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3第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详解)_第1页
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3第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详解)_第2页
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3第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详解)_第3页
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3第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详解)_第4页
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3第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课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回答1~2题。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A.利用单一指标B.利用综合指标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2。图中甲、乙、丙三地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分别是()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读我国四大茶区分布图,回答3~4题。3.关于四大茶区,叙述正确的是()A.四大茶区1月份均温都在0℃以上B.同一季茶叶采摘时间自南向北逐渐推迟C.江北茶区和江南茶区以长江为分界线D.自南向北,茶区土壤酸性呈增强趋势4。“南茶北引”过程中,茶叶在江北茶区易受到的自然灾害有()A.低温、冻害B.台风、寒潮C.水土流失D.风暴潮、霜冻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2008年和2009年两大产业结构图。读图,回答5~6题。5.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产业产值保持稳定不变B.目前该市以第二产业为主C.2009年第三产业比重最大D.产业结构应坚持均衡发展6。该市目前面临资源、能源短缺;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劳动力,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环境承载力达到极限。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加大科技投入,减少企业数量,发展第三产业B.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C.引进高技术人才,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D.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缓解土地紧缺的局面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读某城市空间分布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回答7~8题。7。图中四个阶段按时间的发展演变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③①④D.①④③②8.图中发展阶段表明()A.①阶段以农业为主体,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明显B.②阶段区域以小城镇为主,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C.③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D.④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区域处于不平衡状态读某地区示意图,回答9~10题。9。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边界有实有虚C.属于不同层次的区域D.相互间区域环境差异大10.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C.丙区域河流长但流量季节变化小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11。2006年夏季,重庆市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为挽回旱灾的部分经济损失,重庆市政府组织农民工赴新疆摘棉花。事实上,以前就有大量重庆民工到新疆摘棉花.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试分析上图中两区域差异最大的气候特征。(2)制约新疆棉花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最不利自然条件是什么?其针对这一不利条件在生产中应采取什么措施?(3)试分析重庆农民工赴新疆摘棉花的社会经济原因。(4)重庆某乡镇的小明先去成都与表哥会合,再去南疆摘棉花,如何走最近?请你帮他选择经过的主要铁路线。(5)乙图中①山脉是我国西部两大盆地的分界。山脉北侧的盆地中多为半固定沙丘而南侧多为流动沙丘,试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差异形成的自然原因。第2课区域发展差异下面是两个区域图,读图完成1~2题。1.下列关于甲、乙两地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甲地位于南温带②乙地地形为山地、丘陵③乙地位于甲地的东南方向④甲、乙两地均位于流域分水岭处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2。甲、乙两地相似的地理环境特征有()①海拔高于四周②气候较周边地区凉爽③干湿季明显④植被以草原为主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读三个经济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表,完成3~5题。年份1980198519901995比重增减东部52.352.953.858。3+6。0中部31.231.129。827.6-3.6西部16.516。016.414.1-2.43。下列属于三个经济地带划分依据的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经济发展速度C.经济发展潜力D.经济结构特征4。下列有关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错误的是()A.东部经济增长速度快于中西部B.东部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C.东部经济为正增长,中西部经济为负增长D.中西部与东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有所扩大5。为了加强三个经济地带联合与互补发展,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工业发展类型主要为()A.劳动密集型B.资金密集型C.技术密集型D.严重污染型下图是我国东、中、西部部分指标占全国比重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6.图中反映出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是()①人才缺乏②交通落后③资源短缺④外商投资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下列措施中,对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见效最快的是()A.加大铁路建设力度B.加大政策支持力度C.加大资源开发力度D.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了缩小东、中、西部经济差距,促进三个经济地带的协调发展,20世纪末,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据此完成8~9题。8.适于中部地带发展方向的是()A.大力开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学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档消费品工业B.重点开发长江上游地区能源和矿产,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C.建设成为我国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和商品粮、农牧渔副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基地D.广泛参与国际竞争,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和国际金融业9。限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稀缺性资源是()A.水资源B.石油资源C.天然气资源D.太阳辐射能10。下图是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有关资料,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A、B、C分别代表的是西部、中部、东部经济地带。(2)能反映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指标是图中的出口额和外商直接投资。(3)结合有关知识分析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位优势。下图为沿106。5°E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11~13题。11.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A.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C.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D.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12。有关①地形区农业发展条件及面临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A.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B.地势平坦,草原辽阔C.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D.土壤盐碱化严重,多中低产田13.有关②地说法正确的是()A.与①地气候类型相同B.与①地相同,以水田为主C.地方性土壤为紫色土D.盆地地形,比①地太阳辐射量多14。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沿海设立了一批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开启了外商在中国大规模投资的序幕。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图。材料二外商在中国投资产业结构图(2000年)。材料三不同年代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地区比例(%).1990年1995年1999年2000年东部地区93。8687。6987。7787.83中部地区3.879.259。389.17西部地区2.273。062.853。00(1)材料一表明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商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是(填正确项字母)()A.自然条件优越B.市场潜力大C.矿产资源丰富D.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熟E.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2)材料二表明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产业结构特征是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第二产业);表中反映出外商在中国投资的地区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外商在东部投资的原因。(4)中西部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吸引投资?第3课区域经济联系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完成1~2题.1。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A.ⅠB.ⅡC.Ⅲ D.Ⅳ2。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①东北地区②西北地区③青藏地区④西南地区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3~4题.3。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Ⅰ.①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Ⅱ.①河流域为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而②河流域以沼泽为主Ⅲ.①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Ⅳ。①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A.Ⅰ、ⅡB.Ⅰ、ⅢC.Ⅱ、ⅣD.Ⅲ、Ⅳ4.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A.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千米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川气东送工程是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我国第五大工程.读川气东送示意图(甲)、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目标图(乙),回答5~6题.5。下列关于川气东送工程说法正确的是()①川气东送工程主干道在湖北省内线路最长②川气东送工程主干道避免了穿越长江③工程沿线自然带表现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④川气东送有利于改善沿线城市大气质量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②④6.2010年同2005年相比,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出现的变化是()①能源消费结构以可再生能源为主②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均有增加③煤炭的消费量大幅度下降④天然气的消费增比幅度上涨最快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②④读“我国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图A)和“IT产业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图B),完成7~8题。7.图A中,我国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①是指()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环渤海地区D.闽南地区8.图B为IT产业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c是指()A.制造和研发环节B.品牌和核心技术C.加工和组装环节D.市场和运输环节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河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a、b、c、d四条河流依次是()A.长江、汉江、湘江、珠江B.岷江、大渡河、长江、珠江C.黄河、汾河、渭河、汉江D.黄河、渭河、汾河、汉江10。甲城市所在的省(区)计划将d河的水北调,补给c河流域。关于这一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工程难度大,需要修建穿山隧道,地质条件十分复杂B.该工程修建不会对武汉市带来任何影响C.该工程主要目的是缓解c河流域生产、生活用水紧缺和生态环境问题D.该工程修建也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迅速发展从19世纪后期至今,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11~13题.11.能反映世界汽车产业中心转移方向的是()A.①→②→③ B.①→④→②C.③→④→② D.④→①→③12.世界汽车产业中心不断向中国转移,主要是因为中国()A.消费市场扩大B.原料供应充足C.劳动力廉价 D.技术水平较高13.汽车产业中心的转移会使中国()A.环境污染加剧B.就业压力增大C.人口向内地集中D.产业升级加快14.读世界三个国家跨区域调水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①为美国(国家)的北水南调工程;②为埃及(国家)的西水东调工程;③为中国(国家)的南水北调工程。上述工程主要是解决其所在国家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2)图①所示区域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图②所示区域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图③所示区域季风气候显著。(3)在图③所示的三条输水线路中,水质最好的是西线;输水量最大的是中线;投资成本最低的是东线。(4)试分析跨区域调水给受水区生态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15。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已经正式开工,工程近期供水目标是以解决城市缺水为主,兼顾生态和农业用水。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统计,我国水资源有80%以上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该地区的人口占全国的53.5%,耕地占35。2%。而在长江流域以北广大地区,人口占全国的44。4%,耕地占59。2%,水资源仅占14。7%。请你应用上述资料,说明南水北调的必要性。(2)为了使长江水过黄河,设计者考虑了两种方案,请分别指出这两种方案的优缺点。甲图所示方案优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图所示方案优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南水北调工程为平衡我国水资源贡献巨大,但开发新水源同样重要。下图为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在凝结、蒸馏、蒸发、加热中各选一个词表示①②两阶段:①阶段:蒸发,②阶段:凝结.

第一章第1课1.A2.C第1题,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是依据流域这一单一指标划分的.第2题,甲地位于贺兰山以西的腾格里沙漠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乙地位于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丙地位于渤海海域,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海洋污染。3.B4。A第3题,江北茶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江南茶区延伸到长江以北;自北向南,茶区的土壤酸性呈增强趋势;受气候影响,同一季茶叶采摘时间大致自南向北逐渐推迟。第4题,江北茶区位置偏北,冬春季节易受寒潮、风雪、低温、冻害等影响.5.C6.B第5题,该市2009年的第三产业比重约为50%,大于第二产业,说明目前是以第三产业为主。各地区产业结构应合理发展,而非均衡发展。第6题,缓解资源、能源短缺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是进行区域间的合作,实行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7.C8。B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并形成了一些卫星城,故C项正确;A、B、D错误。第8题,②阶段为离散阶段,对应于自给自足式,是以农业为主体的阶段,以小城镇发展为主,缺少大中城市,没有核心结构,不构成等级系统。故B正确;A项①为扩散阶段,对应于工业结构高度化阶段,中心城市的轴向外扩散带动中小城市发展,点—轴系统形成.C项③为强化阶段,对应于工业化兴起、工业迅速增长并成为主导产业的阶段,中心城市强化,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开始形成.D项④为成熟阶段,对应于信息化与产业高技术化发展阶段,区域生产力向均衡化方向发展,空间结构网络化,形成点-轴-网络系统,整个区域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化区域。9.D甲、乙、丙、丁四区域的划分依据是植被;边界具有过渡性,是虚的;属于同一层次的区域;相互间区域环境差异大。10.D甲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光照、热量都比较充足;乙区域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量小,季节变化也小;丙区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河流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11.(1)图甲阴天多,图乙晴天多.(2)灌溉水源不足。推广或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喷灌或滴灌技术)。(3)重庆劳动力充足,新疆劳动力少;政府的政策引导;增加农民收入。(4)成渝线、宝成线、陇海线、南疆线。(5)天山北侧的准噶尔盆地西部有一些山口,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气流可以深入,因而降水多于南部地区,沙漠地区水分条件优于南部,因而多为半固定沙丘;而天山南侧的塔里木盆地是封闭型的,降水很少,所以沙漠中多为流动沙丘。第2课1.C2。D第1题,甲地在南回归线和30°S之间,属于南温带;甲地坐标约是(27°S,28°E),乙地的坐标约是(35°S,142°E),因此乙地在甲地的东南方向。第2题,甲、乙两地都是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季,植被以草原为主。3.A4.C5。A第3题,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三个经济地带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因此也成为三个经济地带划分的依据。第4题,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都呈增长趋势,只是中西部地区增长较为缓慢。第5题,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土地价格较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有较大的优势。6.C7.B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科技人员、运输线路、外资占全国的比重都比较低,制约经济的发展。第7题,优惠的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利于吸引外资。8.C9.A第8题,A、D两项是东部经济地带发展方向,B项长江上游位于西部经济地带。第9题,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但水资源严重不足.10.(1)西部中部东部(2)出口额外商直接投资(3)①自然条件优越;②临海,便于对外联系,开放程度高;③交通便利;④发展早,经济基础好;⑤科技水平高,工业化水平高;⑥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高;⑦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产业结构相对合理。11.B12。C13.C第11题,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有:1月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南、北方分界线;水田、旱田分界线等。第12题,①处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陡坡应退耕还林还草。第13题,②地为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①地为温带季风气候,①地为旱地,②地为水田,地方性土壤为紫色土。四川盆地阴天多,太阳辐射量少。14.(1)①外商在中国投资增长速度变化大(波动性强);②1990~1992年增长(上升);③1994~1995年和1997~1999年减小(下降);④1992~1994年增长速度最快;⑤1998~1999年增长速度最慢BDE(2)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第二产业)①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沿海地区)或集中程度高;②东部高西部低(从东部向西部递减)(3)原因:①地理位置优越;②交通便利;③地势低平,气候温和多雨(气候条件优越);④经济发达,城市密集;⑤基础设施完善;⑥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⑦文化科技发达,人口素质高;⑧市场潜力大,居民消费水平高,购买力强;⑨经济腹地广;⑩市场经济体制健全,优惠政策多(政府管理比较高效)。(4)对策:①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投资环境;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③改善生态环境;④加大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⑤扩大(税收等)优惠政策;⑥调整产业政策,引导投资方向。第3课1.C2.D第1题,西部地带经济发展水平低,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但开采能力较弱,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能源自给率应该提高。图中Ⅲ曲线1980年以来表示的能源自给率状况总体提高,2005年前后达到最高值,最可能是西部地带;东部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能源储量不足,Ⅳ曲线自给率最低,且逐渐减少,应代表东部地带,则Ⅰ、Ⅱ应分别代表中部地带和我国能源自给率。第2题,东北地区本身需要大量能源,青藏地区则主要是太阳能、地热等不便输送的能源,水能也因其地势复杂不便开发,而西北地区的煤、石油和西南地区的天然气等便于输送的能源可大量输往Ⅳ地带。3。B4.D第3题,跨流域调水的原因在于调入区水资源短缺,调出区水资源相对富余。图中①河为辽河,流经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