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讲义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讲义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讲义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讲义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讲义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思维知识整合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内容、作用及地位:项目同化作用类型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地位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必需成分生物成分生产者自养①主要为绿色植物②光合细菌③化能合成细菌,如硝化细菌①把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成复杂的有机物②将光能或无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生态系统的基石,主要成分消费者异养①绝大多数动物②寄生生物①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②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最活跃的成分分解者异养①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②腐食性动物,如蚯蚓、蜣螂等把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必需的关键成分2.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二、食物链和食物网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2.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与营养级的对应关系食物链草→兔→狐→狼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所属生物类型主要是绿色植物植食性动物小型肉食性动物大型肉食性动物营养状况自养直接以植物为食(异养)以植食性动物为食(异养)以小型肉食性动物为食(异养)重要作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沿此渠道进行3.食物链的特点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中间不能有任何间断。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因为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经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倒转,所以箭头方向一定是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一般来说,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最多不超过5个。消费者级别与营养级级别的关系:因为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所以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即消费者级别+1=营养级级别。4.食物网:(1)概念: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2)形成原因: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3)作用: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的重要条件。(4)特点对某种动物而言,其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可能不止一种,可能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既不是单个个体,也不是某个种群,而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数量。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2.能量流动的过程(1)能量的输入源头:太阳能。总值: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2)能量的传递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3)能量的转化: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和热能。(4)能量的散失:通过呼吸作用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3.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四、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模型分析1.能量流动的不定时分析由图可知,除最高营养级外,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有: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2.能量流动的定时分析:由图可知,除最高营养级外,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有: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暂时未利用的能量。五、分析碳循环的过程,概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碳循环的过程分析(1)碳出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碳返回非生物环境的途径: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2)碳的存在形式与循环形式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非生物环境中:主要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物质对象: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范围:生物圈内。过程:动力:能量。特点:全球性、循环性。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1.区别: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形式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生物群落内:有机物;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CO2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反复循环范围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生物圈2.联系:到底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1)能量流动是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2)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3)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能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七、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种类概念传递形式与来源实例物理信息自然界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场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物理过程,来自非生物环境或生物萤火虫的荧光,植物花的颜色化学信息在生命活动中,生物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信息素,来自生物昆虫的性外激素,狗利用其小便记路行为信息动物通过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的信息动物的行为,来自动物蜜蜂跳舞,鸟类的“求偶炫耀”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举例:层次作用举例个体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①海豚依靠“回声定位”实现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完成取食与飞跃;②莴苣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③动物的换毛现象受光信息的刺激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①植物开花需要光信息刺激,当日照时间达到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开花;②昆虫通过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个体前来交配群落和生态系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①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采食的信息;②森林中狼与兔依据对方的气味进行捕食和躲避捕食八、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区别实质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影响因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实例①在池塘洗衣后池水仍能保持清澈。②气候干旱时,森林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变化不大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②黄土高原被破坏后的恢复。联系①相反关系: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强。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九、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正反馈调节作用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平衡使生态系统向着更好或更坏的方向发展结果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说明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正反馈调节往往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常具有爆发性,经历时间也短十、生态平衡的概念及调节1.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2.生态平衡的特征:结构平衡: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保持相对稳定。功能平衡:生产一消费一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正常运行。收支平衡: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平衡。(3)生态平衡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概念不同生态系统具有在一定范围内消除外来干扰的能力,这种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同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不同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自我调节能力越弱综合试题训练1.科研人员为研究某地近海食物网的季节性变化,采用测量生物不同组织中稳定同位素13C和15N的含量、按公式计算等方法,获得部分生物的平均营养级,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季节小黄鱼所处的营养级有差异,这可能与其食物来源改变有关B.图中所有生物不能组成生物群落,但可组成一个完整的食物网C.春季梭子蟹的营养级高于夏季,说明该季节其获得的能量比夏季少D.13C和15N在生物群落中分别以CO2和含氮有机物的形式流动2.马来西亚等地生长的寄生植物大王花(又称腐尸花)无根和叶,其花苞展开时直径可达一米,散发出腐臭的气味,吸引丽蝇等腐食动物为其传粉。绿色植物角蜂眉兰的花极像一只雌性胡蜂,并会模仿雌性胡蜂特有的气味,吸引雄性胡蜂为其传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大王花和角蜂眉兰都是生产者,丽蝇和雄性胡蜂都是消费者B.角蜂眉兰同时发出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吸引雄性胡蜂为其传粉C.上述实例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3.图1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2为D种群中不同体长个体的食性占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和D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B.若池塘中投放大量体长为的D种群个体,一定时间内A、B种群数量会增加C.若D种群中所有个体体长均为,则该种群同化量增加1kJ时至少需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生物的能量为10kJD.该池塘生态系统由A、B、C、D共同构成4.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其中字母表示各组成成分,箭头表示部分碳元素的流动方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b、c、d代表的生物可能组成多条食物链B.a→b过程依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图中缺少b→a、c→a和d→a为分解者,只包含真菌和细菌5.如图是统计某生态系统中仅有的组成食物链的三个种群(Ⅰ、Ⅱ、Ⅲ)一年内能量流动的部分数据(图中数值为相对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Ⅱ→Ⅰ→ⅢB.种群Ⅱ全部生物通过呼吸散失的能量值约为C.不同营养级之间能量以有机物为载体进行流动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6.如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饲养草鱼时的能量流动过程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能量值。池塘中无其他消费者,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B.草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与其同化量相等C.第一、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b×100%D.提高草鱼的消化能力可能会提高第一、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7.近几年我国畜禽养殖业呈现散养户一专业户一规模化的梯度发展,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但规模化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某地为处理畜禽粪便,建设了沼气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建设沼气池处理粪便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B.沼气池中的沼液、沼渣可以作为肥料,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能量C.处理粪便的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其加快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D.畜禽同化的能量有一小部分传递给处理粪便的微生物,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8.如图是人们设想的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可表示植物利用的氧气B.飞船中的能量循环利用,使飞船生态系统保持长期稳定C.分解罐中的微生物可将流入的排出物分解,为立体农业中的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D.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需宇航员进行调控9.如图表示甲、乙两个生态系统中积累在植物和土壤中的有机物的比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可分别表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和寒带针叶林生态系统B.植物枯枝落叶的量越多,则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一定越多C.乙中土壤有机物的比例小说明该生态系统中植物吸收有机物的能力强D.适度增加耕作次数会使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物的比例减小10.如图表示“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根据图示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沼气池的建立丰富了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加速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该农业生态系统不能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但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C.桑园里养蚕、养鸡丰富了桑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该农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不需要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就可以维持相对稳定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CO2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都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发生在生物群落内部,只有生物才会对信息产生反应D.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12.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郑重承诺:中国将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或个人等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CO2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碳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B.每个自然生态系统都可依靠自身实现“碳中和”C.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增加生产者的数量D.过度的人工碳排放可能会导致海平面上升13.某单作茶园(种植单一品种茶树)由于重金属污染导致土壤中的有机质过度积累。科研小组对其实施了植物修复技术,通过选择适宜的大豆进行茶、豆间作,大豆从被污染土壤中吸收重金属,并将其转移、贮存到地上部分。收获两季大豆后,茶园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明显下降,且土壤肥力明显提升。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茶园生态系统的修复是否成功,主要看其是否能长期保持稳定B.重金属污染导致土壤有机质过度积累的原因可能是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降低C.进入生物体内的重金属大部分被代谢掉,少部分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逐渐积累D.大豆作为修复植物的优势在于吸收的重金属会因收割而去除,同时与大豆共生的根瘤菌能固氮14.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研究人员对黑松老龄生态系统(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生态系统(砍伐后22年)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检测,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黑松生态系统生产者活生物量/(g·m2)净初级生产力/(g·m2·a1)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量/(g·m2·a1)老龄12730470440幼龄1460360390注:(1)生产者活生物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产者的有机物总量;(2)净初级生产力是指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A.黑松老龄生态系统中每年每平方米有470g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的碳最终均会以CO2的形式返回大气中的CO2库C.碳在黑松老龄生物群落和黑松幼龄生物群落中都是以CO2的形式进行传递的D.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可知,黑松老龄生态系统能降低大气中的碳总量15.烟粉虱是一种活动能力较弱、吸取多种植物汁液的害虫,巴氏新小绥螨是烟粉虱的天敌。为了探究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科研人员在田间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中两次喷洒农药的种类及剂量均相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烟粉虱与为其提供食物来源的植物之间不属于捕食关系B.推测t6时再次喷洒相同剂量的同种农药后,曲线最低点应高于B点C.在田间释放巴氏新小绥螨防治烟粉虱的效果优于化学防治D.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都运用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功能16.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促进或抑制这个系统的工作,如果是促进,该调节就是正反馈调节,反之则是负反馈调节。如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三种动物之间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2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1中存在负反馈调节,图2中存在正反馈调节B.图1中甲、乙、丙三者之间形成的食物链是乙→甲→内C.图2中若污染不断加剧,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D.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17.月亮湾公园是襄阳汉江国家湿地公园的一部分,却曾经沦为垃圾场。2014年以前,园区内垃圾堆积高达20多米,杂草丛生,河道堵塞,水系不通,且水质恶化,游人避而远之,候鸟更是难觅踪迹。经过当地政府坚持不懈的努力,该公园现在成为了鸟类的天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工业污水的排放,受到很大的污染,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含N、P等的无机盐也越多B.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由于污染而死亡的鱼腐烂后会加重污染并导致更多鱼死亡属于正反馈调节D.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受严重破坏,物种数可能大量减少,抵抗力稳定性降低18.胁迫是指一种显著偏离于生物适宜生活需求的环境条件。水杨酸可以减轻胁迫对植物的不利影响。在镉的胁迫下,添加适宜浓度的水杨酸可激活苦草体内抗氧化酶系统,降低丙二醛和H2O2含量,有效缓解镉对苦草的氧化胁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水杨酸能缓解H2O2对苦草的氧化作用B.在胁迫环境下,苦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C.通过生物富集作用,镉能沿食物链传递到更高营养级D.在镉的胁迫下,苦草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稳态19.某海域生态系统渔业资源种类多样、数量众多,其中以头足类、灯笼鱼和金枪鱼等资源量最为丰富。为开发和保护该海域资源,促进其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某科研单位调查了该海域某年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研究发现该海域能量来源主要为碎屑和浮游植物,相应的食物链即为碎屑食物链和牧食食物链,能量主要分布在6个“整合”营养级。在两种食物链中,能量在相邻两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如表所示(能量在Ⅰ和Ⅱ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Ⅱ栏目中数据,以此类推)。请回答:能量来源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ⅠⅡⅢⅣⅤⅥⅦ浮游植物碎屑总能量(1)该海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高。该稳定性形成的基础是__________。(2)据表可知,在调查期间,流经该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能量呈__________(填“上窄下宽”或“下窄上宽”)金字塔形;在碎屑食物链和牧食食物链上,相邻两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__________。(3)灯笼鱼类在头部的前边,眼的附近,身体侧线下方和尾柄上,有排列成行或成群的圆形发光器。该发光器发出的光可用来诱捕食饵,迷惑敌人,引诱异性,以利于集群生活。发光器发出的光属于__________信息,上述事实表明信息在生态系统中具有__________的作用。20.为强化和提升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和水域生态修复工作,国务院办公厅于2018年颁布《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现常年禁捕,使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从而提高________,是保护水生生物的根本措施。长期的过度捕捞、水上航运、食物资源下降以及水体污染等使长江江豚濒临灭绝,开展长江江豚保护工作已刻不容缓。若将长江江豚迁移到水族馆进行专门保护,这种保护叫作_________。(2)江豚属的印度洋江豚、长江江豚和东亚江豚属于不同物种,原因是_________,保护三种江豚主要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3)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种群数量通常采用_________,而长江江豚数量少等原因不适宜采用这种方法。环境DNA(eDNA)技术是一种新型生物资源调查手段,是指从环境中提取DNA片段,结合PCR和DNA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来定性或定量检测目标生物,从而确定其分布状况等。研究者用eDNA技术检测水域中长江江豚的相对生物量,可进一步根据营养级之间的_________估算出鱼类等生物量,进而评价流域的生态环境。(4)"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每年春天河豚要逆流而上,从大海洄游到江河来产卵,这种生物学现象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信息。水上航运对长江江豚的影响主要是大型船舶的噪音对江豚的声学定位系统产生干扰,影响江豚探测环境、捕食等活动,这体现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不同季节小黄鱼的食物种类和数量会因温度、光照等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其营养级也会随之改变,A正确;分析可知,图中没有第一营养级(生产者),故图中所有生物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食物网,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图中所有生物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生物群落,B错误;春季梭子蟹的营养级高于夏季,但两个季节中梭子蟹的食物种类和数量不确定,故春季时梭子蟹获得的能量不一定比夏季少,C错误;在生物群落内13C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D错误。2.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大王花是寄生植物,没有根和叶,是消费者;角蜂眉兰是绿色植物,是生产者;丽蝇为腐食动物,营腐生生活,属于分解者,A错误。行为信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向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的某种信息,角蜂眉兰的花形是物理信息;角蜂眉兰模仿雌性胡蜂发出的气味是化学信息,B错误。题述实例中植物都是通过信息传递吸引动物为其传粉,这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C正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双向进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D错误。3.答案:D解析:由题图可知,D捕食C,C和D都捕食A、B,C和D存在捕食、种间竞争关系,A正确;若池塘中投放大量体长为的D种群个体(100%肉食性),则这些个体只捕食C,不捕食A、B(生产者),故一定时间内A、B种群数量会增加,B正确;求至少需要消耗某营养级生物多少能量时,能量传递效率应按20%进行计算,个体体长均为的D种群同化量增加1kJ(25%来自C,75%来自A和B)时,至少需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生物的能量为1×25%÷20%÷20%+1×75%÷20%=10(kJ),C正确;该池塘生态系统由该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非生物环境构成,D错误。4.答案:D解析:A、由于每个营养级都有多种生物,因此图中b、c、d生物可以组成多条食物链,A正确;

B、a→b表示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该过程主要依靠植物的光合作用,B正确;

C、由于各生物都会呼吸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图中缺少b→a、c→a和d→a,C正确;

D、f为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真菌和细菌,此外还有少数动物,如蚯蚓等,D错误。

故选:D。5.答案:B解析:根据图中三个种群同化的能量的数值,并结合能量流动的特点可知,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Ⅱ→Ⅰ→Ⅲ,A正确;种群Ⅱ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种群Ⅰ同化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根据图中数据可知,种群Ⅱ全部生物通过呼吸散失的能量值+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值,B错误;不同营养级之间能量以有机物为载体进行流动,C正确;题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100%=20%,D正确。6.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植物固定的太阳能为a,草鱼从植物处同化的能量为d,同时草鱼还同化了部分饲料中的能量,即g。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与人工输入的能量之和,即a+e,A项错误。消费者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草鱼同化的能量除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外,另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项错误。第一营养级周定的太阳能是a,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为d,故第一、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a×100%,C项错误。提高草鱼的消化能力可增加草鱼对植物的消化吸收量,从而可能会提高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D项正确。7.答案:A解析:沼气池产生的沼气可提供能源,沼渣可作为肥料还田,这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A正确;沼气池中的沼液、沼渣可以作为肥料,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但不能提供能量,B错误;处理粪便的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者能加快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畜禽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且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而处理粪便的微生物是分解者,其不属于任何一个营养级,D错误。8.答案:D解析:图中①可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二氧化碳,A错误;密封飞船中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但能量是不循环的,需要利用太阳能才可以使飞船生态系统保持长期稳定,B错误;分解罐的微生物通过其分解作用,将粪便中的有机物等分解成无机物,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因而可以为立体农业中的植物提供无机盐和二氧化碳,但不能提供能量,C错误;该生态系统涉及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因而自我调节能力差,需宇航员进行调控,D正确。9.答案:D解析:热带雨林中植物茂密,植物体内积累了大量有机物,据图可知,甲土壤中有机物含量较高,说明甲土壤中分解者分解活动可能较弱,甲更可能是寒带针叶林生态系统,乙更可能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A错误;植物枯枝落叶量多时,如果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强或降雨量大(枯枝落叶容易被冲走),土壤中的有机物不一定多,B错误;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比植物中的少可能与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强有关,植物不能直接吸收有机物,C错误;适度增加耕作次数有利于农田生态系统土壤中分解者的有氧呼吸,有利于加快有机物的分解,即适度增加耕作次数会使土壤中有机物比例减小,D正确。10.答案:D解析:农作物秸秆、残枝败叶以及粪便等中的有机物可在沼气池中多种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变成无机物,这些微生物属于分解者,沼气池的建立丰富了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加速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该人工生态系统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B正确;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桑园中养蚕、养鸡丰富了桑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C正确;该农业生态系统不断有物质的输出,为保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经济效益,需要人为进行物质和能量的投入,D错误。11.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都在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A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但在人工生态系统中,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可来自人工投放,B错误;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也存在信息传递,如莴苣的种子必须接收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C错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三者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12.答案:B解析: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的循环形式是CO2,A正确;碳循环范围是生物圈,具有全球性,“碳中常均名和”是全球性的,不是单独的生态系统,且一些遭受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无法依靠自身实现碳中和,B错误;实现“碳中和”,可以通过增加生产者的数量,提高生产者对CO2的消耗,C正确;过度的人工碳排放可能会造成大气中CO2浓度增加,产生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会导致海平面的上升,D正确。13.答案:C解析:A.可以根据生态系统是否能长期保持稳定,来衡量茶园生态系统的修复是否成功,A正确;B.重金属污染导致土壤有机质过度积累的原因可能是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降低,分解能力减弱,B正确;C.进入生物体内的重金属少部分被代谢掉,大部分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逐渐积累,C错误;D.大豆吸收了重金属,但会因收割而去除,而与大豆共生的根瘤菌固氮增加了土壤肥力,故收获两季大豆后,茶园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明显下降,且土壤肥力明显提升,D正确。故选C。14.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黑松老龄群落每年每平方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碳量可用图中的净初级生产力来表示,即470g·m2·a1,A正确;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的碳最终均会以CO2的形式返回大气中的CO2库,B正确;碳在黑松老龄生物群落和黑松幼龄生物群落中都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C错误;黑松老龄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为470g·m2·a1,大于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量(440g·m2·a1),因此黑松老龄生态系统能降低大气中的碳总量,D正确。15.答案:D解析:烟粉虱通过吸取植物的汁液获得营养,烟粉与为其提供食物来源的植物之间属于寄生关系,A正确。生物防治运用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功能,但化学防治是利用农药将烟粉虱杀死,并未利用信息传递的功能,D错误。16.答案:B解析:图1中乙减少使得甲减少,而甲减少导致乙增多,这种调节方式为负反馈调节;图2中湖泊受到污染后,鱼类死亡,湖泊污染加剧,而污染加剧又促进鱼类死亡,这种调节方式为正反馈调节,A正确;图1中乙减少使得甲减少,而甲减少导致乙增多,说明甲以乙为食,同理分析可知,丙以甲为食,所以图1中甲、乙、丙三者之间形成的食物关系是乙→甲→丙,食物链要从生产者开始,但是甲、乙、丙均为动物,乙并非生产者,B错误;图2中若污染不断加剧,超过一定限度后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使湖泊难以恢复到原状,C正确;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正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才能维持相对稳定,D正确。17.答案:A解析: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工业污水的排放,受到很大的污染,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有机物越多,滋生的微生物越多,分解有机物产生的含N、P等的无机盐越多,消耗的溶解氧越多,A错误;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湿地生态系统也不例外,B正确;由于污染而死亡的鱼腐烂后会加重污染,并导致更多鱼死亡,最终水体受到更严重的污染,这种使系统逐渐偏离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