晶取出,这个程序称为“沥缸”。“沥”出的糖晶再经阳光下暴晒,才得到最终的糖霜。不过,一缸糖浆不会全部结晶成霜,会留下相当比例的“糖水”,也就是余浆。这些糖水有两种去处,直接卖掉,“或自熬沙糖”。很清楚,在王灼时代的制糖体系里,沙糖与糖霜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商品。实际上,王灼非常了不起,在卷二清楚地勾勒了中国古人在蔗糖消费上的不同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蔗浆,乃是甘蔗压榨成的汁。第二个阶段为“蔗饷”,即经过初步简单加工的甘蔗饴浆,很可能是把甘蔗榨汁在阳光下晒,蒸发掉水分,由此形成浓缩稠浆。第三个阶段,则是加入了把蔗浆汁在火上熬炼的程序。文献记载,唐太宗派人从印度的摩接陀国学会了“熬糖法”,很多后代学者误似是今之沙糖也”,接下来他明确道:“蔗之技尽于此,不言作霜,然则糖霜非古也。”他指出,三个阶段里都没有提到固体糖的制作工艺,所以糖霜的历史并不长。同时,他认为,唐初从印度引入的熬糖法,制成的产品就是沙糖。所以,在王灼那里,沙糖不是固体糖,尤其不是今天的砂糖。《糖霜谱》指出,沙糖是用甘蔗浆就,元代官修的《农桑辑要》收编了详细的“煎熬法”,其工艺说来相当简单:把甘蔗汁于大锅内温火熬煮,熬到变为黑枣合(疑通“褐”)色;在一只大盆的底部凿一个小眼,然后把大盆架在一只罐子上,将煮好的稠浆倒入盆内,任其从小孔内一点点滴落,用这种方法留在盆内的部分才是质量好的沙糖,贮存起来,供随时食用。《农桑辑要》中很明确地展示了“熬沙糖”的技术过程,也清楚地告诉我们,简单分离过糖蜜的稠浆就是沙糖的最终形态,并没有进一步晒干等更多步骤,因此成品是流质的胶饴。贺威、刘伟荣在《宋元时代福建制糖技术的影响》一文中指出,宋代限于技术条件,主要生产“液态糖”,而福建的液态糖产量极大,“仙游县田耗于蔗糖,岁运入浙淮者,不知其几万坛”,这一繁荣一直持续到元代。从《糖霜谱》可知,不仅福建,同时期的其他蔗糖产地也是如此,这就显示了宋人消费蔗糖的情况。如此重要的历史情况,却在糖史研究中常受忽略。同样受到忽略的是,有一个非常漫长的时期,作为糖制品主力的液态糖,拥有一个指定专用名称——沙糖。季羡林先生《蔗糖史》中关于唐代的一章让我们明白,宋代并非沙糖的起点,唐人对这种形式的蔗糖颇为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各种应用。真正惊人的是,如《演繁录》指出,早在东汉时,张衡《七辩》里已然提到:“沙场石蜜,远国储珍。”原来,至晚在公元一世纪时,就出现了沙糖(饬)这个专称,它来自远方,稀少而昂贵,很显然只有上层社会才有机会接触到。赋中与沙糖并列的尚有“石蜜”,这是汉唐时代对异国所产固体糖的叫法。(摘编自孟晖《宋人的沙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A.宋代的“糖霜”在形态上呈现为不规则的团块,与今天生活中看到的砂糖并不相同。B.宋代遂宁的伞山周围集中了许多糖霜户,他们的“糖霜”的生产能力并不是相同的。C.中国古人对蔗糖的消费进入第三个阶段,与摩接陀国“熬糖法”的传人有密切关系。D.作者孟晖经过详细的考证,认为宋代流行的是液态糖,唐代之前并没有出现固体糖。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A.第一阶段。B.结晶取出。C.的糖水。D.《蔗糖史》。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A.集中在这五个地方。B.他们所掌握的技术存在一定的缺陷。C.的"沙糖""糖霜"不是同一种商品。D.的消费量是巨大的。4.的结论?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4分)5.孟晖对宋人所消费的蔗糖的研究能给从事相关学术研究的学者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父亲的想法梁晓声父亲进屋与秉昆一起收拾时,寻常交谈似的问:“那个穿一身军服的小伙子,他上北京的大学了?”秉昆于是明白,父亲在外边听到了屋里的谈话。两个多钟头里,父亲一直在外边,这让秉昆心生自责。只想着把朋友们陪好,却完全忘了外边的父亲,多不应该呀!他内疚地说:“对,他叫吕川,我们几年没见了。”“是名牌大学?”“对。”“他家也是共乐区的?”“对。他妈也没工作,和我妈一样,家庭妇女。他爸是鞋厂的,解放牌胶鞋就是他爸那家鞋厂生产的。他爸身体不好,提前退休了。”“他也和你一样,在酱油厂上班?”“对。”“他上学那年,是要群众推荐、领导同意的吧?”“对。”父亲不再问什么,反复擦桌子。秉昆猜测到了父亲心里在怎么想,幽幽地说:“爸,吕川当年在厂里确实表现好,但我当年在厂里的表现也很好。不论工人群众还是领导,指责不出我有什么严重缺点来。当年上大学的情况特殊,他父母不是他的生身父母,他是烈士遗孤……”父亲终于停止了擦桌子,一边洗抹布一边说:“可我是你亲爸,同样是我们这样家庭的子女,你哥考上了北大,你姐也考上了北大,就你这辈子恐怕是进不了大学的门了,当然是因为各有各的具体情况。”秉昆一下子光火起来,顶撞道:“爸,就咱们父子俩的时候,你说话能不能直来直去的?你绕着挺大个弯子说话,我就不明白你到底想说什么了,而且也不像你一名老工人说话的本色。”他当时正搬起一把椅子往原处放,说完那句话才把椅子放下去。由于光火,发出很大的响声。父亲那时已洗好抹布,正拧着。听了他的话以及那很大的响声,弯着的腰背一动不动地弯了片刻才缓缓直起,慢腾腾地把抹布搭在绳上。秉昆又说:“屋子收拾完了,我想回去了。”父亲转过身面带忧伤地说:“秉昆,我刚才是在好好地跟你聊。你觉得一句话不爱听了,就可以不顾辈分来训我吗?”秉昆张张嘴,无话可说了。父亲接着说:“我如今老了,发不动脾气了,只有任凭别人对我发脾气了。即使我的小儿子对我发脾气,我也没辙了。但是秉昆,你要记住你爸今天晚上对你说的话:朋友之间,谁有困难了互相帮助我是赞成的,大家共同帮助一个有困难的朋友也是我竖大拇指支持的事。可如果几个人都把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将来过上好日子的希望,押宝似的押在一个朋友身上,那不就太没志气了?那样还不把那个朋友的人生给拖累垮了?”秉昆又有道理了,他说:“爸,我又不爱听了。第一,你不了解我们,在门外听到只言片语就对我不公平。第三,我的朋友们并不都是没志气的人,恰恰相反,他们都是各方面很要强的人,要强又怎样……”“你给我住口!”父亲也光火了,严厉地说,“你小子还以为不是命里住定吗?当然是命里注定!但人的命是可以改变的!一代改不了,那就只能靠下一代!下一代还不行,靠下下一代!以前是机会有限,如今不同了,考大学就是比较公平的机会!你告诉你那些朋友,只要有几分希望的都要争取考上……”“爸,你这叫站着说话不嫌腰疼!他们都当了爸爸妈妈,有家不像个家,工作累,工资低,现在要他们考大学那是成心给他们出难题!比如我,有那么高的心气考吗?考上了能一路顺利地读完吗?”父亲打断道:“那就认了你们这一代的命!咬紧牙关,好歹把下一代供到大学里去!这比把希望依赖在什么吕川叔叔身上靠谱多了!”由无话可说到有些话非说不可的周秉昆,此刻又无话可说了,他越听越明白,父亲内心里显然对他颇为失望,却又不便直言。如果不是哥哥和姐姐都考上北京大学,嫂子也考上了省里的重点大学,父亲也许对他不会有什么失望。如果吕川这个晚上没出现在自己家里,父亲也许还会对他这个小儿子的转正多少感到点儿欣慰,可哥哥姐姐同时考上了北大,同样是酱油厂工人的吕川即将从北京的名牌大学毕业,而且一下子成了朋友们的指望,便让父亲对他这个小儿子内心生出欲说还休的失望了。秉昆觉得,父亲口口声声所说的“你们”其实是“你”。兼昆头脑里并没有太多朋友们那些想法,不过,谁不希望自己的一个好朋友将来成为有权力的人物呢?谁不希望好朋友的权力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起到比个人努力强大许多倍的作用呢?正如父亲对他这个小儿子既觉得有些话非说不可,不说如鲠在喉,他也是那样的。既然有话都不能直说,他懒得继续与父亲理论下去了。秉昆一转身往外便走。退了休的老建筑工人,光字片最受人尊敬的一家之主,重体力劳动榨干了身体却志气更高的老父亲周志刚,喉咙里发出一声呻吟般的哽咽,双手往脸上一捂,缓缓蹲下来。他无声地哭了……(节选自梁晓声《人世间》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在回答父亲问话时,秉昆内心充满了自己没考上大学的内疚之情,只能一连串地说“对”。B.父亲“弯着的腰背一动不动地弯了片刻才缓缓直起”,主要是因为父亲身体的伤病很严重。C.“你不了解我们”,这句话说明父亲对秉昆朋友们的不理解才是父子二人间最主要的矛盾。D.秉昆替父亲眼中“没志气”的朋友们进行辩护,其实也是在为有类似心理的自己进行辩护。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B.C.D.8.小说通过人物对话来推动故事发展,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69.小说《人世间》封面上有一句话:“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课内文言知识(6分)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①则思知足以自戒②思厥先祖父③然后得一夕安寝④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⑤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⑥刺客不行,良将犹在⑦不任区区向往之至⑧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⑨吾不能早用子⑩刑于寡妻,至于兄弟⑪视为止,行为迟⑫以其无礼于晋.....②④⑦⑩A.①③⑤⑧C.⑥⑦⑧⑫.①⑤⑨⑫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属于同一类词类活用的一项是分)①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②必固其根本③不念居安思危④则思知止以安人⑤以膏泽斯民......⑥辇来于秦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⑧廊腰缦回⑨貌恭而不心服⑩良庖岁更刀⑪项伯杀人,臣.....活之⑫道芷阳间行..A.①⑥⑪/②④⑤/③⑧⑩/⑦⑫C.①⑤⑫/⑪③/⑥⑧⑨⑩/⑦.①⑦/②④//⑫⑥⑧⑩⑪.①⑤⑫②⑦⑪③⑨⑩/12.下列对各组句子句式类型分组正确的一项是分)①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②秦人不暇自哀③赵尝五战于秦④灭六国者六国也⑤终必不蒙见察⑥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⑦所操之术多异故也⑧树之以桑⑨何厌之有⑩吾属今为之虏矣A.①②⑦⑨④⑥⑧/③⑤⑩C.①②④⑨③⑤⑧/⑥⑩/⑦①③⑧②⑨④⑥⑦①③⑧②⑤⑨/④⑥(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书》曰:“临下以简,御众以宽。”此百世不易之道也。昔汉高帝约法三章,萧何定律九篇而已。至于文、景,刑措不用。历魏至晋,条目滋章,民无所措手足。唐及五代止用律令,国初加以注疏,情文备矣。今《编敕》续降,动若牛毛,人之耳目所不能周,思虑所不能照,而法病矣。臣愚谓当熟议而少宽之。今御史六察,专务钩考簿书,责发细微,自三公九卿,救过不暇。夫详于小,必略于大,其文..密者,其实必疏。故近岁以来,水旱盗贼,四民流亡,边鄙不宁,皆不以责宰相,而尚书诸曹文牍繁重穷日之力书自汉以来,盐铁酒茗之禁,贷榷易之利,皆心知其非而冒行之,故辞曲而民为盗。今欲严刑妄赏以..去盗,不若捐利以予民,衣食足而盗贼自止。.夫兴利以聚财者,人臣之利也,非社稷之福。省费以养财者,社稷之福也,非人臣之利。何以言之?民者国之本,而刑者民之贼。兴利以聚财,必先烦刑以贼民,国本摇矣。而言利之臣,先受卒亦安在?若以此积粮,则沿边皆有九年之蓄,西夷北边,望而不敢近矣。赵充国有言:“湟中谷斛八钱。吾谓籴三百万斛,羌人不敢动矣。”不待烦刑贼民,而边鄙以安。然为人臣之计,则无功可赏。人主不察,乃以社稷之深忧,而徇人臣之私计,岂不过甚矣哉?(选自苏轼《刑政》,有删改)材料二:荀子曰:“挈国以呼功利,不务张其义,齐其信,唯利之求;内则不惮诈其民而求小利焉,外则不惮诈其与而求大利焉。内不修正其所以有,然常欲人之有,如是,则臣下百姓莫不以诈心待其上矣。上诈其下,下诈其上,则是上下析也。如是,则敌国轻之,与国疑之,权谋日行而国不免危.削,綦之而亡,齐湣、薛公是也。故用强齐,非以修礼义也,绵绵常以结引驰外为务。故强,南足以破楚,西足以诎秦,北足以败燕,中足以举宋。及以燕、赵起而攻之,若振槁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戮。是无他故焉,唯其不由礼义而由权谋也。”(选自《资治通鉴·周纪四》,有删改)12.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而尚书ABCD穷EF书G纸H尾不暇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A.“簿书”,指官署的文书簿册,由御史监察、考核,然后由三公九卿来补救过失。B.“榷易”,指专卖,朝廷当时实行盐、铁、酒、茶专卖制度,禁止民间私下买卖。C.“捐”,指舍弃、抛弃,和成语“秋扇见捐”“细大不捐”中的“捐”词义相同。D.“与”,指结交、亲附,和《六国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中的“与”词义相同。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苏轼对前朝及宋初律法多有称赏,只对当时多如牛毛的律法颇有微词,并不认可。B.苏轼引用赵充国的话来说明无须兴利以聚财,积粮即可安边境这一主张的正确性。C.荀子认为国君若以欺诈手段对待人民和他国,他们也会以同样的手段来对付国君。D.齐以权谋治国,拥有强大国势,足以称霸诸侯;可诸侯联兵就不堪一击,身死国灭。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兴利以聚财,必先烦刑以贼民,国本摇矣。(2)是无他故焉,唯其不由礼义而由权谋也。16.请比较文中苏轼和荀子治国理政观点的异同。(3分)(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次韵答致政欧阳少师①退居述怀二首(其二)[宋]韩琦尘俗徒希勇退高,几时投迹混耕樵。神交不间川涂阔,直道难因老病消。魏境民流河抹岸②,颍湖春早柳萦桥。相从谁挹浮丘袂③,左右琴书酒满瓢。[注]①公元1071人民流离失所,时韩琦在任。③晋郭璞《游仙诗》中有“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欧阳修辞官回到颍州后,写了退居述怀诗给韩琦,韩琦写下此诗相酬答。B.诗人开篇赞美欧阳修急流勇退,并自问何时可以融入农耕采樵的生活中。C.颔联中“不间”“难因”,突出二人友情的深厚以及对朋友品格的称赞。D.尾联用典,诗人想与仙人浮丘同上仙山,表达想要摆脱黑暗官场的愿望。19.《四库全书总目》中评论韩琦诗歌“蕴蓄极深”,请分析颈联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6分)(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一句写秦国将珍宝到处丢弃,尽显其奢,“____________”一句谴责其掠夺的“贪”,为后文写“族秦者,秦也”蓄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3)“舟”在古诗中是常用的意象,请写出唐诗宋词中带“舟”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诗人往往借酒消愁以排解心中之闷,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18(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23年2月2①的表现②,创造了多项国内首次——首次实现低地球轨道卫星高精度电磁洁净度控制,弥补..了我国天基科学探测领域发展的短板;首次实现在轨精确磁场探测,卫星装载高精度磁强计、感应式磁力仪载荷,获取了宝贵的全球地磁场数据,是我国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地震立体监测体系的重要里程碑。“张衡一号”卫星以其全球观测能力,能够有效捕捉到比地面观测系统多得多的观测震例,从而为探索地震预测科学理论和方法,提供全新的数据和方式。五年来“张衡一号”卫星已记录全球6519次,7级以上震例57次。③,21.依次在文中文中横线处填上给当的成语。①②③22.下列四处破折号中和文中加点处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有见他这么慌过!B.灯光传递着一个信念——只要心中有光,世界蕴有希望。C.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D.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新媒体时代,①短视频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②具有趣味性、生动性、故事性、交互性等特点,③并以碎片化、低门槛和强时效性等特征被视为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路径。④乡村短视频博主基于丰富多彩的乡村资源为基础,⑤以个人化视角和主体性意识进行创作。⑧来发现真实自然的中国乡村面貌,⑨形成极具艺术风格的烟火气息。像“禾下乘凉梦”“开渔第一网”,这些短视频的关键词承载着不同视角下的乡村故事,唤醒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引发乡情共鸣,使乡村短视频成为很多拥有乡村生活经历者的心灵慰藉与乡思寄托,也成为很多城市生活者不曾见过的“新鲜世面”。A,乡村生活不断流动变化。乡村短视频内容生产者也与时俱进,不断建构形成新的风格化影像,展现中国乡村的迷人魅力,使观众对乡村产生无限想象。无论是优雅诗化的田园牧歌、粗B及乡村影像创作的多种可能。23.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24.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个字。(4分)四、写作(60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人最可怕的惩罚,莫过于重复干毫无意义的活!”材料二:抄书的方法很多,有的记主要内容;有的是为研究某个问题;有的目前虽来不及研究,但材料很重要,有意义,就得记录下来。自己抄录的资料多了,重复的多看几遍,不仅可以加强记忆,也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复兴中学学生会拟举办“我看重复”的讨论会,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以该校学生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不少于800字。三明一中2023—2024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2分)1.D解析:D.“唐代之前并没有出现固体糖”错。从文章最后“赋中与沙糖并列尚有‘石蜜’,这是汉唐时代对异国所产固体糖的叫法”可知,唐代之前已经出现了固体糖。故选D。2.C.“宋代熬制沙糖的工艺相当简单,因为其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来自糖霜生产后遗留下来的糖水”强加因果关系。工艺相当简单,与其使用的原材料没有直接关系。且宋代熬制沙糖的原材料“主要来自糖霜生产后遗留下来的糖水”缺少依据,原文说的是“《糖霜谱》指出,沙糖是用甘蔗浆就”。故选。3.AA.“宋代的甘蔗种植只集中在这五个地方”错。原文说“当时甘蔗种植在宋朝的境内非常普遍”。故选A。4.①作者考证出宋代存在的固体蔗糖——“糖霜”和今天的“砂糖”不是同一种事物,所以宋人不可能消费“砂糖”;②依据《糖霜谱》的记载,宋代境内“糖霜”的产量很低,且境外不生产“糖霜”,所以“宋人消费以固体蔗糖为主”不可能存在;③贺威、刘伟荣等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宋代限于技术条件,主要生产“液态糖”,所以“宋人消费以固体蔗糖为主”不可能存在;④作者从《糖霜谱》《农桑辑要》考证出宋代的“液态糖”的专有名称是沙糖,可见沙糖不是固体糖,所以“宋人消费以固体蔗糖为主”不可能存在。5.①从事学术研究,要勇于承认自己的失误;②研究中要尽可能研读更多的文献资料;③善于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④学术研究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只从自己的经验出发。6.D解析:A.“秉昆内心充满了自己没考上大学的内疚之情”错误,秉昆一连串地说“对”,是对父亲问的问题的肯定回答。B.“主要是因为父亲身体的伤病很严重”错误,结合“父亲那时已洗好抹布,正拧着。听了他的话以及那很大的响声,弯着的腰背一动不动地弯了片刻才缓缓直起,慢腾腾地把抹布搭在绳上”可知,主要是因为对秉昆的态度吃惊和气愤。C.“这句话说明父亲对秉昆朋友们的不理解才是父子二人间最主要的矛盾”错误,结合“如果不是哥哥和姐姐都考上北京大学,嫂子也考上了省里的重点大学,父亲也许对他不会有什么失望。如果吕川这个晚上没出现在自己家里,父亲也许还会对他这个小儿子的转正多少感到点儿欣慰”可知,父子间最主要的矛盾是因为秉坤没考上大学,父亲对他很失望。7.C败”的,文章没有使用对比手法。故选8.供到大学里去”“爸,你这叫站着说话不嫌腰疼”。③对话中自然呈现时代背景:以前机会有限,现在不同了。④有利于提升阅读体验,感受作品主旨的深情传递:那就认了你们这一代的命!(答到其中三点即可)9.①人间烟火:一场围绕“志气”的父子的家庭争执,话题涉及考大学、朋友互助等家常内容,展示那个时代普通百姓人家生活。②道义担当:肯定友情,赞成朋友间的互助。人要直面现实,承担起自己这代人的责任。③情怀热望:强调自立自强,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现状,时代在进步,人人都有机会,都要努力向上。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10.D11.C12.B12.BDF高三语文试题答案第页见都忙不过来。[评分标准]选对一处得1分,共313.A解析:“自三公九卿”,表明所有朝臣。14.A解析:对魏晋时期并不认可。15.(1)这没有其他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不用礼义却用权谋。[详解](1)评分标准:4分。“烦”1分,“刑”1分,语句通顺1分。(2)评分标准:4分。“是”1分,“唯”1分,语句通顺1分)异:苏轼侧重宽简刑罚以施行仁政。(关键词“宽简刑罚”)(1分)荀子侧重依照仁义行事,不要滥用权谋欺诈之术。(关键词“不滥用权谋欺诈之术”)(1[参考译文]材料一:《尚书》中说:“帝王对下面臣子的管束要简约,管理民众要宽松。”这是百代不可改变的大道。当年汉高祖入关之后,与秦民约法三章;萧何制定律令,不过九篇而已。到了文帝、景帝之时,刑法几乎无所施用。经过曹魏到了晋代,法律条文越来越多,平民百姓几乎无所措其手敕》接连颁降,条文动辄多如牛毛,以至人的耳目无法周览,脑子想记也记不过来,于是乎法令出现了大问题。臣愚昧,认为此事应当仔细议论,稍微放宽一些。如今御史台的监察官员,一心只在细细考核文书材料,发现指出其中细微的不足,上自三公九卿,补救小过错都来不及。任何事情如果在小处过于苛细,势必忽略大的方面,条文过于慎密的,其实际成效必然会被忽视。所以近年来,水灾旱灾、大小盗贼,各业之民四散流亡,边疆没有安宁之象,都不去问责宰相,而尚书各部中,文书表格如山之重,一天到晚地批阅,在文件末尾签署意见都忙不过来,这完全是苛察小事没完没了所造成的,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周易》中说:“圣人治理财货,须端正言辞,禁止他的百姓做有罪的事,这就叫义。”前代帝王处置财货之事,一定会不过靠收取赋税来谋衣食而已,所以说话刚正而百姓悦服。从汉朝以后,盐、铁、酒、茶这些利润高的货物,严禁私下交易赚钱,还要征收专卖的利益,那些帝王心里明明知道这样做是不合理的,却还要一意孤行,他们的说辞不在理,因而百姓起而为盗。如今想要用严酷的刑罚和不合理的奖赏消弭盗贼,不如让利给百姓,百姓衣食丰足,盗贼便会不剿自止。谋求利益聚敛钱财,得利的是那些大臣,不是国家社稷之福。节省耗费来蓄养资财,是国家社稷之福,而不能使臣子们获利。为什么这么说呢?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而刑罚则是百姓最痛恨的罪恶工具。谋求利益聚敛资财,必然要先制定种种刑罚来残害人民,国家的根本就动摇了。而那些赞成取利于民的臣子,会最先受到朝廷的奖赏。近年来修造宫室城池的巨大投入,平息南方异族和抵御西夏进犯所用的军队,兵车服用器械所费资财,粗略地计算一下,也不下五千万缗之多,要求得西北和契丹,也就只敢远望而不敢靠近了。汉朝大将赵充国曾经说过:“湟中的谷米每斛才八钱。我购买上三百万斛,西羌人就不敢乱动了。”不需要靠苛酷的刑法来残害百姓,而边境一派安宁。当然,如果站在臣子的角度考虑,他们就没有什么功劳可以邀赏了。国君不能细察,竟然用(对)江山社稷的深深忧虑之心,去顺从臣子们的私心,岂不是错得太厉害了吗?——苏轼《刑政》对内不害怕以欺诈人民来谋取蝇头小利,对外不害怕以欺诈盟国来寻求大利;在内不治理已有的国高三语文试题答案第页友邦对他猜疑顾忌,权术诈谋日益泛滥,于是国家免不了被削弱而变得危险,齐湣王、薛公就是这样。所以齐王拥有国势强盛的齐国,不修礼义,只是不断地勾结别国,向外扩张。因此治理强大的齐国,向南足以击破楚国,向西能够使秦国屈服,向北可以战胜燕国,在中原能一举而消灭宋国。等到燕、赵两国联合起兵来讨伐齐国,却如同摧折枯朽的草木,而齐王身死国灭,成为全天下得奇耻大辱,后世说到坏事总要举他的例子。这没有其他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不遵循礼义却沉溺于权谋之中。”——《资治通鉴·周纪四》18.D“表达想要摆脱黑暗官场的愿望”错。(1的颖湖湖畔杨柳婀娜,掩映溪桥。(1分)②既表现了诗人任职时为百姓劳心忧思,(1分)也表达了对欧阳修退居生活的羡慕。(2分)【评分标准】6分。答“对比”也可,意思对即可。[诗意疏通]译文:世俗的人们只羡慕急流勇退的高风亮节,什么时候能真正地混迹农夫渔樵之间。精神的相融共通并不因山河的阔远而阻隔,只说是年老体衰病痛而显得困难。我这大名府一带洪水泛滥,百姓流离失所,而你所在的颍水湖畔却是早春来临柳丝拂着小桥。一起游玩的又有哪个神仙伴侣,左手拂琴,右手持书,清酒倒满了酒瓢。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弃掷逦迤取之尽锱铢(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4)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21.参考示例:①独出心裁/别具一格/匠心独运/别出心裁/独具匠心;②可圈可点/卓尔不凡;③硕果累累。(6分。每空2分)22.B(文中破折号的用法是解释说明,A表示话语间断;B解释说明;C语义转换;D递进)23.④乡村短视频博主基于丰富多彩的乡村资源(或“乡村短视频博主以丰富多彩的乡村资源为基础”);⑧来呈现(或“展现”等)真实自然的中国乡村面貌;⑨形成极具烟火气息的艺术风格。解析:④“基于丰富多彩的乡村资源为基础”句式杂糅,改为“乡村短视频博主基于丰富多彩的乡村资源”或“乡村短视频博主以丰富多彩的乡村资源为基础”;⑧“发现……面貌”动宾不搭配,把“发现”改为“呈现”或“展现”;⑨“形成极具艺术风格的烟火气息”搭配不当,改为“形成极具烟火气息的艺术风格”。24.A随着社会经济发展B更为全面的乡村面貌解析:A处,“乡村生活不断流动变化”的情况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下产生的应填:随着社会经济发展。B处,“优雅诗化的田园牧歌、粗犷豪迈的农村纪实,或是真切乡愁、工匠精神、民族风情”“烟火气息”说的是乡村短视频内容,都能展现乡村面貌,“让人们看到”的首先是乡村面貌,应填:更为全面的乡村面貌。四、写作(60分)25.【评分说明】(一)基础等级评分,主要说明三点。1.高三语文试题答案第页之相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之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①符合题意:完成试题所规定的全部任务,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来写作。对材料内容及含意有明确的态度,能够结合材料内容,紧扣“我看重复”这一主题作出理性思考,态度明确,角度稳定。在“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的前提下,其内容项评一等(20~16分)。在“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的前提下,其内容项评二等(15~11分)。②基本符合题意:基本能完成试题所规定的全部任务,基本能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来写作,大体上能围绕“我看重复”这一主题作出理性思考,态度基本明确,角度较为稳定,阐述看法尚能自圆其说,其内容项评三等(10~6分)。③偏离题意:未完成试题所规定的主要任务,未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来写作,主要内容游移于材料和写作要求之外,与“我看重复”这一主题基本上没有关联,态度不明确,角度不稳定,只是从材属于偏离题意。其内容项评四等(5~0分),“发展等级”不给分。2.逻辑关系。其内容项评四等(5~0分),“发展等级”不给分。3.这一写作任务与要求,考生需在写作中对“我看重复”这一主题表明观点态度,进行分析论证,因此考生的写作应该以议论为主,其他表达方式为辅,不宜写成以其他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①符合文体要求:以论述类文章的形式写作,阐述感悟与思考观点明确,交流文明,针对性强,富分)。注重分析说理,阐述感悟与思考有一定的道理,有一定的启发性。在“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的前提下,其表达项评二等(15~11分)。②基本符合文体要求:以论述类文章的形式写作,基本能做到有感而发,评析基本到位,重点基本把握,有一定说服力。在“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基本清楚”的前提下,其表达项评三等(10~6分)。③不符合文体要求:未采用论述类文章的形式写作,其表达项评四等(5~0分),“发展等级”不给(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人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性2.丰富:④材料丰富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0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⑪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新:⑫见解新颖⑬材料新鲜⑭构思新巧⑮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⑮有个性特征(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四)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酌情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试题分析】本题是依据高考“立德树人”的要求,精心设计的一道有关学习与成长的,富有时代意义、体2020考查考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防套作和防宿构方面进行了积极高三语文试题答案第页的探索,命题立意高远又贴近考生实际,对他们的人生成长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体现了素养考查与思想教育的高度统一。试题在材料的选用方面下足了功夫,所提供的两则材料紧扣“重复”议题,中外结合,关联互补,各有侧重,富有思辨空间。材料一侧重的是对重复干毫无意义的活的强烈否定。材料二是吴晗复”,资料的“重复”,对重复的资料多看几遍的“重复”,考生亦可以进行多维度的思辨分析。当然,考生必须扣紧“我看重复”这一议题进行整体、理性的关联思考。本题预留出较大的写作空间和足够的思辨探析空间,不同层次的考生都能找到可写的角度,这有利于对考生进行思维能力和真实写作能力的考查。命题精心设计前后呼应、环环相扣的写作任务,力求科学合理地对考生的写作水平进行全面考料,以该校学生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定情境,这是写作任务中的关键部分。任务中的“我看重复”是写作任务指令中的主题要求,也是考生分析阐释时应紧紧围绕的出发点。考生应结合两则材料,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重复”是人生的必然,每一个人一生中看似总在循环重复着,重复着学习、重复着工作、重复着生活……。考生应该认识到,需要思辨议论的是“重复”的意义价值,还有“重复”什么、如面对“重复”,有的人在重复不变中困惑迷失,有的人在重复变化中锻炼成长。考生应立足现实,从“重复”与“变化”的对立统一出发,思考什么样的“重复”才是青年人该有的底色,什么样的“重复”人生才是青年人该有的选择,如何在“重复”中锻炼成长取决于青年人的态度与行动,正确的态度行动也可以让重复的人生焕发别样的精彩。“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要求考生写作内容必须与两则材料提供的思考点结合在一起,形成密切的联系,不能架空材料谈“重复”,不可以油水分离,牵强附会,偏转空谈等。但同时也应注意适当、合理的延展,不宜只停留在对材料内容的肤浅议论和简单叙写上,而要充分考虑材料内容的丰富性、复杂性,要注重分析,增强思辨。“以该校学生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规定了写作者的身份,写作需贴近听讲对象,阐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