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的回顾与反思论图书馆高层次人才使用环境的营造与优化_第1页
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的回顾与反思论图书馆高层次人才使用环境的营造与优化_第2页
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的回顾与反思论图书馆高层次人才使用环境的营造与优化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的回顾与反思论图书馆高层次人才使用环境的营造与优化

1高层次人才匮乏高素质专业人员是繁荣图书馆研究、振兴图书馆事业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据统计,到1997年为止,全国共有55所大学设有图书情报学专业,其中12个单位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特别是1991年以来,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3个单位设立了图书馆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后,我国的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初步形成了较完备、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以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提出科技信息专业要培养“能在各种信息机构、媒体、信息系统和网络环境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理论从事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的专门人才”;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专业规定“为工商企业、党政机关、新闻出版、科技文化等部门的信息机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信息咨询和信息系统管理,并具有科研教学能力的专门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各类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50多个,每年可为社会输送大量高层次专门人才。但作为此类人才需求的特殊机构——图书馆界,人才匮乏的现象仍十分严重。特别是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管理专业的高层次人才难进难留现象更为突出。主要反映在:①人才引进方面处于劣势。随着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各行各业对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图书馆学、信息学人才的需求更具广泛性。毕业生就业范围绝不囿于图书馆。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1986-1988年三届本科毕业生92%以上分配在各类图书情报机构。90年代初,毕业生就业走向发生了变化,即到图书情报机构的工作者从80年代的92%迅速下降到1997年的17.4%,到新技术公司和商贸公司等信息产业就业的人数增长了50%还多。获得图书馆学硕士以上学历者留在图书馆工作的更为少见。②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1994年,全国高校图工委对北京、武汉、广州等地在图情事业单位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作了一次调查,其中安心于本职工作的不足40%。以国家图书馆为例,1992-1996年间共调出481人,平均每年有100多人,其中有很多是研究生和本科生,大多数是当前图书馆急需的人才。全国图书馆界的“大腕”尚且如此,其他图书馆的人才流失现象就更可想而知了。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地位低,二是收入少。多年前,就有很多人撰文探讨如何扭转这一状况,但至今未见成效。图书馆社会地位低、收入少是不争的事实,难道这就是不能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唯一理由吗?各用人单位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使用上是否也存在着弊端呢?笔者认为,图书馆人才匮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管理体制方面的因素,也有思想观念方面的因素。目前图书馆界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但对如何安置、使用这类人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高校图书馆如何营造和优化人才引进环境,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用武之地,是需要认真探讨和解决的问题。2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的意义图书情报一体化一直是图书馆界的热门话题。学科综合化的趋势及多样化信息需求加速了图书情报一体化的进程,新技术的发展又为图书情报一体化准备了充分的技术条件。新型图书馆的职能应该是而且必须是图书与情报的结合。这是因为一方面图书馆拥有尚待开发的丰富的馆藏文献,另一方面情报信息业人才掌握着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两者结合,效益非凡。图书馆充分发挥情报信息服务的职能,这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图书馆谋求发展的必由之路。众所周知,美国的三大图书馆——国会图书馆、国立农业图书馆和国立医学图书馆,既是图书馆又是情报中心。美国国会图书馆一方面做着大量的传统性的图书馆工作,另一方面也在开展情报服务工作。该馆设立的科技部和情报研究部,收集了大量的技术报告,并根据国会的要求,编写数以百计的研究报告。它们的情报产品如文摘、索引等,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图书情报单位所订购,充分体现了图书情报一体化的特点。1995年10月,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正式合并,这是我国图书情报结合的典范。它打破了条块分割的局面,使原来相对分散独立的信息机构转变为联合的信息机构,使原来相对封闭的信息变为开放的信息,使信息资源得到互补和共享,从而发挥信息综合、网络、整体和高速的效益,使图情一体化形成规模、优势,产生效益。而优势增强和效益的增大必然带来地位的提高,很多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纷纷申请到上海图书馆工作,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3增强信息公司的竞争力当今信息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市场之一,1993年全国各类咨询机构就已达4万多家,从业人员约100万。几十家国际著名的信息公司和计算机公司相继在华注册,全球排名前10名的信息技术公司已全部打入中国市场。信息需求量的快速增长,为图书馆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近年来,高教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出现了共建、合并、划转、合作、企业科研单位参与等多种办学形式,合校后的高校图书馆综合实力得到增强,服务领域扩大,职能相对延伸,体现了集成化产业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是社会上任何一家信息公司都不能相比的,主要体现在:①全国高校图书馆拥有近5亿册藏书,馆藏丰富,各学科及专题资料比较全面,尤其是外文图书资料,无论在数量方面还是质量方面都具有很强的资源优势。此外,高校还拥有大量有价值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试验报告等。②高等院校拥有大批专家、学者、教授,他们可以提供指导与合作,从而使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权威性。③高校图书馆都具有现代化的信息服务设施,可为图书馆全方位的服务提供物质设施方面的保障。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根据市场需求,为企业、政府、科研机构、个人提供其所需的高质量的信息产品方面具有其他单位不可比拟的优势。但要办好高校图书馆的信息中心,一定要进行观念的转变。社会上的信息公司实行的是有偿服务,而我们一直强调图书馆是公益性服务机构,对有偿服务的开展不力。笔者认为,图书馆提供社会化信息服务是时代的要求,责无旁贷。如无相应的经济效益,缺乏经济驱动力,等于自断生路,社会效益又从何谈起?另外,信息用户是接受有偿服务的,关键是服务的质量和提供的产品是否物有所值。据了解,图书馆有很多馆员都在社会上的信息公司兼职。如果我们有自己的信息公司,实行有偿服务,不但可以充分利用馆内这部分人力资源,还完全有可能吸引高层次专业人才来馆就业。4集约型组织管理+专业小组负责制目前高校图书馆以传统工作流程设置部门的线性组织结构,其缺点是显而易见的:①对外,它与高校教学研究活动严重脱节,即存在功能的割裂和封闭性。②对内,只突出行政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没有形成业务上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高层次专业人员很难也疏于对业务工作进行指导。有人提出在图书馆实行集约化组织管理,这种想法是可行的。集约型组织管理就是馆长领导下的专业小组负责制。这种组织管理形式把同学科专业的专业馆员(具备有关的专业学位和文献信息管理学位)集合在一个专业小组里,他们负责有关学科文献的选订,有关专业的咨询指导以及网上相关专业信息的下载、整理等。专业馆员下面再设若干相关业务人员职位负责其他业务工作,如文献分编、文献整理和借阅等工作。这种集藏、借、阅、参等多种服务为一身的专科知识集藏与服务为一体的结构带有浓厚的学术性。在人力、物力资源投入相同的情况下,采用集约化组织管理,既能与教学科研相结合,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及科研能力,又能充分发挥图书馆高层次专业人才业务指导的作用,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成就感。专业小组的组长应由高学历专业人才担任,要以岗定人,不要因人设岗,必要时可以虚位以待,公开招聘。5按岗取酬/专业馆员人才群体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动态平衡系统,此系统在运行中应得到调整、补充和完善。为了合理安排和使用人才,使其能力与岗位相适应,知识、专业与工作相适应,就必须优化用人机制。图书馆高层次人才之所以流失,与用人制度和竞争机制不健全有很大的关系,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将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人才的发展和成长。西方和港澳地区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即专业馆员和非专业馆员,前者具有图情专业硕士以上学位,后者大多具有本科或本科以下学历。两类人员的分工也很明显。专业馆员大多在参考咨询部门工作,包括书刊选订、专题数据库介绍及开发利用、网上资源利用、读者辅导等。非专业馆员则从事图书馆一般辅助性工作。两支队伍的工资待遇也相差较大。我们虽不能照搬他们的用人办法,但这种用人思路是可以借鉴和参考的。目前我们图书馆专业人员的工资标准基本上是按职称发放的,但我们不能“只以职称论英雄”,特别对高层次人才来说,由于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实践技能,在工作中往往起着骨干和中坚的作用。但由于资历所限,暂时评不上高级职称,报酬不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几年前,北京大学图书馆进行了一些改革,他们将工作进行细化和岗位评估,分为9个等级,每个等级又分为若干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以责定岗,以岗定人,按岗取酬。岗位之间的酬劳拉开了很大的档次,每年进行考核与调整。在进行此项工作时,职称只是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