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感应与《史记公羊传》中的大一统论_第1页
天人感应与《史记公羊传》中的大一统论_第2页
天人感应与《史记公羊传》中的大一统论_第3页
天人感应与《史记公羊传》中的大一统论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人感应与《史记公羊传》中的大一统论

汉代初年的“黄老之学”强调“清静无已”,中央没有严格控制地方王子。因此,一些有偏见的王子可以利用。因此,在景帝时代,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叛乱,被称为“七国之乱”。“七国之乱”尽管被平息,但是也严重削弱了汉朝的实力,此外北方匈奴的强大,对汉朝统治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威胁。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汉武帝急需要一种有助于统治的理论,在思想上,政治上起到统一思想,稳定人心的作用。董仲舒的“大一统论”可谓顺利时代的要求,并且对于汉代,乃至于后世封建统治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一、董仲舒关于“思想”的认识董仲舒(前179—前104),西汉著名的儒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董仲舒一生经历了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这一时期是汉代政治、经济最为发达的时期。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时任江都相的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第一次系统性的提出了“天人感应”以及“大一统论”等学说,并且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是董仲舒思想的哲学基础,董仲舒将周朝以来的神秘主义思想,例如天道观、五行学说、阴阳理论等,在吸收法家、阴阳家、道家、名家等思想的基础上,将其与儒家传统理论整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具有董仲舒特色的新儒家思想体系,并且被汉武帝所采纳,成为了汉代核心政治思想,对于后世的封建统治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董仲舒所生活的时代,是西汉经济最为发达,政治最为稳定的时期,同时也是思想上最为活跃的时期。汉初统治者虽然以“黄老之学”作为统治思想,但是并没有像秦朝统治者那样严令禁止其他学说的发展。此后,汉孝惠帝废除“挟书之律”,汉武帝又广开献书之路,从思想上打消了儒生对于政治的恐惧,纷纷走出山林,宣传儒家思想。由于秦朝的思想高压政策,以及社会动荡所影响,儒家思想完全不具备系统性,从司马迁所撰写的《史记》中就可见一斑:“传《诗》,于鲁有申培公,于齐为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传《书》,为济南伏生;传《礼》,则鲁之高堂生;传《易》,则淄川刘歆。”因此,当时的儒家思想仍旧不具备成为统治思想的条件。五经之中,董仲舒最为擅长的是《春秋》公羊学,“大一统”这个概念,也是从此书中找到的。《公羊传》中有言:“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原书中所谓的“大一统”是指历法上的统一,董仲舒则创造性地将其解释为思想上,政治上的统一。董仲舒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意思是说,大一统是天地的基本法则,古往今来万事万物都需要统一。董仲舒的这种思想很快就得到了汉武帝的高度认同,并且将其尊为汉代官方的正统学说。纵观汉初统治者由于害怕集权专制导致民变,在政治上始终采取一种“无为而治”的态度,但是这种政治模式对于一个帝国而言是极为不适合的。此外,各地诸侯由于过于放任,力量不断地壮大,对于中央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威胁。“七国之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汉武帝即位之后,所要面临的是一个极为尴尬的政治局面,如果继续实施“黄老之学”,那么国家必然会再次遭遇到内乱,正所谓此消彼长,内乱所造成的国力消耗,对于北方匈奴而言,无疑是增加了可乘之机,那么必然会遭遇到亡国的危险。然而,推行政治上的改革,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政治思想,否则的话必然引发一场新的政治动荡。因此,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以及“大一统论”可谓是解决了汉武帝的燃眉之急。二、董仲舒关于“大一统论”的思想建元初年,汉武帝下诏征集全国的知识分子就如何治国问题展开一次大讨论,在和汉武帝谈论的过程中,董仲舒就已经提出了“大一统论”,明确指出统一是宇宙不变的法则,也是政治的不变法则,统一就是要归于中央。但是,迫于当时以窦太后为首的“黄老”政治思想集团,董仲舒并没有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看法。建元六年,窦太后崩,董仲舒向汉武帝敬献了“天人三策”,可谓是一举名动天下。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是“大一统论”的哲学基础。在“天人三策”中,董仲舒构建了一个以“天道”为核心的新儒家思想体系。董仲舒指出:“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此外,董仲舒肯定了统治者的权力源自于“天”,正所谓“德侔天地者,皇天佑而子之,号称天子。”因此,皇帝成为了一个国家理所当然的最高的统治者,是不容许任何冒犯的,否则的话,必然会获罪于天。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董仲舒进一步提出了他的“大一统论”。董仲舒首先从《公羊传》中找寻“大一统论”的理论根据,在《春秋公羊传》中曾有过这样一段话:“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这段从字面上而言,可谓是言简意赅。意思是说元年是君主即位的第一年。春天是一年之中的第一个季节。王指的是周文王。为什么要先说王,而后说正月呢。因为这是周文王所制定的历法,是天下都统一的历法,因此被称为是“大一统”。由此可见,这段话和政治并没有太大关系,然而董仲舒却从中发现了特殊含义。董仲舒在对汉武帝解释这段文字时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此时,董仲舒已经将原本对于周文王历法的称谓上升到了一个宇宙论的高度,“大一统”已经变身为宇宙存在的基本规律了,正因为如此,治理国家理所当然应该“大一统”。正所谓“王者受命改制,以统天下,令万物不化,一一皆奉承之始,故言大一统。”董仲舒的“大一统论”具有极为丰富的理论内涵,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所谓一个中心就是“大一统”,三个基本点则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君心,明教化”、以及“法天守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最为著名的政治主张,与秦朝的“焚书坑儒”相比,董仲舒所要求的是将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并且长期贯彻下去,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大一统”。“正君心,明教化”表明董仲舒试图凭借“天人感应”学说来限制君主权力。“法天守道”则说明,董仲舒试图和保守势力之间达成一种妥协,并且将“黄老之学”与儒家思想融合。综上所述,董仲舒的“大一统论”是一种融合了多种思想的,综合性思想体系,对于促进政治稳定,思想统一具有积极的作用。三、董仲舒思想的历史意义董仲舒的“大一统论”无论是对当时的时代,还是对此后的封建王朝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首先,从儒家思想上来看。在董仲舒之前,儒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系统性的理论体系。一方面是因为秦朝的思想政策,另一方面是因为战乱,导致了儒家思想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断层。董仲舒本人也不是孔子思想的嫡传弟子,因此董仲舒的儒家思想从本质上而言,并非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而是一种吸收了法家思想、道家思想、阴阳理论、五行学说的新儒家思想。因此,可以说董仲舒第一次实现了诸子百家在思想上的“大一统”,从根本上解决了这种思想在政治上的冲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不是为了消灭其他思想,而是实现一种统一的政治思想,将政治思想与学术思想区分开来。其次,从政治上而言。董仲舒的“大一统论”为汉武帝提供了新的政治纲领,解决了汉武帝在政治思想上的矛盾,对于汉代政治以及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董仲舒以春秋大义作为基本原则,维护汉朝政治的统一。宣扬君主权力的至高性,来加强中央集权。提倡“德主刑辅”,完善国家的“法度”,无疑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此外,汉武帝正是凭借“大一统论”才能够集中全国的力量,对抗北方侵略者匈奴,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统一,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大一统”的思想,中国封建国家才能够延续2000年之久。再者,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董仲舒思想的意义更是巨大。董仲舒思想是关于国家统一的思想,对于历朝历代而言,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因此,董仲舒的思想在历朝历代之中都有坚实的拥护者。例如,西汉的杨雄、东汉的杨震、宋代的杨时,以及朱熹等人。朱熹对于董仲舒思想既有继承,又有深化。朱熹是宋代大儒,儒家理学的创始人,其可谓是儒家思想之集大成者。朱熹对于《春秋》也极为有研究,并且高度赞同董仲舒的“大一统论”,并且将其作为一种基本的历史观,并且将“辨正闰,认正统”,“明顺逆,黜僭伪”,“诛乱臣,讨贼子”,“内中国,外夷狄”等思想加入其中,丰富了董仲舒“大一统论”的内涵。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也将“大一统论”作为基本标准,高度赞扬了那些维护国家统一的民族英雄。例如,岳飞、宗泽等人,都得到过朱熹高度的评价。此外,“大一统论”成为了历朝历代维护国家统一的有力思想武器。例如宋代的杨家将,誓死捍卫领土完整。南宋的岳飞曾发誓“踏破贺兰山缺”。明代的戚继光、史可法,袁崇焕等人。正是因为有了“大一统论”中国才能够屹立于东方两千年而不倒。最后,我们也应当看到董仲舒“大一统论”思想中的历史局限性。董仲舒的思想归根结底是一种封建思想,其所倡导的是“忠君爱国”,并且将君主神化,这在无形之中给人民套上了一副难以打破的枷锁。董仲舒理论中的神秘主义,对于儒家思想自身的发展也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最终导致了儒家治国思想走向僵化。正所谓物极必反,董仲舒思想是封建主义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其走向灭亡的动力。董仲舒“大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