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精彩课堂课件)高二历史教学课件(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精彩课堂课件)高二历史教学课件(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精彩课堂课件)高二历史教学课件(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精彩课堂课件)高二历史教学课件(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精彩课堂课件)高二历史教学课件(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程标准:1.了解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进;

2.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在中国的产生和实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历程,关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起源和演变。2.难点: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依据和赋税政策调整的作用,认识赋税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实质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规律。时空坐标古代:农业社会,围绕农业、向农民征收,赋役制度近现代:与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现代关税,个税乾坤转,天地变,2005年12月29日,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经人大通过,向全国农民宣布,从2006年1月1日起依法彻底告别延续了两千六百年的田赋,并且还让国家反哺农业。这是史无先例的开端,这是改革开放和"三个代表"的结晶!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富强的验证。材料反映了什么信息?农业税又起源于什么时候?新课导入

2000年,河南省尉氏县后大庄村元墓出土的纳粮彩绘壁画,形象地描绘了农民向封建政府纳粮的画面:仓房前一群农民肩负粮袋,准备将粮食入仓;右侧树荫下,一名身着红袍的官员坐在朱红色桌案后进行登记,案上摊着文书簿册。数千年来,农民为封建国家纳粮当差,承担义务,受尽剥削。▲

元朝纳粮彩绘壁画封建社会和编户齐民之间强制性的人身支配关系目录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010201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租:粮食(粟)调:帛或布学习聚焦古代的赋役除田赋外,还有人头税、徭役等。从唐朝租庸调到清朝摊丁入亩,赋役征发逐渐转到向土地和财产征税,人头税逐渐被废除。赋役制度:是中国历代王朝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以土地和人口为依据向人民强制征收财物、调用劳动力的制度。赋税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赋税和徭役。赋税:原指军事上车马军需的征调,后为维护国家机器运转而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徭役:历代统治者强迫人民(主要是成年男子)从事的无偿劳役。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田赋(租):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丁税:以人丁为主的人头税户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算缗、算车船、税民资)其它杂税赋税徭役①兵役;②力役(庸)③杂役;本质:国家对劳动人民的人身奴役历史解释朝代赋役制度发展演变趋势秦田赋、人头税(口赋)、徭役①征税标准:以?为主→以?为主;服徭役和兵役→纳绢代役。(以两税法为标志)②交纳形式:以?为主→以?为主。(以两税法和一条鞭法为标志)③征税时间:不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④征收种类:?→?;商品税逐渐加重。(以一条鞭法为标志)⑤人身依附关系: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⑥重农抑商,对商品征收重税。汉田赋、人头税(口赋、算赋)、徭役、财产税(车船税、算缗、税民资)、编户齐民魏晋租调制(田亩税和人头税、徭役)唐朝初期租庸调制(田亩税和人头税、徭役)中期两税法(户税和地税)宋方田均税法、募役法元租庸调(北)、两税法(南)、“科差”明一条鞭法;赋役合并,一概折银清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康熙);摊丁入亩(雍正)阅读选必一课本P93-95和纲要上第7课内容,完成表格内容,梳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赋税制度,并总结其演变的趋势,了解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进。请同学们观看左侧漫画,逐张讨论出图片反映的什么时期的什么赋税制度,并概括指出其特征和变化之处?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1)夏朝:任土作贡(实物税)

禹将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上中下三级,按三等九级因田制赋,确定了各州每年应向朝廷进贡的物品种类和数量。

距王城一百里,将割下的庄稼纳贡;距城二百里,把庄稼割去秸杆后纳贡;距城四百里,以粟纳贡。“禹别九州,量远近,制五服,任土作贡,分田定税,十一而赋。”——《史记·夏本纪》1.先秦时期(2)西周:贡赋制度(诸侯向周王缴纳贡赋,为王室服役)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同作战;朝贡述职。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农民为领主服力役,并向领主交纳田赋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3)春秋战国:1.先秦时期原因随着生产力发展,春秋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逐步瓦解,私田出现。表现齐国管仲提出“相地而衰征,”把公田分配给农户耕种,根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以实物税代替劳役税。鲁国前594年“初税亩”是指无论公私田,按亩收税秦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①制定户籍制度,登记人口数量,按人口抽人头税,征徭役和兵役;

②赋税一律征粟,缴纳粮食,以鼓励百姓务农;

③打破公田和私田的界限,所有土地都按统一的标准征土地税影响①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形成;②推动社会转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③是中国古代土地税的开端。赋役秦朝汉朝背景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下,官僚队伍庞大,国家财政负担重;对外战争;修筑长城;统治者修筑陵墓、阿房宫等。汉初统治者鉴于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田赋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即缴纳田地产量的三分之二作为田赋。依据人口和资产向国家承担赋役;汉初:休养生息,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时期:实行十五一;汉景帝时期:实行三十税一人头税秦代的田赋、人头税(口赋、户赋)极高汉朝人头税(编户齐民):分口赋、算赋,规定不分男女,7-14岁每人每年缴口赋20钱;15-56岁每人每年出算赋120钱;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加倍。财产税算缗钱(对商人、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和车船所征的赋税;“税民资”(对财产总额征收);农民饲养六畜要缴税。徭役更卒:法定服务期限是一个月,服役地点是在本郡或本县,承担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陵寝,

以及运输粮食等繁重劳动。正卒:是指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一般是两年。

戍卒:是指到边塞屯戍,役期一般是一年。秦汉赋役特点①秦代田租较重;汉初减轻,但总体田租较轻,人头税很重;②国家对农民的控制严格,农民对国家的依附关系强;③体现了“重农抑商”。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2.秦汉时期汉武帝时期:算缗(mín):征收对象是商人、高利贷者、手工业者及车船所有者。具体规定是民车一乘征一算,商车一乘征二算,船五丈以上者征一算;商贾财产缗钱二千一算(税率6%),手工业者缗钱四千一算(税率3%)。(缗钱是指用绳串起的钱,1缗1000(文)钱,1算为120(文)钱。)告缗:是鼓励知情者揭发瞒报不报或自报不实者。凡揭发属实,即没收被告者全部财产并罚戍边一年,奖励告发者一半财产。汉代赋税制度的评价:①汉代统治者轻徭薄赋,迅速恢复发展了社会生产。②加剧了土地兼并,引发了严重的社会矛盾;少地或无地的农民为逃避沉重的赋役负担,或托庇豪门,加强了豪强地主的势力;或沦为流民,成为社会动荡的重要因素。③大量的编户齐民从政府的户籍中消失,加剧了国家的财政危机。【动动脑】汉武帝时期,老胡一家一年缴税多少?并推测老胡家是?身份长孙8岁老胡58岁老胡妻子56岁儿子28岁次孙3岁女儿30岁儿媳妇26岁田赋:土地产量1/30,种什么交什么。丁赋:7-14岁:每人每年23钱

15-56岁:每人每年120钱,共480钱其他:大龄剩女,每人五倍赋税,补交480钱劳役:老胡和小胡还要各承担不同劳役

汉代的赋役特点:田租较轻而人头税较重共计:983钱可买197石米(一年吃最多200石)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2.秦汉时期均田制、租调制(北魏)(1)魏晋: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2)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颁布均田令,授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北魏均田制与租调制的部分规定】1.男子15岁以上,授给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年满70岁或死亡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露田不得买卖,桑田则永为个人所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买卖。2.土广民稀地区,可以任力耕垦。公田,不得买卖。4.一夫一妇每年纳帛1匹、粟2石……产麻之乡,以布代帛,数与帛同。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3.魏晋南北朝时期均田制意义:(1)使农民得到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男子女子奴婢北魏露田80亩+桑田20亩露田40亩每三人一亩隋口分田80亩+世业田20亩隋世祖即位后废止废止唐口分田80亩+永业田20亩租庸调制——两税法(1)隋:沿用北魏的租调制,并规定50岁以上可以缴纳一定绢代替劳役,叫“庸”,后发展完善为租庸调制。(2)唐朝前期:租庸调制①基础:均田制②内容: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59岁的成年男子。

租:田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的谷物;

调:人头税:缴纳定量的绢和布;

庸:纳绢代役:指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可用纳绢或布代役。③作用: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以庸代役,保证农时,促进农业发展和隋唐的强盛。(3)唐朝后期:两税法①背景:唐朝中后期,土地买卖和兼并严重,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锐降。②实行: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复习纲要上第7课)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4.隋唐朝租:粮食(粟)调:帛或布庸:纳绢代役(3)唐朝后期:两税法①背景:唐朝中后期,土地买卖和兼并严重,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锐降。②实行: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③内容及影响:A.征税对象:一律纳税(不分农商官贵,不分主户客户,以当时居住地编入户籍,定户等高低)。B.征税项目:每户按人丁、资产缴纳户税(按户等),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C.征税标准:“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以财产为主要征税标准。D.征收形式:户税纳钱,地税纳谷物。E.征税时间:分夏、秋两次征税。④地位:两税法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史上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土地、财产为主,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和进步,奠定了唐后期到明代中叶赋税制度的基础。

扩大征税对象,增加财政收入

简化税目,缓和了社会矛盾

开创先河,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放松④税收方式:实物地租+货币地租⑤税收时间:由不定时到定时冬小麦4、5月份收割;春小麦8、9月份收割。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4.隋唐朝租庸调制——两税法⑤影响:积极:a.改变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

b.扩大了税源,增加了财政收入,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

c.由以实物为主到以货币为主转变,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大变革,对后世影响深远。

d.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局限:a.土地兼并不再受限制,越来越严重。

b.大地主隐瞒财产,政府为保证财政又增加捐税把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征收额外杂税,农民负担沉重。

c.没有从根本上挽救唐朝的统治危机。

d.徭役的征发其实并没有废除,大部分力役还是靠强制性征发保障。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4.隋唐朝租庸调制——两税法(3)唐朝后期:两税法(1)税: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2)役:除了征收类似唐朝的庸一样的代役金外,还派发各种徭役,扰民严重。◎宋代土地政策是“不抑兼并”,导致土地买卖频繁,不利税收。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5.宋朝宋代商业发达,商业税比重增大。(3)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1069)(纲要上第9课)

①内容:方田均税法:「方田」是每年九月由县长举办土地丈量,按土壤肥瘠定为五等,「均税」是以「方田」丈量的结果为依据,制定税数。

募役法:又称免役法,政府雇人服役,不服役者交免役钱或助役钱。②影响:有利于减轻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生产时间,增加国家田赋收入。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纳钱代役的推行有利于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1)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

北方:征丁税、地税,

南方:征夏税、秋粮。(2)新增“科差”,按户之上下(南方北方)征收丝和银两。科差:是中国唐宋元历代封建政府征收的代徭税。相似于更赋、力庸。初兴于唐宋,但征收面不广,代役税之外仍有徭役。降至元代遂成正式赋税项目。征收内容有包银、俸钞、丝料、户钞。一般按户摊征,并视情况有所区别,其时,力役、职役仍与科差并征。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6.元朝7.明朝一条鞭法货币地租产生(1)康熙年间(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1711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2)雍正:把丁税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赋税,叫做“摊丁入亩”和“地丁银”。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8.清朝摊丁入亩材料一:摊丁入亩,就是将历代相沿的人头税(丁税),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这直接废除了延续几千年的“人头税”。由此,朝廷放松了对户籍的控制,农民和手工业者可以自由迁徙,出卖劳动力。材料二……废除人头税后,这种对“被征税”担心的消失,直接改变了古人的生育观念,中国由此进入第一波“人口大爆炸”时代,据统计,康熙二十四年,全国人口为1亿,到嘉庆十七年已到亿,这仅仅花了127年时间。——摘编自《历史上影响中国人生活的四大改革》(3)影响:①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②税制的简化,有利于政府的征收,促进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

③避免了隐匿人口现象,有利于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

④劳动者有了较大的人身自由,又有利于手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情境探究】根据下列史料,概括古代中国税收的特点。

正是儒家文化注重德治,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主要宣扬和倡导一种绝对无偿的进贡以体现对国家的忠心,使得古代中国的治税思想具有明显非法制的性质,剥削阶级往往以赋税为名进行横征暴敛。我国古代税收立法虽然也规定了课征的比例,但有法不依,法外征收现象非常普遍。通过巧立名目法外征收往往又使税收立法流于形式,征税随意性大,官吏使用权力的机会多,导致聚敛过度,超过人民的承受能力。——摘编自《中西方税收法律文化比较研究》(1)治税思想深受儒家思想影响;(2)缺乏法制观念,随意性较强;(3)横征暴敛,人民赋税负担沉重。

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认识:①从总体趋势看,税制改革大都围绕着税制的公平、简化方向进行;②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实质是封建生产关系的调整;③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的松弛是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必然结果;④用银两收税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反映;⑤随着王朝兴衰,赋税制度相应地一次又一次从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到“民力殚残”,直至王朝崩解。(史实:秦朝和隋朝沉重的赋税和徭役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使王朝灭亡;西汉和唐朝采取轻徭役薄赋政策则出现了“盛世”。)(

p97“问题探究”)

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标志着在我国沿袭两千年之久的田赋的终结。河北农民王三妮铸“告别田赋鼎”以记之。根据所学,请同学们分析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及发展趋势。(P94“思考点”)(6)重农抑商,对商品征收重税。摊丁入亩两税法和一条鞭法(5)人身依附关系:秦汉赋役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1)征收标准:(2)赋役形式:人丁为主土地财产为主取消人头税两税法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货币地租(3)征收种类:繁杂简单一条鞭法(4)征收时间:不定时定时两税法必须服役(强)纳物代役(弱)以“庸”为标志租调制02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学习聚焦关税制度古已有之,中国一直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但在近代经历了丧失和收回的曲折历程。新中国实行了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关税制度和个人所得税制度。关税:海关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法及进出口税则,代表国家对进出关境的物品征收的税,称为“关税”。关税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制定本国关税制度的权力,管理海关行政的权力,独立处理关税收支的权力。一个国家完整的关税主权一般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权力:

①独立自主地制定本国关税制度的权力。

②管理海关行政的权力。

③独立处理关税收支的权力。关税的作用:①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②保护生产,调节经济;③增加财政收入。总之,关税不但对一国经济具有较强的保护功能,还有促进和支持作用。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历史解释军事功能《周礼·地官》:司关,掌国货之节,以联门市,司货贿之出入者,掌其治禁与其征厘。财政功能西周时期(1)起源:西周时期,货物通过边境的“关卡”就要被征税。《周礼·天官》载:“关市之赋以待王之膳服”。体现当时周代中央征收赋税诸侯国的一种新的手段,来满足王室的供给,以及对于国家今后治理的物质保障。(2)汉朝:在西北丝绸之路主要城市设置关隘或关卡,稽查商旅和通关文牒,征收关税和市租。(3)唐朝:唐后期在安南、广州二地设市舶使进奉海外珍品、后增加征税功能。(4)宋朝:提出“开洋裕国”国策,先后设密州、两浙路、福建路、光南路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5)元朝:元世祖时,于泉州置市舶提举司,掌海外贸易查禁,课植等事。至元三十年(1293年)颁布《市舶则法》,为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市舶管理法则。(6)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宣布解除海禁,在福建漳州府月港设立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税。(7)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开海禁,设立闽、粤、江、浙四大海关。乾隆年间(1757年),只留下粤海关允许西方人贸易,立公行专办夷船货税。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1.中国关税发展历程关税国内关税国境关税近代国家的形成国际贸易的发展1931年,中国开始取消国内关税,单一征收国境关税(8)近代中国(1840-1949)::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①《南京条约》:协定关税,开始丧失;②《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强化西方列强协定关税权;③片面最惠国待遇:失去自主调整税率的权力;④列强长期把持海关大权:1863年11月至1908年英国人赫德任海关总税务司,长达45年。【P95历史纵横】赫德长期把持海关大权有何消极影响?(1)经济:便利了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传统经济遭到冲击;(2)政治:破坏了国家主权,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1.中国关税发展历程①独立自主地制定本国关税制度的权力;②管理海关行政的权力;③独立处理关税收支的权力;B.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都明确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要求关税自主。C.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

①1927:公布《进口税暂行条例》,宣告关税自主;

②1928:发表“改订新约”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主要内容

③至1930年:先后与美、意、英、法、西、日等国重新签订新约,关税自主取得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原因:①民族意识觉醒,主权意识增强;

②民族工业的发展;③南京国民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需要;④南京国民政府提升形象巩固统治的需要。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影响:①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为日后的长期抗战做了物质准备;②一定程度保护了民族工业,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③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④通过改定新约,使南京国民政府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⑤局限性:海关行政管理权仍然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关税未取得完全自主。改订新约(9)新中国成立(1949--至今):中国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①制度确立: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②强化法制化建设:改革开放后,为适应新时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需要,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③进一步完善制度: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10)征收关税的意义: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保护生产,调节经济;增加财政收入。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1.中国关税发展历程P96“学思之窗”阅读材料,思考为什么1985年中国要颁布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1)1985年的:……(2)1951年的:……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历程材料一:中国在沿海开放口岸逐渐设立起由外国人管理的西式新关,新设的海关和原有常关并存。之后,通商口岸的常关渐归新关管理。1927年以后,国民政府逐渐与列强签订关税自主新约。1928年,国民政府实行统税,国民政府陆续废除常关,海陆边关统一征税。由此意味中国全国范围内统一型的、西式近代国境海关最终确立。----摘编自姚永超《论中国海关的起源、布局与体系演变》变化:从传统关税体系向近代关税体系转变;从受列强控制到逐渐关税自主;从海关、常关并存到走向统一的海关。意义:税关体系的近代化;维护了国家主权;保护了国内市场,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

【情境探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中国关税体系的变化和意义。

【情境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和意义。

材料二: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特征:完全自主;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意义:维护国家关税主权;有利于结束外贸入超的局面;保护了民族经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1)含义:是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2)过程:

①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征收;

②新中国成立后:

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改革开放后: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颁布,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经数次修订完善,愈加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3)作用:

①调节收入分配,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

②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③增强公民纳税意识,树立义务观念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2.个人所得税制度(P96“历史纵横”)个人所得税的起源和演进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国家。1799年,英国开始试行差别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此后这成为英国的一个固定税种。英国的这一做法后来逐渐影响到欧美其他国家,再传播到全世界,使个人所得税成为各国广泛征收的一种税种。个人所得税:调节社会分配的重要手段材料2018年6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并征求意见,决定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实现了从按个人到按家庭征税模式征收。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等四项劳动性所得首次实现综合征收,草案增加反避税条款,针对个人不按独立交易原则转让财产、在境外避税等不正当行为,赋予税务机关按合理方法进行纳税调整的权力。这次草案,还首次增加了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居民最关切的专项附加扣除等。当代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修订的历史意义:(1)革新了个税征收制度,规范了个税征收秩序;(2)实行了综合税制,减轻了家庭个税负担,确保了税收公正公平;(3)激发了个人投资热情,促进了实体经济发展;(4)实现税制调试,完善了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原因:(1)个人所得税征收是为调节收入分配,确保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2)计划经济时代,个人和家庭收入整体差别不大;(3)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逐渐加大,社会矛盾激化。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P97“思考点”为什么直到1980年中国才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情境探究】根据下列个税起征点变迁图和所学知识,简析个税起征点的变迁呈现什么趋势,说明了什么?

材料: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