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暗的心》的多重解读
1979年,《现代照明》的著名经典《岑福拉科普拉斯》(现代照明)受到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该内容在49分钟内被删除。2001年在科波拉的策划下,该片得以恢复本来的面目,再次引起关注。在图像无限增殖,文学的地位几乎是穷途末路的今天,本文的目的不在探讨《现代启示录》自身,而是想重温为影片提供故事原型的康拉德的名著《《黑暗的心》(HeartofDarkness)。这是一部在在西方文学史上有着重大而深远影响的著作,艾伯特·J·格拉德称之为“用英语创作的最伟大的几部短篇小说之一”。《时代》周刊称这部小说是现代文学最著名的小说之一,“不计其数的青年人通过阅读像《黑暗的心》这样的作品,第一次感到了文学的力量。”《黑暗的心》由康拉德的代言人马洛担任叙述者,讲述他乘坐汽船到非洲,而后沿刚果河深入非洲内地。一路上他不断听说非洲腹地有一个叫库尔茨的白人代理商脱离了“文明世界”,与非洲的土著黑人混在一起,被土著奉为神明。马洛被深深地吸引,对此人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千方百计想见到他。同时他一路上亲眼目睹了外国殖民者大肆掠夺下的非洲丛林阴森恐怖的景象。历经了千辛万苦后,马洛终于见到了库尔茨。然而此时库尔茨已经重病缠身,奄奄一息,被抬到船上不久就死了,但他在临终前同马洛谈起他在丛林中的真正感受,连呼“太可怕了,太可怕了!”遵照库尔茨的嘱托,马洛把一包有关他个人生活的手稿交给了他在英国的未婚妻。自《黑暗的心》问世以来,评论家从人性、语言层面、心理分析以及叙述模式等多种角度对其进行了阐发和解读,深入挖掘了文本的多重含义。随着后殖民主义理论的风云突起,围绕小说文本中的殖民话语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评论家认为这部作品通过对非洲殖民者对非洲土著居民进行的奴役、勒索、掠夺、杀戮等非人行径的描述,揭露了打着传播文明旗号的殖民主义者原本残酷无情丑恶面目。但是70年代以来,该小说受到了一些后殖民批评家的强烈攻击,他们认为《黑暗的心》是一部“充满了种族歧视的作品”,是一部宣扬把黑色人种非人格化的小说,所以不能被称为伟大的作品。笔者认为,这两方面的观点都公允不够,有失偏颇。学界的争论使我想起了福柯说过的话,重要的不是作品解释的年代,而是解释作品的年代,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后人对文本的阐释也会带着他们的时代特征。本文认为康拉德在《黑暗的心》中对殖民主义的态度是矛盾含混的。一方面,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初期的欧洲,在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势力膨胀的背景下,作为一名白人作家,一个帝国的叙事者,殖民主义的话语特征必然渗透在他的作品中,作者也难免流露出对非洲黑人的歧视,因此小说的叙事话语带着“欧洲中心论”的殖民主义色彩;另一方面,19世纪的最后一二十年同时又是一个自我怀疑情绪日益增长的时期,有关社会倒退和民族衰落的忧虑不胫而走。这一点对康拉德的影响也是无可置疑的,这在他的作品中也有所体现。白人对非洲的侵略又唤起了作者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因此,在小说中读者也能读出作家对殖民者的批判。任何作家都不可能超越其所处的社会现实而存在,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社会环境对作家的影响一定会在其作品中有所表现,正如爱德华·赛义德所认为的那样,没有哪位学者能够抵挡他的民族或他所属的学术传统加在他身上的压力。康拉德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正值欧洲殖民主义发展的高潮时期,欧洲诸殖民帝国控制了世界上近三分之二的陆地。同时,欧洲思想界弥漫着一种文化相对主义的思潮。借助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文化相对主义者认为,“人类的个体发展是由儿童走向成年,与此相似,整个人类社会群体的发展也是由野蛮逐步走向文明的,这个过程是普遍的,不可避免的。天性的冲动,直觉思维和对魔法的崇拜,这些人类早期的特征,必将被思考、抽象思维和接受真正的宗教等人类成熟阶段的品质所代替。”因此,欧洲殖民者认为欧洲文明无论在道德上还是科技上都比其他文明高级。那些亚非地区的人类仍处于幼年时期,还是野蛮的和蒙昧的。位于西方殖民语境下的康拉德在《黑暗的心》中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殖民主义的倾向。在康拉德的眼中,非洲是原始、黑暗、危险和野蛮的,是需要欧洲的征服和教化的。正如小说的题目《黑暗的心》所暗示的那样,形似心脏的非洲大陆,特别是其心脏地区刚果河上游是黑暗的,这块黑暗的地区是需要作为“光明使者”的白人来帮助才能获得光明的。细读小说,我们发现黑暗被作者用来暗指昏暗神秘的欧洲丛林。黑暗还代表着混沌未开,代表着落后。让我们来看看作者对英国和刚果的两条河流的描述。泰晤示河在作者眼里是具有悠久历史和辉煌成绩的。“这条宽阔又古老的河流一直为两岸的人民无私地奉献…它那伸展出去的躯体显示了作为一条通向世界尽头的河流的恬静的尊严。”众所周知,泰晤示河是英国的象征,而英国当时号称“曰不落帝国”,作者把它描写成要“通向世界的尽头”,殖民者的野心在这里是昭然若揭。同样,作为刚果象征的刚果河则是不能与泰晤示河相提并论的。“刚果河决不是一条荣誉退休的河,它没有做出贡献,也不享受养老金。”由于受到文化相对主义的影响,康拉德认为幼年时代的非洲是无法与成年时代的欧洲同日而语的,作为非洲文明象征的河流没有哺育出发达的文明,没有做出过贡献,是应该退休了,是应该让”文明先进的”欧洲来取而代之的。“它也不享受养老金”,欧洲殖民者没有必要给非洲留下任何东西,因此,他们对非洲的肆意侵略也是理所当然的。非洲人在作者的笔下也是蒙昧愚钝的。比如马洛船上那个受过训练的黑人司炉,“他是一个经过改良的标本,能看好一个立式锅炉的炉火”。当他做这个简单的工作时,却仍显得那么无知,“他显然鼓足了勇气斜着眼睛去看那蒸汽压力表和水位表”,“他所知道的是,如果那个透明的管子里水没有了,锅炉里的魔鬼就会渴得受不了,因此大发脾气,马上进行可怕的报复。”这里这个受过教育的黑人被“异化”成了一件标本,说明在欧洲殖民者的眼中的黑人是被非人格化了。另外这个受过教育的黑人尚且这么无知,尚且对工业化时代的推动器的锅炉一无所知,何况那些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呢?由此可见非洲人的愚昧,非洲的落后,惟其如此,非洲才更需要欧洲的征服和教化。非洲不仅落后、愚昧,还是危险之地,是瘟疫肆虐之地。小说中非洲海岸边的一艘法国军舰上的人在非洲常常因热病而死;许多贸易站的代理人也深受瘟疫的折磨。然而康拉德认为非洲的危险还不止于此。非洲更大的危险在于那未被征服,不曾有光明出现过的黑暗荒野,这黑暗的荒野会使欧洲的文明重新黑暗化,使欧洲重新堕入黑暗的深渊。库尔茨就是最好的例子,这样优秀的“欧洲文明之花“最终也被黑暗非洲所吞噬:“这里的荒野曾经摸过他的头,你们瞧,光光的象一只球,荒野抚摩过他,…荒野曾经占据了他,拥抱过他,钻进他的血液,耗尽了他的肌肤,用一种难以想象的残忍的仪式将他的灵魂收归它所有了。”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黑暗的心》中的殖民主义倾向。然而正如康拉德的精神世界充满了矛盾一样,我们也可以在这部小说中看到作者对待殖民主义的矛盾看法。同时,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创者之一,康拉德认为文学作品的含义不应该是单方面的。在1918年给BarretiH.Clark的一封信中,康拉德指出:“一个文学作品不应该只限于单方面的意义或趋向于一个明确的结论。正因为如此,这就是越接近于艺术性,它就越需要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特征。”尼采也曾说过:“凡存在的东西都是既公正,又不公正的。两者都同样能找到理由。”受这样的创作观点以及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康拉德在《黑暗的心》中也流露了其反殖民主义的倾向。通过对主要人物库尔茨的描写,康拉德揭露了殖民者的贪婪凶残。库尔茨的“母亲是半个英国人,他父亲又是半个法国人,可以说全欧洲曾致力于库尔茨的成长”,从身份上看,他是欧洲的象征;他是画家,诗人,音乐家,雄辩家,他可以当任何政党的领袖,他的这些才能是现代欧洲政治和文化的产物,因此,他是西方文明的象征;同时他在非洲所从事的职业,掠夺财富,也使他成为欧洲殖民者的象征。因此,库尔茨是欧洲殖民主义的代表,他的残暴无情集中体现了殖民者的罪恶。当马洛见到他时,他贪婪地张着大嘴,“仿佛要一口把所有的空气,所有的泥土和他面前所有的人全都吞进肚子里去”。他聚敛的象牙比其他贸易站收到的总和还要多,他用善辩的言辞和能发出电闪雷鸣的火枪使得当地的土著把他当作半神半魔,对他顶礼膜拜,反抗者都会被他杀掉,而且把他们的脑袋挂在院子里的高竿子上。通过对这个“文明”白人的残暴行径的“反讽”描写,小说就呈现出一种“张力”,殖民者的残忍也跃然纸上。康拉德还借叙述人马洛之口表达了自己对殖民主义的思考。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听说了库尔茨的丰功伟绩之后,马洛对他充满了崇敬之情,迫不及待地想见到他。小说实际是以马洛对库尔茨的追寻为线索的,在这个过程中,马洛逐渐认清了库尔茨的贪婪和邪恶。通过这样的叙事结构,作者表达了他对殖民主义的认识过程。同为白人,遵循了同一条路线,然而马洛最后没有堕落成库尔茨那样的殖民者。他不盲目信奉殖民主义思想,也不认为欧洲文明真有多么高尚。他同情黑人。在目睹了白人殖民者的罪恶行径,看清了库尔茨的堕落之后,库尔茨最后的叫喊使他认识到了自诩为优等民族的人类代表的欧洲的黑暗,并对他们失去了信心,他觉得,“天下再没有任何动人的言辞,能比他最后一次真正的肺腑之言更能让人失去对人类的信心了”。作为欧洲殖民主义代表的库尔茨之死正是作者反殖民主义思想的表征。由此可见,康拉德在有力批判殖民主义的同时亦捍卫了支撑殖民主义的西方意识形态。那么,康拉德对待殖民主义的态度何以如此矛盾呢?一个作家的生活经历是其创作的源泉和宝藏,不管怎样的素材,他个人生活的影子总是要或隐或现地表现在作品中;他的创作总要表现出一种文化背景,这一背景又和作家成长的环境、人生之路息息相关。康拉德创作的时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此时,英帝国正处于鼎盛时期,号称“日不落帝国”,因为它的殖民势力已几乎遍布全世界。冒险故事是维多利亚时代最典型的文学类型,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常常流露出作者作为大英帝国的一员所怀有的公民自豪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绝大多数英国公民都是狂热的“爱国主义者”。殖民者的工作被形容为是无私的、严肃的和崇高的;大英帝国本身象征着责任心和公正。这种“爱国”狂热对已是英国公民的康拉德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影响。但是,康拉德出生于沙俄统治下的波兰,父母都为波兰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童年和少年时期深受沙皇殖民统治、迫害之苦,青年时期又颠沛流离,去过很多殖民地,亲眼目睹了殖民地人民所经受的种种苦难。这样的苦难经历使他逐渐获得一种罕有的深刻的洞察力,使他能体察到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政策背后隐藏着无情掠夺财富的动机。并促使他勇敢地用自己的小说创作揭开殖民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安全标准化安全培训考试试题下载
- 2024-2025新版车间安全培训考试试题A卷附答案
- 2025年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参考答案(典型题)
- 2025年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参考答案【能力提升】
- 2025-2030年中国LED显示屏市场发展形势与产业投资风险研究报告
- 2025班组三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典型题)
- 2025年公司及项目部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培优B卷)
- 2025公司项目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参考答案【培优】
- 2025年新入职工职前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真题汇编
- 2025至2031年中国白18k珍珠吊坠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MOOC 感测技术-武汉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婚礼女方家族代表致辞
- (高清版)TDT 1037-2013 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 道路材料知识培训课件总结
- 矿山运输及安全
- 铅锌矿的选矿工厂自动化控制技术
- 2024年采血针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
- SL176-2007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
-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知识体系整理
- GB/T 25436-2023茶叶滤纸
- 反腐倡廉廉洁行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