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利用高年级立体图形教学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圆柱体的认识)第一篇:利用高年级立体图形教学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圆柱体的认识)利用高年级立体图形教学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圆柱的认识的教学思考与实践课前思考:圆柱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有关空间图形的内容。圆柱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对它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材安排本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圆和长方体、正方体的基础上来认识的,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学生对圆柱的知识知道多少?了解到什么程度?为此我做了下面的调查问卷。①你能用平面图形变出圆柱体吗?用什么平面图形?②圆柱体和长方体、正方体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圆柱体有几个面?③你觉得这单元会学习圆柱体的哪些知识?为什么?④对于圆柱体你还知道哪些知识?简单的四道题,使得我对学生掌握圆柱体知识的程度有了清晰的了解,其中第二题70﹪以上的学生都能基本答对,且在第三题中学生们说到圆柱的高,侧面是个曲面,打开有可能是个长方形等等有关知识,而对于一、三两道题有见解的学生较少。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圆柱的基本知识对孩子来说很多都见过、听过,但稍有提升、拓展就不知所以然。为此我指定了下面的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在概括抽象中认识圆柱的基本特征。2、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猜一猜等实践活动,认识圆柱的底面、高、侧面。3、在猜测、验证的动手实践中探讨出侧面展开图形状及其与圆柱其他部分的对应关系,并能做出一些结论,培养学生观察、质疑、推测、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4、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和转换,提升空间观念。第一次教学设计如下。一、情景导入1、看大屏,你都看到了什么?由点连成线,由线连成面,面的转动出现了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圆柱。2、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出示课件)它们也都是圆柱体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什么不同点?什么决定了圆柱体的高矮胖瘦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拿出圆柱体进行观察。二、探索学习1、可以看一看、摸一摸、摆弄摆弄,看看你有什么发现?2、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的,你能猜测一下吗?你怎么想的?(排除三角形和梯形)到底是什么形状的,请同学们围一围。你用什么形状围出的圆柱体侧面?为什么其他的图形不行?你有什么发现?三、巩固提高1、判断是不是圆柱体2、利用手里的工具同桌一起合作,制作一个圆柱体。课后分析:1、“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什么不同点?”意图在于让学生初步直观的感受到这些圆柱体都是“上下一样粗”,“只是高矮胖瘦不同”但学生不理解问题无人解答。我想教师作为成年人去预设教学出发点总是有意无意的从自身为起点,有时也会想当然。而学生的思路和思维方式往往需要大量的感性经验和漫长的抽象内化,这样才能形成“不同、相同”这样的概念内涵概括。2、在“看一看、摸一摸、摆弄摆弄,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的发言很少,原因在于问题问的太大,而且学生的基础不够,不知道要发现些什么,应该以什么样的方法有所发现。3、围一围的活动预设是要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感受:也不是所有的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在有些太大有些太小的矛盾冲突中感受必须和底面周长一样才行。但效果不好,原因在于学生将提供的平面图形学具围成侧面粘贴后无法直观感受到这些平面图形底于高和圆柱体之间的关系,而且在粘贴的过程中学生将平面图形重叠粘贴,无法体会底面周长与侧面底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圆柱侧面与底面关系显得尤为困难。感悟:1、做好充分的预设。所谓“预设”就是对自己教学过程的一种预先假设和判断。罗杰斯的人本思想认为: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经验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情感,决不把任何一个学生排除在外。数学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和落实这种教育思想,必须有高效的课堂教学,而高效的课堂教学则来自于合理的智慧的教学预设。只有精心预设才有精彩生成。首先,课堂预设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学校不同学生要有不同的预设,而根本出发点都是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在设计问题时,对于我们这样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工学校学生问题太开放,学生无从下手,指导性不够。其次,深入研究教材后的预设。教师要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编写者按一定的方式(形式、内容)呈现给学生的学习材料,是对学习的一种预设。而教师依据自己经验对教材的再解读就是一种二次预设,最后的效果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认知以及以往教学的积淀。2、操作活动的高效。动手操作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便于学生动手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课改以来对这一点一直非常认同。如何高效的操作?①、操作前要定向指导。学生的学习是从眼、手、脑协调活动开始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操作可使认识的对象与学生之间缩小差距,它是一种定向的心智活动,其方向决定于教学目标、过程和结果,並有利于揭示概念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在学生动手操作前安排一个定向指导环节,一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②、在认识“结点”上操作。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的认知结构类似于一个倒置的圆锥形的螺璇图,它表明认识的螺璇是开放性的,其开口越来越大,意味着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识建构过程,也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逐步地向另一个更高的平衡状态发展。毫无疑问,这个认识螺璇中布满很多的结点,这些结点就是认知的生长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构筑儿童知识大厦的基础作用。如果当这些结点正在生长时,就让学生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③、操作要注意小学生的动手操作习惯和能力。现在的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广泛的涉猎知识,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而且独生子女在家和学校承担的劳动较少,这都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下降。在设计操作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设想学生拿着学具会如何折、剪、画,甚至做一下前期的诊断性前测都是有必要的。3、什么是好的数学课堂问题?能启发学生智慧、激发学生兴趣、唤醒知识储备,归结到最朴素就是适合学生情况的问题。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首先了解学生的经验水平,把准问题起点。其次,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问题。然后,发现学生学习的共性,调整问题策略。还要,正视学生的认知差异,落实分层问题。为此我进行了第二次授课一、情景导入1、看大屏,你都看到了什么?由点连成线,由线连成面,面的转动出现了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圆柱。2、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出示课件)从图中你找到圆柱体了吗?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圆柱体,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柱体。(板书课题)3、圆柱体是个立体图形,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立体图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正方体长方体学习的过程,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我们通过观察发现有6个面以及它们每个面的形状和这些面的大小关系,从而得到它们的平面展开图,之后通过展开图知道如何求表面积,接着推导出它们的体积公式。我们也将按这个顺序学习圆柱,今天只是初步认识了解圆柱有几个面什么形状大小关系以及展开图是什么样的。二、探索学习1、请拿出你带的圆柱体看一看、摸一摸、摆弄摆弄,看看圆柱有几个面,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的?还有其他的发现吗?(学习圆柱的三个面,两个底面圆形一样大,以及一个侧面是曲面)无论立体还是平面图形多有高,你能推测一下圆柱的高是什么吗?强调“距离”一词必须是和两个底面垂直的,(课件演示)它们都是圆柱的高,圆柱有多少条高?圆柱有三个面,两个底面是圆形完全一样,一个侧面是一个曲面,两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它的高。你能拿着自己的圆柱体像我一样边指边说吗?同桌互说,指名说。练习:判断是不是圆柱体?为什么不是?2、底面是圆形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么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的,你能猜测一下吗?你怎么想的?围一围(排除三角形和梯形)怎么验证其他图形呢?剪一剪,你准备怎样剪?同桌一起将侧面剪开,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同桌合作要求(1)、剪开侧面(2)、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3)、它与圆柱的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指名汇报,你还能像他一样说一说吗?三、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接下来会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依据今天的学习你觉得圆柱的表面积怎样计算?分析:1、能从“有点连线,由线成面,由面旋转成体”的高度帮助学生形成立体的认知结果,浅显直观的理清空间图形之间的关系,为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提供平台。2、以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作为学习圆柱体的依托,构建了人教版教材学习立体图形的知识体系,找准了学生学习的知识起点。使学生了解自己从哪里来应该到哪里去。3、回归朴素扎实的课堂。“利用手中的圆柱体边指边说”,“你还能像他一样说一说吗?”这些都是学生不断内化知识,巩固习得的过程。4、空间观念的培养不够,特别是圆柱体高的认识不扎实、不透彻。感悟小学高年级在立体图形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1、指导观察。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非常紧密,也就是学生要学会认真观察周围的实物,重视现实生活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从视觉上去感受空间观念,在学习活动中自己动手动脑,看一看、摸一摸、摆弄摆弄。教师要想方设法直观的呈现教学内容,在本课中高的突破不好最直接的就是这个原因。如何直观的看到高,有老师提意见:可以拿酸奶直插管子,形成的就是高。还有的老师提出是不是可以拿圆柱教具利用铅垂的线直观展示高。还有的提出可以让学生测量高,再问问高有哪些。其实这些方法都是让学生直观的看到高可以在圆柱的侧面上也可以在圆柱内,只要是与两底面垂直就行。2、训练概括。《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相互关系”,所以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练习用语言来进行概括描述,较多的去参与活动,从语言表达和听觉上感知空间观念,不断地丰富空间经验,使空间观念得到形成和巩固。在引入圆柱体高时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说说什么是圆柱体的高”使学生讲以前学过的高抽象成语言,并做出合情推理。之后在演示高后应进一步让学生看着演示在说一说,不能急于给出相对较精准的概念。这比观察实物更有难度,但是对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有很大的好处,这是在观察基础上的一个飞跃。3、练习操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不但要重视观察,而且要重视变被动听讲到一起动手、共同参与,亲身操作。多种形式的操作能使视觉、触觉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其内化功能,以丰富空间观念。先看教具演示,后自己操作从而获得知识,然后上升为概念、法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课在教学高时还可以让学生测量一下高感受圆柱体的高处处相等。这种实际操作不但可以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而且容易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牢固地建立起圆柱体的空间观念。学会运用测量、计算、实际操作、图形变换等方法来解释和处理一些基本的空间与图形问题。4、发挥想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分解图形、想象实物就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而想象具有伴随性,学生在观察实物、概括实物及几何图形时,在练习、操作过程中都始终伴随着想象,这些想象既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本节课结尾部分应让学生闭眼想象一个圆柱体,它的底面、侧面、高。通常先观察实物,然后闭眼想象,其中运用猜想、设计等手段,借助直观图形来进行合情推理,这样既增强了探究的好奇心,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激发出潜在的创造力,又逐步形成合乎逻辑的思考,严谨求实的态度,形成创新意识,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得到了培养。第二篇: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单位:东津新区大埠小学执教者:李有军教学内容:教科书P32-P33教学简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图形》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首先,教材出示学生熟悉的实物图,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引出四种立体图形。然后,教材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辨认和区别四种立体图形,并使学生初步感知各种立体图形的一般特征。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是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教学目标: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具学具准备:课件;12袋各种形状的实物;图形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出示多啦A梦的图片问:“小朋友,小朋友,瞧!谁来了?”(多啦A梦!)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多啦A梦,有一个神奇的法宝,是什么吗?(口袋)师:多啦A梦有一个神奇的口袋,里面装满了各种有趣、好玩的东西,今天多啦A梦给每一个小组的小朋友都带来的一袋礼物,想知道有什么吗?”师:快打开袋子,看看吧!哇,这么多礼物!喜欢吗?(喜欢!)师:但是,多啦A梦要考考我们,他说:“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在一起吗?”[评: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多啦A梦)引入新知,依据了学生的起点,切入点把握好,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二、操作感知,形成表象1.分一分,揭示概念。①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②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③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④活动教师板书:师: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袋子中,依次拿出: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袋子中)2、摸―摸,感知特征a:感知长方体(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2)汇报: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球:光光的,能滚动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C、比较师:请你拿出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把它们平躺在桌上,然后用手轻轻地把它们分别推一下,请停下!请问:你发现了什么?(发现长方体不会滚动,圆柱会滚动。)师:还有什么会滚动呢?(球!)师:我们来看圆柱和球分别是怎样滚动的呢?(出示课件)师:它们的滚动有什么不同?(球可以前后左右任意滚动。它和圆柱滚动的不一样,圆柱只能前后滚动。)[评:在教学方式,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通过动手分,动嘴说等形式,既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还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使学生体验到了合作成功的喜悦。]三、初步建立空间观念1.由实物抽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几何图形。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的长方体,圆柱和球都穿着花外衣,如果去掉它们的花外衣,你们还认识吗?师:其实,它们脱掉花外衣的样子就是它们对应的几何图形。(出示课件)老师边讲边出示课件,并把图形贴在黑板上。[评:由生活中的具体物品,通过课件形象、生动地抽象为数学中的几何图形。过程自然,水到渠成。]2、联系生活,丰富联想。师:其实,像这四种形状的物体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请你们想一想在生活中有什么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呢?(生汇报)四、活动1、游戏:猜立体图形。①教师准备一个袋子,在里面放着几个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②游戏规则:指名摸袋子里面的立体图形并把摸出来的感觉说给大家听,下边的小朋友猜是什么。2、数一数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只可爱的小狗,(课件出示用立体图形搭成的小狗)。在它的的身上有今天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请同学们找一找,数一数它有几个这样的图形组成的?(学生数出各种立体图形的个数。)[评:多种形式,富于变化的练习设计,教者运用了适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游戏法,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思。]五、全课小结小朋友,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好朋友,你喜欢他们吗?六、搭拼学具,拓展创新师:在我们生活当中,这四个小伙伴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呢?现在,请同学们用你们手中的物体搭一件最喜欢的东西,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允许学生下位欣赏)第三篇: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4、35页。【教学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通过本课的学习加强对各种形体的直观感知,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从而为今后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打下良好基础。教材的设计强调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在生动活泼、自主探索的具体活动中,获得直接感受。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关于形状感知方面的经验,组织他们通过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来认识四种几何形体的基本特征,从而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学情分析】我的学生大多是五六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非常弱,加上班上人数多(49人),分组活动不容易组织。另外,据我课前调查,学前班虽然也认识过这些图形,但很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一年级的学生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学生在入校前就已经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和玩具,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就要把这些感知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能比较准确地列举现实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学难点】区分正方体和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教具、学具准备】1.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以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纸盒或竹篮)、遮盖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纸)。2.投影仪和相关的投影片。3.相关的图片或挂图。【设计思路】根据新课标理念、学情与教材分析及确定的教学目标,拟以这样的设计思路进行本节课的教学: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二、动手操作,感知形状特点三、实践探究,形成表象四、抽象图形,认识特征五、实践活动,体验特征【教学活动】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师: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认识这些物体的形状和特征。二、动手操作,感知形状特点师:请四人小组的小朋友动手、动脑,把桌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教师深入学生中,观察学生的分法,参与学生操作,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分一分,让学生初步感受将外形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通过交流汇报,初步了解物体的外形特征,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实物的(不同)形状。】根据学生观察、交流、摸一摸,感受物体的特征。请学生分别介绍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点,并且帮这四种图形取名字。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师:谁愿意介绍哪类物体的模样?(1)每一面都是平平的,四面都有尖尖的角。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2)有6个面。师: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还有不同的数法?(2、4、6面)(3)质疑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师:这两个物体能不能放在一起?(不能)生1:长方体比较长,正方体比较短。生2:发现两个正方体合起来就是长方体,长方体中间切开就是两个正方体。生3:正方体每一面都一样大,而这个图形的上下左右都不一样大。师介绍四四方方的这个图形叫正方体。长长方方的这个图形叫长方体。【设计意图:研究长方体的特征,采取放手让学生根据总结出的研究正方体的方法,进行独立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对学习方法的反思。】2、圆柱的认识师:我们一起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谁来介绍另一种图形给大家认识。(生介绍圆柱)生1:这个侧面是有点圆圆的。生2:上面下面是一样的,都是圆的,里面像一根柱子。师追问:谁再来说说它的模样?生:上面一圈圆圆的,下面也一样。师:圆柱侧面长长的与长方体长长的一样?生:长方体是平平的,圆柱是弯弯的。师:圆柱的圆面与长方体平平的面一不一样?生:一个是圆的,一个是方的。师:圆柱和一个康师付方便盒比较,它们的形状一不一样?生1:圆柱上下一样大,这个方便面盒上面大,下面小。师:像这样上下一样大的,有两个平平的面,身体又是圆圆的,我们把它叫做圆柱。3、球的认识师:还有哪类物体没有介绍?(球)师:你来说说它的模样?记大家记住它。生:它的模样是圆的,它不你正方体一样有尖尖的角。生:它是圆溜溜的。师:请把圆溜溜的的物体放在桌子上。像这种也是圆溜溜的物体。(师拿圆柱和球)生:圆柱有平平的面,球没有平平的面。师介绍像这种圆溜溜的的物体我们把它称为球。师质疑:光盘和皮球一样吗?到底叫球还是叫圆?生:不一样。生:球是胖的,而光盘是扁的。生:很扁的叫圆形,很胖的叫球。三、实践探究,形成表象师:同学们认识了这4种图形,现在,请小朋友看屏幕:师在屏幕上出示一些生活用品,让学生找到相应的图形。【设计意图:课件出示了较多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既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也渗透了分类的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四、抽象图形,认识特征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说出名称,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要求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最后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各种不同形状物体的外形特征后,适时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有利于学生理解物体形状的本质特征。通过引导学生辨认图形和实物,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沟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游戏:你发现了什么?手拿球拍,上面分别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一直保持这个姿势不动,绕导教室一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放在球拍上的长方体、正方体和立在拍子上的圆柱无法滚动?而“躺”在球拍上的圆柱和放在球拍上的球却可以滚动呢?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长方体、正方体的面都是平平的,无法滚动;圆柱两头是圆圆的,有两个面是平平的,圆柱如果“躺”在球拍上,它能够滚动,如果立在球拍上,它就不能滚动,球没有平平的面,容易滚动。【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利用视觉、触觉、运动觉感受、体验不同形状的物体的特征,初步地了解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感受平面和曲面的区别。】五、实践活动,体验特征【设计意图:以连一连的形式使实物和一般模型建立起联系,考察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与理解。】2、可爱的机器狗【设计意图:以数一数的形式对各种几何图形进行辩认,并统计出个数。】3、摸一摸,猜一猜【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游戏的范例,要求学生在看不到实物的情况下,按指定的图形名称摸实物。使学生通过触摸体会图形的特征,加深对图形的认识。】4、搭一搭(1)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桌子上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种造型。先想一想搭一个什么造型,再尝试搭一搭,同桌两人合作共同完成这个任务。(2)搭完后引导学生交流: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搭起来方便,圆柱立着搭也比较方便,而球搭起来则很困难。【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拼组活动,感受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学生既可以用几个相同的图形拼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拼出没学过的图形。拼完后,可以交流一下拼的情况,说一说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5、做一做师:想不想这4种形状的物体都留在我们的课堂。有橡皮泥把它们的形状捏出来。让生展示作品并介绍它们的特点。【设计意图:通过做一做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不同形状的物体的不同特征,巩固学生已经建立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会到在玩中能学到数学知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习自信心。】六、全课总结,情知共融师:小朋友,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学习的?【设计意图: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回顾与总结。】七、板书设计认识图形(一)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第四篇:《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东邵渠镇中心小学张燕本节课是小学低年级数学中数与空间的教学开始,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学习几何概念。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刚刚入学不久的时间进行,这时候的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我把本课大部分教学时间都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本节课的目标定为: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参照教科书上所列举的物体在家里搜集生活中物体,但是有些遗憾的是,三班大部分孩子都或多或少的准备了各种物体,而一班只有两个孩子准备了,兴好我也准备了许多教具。一班的孩子自理能力和三班的孩子相比较弱,所以在布置课前准备时我必须要求到位。我让学生四人为一组,把搜集来的物体摆在一起进行观察,这些物体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和用到的,比如药盒、火柴盒、茶叶筒、铅笔、吸管、魔方等,然后让孩子们根据形状相同的分为一类,孩子们分的非常好,大部分都分出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这样四类。这样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上课时,我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并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同学们通过分类后的各类实物,能够感知每种物体的特征,然后把自己带来的物体与相应的几何图形找到朋友。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了这些物体,并能准确的判断。紧接着我让学生摸一摸,通过摸一摸我让学生说出了每种物体的特征。然后我又让孩子们在小组中闭上眼睛摸出各种类型的物体,或者是闭上眼睛通过摸一摸说出它是哪种物体。最后我又让孩子们玩一玩,小组里可以摆一摆、搭一搭,滚一滚。通过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操作、讨论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还使学生在玩中进一步巩固各种物体的特点,效果不错。本节课也有一些难点,认识物体这节课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是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因为圆柱体有粗细长短之分,学生往往会把它分成不同类型,长方体与正方体又有许多类似,学生又会把它们归为一类。所以仍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巩固认识。第五篇: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篇一: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认识立体图形》是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中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认识四种立体图形(包括实物和模型),了解他们的名称和特征,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四种物体,为接下来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学习做好铺垫。备课时,我借鉴教参,查阅优秀教案,上网搜集资料,设计了一堂开放、活泼、符合新课标精神的课,利用分一分、摸一摸、贴一贴、看一看、说一说、搭一搭等自主、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大胆尝试、自主探索。但是没想到上课伊始,当我让小组同学拿出我课前让他们准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的实物时,孩子们兴奋的玩了起来,有的球甚至滚到了地下,我费了好大的劲才让孩子们安静下来,接着分组讨论、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等的特征时,孩子们用小手摸了,但是不会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后面还算顺利,好歹把这节课上下来了,但是回想起来,这两天一直很郁闷,没想到第一次遇到课堂如此失控的局面。上完课后,我进行了深刻反思,觉得导致这堂课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学生年龄小,人数多(有44人),又加上眼前很多实物的诱惑,结果导致出现了预想不到的难以掌控的情形。2、课前要加强小组合作的意识,互帮互助的意识,别舍不得把自己带来的长方体、正方体等实物拿出来放在一起分类,搭一搭,这样也许就不会出现小朋友们各玩各的局面。3、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4、评价手段不够丰富,评价语言不够生动、灵活、具有启发性。5、问题的设计要科学,语言要儿童化,比如:“让我们回顾一下我们身边的实物,它们的形状各是怎样的?”,可以换一种提法:“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家里的一些物体,它们的形状各是怎样的?”以下几点还是比较成功的:1、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时使学生对物体的认识能由具体物品缓缓前进,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并应用图形特征解决实际问题。2、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由浅入深、由粗到细,逐步探究图形的特征,使探究活动基本做到了有效。4、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多种教学活动相结合,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今后努力的方向:“课堂纪律管理”和“教学评价的丰富”“课堂提问的设计”是我目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庭保洁合同格式
- 高效保证书写作技巧解析
- 软装搭配顾问合同
- 船用燃料油购销合同
- 个人购销合同的贷款事宜
- 短期劳动合同协议书范例
- 造纸厂购销合同的履行和解条件
- 小额贷款合同格式
- 定制保安服务合同模版
- 电器订购合同范本
- 不锈钢蜂窝材料市场洞察报告
- 科研思路与方法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工程水文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有关物业管家培训课件模板
- 肇事逃逸的法律规定
- 300KW储能系统初步设计方案及调试
- 2024年安徽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检修部年度安全工作总结
-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骆驼祥子》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服装的搭配分析课件
- 竞争对手分析管理方案了解竞争对手动态的手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