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Chapter 26 抗心绞痛药_第1页
药理学Chapter 26 抗心绞痛药_第2页
药理学Chapter 26 抗心绞痛药_第3页
药理学Chapter 26 抗心绞痛药_第4页
药理学Chapter 26 抗心绞痛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hapter26抗心绞痛药

Antianginaldrugs学时:2要求:掌握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普萘洛尔及钙通道阻滞药抗心绞痛的作用及临床应用。1心绞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常见症状;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供血不足→

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表现:胸骨后阵发性的紧缩或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2心绞痛的临床分型和归类

参照WHO的命名意见和诊断标准,归类为:

1.劳累性心绞痛:特点:

可由情绪激动、劳累或其他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并可通过休息或舌下含硝酸甘油而迅速消失。包括:(1)稳定型心绞痛(stableanginapectoris)(2)初发型心绞痛(initialonsetanginapectoris)

。(3)恶化型心绞痛(acceleratedanginapectoris)

(3又被称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32.自发性心绞痛:特点:疼痛发生与心肌需氧增加无明显关系,与冠状动脉血流贮备量的减少有关。疼痛时间长重,不易为硝酸甘油缓解。包括

(1)卧位型心绞痛(anginadecubitus),常于休息或熟睡时发生。

(2)变异型心绞痛(prinzmetal′svariantanginapectoris),为冠脉痉挛所诱发。

(3)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acutecoronaryinsufficiency)。

(4)梗死后心绞痛(postinfarctionanginapectoris)。

43.混合性心绞痛:

劳累性和自发性心绞痛的混合出现.

特点:在心肌需氧量增加或无明显增加时都可发生。

5心绞痛产生原因:心肌供氧与需氧的失衡Fig.24-1Schematicrepresentationof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myocardialoxygensupplyandoxygendemand.Inthe

figure67

常用抗心绞痛药物硝酸酯类(Nitrateesters)

代表药: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NTG)ß-受体阻断药(ß-receptorblockers)代表药:普萘洛尔(propranolol)钙通道阻滞药(Calciumchannelblockers)代表药:硝苯地平(nifedipine,心痛定)8

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NTG)[药理作用]

基本作用:松弛血管平滑肌

特点:主要作用在外周;扩V

>扩A;

效果:1.降低心肌耗氧量

扩张V→回心血量↓

→心室舒张末压↓

→前负荷(preload)

→心肌耗氧量↓

扩张A→外周阻力↓

→心脏作功↓

→后负荷(afterload)

→心肌耗氧量↓

2选择性增加心内膜下层PO2→缺血区PO2

3改变心肌的血液分布→

缺血区的供血↑

选择性扩张心外膜较大的输送血管;

开放侧支循环;改善左室顺应性

9用硝酸酯类前后心肌侧枝循环及缺血区的血流变化

10[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的机制为

Fig.26-3Mainstepsofmechanismofactionofnitrates11硝酸酯类的临床应用NTG适用于各种类型心绞痛的治疗。

缓解急性发作。

预防用药

在预计可能发作前如胸前区出现压迫、紧张、烧灼感、情绪激动等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可防止心绞痛发作。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缺血区的供血,缩小梗死范围。

宜采用坐位含服,因立位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卧位回心血量增多可减弱疗效。本药也可用于心衰的治疗。12[不良反应]轻、安全扩张血管→常见:面红、反射性心率加快、搏动性头痛偶见:体位性低血压、眼内压升高大剂量→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快速耐受→连用2~3周即可出现

停用1~2周后可消失

机制:未明,可能系SH基减少所致

预防办法:从最小有效量开始采用间歇给药法13[体内过程]舌下含服

:易经口腔黏膜吸收;1~2分钟起效

,持续20~30分钟。Vd为170L,t1/2为2~4分钟。皮肤给药:有效浓度可保持较长时间。口服:应避免,“首关消除”,生物利用度极低。肝代谢:生成二硝酸、一硝酸代谢物等。肾排泄。

[药物相互作用]

与降压药、血管扩张药合用:降压作用↑与拟交感胺类合用:抗心绞痛作用↓与苯巴比妥合用:血药浓度↓

14其他硝酸酯类药物给药途径剂量(mg)起效时间(分)持续时间(小时)硝酸甘油舌下0.3~0.61~20.5

缓释剂口服2.6~6.5—8~12

口腔喷雾0.40.5~3—

2%软膏涂皮肤12.5~4015~603~5

膜剂贴皮肤5~1030~606

静脉滴注0.3~3/小时即刻视滴注时间而定硝酸异山梨酯舌下2.5~1010~301.5~4

口服5~3030-602~6

缓释长效剂口服20—12单硝酸异山梨酯口服2030~608

缓释剂口服20—12戊四硝酯舌下1010~202~4

口服2010~303~615肾上腺素ß受体阻断药

ß-receptorblockers临床常用十余种:普萘洛尔(propranolol)吲哚洛尔(pindolol)氧烯洛尔(oxprenolol)阿普洛尔(alprenolol)索他洛尔(sotalol)美托洛尔(metoprolol)阿替洛尔(atenolol)醋丁洛尔(acebutolol)纳多洛尔(nadolol)噻吗洛尔(timolol)艾司洛尔(esmolol)拉贝洛尔(labetalol)

16ß-receptorblockers抗心绞痛的作用与机制

1.降低心肌耗氧量阻断ß1受体→心肌收缩力↓、心率↓、心室舒张期延长↑、血压↓,心肌耗氧量↓↓。

2.改善心肌缺血区供血心肌耗氧量↓,冠脉自身调节→非缺血区血管阻力↑,而缺血区血管因缺氧代偿性扩张→促使血液流向缺血区→缺血区血流量↑。

3.改善心肌代谢抑制脂肪分解酶的活性→

心肌游离脂肪酸含量↓;改善缺血区心肌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改善糖代谢→心肌耗氧量↓。

4.促进氧合血红蛋白解离,增加组织供氧抑制缺血时由ADP、胶原和凝血酶等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的血液循环。17ß-receptorblockers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对硝酸酯类不敏感或疗效差的稳定性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运动耐量↑、生活质量改善。

对伴有心率快及高血压者尤为适用。

不稳定性心绞痛,在没有禁忌症时效果较好。

心肌梗死也有效,能缩小梗死区,但抑制心肌收缩力,不宜常用。冠状动脉痉挛诱发的变异性心绞痛不宜应用。

18ß-receptorblockers不良反应

1.抑制心脏功能

2.诱发或加剧支气管哮喘

3.反跳现象

4.其他应用注意:个体差异大,应从小剂量开始,不宜突然停药心功能不全、心动过缓者不宜应用支气管哮喘、哮喘既往史者不宜应用19钙通道阻滞药(calciumchannel

blockers)

常用于抗心绞痛的药物:硝苯地平(nifedipine,心痛定)维拉帕米(verapamil,异博定)地尔硫卓(diltiazem,硫氮卓酮)普尼拉明(prenylamine,心可定)哌克昔林(perhexiline,双环己哌啶)

20calciumchannelblockers通过阻滞Ca2+内流,减轻细胞内‘钙超载’,保护线粒体功能而发挥抗心绞痛作用,其机制如下:

1.降低心肌耗氧量(1)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阻滞Ca2+内流,使血管尤其是小动脉平滑肌松驰,外周阻力↓,心脏后负荷↓,心肌耗氧量↓。(2)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

阻滞Ca2+内流,使心肌收缩力↓,心率↓;

阻滞Ca2+进入神经末梢,抑制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递质的释放→拮抗交感神经活性增高所致心肌耗氧量的增加。

212.增加缺血区供血(1)扩张冠脉:是目前作用最强的冠脉扩张药,通过扩张冠脉或解除冠脉痉挛可增加心肌血液供应。(2)促进侧支循环开放:calciumchannelblockers通过开放侧支循环,可增加对缺血区的血液灌注。3.保护缺血的心肌细胞通过阻滞Ca2+内流从而减轻“钙超载”,保护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功能,尤在心肌缺血或再灌注的早期给予,可起到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还可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减少组织ATP的分解,对缺血心肌起保护作用。22Calciumchannelblockers对变异型心绞痛疗效好

对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肌梗死也有效。

Nifedipine

对变异型心绞痛最有效,伴高血压患者尤(硝苯地平)为适用。对稳定型也有效。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本药能促进侧支循环,缩小梗死区。与ß-receptorblockers合用有协同作用。

Verapamil

对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尤适用(维拉帕米)于伴心律失常者。

Diltiazem

对变异型、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都可应(地尔硫卓)用,其作用强度介于上述两药之间23

药物相互作用

verapamil和nifedipine:使地高辛的清除率

(维拉帕米)(硝苯地平)地高辛血药浓度↑

t

1/2↑中毒发生率↑

verapamil和diltiazem:使卡马西平代谢↓

(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环孢素的代谢↓

西咪替丁(cimetidine):使钙通道阻滞药的代谢↓

(药酶抑制剂)diltiazem生物利用度↑

清除率↓

降压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